◇《維納斯的誕生》、《沉睡中的維納斯》、《烏比諾的維納斯》等多幅經典畫作彩圖呈現,重現大師風采
◇帶領讀者追隨藝術家的生命足跡,紙上遊歷倫敦、巴黎、佛羅倫斯、米蘭、維也納、布拉格等歐洲重要城市
◇揭開藝術史的神祕面紗,看見一幅幅藝術品背後的精神肖像
多幅經典畫作,彩圖重現大師風采;追隨藝術家的生命足跡,漫遊歐洲重要藝術之都。
帶領讀者看見一幅幅藝術品背後的精神肖像。
--------------------------
譜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普羅高菲夫,在長途巡迴演出、顛簸的火車車廂中,能夠寫下一篇篇閃耀藝術光輝的小故事。
但他同樣也是棄髮妻於勞改營的人……
普羅高菲夫另結新歡後,他那有著西班牙血統的聲樂家妻子,因冤獄流放西伯利亞,捱了八年的風霜,瀕死而歸。
「美」,是藝術上的亮處;
「暗」,則是背後的祕密。
藝術家創作的過程或許綻放出不凡的花卉,卻也往往伴隨著人格上等同的隱晦與黑暗作為代價。文過於實,則趨於華;畫過於美,則耽於溺;真理隱忍怯懦之旁,則喪於格。
作者洪雯倩旅居歐洲三十餘載,浸淫藝術領域多年,繼《歐洲人文行板》後,本次以歐洲經典畫作的「人物」為主,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依序介紹歐洲不同時代的畫家、文學家、音樂家與思想家,帶領讀者看見一幅幅藝術品背後的精神肖像。
作者簡介:
洪雯倩
臺灣彰化縣人
學歷: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鋼琴演奏家文憑暨音樂哲學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臺灣藝術大學,交通大學助理教授
曾任教於奧地利國立維也納大學
現任職於奧地利國立格拉茲音樂大學
作品:
《傾聽:維也納人文記事》(允晨,2006)
《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一位媽媽的德式教育觀察》(天下,2011)☆年度暢銷書
《歐洲人文行板:音樂與文學的時空絮語》(立緒,2012)☆獲臺灣國家文官學院推薦
《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立緒,2013)
章節試閱
◇她的名字叫西蒙內塔(Simonetta)
美學的誕生
她的名字叫西蒙內塔(Simonetta Cattaneo, 1453-1476),是畫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筆下由大海之泡沫所孕育而生的維納斯。隨著這幅畫的問世,此後,文藝復興的美學有了一個理想的典範。
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畫的是當時佛羅倫斯最美的一位女子,還很年輕,從外地嫁來這裡。但是他筆下的維納斯那特有的淡淡憂鬱、和一種幾近脆弱的柔美,使得後世不斷受到此畫的迷惑,也是不解。為何「美」會使人憂傷?甚或顫慄?(美麗的女子不是向來無往不利?)這幅與人等高的優美女性身軀,是自古希臘以後就不曾出現過的事。文藝復興,對人、人體、人類的重新定義,又在此得到應證。
波提切利筆下真正的維納斯,是一位名叫西蒙內塔(Simonetta)的女子,她到底美到什麼程度?美到當時梅迪奇(Medici)家族的皇子公開在騎術比賽時,揚著一面畫有她肖像的旗子(由波提切利操筆)、上面寫著「無以倫比」(La Sans Pareille)、快鞭飛馳全場奮力奪魁,只為當眾搏其芳心;美到波提切利之後的每幅畫裡幾乎都找得到她的臉龐;美到日後畫家比她多活了34年,離世前最後的遺願是:要葬在她跟前。
西蒙內塔,美到僅僅活了23歲。
真正的西蒙內塔,和畫中的維納斯一樣,也是位由大海孕育出來的女孩。1453那年,她誕生在當時富可敵國的熱那亞(Genoa)―也就是哥倫布的家鄉。她出身貴族,16歲時,嫁給了佛羅倫斯一個門當戶對的的家族,這家族也不是簡單人物,是正確發現通往美洲航海路線的偉斯普奇(Vespucci)一家。哥倫布是航行到美洲沒錯,但他到死一直以為自己到的是東方印度,而佛羅倫斯的這位航海地理專家(Amerigo Vespucci, 1451-1512)生時則表示:美洲是一個獨立的大陸,不是東方的印度。因此,今天美國的國名(America),就是取這位海洋地理學家之名―Amerigo以玆紀念。
而西蒙內塔嫁的就是這位著名航線專家的姪子―馬可‧偉斯普奇(Marco Vespucci)。這樁婚姻,引領她進入了當時顯赫一時的梅迪奇家族;同時,也引領「藝術」進入另一個「美」的典範。羅倫佐,是當時佛羅倫斯共和國君主,也是提拔、資助畫家波提切利二十餘年的恩人―這包括日後政治上的庇護。沒有這種大器和眼光,許多藝術家早已被雜遝於塵囂鬧市,今天也沒有「文藝復興」這名詞、更遑論《維納斯的誕生》這幅畫了。當時梅迪奇家族熱衷的,不只是政治勢力與金融財政上的鞏固―這個家族富裕到當時在歐洲各地皆佈有綿密的銀行金融網,連羅馬教廷都得低頭向之融資―更過人的是:主位者對「人文藝術」的傾心與本身所擁有的「絕倫不凡」的品味。
夜夜宮廷內圍著許多詩人、畫家、學者,只要是稟賦過人者,都被羅倫佐視為座上賓、都給予絕對的敬重和藝術家的人格自由,13歲的米開蘭基羅就是在這種氛圍下被培育出來的。燭光下的詩歌朗誦,音樂家的彈奏,來者如伽利略之輩等人文自然科學的交流,為所謂的「文藝復興」一點一滴鎔鑄奠基。古希臘精神:人性的自然、情感的優雅、對和諧與均衡的重視。人文主義加上創造想像力,這一切在波提切利的眼中,幻化為飄逸著希臘長袍的畫中人物;隨著眼波望去的西蒙內塔,變成由貝殼托著、諸神拱月護送、從海浪緩緩迎送上岸的極美化身。
文藝復興所欲復甦的古希臘精神,藉由西蒙內塔,得到最經典完美的呈現。
溫柔、優雅,是維納斯達到「和諧」的祕密;而繪畫上真正的祕密,在於波提切利的「不對稱」。許多後世畫家極力地分析維納斯的斜肩、長頸等不符合人體比例之處; 但我認為,終極的關鍵,在於波提切利把她的雙眼繪在不等的高度。
因不對稱,所以造成淡淡的憂傷效果,隱隱地為完美哀悼;所以脫離常人世間,這,也是最終造就成維納斯的祕密的原因。
就如同西蒙內塔,僅僅活了23歲一樣。
(節錄)
--------------------
◇回首之淚
西班牙的最後一顆寶石──記阿爾罕布拉宮
我一直認為,西班牙南方的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是帝國主義「時間」和「地理」上的起點。
1492那年,哥倫布側立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Isabella)身旁,目睹了摩爾人君王布阿比(Boabdil)親手將阿爾罕布拉宮苑大門的鑰匙呈降交予女王。
我總認為這位末代君王的離去,彷彿冥冥之中啟動了世界的某一穴竅,讓整個人類歷史蟄動,接著發生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變化。
因為,哥倫布很快地啟航了。他發現了新大陸。三艘飄著西班牙旗幟的船隻,本來要去的是亞洲,為的是香料、絲綢。這位義大利布商的兒子本來尋求的是葡萄牙國王的贊助,但精諳航道的葡萄牙皇室一眼就判斷他的計劃有誤,這種航法是到不了亞洲的;這一來,促使哥倫布轉向西班牙皇室求援。女王伊莎貝拉(Isabella)經過多重的考慮之後允助這大膽的計劃,同時在收復境內最後摩爾人治理的阿爾罕布拉宮後,她有餘力並且有心轉向海外尋求更大的未知數。哥倫布則出乎眾人之意料、無巧不巧地發現在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大西洋上,竟還有個美洲的存在。(哥倫布至辭世都一直認為自己抵達的是印度東岸,因此,西班牙文「美國」這一字為:Las Indias)。
伊莎貝拉女王正確的投資了哥倫布的遠洋航程,不偏不倚,準確的把美洲新大陸囊括入自己帝國版圖。接下來的還有南美洲、亞洲諸群島,連臺灣都來過。
同時,在歐洲大陸上長達數百年打著基度教文明旗幟的「收復失土」計劃(Reconquista)終告落幕。這得從711那年談起。一支來自中東沙漠的遊牧民族,因王朝內上演著爭權謀殺的戲碼,一位倖存者憑著馬匹和《可蘭經》亡命至北非,繼而渡過地中海,來到西班牙南部一帶,此後,伊斯蘭文化滲入南歐,留下了至今處處可見的痕跡。沒有比來自沙漠的民族更深諳水脈的來龍去脈;也沒有比身處艱困不利的後天環境的子民,更知曉如何以最簡約的方法,設計出最繁麗的宮苑。巧妙運用水力工學的庭院噴泉,壁上雕飾的活靈線條,色彩綺麗的穹蒼窗櫺;甚至,今天很多西班牙人那特有的螺旋式捲髮,都和這段長達七百多年的伊斯蘭文化血緣脫離不了關係。
阿拉伯人發達的水利、天文、土木工程、醫學等知識,甚至語言,從此隨著饒勇的先人,在這一片新天地,一點一滴的滲入、生根。最重要的是,這些篤信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對其它族群的信仰並不干涉,而是保持一種寬容的態度。這讓當時懂醫學和熟嫻理財的猶太人,首度得以安身立命。南方的這塊伊比利半島,好不熱鬧,語言、風俗各不相擾、你我彼此包容,彼此滋養著過了數百年。
而位於葛拉那達城山頂的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就是伊斯蘭文化的精粹呈現。
葛拉那達城(Granada)於十四世紀時,是她的全盛時期,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就是在這段時間精雕細琢而成。我只要稍稍引述一位詩人所描繪的阿爾罕布拉宮,就足以令人陶醉:「蔥綠縈繞的山丘,彷如城裡拱擁的皇冠;阿爾罕布拉宮,即如顆閃亮的紅寶石,鑲嵌其間。」但,我想世上可能沒有適當的文字能描繪這座宮苑的點滴;即便是音樂,試著揣摩她那夜間噴泉的晶瑩光輝,也不得其萬妙之一。於此,只能試著從建築談起,基本的架構點出,一窺阿拉伯人的美學智慧。
隱藏在翠綠間,遠山白雪下的阿爾罕布拉宮,不似歐洲宮闕富麗堂皇刻意彰顯於外, 而是僅以樸素堡壘高塔順勢若隱於山頭;別有洞天,則為步入後的第一個驚艷。層層疊疊的屋陵並不採對稱排列,迂迴幽轉,卻是一間比一間繁麗、精緻;宛如撥開帳幕,一幅幅令人屏息的傑作豁然映入眼前;循序漸入驚歎的高弦,蘇丹王的富裕威儀,無形懾囁人心。苑外,阿拉伯人對水的智慧,展現無遺。山頂宮苑的庭園,處處輕盈潺潺流水不絕(水源來自六公里外地,如何引上山,供二千多人和十個澡堂所需,這就不是今天賴於現代動力的人所能想像)。長方形噴泉鑲於叢花綠意之間,水柱由邊緣向內心噴出,不偏不倚地由池中心一個石雕托盆掬接於內,再引入地下灌溉週遭園地。他們彷彿在和真主阿拉所賜予的最珍貴的珍珠,玩著一個難度極高的力學遊戲,還樂此不疲。西班牙炙烈的陽光,透過水珠的洗禮,頓覺涼意沁人。長方形的池子,直列於大器的宮闕門前,這非偶然,而是為讓整座宮闕精準的倒影在水中,水中宮闕微微隨風飄逸,兩宮闕一實一幻,象徵無盡的永恆,這已經是人造的海市蜃樓了!水中倒影鑲襯於藍天之中,顯得輕盈搖曳,一縷白雲飄過,恰似地平線頓時被抽離──彷如天上人間。
(節錄)
◇她的名字叫西蒙內塔(Simonetta)
美學的誕生
她的名字叫西蒙內塔(Simonetta Cattaneo, 1453-1476),是畫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筆下由大海之泡沫所孕育而生的維納斯。隨著這幅畫的問世,此後,文藝復興的美學有了一個理想的典範。
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畫的是當時佛羅倫斯最美的一位女子,還很年輕,從外地嫁來這裡。但是他筆下的維納斯那特有的淡淡憂鬱、和一種幾近脆弱的柔美,使得後世不斷受到此畫的迷惑,也是不解。為何「美」會使人憂傷?甚或顫慄?(美麗的女子不是向來無往不利?)這幅與人...
作者序
│作者序│
一對坐在雲稍,世人凡眼看不見的姐妹閒談對話著。其中一位,有著紫色的透明翅膀, 而妹妹的羽翼則是紅色。紫色的那位搧動著顫慄的雙翅,兩腳在輪子上不停地踩著,同時伸著筋骨說:「妹妹啊!你知道,我有多累嗎?一直踩一直踩, 幾千幾百年來都不停地踩,片刻不得休息……」──她代表的是泛著紫外線的:「時間」。而妹妹則蒼白、氣息奄奄地說: 「我懂的,懂的,我有生以來就無止無境的一直不得動彈, 一成不變動彈不得……」──她象徵的則是紅外線的:「空間」。
時間疲累於前進,空間銷融於桎梏。於是這兩個人決定脫身,倏地一聲,連告別也沒有即抽去了人類賴以存在的「時間」和「空間」。這是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Sergej Prokofiew, 1891-1953)極富隱喻力量的小說──之後,當然時空錯亂,大混沌一場。
但是,我想回復一下另一種「時間」與「空間」的可能性。
西班牙畫家達利曾說:「藝術,在於享受祕密。」
譜出《羅密歐與茱麗葉》那麼獨樹一格的芭蕾舞曲的普羅高菲夫,在長途巡迴演出,顛簸的火車車廂中,寫下一篇又一篇寓意精煉的小故事,這字裡行間,每每閃爍出令我驚艷的光輝──這是藝術的祕密。
有時,祕密得百年後才能破解,一旦知曉後,更豁然驚訝於「美」的力量,如此強烈地貫穿時空。但同樣的普羅高菲夫,卻也是棄髮妻於勞改營的人。他那有著西班牙血統的聲樂家太太,在普氏另結新歡後,因冤獄流放西伯利亞,捱了八年的風霜,瀕死而歸。
這些人性、藝術上的美醜如明暗的對比,讓我想到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1-1610)那戲劇性極強、明暗對比的畫風。藝術史上將此前所未有的風格稱為: chiaroscuro(義大利文, chiaro:明亮之意;scuro:黑暗之意)。只要把「時間」與「空間」恢復一下,那明暗對比的祕密就豁然而出。
如果說「美」,是藝術上的亮處;那「暗」,則是背後的祕密。
各位讀者,不妨持著慧眼的火把──且試著以chiaroscuro 的「明暗對比」──倏地,照亮這祕密。
│作者序│
一對坐在雲稍,世人凡眼看不見的姐妹閒談對話著。其中一位,有著紫色的透明翅膀, 而妹妹的羽翼則是紅色。紫色的那位搧動著顫慄的雙翅,兩腳在輪子上不停地踩著,同時伸著筋骨說:「妹妹啊!你知道,我有多累嗎?一直踩一直踩, 幾千幾百年來都不停地踩,片刻不得休息……」──她代表的是泛著紫外線的:「時間」。而妹妹則蒼白、氣息奄奄地說: 「我懂的,懂的,我有生以來就無止無境的一直不得動彈, 一成不變動彈不得……」──她象徵的則是紅外線的:「空間」。
時間疲累於前進,空間銷融於桎梏。於是這兩個人決定脫身,...
目錄
作者序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光采
她的名字叫西蒙內塔(Simonetta)──美學的誕生
神曲的繚繞
卡拉瓦喬(Caravaggio)──不落款的畫家
左旦諾的大衣
Mondo civile──米蘭二重奏
│西班牙‧法國│地中海的絢爛
Pensée de midi──午後的謬思‧卡謬誕生百年專文
海星的透視──語不驚人死不休
回首之淚──西班牙的最後一顆寶石──記阿爾罕布拉宮
│俄國│普羅高菲夫的笑意
1918的詛咒
聲聲入耳,事事關心──音樂的魯迅
│奧地利‧德國│沉默的黑暗
離群索居的維也納人
藉著舒伯特的瞳仁──透視大導演:漢內克之一
白帶子(Das weisse Band)──透視大導演:漢內克之二
變形記
跋
作者序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光采
她的名字叫西蒙內塔(Simonetta)──美學的誕生
神曲的繚繞
卡拉瓦喬(Caravaggio)──不落款的畫家
左旦諾的大衣
Mondo civile──米蘭二重奏
│西班牙‧法國│地中海的絢爛
Pensée de midi──午後的謬思‧卡謬誕生百年專文
海星的透視──語不驚人死不休
回首之淚──西班牙的最後一顆寶石──記阿爾罕布拉宮
│俄國│普羅高菲夫的笑意
1918的詛咒
聲聲入耳,事事關心──音樂的魯迅
│奧地利‧德國│沉默的黑暗
離群索居的維也納人
藉著舒伯特的瞳仁──透視大導演:漢...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