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輝燦爛的毛澤東思想的寶庫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一部光彩奪目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著作,它是無產階級革命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最完整、最系統、最正確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綱領,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它是人類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光輝文獻。」──戚本禹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67.5.23,節錄)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分為三冊,詳細收錄中央文革小組成員之一、毛澤東秘書戚本禹的現場講話五十餘萬字,時間跨度為1966至1968年,內容包括現場講話、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戚本禹在文革中扮演推手的重要角色。
作者簡介:
約翰.西西弗斯 John Sisyphus
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思想與文化研究。
作者序
「文革」風雲叢書‧總序優秀的歷史學者都認為史料對於研究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史學家傅斯年認為:「史學即是史料學。」史料固然並非史學的全部,而史學的學科起點必須建立在史料勘查、輯佚、校勘等整理工作的基礎之上。沒有史料積累的歷史學家,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歷史學者沈志華介紹他的治學經驗道:「浩瀚的史料,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做研究能成功要竅門,第一,你得下工夫,誰也不比誰聰明到哪兒去,都差不多。……別的學問我不敢說,你說你搞哲學,你劃著船轉悠轉悠,回去就能想出點東西來。搞歷史的不行,搞歷史不是想出來的,是看出來的,你得看材料,看不到就不知道,怎麼可能想出來一件事呢?道理可以想出來,史實想不出來的,史實是看出來的。」從材料入手,強調實證,這是史學研究的鐵律。沈志華進一步強調核實原始材料的重要性,他說:「研究歷史需要看大量史料,不看就是蒙自己,如果沒有史料那就沒辦法了,至少我對這個事情的判斷是只要能看到的東西,我必定把它找來看,就是人家都寫了,你都不敢信,你都要找原件看看,做學問不下這點苦工夫,不可能做到有多好。」不但要高度重視史料,而且要做到廣泛搜求、竭澤而漁;即使有二手材料可用,也要親見原始資料才放心。瑞典隆德大學「文革」史專家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談治學體會時,也強調佔有史料的重要性,他介紹了「文革」研究的心得與經驗:「不管你準備去寫哪個題目、深入什麼課題,你腦子裡肯定不是『一張白紙』,而是由無數早已接觸到事實而形成的一些初步觀點和看法。為了對這些觀點和看法進行核對總和改進,從而寫一部不但對你自己能說明問題的,而且對你想像中的讀者(中國的也好,外國的也好)較有意義的歷史著作,你首先必須查閱汗牛充棟般的原始資料。這是我想強調的第一點:閱讀大量材料的重要性。」他在研究過程中最喜歡使用的中國出版物之一,就是研究資料中的「大事記」或「年譜」。他認為此類材料的信息量往往非常大。文學史家錢理群對枯燥史料的研究傾注了個人的生命體驗,從中發現了一番別樣的滋味。他說:「史料本身是一個個活的生命存在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因此,所謂『輯佚』,就是對遺失的生命(文字的生命,及文字創造者的生命)的一種尋找與啟動,使其和今人相遇與對話;而文獻學所要處理的版本、目錄、校勘等整理工作的物件,實際上是歷史上的人的一種書寫活動與生命存在方式,以及一個時代的文化、文學生產與流通的體制與運作方式」,「無不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生命內容」。史料的確並非冰冷之物,研究者的生命體驗、問題意識以及所處時代的社會氛圍決定他會喚醒哪些相關的史料。向公眾開放史料,無異於復活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本叢書的編撰思路借鑑了謝冕編撰「百年中國文學總系」,而他的思路則來自於《萬曆十五年》、《十九世紀文學主潮》的啟發,即通過一個人物、一個事件、一個時段的透視,來把握一個時代的整體精神,從而區別於傳統的歷史著作。根據這一啟發他提出了叢書編寫的三點原則:一、「拼盤式」:即通過一個典型年代裡的若干個「散點」來把握一個時期的文學精神和基本特徵。比如一個作家、一部作品、一個作家群、一種思潮、一個現象、一個刊物等等。這說明叢書不是傳統的編年史式的文學史著作。二、「手風琴式」:寫一個「點」,並不意味著就事論事、就人論人,而是「伸縮自如」。「點」的來源及對後來的影響都可以涉及,強調重點年代,又不忽視與之相關的前後時期,從而使每部著作涉及的年代能夠相互照應、聯繫。三、「大文學」的概念:即主要以文學作為敘述對象,但同時鼓勵廣泛涉獵其他藝術形式,如歌曲、廣告、演出等等。根據謝冕的上述宗旨,本叢書以「文革」歷史風雲作為對象,通過敏銳的問題意識,試圖梳理重要的人物、觀念、事件、運動、思潮等歷史脈絡;以深入的文獻考證,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編撰專題性的史料文集。例如本叢書以人物為主的史料編撰,聚焦研究對象整體的生命歷程,全面展現重要問題的來龍去脈,勾勒人物跌宕複雜的人生軌跡。這種編撰方式,可以稱之為史料傳記,或人物史傳。歷史是人的歷史,人是歷史中的行動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研究歷史,從根本意義上而言也就是研究人;反之,研究人,是瞭解歷史的一條主導進路。研究人的歷史,首先需要掌握歷史的載體,即史料。通過對史料的整理、輯佚、考據、爬梳,進一步確立理解歷史的理論與方法,從而形成一種關於史料的闡釋經驗與學術傳統。以「文革」人物個案為對象的史料考察,是形成中國當代通史的前提,也是建構中國當代史料學的基礎。本叢書希望凸顯五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文獻性。希望達到奠基學術根基的目的,為「文革」研究建立紮實的史料基礎。第二,知識性。通過編者按、編者注等詮釋形式對一些史料解題,或者對細節進行補充說明。第三,故事性。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在編撰體例中試圖給讀者一種講故事的起承轉合的感覺。第四,問題式。本叢書的選題或者每一本書中的專題設計聚焦於特定對象,例如普遍有爭議的、有疑問的重要問題,產生了重大歷史影響的人物、事件、運動、思潮或者制度。總之,這些選題都應該具有學理思考的深度。第五,讀本式。每一本書從選題、內容與體例安排等等方面的設計,試圖將該選題的相關問題與知識進行整體掃描,一網打盡。不僅提供原始資料,而且還有研究文獻等,為讀者瞭解該選題提供一個學術地圖或者研究攻略。本叢書的編撰方式所體現出的「史料學」,有待讀者做出回答,敬祈社會各界專家、朋友多多指教。============體例說明「文革」作為中國統一、浩大、群體的政治運動,捲入的階層、參與的人數很多,觸及的問題、採用的方式十分複雜。可以說,任何一個政治事件,動輒牽動著幾十、上百人,甚至成千上萬人的關注。正是由於每個事件、運動聚集了眾多參與者,會議記錄中的文獻也牽涉到很多人,因此,在以人物為核心整理史料的時候,某一個檔應該歸屬何人,或者說,史料在不同人物的分配上如何處理,是一個值得斟酌的問題。本叢書由於包括大量現場的講話記錄,具有原生態的歷史形態,多人參與的談話形成了文本之間的互文關係。文集編撰的總體原則是,無論人物、運動、事件還是思想,盡可能根據時間先後,組織、梳理出重要的資訊點,使讀者由每一篇文章的連續性閱讀,可以大體知道歷史事實的來龍去脈。具體來說,涉及到史料的編撰細節,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處理。根據編者對史料的總體把握,擬在下面對此做出原則性的說明,並根據重要性的優先順序,依次排列如下。第一、 官位優先原則。在每一次集會或者內部會議中,官位高者所起的作用通常比較大,做出的講話也具有較大的效力。第二、 篇幅優先原則。對於官位或者政治影響力大小差不多的情況,以講話篇幅最多者作為歸屬對象。第三、 資訊求全原則。有些會議講話,每個人的官位差不多,講話的篇幅也差不多,而且每個人沒有大段文字自成獨立的一部分,而是簡短的對話交互參差,各自的關鍵資訊都不少,將這樣的檔歸屬於某一個人的話,對其他人都會有遺珠之憾。因此,這樣的檔將會保留在每個人的文集之中。第四、 對於年月不詳的情況,一律置於該年月的最後,列入「本月」、「本年」之下。上述這樣編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節省每本書的篇幅,通過幾本書的對讀可以獲得的文獻一般不重複收錄。凡是在其他書本中已經收錄,而本書暫付闕如的情況,一律在目錄和正文中列出標題,並且在標題之後標記「(存目)」二字。好在每一本的史料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而成,因此讀者可以根據目錄提供的線索,迅速在其他書本中找到相關內容。本叢書的不同文本之間史料高度混融,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有些史實,讀者必須將多本書一起參照對讀,才能瞭解問題的全貌。本叢書所收錄文字均來自於中國國內外檔案館、圖書館,中共黨政部門的內部資料,民間人士所收藏的第一手文獻,中國國內正式出版的報刊與書籍,以及官方與民間的非正式出版物。部分文字來自民間印刷物的會議記錄,標點符號的使用很不規範。原因是:記錄者錄入匆忙難免錯謬;記錄稿未經講話者與與會者修正;記錄者水準參差不齊;所記錄的文字大多係速成之物,並未經過正規編輯部門細緻審校。鑒於上述情況,編者特此作如下說明。如果對所有標點符號全部修改的話,恐怕對原貌影響甚大。因此,編者修改的原則是:對顯而易見的標點符號誤用、漏用、缺省等情況,編者予以補充修訂。在保證不影響閱讀和理解的前提下,秉持可以不改則儘量不改的原則。文字整理的具體辦法是:第一,最大可能保留文字和版面的原貌。避免添加、增刪文字,以及隨意改動段落關係。第二,簡體字轉化為繁體字之後,仍然保留簡體字的原貌。例如,有些人名轉化為繁體字之後,「赫魯曉夫」就變成了「赫魯雪夫」,「斯大林」變成了「史達林」,「文件」變成了「檔」。針對這些類似情況,編者一律在審校中保持史料原初的簡體字形態。
「文革」風雲叢書‧總序優秀的歷史學者都認為史料對於研究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史學家傅斯年認為:「史學即是史料學。」史料固然並非史學的全部,而史學的學科起點必須建立在史料勘查、輯佚、校勘等整理工作的基礎之上。沒有史料積累的歷史學家,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歷史學者沈志華介紹他的治學經驗道:「浩瀚的史料,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做研究能成功要竅門,第一,你得下工夫,誰也不比誰聰明到哪兒去,都差不多。……別的學問我不敢說,你說你搞哲學,你劃著船轉悠轉悠,回去就能想出點東西來。搞歷史的不行,搞歷史不是想出來的,...
目錄
「文革」風雲叢書‧總序「文革」史料整理綜述體例說明1967戚本禹談北京市的幹部(1967.3.)戚本禹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講話(1967.3.3.)中央文革小組接見江蘇代表時的談話記錄整理(1967.3.3.)(存目)戚本禹接見北京紅代會核心成員的講話(1967.3.4.)謝富治、戚本禹在接見紅代會核心組成員及部分工作人員時的講話(1967.3.4.) 謝富治、戚本禹對北京各紅衛兵小報和印刷廠代表的講話(1967.3.4.)戚本禹接見北京地質學院東方紅公社部分同學的講話(1967.3.5.)戚本禹、謝富治接見《北京日報》社群眾的講話(1967.3.9.)中央首長第一次接見青海代表會議紀要(1967.3.13.)戚本禹接見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代表講話(1967.3.16.)戚本禹接見青海代表時的講話(1967.3.25.)陳伯達、戚本禹與清華革命師生代表的談話(1967.3.26.)(存目)陳伯達、戚本禹在國家計委的講話(1967.3.26.)(存目)陳伯達、戚本禹與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座談紀要(1967.3.27.)(存目)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影片《清宮秘史》(1967.3.30.)戚本禹對中央音樂學院等院校組織的講話(1967.4.2.)戚本禹關於《北京日報》的談話(1967.4.9.)戚本禹在中央戲劇學院的講話(1967.4.9.)戚本禹給地質部機關革命造反團的一封電話信(1967.4.10.)戚本禹、張春橋、謝富治接見北京中學代表時的講話(1967.4.13.)戚本禹接見中學代表時的講話(1967.4.14.)戚本禹講話選登(1967.4.14.)謝富治、戚本禹接見北京長途電訊局各組織代表的講話(1967.4.14.)戚本禹在中國京劇院的講話(1967.4.16.)(存目)陳伯達、戚本禹接見「批判陳毅聯絡站」等組織的談話(1967.4.17.)(存目)戚本禹在中央樂團講話(1967.4.20.)(存目)中央文革關於釋放「聯動」小頭目的指示(1967.4.22.)(存目)關鋒、戚本禹關於解決青海問題的講話(1967.4.27.)(存目)陳伯達、戚本禹對中央國務院聯合接待室全體人員的講話(1967.4.30.)(存目)戚本禹談當前形勢(1967.4.30.) 陳伯達、戚本禹與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紀要(1967.5.4.)(存目)戚本禹在北京芭蕾舞蹈學校全體革命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1967.5.9.)戚本禹接見大學紅代會宣傳工作人員的講話(1967.5.10.)戚本禹在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談話(1967.5.11.)戚本禹在北京玉淵潭中學的講話(1967.5.12.)戚本禹、王力接見湖北代表座談紀要(1967.5.15.)(存目)戚本禹在接見首都鋼鐵公司群眾組織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1967.5.15.)戚本禹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67.5.23.)戚本禹在亞非作家常設局舉辦的討論會上的講話(1967.6.6.)蕭華、楊成武、關鋒、戚本禹接見河南省部隊首長的談話(1967.6.10.)戚本禹與電影界談話摘要(1967.6.22.)中央首長接見河南省部隊首長的談話(1967.6.23.)(存目)戚本禹接見首都鋼鐵公司代表的講話(1967.6.24.)戚本禹對河南鄭州十大總部的講話(1967.6.28.)戚本禹與河南「二七公社」代表的談話(1967.6.28.)戚本禹研究文獻「文革」研究文獻後記
「文革」風雲叢書‧總序「文革」史料整理綜述體例說明1967戚本禹談北京市的幹部(1967.3.)戚本禹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講話(1967.3.3.)中央文革小組接見江蘇代表時的談話記錄整理(1967.3.3.)(存目)戚本禹接見北京紅代會核心成員的講話(1967.3.4.)謝富治、戚本禹在接見紅代會核心組成員及部分工作人員時的講話(1967.3.4.) 謝富治、戚本禹對北京各紅衛兵小報和印刷廠代表的講話(1967.3.4.)戚本禹接見北京地質學院東方紅公社部分同學的講話(1967.3.5.)戚本禹、謝富治接見《北京日報》社群眾的講話(1967.3.9.)中央首長第一次接見青...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