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2017第五屆臺灣詩學研究獎。
★以「詩行」為核心,探討新詩的基本形式「分行自由體」的生成,分析新詩的八種詩行型態。
★透過空格、標點符號、換行、換節等明確的停頓方式,完整剖析新詩的生成與建構,也點出了魅力所在。
新文學運動使漢語詩歌徹底改變了一直以來遵循的規則;
白話文全面取得主導地位,從此每首新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什麼是「詩」?一個最直觀的認定,卻關乎詩歌形式的根本。
胡適想寫的「我自己的詩」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形式特點和韻律節奏?
他所創建的漢語分行自由詩,是否達成「言文一致」的目標,
解決了漢語詩歌長期以來「言文分離」的情況?
本書以「詩行」為核心,探討新詩的基本形式「分行自由體」的生成,
以及在分行自由體的主導下,新詩如何建構起千變萬化的形貌。
由新的角度檢視新詩的形式結構,分析新詩的八種詩行型態,
包括如何透過空格、標點符號、換行、換節等明確的停頓方式,說明「分行詩」的結構。
更從形式直指新詩美學的核心,確立多項重要特點:
行句分離、終結詩體、由口語轉向書面,以及不對稱的詩歌美學。
本書不僅完整剖析新詩的生成與建構,也點出了魅力所在。新詩的「不具形式」是為了方便每個人表達內心的詩意,傳達個人的所思、所想、所見、所感,使每一首詩都能具有個人色彩,都能表達個人當下的心靈狀態。此刻,新詩的形式,也就是每個人心靈的結構,這也是新詩不同於其他文體之處。新詩的形式還在演變,探索心靈的結構永無終結。
作者簡介:
林秀赫
1982年生的林秀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2016年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得主,作品有長篇小說《嬰兒整形》、《老人革命》、《五柳待訪錄:陶淵明別傳》,短篇小說集《儚》、《深度安靜》,詩作收入於《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現任教於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研究當代文學與流行文化,曾發表〈同文下的剽竊:中國新文學與楊華詩歌〉、〈我緊扼著「現在」之喉——中國現代主義詩歌之父李金髮〉、〈從紐約、北京、到臺北——百年新詩與胡適的歷程〉、〈百年新詩形式發展綱領〉等文。
章節試閱
第二章 從漢字到符號:新詩詩行的組成元素
第一節 漢字的現代性特質
二、連書型:漢字與傳統詩行排列
歐美的拉丁文字是一種音素文字,由表示音素的字母構成一個個的詞,漢字則是一種語素文字,由表示詞語的漢字構成一個個的詞。拉丁文字的書寫,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都採用「空格分詞」,詞與詞之間以空格彼此隔開;漢字則採用連續書寫,詞與詞之間不使用空格隔開,彼此緊密相連,漢字詞彙反而是如同拉丁字母的排列方式,不留任何空隙。
文字的排列方式,和一種語文的「語言特質」以及「文字特質」有關。以英文為例,英文是一種屈折語,有著大量附著於詞幹的詞綴,這些詞綴具有詞性、時態以及語意變化的指示意義,如果將英文以中文連續書寫的方式排列,不以空格分詞,這些位於字首字尾的詞綴將夾雜於詞彙之間變得非常不易辨識,也將失去指示意義的作用。從文字的特質來看,音素文字是以音素為單位的文字,給予每個音素一個對應的符號作為字母,而音素我們都知道,是語言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聲音單位。也因此拼音文字的符號非常精細,一旦字母的組合些微有誤,就拼成了另一個詞彙,或是無法辨識的情況,這使得字母組成詞彙時必須排得非常緊密,但組成之後詞彙卻又必須各自獨立,最簡便的方式即是以空格隔開。更因字母採用橫向的線性構詞方式,形成橫向的書寫方向,即是在這條橫向的文字流上,以空格與標點符號區分每個意義單元。
拉丁文字的書寫,可視為一種「中斷思維」的排列方式,以各種中斷來區別每個意義單元,這種中斷的思維,貫串了整個西方文字書寫系統,也影響了西方詩歌的表現形式。從最基本的以「空格」來區分詞彙,接著加上標點符號,除了輔助詞彙表情達意之外,更以中斷的方式為句子分層。但在標點符號產生之前,句子和句子之間如何區隔呢?「分行」即是一種在「中斷」的書寫思維下,最方便、快速,同時也最具辨識度的一種分別句子的選擇。當「分行」建立之後,再以「空行」來區分詩節,形成一套由「中斷」思維建立起來的橫向「詩歌分行書寫系統」,西方詩歌也成了分行體的代表。
……
漢字「連續書寫」的排列思維,同樣與「語言特質」和「文字特質」有關。現代漢語作為當今最主要的分析語,不僅完全沒有詞形變化,由於所有的語素都是一個方塊字,漢語是以另一個「字」作為詞綴,透過語序來表示詞性、時態以及語意變化的指示意義,因此漢字是透過相鄰的另一個字來產生意義,每個字彼此獨立,詞彙的組合更像是「並置關係」,而非英文字子音加母音的「拼音關係」。漢字以並置構詞,英文字母以拼合構詞。具體而言,英文字母像積木,而漢字則像一個個獨立的玩具。比如英文用以表示「身分」的後綴「-er/-or」,中文是在詞幹之後加上「者」字來表示,如「師者」(teacher)、「醫者」(doctor);英文表示「反對」的前綴「anti-」,中文即在詞幹之前加上「反」字來表示,如「反戰」(antiwar)、「反感」(antipathy)。由於中文的敘事依賴字與字的並置,若是如同西方拼音文字,組成詞彙時彼此靠攏,詞彙和詞彙之間則以空行隔開,形成一會隔開一會靠攏的情況,將使得漢字的構詞原則變得無所適從,也打亂閱讀的節奏。為了更清楚說明這情況,我們將紀弦的名作〈狼之獨步〉11以漢文、拉丁文字、漢語拼音,搭配四種方式排列。
第四章 從詩行到詩型:新詩詩行的組合模式
第三節 新詩的八種基本詩型
以下將深入探討新詩的八種詩行型態,包括結構以及歷史脈絡,進行說明。為了便於接下來的討論,幾種常用來分析新詩結構的術語,在此先統一列出,給予基本的定義,作為凡例:
句式:句子內部由詞彙和詞組所組成的結構模式。
行式:詩節內部由詩行所組成的結構模式。
節式:詩作內部由分節所組成的結構模式。
段式:詩作內部由分段所組成的結構模式。
韻式:詩作內部由韻腳所組成的結構模式。
詩式:組詩之間由各詩作所組成的結構模式。
……
第二章 從漢字到符號:新詩詩行的組成元素
第一節 漢字的現代性特質
二、連書型:漢字與傳統詩行排列
歐美的拉丁文字是一種音素文字,由表示音素的字母構成一個個的詞,漢字則是一種語素文字,由表示詞語的漢字構成一個個的詞。拉丁文字的書寫,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都採用「空格分詞」,詞與詞之間以空格彼此隔開;漢字則採用連續書寫,詞與詞之間不使用空格隔開,彼此緊密相連,漢字詞彙反而是如同拉丁字母的排列方式,不留任何空隙。
文字的排列方式,和一種語文的「語言特質」以及「文字特質」有關。以英文為例,英文是...
推薦序
【總序】不忘初心/李瑞騰
詩社是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臺,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章程、同仁公約等,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很多事說說也就決定了。因此就有人說,這是剛性的,那是柔性的;依我看,詩人的團體,都是柔性的,當然程度是會有所差別的。
「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看起來是「雜誌社」,但其實是「詩社」,一開始辦了一個詩刊《臺灣詩學季刊》(出了四十期),後來多發展出《吹鼓吹詩論壇》,原來的那個季刊就轉型成《臺灣詩學學刊》。我曾說,這一社兩刊的形態,在臺灣是沒有過的;這幾年,又致力於圖書出版,包括吹鼓吹詩叢、同仁詩集、選集、截句系列、詩論叢等,迄今已出版超過一百本了。
根據彙整的資料,2019年共有12本書(未含蘇紹連主編的3本吹鼓吹詩叢)出版:
一、截句詩系
王仲煌主編/《千島詩社截句選》
於淑雯主編/《放肆詩社截句選》
卡夫、寧靜海主編/《淘氣書寫與帥氣閱讀──截句解讀一百篇》
白靈主編/《不枯萎的鐘聲:2019臉書截句選 》
二、臺灣詩學同仁詩叢
離畢華詩集/《春泥半分花半分》(臺灣新俳壹百句)
朱天詩集/《沼澤風》
王婷詩集/《帶著線條旅行》
曾美玲詩集/《未來狂想曲》
三、臺灣詩學詩論叢
林秀赫/《巨靈:百年新詩形式的生成與建構》
余境熹/《卡夫城堡──「誤讀」的詩學》
蕭蕭、曾秀鳳主編/《截句課》(明道博士班生集稿)
白靈/《水過無痕詩知道》
截句推行幾年,已往境外擴展,往更年輕的世代扎根了,選本增多,解讀、論述不斷加強,去年和東吳大學中文系合辦的「現代截句詩學研討會」(發表兩場主題演講、十六篇論文),其中有四篇論文以「截句專輯」刊於《臺灣詩學學刊》33期(2019年5月)。它本不被看好,但從創作到論述,已累積豐厚的成果,「截句學」已是臺灣現代詩學的顯學,殆無可疑慮。
「臺灣詩學詩論叢」前面二輯皆同仁之作,今年四本,除白靈《水過無痕詩知道》外,蕭蕭《截句課》是編的,作者群是他在明道大學教的博士生們,余境熹和林秀赫(許舜傑/臺灣詩學研究獎得主)都非同仁。
至於這一次新企劃的「同仁詩叢」,主要是想取代以前的書系,讓同仁更有歸屬感;值得一提的是,白靈建議我各以十問來讓作者回答,以幫助讀者更清楚更深刻認識詩人,我覺得頗有意義,就試著做了,希望真能有所助益。
詩之為藝,語言是關鍵,從里巷歌謠之俚俗與迴環復沓,到講究聲律的「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宋書‧謝靈運傳論》),這是寫詩人自己的素養和能力;一旦集結成社,團隊的力量就必須出來,至於把力量放在哪裡?怎麼去運作?共識很重要,那正是集體的智慧。
臺灣詩學季刊社將不忘初心,在應行可行之事上面,全力以赴。
================================
【自序】/林秀赫
教書六年的學校臺北商業大學,前身為創立於1917年的臺北商專,正與新詩同歲。校園右方為成功高中,正前方則是臺大法學院。每週當我進出北商大門,都會見到對面法學院牆外的一排蒲葵,上完課我常沿著這排蒲葵走去搭公車,前往師大圖書館查找資料,博士論文也在這往返之中完成。
現代詩人紀弦,1949年來臺後任教於成功高中直到退休,並於1976年12月28日移居美國西岸。紀弦在美國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晚景》,仍有半數係作於臺灣,當中一首〈濟南路之春〉寫的正是這排蒲葵:「他們排列在大學紅牆外/鋪花磚的人行道上/像一個儀隊,/我每天檢閱的。」紀弦說這一棵棵向他立正敬禮的蒲葵,他數過,共計是六十二棵。
到了紀弦在美西出版的第二本詩集《半島之歌》,全寫於美西,臺灣的景物只能在夢中落實了。1986年紀弦說他已不再夢見臺北的房屋、街巷,那些行人與車輛,「而我只夢見那一長排的蒲葵高高大大的,我最最想念的。」只因他聽說那一帶要蓋高樓,拓寬馬路,希望上帝能保佑這排蒲葵,好好站在原來的位置上,保持原來的姿勢,等待他有一天回去檢閱。
紀弦〈夢見蒲葵〉詩中擔心的事情,並未發生,這排蒲葵今天還是在那,高聳、健康,就像紀弦說的,是天下第一流的儀隊,而這些關於蒲葵與紀弦的故事,我是在論文口考之後,某天修改論文,翻閱紀弦詩集才知道的。
若不是研究新詩,我不會知道這些在我生活周圍,但我很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的過去。論文口考當天,林淇瀁老師、陳義芝老師、林于弘老師、徐國能老師,以及許俊雅老師,感謝他們在忙碌的學期末仍抽空閱讀這本論文,提供寶貴的意見,助其完成,許多都是詩人才有的獨到見解。更感謝許俊雅老師多年的指導,在師大的這些年深受許老師照顧,從最初授課,引領我進入報刊研究的領域,帶同學們看了許多日治時期以及民國初年少見的資料,啟發我對新文學史料的興趣,更在最後階段費心幫忙,多少封的通信,說不完的感謝。
回顧這本論文的完成,還有多位師長給予我不管是知識上、生活上,或心靈上的支持:是簡錦松老師為我打下古典詩的堅實基礎,從大一的李商隱詩到碩班的詩學研討,我幾乎每年都修簡老師的課;楊雅惠老師的新詩課,則是我新詩的啟蒙,不少知名的詩作都是在她的課堂上首次讀到;而英文課,有張錦忠老師帶我大量閱讀艱澀的英文文章,後來我才知道他是知名的馬華文學學者;那年也常在走廊遇見余光中老師,他總是步伐輕快,有次終於追上他,向他請教了李金髮詩作的語言問題;而蔡振念老師的現代小說課,延續我自高中以來寫作小說的喜好,最後更將課堂上一份關於張愛玲的報告擴寫,完成碩士論文。正因為接觸張愛玲,我讀了些民國小報,對舊報刊的世界開始感到好奇。
離開中山大學那段看海的日子,來到師大博班就讀。我立即選修了許俊雅老師「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專題」、「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學專題」兩門課,擴展了我的閱讀視野,以及文獻查找、判斷的能力;陳義芝老師的現代散文課,實為半門現代詩課,經常在課堂上分享他讀詩、寫詩的心得體會,更邀請知名詩人、學者,如羅智成、陳育虹,還有芒克、嚴力、馬悅然教授來訪師大,收穫最多的正是我們這些學生;潘麗珠老師則教導了我從未注意過的關於古典詩的細節;徐國能老師更在我撰寫博論其間,借我多本他珍藏的詩集,補足不少例證;而我首次挑戰崑曲,在師大禮堂粉墨登場,則是蔡孟貞老師一手安排;金培懿老師的「日本漢學」課程,使我認識到日本漢學家與中國各個詩派的交流,她更用課餘時間集合我們班傳授日語訣竅,度過了我學習日語最為紮實、最有效率的一段時光,幫助我耙梳日本現代詩歌與現代漢詩之間的形式關連;韓國翻譯家金泰成老師來訪客座師大,我有幸旁聽他兩門課,接觸韓國歷史以及韓國文化,我們更有首爾之約,也讓我下定決心學好韓語,在論文完成後報名了今秋的韓語檢定。
博班期間,還需感謝臺大的諸位師長。蔡瑜老師的漢詩節律學,使我思索如何把古典詩的節律研究運用到新詩研究上,課堂筆記寫滿了對新詩形式的分析;林玫儀老師的清代詞學,是我首次知道新詩創建時受到詞體很大的影響。2009年葉維廉老師客座臺大臺文所講授「文學翻譯與文化翻譯」,告訴我們新詩具有翻譯詩學的特點,以及中西詩學在20世紀是如何彼此模仿學習;隔年李渝老師也來臺文所客座講授「文學與繪畫」,帶我們會通文學與藝術,始終忘不了李渝老師最後一堂課上對我說「我們文字上見」勉勵我持續研究和創作。
還有柯慶明老師、高桂惠老師、楊小濱老師,因活動接待碰巧見面,但他們都在很短的見面時間內給我建議,提示關於博士論文的幾個重點。正因為有師長們為學生無私地付出,讓我對研究始終充滿熱情。而我在師大也有很好的學弟妹,秉旻、蘋芬,謝謝你們口考那天的幫忙,相信未來你們都是很棒的研究者與寫作者。正因為有家人、師長、同學的陪伴和支持,教會了我時間的珍貴。
另外還要感謝師大圖書館梅新先生、張素貞老師捐贈藏書,臺大圖書館楊雲萍教授捐贈藏書、葉維廉教授捐贈藏書,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溫德生先生捐贈藏書,政大中正圖書館、臺北國家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大馬南方學院馬華文學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巴黎美術學院,以及文訊雜誌社的文藝資料室,讓我得以親見許多絕版詩集與其他珍貴的新詩史料。
最後我必須感謝諸多的詩人、學者和評論者,你們的作品和研究,總是能帶給我啟發,因此這本論文總好像寫不完,有太多好的作品和前人創見想放進去,為了和你們對話,我必須全力以赴到最後一刻。儘管還想把論文修得更好,還想繼續在臺下聽課當學生,但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一句古老而又實在的話,博論總有寫完的一天,結束學生生涯。
紀弦最終還是告別了他最愛的蒲葵,但蒲葵還在,或許後來也曾有人特地拍照寄給紀弦了吧。
「我以為我已經盡力了,但回顧過去仍有許多不足。」―B.B. King
【總序】不忘初心/李瑞騰
詩社是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臺,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
目錄
【總序】不忘初心/李瑞騰
自序
緒論 從古典到現代
第一節 詩歌形式典範的轉移
第二節 舊詩為天下裂
第三節 方法與回顧
第一章 從破體到定體:新形式帶來新詩歌
第一節 分行自由體:新詩的主導形式
第二節 連書自由體:散文詩的中西合流
第三節 自然的音節:漢語詩歌韻律模式的轉換
第二章 從漢字到符號:新詩詩行的組成元素
第一節 漢字的現代性特質
第二節 標點符號:從建立到廢除
第三節 其他符號的使用
第四節 空格的使用
第三章 從連書到分行:新詩詩行的句式建立
第一節 新詩的句式
第二節 詩行的排列方向
第三節 詩行的對齊方式
第四章 從詩行到詩型:新詩詩行的組合模式
第一節 詩行:新詩形式的基礎
第二節 詩型:詩行的組成型態
第三節 新詩的八種基本詩型
第四節 章節:詩型的調度與銜接
結論 探索心靈的結構
第一節 語體革新:從「言文背馳」到「言文一致」
第二節 形式革新:從「言之有物」到「詩體解放」
第三節 形式的歷史:百年新詩發展綱領
第四節 巨大且繁複的心靈圖景
參考文獻
【總序】不忘初心/李瑞騰
自序
緒論 從古典到現代
第一節 詩歌形式典範的轉移
第二節 舊詩為天下裂
第三節 方法與回顧
第一章 從破體到定體:新形式帶來新詩歌
第一節 分行自由體:新詩的主導形式
第二節 連書自由體:散文詩的中西合流
第三節 自然的音節:漢語詩歌韻律模式的轉換
第二章 從漢字到符號:新詩詩行的組成元素
第一節 漢字的現代性特質
第二節 標點符號:從建立到廢除
第三節 其他符號的使用
第四節 空格的使用
第三章 從連書到分行:新詩詩行的句式建立
第一節 新詩的句式
第...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