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幅畫,由一筆筆的彩料勾勒;每個人都用自己一片片的生活經驗,圖繪出動人的畫作。但是我們處在自由開放的社會,引誘多、意見多、看法紛雜,如果沒有清醒的心,很容易就受流行的浪潮席捲,被拖進迷惘困惑的漩渦,迷失了自己。
保持自我覺察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心被物慾牽引、受成見扭曲、讓壞情緒障蔽的時刻!一本像知心朋友一樣的書,可以適時提供我們建議。本書以輕鬆而生活化的筆調,提點我們生命的智慧,像是繁忙行止中的一股清流,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方向。由當下真實體驗中學習精進,重新認識時間的價值,每天掬一把歡喜回家;從工作中看出喜樂之趣,在人際中拓展友誼的溫暖。
唯有透過正確的觀念、思想、行動,對生活、家庭與工作中的困境做出中肯的回應,才能自成理路,疏通障礙糾葛,完成絢爛而有意義的人生彩畫。
作者簡介:
心理學家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章節試閱
天天帶點歡喜回家
每天記得帶點歡喜回家,
歡喜能滋孕一切福報和智慧。
生活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人被時間催迫得焦灼不安,趕上班、趕時效、趕進度,一路趕下去。把人的生活情趣趕跑了不說,還會帶來不耐煩,人際衝突增加,家裡的溫馨氣氛就被趕走了。
有些人以為,忙了一整天,該可以回家紓解歇息;以為家是溫暖的,是避風補給港,是倦鳥的歸巢,是辛苦一整天後,得以休息的安樂窩。但他沒有想到,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辛苦了一整天,都希望能得到休息、溫暖、支持和鼓勵。於是,這位回家歇息的倦鳥,會發現家並沒有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樣,能給自己溫暖。於是,不悅的神情形諸於色,不滿的情緒表露無遺,好像全家的人都虧欠他一樣,他就像一個賭氣的孩子,常常成為家人頭疼的人物。只要他回到家裡,家裡的人際氣氛,即刻變得凝重起來。
還有一種情況,會比上述更糟。那就是家裡的其他成員,也是要回家待補給的。他們互相怪罪沒有給自己安寧和溫暖。當家庭的成員,彼此成為嗷嗷待哺者的時候,這個家庭的精神生活,就不只是貧瘠所能形容了。因為它已經陷入怒目交相指責的戰場。他們的對話刻板,經常疾言厲色地說:「你為什麼不替我想想。」而對方的回答似乎也是一樣。這句話似乎成為家庭衝突的開端,也同時是一天疲憊的收尾,日復一日,痛苦難耐。
我認為家當然是倦鳥歸返的溫馨窩,但要記得每個成員都有責任修葺,否則終有一天家會傾圮,風雨一來,就不堪一擊了。我也相信家是補給港,但要懂得不斷進貨,要不然,倉庫裡的存糧掏空了,就會成為廢墟。當然,家必然要能溫暖每一個人,但別忘了,你必須先準備薪火,否則怎麼會溫暖呢?
有一次,一對新婚夫婦來看我,要我為他們說句話,好終身奉行。我告訴他們說:「每天記得帶點歡喜回家,歡喜能滋孕一切福報和智慧。」
幾年後的今天,這對夫妻帶著孩子來華藏講堂看我。告訴我說,他們每天奉行這句話,生活過得愜意美滿。歡喜心像花草一樣,會繁榮生長;像銀行存款一樣,它會增息。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很寬裕,和父母親同住,老人家也被感染了歡喜氣氛。
其實,「帶點歡喜回家」這句話,秀真和我已經奉行多年。我們在談戀愛時,就以此事相約,互相關心,彼此勉勵。多年來,這件事已化作精神生活的山河大地。我們跟一般人沒兩樣,要辛勤的工作,忙碌更是少不得,但每天都記得帶一點歡喜回家,而不是要回家尋找歡喜。
歡喜的氣氛使人平靜,能紓解塵勞,有益心志的培養。對於子女而言,更是孕育心智成長和健康人生的資糧;有歡喜就有信心,有歡喜就有主動性。歡喜的家庭氣氛,同時也是老年人飴養天年的滋養品,在歡喜氣氛中生活的老人,他們的眼裡透露著生命的高貴氣質。
歡喜用不著錢買,只要你肯帶點回家,家裡即刻會變得溫馨,就像你帶一朵玉蘭花一樣,家裡會滿室芳香。不過,你要堅持,每天帶一點回家,它真的會成長孳息,化作一片亮麗的園林莊宅。
培養友誼克服寂寞
要將心靈開放給生活、藝術和知識,還要向新的友誼伸開雙手,
尤其要對有助於你拓展生活樂趣的人開放。
人必須培養友誼,分享溫馨和情趣,才能超克寂寞,開展幸福的人生。
寂寞是侵害健康和幸福的酸液,它慢慢腐蝕你的人生樑柱,令你頹傾倒塌下來。寂寞是由人際疏離所造成的;人如果不肯與人建立情誼,就會覺得落寞,情緒低潮,這就是寂寞。人若忙得失去生活樂趣,疏於和親友交往,長此以往,也會覺得空虛鬱卒,這也是寂寞。寂寞並非專找孤獨者的麻煩,它一樣襲擊忙得忘了過有人情味生活的人。
寂寞對人的戕害是無形的。它令你孤立蒼茫,失去生活的樂趣,甚至覺得想要尋短。這時即使你埋首工作,做一位工作狂;或者尋找酒色、豪賭和毒品的麻醉;乃至瘋狂地尋找刺激,都不能減低它的折磨。
寂寞不只令人傷心,同時嚴重傷害健康,人的壽命可能因寂寞而縮短。卡特和葛理克(Hugh Carter & Paul Glick)研究發現,寂寞的心是多病的主因。他們就婚姻的狀況作分析,在醫療機構接受長期治療的中年人口中,寡居女性是已婚者的三倍,寡居男性是已婚者的八倍,單身漢是已婚男性的二十一倍。
佛瑞曼和羅斯曼(Meyer Fridman & Ray Roseman)研究發現,冠狀動脈心臟病與A型性格特質有關。這些人長期如饑如渴地涉入日益艱困的掙扎中,企圖在愈來愈短的時間內,擁有更多的成就,並與別人對抗競爭。他們都是匆忙的人,失去生活的情趣和人際情誼。他們忙碌,但疏離、寂寞,所以致病。
寂寞對兒童及幼兒的心智發展,亦有嚴重的抑制作用。許多研究指出,那些缺乏成人陪伴、遊戲和逗笑的幼兒,其智力發展較差,人格發展不健全。寂寞如果滲入婚姻生活,會導致婚姻的障礙,家庭功能的失調,乃至婚姻破裂。寂寞若發生在孤寡老人身上,那就會雪上加霜。
現代人受寂寞摧殘甚為普遍,這使許多人生活在呻吟和痛苦之中。自殺率逐年提高,心理適應不良或不快樂的人超過半數,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得精神官能症。寂寞對現代人的為害是嚴重的:大部分人因為忙碌和競爭而忘了善待自己;為汲汲於功利而忘了互相關懷;為爭強鬥勝而彼此產生敵意。當我們的心是封閉的時候,既是與人隔絕,也同時失去對於生活情趣的欣賞和覺察。
我認為克服寂寞,必須以人際情誼和溝通的方式來滋養自己。除了要將心靈開放給生活、藝術和知識之外,還要向新的友誼伸開雙手,尤其要對有助於你拓展生活情趣的人開放。你該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有對人表示情誼,有多久未將溫暖帶入你的心理世界。如果你的友誼與溫暖塵封已久,那就得當心了。
這個時代真正的問題是友誼的消失和生活興致的失落。如果你能培養友誼,就能免受寂寞的摧折,活得快樂有樂趣;若能保持心靈開放,去玩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能活化精神生活,覺得豐足喜悅。你若常常覺得寂寞,請別遲疑,好好培養友誼和興致。
不陷入渴求的漩渦
生活的道理是真實而不是虛偽,是實現而不是追逐,
保持心性的純真,自然活得喜悅。
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幸福,但卻沒有幾個人真正是幸福的,甚至有些人已生活在幸福中,但還是覺得不足。我深信人只要陷入渴求之中,就會被一種饑餓感折磨,霎時即淪入心理生活的窘困狀況。
有一位朋友,在事業上已有相當的成就,在閒聊時對我說:「回想前塵往事,年輕時雖然苦些,工作也很吃重,但是心情是開朗的,對未來充滿著希望。現在生活富裕了,但是活得很煩,沒有一刻歇息,壓力很大,我失去年輕時跟朋友登山野炊之樂,失去和朋友閒聊的心情,也很少與朋友毫無顧慮地說些真心話。我得到成就,但生活卻被成就包圍起來,成為令人窒息的小世界。」
聽完他的話,感觸很深,我知道有許多人的際遇跟他一樣,於是建議他:把該休憩的時間騰出來,把身段放下,讓自己有時間擺脫部屬和利害關係人,去和你過去遊山玩水的朋友一起接近大自然。擔子不能老挑著,歇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要放下追逐之心,代之以實現的經營理念。追逐令你匱乏,實現和服務令你充實。
我告訴他:「心隨境轉則煩,境隨心運則悅。」如果心役於外物,就容易紛亂;反之,如果能以恬適之心接物,心境自然快活起來。禪門有個偈子說:
心田不長無明草,
性地常開智慧花。
人必須懂得洗滌心中的無明,慾性強無明就滋生,放得下執著就能清淨寬適,有幾分清淨就有幾分自在和創意。
有一則故事很發人深省:前清時代有一位年輕人進京考試,在旅店裡巧遇一位拆字算命的老先生,老先生死纏活纏要為他算命,年輕人只好寫個「串」字好交差。老先生看了看年輕人心性清淨,心靈純厚,便說你這次考試,必然連中雙元。在旁的一位紈子弟,很不以為然,便說自己也要算命,也寫了同樣一個「串」字,老者看看此人,再看看字,對他說:「年輕人!你不但考不中,而且有大禍患。」
年輕人很不服氣地問他為什麼,老者說:「你有心機寫串字,要在串字之下加一個心字,就成為患字,你要當心,否則大禍臨頭。」
後來前一位年輕人果然連中雙元,後一位年輕人考試作弊,犯了欺君大罪被斬。
生活的道理是真實而不是虛偽,是實現而不是追逐,心中無明草愈多,愈不會快樂,保持性地的純真,自然活得喜悅。
天天帶點歡喜回家
每天記得帶點歡喜回家,
歡喜能滋孕一切福報和智慧。
生活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人被時間催迫得焦灼不安,趕上班、趕時效、趕進度,一路趕下去。把人的生活情趣趕跑了不說,還會帶來不耐煩,人際衝突增加,家裡的溫馨氣氛就被趕走了。
有些人以為,忙了一整天,該可以回家紓解歇息;以為家是溫暖的,是避風補給港,是倦鳥的歸巢,是辛苦一整天後,得以休息的安樂窩。但他沒有想到,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辛苦了一整天,都希望能得到休息、溫暖、支持和鼓勵。於是,這位回家歇息的倦鳥,會發現家並沒有如自己所期待...
作者序
【原序】這麼生活度此生
在心理晤談過程中,經常有人問道:人生路該怎麼走?如何克服眼前的困境?怎樣才能使自己過得灑脫些?他們的問題包括生涯抉擇、工作適應、人際關係、感情與婚姻,乃至子女教育或家庭生活等等。我當然無法給他們現成的答案,但卻能幫助他們尋找正確的途徑,這就是所謂諮商。諮商者像一面鏡子,讓對方看清自己。諮商者是一位朋友,鼓勵並支持對方,發現自己最可行的前程路。
長期以來,我結合了西方的心理諮商技巧和東方禪學的頓悟、實踐,啟發更多人看出自己的因緣,用自己「如所從來」的本質或根性,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從中發現喜悅的精神生活的生機。讓他們體驗到希望並非欲望,而是隨緣的成長和實現。就像走在路上,你可以選擇愁眉苦臉,也可以選擇開心愉悅。它的關鍵就在於人是否能把握自己的本質,努力學習和成長,並通曉排除挫折時的情緒困擾。
舉個例子來說,某甲有了口吃的毛病,他若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而自怨自艾,就會抱憾終生,一直受它折磨。反之,若肯接納它,並克服惡劣情緒,把口吃當做自己的特質,便能重燃信心,完成有風格的自己,這在書中都會提到的。因此,我特別強調禪宗所揭示的「這麼隨緣度此生」的生活態度。唐朝洞山禪師曾說: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這麼會,方得契如如。
生活的主體是自己,而不是紛擾虛妄的野心。人的痛苦來自野心,因為它讓人迷失真實的常軌,變得不肯照自己的因緣成就自己。這正是挫敗、自卑和失去尊嚴的主要原因。有一句禪詩說:
一個幻軀能幾日,
隨緣這麼度此生。
這是說人生很短,生活是不能苦苦等待的。你要去生活的正是你所遭遇的一切。你能運用的資材,正是你隨緣現成的這些。要好好把握它,珍惜它,用它來活出光明和喜悅。
人的不幸是從背叛自己得來的。不喜歡自己的人才會憎惡別人。不能接納自己的人才會嫉妒別人。依我的觀察,心理失衡或精神上的困擾,都是從這兒衍生出來的。因此,我要強調:人必須懂得真實,知道依自己的本質「這麼」實現,「這麼」成長,「這麼」走出自己的路。
請你思考一下,這社會是怎麼教導你的?如果你已為人父母,現在又怎麼教導子女?我敢說大部分的人被教導如何勝過別人、贏過別人或獲得別人的羨慕和肯定。這就是普遍存在的庸俗教育或劣質教育。因為它把人放置在競爭的跑道上,拚得疲憊不堪,而不是把人引導到自我實現的生活喜悅上。我深信這是形成心理疾病和情緒困擾的原因。
許多人不滿現有的家庭,不肯去創造「這個」家,不願意「這麼」締造自己幸福的家,而採取抱怨、敵意或另結新歡的行動或打算。這使家庭破碎崩潰,對子女的愛和溫暖也蕩然無存了。請注意!眼前離婚率逐年提昇,從專業上了解,大部分離婚的人,都會埋下很長一段時間的痛苦,並禍延子女。
不喜歡自己的人,總是很苦悶。因為他不懂得隨緣歡喜和隨緣成長之道。從調查中發現,有一半以上的人對自己不滿意。請想想!人活著竟然要對自己不滿意,這不就等於自我傷害嗎?這社會自我傷害的人愈來愈多,狹義的自我傷害是指自殺和暴力,廣義的自我傷害則包括徬徨、無所事事、賭博、酗酒、吸毒等,做不利於自己的事。無論就狹義或廣義來看,自我傷害已成為我們社會人口的主要病癥之一。
我們的精神生活狀況已漸趨劣質化,這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課題。於是,我把平常觀察和發現的點滴,寫成一篇篇文章,在報章雜誌發表,獲得國內外許多讀者的回響和重視。現在將之集結成書,並在書的序言指出:每一個人都注定要走出自己的路,而不跟著別人盲從。人生的真理是:
你之所以為你是好的,
我之所以為我是好的;
你是你,我是我,
我們不能比較。
人生是不能比較的,它是一個絕對的實存。跟人比較,希望自己活成別人的樣子,無異背叛自己,就注定會迷失、痛苦和心理失衡。
因此,我用禪宗「這麼」或「這個」的宗旨,為這本書命名為《人生路這麼走》。它是由一篇篇的短文所組成,都是生動的肺腑之言,我相信這本書能給讀者帶來許多反省和思考,從而培養活潑喜悅的精神生活。
【新版序】開展創意人生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含藏著活潑的慧性。它是生命的創意,也是生活的主動性和正向態度。人越能保持主動性,就越能自動自發地回應環境的挑戰;越能具有正向的態度,越能孕育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和正向兩個心理特質,給自己帶來好的自我效能、信心和自在感,這是心靈生活中,幸福感的來源,也是成功人生的核心素質。
創意令我們的主動性活躍起來,進而帶動正向態度的發展。從心理晤談的實務中,發現創意一旦受到壓抑,生命就失去活力,最明顯的現象是主動性的低落,以及負面態度的明顯增加。於是,要走好人生路,一定要發展創意,並且要從發展主動性和正向的心理特質著手。
所謂主動性,並非一味地往前衝,更不是為達欲望積極猛幹,而是接納自己,了解自己,用自己現有的素材去發展和成長,去培養和壯大。每個人都注定用自己的彩料,去彩繪美麗的人生圖案,不拿自己跟人比較,更不用別人的成就來矮化自己,這樣才會活得有主動性,活得正向,活得振作有創意。
每個人注定在自己的根性和因緣中過創意的生活。你可以用現有的資源,去延伸創造更多資源,但一定要從「當下」開始。荀子所謂「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真是至理名言。人生路要想走得出去,就是從面對現實的第一步跨出。
依我的觀察發現,不肯接納自己的現實,無異是背叛自己,瞧不起自己,於是變得沮喪和無助。時下有不少年輕人,就因為如此,困在家中走不出去,成了尼特族(NEET)的一員。他們無心上進學習,沒有意願工作,更不願意就自己能力所及接受職業訓練;長期待在家中,成為雙親的負擔,所以又稱為啃老族。這些現象都根源於主動性的耗弱,它的根本原因是不肯接納自己的現實。
至於憂鬱的生活態度,則是一種負面的思考,使他看不到現實生活中的光明面,被悲觀的想法所纏縛,以致變得沮喪和無助,從而陷入愁苦的低落情緒中,甚至到了生活失能的地步。這也是主動性受到抑制,生活創意停擺,所產生的現象。
影響創意人生,阻礙幸福生活的另一個向度是缺乏正向心理特質。這一類的人心理不夠健康,社會適應不良,生活的衝突多,情緒顯得不穩定,有時出現反社會行為,甚至作奸犯科。這些都屬於正向特質發展不良的現象。依我看來,他們該發展的是健全的自我功能,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好的情緒習慣、自律和自我控制、以及美德。
我相信美德是正向態度的最根本素質。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指出:智慧與知性、勇氣、人道與愛、正義、修養、心靈的超越等美德,是正向心理特質的基礎,是現代人發展創意人生的核心課題。
《人生路這麼走》這本書,是為了闡釋創意人生而寫,對於發展主動性,以及發展正向態度和性格,有詳細的闡述。一篇篇的短文形式,讀起來方便,容易受用。對於忙碌的現代人,或者在學的年輕人,隨興閱讀一篇,想必有所收穫,裨益開展創意人生。
【原序】這麼生活度此生
在心理晤談過程中,經常有人問道:人生路該怎麼走?如何克服眼前的困境?怎樣才能使自己過得灑脫些?他們的問題包括生涯抉擇、工作適應、人際關係、感情與婚姻,乃至子女教育或家庭生活等等。我當然無法給他們現成的答案,但卻能幫助他們尋找正確的途徑,這就是所謂諮商。諮商者像一面鏡子,讓對方看清自己。諮商者是一位朋友,鼓勵並支持對方,發現自己最可行的前程路。
長期以來,我結合了西方的心理諮商技巧和東方禪學的頓悟、實踐,啟發更多人看出自己的因緣,用自己「如所從來」的本質或根性,去完成自己的...
目錄
《人生路這麼走》目錄
總序/我的創作歷程 4
新版序/開展創意人生 14
原序/這麼生活度此生 17
第1篇 看清前程路 23
1走好自己的路 26
2飛越野心的牢籠 30
3老實學做自己 34
4做熱愛工作的人 38
5找不到受苦的自己 42
6要在行動中成長 46
7不輕易放縱自己 50
8一壺在手斟酌在你 54
9把握隨緣發展 58
10覺照中有弘毅有大愛 62
11人生的終極關懷 65
12生命世界的道場 69
第2篇 學習、歷練與成長 73
1謙沖之路最寬廣 77
2堅持而不執著的毅力 81
3建構良好的生活紀律 85
4不說破,學得更多 89
5培養求知的習慣 94
6求職面談的玄機 97
7學會打交道的技巧 102
8時間是建構心靈的素材 106
9避免時間空洞化 110
10莫讓時間荒蕪 113
11要忙得中肯才行 117
12認清事實,對症下藥 121
13關心子女的成長 125
14樹凋葉落,體露金風 129
第3篇 培養興味喜樂 133
1天天帶點歡喜回家 136
2生活的興致 140
3苦中作樂 144
4悠閒之美 148
5登高望遠之樂 152
6閒談中風情萬種 156
7美麗的化身 160
8瑕疪是完美的一部分 164
9調適身心的妙方 167
10不把自己綁得太緊 171
11先付代價再享自由 175
12避免家庭風暴 179
第4篇 克服困擾與煩惱 183
1鬆開煩惱的繩索 187
2培養友誼克服寂寞 191
3不陷入渴求的漩渦 194
4看清困擾的起源 197
5點燃心燈看得自在 201
6不被猜疑所惑 204
7擺脫依賴的習慣 207
8提防你的心被綁架 211
9打開家庭糾紛的結 215
10超越沖剋的人際關係 219
11克服悲痛 223
12放下好壞的執著 227
《人生路這麼走》目錄
總序/我的創作歷程 4
新版序/開展創意人生 14
原序/這麼生活度此生 17
第1篇 看清前程路 23
1走好自己的路 26
2飛越野心的牢籠 30
3老實學做自己 34
4做熱愛工作的人 38
5找不到受苦的自己 42
6要在行動中成長 46
7不輕易放縱自己 50
8一壺在手斟酌在你 54
9把握隨緣發展 58
10覺照中有弘毅有大愛 62
11人生的終極關懷 65
12生命世界的道場 69
第2篇 學習、歷練與成長 73
1謙沖之路最寬廣 77
2堅持而不執著的毅力 81
3建...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