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面對喪親者,我們可以做的幾件事。
◎人生路上,我們終將失去所愛之人。摯愛親友的死亡,將為生命帶來深沉的哀傷,如何正視哀傷、允許哀傷、與哀傷共存,是人生中最需要學習的一課。
◎大部分人的哀傷,並不需要被治療,也無須被輔導,只要安靜的陪伴。然而人們往往太晚學習,導致面對重大喪亡時,只能不知所措,或慣性地去壓抑哀傷。如何陪伴他人的哀傷,陪伴自己的哀傷,是這本書的主要課題。
◎哀傷是一種情緒,一種能量,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學習不把哀傷視為「負能量」,便能讓哀傷流動,轉為愛與思念。
◎內附「13個讓喪親者得到善生」的實用建議,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悲傷,允許生命裡的種種失落。
面對失去的傷痛,我們需要的,
從來不是堅強,而是全心全意的哀傷……
被留下來的人,有悲傷的權利。
一份給失去摯愛的人,最療癒的禮物。
目送至親好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後,
我們的療傷之路,才要展開。
31個關於喪親者的真實故事,
指引我們告別之後,如何以悲傷療癒自己。
喪親,是人生最重大的變故,也是每個人遲早會面臨的事。
然而,我們很少能敞開內心,盡情悲傷。久了,心靈就生了病。
我們給自己太少時間去哀悼,只求盡快回到原本的生活步調,彷彿一切從未發生;一句「節哀順變」,更是讓喪親者默默吞下眼淚,以堅強的硬殼偽裝自己。
事實上,我們不僅擁有悲傷的權利,更需要學習如何悲傷。
曾陪伴1000多位臨終病人面對死亡的馮以量,在十幾歲時,就經歷了父母先後罹癌過世的椎心之痛。他知道,被留下來的人,將面臨許多課題,那是不知如何抒發的哀傷、未曾妥善梳理的情緒,無人可傾訴的思念……他以31個真實故事引領我們,讓凝固的哀傷融化、流動;也讓我們看見,每個人的悲傷是如何獨一無二,無法量化,更無法比較。藉由這本書,我們將學習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允許悲傷,留下愛。
作者簡介:
馮以量
目前任職馬來西亞孝恩集團輔導與諮商顧問,並擔任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安寧志工督導。畢業於馬來西亞和豐興中中小學、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化學工程系榮譽學士學位、澳洲南澳大學社會科學(輔導)碩士學位。
曾任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第十屆副會長、新加坡雅西西慈懷病院任職資深醫療社工、新加坡善友輔導中心任職輔導員兼訓練部主管。
2011年入圍馬來西亞十大傑青。
2011年獲《星洲日報》讀者票選為十大本地最受歡迎作家。
2009年新加坡總統頒發「醫療仁心獎」。
著有《已亮的天空》(2005)、《尋找光和愛》、《把愛帶回家》(2008)、《陪你到最後》(2009)、《最好的告別》(2012)。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楊育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前馬偕醫院院長)專文撰序。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資深心理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感動推薦。
名人推薦:★楊育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前馬偕醫院院長)專文撰序。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資深心理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感動推薦。
章節試閱
因失去而開始
當摯愛的人去世後,喪親者在往後的日子裡開始需要經歷哀傷。那段哀傷的道路,有些人只花了一小段的時間,就能回到正規的生活上;有些人用盡一生的力氣,依然陷在哀傷的漩渦裡,走不出來。
我十三歲失去父親,十八歲失去母親。在毫無選擇下,我在那六年的青春期裡被迫面對失去雙親所帶來的打擊。這一份雙重的失落,讓我幾乎窒息,促使年少的我頻頻想放棄生命。
那時候的我不懂得如何處理哀傷,也沒有人教導我如何處理它,所以我嘗試去壓抑它、遺忘它、逃避它。現實的生活裡,身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主動和我去談起這兩次失去父母的悲傷經驗。我就這樣在傳統封閉的文化下逐漸長大。
逃避哀傷,傷害愈大
我們誤以為不談起失落,就不會勾起哀傷,彷彿事情就可以如此過去,生活的步伐也可以如常運作。
真相是:失去摯愛的哀傷是無法壓抑、遺忘,更是無法逃避的。
哀傷就像掃在地毯底下累積多年的垃圾,不時發出異味;哀傷也像處於不鏽鋼鍋裡的高壓熱氣,不時發出高亢聲響;哀傷更像隱藏在心裡的一枚針,在深夜裡不停地刺探那還在淌血的心靈傷口。
還記得當時二十幾歲的我,每逢週末來臨時,一股沉重的憂傷經常會導致我無法呼吸、無法獨處在睡房裡,雙手不斷顫抖的我,只好往外逃跑,我想遠遠地逃開那憂傷,可是它卻怎麼也甩不掉。於是我染上酒癮。我若不靠酒精麻醉自己,便無法在深夜裡入睡。
除了憂傷,我心中也有一股無法掌控的怒氣。只要看到不順遂的事情再次發生,我就會大力地咬傷自己右手食指的第二節肌肉,也會大力地拳打自己的後腦。
當同事的表現、親友的作為不符合我的要求及期待時,我就會大聲叱罵。那源源不絕的怒氣,讓我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和別人的關係都變得緊張、焦慮,漸形疏離。
其實,那些憂傷所帶來的酒癮、怒氣所帶來的破壞,都和我失去雙親的哀傷有很直接的關係。當我不去直視哀傷這感覺時,它就轉化為癮與怒了,像雪球般愈滾愈大,直到癮與怒放肆地蔓延在我各個層面的生活裡。
我當時無法察覺,也無力處理。有一次,我站在高樓頂層,頭腦冒出了一句話:「如果現在能夠跳下去,那該多好!」
二十六歲的我知道事態嚴重,必須自救,於是鼓起勇氣尋求輔導。
面對哀傷是一種力量
我依然記得我第一次向輔導老師說出我對爸爸去世的虧欠、對媽媽去世的不捨時,我的雙手發抖又抽筋。那壓抑已久的哀傷一發不可收拾,我在輔導室裡抽泣了一個多小時。
那是我第一次和自己的哀傷如此靠近,原來它並沒有可怕到我需要壓抑它、遺忘它或逃避它。
我學會的是:別急著走出哀傷,也別急著拋開哀傷,讓哀傷陪著我,耐心地讓哀傷陪著我,主動地面對哀傷,因為那裡頭,有我親愛的家人留下來給我的愛。
當我愈是主動地經歷自己的哀傷時,我的怒氣和酒癮就沒有太大的魔法來掌控我了。
二十九歲的某一天,姊姊對我說:「你變了,變得讓人可以靠近你。」
如今的我,已能接受「失去雙親的哀傷」將會是一生陪著我的事實,也能接受我是「無法走出喪親的哀傷」的現實了,我知道我有能力去處理它,而不讓它腐蝕我的生命。
因為失去,所以善生
我很羨慕有些人的哀傷比較直接了當,可是我知道我的哀傷,既複雜又頑固。加上我自己那感情細膩的個人特質,我愈來愈能接受不是所有人的哀傷都可以走出去。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每一次哀傷到訪時,帶著無懼及感恩的心走過去。
我深信生命不會虧待我,每一次走過失落與哀傷,生命都會隨後送我一份又一份的禮物,好讓我能夠好好活下去。
能夠擁有哀傷的能力,是老天爺賜予的恩寵,不要平白無故忽略這份寶貴的能力。
若不是這樣的失去,我不會懂得珍惜生命所有。善生,是要對自己承諾:失去後還要好好活下去!
嗯,是的,我的善生就是給我離去的父母最好的報恩及禮物。
這本書所有的故事都因失去,而開始……
我有悲傷的權利
那一個清晨,我漫步在台灣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簡稱國北護)的療癒花園裡。
這是台灣第一座悲傷療癒花園,理念源於加拿大悲傷輔導專家愛倫.沃福特博士Dr. Alan D. Wolfelt 的「悲傷園藝化模式」(Grief Gardening Model)。這療癒花園以一條河流為主軸,貫穿整座花園。
踏入花園裡,我站在看板前,用心閱讀一遍由 愛倫.沃福特博士聲明的〈我有悲傷的權利〉。
我很慶幸已經整理許多遍生命所遇見的失落經驗。基本上,我生命中深沉的憂傷都處理得讓我的心靈保有平安。不過,我清楚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福氣。
我們的社會節奏快速到不允許大家將心安靜地去經歷內在的悲傷。我們的社會常催促大家快點跳過悲傷,誰顯得最堅強,誰就是王者。我們難免會扭曲各自心裡的悲傷。
沃福特說:「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悲傷的權利。」
瞭解悲傷,重燃生命力
我們華人不允許也不鼓勵常悲傷,顯露哀傷並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美德,流出眼淚更不是我們文化的常態。
「眼淚」常被等同於「弱者」。因此,在這個文化之下活著的我們常有意無意地壓抑自己的哀傷,快速跳過哀傷,而驅走哀傷。如此壓迫的現象扭曲了我們經歷悲傷的旅程,而導致身心頻頻出狀況。
所以,我鼓勵我們這個社會,提供更多的空間,讓大家主動經歷悲傷。屆時,你將會發現,當悲傷得以揭露、表達、整合之後,我們會帶著更多的能量繼續活著。
如果你正在經歷生命中的哀傷與失落,不妨花一些時間看一看由沃福特所撰寫的文字,如下(譯文來自台灣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當你失去了所愛的人或面對重大失落時,你可能會有許多傷痛的感覺與害怕的想法,這些想法與感覺都是一種悲傷的反應,而這是每一個人在失去他們所愛的人或經歷重大失落事件之後的普遍反應。
下面十個悲傷的權利可以幫助你瞭解你的悲傷是怎麼回事,並且對生命再度燃起希望,用合理的想法看待失落。
1.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失落感。我可以生氣、傷心或感到寂寞;可以有害怕或解脫的感覺;我也可以感覺麻木,或有時甚至沒有任何感覺。
2.我可以隨時自由地表達悲傷的感受。當我想要聊聊時,可以去找願意傾聽我並愛我的人。當我不想談這件事時,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3.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有些孩子在悲傷時,會想要從玩樂中讓自己覺得好過些,我也可以試著去玩玩或大笑一場。也可以生氣或叫喊,這並不表示我很差勁,這只是表示我有害怕及悲傷的感覺。
4.我可以請求協助。大多數時候我需要人們的關注,關心我的感覺和我所說的話,並且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愛我。
5.我可以對生活瑣事感到厭煩。我有時可能覺得自己脾氣很壞,難以與人相處。
6.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突發的情緒是因為悲傷的感覺有時會突然來襲──即使在失落事件發生很久以後。這種感覺可能會很強烈,甚至會令人害怕。出現這種情形時,我也許會害怕獨處。
7.我可以借助信仰處理悲傷。禱告或念經可以使我覺得較平靜,而且似乎覺得離逝去的人較近一些。
8.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但是如果沒有答案也沒關係。生死的問題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這世界上其實有很多問題都難以解答。
9.我可以思念或說出我懷念的人或事。有時回憶是甜蜜的,但有時回憶卻令人痛苦。不管哪一種滋味,這些回憶都可以讓我對逝去的人或事保留一份真誠的愛。
10.我可以在療癒歷程中帶著悲傷成長。我將會有一個愉快的未來,但失落的人或事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會永遠懷念他們。
自由對待悲傷
事後,我從宣傳單中,讀到另一個更簡短的版本。我覺得這一個更簡短的版本,可以在你每天早上起來,或者當你感覺悲傷被卡住的時候,去念一遍或幾遍的。
〈我有悲傷的權利〉
1.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失落感。
2.我可以隨時自由地表達悲傷的感受。
3.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
4.我可以請求協助。
5.我可以對生活瑣事感到厭煩。
6.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
7.我可以借助信仰處理悲傷。
8.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
9.我可以思念或說出我懷念的人或事。
10.我可以在療癒歷程中帶著悲傷成長。
僅藉這篇文章,我由衷希望每個人的悲傷都能如此自由地被對待。
祝福大家的悲傷,也祝福我自己的悲傷。
因失去而開始
當摯愛的人去世後,喪親者在往後的日子裡開始需要經歷哀傷。那段哀傷的道路,有些人只花了一小段的時間,就能回到正規的生活上;有些人用盡一生的力氣,依然陷在哀傷的漩渦裡,走不出來。
我十三歲失去父親,十八歲失去母親。在毫無選擇下,我在那六年的青春期裡被迫面對失去雙親所帶來的打擊。這一份雙重的失落,讓我幾乎窒息,促使年少的我頻頻想放棄生命。
那時候的我不懂得如何處理哀傷,也沒有人教導我如何處理它,所以我嘗試去壓抑它、遺忘它、逃避它。現實的生活裡,身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主動和我去談起這兩次失...
推薦序
【推薦序】哀傷、愛與思念◎楊育正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只為 你的悲哀已揉進我的
如月色揉進山中 而每逢
夜涼如水 就會觸我舊日疼痛
──席慕蓉〈非別離〉
今年是我行醫第四十年,四十年來,我看到台灣對病人照顧有很大的改變。近二十五年來我專注於婦科癌症,回想多年前行醫伊始,癌症醫師面對癌症,可用的治療不多,許多時候醫師都束手無策,這時醫師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面對治療失敗,深覺無以面對病人,於是漸疏訪視,病人就在醫師的態度上面看到自己的前景,彼此無能為力。第二種態度則是深覺挫折和愧疚,雖仍維持日日巡房,但就如電影《心靈病房》(Wit)裡那位年輕醫師傑森,每天探訪病人時只剩一句台詞:「How are you doing today?」
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看到許多絕症都已漸有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尤其在一九八○年以後,安寧緩和醫療的風潮已傳到台灣,五十年前桑德絲Cicely Saunders 所創始的Hospice(臨終關懷,又稱安寧照顧)的概念在台灣迅速被大家認同而推展,清楚楬櫫對末期病人須有效的疼痛控制和症狀治療、給予病人尊嚴、同理、尊重,即使我們對疾病已無法治癒,我們仍有許多著力之處施行安寧緩和醫療,尤其是全人、全隊、全程、全家、全心的照護原則,已經成為醫療極限處醫療團隊共同遵循的準則,而多專業團隊的照護方式,更是從陪伴病人延伸到陪伴家屬,從追求使逝者平安,延伸到使生者也無憾。近年來靈性關懷師的紛紛投入,更使善終和善生更為周全。
提到善生和善終,就不由得令人想到長年在善生和善終這個主題上努力的馮以量。馮以量是知名的資深輔導員,他處理過的個案經歷遠逾千例,他精於提供個人輔導、家庭輔導、團體輔導,提供家庭重塑、喪親失落輔導與臨終關懷,他並因如此豐富的經歷,在輔導人中他也重新一再的挖掘自己心靈深處的自我,並有所成長。他說:「喪親的痛永遠走不完,它只能不斷的轉化,就像被烙印的傷疤,雖然永遠無法磨滅,可是能夠結疤,不會永遠淌血。」這是馮以量多年經驗的結晶,也是他自己從幼年喪父、喪母的心靈困境中破繭而出的成長經驗。
如今他將多年處理喪親者的核心議題「如何處理哀傷」的豐富經驗,藉著一個又一個的實例寫成本書,讓讀者學習如何讓「凝固的哀傷融化」,讓愛與思念在正向的思緒中溫馨的流動,正向的面對哀傷,使它成為一種力量。
十九世紀美國小說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說:「There is a sacredness in tears. They are not a mark of weakness, but of power. They speak more eloquently than ten thousand tongues. They are the messengers of overwhelming grief, of deep contrition and of unspeakable love.(淚水是神聖的,它不是柔弱的記號而是力量的表現,淚水遠勝於千言萬語,訴說著強烈的哀傷、深沉的悔恨,以及無可言喻的愛。)」著名的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也說:「哀傷的五個階段是一個骨架,讓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與我們逝去的親人一起生活下去。」
「正向的面對哀傷,讓愛與思念在正向的思緒中溫馨的流動,使它成為一種力量」是我感受馮以量此書所傳達的最重要訊息。
我近年來多參與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事工,對心靈照顧有較多的接觸,有幸能先讀馮以量此書,深受感動並多學習,深願藉此推薦,是為序。
【推薦序】哀傷、愛與思念◎楊育正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只為 你的悲哀已揉進我的
如月色揉進山中 而每逢
夜涼如水 就會觸我舊日疼痛
──席慕蓉〈非別離〉
今年是我行醫第四十年,四十年來,我看到台灣對病人照顧有很大的改變。近二十五年來我專注於婦科癌症,回想多年前行醫伊始,癌症醫師面對癌症,可用的治療不多,許多時候醫師都束手無策,這時醫師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面對治療失敗,深覺無以面對病人,於是漸疏訪視,病人就在醫師的態度上面看到自己...
作者序
【自序】請還悲傷一個原貌
很多人以為我很強大,其實不是的;很多人以為我很幽默,其實也不是。這些光亮的面貌只是我生命中眾多面貌裡的其中兩個部分而已。
我有強大和幽默的一面,我喜歡如此光亮的自己。同時,我也擁有很多黑暗的面貌。
哀傷曾被扭曲
過去有很多時光裡,我把自己躲在浴室裡,邊洗澡邊流淚;有些時候,我把自己跳進泳池裡,一面游泳,一面讓眼淚流下;也有些時候,我把自己藏在電影院的角落裡,藉著電影感人的對白及畫面,流著那些我不曾被處理的失落;更有些時候,我獨自開車時,自己一人哼著那些總有辦法勾起我生命寂寞的歌曲;有時候,我允許自己掉淚,有時候我不允許,甚至還會用手打自己後腦,不讓自己掉眼淚。
哀傷之所以如此扭曲及壓抑,主要原因是從小我就失去了讓哀傷流動的能力。媽媽希望作為男生的我不要常流眼淚。小時候,只要我一哭,媽媽就會鞭打我、打我後腦,直到我不哭為止。只要我不哭了,我就不會再被懲罰。
「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
「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哭,醜死了!」
「你哭,你就很女性化。男人是不哭的!」
「你再哭,我叫(已逝多年的)爺爺來找你!」
以上這些都是阻止小時候的我哀傷的咒語,大人們留給我的批判和恐嚇植種在內心,經年,累月……
哀傷持續擴大
一路上,我成功地被訓練擁有不再哭的能力,卻也同時失去面對哀傷的能力,讓一路上的哀傷持續重疊、累積,進而壓抑。
哀傷,自父母相繼去世後,揮之不去,也逃不開。哀傷,極度陰魂不散。
在深夜裡,我總是沒有辦法阻止哀傷不斷擴大。
在寂寞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令我哀傷的事,那些我失去的重要人物。
卻又總是在晨曦來臨時、在群眾面前,我再次用回我強大的、幽默的面貌來應對這一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的孤單總是自己陪,我的哀傷只有自己靜靜在擦淚。
而我,很討厭如此脆弱的自己。
這龐大而且被壓抑的哀傷,我無法、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因此曾萌起兩次自殺意念,以及一次有計劃性的自殺。
學會融化哀傷
就在這樣的時候,許多病人出現了。許多喪親者告訴了我當他們的摯愛去世後,他們如何面對自身的哀傷。
原來,一個人需要讓哀傷還原。不需比較、不需批判、不需建議,就是讓哀傷還原而已。
是死亡讓我謙卑,是哀傷讓我柔軟。
從見證他們流淚、陪著他們流淚,到我和他們一同流淚的歷程裡,我看見了自己的突破與成長——是他們教導我如何讓凝固的哀傷融化,讓流動的哀傷轉化,化為思念與愛。
如今,我很舒服地和大家分享我的哀傷,也很自在地讓自己的眼淚在群眾面前流下。我從個案們的身上學習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的感動。得到了他們的允許,我把一部分的他們帶到了你的眼前,希望透過真實的故事,給你的生命一些善生的允許,讓我們僵固的一些社會文化,得以在你內心稍微鬆動一些。
最近,我有了一個新發現,我發現原來我只懂得流眼淚,我的哀傷是沒有哭聲的。過去成人世界授予的教育及關愛,也讓我的哀傷失去了哭聲。不管怎樣,我,依然願意在這段成長道路上,和大家一同繼續學習、成長。
各位讀者,你手中捧著的這本書,是我在這三年內做了三次大幅度的修改,決定擱置所有有關悲傷輔導的道理及理論,就只想簡單地用我最真誠的文筆來和你說故事。無非就是希望能夠營造一個安全且不威脅的閱讀環境,讓你也能夠和自己的哀傷共處。
且讓我們一同還悲傷一個真實的原貌。
祝願你也能找到如何與哀傷共處之道。請好好地善生。
祝福書中所有的真實人物,祝福各位,也祝福自己。
【自序】請還悲傷一個原貌
很多人以為我很強大,其實不是的;很多人以為我很幽默,其實也不是。這些光亮的面貌只是我生命中眾多面貌裡的其中兩個部分而已。
我有強大和幽默的一面,我喜歡如此光亮的自己。同時,我也擁有很多黑暗的面貌。
哀傷曾被扭曲
過去有很多時光裡,我把自己躲在浴室裡,邊洗澡邊流淚;有些時候,我把自己跳進泳池裡,一面游泳,一面讓眼淚流下;也有些時候,我把自己藏在電影院的角落裡,藉著電影感人的對白及畫面,流著那些我不曾被處理的失落;更有些時候,我獨自開車時,自己一人哼著那些總有辦法勾起我生...
目錄
作者簡介
引言
獻詞
【推薦序】哀傷、愛與思念
【自序】請還悲傷一個原貌
【特別收錄】面對喪親者,我們可以做的幾件事。
因失去而開始
隱藏哀傷的哀傷
不是我不要哭
當喪禮完成後
扉頁
一個不會傷心的男人
允許悲傷
你的哀傷是獨一無二的
媽媽的味道
給爸爸最後一次的成績單
爸爸可以放心了
我要做回一個好人
從未消失的飯菜香
別困死在蛹裡
讓喪親者得到善生
我的哀傷心甘情願
留下遺物,延續愛
把祝福送給父親
我一直都在天上祝福你
巨人的眼淚
躲在衣櫃裡的哀傷
我有悲傷的權利
死亡沒有結束關係
找到心中的寧靜
化哀傷為能量
讓凝固的哀傷融化
爸爸盡力了
謝謝你照顧我的爸爸
哀傷需要堅韌的心
唯有愛可以療癒這一切
耶誕節快樂
獨有的生命條碼
扉頁
作者簡介
引言
獻詞
【推薦序】哀傷、愛與思念
【自序】請還悲傷一個原貌
【特別收錄】面對喪親者,我們可以做的幾件事。
因失去而開始
隱藏哀傷的哀傷
不是我不要哭
當喪禮完成後
扉頁
一個不會傷心的男人
允許悲傷
你的哀傷是獨一無二的
媽媽的味道
給爸爸最後一次的成績單
爸爸可以放心了
我要做回一個好人
從未消失的飯菜香
別困死在蛹裡
讓喪親者得到善生
我的哀傷心甘情願
留下遺物,延續愛
把祝福送給父親
我一直都在天上祝福你
巨人的眼淚
躲在衣櫃裡的哀傷
我有悲傷的權利
死亡沒有結束關係
找到...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