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圖解「捍衛戰士」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的書籍
一冊在手讓你看懂TOPGUN戰術與培訓方法
超過百張全彩照片介紹假想敵戰機特色
《圖解捍衛戰士》告訴你多年來不知的變遷與發展他們追求的不是速度,他們追求的也不是榮譽。
他們尋求的是卓越與態度,他們不是別人,正是TOPGUN!
科技發展的更迭,使得人們不再相信空中纏鬥是飛彈時代需要學習的技能。歷經學習、失傳、再學習的過程,今天空中纏鬥已經成為空戰高手的必修課。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空中纏鬥依然是戰鬥機飛行員不可或缺的生存之道。沒有了它,你只能任人宰割!
假想敵訓練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訓練方法,通過模擬敵人的作戰方式,讓飛行員準備好戰技和心理,知道如何與敵人對戰,務求做到知己知彼,訓練出最精湛的空戰高手。
TOPGUN是全球最為知名的假想敵作戰訓練的培訓中心,他們的事蹟經由好萊塢的傳頌,使得已經成軍超過半世紀的「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至今名氣依然響噹噹!當年TOPGUN所開發出來的訓練方程式,今天已經在美國軍隊內部,甚至世界各國開枝散葉,假想敵部隊永遠是各國軍隊中最優秀的單位。
坐穩你的位子,本書將帶你飛上青天,從飛行員的角度窺看TOPGUN訓練的種種精彩畫面!
----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的精美彩色照片,介紹TOPGUN的發展史,以及美國海軍假想敵中隊所使用過的戰鬥機。
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的故事始於1968年的秋天,其成立是出於形勢所需。當時,美國的戰鬥機飛行員不斷地在東南亞的上空被擊落。即便是配備超音速、革命性的空對空飛彈、強力雷達的新型F-4幽靈II式戰鬥機,也無法在當時的空戰掌握完全的主導權。
因此,美國一組海軍飛行員與雷達攔截官,設法針對上述的缺陷尋求解決方案。當時他們依據《奧爾特報告》的願景,在海軍少校丹彼特森的領導下,研究並成立了全新的「訓練學校」,教授進階的空對空戰術。TOPGUN的第一堂課始於1969年3月3日,至今已經培訓超過4,400名飛行員。
他們不是在天空追逐彼此的大男孩,而是追求捍衛領空、卓越纏鬥能力的空戰高手。透過持續的調適與超前的洞見,即使是面對新興的威脅與不斷進化的科技,TOPGUN在50年過去後依然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內行專業推薦(筆劃排序)
李文玉 ╱ 前空軍第一作戰隊長
李思平 ╱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編輯
軍武安妮 ╱ 軍武部落客
屠 穎 ╱ 資深航空史愛好者
張延廷 ╱ 前空軍副司令
陳國銘 ╱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
傅鏡平 ╱ 航史會創辦人
本書特色
1. 圖片精美、編排合宜,非常適合典藏的圖解作品
2. 專業的寫作,文字簡要,可以讓讀者快速了解歷經半世紀發展的航空作戰大事
3. 深入淺出,完整從起源、過去、現況作全盤的介紹
作者簡介:
布列‧愛爾華
美國退休律師,日常是在大學傳授新聞與訴訟技巧的客座教授。
自1990年代開始擔任英國著名的Combat Aircraft雜誌美國特派員長達20年時間。本書是作者第14本軍事著作,愛爾華已經累積發表超過50篇專業軍事航空相關的文章。
譯者簡介:
艾榮
不務正業的新聞研究所畢業生,曾經憧憬能成為鋼琴演奏家,後與文字結緣,現為全職翻譯。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空中纏鬥作戰簡史(摘錄)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TOPGUN的起源,首先有必要了解其創立的淵源。根據歷史所顯示,以及促成TOPGUN成立的部分原因是一種反覆循環的模式—學習戰術,忘掉了這些戰術,爾後又在新的戰爭中損失寶貴的生命與資源之後,再重新學習同樣的戰術。這種「學習、忘掉再學習」的循環於二十世紀中一再地出現,並且是TOPGUN在創立五十年之後的今天,依然持續在對抗的現象。
空戰的黎明期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時,軍用飛機尚處在起步階段。義大利與美國等國曾針對飛機進行軍事運用上的實驗,但這也只是極少數的單一個案。義大利早在1911年秋天爆發的義大利—土耳其戰爭中,曾經利用飛機執行空中偵察任務,還從飛機上投下手榴彈。而保加利亞於1912至1913年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也執行過類似的行動。另一方面,墨西哥革命期間,美國曾派遣飛機監視墨西哥部隊的動向。即便如此,直到1914年之前,幾乎無人能預見到飛機會在戰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當時只有法國空軍擁有武裝化的航空部門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飛機被用作觀察與偵察平台,以刺探敵方部隊動向、提供攝影偵察、砲擊觀測、協助友軍的調度(或稱為連絡斥候)。這些空中偵察員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英國於一戰的第一次馬恩河戰役(1914年9月)期間,經由空中偵察中取得了極大的優勢;而德國在東部前線的坦能堡戰役(1914年8月)中,也受益於空中偵察。有鑑於空中觀測的成功,採取相關措施來防止敵機在前線刺探軍情,成為眼前必要的手段。
很明顯地,那就是要設計一架可以擊落敵方偵察機的飛機。儘管1914年秋天時,飛機之間曾以輕型武器進行過多次的交火,但真正的戰鬥機要到1915年才問世,其中裝備有機槍的早期戰鬥機設計就是在1915年2月推出的。這些飛機被稱為推進式飛機(pusher),其引擎與螺旋槳安裝在飛行員身後,面向飛機後方,從而為機槍前方提供了無障礙的射擊線。不久之後,配備了同步機槍的特製飛機—最初稱為偵察機(scout)—投入戰場,旨在擊落敵方的偵察機,並保護己方的觀測機免受敵軍武裝化飛機的攻擊。從這一刻起,雙方為主宰空中的戰場而來回交戰,這一概念亦被稱為制空權(air superiority)。
戰鬥機的問世意味著各方必須制定空中戰術。儘管英國有著名的戰術家,但取得40場空戰勝利的德國飛行員奧斯華.波爾克(Oswald Boelcke)才是空戰戰術之父。波爾克是第一個將自己的戰鬥經驗記錄下來的人,他的戰鬥機戰術手冊—《波爾克戰術守則》(Dicta Boelcke)—被分發到全德國的戰鬥機中隊。波爾克進一步建議成立專門的武器學校(最後由德國空軍創立)來教授戰鬥機空戰戰術。
戰鬥機與戰術的迅速進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發展之一。當其他的空中任務—近距離空中支援、戰略轟炸與戰場阻絕—應運而生時,取得制空權毫無疑問將對其他任務的達成變得至關重要。一位作者針對這點做了很好的總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決定空中作戰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戰鬥機能否取得制空權。若沒有能夠驅逐敵機的戰鬥機支援,那麼阻絕、偵察與近距離空中支援行動必將成為自殺任務。」要在空戰中獲勝,就必須控制空中的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鬥機航空技術在二次大戰中有著舉足輕重的的關鍵地位。除了德國之外,各國的戰鬥機飛行員都重新學習當初在一次大戰期間嘗試、測試但後來被遺忘的戰術。此外,很多國家的空軍高層馬上重新意識到,奪得制空權是各國空軍的首要目標,而一支在最新戰術上訓練有素的戰鬥機部隊,對於能夠掌控制空權是至關重要的。在歐洲,美國陸軍航空軍的戰鬥機中隊已經領悟到本身任務的重要性—與自己保護的轟炸機分開行動,前去迎戰德軍戰鬥機,以便將後者從己方的轟炸路線驅離。美軍也研發了能夠飛抵柏林的遠程、高性能戰鬥機,例如P-47雷霆式與P-51野馬式。在太平洋戰區,F6F地獄貓式戰鬥機與具備優異迴旋能力的零式艦上戰鬥機纏鬥時,發揮了它們在大馬力輸出上的優勢,而陸軍航空軍的P-38閃電式戰鬥機則運用它們高空俯衝攻擊的優勢。地獄貓式的駕駛員最終以19:1的總擊落率,其中13:1的零式艦上戰鬥機擊落率結束了戰爭。在歐洲與太平洋兩大戰區中,地獄貓式的駕駛員皆逐漸理解他們所開的戰鬥機的優勢,並懂得利用敵方的弱點取勝。
但就像一次大戰過後那樣,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美國的戰鬥機的圈子再次投身於鑽研新技術與理論探索,以從中尋求更多的解答,卻再次摒棄了許多在上一次戰爭中已習得的教訓。隨著高速噴射式飛機的問世,許多人再次臆測空中纏鬥已經成為過去。裝載了原子彈的轟炸機,將成為人們最懼怕的武器。美國海軍與新成立的美國空軍對此的回應,則是著重於發展遠程攔截機,以在蘇聯的轟炸機抵達美國或航空母艦特遣艦隊之前將其擊落。空中纏鬥技術的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放棄,那些駕駛技術高超的飛行員也重返平民生活。當時並未有系統性地去汲取從戰爭中習得的教訓,更遑論保留飛行員們在戰時所累積下來的各種個人戰鬥技術。
韓戰
在1950年至1953年的韓戰,戰略轟炸只發揮很有限的效果,而原子武器卻從未派上用場。很快,海軍的F9F黑豹式戰鬥機與1918年問世的福克D-VII戰鬥機,是性能極佳的戰型。與其他同時代的戰鬥機不同,它可以俯衝而不必擔心解體的問題。
美國空軍的F-86軍刀式戰鬥機,就在朝鮮半島西北部的「米格走廊」,與中國解放軍的蘇聯製MiG-15戰鬥機交戰。美國的飛行員重新學習了自二戰以來失傳的空中纏鬥技術,且幸運地獲得大量二戰退伍軍人的協助。他們迅速將以前的戰技運用到新型的噴射飛機上,使美國空軍對米格戰鬥機達到了9:1的擊落率。戰鬥機飛行員找回了過去在戰場上發展出來的戰術,並將其改進之後運用在高速空戰上。
總體上來說,海軍戰鬥機在針對北韓的空戰中,只扮演了很小一部分的角色。儘管海軍在1950年7月3日創下韓戰的第一個空對空擊殺,並於同年11月9日達成第一個戰機對戰機的擊殺,但大部分的空戰行動,還是由駐在南韓北部基地的美國空軍F-86軍刀式戰鬥機部隊負責。部分原因是由於美國航空母艦部隊的地理位置,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海岸附近(離「米格走廊」甚遠),但更主要的是因為海軍的主力戰鬥機—F9F黑豹式—在性能上遠遜於MiG-15。空軍的F-86軍刀機面對敏捷的米格戰鬥機,創下了驚人的9:1擊落率,在擊落792架米格戰鬥機的同時,只損失了78架F-86。反觀海軍的黑豹式只擊落了5架MiG-15,己方卻損失了2架戰鬥機。
即便獲得了如此大規模的成功,卻鮮少有文獻記載針對米格戰鬥機那些有效或無效的戰術。大多數的海軍戰鬥機戰術,是在個別中隊或航空聯隊的層級上制定出來的。針對來自各航空母艦、航空聯隊的行動報告之審查發現,此類資訊各部隊之間甚少有做分享。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USS Philippine Sea, CV-47)上的第11艦載機大隊(Carrier Air Group Eleven, CAG-11),是其中為數不多,會制定包含所有可行性戰術之綜合性指南供飛行員參考的海軍航空大隊之一。即便是如此,人們還是不清楚該參考指南是否於部隊之間廣為流傳。
韓戰後的發展
儘管在韓戰中有了大量與米格戰鬥機之交戰經驗,美軍在戰後並未嘗試發展出標準化的方法來為飛行員進行空中纏鬥戰術的訓練;或從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身上,將相關經驗傳承下去。在大多數的中隊,有關戰術的學習是透過反覆的嘗試與失敗而傳承下去的。退休海軍上校鮑勃.拉斯穆森(Bob Rasmussen)曾於1950年代,在海軍的第51戰鬥機中隊(VF-51)駕駛F9F戰鬥機,爾後又在越南駕駛F-8十字軍式戰鬥機,他回憶道:「當時並沒有什麼針對如何與敵方戰鬥機交戰的所謂正規訓練。掌管各個戰鬥機中隊的人們,大部分都是海軍航空圈內,於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二戰老兵。」
拉斯穆森的隊上「有幾個王牌」,其中之一便是海軍的地獄貓式王牌飛行員,亞歷山大.維拉修(Alexander Vraciu),他總共擊落了19架日本戰鬥機。「我們很幸運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然而,拉斯穆森指出,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我認為從那個時期到越戰初期的經驗,即可明顯地看出,我們並未找出最佳的方法來運用我們所駕駛的那些戰鬥機。」1950年代的訓練「幾乎都是臨時隨興的方式上陣」。「你的小隊長或分隊隊長會跟你說,『飛上去,我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跟緊著我。』每天最重要的課目,通常是在一個偏遠區域的上空飛行,在沒有任何事先任務簡報或事後歸詢,或任何正規訓練規章的情況下,去與其他中隊的戰鬥機展開廝殺。」這種訓練方法,「很可能讓我們失去更多本來可以累積的經驗。」
1950年代前後
進入1950年代,飛彈技術的進步預估將終結空中纏鬥的時代。戰鬥機起飛後,可以迅速飛抵其指定任務的位置,向接近的轟炸機發射遠程飛彈,然後返回基地。海軍採用了此一理論,並設計出新一代沒有裝備機槍的戰鬥機與攔截機—麥克唐納公司的F-4幽靈II式戰鬥機。F-4配有4枚由雷達導引的AIM-7麻雀中程飛彈、4枚AIM-9響尾蛇追熱短程飛彈。設計F-4戰機的目的,是為了在蘇聯的遠程轟炸機飛抵美國的航空母艦前將其擊落。美國空軍也採納了F-4戰鬥機,同樣要在空軍擔任類似的角色。
F-4戰鬥機的機組人員(飛行員及雷達攔截官)接受了攔截戰術的訓練。他們通常採用跟蹤隊形:第一架戰鬥機偵測到正在接近中的轟炸機,後由尾隨的F-4進行雷達鎖定後,以麻雀中程飛彈迎擊。空戰戰術(空中纏鬥)的重要性被削減了,甚至在某些單位這些戰術被視為禁忌。1960年代初期的訓練課程內容,只有少部分真正的空中纏鬥技巧被保留了下來。然而,當時的機組人員並沒有被教導如何發揮戰鬥機的最大潛能,或是如何利用對手的弱點。
當時,只有預備役中隊及海軍的F-8戰鬥機部隊,仍保留有空中纏鬥的餘暉,後者甚至恰如其分地自稱為「最後的空戰高手」。沃特公司F-8十字軍式戰鬥機是機動性能極高的超音速日間戰機,是美國海軍在韓戰期間,面對MiG-15戰鬥機的慘淡表現後所研發出來的新一代飛機。它配備了機砲與二到四枚的響尾蛇飛彈。F-8戰鬥機飛行員們非常珍惜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並為了能夠彰顯所屬中隊的榮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彼此間進行空戰訓練。
正是在這個時候,美國空軍的機組人員與海軍飛行員踏入了越戰戰場。空中纏鬥,或在當時被稱為空戰操作(Air combat maneuvering,或ACM),已被視為是歷史的一環。對美國機組人員來說,這種思維在北越上空的戰場很快就會造成麻煩。美國空軍和海軍再次準備重新找回在過去的戰爭中所學到的經驗。然而,要在這場戰爭中重溫那些教訓,將在人力、物力與國家的尊嚴上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第一章 空中纏鬥作戰簡史(摘錄)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TOPGUN的起源,首先有必要了解其創立的淵源。根據歷史所顯示,以及促成TOPGUN成立的部分原因是一種反覆循環的模式—學習戰術,忘掉了這些戰術,爾後又在新的戰爭中損失寶貴的生命與資源之後,再重新學習同樣的戰術。這種「學習、忘掉再學習」的循環於二十世紀中一再地出現,並且是TOPGUN在創立五十年之後的今天,依然持續在對抗的現象。
空戰的黎明期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時,軍用飛機尚處在起步階段。義大利與美國等國曾針對飛機進行軍事運用上的實驗,但這也只是極少數...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空中纏鬥作戰簡史
第二章 立起標竿
第三章 故事的延續
第四章 今天的TOPGUN
第五章 假想敵訓練的傑作機
引 言
第一章 空中纏鬥作戰簡史
第二章 立起標竿
第三章 故事的延續
第四章 今天的TOPGUN
第五章 假想敵訓練的傑作機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