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田野調查!
神社VS產業,還原台灣50年近代史。★全台第一本,從台灣在地日本神社探究日治歷史的調查記實。
★450幅史料照片珍貴收錄。
★耗時15年,查找超過400所,作者親自走訪並考證梳理全台從南到北230所,日治時期建造神社其來歷和現狀。
從明治28年(西元1895年)到昭和20年(西元1945年),
日治時期50年間,台灣興建了大大小小的神社,奉祀日本神明。
本書完整收錄230所神社來歷和現狀:從地位最高的官幣社、國幣社,到學校、企業、軍隊內神社、移民村或原住民聚落的祠堂......
是全台第一本結合日本神社&台灣產業的珍貴歷史書,
更是神社迷及舊跡歷史巡禮的必備攻略。
**************************************************
歷史可以從很多角度審視,透過「神社」這樣的宗教設施與思想觀念,引領我們深入了解,台灣日治時期神社與產業和社會所產生密切的關連。
金子展也先生派駐台灣工作後,從2002 年開始愛上台灣神社調查,耗時15 年光陰,從南到北查找超過400 所神社,除了親自走訪考證梳理出230 所神社(其中203所為台灣總督府認定),更蒐羅各時期的歷史文獻、學術論文、報社新聞、風景明信片、老照片⋯⋯一步一步建構並還原當時官營事業中的林業、半官營事業的水力發電、公賣事業的樟腦、酒廠、製鹽,以及民間事業的製糖業與礦業(黃金與煤)等各產業的部分珍貴歷史。**********************************************************
【一定要了解的台灣神社12問】
(1)到底建造了多少座神社?
(2)神社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狀況下,選在什麼地點建設?
(3)為什麼許多神社沒有得到總督府認定?
(4)為什麼部落神社或企業神社能夠成為總督府的認定神社?
(5)供奉的是哪些祭神?有什麼必然性?
(6)為什麼台南州斗六郡建設的神社特別多?
(7)為什麼原住民部落建造了那麼多神社?
(8)戰後如何處理神社?此外,隨著戰爭結束,「御靈代」如何處理了呢?
(9)為什麼近年來那麼積極的保存、修復、復原神社?
(10)神社社殿何時改作忠烈祠使用?又在何時改建他用?
(11)神社是被什麼人拆除,拆除的原因是什麼?
(12)為什麼台灣留下大量的神社遺構和遺物?
推薦人
★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黄士娟(北藝大副教授兼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所長)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
★台灣回憶探險團
★小淇-日本神社寺院中毒者
熱烈推薦
作者簡介:
金子展也
1950年生於北海道,小樽商科大學商學系畢業。進入日立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職,派駐新加坡和台灣。退休後,除在Anchor Network Service工作外,也曾任神奈川大學非文字資料中心的協助研究員,參與國外神社的調查研究。此外也擔任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的評議員。著作有《舊台灣神社故地的旅行指南》。
譯者簡介:
陳嫻若
東吳日文系畢業,曾為出版社日文編輯,目前專職日文翻譯。喜歡閱讀文學,也樂於探究各領域的知識,永遠在翻譯中學習。
譯作有:《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豐田物語》、《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地球全史》、《不自由的心》、《怒》、《今天也謝謝招待了》、《喜樂京都》、《塵封筆記本》、《穿越光之小徑》、《海上的世界地圖》、《闇的美術史》、《生還者》等。
章節試閱
【概說】
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四月十七日,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台灣與澎湖群島從此成為日本的領土。隨著台灣割讓給日本,同年五月二十一與二十二日,近衛師團第一次輸送部隊從清國旅順及大連出發,經由沖繩中城灣前往台灣,在台灣總督的指揮下,成為征台軍。此時的配船有十六艘,人數九千零四十六名,軍馬一千七百九十四頭。此外,近衛師團這個部隊的編制,主要任務在於守護皇室和儀仗(警護)。
最初,近衛師團登陸台灣的地點設定在台灣北部的基隆或淡水附近,但是淡水河口布有嚴密的水雷,陸地上的防備也相當堅實,估計基隆登陸也有相當的困難。因此,搭載近衛師團的薩摩丸及其他十五隻運送船,於五月二十九日避過這兩港,於台灣最北端的三貂角海岸東方約一公里的外海下錨。二天後的三十一日清晨七點,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在鹽寮附近,即一般所稱的澳底登陸。從此時起發動「平定戰爭」,三日攻占基隆,十一日進入台北城。
幾乎在同一時間,六月二日就任第一任台灣總督的樺山資紀,與清國全權特使李經方,於三貂角外海舉行「台灣交割儀式」。當時清國官員與部分居民於五月二十三日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反對日本占據台灣,呈現對抗日軍的態勢。但是沒過多久,總統唐景崧與幹部丘逢甲逃往清國,接任總統的劉永福眼見戰局不利,逃至廈門。至此,台灣民主國僅成立不到五個月即告滅亡。
六月十七日舉行總督府始政式,約一個半月後,七月二十九日,近衛師團自台北城開拔,沿台灣西部南下,與各地稱之為土匪的反抗勢力展開浴血激戰,朝向台南進攻,經歷三個月激烈戰事,才進入台南的台南城。途中的多條河川,正好在這段時期氾濫,阻擋了去路。然而近衛師團在頻頻與土匪抗爭的同時,最令他們苦惱的,卻是從未經歷過的台灣特有溼熱與不衛生環境。因此,能久親王在渡過台灣南部嘉義一帶時,感染了瘧疾。忍受著持續的高燒和腹瀉,於十月二十二日抵達台南城,卻也在十月二十八日,於「平定戰爭」的終點站台南與世長辭。
同年十一月五日,宮內省告示第十五號發表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薨逝的消息。十一月十一日國葬的前後,在台灣興建總守護神社,以供奉能久親王的呼聲日益升高,之後在多方建議下,明治三十三年(一九○○)七月十四日,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任期:明治三十一年二月∼三十九年四月)向內務大臣西鄉從道侯爵提出「台灣神社社格及社號之呈稟」,同年九月十八日,眾議院通過「於台灣建設別格官幣社之建議案」。同日公告內務省告示八十一號,決定興建殖民地第一座官幣大社─台灣神社,並且定能久親王過世之十月二十八日為例祭日,據台六年後,於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十月二十七日舉行鎮座祭。在新開拓的領土台灣,自此時起,能久親王與開拓三神( 注❶ ) ─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與少彥名命共同受人敬拜。
台灣神社落成,成為台灣總守護之後,台灣各地作為行政地區中心的地方都市也興建縣社規模的神社,祭祀台灣神社的祭神,各都被列格為縣社。依列格年代順序分別為台中神社(大正二年)、嘉義神社(大正六年)、新竹神社(大正九年)、花蓮港神社(大正十年)、台東神社(大正十三年)、阿緱神社(大正十五年)、宜蘭神社(昭和二年),以及澎湖神社(昭和十三年)。
各種國家紀念活動,如「御大典」(大正天皇御大典,大正四年)、「皇太子行啟」(大正十二年)、「昭和天皇御大典」(昭和三年)、「皇太子誕辰」(昭和八年)、「振興國民精神十周年」(昭和八年)、「皇紀二六○○年」(昭和十五年)等紀念活動,都成為推動神社興建的動力。
昭和六年(一九三一)九月爆發的九一八事變,加速了神社的興建,緊接著在昭和八年(一九三三)三月,日本脫離國際聯盟,圍繞日本的局勢開始惡化,這個時候開始,根據國家神道(注❷),有必要提高民眾國民精神的涵養。台灣方面,最早是在昭和八年九月,各州知事要求神職會(神社本廳的前身)向台灣所有家庭派發神宮(伊勢神宮)大麻(注❸ ),之後再經由主要神社,正式頒布神宮大麻。在此過程中,除了據台之初的移民村神社、縣社規模的神社之外,於昭和九年(一九三四)末,首次興建具有社格的「神社」,即北港神社(台南州北港郡),作為地方土地的守護神。同年九月,倡導「一街庄一社(注❹ )」的興建政策,規畫在行政單位各個地方興建「神社」,以強化敬神精神,再配合各家庭中奉祀大麻,台灣呈現出神社興建熱潮的氣象。
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七月,總督府帶頭發動「振興民風運動」,倡導敬神崇祖思想,要求民眾尊崇皇祖、本島人常用國語(日本語)並普及。一年後,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七月發生盧溝橋事件,繼而演變成中日戰爭。於是,同年九月第一次近衛內閣發起「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注❺)」。
這種情勢中,海軍軍官小林躋造取代了以往的文官總督,就任第十七任總督(任期:昭和十一年九月∼昭和十五年十一月),並且將原本的「振興民風運動」更加升級為「皇民化運動」,重新提出神社的「一街庄一社」政策,施行要點包含神社參拜、奉祀大麻,還有對本島人家庭展開改善正廳(將祭祀祖先牌位、道教等神明的祭壇,改成奉祀大麻的日本式神壇),以及寺廟整理(參照五六頁)措施,又剛好趕上「皇紀二六○○年紀念事業」,神社興造因而加速進行。
盧溝橋事變引爆中日戰爭之後,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十二月,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為了防止亂建神社,以「一街庄一社」為限,不准興建新的神社。但是地方財政已出現弊象,神社興建包含用地收購的費用(注❻)愈來愈膨脹,進而神職的任用也出現了障礙,新神社的興建急踩煞車。自昭和九年北港神社興建到戰敗年的十年之間,僅建造了三十座神社。「一街庄一社」淪為口號,最後只達到較為現實的「一郡一社」的程度。
另一方面,新竹神社、台中神社和嘉義神社等縣社,列格為國幣小社,多數無格社也都列格為鄉社(昭和十二年十月∼二十年四月之間共有二十一社),藉此提高神社的尊嚴。除了神社,進而建設隸屬於神社的攝末社和遙拜所,藉此讓國家神道普及到各個角落,因而也開始有神前結婚、宮城遙拜、集團參拜,或當兵時祈求武運長久的參拜。
神社有一定的規格條件,入口需有鳥居,有參道通往社殿(本殿、拜殿),參道旁應設手水舍、社務所。昭和九年九月,倡導「一街庄一社」政策時,台灣總督府文教局首度提出了有關「神社」的規定,即「關於神社建設之要項」
占地 四∼五千坪以上
建築 本殿五坪左右
拜殿 二十坪左右
其他應設置手水舍、社務所、鳥居等。
依祭神的地位有固定規格時,本殿建築則以流造形式與其他神明分為內堂與外堂。
本殿之外的建築與本殿分開。
此外,既為「神社」,崇拜者或氏子(譯注:受該神保護的該土地居民),應有五十人以上,其中的總代表有義務執行維持神社所需要的一切事務。總之,根據台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發行的《台灣的神社及宗教》(昭和十八年三月發行)及田村晴胤(注❼)所編《神之國日本》(昭和二十年二月發行)刊載的內容,只有六十八座神社符合這些條件。這六十八座當中,以接受天皇或國家奉納之奉幣、幣帛金的官幣社(二座)、國幣社(三座)為首,其他尚有縣社(八座)、鄉社(十七座)、無格社(三十六座),以及護國神社(一座)與建功神社。此外,戰爭結束前夕,有三座無格社列格為鄉社,因此最後鄉社有二十座、無格社三十三座。
第一部前半介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受人祭祀為「平定之神」的背景,以及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關的「神社」,接著,透過促進興建神社腳步的事件(大正天皇登基祭、皇太子行啟台灣、昭和天皇登基祭、皇太子誕辰、振興國民精神十周年、皇民化運動、皇紀二六○○年),來檢視其中關聯性,繼而,基於國家神道之敬神尊皇思想,為謀求國民精神之提高,在台灣遍地設立神社,我們再來看看「一街庄一社」政策發展到什麼程度,最後再來介紹「國幣小社」與「縣社」,以及作為「招魂與護國」目的的建功神社與台灣護國神社,還有攝末社與遙拜所。
————————————————————————————————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生於弘化四年(一八四七),為伏見宮邦家親王的第九皇子,安政五年(一八五八)成為仁孝天皇的養子,十一歲封為親王,賜諱「能久」,進入日光輪光寺出家,自稱為公現入道親王。戊辰戰爭(譯注:1968-69 年,明治新政府與舊江戶幕府勢力的內戰,最後由新政府獲勝)時支持幕府勢力,受彰義隊擁戴,被捲入上野戰爭中。戰敗逃往東北,委身於仙台藩,而被擁立為奧羽越列藩同盟的盟主,明治元年(一八六八)九月,仙台藩向新政府軍投降,公現入道親王受命幽禁於京都,由伏見宮家代管。
之後,再度剃髮出家,明治三年還俗,回到伏見宮,投身軍旅,並且到德國留學,學習兵學。明治五年,留學期間繼承北白川宮之位。回國後,配屬近衛砲兵連隊,明治十七年升為陸軍少將、步兵第一旅團長。明治二十五年成為陸軍中將、第六、第四師團長。甲午戰爭中雖以近衛師團長身分出征,但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參戰的機會。戰後,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遂率領近衛師團,前往征討台灣。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澳底上岸後,在通往最終目的地台南城的路程間,設置了三十七個舍營所、駐營所、露營所、休憩所與指令所。而且這些地點大多建有「御遺跡」的紀念碑,並且派人保存、管理舍營所。而到了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十二月五日(台北駐營所及八卦山指令所則是在昭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十六任總督中川健藏依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指定這些「御遺跡」為史蹟。同時,大部分「御遺跡」的地點,都在紀念碑之外,興建了祭祀能久親王的神社。
◆ 台灣神宮─台灣的總守護神
【鎮座日】明治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一九○一)
【祭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能久親王、天照皇大神
【社格】官幣大社
【現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四段一號︙圓山大飯店及圓山聯誼會
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以丹朱為主色的圓山大飯店,以前曾是台灣神社(後來的台灣神宮)的所在,主要是因為這裡已經沒有保留多少神社氛圍的遺蹟和遺物。況且,中庭的那對狛犬看起來似乎與神社的遺物也無關。其實,這對狛犬是第十三任總督石塚英藏捐獻,但捐獻者的人名被抹去了,所以連圓山大飯店都不知道。事實上,圓山飯店的簡介說,這對狛犬是日本統治時代三大家族中的「林本源家(參照二一八頁)」所捐贈的,然而它與當時照片中的造型根本不一樣。台灣神社的遺蹟、遺物,包含這對狛犬的新事證,在拙著《台湾旧神社故地への旅案内(台灣舊神社故地的旅行指南)》中都有介紹。
神社的祭神稱為「尊」,台灣神社奉祀的祭神有四尊,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三尊為一座,另一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另一座,因此為四尊二座。
明治三十三年(一九○○)九月十八日,台灣神社創立,列格為官幣大社,根據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教授伊東忠太(注❶)設計,包含興建占地約五.一公頃的台灣神社,和基隆河架橋,總工程費達三十五萬六千三百五十八日圓,工程浩大,因而加緊腳步開始興造,預定在能久親王薨逝之日的十月二十八日前夕鎮座日。工程的任務分為神社建築與架橋,神社建築由總督府技師片岡淺次郎負責,架橋工程由技師十川嘉太郎負責。至於神社建材所需的檜木,由三井物產承包,主要採伐長野縣西南部尾州,以及尾張、紀伊、大和及土佐的檜木。砍下的木材共四百七十一根,全部以紙包裝,捲上草蒿,送上有磯浦丸船運來台。明治三十三年一月,建材送抵台灣淡水港。神殿使用的裝飾金屬,由名古屋的岡屋惣助承包,石材主要是大倉組台北分店負責。這是台灣第一次大規模的神社建設,同年四月一日執行地鎮祭(奠基儀式),同年五月二十八日進行動工儀式(釿始式,注❷)。翌年十月二十日全部完工,正好是鎮座日的一星期前。
為參加十月二十七日鎮座祭,敕使宮地嚴夫(宮內省掌典〔譯注:負責宮中祭典的人員〕)請出御靈代,與北白川宮王妃一行人於十月二十日,分別搭乘須磨及淺間艦自橫濱出發。鎮座祭從十月二十七與二十八日盛大舉行了兩天,出席者包括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及各界名流共六百零八人。二十七日鎮座祭之後,還有煙火、角力(相撲)、擊劍射弓、龍船競技、奏樂等餘興節目。第二天的例行祭典,兒玉總督以幣帛供進使的身分參加,接下來的餘興節目,表現了煙火、藝妓手舞及騎兵武技等,娛樂一般的參拜者。尤其是藝妓的手舞從台北城內外,招聘了吾妻、浪速、日本亭合併共同組、一力組以及艋舺組等三組共一百八十人,最受內地人和本島人的歡迎。鎮座祭結束後,台灣神社成為海外第一座官幣大社,而且是台灣的總守護神,照看著瞬息萬變的時局,各國或內地高官來台時,一定會先去參拜台灣神社。
建成經過三十多年後,社殿狀態因台灣特有的白蟻蟲害,朽壞不堪,到處都需要修理,而且社內狹窄,設備也不完善。所以,昭和十年(一九三五)七月,決定了台灣神社社殿改建案。那時「皇紀二六○○年紀念事業」(昭和十五年,一九四○年)即將到來,可以說是改建的絕佳時機。
進入昭和十一年,提出了在台灣神社東方,建設第二代台灣神社(遷座)計畫,作為「皇紀二六○○年紀念事業」的一環。此時,為擴展神社外苑,本鄉高德博士(注❸)受內務省神社局委託,特地來台調查。但是本鄉博士的調查結果,認為擴張有其難度,因而建議改建。之後,在總督府的招聘之下,內務省營造課長角南隆技師、宮內省星野輝興掌典、東大名譽教授伊東忠太博士一同訪台,為台灣神社進行翻修檢查,當時即決定約在現在社殿的東方改建。最初考慮到工程為四年長期事業,花費總額二百萬日圓,同時也討論到為了奉祀明治天皇,是否需將神社改名為台灣神宮。但是,昭和十二年中日戰爭爆發,工程大幅延宕,因此增祀明治天皇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項重大企畫中的社殿設計,由內務省招聘的小川永一技師執行,負責建設的是總督府營繕相關部局的技師群。井手薰(注❹)就任興建神社的工程部長,負責總監督,他也是後面會提到的建功神社設計人。後來井手退休,昭和十五年七月,由大倉三郎(注❺ )接任工程部長。
關於台灣神社的遷座,建材決定採用阿里山與新太平山的台灣檜(注❻),社殿與明治神宮一樣採流造(注❼)形式。依據這個設計,屋舍可以設有迴廊(連接屋舍的走廊),可遮蔽本島特有的炎夏與風雨,執行祭祀時較為方便。此後,新建造的神社都以流造為主流。總工程費六百萬日圓,包含國家撥款三百五十萬及島民捐款二百五十萬日圓,除了原有的土地外,加上新收購的土地,神社的占地總面積為五十八萬五千坪(約一百九十三公頃),形成廣闊的神域。
第二次台灣神社建設的位置,在圓山大飯店旁、圓山聯誼會用地一帶。戰爭結束的一年前,昭和十九年六月十七日,改名為台灣神宮,並且增祀天照皇大神。新建設的新社殿,位於舊社殿與台灣護國神社的中間,計畫作為台灣的一大聖地。然後將舊有社殿的建築全部拆除,只保存神苑,預定視需求作為權殿地(注❽)。然而,就在十月二十三日晚上,計畫舉行增祭神祭與遷座前夜祭的前兩天,自南方飛來的軍用運輸機原本應降落在松山機場,卻失誤墜落在台灣神宮的南神門,飛機爆炸,大迴廊與拜殿在烈火包圍中熊熊燃燒,只有本殿逃過一劫。第二年,台灣神宮遭到美軍空襲,最後,台灣神宮未能遷至新預定地,直到戰爭結束,都維持著舊社殿。
繞到圓山聯誼會的文誼廳(餐廳)後側,可以看到硬山式屋頂的入口,上面裝置著左右對稱的破風板。據台灣師範大學蔡錦堂教授(注❾)的解釋,台灣神宮還保留著「地下神殿」,所以二○一一年九月,神奈川大學非文字資料研究中心海外神社研究班(注❿)進行調查。兩側的入口中央有少許的角落空間,正好位於當時本殿後側的位置,想必就是戰時美軍轟炸時,保護神像緊急避難的「地下神殿」吧。另外可以發現有一道筋塀包圍這塊聖域的左右,塀上畫有五條白線,稱之為定規筋。這道筋塀是展現皇宮或門跡寺院(譯注:有皇室成員擔任住持的寺院)等權威、地位的象徵,五條線表示地位最為崇高。
【概說】
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四月十七日,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台灣與澎湖群島從此成為日本的領土。隨著台灣割讓給日本,同年五月二十一與二十二日,近衛師團第一次輸送部隊從清國旅順及大連出發,經由沖繩中城灣前往台灣,在台灣總督的指揮下,成為征台軍。此時的配船有十六艘,人數九千零四十六名,軍馬一千七百九十四頭。此外,近衛師團這個部隊的編制,主要任務在於守護皇室和儀仗(警護)。
最初,近衛師團登陸台灣的地點設定在台灣北部的基隆或淡水附近,但是淡水河口布有嚴密的水雷,陸地上的防備也相當堅實,估計基隆登...
作者序
前言
我從二〇〇二年展開了神社遺址的遺構與遺物的田野調查,目前超過了四〇〇餘所。當時我調派到台灣已經五年,促使我開始調查日本統治時代建造的神社遺構與遺物,起自於我社社長的話:「去學學駐在地的歷史與文化吧」。由於這句話,我不再像一般駐在員那樣,打高爾夫球消磨週末,而興起了找點別的事做做的念頭,因而對過去早有興趣的神社遺構調查,更加起勁。週末的時間幾乎全都耗在神社遺址或遺物的追查上。回顧這十五年,我走遍了各地神社,在台灣總督府認定的二〇三座神社與遙拜所當中,只有次高社(建於台灣第二高峰次高山,現名雪山上)與台東廳的カラタン(卡拉達蘭)祠沒有調查過。
在神社的遺構調查中,有一座神社不論怎麼調查都無法確定位置,那就是桃園郡桃園街大樹林的豐滿社(大正一三年一〇月一五日鎮座),向附近人士打聽也沒有人知道,本打算放棄時,突然想到,該社的祭神是水神──市杵島姬命,應該位於與「水」有關係的地點,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我到處探聽「有沒有河?有沒有池塘?」,終於最後才發現,豐滿社位於當時弁天池中的小島。日據時代時的弁天池是賽龍舟與捕漁的地方,戰後則被開闢成公園。一九七八年,現在的桃園國際機場動工興建時,政府為了讓機場預定地(大園鄉)的居民遷移到此地,於是填平了弁天池,建設了現在的國民住宅陽明社與中學校。弁天池就位於現在的介壽路與建興街之間,難怪住在這裡的人不會知道。這座弁天池中有弁天島與大黑島,豐滿社位於弁天島上,從現在的位置關係來說,神社興建的地點,在蔣經國(蔣介石過世後接任中華民國總統)銅像旁。因為這件事讓我深感從奉祀的祭神尋找神社遺構的必要性。
神社遺構與遺物的調查中,只有一次感到不堪負荷。那次在台東馬武窟祠見到卑南族長老,他曾經當過日本兵,有些話想告訴我,讓我當聽眾。當他低聲的說:「你們國家為什麼拋棄我們呢?我們是為了日本國而作戰的呀,希望天皇陛下能對我們說一聲:『辛苦了』。」我真想當場逃走,只好說些不著邊際的回答。我不記得後來自己說了什麼話,只記得說「請多保重身體,永保健康」之後與他道別。
剛開始尋找神社時,還不會說像樣的中文,所以請了會說日語的計程車運將幫忙收集資訊,找到的通常是七〇歲以上的老人,想去神社遺址時,對方的答案幾乎都是「沒有」。對方問,「沒有」神社建築、遺構或遺物的地方,去了也沒有用,為什麼要去呢?我總是回答:「我只想知道神社的位置」,說了好幾次,對方才終於能理解。
二〇〇六年,神社搜尋作業進行到一半時,我調職回到日本。當時,有機會認識了神奈川大學的中島三千男校長,加入該大學非文字資料研究中心海外神社班的協助研究員(二〇一二至二〇一六年),從事海外神社的研究調查。我寫了〈渡海到台灣的日本神明〉、〈建於台灣屏東縣原住民集落之神社(祠)的現狀〉、〈台灣神社的創建與展示物的變化〉、〈日本統治時代下台灣的酒品公賣與設施內神社〉等稿,投到神奈川大學《非文字資料研究ニュースレター(通訊)》雜誌。此外也在該中心的研究成果報告書中,投稿〈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遺蹟與神社的興建〉,進而在《年報》投稿〈台灣神社,至今保留的數件遺蹟與新事實〉。二〇一五年九月,在神社新報社盛情邀約下,出版了神社遺址導覽書《台灣舊神社故地之旅指南──守護台灣的神明──》一書,書中介紹了六十一處一般民眾也能輕鬆造訪的神社遺構,除了舊址景觀的變化,也刊出了當時的照片、現存的遺構與遺物。
而這次在潮書房光人新社出版的本書《台湾に渡った日本の神々(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乃依據採訪期間我在各地見聞的事物,介紹二三〇座通稱為神社的建築,藉此了解神社在台灣什麼樣的社會狀況下,如何與產業和社會產生密切的關連。除了介紹神社,也網羅了官營事業中的林業、半官營事業的水力發電、公賣事業的樟腦、酒廠、製鹽,以及民間事業的製糖業與礦業(黃金與煤)等各產業的部分歷史。
尤其是今後想必還會發現更多與日本統治時代生活、社會息息相關,祠堂規模的神社。儘管尚有許多調查不充分之處,但是若能透過各主題中介紹的神社,讓各位了解日本統治時代台灣歷史的一部分,則實感幸甚。
此外,本書不時會在「茶藝館」的單元裡介紹與正文相關的人物與話題,也盼各位讀者隨文展讀。
本書的〈第三部〉整理了過去在調查神社遺構、遺物時產生的種種疑問,以及我個人的解答,務請作為參考。
後記
在調查台灣神社舊址和遺構、遺物的過程中,我漸漸對神社相關的產業、時代背景,以至於相關的人物都產生了興趣。於是,我查找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社會各方面的歷史,歷史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審視,從各個地區、地點興建大量「神社」這種宗教設施與思想觀念,我們可以解開台灣歷史的一部分。
本書撰寫時,在《台灣日日新報》及《台灣時報》的參照方面,感謝大鐸資訊(股)王振安總經理的協助,讓我能經由網路搜尋所有的資料。另外,關於「皇民化運動」主導的神社興建內容,參考了台灣師範大學蔡錦堂教授的博士論文〈台灣宗教政策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透過本書在此表示感謝。
這次出書獲得許多人士的協助,延續前一本書,風景明信片由高橋正己先生及水町史郎先生提供。另外也感謝苗栗縣文化局、彰化縣文化局及埔里圖書館提供寶貴的照片。此外,也承蒙何珩愷先生讓我參考他的網站「神社殘跡」,刊載了他調查台灣各神社的資訊,在此也致上感謝之意。
最後,本稿撰寫時,得到前神奈川大學模長中島三千男與一般財團法人 台灣協會河原功理事撥冗給予寶貴的建議,此外,河原理事也為本書全篇校對,在此感謝。
二〇一八年三月
金子展也
前言
我從二〇〇二年展開了神社遺址的遺構與遺物的田野調查,目前超過了四〇〇餘所。當時我調派到台灣已經五年,促使我開始調查日本統治時代建造的神社遺構與遺物,起自於我社社長的話:「去學學駐在地的歷史與文化吧」。由於這句話,我不再像一般駐在員那樣,打高爾夫球消磨週末,而興起了找點別的事做做的念頭,因而對過去早有興趣的神社遺構調查,更加起勁。週末的時間幾乎全都耗在神社遺址或遺物的追查上。回顧這十五年,我走遍了各地神社,在台灣總督府認定的二〇三座神社與遙拜所當中,只有次高社(建於台灣第二高峰次高山,現名雪山上)...
目錄
體例說明
神社用語的基礎知識
「第一部 總督府與神社」
概說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台灣神宮──台灣的總守護神 台南神社──能久親王臨終之地 彰化神社──八卦山之戰 汐止神社──舍營稱為「能久宮」
〔大正天皇御大典紀念〕
阿緱神社──奉祝能久親王一尊的神社 【茶藝館】神社遺址之碑
〔皇太子出巡台灣〕
苗栗神社──將軍山的指令所
【茶藝館】抗日運動的英雄.羅福星
〔昭和天皇御大典紀念〕
員林神社──高聳的大鳥居
斗六神社──成為「赤兔追風」的神馬
新化神社──留存的社務所下有祭神避難所
〔國民精神振興一〇周年紀念〕
岡山神社──變成中山公園與廟宇的神社遺址
東港神社──漁港町的守護神
鳳山神社──守護城隍廟的狛犬
【茶藝館】寺廟整理
旗山神社──鼓山公園的神社
〔皇太子誕辰紀念〕
豐原神社──竄改的神社遺物
〔皇民化運動〕
清水神社──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的神社舊址
曾文神社──殘留在軍營的神社遺構
林內神社──另一座建於斗六的神社
〔皇紀二六〇〇年紀念〕
北港神社──正式神社建設的濫觴
能高神社──在台灣「肚臍眼」興建的神社
鹿港神社──港口的神社
頭分神社──變成小學的神社舊址
竹南神社──竹南郡的第二座神社
大湖神社──台中州最南端的神社
秀水神社──改建為職業學校的神社舊址
竹東神社──新竹州最後的神社
魚池神社──變成廟宇的本殿舊址
〔一街庄一社與一郡一社〕
台北州
新莊神社──搬出來的兩具神轎
海山神社──板橋街與中和庄的神社
【茶藝館】盆舞
瑞芳神社──變成職業學校的神社舊址
羅東神社──因應時局變化而建設的新社殿
文山神社──新店的赤壁
淡水神社──台灣一二景的名勝地
蘇澳神社──台北州最後興建的神社
新竹州
桃園神社──完全保留的流造型本殿
中壢神社──神社營建與寺廟整理
台中州
南投神社──終戰前夕列格鄉社
竹山神社──地震摧毀的社務所
通霄神社──復活的拜殿
東勢神社──祭祀水神的神社
田中神社──奉祀釋迦牟尼佛的神社舊址
台南州
新營神社──甦醒的神馬
東石神社──只剩兩座鳥居
北門神社──兩國斷交與拆毀神社
高雄州
潮州神社──椰子樹指示的參道
里港神社──供奉彌都波能賣命的神社
佳冬神社──湊齊的一對狛犬
恆春神社──西部最南端的神社
〔招魂與護國〕
建功神社──井出薰迎合台灣風土的傑作
台灣護國神社──臨基隆河的護國神社
〔國幣小社〕
新竹神社──封閉在收容所的神社遺構
【茶藝館】牛埔山露營地
台中神社──留在台中公園裡的神社遺構
嘉義神社──更改坐落方向的第二代神社
〔縣社〕
開山神社──奉鄭成功為主祀神祭祀
花蓮港神社──米崙山的守護神
台東神社──台東的守護神
宜蘭神社──祈求地方安泰的西鄉菊次郎
【茶藝館】隆盛之子──西鄉菊次郎與「西鄉堤防」
高雄神社──從金刀比羅神社到高雄的守護神
【茶藝館】古賀三千人
基隆神社──未遷座的神社
澎湖神社──遠望馬公灣的澎湖島守護神
【茶藝館】人稱基隆聖人的石坂莊作
〔攝末社〕
崁頭厝神社──移設的神社遺構
內林神社──照片訴說著安座大典
〔遙拜所〕
竹崎遙拜所──神社山與狛犬
馬太鞍遙拜所──變化成教會的遙拜所
「第二部 產業、社會與神社」
概說
〔樟腦〕
【茶藝館】後藤新平與合成樟腦
久須之木祠──樹齡一五〇〇年的樟樹
久須乃木社──樟腦工廠的守護神
【茶藝館】熊野櫲樟日命
高砂香料(南木社)──用樟木搭建的本殿
〔水力發電〕
日月潭玉島社──湖上的神社遺址
日月潭第二發電所(所內神社)──松木社長的挑戰
萬大發電所(所內神社)──看顧發電廠的守護神
竹子門發電所(水天宮)──據台初期的發電所
鹿島神社──鹿島組的守護神
新龜山發電所(所內神社)──標示神社存在的資料
渡邊神社──渡邊組的守護神
〔台灣檜〕
阿里山
阿里山神社──供奉大自然之神的神社
太平山
【茶藝館】阿里山櫻花
加羅山社──昭和天皇御大典紀念
八仙山
八仙山社──台灣八景之一
望鄉山
望鄉神社──深山裡的流造式本殿
【茶藝館】台灣檜製造的明治神宮鳥居
〔釀酒〕
台北酒工場(松尾神社)──清酒的品牌「蝴蝶蘭」
樹林酒工場(太平神社)──依工廠所在地取名的神社
宜蘭酒工場(大山神社)──現在仍在運作的酒工場
埔里酒工場(松楠神社)──祈求事業與職員安泰和發展的神社
台中酒工場(松尾神社)──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酒工場
嘉義酒工場(稻尾神社)──移設的神馬與狛犬
【茶藝館】人稱斗六赤司的赤司初太郎
屏東酒工場(廠內神社)──紀念皇紀二六〇〇年的遷座
花蓮港酒工場(松尾神社)──照片訴說的優雅社殿
台東酒工場(廠內神社)──東台灣的酒工場
〔製鹽〕
台灣製鹽(武津社)──鹽竈神社的主神
【茶藝館】專賣局台南支局的守護神.南昌社(參照書前插頁)
〔製糖〕
台灣製糖
橋子頭製糖所(橋子頭社)──三井財閥投資的台灣第一家新式製糖工廠
後壁林製糖所(後壁林社)──昭和天皇御大典記念事業
【茶藝館】鈴木藤三郎追求的「報德」
阿緱製糖所(海豐產土社)──今村農場的守護神
【茶藝館】 後壁林製糖所與林少貓
車路墘製糖所(虎山社)──以十鼓文創園區覺醒的神社舊址
三崁店製糖所(三崁店社)──台南市的神社遺構
【茶藝館】英國資本的製糖公司
東港製糖所(溪州社)──基壇還在的神社舊址
灣裡製糖所(灣裡社)──昭和天皇御大典記念事業
仁武社(暫)──逃過拆除命運的本殿
大日本製糖
虎尾製糖所(五間厝神社)──從企業守護神變化為地區的土地神
斗六製糖所(大崙社)──皇太子行啟紀念
月眉製糖所(月眉社)──在地震中崩塌的神社
烏日製糖所(烏日社)──神社舊址轉型為啤酒工廠
彰化製糖所(金刀比羅社)──從內地遷座過來的企業神社
大林製糖所(大林金刀比羅社)──大正天皇御大典紀念
苗栗製糖所(苗栗稻荷社)──從資料上消失的神社
二結製糖所(二結稻荷社)──走向命運歸向的製糖工場
明治製糖
總爺製糖所(總爺社)──明治製糖本社所在地
蒜頭製糖所(所內神社)──整頓好的神社舊址
南投製糖所(南投稻荷社)──營業未久即興建企業神社
南靖製糖所(南靖神社)──企業守護神成為水上庄的土地神
鹽水港製糖
【茶藝館】林本源與林本源製糖會社
岸內製糖所(岸內社)──鹽水港製糖的發祥地
手巾寮天滿宮──建於農場的天滿宮
尖水埤神社(暫)──守望尖水埤的神社
〔其他相關設施〕
大南蔗苗養成所(大南八幡社)──甘蔗苗培養所內的神社
白水蔗苗養成所(水分社)──供奉水神的神社
〔金礦〕
金瓜石社──供奉在台灣最大金礦山的神社
瑞芳社──掌握金山的顏雲年
【茶藝館】經營金礦山的木村久太郎與後宮信太郎
〔煤〕
【茶藝館】炭王金霸顏雲年
基隆煤礦崁腳煤礦所(崁腳山社)──刻在手水缽的「小林寬」
瑞三礦業公司(侯硐神社)──基隆的優良煤礦
台灣產業(十平稻荷神社)──保佑作業安全的守護神
〔其他產業〕
日華紡績(大安稻荷社)──昭和三年的罷工
海南製粉(廠內神社)──米麵的市場競爭
台灣電化(廠內神社)──追求廉價電力的台灣發展
日本鋁高雄、花蓮港工場(廠內神社)──挽救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的電力消費
【茶藝館】台灣的民主化運動
東邦金屬製鍊(廠內神社)──東台灣鎳的製造
台灣化成工業(廠內神社)──水泥砌成的本殿
鹽水港紙漿工業(磐根神社)──祈求盤石地基而興建的神社
台灣礦業竹東油業所(山神社)──奉祀石油發祥地之神的神社
日本石油錦水礦場(錦水神社)──眾所期待的大型天然氣
台灣纖維恆春工場(廠內神社)──栽培瓊麻的土地
〔軍隊〕
山砲兵大隊第五部隊(營內神社)──山砲隊第五部隊的守護神
台中分屯大隊(護國神社)──奉祀霧社事件中戰死的四勇士英靈的護國神社
步兵第二連隊(營內神社)──奉祀討伐太魯閣而戰病死者的忠魂堂
高雄海軍無線通信所(鳳電神社)──高雄海軍無線電信所的守護神
海軍水上特攻隊震洋隊(震洋八幡神社)──佐世保市龜山八幡神社的分靈
〔花街〕
台北稻荷神社──西門町的稻荷神社
末廣稻荷社──田寮港的煙花巷
台中稻荷社──柳川旁的花街
【茶藝館】花街的穴守神社
新町稻荷神──供奉穴守神社祭神的的稻荷神社
末廣稻荷社──屏東市九〇番地與一二三番地
【茶藝館】七里恭三郎與仙洞弁財天
稻住稻荷神社──花蓮港.稻住的花街
台東稻荷社──到內地移民來此形成的花街
〔農業移民村〕
東部的移民村──花蓮港廳
吉野村(吉野神社)──台灣第一個移民村
豐田村(豐田神社)──成為碧蓮寺的神社舊址
林田村(林田神社)──整理好的神社舊址
東部的移民村──台東廳
【茶藝館】東台灣的先鋒賀田金三郎
鹿野村(鹿野村社)──復元的本殿
旭村(移民村神社)──留下一具燈籠
鹿寮村(移民村神社)──失敗終結的移民事業
中部的移民村──台中州
北斗神社──中部移民村的總守護神
南部的移民村──台南州
榮村(移民村神社)──在陌生土地庇佑護持的神社
春日村(移民村神社)──神社舊址已變成中部科學園區
南部的移民村──高雄州
日之出村(移民村神社)──皇紀二六〇〇年紀念事業
常盤村(移民村神社)──皇紀二六〇〇年紀念事業
千歲村(移民村神社)──現在仍保留的神社舊址
〔漁業移民村〕
蘇澳金刀比羅社──庇佑漁獲豐收、航海安全的神社
惠比須神社──台東的漁業移民村
【茶藝館】 漁業移民村的新年
〔理蕃與原住民部落〕
台北州
◆文山郡
烏來祠──溫泉鄉的部落
◆羅東郡
濁水祠──朝北的神社
【茶藝館】替換成月見祭的阿美族伊利幸(豐年祭)
◆蘇澳郡
東澳祠──第一座建於部落的守護神
寒溪祠──融入神社信仰的泰雅族祖先祟拜
南澳祠──宜蘭最南端的神社
新竹州
◆大溪郡
角板山祠──角板山之戰
高雁祠──理蕃政策最前線
◆竹東郡
十八兒祠──一八名孩童
霞喀羅祠──霞喀羅事件與警備道路
◆竹南郡
大湳祠──南庄事件發祥地
台中州
◆東勢郡
久良栖祠──地震和颱風破壞殆盡的神社遺跡
【茶藝館】樟木採伐與南庄事件
◆新高郡
霧岡社──保佑霧社和平的神社
川中島社祠──強制遷居的第二居住地
【茶藝館】霧社事件
台南州
◆嘉義郡
山美祠──颱風吹垮的神社
達邦祠──建於蕃童教育所旁的神社
特富野祠──變成菜園的神社舊址
里佳(尼押屋基押)祠──建於部落高地的守護神
高雄州
◆屏東郡
三地門祠──送來橿原神宮神火的部落
霧台祠──魯凱族部落的神社
瑪卡札亞札亞祠──八八水災後,尋找新天地的部落
士文祠──改稱春日村的部落
◆恆春郡
高士佛祠──新建的本殿
【茶藝館】馬雅的傳說
花蓮港廳
◆花蓮郡
佐久間神社──五年計畫理蕃事業
【茶藝館】牡丹社事件
新城社──太魯閣的悲劇
【茶藝館】為理蕃事業豁上前途的佐久間左馬太
銅門祠──被颱風吹垮的神社舊址
加灣祠──復活的神社遺構
◆玉里郡
玉里社──表忠碑訴說日軍與原住民的對抗
【茶藝館】高砂族部落對抗相撲大會
太平祠──供奉彌都波能賣命的神社
台東廳
◆新港郡
馬武窟祠──神社叫做馬武窟
都歷祠──基壇上有個擬似社殿的小祠
【茶藝館】成廣澳事件
新港祠──阿美族英勇事件紀念碑
加走灣祠──沉睡中覺醒的基壇
嗄嘮吧灣祠──供奉阿彌陀佛的神社舊址
◆台東郡
知本祠──本殿已奉燒
【茶藝館】知本為什麼叫Chipon
卑南祠──留在果園的基壇
大南社──魯凱族的部落神社
呂家祠──剩下的基壇
◆關山郡
里壠社──關山越嶺道路開挖而繁榮的市鎮
雷公火祠──搬走的鳥居
◆台東郡蕃地
出水坡祠──理蕃道路旁的神社
【茶藝館】浸水營(南蕃)事件
他巴卡斯祠──和櫸樹一起留下來的基壇
就卡固來祠──神社基壇的復活
〔學校〕
台北州
◆基隆郡
基隆高等女學校(校內神社)──社殿更換成蔣介石銅像
基隆中學校(校內神社)──檜皮屋頂的本殿
◆宜蘭郡
宜蘭農林學校(尚農神社)──優雅的流造式本殿
台中州
◆台中市
台中第一中學校(校內神社)──請願成立的私立台中中學校
◆南投郡
草屯公學校(校內神社)──社殿換成蔣介石的半身像
◆彰化郡
彰化高等女學校(校內神社)──彰化的女校
彰化第一公學校(校內神社)──台中州第一所公學校校內神社
和美公學校(校內神社)──守護校舍的狛犬
◆員林郡
員林公學校(校內神社)──只留下希微記憶的神社
台南州
◆北港郡
元長公學校(校內神社)──照片訴說的安座祭
◆虎尾郡
埤頭埧公學校(校內神社)──只剩唯一的鳥居
◆新營郡
鹽水公學校(校內神社)修復的神社
◆新化郡
南安公學校(校內神社)──照片訴說的安座祭
〔山岳信仰〕
新高祠──日本第一靈山
西山祠──登山者的守護神
北大武山祠──排灣族的靈山
〔監獄〕
新竹刑務所(獄內神社)──少年監獄的神社
台南刑務所(泉社)──培養收容人敬神崇祖的思想
〔醫院〕
痲瘋病療養所樂生院(院內神社)──漢生病與「寂寞之友」
屏東陸軍醫院(一心神社)──屏東陸軍飛行場內的守護神
〔私設〕
清瀧神社──陽明山公園的鳥居
【茶藝館】建造羽衣公園的山本義信
林百貨店(末廣社)──台南的銀座通
〔其他〕
基隆富貴市場(富貴稻荷神社)──守護基隆老百姓廚房的稻荷神社
鵝鑾鼻社──二塊歌碑
芝山巖祠──日語教育的發祥地
北投社──熱鬧的溫泉街
深堀祠──挑戰東西縱(橫)貫鐵路
大溪社──昭和天皇御大典紀念
拔子社──白河村的土地守護神
崎頂神社──農業傳習所的守護神
圓山水神社──供奉飲水祭神的神社
「第三部 台灣神社相關疑問」
(1)到底建造了多少座神社?
(2)神社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狀況下,選在什麼地點建設?
(3)為什麼許多神社沒有得到總督府認定?
(4)為什麼部落神社或企業神社能夠成為總督府的認定神社?
(5)供奉的是哪些祭神?有什麼必然性?
(6)為什麼台南州斗六郡建設的神社特別多?
(7)為什麼原住民部落建造了那麼多神社?
(8)戰後如何處理神社?此外,隨著戰爭結束,「御靈代」如何處理了呢?
(9)為什麼近年來那麼積極的保存、修復、復原神社?
(10)神社社殿何時改作忠烈祠使用?又在何時改建他用?
(11)神社是被什麼人拆除,拆除的原因是什麼?
(12)為什麼台灣留下大量的神社遺構和遺物
「台灣神社一覽表:僅本書中介紹之神社」
後記
體例說明
神社用語的基礎知識
「第一部 總督府與神社」
概說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台灣神宮──台灣的總守護神 台南神社──能久親王臨終之地 彰化神社──八卦山之戰 汐止神社──舍營稱為「能久宮」
〔大正天皇御大典紀念〕
阿緱神社──奉祝能久親王一尊的神社 【茶藝館】神社遺址之碑
〔皇太子出巡台灣〕
苗栗神社──將軍山的指令所
【茶藝館】抗日運動的英雄.羅福星
〔昭和天皇御大典紀念〕
員林神社──高聳的大鳥居
斗六神社──成為「赤兔追風」的神馬
新化神社──留存的社務所下有祭神避難...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