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30篇真實故事,
每篇新增蘇絢慧動人的心靈手札。
當走到最後一刻,
如何讓生命的盡頭是愛,
而非悲傷、苦痛與遺憾?
兒子起身至媽媽耳旁輕輕說了一聲:「媽媽,你安心的走吧!」並轉身對我說:「我已把我要說的話說完。」
「不會有遺憾?」我問。
「不會有遺憾。」他回答。
我知道,他正在對母親做一種宣告;他會繼續勇敢的活在人世間,繼續他未完的人生旅程,學習著獨立與成長。
當死亡來臨,病人家屬如何不讓「疲憊」與「無力感」啃蝕彼此的愛?當病人想談談死亡、談談後事、談談未竟之事時,家人如何不因害怕而迴避閃躲?甚至家人如何一起面對、分擔家人離去的悲傷與痛苦?
而病人本身,該如何面對疾病的痛苦與難耐?如何與生命裡的憤恨、怨懟和解?又如何以愛彌補巨大的遺憾?
當死亡來臨,身體的疼痛、心裡的恐懼不斷撕裂,有那麼多未竟之事,有那麼多糾葛的情緒,排山倒海。曾擔任安寧病房社工師的蘇絢慧,彷若病患與情緒之間、病患與病患家屬之間的橋梁,在她的溫柔傾聽、陪伴與協助溝通下,離去的人與留下的人,因為找回愛,而少了遺憾,多了祝福與放下。
死亡,終究是生命裡最艱難的一堂課,但讓我們即使走過最錐心刺痛的離別,留下的仍是愛。
本書特色:
◎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以最溫柔、溫暖又同理的角度,陪伴,並傾聽安寧病房裡受著無數煎熬的病患與病患家屬。
◎死亡往往不是悲劇本身。真正的悲劇是死亡發生時,才發現許多該做的事並沒去做;許多想說的話也沒有機會去說了。死去的人留下太多遺憾及未完之事,活著的人也保留許多遺憾和未完之事。
◎生命的盡頭是愛,因為死亡不是終點,死亡讓我們更謙卑、更珍惜、更學習如何生。
作者簡介:
蘇絢慧【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曾任醫學中心社會服務室與安寧療護臨床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前後經歷十三年。除此之外,曾兼任大學學生諮商中心、社區諮商機構諮商心理師工作,目前為獨立執業心理師。
與各助人單位、基金會與協會長期合作開辦專業訓練課程、生命探索與成長課程。特別聚焦在失落經驗探索與悲傷轉化、自我情感滋養照顧與生命早年傷痛療癒的主題上,以此舉辦各類型工作坊、演講與社會哀傷文化改善的宣導活動。
推動足跡遍及台灣各地外,目前也與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專業機構合作發展滋養華人心靈工作,落實善生、善終、善別、善待的生命課題學習。
網路主持:FB「同哀傷」社群專頁、「同哀傷社團」。
已出版出籍: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已絕版)入圍金鼎獎文學類優良好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社會科學類優良好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社會科學類優良好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一段父親帶我回家的路》(2009,寶瓶文化)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2013,寶瓶文化)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練習以愛,重新陪自己長大》(2014,寶瓶文化)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章節試閱
與死亡再度相遇
一九九九年五月底,香港正在舉行安寧緩和醫療亞太會議,台灣各醫院的安寧療護團隊也前往那兒共襄盛舉。團隊中的個個專業成員: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牧靈人員都投入當中,一起為著台灣安寧療護的品質與專業努力。在這樣的日子裡,我正式從原本的社會服務室工作了兩年的崗位轉調至安寧療護中心,成為一名專任的安寧療護社工師。
轉調到安寧療護領域,是一個意外的機會與決定。第一次聽到安寧照顧,是在社工系大三暑假實習時,聽到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的專講,知道安寧療護是講求人性照顧、四全照顧的醫療照護。當時雖然覺得敬佩這樣的工作,卻沒有任何與自己未來職涯有關的念頭。
畢業之後進入醫療機構工作,負責全醫院義工的招募訓練及管理,安寧服務組是我所負責的其中一組。因為工作關係,我參加了一些安寧療護的講座,開始深入的了解它的精神與照護理念。雖然未直接與病人及家屬接觸,卻已讓生命有了許多不同的思考、對善終有了新的認識。恰巧在同時期,位於安寧病房的社工師一職人事不穩定,總是空缺或短期內便離職,間接影響了義工的服務穩定性,義工紛紛向我反映臨床上無人關心他們、協助他們,這引發我一個思考,怎樣的準備才足以成為一位安寧療護的社會工作師呢?
英國安寧療護的推倡者桑德斯醫師,本身聚集多種專業能力於一身;曾為護理、社工,為了幫助更多癌症患者繼而讀醫學成為醫師,這也使得社工專業在安寧療護領域占有一席位置,是團隊不可或缺的夥伴。
社工受到高度重視與期待,使得許多社工人只敢觀望不敢靠近,我也如此。即使自己蠢蠢欲動,卻一次次的克制自己,告誡自己並未準備好去做這一份工作,我其實需要更多的預備與充實。就這樣,我讓這份可能性從我身旁溜過。得知新的社工已招考到,我想調動的心終於安靜下來,繼續每天的工作,不再去想。
怎麼也沒想到,一年之後機會再次來碰撞我,這次來得很明確,沒有猶豫,沒有卻步,我義無反顧的決定將自己的生命移動,走到走在人生最後一程的病人身邊。我相信它會是很大的挑戰,但同時我也相信上帝如此帶領,必讓我領受到生命的豐盛與奧妙。
離開了充滿歡樂、繁忙、樂趣的義工組織管理,我走進屬於我的辦公室。團隊們大部分的人都前去香港參加亞太會議。雖然我是個新手,但病房裡受苦的病人與家屬們的照顧是不等人的。在前輩及督導未在的情況下,我被護理站呼叫,需迅速至病房,原因是有兩名病人生命跡象相當微弱,隨時會終止。儘管已向家屬們告知並請他們做心理準備,護理人員仍擔心家屬會無法承受。
我用最快的速度來到病房,尚不熟識的護理人員馬上指引我是哪兩床,兩間病房恰巧是正對面,護理師告訴我左邊房間這位病人是男性,右邊病房病人則是女性,男性病人已離世,正在進行遺體護理。我立即決定先進入左邊這間,我猜測家屬是太太,應盡快給予情緒支持與陪伴。
一進入,映入眼簾的是護理師正為病人更衣,病人安詳的面容,猶如熟睡般。病房只有太太一邊流淚一邊收拾物品。我走到她身旁,握著她的手,表示我的哀悼,太太似乎感受到我的關心,對我說:「他辛苦很久了,這樣對他比較好,他不會再痛,可以真正安息了。」
「要捨得真的很難,但你知道什麼對他是好的,你願意為他去忍受失去他的痛苦。」
她點頭,擦拭著淚水。我輕輕拍著她的背,想陪她一會,她開始拿著電話聯絡其他親人。此時,對面的病房傳來一陣哭聲,我知道那位女病人的靈魂也被接走了。
我告別了那位太太,馬上走入那間病房。病人的先生和大約高中生的兒子在床邊;先生默默的流淚,兒子趴在病人身上哭著。我走過去扶那位兒子到旁邊的椅子坐下,等待著他對我說些什麼。
過一會兒,病人的先生隨護理人員去辦手續,病房只剩下我和那兒子,他不再哭,抬起頭來望著母親,我陪著他一同注視,突然他開口:「她會不會醒過來說她是跟我們開玩笑的,是假的。」
「不會,她真的離開人間,離開你了。」我十分心酸與心疼的說著。
「她看起來像是睡覺一樣……」他流著眼淚說。
「是的,她在這裡沉睡,要在另一個世界清醒,去跟她告別吧!醫學已經證實,耳力是最後消失的,把你心裡的話告訴她,媽媽聽得到,讓她好好的安心啟程吧!好不好?」
他同意並起身至媽媽耳旁輕輕的說了些話,我聽不清楚,我想就留在他們兩個之間吧!對兒子來說,他正在對母親做一種宣告;他會繼續勇敢的活在人世間,繼續他未完的人生旅程,學習著獨立與成長。
他最後向母親說了一聲:「媽媽,你安心的走吧!」並轉身滿意的對我說:「我已把我要說的話說完。」
「不會有遺憾?」我問。
「不會有遺憾。」他回答。
「真好。你真勇敢,我知道這很不容易。」我回應。
我與這少年才剛見面,卻在心靈上有真誠的相遇,我的感動久久無法平息。走出病房後,我的心情因著兩位病人的離世沉重許多,也因著家屬的悲傷牽動在內心塵封已久的記憶;曾經我也是那位喪親者,然而我卻沒有機會道別。
祖母的死來得突然、意外,一向堅毅剛強的她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倒下,或許是幼小的我不懂得看出她其實不對勁了,仍然照常上學去了才接到鄰居的電話趕回家。鄰居一直問我是否知道任何大人的電話,我和祖母共住許多年,從沒有發生任何事情需要聯絡住在外縣市的姑媽、伯父、叔叔,這一次卻發生如此重大的事。祖母只好先靠鄰居幫助送到醫院,再尋找任何可以連絡到親戚的電話。當天晚上大家陸續趕來醫院,我則被送回家。我知道我的恐懼。對於十一歲的小孩來說,我猜得到祖母的命危在旦夕,我相當擔心卻無能為力,第二天的清晨我真的收到祖母已過世的消息。我嚎啕大哭的同時,我疑惑著死亡究竟將祖母帶往何方?我對死亡完全一無所知。
葬禮當天,祖母的所有兒女必須上靈車陪她至安葬地,我是唯一必須跟上車的小孩,因為我與祖母共住許久。當我看到伯母為了保護堂姊、堂妹拒絕讓她們上靈車時,我驚訝原來死者是會令人迴避的,內心不由得泛起哀傷與生氣。
繁瑣的葬禮過後,我隻身北上讀書,離開父親與家鄉,投靠姑媽一家。兩年之後,死亡再度意外突然的帶走父親的生命,沒有見面,沒有道別,如此這般的消逝,化作痛苦與巨大的悲傷,我甚至沒有勇氣去面對這個事實,極力想遺忘父親已不在人間。
這一幕幕的記憶都因著我再度與死亡相遇而湧現出來,心裡的疼痛如巨塔般壓著我,我分辨不出什麼是家屬的、什麼是我自己的,但使我開始清楚自己為何選擇安寧療護!是那些過去無法告別的遺憾與痛苦、對死亡的疑惑與尋找將我推向安寧療護的路上吧!那一刻,我決定向我的神立志,我將用心盡力陪伴臨終者、照顧喪親者及學會照顧好我自己心靈曾經的傷痛。
生命再回首
生命總是充滿未知的安排,看似巧合或偶然,再回首看,卻又覺得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或是一切的安排,都環環相扣。
我的生命從踏進安寧病房的那一日開始,走向了死亡與悲傷的療癒世界。生命大量的死亡與悲傷的存在,使我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再否認死亡,也否認悲傷。或許對於這個世界以外的充滿競爭、喧譁、快速、效率的物質世界,死亡與悲傷是可以輕易的被抹滅或忽視,但對於真實走在生與死關頭之間的人,悲傷、痛苦、恐懼、憂慮及無助,甚至對生命再也不可挽回的罪咎感,是無法再輕易壓抑,或是忽視漠然。
死亡時刻,或許是人生命最後一個療癒的機會。生命與生命的告別,關於那些長久說不出的謝謝、對不起、原諒我,還有我愛你,能不能好好的敘說?好好的坦白?好好的回看生命的情分,那些聚散,那些分分合合,有著許多曾經投入及付出的情感,是真實的生命滋味,生命體驗。因為那些走過的生離及死別,於是愛,如此深刻。
這是我走過臨終場境,深深領會到,也終於明白的事。當我再回看時,我感謝這一切屬天的安排,也感謝我的生命真實的走過這些經歷。
與死亡再度相遇
一九九九年五月底,香港正在舉行安寧緩和醫療亞太會議,台灣各醫院的安寧療護團隊也前往那兒共襄盛舉。團隊中的個個專業成員: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牧靈人員都投入當中,一起為著台灣安寧療護的品質與專業努力。在這樣的日子裡,我正式從原本的社會服務室工作了兩年的崗位轉調至安寧療護中心,成為一名專任的安寧療護社工師。
轉調到安寧療護領域,是一個意外的機會與決定。第一次聽到安寧照顧,是在社工系大三暑假實習時,聽到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的專講,知道安寧療護是講求人性照顧、四全照顧的醫療照護。當時雖然...
作者序
【新版序】再回首,原來靠近死亡之處,那裡是愛
《死亡如此靠近》是我寫作生涯上的第一本書,開啟了我往後心靈療傷主題的書寫之路。雖然已是十二年前的作品,在我生命中,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即使舊版已停版些許時日,在寶瓶文化公司社長亞君的邀請下,我們合力再版這本書,希望創造出此書的新價值、新生命,及新意義。
當年,書寫這本書時,是我在安寧病房工作的第三個年頭。那時,我即將滿三十而立之年,而今,我已年過四十,步入中年。十二年間,我的生命受了這些病人生命的啟發,有了不同層次對生死的體悟,也學習和生命深入的對話。同時,我走過了自己人生的高低起伏,經歷了許多身分、角色、生活型態、生命經歷的轉變,回首這一路走來,感觸十年的生命歲月,真的就像眨眼瞬間,流逝飛快。卻又同時感謝上天的仁慈,在生命的道路上,再如何的艱困難行,痛苦難熬,也總有幫助,總有支持,總有不同的出路及獲得。
因此,這本書的新版,有了我走過十二年的生命歷練後,再和書中生命故事的再對話,再領悟。當初,我是一位剛踏進臨終照顧領域的社工師,年輕、熱情、充滿接受挑戰的勇氣,因著第一次真實接觸生命也靠近死亡,開始明白了人生真實的苦痛,也真正體會到生命的難。在無力逆轉死亡到來的巨大黑影下,我學習了臣服、謙卑,也學習了慈悲和溫柔以待生命。
生命的苦痛,該如何解決?生命堆積的怨氣悔恨,該如何化解?在死亡面前,苦痛、悲傷、悔恨、遺憾、恐懼、糾結,總是來得強烈與龐大。生命過往走過的痕跡,因著死亡的靠近,而無法再隱藏與再閃躲,赤裸裸的提醒著人們,走過生命一趟,死亡究竟是恩寵?還是成為最巨大的傷痛?讓人不得不對死亡多了些敬意,或許,死亡的存在,總是告訴著我們:生命有限,我們如何才能來得及在死亡之前,完整而靜好的實現了自己所希冀的人生。
若說我的生命經過了臨終場境,最大的改變與醒悟是什麼?那無疑是,讓死亡放進我生命該存在的位置。我知道死亡會到來,我知道生命有限制,我知道生命的最終時刻是靈魂的告別與人世的捨下,因此我學習開始有意識的看待生命,有意識的實現自我,也有意識的善待自己和他人,為求自己的善終及善別,我也需要學會善生。
這是生死之間給我的觸動。死亡並不遙遠,而生命,因為有了與死亡的對話,而更顯出意義,也更加深刻。而我見到的最大意義與領悟,莫過於──愛。因為愛,我們難以不帶情感的離開人間;因為愛,我們感受生命的難捨及難離;但也因為愛,我們學會了放手,與祝福。最後,因為愛的牽引,我們療癒了傷痛,真實的與生命的苦痛和解,真正的領會了,穿越了苦痛,明白唯有愛,是生命的終點。我們不再只是畏懼死亡的發生,而是領受到,即使是生死告別,因愛存在,我們仍能選擇美麗的告別,溫暖及恬靜的善了此生的情緣。
【新版序】再回首,原來靠近死亡之處,那裡是愛
《死亡如此靠近》是我寫作生涯上的第一本書,開啟了我往後心靈療傷主題的書寫之路。雖然已是十二年前的作品,在我生命中,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即使舊版已停版些許時日,在寶瓶文化公司社長亞君的邀請下,我們合力再版這本書,希望創造出此書的新價值、新生命,及新意義。
當年,書寫這本書時,是我在安寧病房工作的第三個年頭。那時,我即將滿三十而立之年,而今,我已年過四十,步入中年。十二年間,我的生命受了這些病人生命的啟發,有了不同層次對生死的體悟,也學習和生命深入的...
目錄
作者簡介
引言一
【新版序】再回首,原來靠近死亡之處,那裡是愛
【舊版序】每天,我與自己的死亡更靠近
引言二
與死亡再度相遇
活到最後一刻
關燈前
告別的練習
生與死
渴望靠近
心靈屏障
沒有真正活過
愛要及時
在我道別之前
愛有多少?
與死亡爭取時間
死亡可以很溫柔
終點的奧祕
浪子回頭
修補工程
最後的四十九天父子情
最後的微笑
啟程前的微笑
孩子的淚珠
懷念未曾停止
勇氣與保守
生命絕對可貴
愛能彌補
助人工作的藝術
好好照顧自己
力量
我的夢,我的成長
說再見時,還是要微笑
愛的工作,不能停止
【新版後記】
作者簡介
引言一
【新版序】再回首,原來靠近死亡之處,那裡是愛
【舊版序】每天,我與自己的死亡更靠近
引言二
與死亡再度相遇
活到最後一刻
關燈前
告別的練習
生與死
渴望靠近
心靈屏障
沒有真正活過
愛要及時
在我道別之前
愛有多少?
與死亡爭取時間
死亡可以很溫柔
終點的奧祕
浪子回頭
修補工程
最後的四十九天父子情
最後的微笑
啟程前的微笑
孩子的淚珠
懷念未曾停止
勇氣與保守
生命絕對可貴
愛能彌補
助人工作的藝術
好好照顧自己
力量
我的夢,我的成長
說再見時,還是要微笑
愛的工作,不...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