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教授〈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一文,引起網友熱烈共鳴,瘋狂轉貼!
★退化性失智是不可逆的過程,
發病這一刻可能就是最好的狀態。
退化失智不可癒,40歲就該開始預防!
★十大失智警訊.八大預防因子.六大增智訣竅.五大照顧建議
國內失智症兩大權威名醫聯手出擊,打破錯誤迷思!
★一本兼顧專業又易懂的失智症實用小百科!
面對失智症患者,記得輕聲說一句:
「不用急,我們會等你。」
退化性失智是不可逆的過程,
發病這一刻可能就是最好的狀態。
退化失智不可癒,40歲就該開始預防!
十大失智警訊.八大預防因子.六大增智訣竅.五大照顧建議
國內失智症兩大權威名醫聯手出擊,打破錯誤迷思!
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從輕度、中度到重度,我將漸漸地忘記自己,忘了這世界,那些迷了路的記憶,就請你為我好好收藏。
我可能忘了怎麼吃飯,耍賴地拒絕張口,請你耐心哄著我、逗逗我,就像小時候我費盡心思餵你吃飯,希望你健康長大一樣。
也許我變得容易焦躁,常常一點小事就大哭大鬧或疑神疑鬼,請你靜靜地陪伴我,給我一個愛的抱抱,就像我曾經這樣守護著你。
總會有那麼一天,你明明在我面前,我卻再也認不得你,畢竟我連自己都記不住了。然而或許,這是老天送的一份大禮,給我、也給你,一個從頭來過的機會……
失智症不是突然發生的,以阿茲海默症為例,早在出現明顯症狀之前,大腦裡的病變已經過十多年的累積,直到不堪負荷,而發病的此刻,就是「最好」的狀態。這種病,不是老年癡呆,也不是老番癲,有家族性基因突變的病患,大腦的病變可能在二十幾歲時就開始,由於至今仍無法根治,對現代人來說,比憂鬱症和心臟病更令人害怕。
然而,失智症不但可以藉由十大警訊而提早發現,漸緩病情惡化,更可以經由日常生活型態的改變來預防或延緩失智的發生。在本書中,兩大權威名醫分享多年實證心得,帶領讀者全面性地理解失智症,以同理心陪伴患者,更關懷主要照顧者。失智症,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1.影響日常生活的記憶力改變:人都有忘性,但失智症患者「忘」的頻率較高且較嚴重,會不自覺地重複問同樣的事。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常為此感到焦躁,甚至惱羞成怒。
3.完成熟悉的工作有困難:原本駕輕就熟的事卻變得不會做了。
4.對時間或地點感到困惑:搞不清現在是幾年幾月、白天晚上?有時在自己家附近也會迷路。
5.對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困難:例如照鏡子時,似乎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人,還以為屋裡有另一個人。
6.說話或寫作的用字上出現新的困難:無法了解複雜的字句,或是話說到一半時,突然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
7.物件放錯地方,且失去回頭尋找和重做的能力:明明是自己收起來的卻忘了,而懷疑是別人偷走的,因為怕被偷就刻意藏起來,最後反而更找不到了。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例如可能失去對金錢價值的判斷力,而付大筆錢給推銷員,甚至大方借錢給陌生人。
9.退出工作與社交活動:變得不愛出門,不想與人交談,連原本每週固定參加的活動也變得興趣缺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失智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暴躁易怒,一點小事也可能引發極大的情緒反應。
●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關於失智症,我們最常見的疑問!
●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
●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有什麼不同?
●記憶力不好是失智症的前兆嗎?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嗎?
●失智症等老了再來預防就可以?
●我會得到媽媽的阿茲海默症嗎?
→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疑問和解答,請詳見本書!
◎八大預防因子
1.受教育
2.多動腦
3.多運動
4.多走路
5.多吃蔬果
6.預防中風
7.想法樂觀、積極和正面
8.維持良好的人際網絡
◎六大增智訣竅
1.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用腦如磨刀,越用越靈光。
2.閱讀或學習新事物時,要反覆複習,以加深印象。
3.專心,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4.善用備忘錄規畫行程和記錄生活瑣事。
5.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維持身體的最佳狀況。
6.養成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
◎五大照顧建議
1.不要一個人把所有的工作都扛下來:應該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否則當主要照顧者累倒時,大家會亂成一團。像前文提到的,做子女的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分攤照顧工作,讓母親偶爾有喘息的機會。
2.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失智症患者:例如要出去走走,與親友同遊散心,並保有原來的嗜好,如看書、聽音樂等。
3.加入失智症的支持團體:尋求各種資源管道,以減輕壓力。
4.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及早把失智症患者的財務規劃好,減少後顧之憂。
5.了解阿茲海默症目前無法根治:接受少輸為贏的治療觀念,才不會勉強病人,或抱太高期望,而備感挫折。
作者簡介: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王培寧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記憶及老化研究中心進修。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及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專長為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化研究。與劉秀枝醫師共著有《別等失智上身》一書。
【國內失智症權威醫師】
劉秀枝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是國內失智症領域的權威。自榮總退休後,繼續致力於推廣民眾了解失智症,正視失智症對於患者、照顧者乃至於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於《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康健》雜誌專欄撰文,均獲得熱烈迴響。目前為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著有《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
●劉秀枝教授部落格【JOY筆記】: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12位各界名人強力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王署君(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邱淑媞(國民健康署署長)
邱銘章(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孫越(終身義工)
張鎮華(台大數學系教授.妻為失智症患者)
華天灝(《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電影導演)
黃正平(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
楊力州(紀錄片工作者)
潘懷宗(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鄧世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
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名人推薦:12位各界名人強力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王署君(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邱淑媞(國民健康署署長)
邱銘章(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孫越(終身義工)
張鎮華(台大數學系教授.妻為失智症患者)
華天灝(《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電影導演)
黃正平(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
楊力州(紀錄片工作者)
潘懷宗(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鄧世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
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章節試閱
關於失智症,我最關心的十二個問題
Q1: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
A:依病因的不同,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和「血管性」兩大類,還有少數是因其他疾病如腦瘤、感染、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所造成。
大部分患者都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佔所有失智症的六成左右,所以在談到失智症時,常以阿茲海默症為例。其他的「退化性失智症」有: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等。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則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所引起。
Q2: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有什麼不同?
A: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其次是帕金森氏症。兩者的病因和症狀各不相同,屬於「退化性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主要是記憶減退,帕金森氏症則以行動不便為主,此外,也有帕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的情況。兩者均無法根治,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效果較好,服藥後症狀大多有改善,但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只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少有明顯的進步。
Q3:記憶力不好是失智症的前兆嗎?
A:記憶力不好,可能是因疲勞、壓力、工作過度、資訊過量、焦慮、憂鬱、身體狀況不佳或藥物等影響。但如果剛獲得的資訊常常馬上就忘記,連旁人幫忙提醒都不太有印象,則有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的徵兆。例如:會不自覺地重複詢問同樣的事情,忘記重要的日期或活動;漸漸地,根本不記得自己將事情記在何處,甚至只能依賴家人幫忙提醒。
Q4: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嗎?
A: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約有百分之五會得失智症,但也有六十五歲前發病的早發型失智症,所以,絕對不是老了就一定會失智!多動腦、多運動、多交朋友,甚至做家事、唱KTV,都可以預防失智症!
Q5:失智症等老了再來預防就可以?
A:預防失智症要趁早!以阿茲海默症為例,腦內病變早在失智症狀出現的十幾年前就已開始,不正常的病變漸漸累積,破壞了大腦,造成認知功能減退,終於不堪負荷而出現病癥!所以要預防老來失智,必須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就好好保養。
Q6:輕度失智症患者能繼續工作嗎?
A:重複性高的簡單工作較沒問題,輕度失智的主要症狀是近期記憶減退,雖然無法學習新知或新技能,反應不夠快,但是個性大致不變,原有的經驗和能力也還在。不過,需以安全為優先,還要衡量工作壓力、同事的態度等。
Q7:我會得到媽媽的阿茲海默症嗎?
A: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直系家屬,罹病的機率約是一般人的兩倍,所以父親或母親有阿茲海默症,子女得到的機率也許高一些,但並不一定會得到,所以與其過分擔心是否會得病,不如從中年時就提早開始預防!
Q8:家人失智,我該做遺傳檢測嗎?
A:常見的六十五歲以後才發病的「散發性阿茲海默症」病人的家屬,不需要做遺傳檢測;早發型且有明顯家族史的失智症病人的家屬,才需考慮做遺傳檢測。每個人都有選擇是否做檢測的權利,甚至檢測了之後,也仍有選擇要不要知道檢查結果的權利,無論選擇為何,都要受到尊重。不過,對於患者的未成年子女,一般都是建議等到他們成年後再自己決定。
Q9:丈夫失智了,身為妻子的我也會嗎?
A:失智症是不會傳染的,不過身為主要照顧者的人,往往容易焦慮、憂鬱、少運動、缺少社交活動等,這些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因此,照顧工作應該盡量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才不會兩個人一起倒下。
Q10:得了癌症,就比較不會得阿茲海默症?
A:癌症是細胞不正常的過度增生,阿茲海默症則是腦細胞的凋零死亡,按理來說,這兩個細胞存活力完全相反的疾病應該很難共存。事實上,也有研究發現癌症患者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而阿茲海默症患者罹癌的比例也較低。
Q11:咖哩和椰子油可以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嗎?
A:咖哩的主要成分是薑黃素,雖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薑黃素可以抑制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病變,但在臨床試驗上還無法證實。至於椰子油的療效,目前主要來自個人經驗和動物實驗,所以也無法證實,因此還是保守為宜。
Q12:維他命E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嗎?
A:的確有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富含維他命E等抗氧化劑的食物,可以減少認知功能退化和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但是,多從深色蔬菜、水果、橄欖油中獲得這些成分,再加上定期而適當的運動,才是「天然的尚好」。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嗎?
失智症不僅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失智也不是一種加速的老化。要預防老來失智,必須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就好好保養!
常聽到有朋友說:
「我才不要活到九十歲那麼老呢!老了還會得到失智症,日常生活都要靠別人照顧,不僅活得沒有生活品質,還要拖累家人!」
老了真的就會失智嗎?
年齡是失智症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年紀越大,得到失智症的機率越高,但並非百分百一定會得到失智症。
*台灣的研究:六十五歲到九十歲以上老人
二○一一至二○一二年,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對全國重新做了「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並於二○一三年發表了台灣地區失智症最新的盛行率數據。顯示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中,百分之四.七九有輕度以上的失智症,百分之三.二五有極輕度失智症,百分之十八.七六有輕度認知障礙。所以整體來說,約有四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六.八)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顯示出某種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
若再以年齡層來看,六十五歲至七十歲的長者之中,百分之三點四○有失智症,百分之十三.九二有認知功能障礙。八十歲到八十五歲的失智症比例則增加至百分之二十一.九二,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也增加至百分之二十六.二四。而到了九十歲以上,失智症的機率則增高至百分之三十六.八八,其中高達約六成(百分之五十九.四八)的人有某種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由此可見隨著年齡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顯著地增加。
由此數據我們也可以發現,在高齡九十歲以上的長者中,仍有四成沒有認知功能退化的症狀,所以失智絕不是老化的必然結果。我們常會見到一些開朗樂觀的長輩,即使已高壽九十幾歲,但談論事情和分析起事理仍然字字珠璣,條理分明。
*澳洲的研究:百歲人瑞
那麼在接近百歲或百歲以上的人瑞呢?
依據二○一三年發表於《國際老年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學者,以兩百名住在雪梨的九十五歲以上長者(九十五至一○六歲之間,平均年齡為九十七.四歲)為評估對象,經過醫師與最親近的親友或照顧者詳談,並做了認知功能測驗。許多長者有重聽、視力不佳的問題,但在簡短智能測驗的表現上,平均分數仍有二十一.一分(滿分三十分)。
兩百位長者當中,有百分之二十在之前已確診有失智症,若以測驗分數小於二十四分作為有「認知功能障礙」的界定,則其中百分之五十四有認知功能障礙,且百分之三十九的人同時也出現了生活功能障礙。這個比例,和台灣關於九十歲以上長者六成有認知功能障礙、四成有失智症的研究結果類似,可見得活到百歲,仍有不失智的可能性。
近來的研究已顯示,失智症不僅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失智也不是一種加速的老化。每種型態的失智症,有其和正常老化不同且特殊的腦部病變,同時在臨床上出現失智相關症狀的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病變,這些不正常的病變漸漸累積,進而破壞了大腦,造成認知功能減退。所以要預防老來失智,必須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就要好好保養,以減少老年失智的風險。
不要怕活得老,重要的是活得健康而有智慧,為了這個目標,必須及早開始努力!
隱藏的失智症
身體需要定時健檢,大腦知能的變化也同樣需要。當無法分辨周遭的人出現的症狀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症?建議到醫院,請醫師做檢查與評估。
失智症的診斷和嚴重度的判定,很大一部分必須靠家屬提供的資訊來幫忙,但家屬對失智症的早期症狀並不熟悉,常常當作是老年人都會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而忽略了,因此錯失了早期治療的機會。除了大家所熟悉的記憶力減退外,國際失智症協會提出了一些其他也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症狀的「失智症十大警訊」,來幫助大家提早發現失智症。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1.影響日常生活的記憶力改變
剛獲得的資訊馬上就忘記,是失智症早期最常見的徵兆之一。
【一般情況】隨著年齡增長,有時會忘記朋友的名字或約會,但是經過提醒或稍作回想便會再記起來,重要的約會也會想辦法用筆記錄下來以免忘記。
【失智警訊】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且較嚴重,會不自覺地重複詢問同樣的事情,忘記重要的日期或活動;雖然在早期會依賴輔助記憶的用品(例如紙條或電子用品),但漸漸地,輔助記憶的用品也沒有用,根本不記得自己將事情記在何處,甚至只能依賴家人幫忙提醒。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一般情況】年紀大了,在同時處理多項事務上可能出現困難,計畫事情或做判斷時需要更專心,且花較久的時間。
【失智警訊】但失智症患者會無法計畫,且做下錯誤或是和以前不同的決斷,常可能會為此感到焦躁,甚至惱羞成怒。例如:每年都負責家中旅遊計畫的媽媽,覺得安排行程好困難,出現無法計畫、決定什麼是適當旅程的情形;或是原來主導家中財務的先生,開始無法維持家庭帳務的收支平衡,對於突然出現的開銷變得不知該如何處理、解決問題。
3.在家中、工作場合或休閒活動中,對於完成熟悉的工作有困難
【一般情況】隨著年紀增長,在處理複雜的事務上有時會顯得力不從心,但大致仍可完成。
【失智警訊】原本應該是駕輕就熟的事,卻變得無法應付自如。失智症患者會對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或生活有困難。例如:從年輕就開車的司機伯伯變得經常開錯路;銀行行員常會數錯鈔票、算錯錢;廚師炒菜時配菜有困難,調味料放不對;或是對記住最喜歡的遊戲(如打牌、麻將等)的規則也會出現問題。
4.對時間或地點感到困惑
【一般情況】有時年長者會突然想不起來今天幾號或弄錯今天星期幾,但通常差距不大,前後可能差個一、兩天,並且大多可經由一些事件的記憶推算出正確日期。有時可能會找不到方向或在不熟悉的地方迷路,不過仍舊可藉由一些路標和建築物來推測方向。
【失智警訊】但失智症患者會忘記現在是幾年幾月、白天或晚上,同時常對事件、時間和地點的關聯性產生混淆。如果一件事情不是當下發生,他們可能忘記或弄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甚至有時在自家周圍熟悉的地方,可能會突然覺得陌生,而找不到回家的路。
5.對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困難
【一般情況】年長者常有視力衰退的問題,雖然看不清楚,但通常不至於弄錯物品的相對位置或方向。
【失智警訊】視覺空間上的問題,也是失智症的一項警告徵兆。他們可能在閱讀時會跳行,對物品遠近距離的判斷、決定顏色或對比上出現困難。在理解力方面,他們可能在經過一面鏡子前,會覺得屋裡有另一個人,這時他們似乎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人。
6.在說話或寫作的用字上,出現新的困難
【一般情況】有時我們會一時想不起物品的名字、找不到正確的用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或忘了某個字如何寫。
【失智警訊】但失智症患者可能在了解對話內容,或是加入別人的談話上出現困難,無法了解複雜的字句,說話也變得簡短。他們可能在話講到一半時停頓下來,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或重複自己所說的話。也可能會在字彙的運用上出現困難,很難找到正確的詞彙,有時叫錯東西的名稱、弄錯家人的稱謂,例如:把杯子說成碗,把兒子叫成哥哥。
7.物件放錯地方,且失去回頭尋找和重做的能力
【一般情況】我們偶爾會不小心把東西放錯地方而找不到,但是會依最後使用過的位置來回頭找尋。
【失智警訊】失智症患者可能掉了東西卻無法回頭去找它,甚至懷疑是別人偷走了,反而因為怕被偷,就刻意把物品藏起來,最後卻把東西放在不尋常的地方,例如:將戒指放在衣櫥裡,把錢藏在被子裡,就更記不得放在何處了。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一般情況】年長者有時會因不熟悉社會觀念價值的改變,而做出不宜的決定。
【失智警訊】失智症患者會出現判斷力或做決斷的能力減退。例如:他們可能失去對金錢價值的判斷力,而支付大筆錢給打電話來的推銷商,甚至借錢給陌生人。或是開車常與人擦撞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的紅綠燈;買食物未看保存期限,所以常買到過期食品等。
9.退出工作與社交活動
【一般情況】有時會因長期背負社會、工作和家庭的責任和壓力,而想要休息,減少工作。
【失智警訊】失智症患者可能不再保有嗜好,退出原本喜愛的社交活動或運動,變得不愛出門,不想與人交談。原來每星期固定要參加的活動,也變得興趣缺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一般情況】一般人有其習慣的處事方式和個性,年紀漸長後更不容易改變此模式,若被要求改變時難免有情緒反應,但反應不至於太強烈,仍在可溝通理解的範圍內。
【失智警訊】失智症患者的情緒和個性常會改變。只要離開了他們自己認定的「舒適圈」,遇到無法處理的事務或弄錯事情,便會感到困惑、焦慮、憂鬱與害怕,而變得心煩意亂,甚至勃然大怒。失智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了起來,一下子又生氣罵人,變得易怒而暴躁。有時則變得特別敏感,情緒的改變不一定有原因,一點小事即可能引發極大的情緒反應。
關於失智症,我最關心的十二個問題
Q1: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
A:依病因的不同,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和「血管性」兩大類,還有少數是因其他疾病如腦瘤、感染、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所造成。
大部分患者都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佔所有失智症的六成左右,所以在談到失智症時,常以阿茲海默症為例。其他的「退化性失智症」有: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等。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則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所引起。
Q2: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有什麼不同?
A: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
作者序
【自序】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文◎王培寧醫師
恩師劉秀枝教授和我合著的第一本書《別等失智上身》在二○一○年出版後,在門診接到了許多病人和家屬的支持與鼓勵,也深切地感受到讀者對這類書籍的殷殷期盼!
本以為應該至少五年後才會有足夠的新資訊,與讀者們分享失智症的新觀念和新發展趨勢,但失智症在這兩、三年中有了相當多的研究突破。一些期待中的藥物試驗的結果發表了,雖然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但卻也加速了大家對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失智症的重視。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二○一一年,美國國家老年研究院與阿茲海默症協會聯合發表了阿茲海默症新的診斷標準與建議,在這個新的診斷標準中,對阿茲海默症病程在概念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專家們整合了這十幾年來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不同於以往對失智症診斷上的概念。阿茲海默症的病程其實從相關的病理變化在大腦內開始出現時,就已經在進行。此病程在十多年間於大腦內持續進行並逐漸惡化,直至病程發展到晚期,大腦無法繼續勉力維持功能後,最終表現出了失智的症狀。所以臨床上出現明顯認知功能退化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而被診斷出失智症時,大腦內的病理變化已相當嚴重,不易治療。如何在患者只有輕度認知功能衰退,但還沒出現明顯失智症狀時,就找出危險因子並給予早期防治上的建議,就成為目前治療上努力的重點。
大家都希望能夠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報章媒體上也常談到國外研究的新發現,但常局限於時間和篇幅的緣故,無法將這些研究做完整的解讀。而且也因資料較零散,所以難以對失智症的防治有完整性的概念。在本書中集結了一些大家常談論的議題,如:銀杏是否可治療失智症?吃咖哩有效嗎?椰子油為何會被提到可治療失智症呢?這些問題在本書中都會為大家整理討論。
由於台灣人口的快速老化,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大眾都對失智症越趨重視。衛生福利部在二○一三年八月提出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同時也允諾要將失智症列為台灣衛生政策的重要議題之一。但在還沒有藥物可有效地逆轉或阻止失智症病程的現時,預防就是最好的治療,希望此書中的內容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和方向。
【自序】
動腦學習,預防失智
文◎劉秀枝醫師
我熱愛醫學,退休後更有時間悠遊於浩瀚的醫海中,並有幸能把醫學新知和心得感懷發表於《康健》雜誌和《聯合報》「元氣周報」的每月專欄,然後轉載於自己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希望能被廣泛閱讀。
本以為網路如此發達,如此一來,即可達到與大眾分享並做為醫病橋梁的目的。然而,「寶瓶文化」的朱亞君總編輯告訴我,並非所有的銀髮族都會上網,而且網路所搜尋的資料往往沒有連貫與整體性。的確,我雖然每天都上網尋求新知,但更享受的是一書在手,加上一杯好茶細細品味,或在捷運、公車上可以隨時翻閱,正如阿拉伯的諺語「書本就好像口袋裡的花園」,攜帶方便,隨手可欣賞體會。因此,已步入老年社會的台灣,再出版一本有關失智症的書籍有其必要,不僅是讓擔心失智症的銀髮族參考因應,更讓中年兒女對長輩未來的長期照護有所警覺,並對自己如何預防失智未雨綢繆。
本書收錄了繼二○一○年與王培寧醫師合著的《別等失智上身》之後發表的有關失智症的文章,加上亞君總編輯從多年前出版,現已絕版的《當父母變老── 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和《聰明活到一百歲》中挑選的幾篇,經過培寧醫師以其專業素養重新審閱、修改、增刪和編排,使之符合醫療現況。培寧醫師更為文撰寫,增添了數篇文章,讓本書內容更為完整。
長久以來,我的文章在發表之前都經李佩詩和林幸慧小姐的潤飾,讓文章通順達意,也經培寧醫師過目修改,以確保內容專業,不會誤導讀者。多年來,承蒙《康健》雜誌李瑟總編輯和蔡菁華小姐、「元氣周報」康錦卿主任和王郁婷小姐的鼓勵和幫忙,讓我能持續發表文章,在此一併致謝。
其實,學習新知,吸收反芻,應用於生活上,並撰寫成文,與人分享,即是在儲備知能存款,是預防失智症最好的方法,與讀者們共勉之。
【推薦序】
擔心失智症嗎?讀這本書就對了!
文◎【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教授
很高興劉秀枝主任與王培寧教授又有新書《假如我得了失智症》發表,也很榮幸本書在付梓前可以先睹為快。承襲先前幾本書的特色,這本書也是有例子、有醫學新知,加上豐富的臨床經驗,將最新且最有影響的醫學研究,用簡單生動的文字說清楚講明白,一口氣讀完之後,覺得功力大增,相信對我未來在照顧失智症病患,有非常大的幫助。
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已經是大多數中老年人的夢靨,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病人數逐漸增加,幾乎是無法避免。除了擔心父母會不會得到失智症,也擔心自己會不會得到,更擔心這個病會不會遺傳,甚至配偶會不會有較高的機率患病。這些病患、家屬或是自覺記憶力不好的一般人常常要面對的切身問題,本書作者以簡單易懂的Q&A方式,一一的為讀者解答。
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嗎?我想在現今藥物療效不如預期,而新藥發展又受挫的情況下,預防可能是最可行的路。作者點出維他命E與銀杏這些號稱改善腦循環的藥物是沒用的,甚至還有害處。同時,作者提到一些預防失智症的方法,特別是一些生活習慣與食物,非常值得害怕失智症的人好好閱讀。
提到失智症,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後來悲慘的神智不清、臥床與失禁,但是本書作者卻告訴我們,在疾病惡化之前,患者仍有幾年記憶僅僅有些減退,還是可以規畫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說如何享受當下、品嘗美食與旅遊等等。書中提及作者一位朋友還是繼續打著自己喜歡的小白球,坦然面對自己的疾病,並未被疾病打倒。
最後我要附和作者提及的人體研究。這幾年來,除了癌症之外,很多臨床研究和藥物的臨床試驗,包括失智症,病人或家屬都不太想加入研究,擔心自己成了白老鼠,這使得台灣患者在國際性大規模新藥試驗的人數不足。本書作者提到美國的修女研究,那些豁達的修女如何看待人體研究,如何犧牲奉獻。在我們享受別人奉獻而得來的醫學成果的同時,這是值得省思的問題。
看完了這本書,該考考記憶力了。我想千萬不能忘記作者告訴我們遠離失智症的「密技」,那就是「多動腦」和「多運動」,如果這兩件事都做不到,就要「多吃咖哩」!
【推薦序】
我的特大女兒
文◎【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
我有兩個女兒,半輩子住在「女生宿舍」。三十年前我太太的一位同事戲稱我有三個女兒,後來我總是隨身攜帶她們三個人的照片,方便親朋們欣賞她們。
沒想到,幾年前老天爺跟我們家開了一個玩笑,出了一道難題,讓我太太在五十七歲的時候得了失智症!一開始,我驚慌失措,怎麼也想不到一向聰敏的她會得到這種病,要是有人會得,也應該是我這個丟三忘四的人才對。雖然知道很難去面對,但我還是告訴了太太這個事實,並且一心想著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麼照顧她。
當她炒菜時,我在一旁提醒她要放鹽;她還記得菜市場怎麼去,但是再多走個幾分鐘的距離就沒辦法了。她的大腦生了病,不過沒關係,我來充當她的另一個大腦。從她生病開始,我們的人生起了大轉折,然而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過去我們兩人都非常忙,相處的時間很有限,反倒是現在,才真正過起了「兩人世界」。我知道終有一天她會忘了我,但在那一天來臨之前,我們所能把握的就是此時此刻。
幸運的是,發病之初,我們得到貴人指點,接受台大醫院神經部邱銘章醫師的診療,我太太除了每天早晚按時服藥之外,並遵守邱醫師的三大祕訣:「運動到流汗、飲食清淡、多與人群接觸」,經過三年多,一直保持沒有退化的狀況。
在邱醫師介紹下,我們參加了台灣失智症協會辦的各種講座課程。令我感動的是,有一群人默默為我們做了很多事,特別是協會的湯麗玉祕書長,早年捨去當醫生的機會,十多年來陪伴協會成長至今。現在又看到王培寧及劉秀枝兩位醫師在百忙中撰寫本書,深深覺得,住在台灣的我們真幸福,擁有這樣豐沛的醫療資源和社會支援。
兩位作者以專業的角度,透過各種案例及數據,解釋有關失智症的警訊、原因、種類、用藥、非藥物治療、照護和迷思等議題,是一本兼顧專業又易懂的實用書,提供大眾許多失智症的有用知識。
書中一開始列舉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對沒經驗的人幫助很大。當年我並沒有這些知識,有一天太太帶回文件要我幫她讀,我才覺得不對,但也不懂何處不對,幸好我不避諱地跟同事提及我的困擾,她先生熱心幫忙尋找邱醫師診療,才確認問題。正常老化、輕度認知障礙和失智症的表徵類似,一般人可能不易分辨,如果懷疑家人有失智的症狀時,最好找專業醫生診斷,才能早期發現,正確診斷,適時治療。
坊間流傳咖哩和椰子油能治療阿茲海默症,書中也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實驗中未經證實的方法。前一陣子網路上盛傳椰子油的神奇功能,好心的朋友猛轉寄資料,甚至直接買椰子油送來,後來報紙報導說椰子油含高量脂肪酸,容易引起心臟病,不要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本書介紹我們,多沙拉、堅果、番茄、魚、家禽、十字科蔬菜、水果與深綠葉蔬菜,而少乳酪、奶油、紅肉,對阿茲海默症有保護作用;另外,勤運動、多與人相處、擁有簡單又容易維持的嗜好、唱歌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從家屬的角度來說,照護是個重要的議題。失智症患者能力退化、動作變慢、胃口變差、個性改變,逐漸回到小孩階段。以我太太為例,她現在已真正成為我的特大女兒,為了照顧她,要發展出各種勸她進食的招式,要當她的祕書幫她記錄朋友的約會,要陪伴她做飯盡量保持她既有的能力,於是我們相處的時間增長,這算是彌補我們年輕時各自忙碌的不足。要照顧好她,一方面要保養好自己的體力,二方面要調整好凡事平常心、歡樂心,失智症患者很容易學習照顧者,你快樂她也會隨著快樂。其他人幫忙照顧也很重要,例如我岳母住在我家樓上,我出差時她都能適時協助陪伴我太太;遠在美國的女兒,也常通過iPad和媽媽聊天,以解她思念女兒之情。
這本書中有許多精采內容,相信它能幫助許多人,正確地診斷出他們的失智症狀,讓患者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而家屬也能以更輕鬆自在的方式照顧失智親人。
(張教授的妻子嚴劍琴博士是中華電信MOD前處長,有「台灣MOD之母」之稱,五十七歲時罹患早發型阿茲海默症,張教授是妻子的主要照顧者。)
【自序】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文◎王培寧醫師
恩師劉秀枝教授和我合著的第一本書《別等失智上身》在二○一○年出版後,在門診接到了許多病人和家屬的支持與鼓勵,也深切地感受到讀者對這類書籍的殷殷期盼!
本以為應該至少五年後才會有足夠的新資訊,與讀者們分享失智症的新觀念和新發展趨勢,但失智症在這兩、三年中有了相當多的研究突破。一些期待中的藥物試驗的結果發表了,雖然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但卻也加速了大家對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失智症的重視。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二○一一年,美國國家老年研究院與阿茲海默症協會...
目錄
【推薦序】擔心失智症嗎?讀這本書就對了! 王署君教授 009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推薦序】我的特大女兒 張鎮華教授 011
(台大數學系教授.妻為失智症患者)
【自序】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王培寧醫師 014
【自序】動腦學習,預防失智 劉秀枝醫師 016
【Q&A】關於失智症,我最關心的十二個問題 018
【前言】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 023
Chapter 1
全方位認識失智症
──了解失智症的多種面貌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嗎? 032
隱藏的失智症 036
失智症背後的原因 044
失智症的診斷 048
不易早期察覺的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 053
少見但可治療的失智症──橋本氏腦病變 058
個性改變──阿茲海默症少為人注意的症狀 062
當失智症患者出現精神行為症狀 065
老先生,您瘦了──失智症對營養和體重的影響 068
失智症有年輕化的趨勢嗎? 074
總統也會失智 078
如何面對阿茲海默症的挑戰──了解它、面對它、遠離它 085
Chapter 2
人人都要預防失智症
──別怕忘了我是誰
你擔心記性不好嗎? 088
懷疑記性有問題時請就醫 092
認知功能的成功老化 096
記憶訓練有用嗎? 100
勤運動,認知功能少減退 105
做家事也可以預防失智症? 109
社交網絡大,失智機會小 113
我愛KTV──培養嗜好防失智 117
雖然失智,仍可享受唱歌的快樂 121
老人家失眠怎麼辦? 125
腦子勤保養,老來不健忘 130
老有所備 134
Chapter 3
有一天,我們也會老
──學習如何面對和照護失智症
有一天我們也會老 138
總有一天,父母會變成你的小孩 143
阿茲海默症能好轉嗎? 147
輕度失智症患者能繼續工作嗎? 151
不用急,我們會等你 154
握手陪他慢慢吃──失智症餵食祕招 157
父親沒說出的話 文◎劉秀枝 161
阿茲海默症非家族性疾病,而是全家疾病 166
患者背後的隱形病人──需要支持的照顧者 169
丈夫失智了,妻子也會嗎? 174
你的健康是他的靠山 178
我會得到媽媽的阿茲海默症嗎? 182
家人失智,我該做遺傳檢測嗎? 188
阿茲海默症的倫理議題 193
中年兒女自求多福 198
向走上銀幕的失智長者及家屬致敬 202
Chapter 4
失智症的治療
──打破迷思,展望未來
失智症的藥物治療 206
咖哩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嗎? 211
椰子油或銀杏真能治療阿茲海默症嗎? 217
維他命E有效嗎? 223
得了癌症,就比較不會得阿茲海默症嗎? 227
六百七十八位修女教你遠離失智 233
有阿茲海默腦病變卻不失智 239
如何讓阿茲海默症不上身 244
由實驗室到臨床──轉譯醫學的路充滿挑戰 247
阿茲海默症的認知藥物研發策略 252
新疫苗能治療阿茲海默症嗎? 256
渾沌中求希望 263
【附錄】失智症相關網站資源 268【推薦序】擔心失智症嗎?讀這本書就對了! 王署君教授 009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推薦序】我的特大女兒 張鎮華教授 011
(台大數學系教授.妻為失智症患者)
【自序】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王培寧醫師 014
【自序】動腦學習,預防失智 劉秀枝醫師 016
【Q&A】關於失智症,我最關心的十二個問題 018
【前言】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 023
Chapter 1
全方位認識失智症
──了解失智症的多種面貌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嗎? 032
隱藏的失智症 036
失智症背後的原因 04...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