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讀寫科學史」最佳範本
向近代物理學之父牛頓學創造力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追根溯源,和隨手可作的簡單活動,體驗大師的創作歷程,更能幫助讀者「深度學習」,增加閱讀能力及跨領域整合思考能力,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更受到國內推廣科普的媒體及老師喜愛。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張東君(科普作家)專文導讀
姚荏富 (LIS線上教學平台科學史作家)驚艷推薦
向近代物理學之父牛頓學創造力——
物體為什麼一定會往下掉?行星為什麼會在固定軌道上運行?
我不知道世界怎麼看我,但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真理的浩瀚汪洋,完全還沒有探索過。
★ 向牛頓學創造力的10個好方法
1. 對事物保有獨特的看法。
2. 保持好奇,具備高度的專注力。
3. 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空白雜記本,並經常使用它。
4. 遇到問題時,習慣從每個角度思考,才能下結論。
5. 看世界的方式,永遠可以和別人不一樣。
6. 在學校生活中,交到真正的朋友。
7. 找到適合自己的導師。
8. 提出一連串的大哉問,不斷延伸有興趣的主題清單。
9. 獨處,思考和懷疑。
10. 永遠保持觀察事物的習慣。
內容簡介
牛頓是個性怪異的奇才,在短短的幾年間,他在物理學、天文學和數學領域都有領先時代的新發現,他發明反射式望遠鏡,解釋行星和彗星的運動,發現光具備多重色彩的本質,並開創數學知識的嶄新領域──微積分。
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影響了物理學的各個領域:研究光的光學;研究熱、能量和氣體的熱力學;還有電力學和磁力學。牛頓以隻手改變科學進展的進程,拉開啟蒙時期的序幕。牛頓不是現代科學家,而是「一腳踩在中世紀、另一腳踏在通往現代科學之路」的先鋒者。
本書以豐富的筆觸,描繪這位精采又複雜的人物,讓我們看到一個英國小村莊的牧羊農之子,如何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
本書附有21個實驗活動,對照國小及國中自然、理化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包含:製作水車、製作稜鏡、三大運動定律練習、機率計算、水鐘與燭鐘……等。並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方便查找。
本書特色
★ 5年級以上適讀──物理、化學、數學、天文,STEM補充教材首選!
★ 收錄超過200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 21個實驗活動,對照國小及國中自然、理化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包含:製作水車、製作稜鏡、三大運動定律練習、機率計算、水鐘與燭鐘……等。
★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陸續出版
5年級以上適讀。芝加哥評論出版社(Chicago Review Press)最受歡迎的學習系列,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穿插有趣的實驗活動,結合人文與實作活動的跨領域學習!
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3 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4 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5 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作者簡介:
凱麗・何理翰(Kerrie Logan Hollihan)
她為青少年和孩童而寫作,她覺得年輕人應該接受從事實理解歷史的挑戰。「我在研究、寫作之時,除了描述現象,也思索如何解釋現象背後的原因。」著作曾獲得多項殊榮,如《史密森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全國科學教師協會(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和少年圖書指南(Junior Library Guild)等媒體或機構的肯定與讚譽。她喜歡透過學校參訪或在網站上與年輕讀者互動,也樂於走進社區中心或讀書會,接觸好奇心旺盛的成人讀者。
譯者簡介:
周宜芳
自由譯者與編輯。喜愛分身於書房與廚房,領略創造的樂趣。賜教信箱:yifang.chou@icloud.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權威推薦
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張東君 (金鼎獎及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得主、科普作家)
姚荏富 (LIS線上教學平台科學史作家)
Kenboo愛看星星的昆布(Fb粉絲團)推薦
全美科學教師聯盟
全美科學教師聯盟
《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書單》(Booklist)
潛水鳥書店(BookLoons)
一致推薦
何理翰帶領讀者認識這位科學巨人的卓越成就,以及對社交的疏離。本書結合清楚易懂的文字敘述和引人入勝的編排格式,集地圖、圖表、歷史照片和物理學活動於一冊。──《書單》(Booklist)
本書是為孩子而寫,也是教師和家長絕佳的參考資源。──《銜接》Connect)
粉飾雕琢、政治正確的名人故事,通常讓學童倒胃口。然而,何理翰卻為中年級讀者提供一個耳目一新、詳盡而全面的觀點,一窺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科學家的面貌。──潛水鳥書店(BookLoons)
本書故事的時間軸從1642年牛頓雙親的婚姻展開,至1727年牛頓過逝時結束,講述牛頓的一生,以及他所生活的時代。本書述及牛頓在伍爾茲索普的童年、在劍橋的求學歲月(他在此時期寫出三大運動定律),以及擔任皇家鑄幣廠廠長和皇家學會會長的時期。藉由活動單元說明數學和物理學觀念,也揭露更多歷史細節,適用於物理課的補充教材,也是學校和公立圖書館實用的選書。
──摘自《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跟大師學創造力】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從【跟大師學創造力】這幾本書中好好了解科學家,再動手做做看他們曾經專注鑽研過的實驗,跟隨著他們的思緒及研究過程,對考試一定很有幫助的啦!
——張東君(科普作家)導讀
文字有趣,而且內含許多有趣的補充資訊和實驗,我相當喜歡!
——姚荏富(LIS線上教學平台科學史作家)
跟著伽利略一起揭開天文及科學的新視野,認識伽利略不凡的一生。
跟著牛頓一起站在巨人的肩上,發現物理世界新定律。
——Kenboo愛看星星的昆布(Fb粉絲團)
媒體推薦:
全美科學教師聯盟
《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書單》(Booklist)
潛水鳥書店(BookLoons)
一致推薦
何理翰帶領讀者認識這位科學巨人的卓越成就,以及對社交的疏離。本書結合清楚易懂的文字敘述和引人入勝的編排格式,集地圖、圖表、歷史照片和物理學活動於一冊。──《書單》(Booklist)
本書是為孩子而寫,也是教師和家長絕佳的參考資源。──《銜接》Connect)
粉飾雕琢、政治正確的名人故事,通常讓學童倒胃口。然而,何理翰卻為中年級讀者提供一個耳目一新、詳盡而全面的觀點,一窺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科學家的面貌。──潛水鳥書店(BookLoons)
本書故事的時間軸從1642年牛頓雙親的婚姻展開,至1727年牛頓過逝時結束,講述牛頓的一生,以及他所生活的時代。本書述及牛頓在伍爾茲索普的童年、在劍橋的求學歲月(他在此時期寫出三大運動定律),以及擔任皇家鑄幣廠廠長和皇家學會會長的時期。藉由活動單元說明數學和物理學觀念,也揭露更多歷史細節,適用於物理課的補充教材,也是學校和公立圖書館實用的選書。
──摘自《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名人推薦: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權威推薦
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張東君 (金鼎獎及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得主、科普作家)
姚荏富 (LIS線上教學平台科學史作家)
Kenboo愛看星星的昆布(Fb粉絲團)推薦
全美科學教師聯盟
全美科學教師聯盟
《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書單》(Booklist)
潛水鳥書店(BookLoons)
一致推薦
何理翰帶領讀者認識這位科學巨人的卓越成就,以及對社交的疏離。本書結合清楚易懂的文字敘述和引人入勝的編排格式,集地圖、圖表、歷史照片和物理學活動...
章節試閱
序言
牛頓看到事物的規則。他看到日常生活、日出到日落以及春夏秋冬的節奏。他從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天空的穩定運行看到了規則。儘管他觸摸不到「遠在天邊」的任何東西,他仍思索著天體的運行是否依循「近在眼前」的一切所遵照的同一套定律。
牛頓會製作小風車、水鐘、日晷和風箏,並從中看到風力、水力和日照如何使其作用。這個小男孩透過雙眼和手指的觸覺,感知到宇宙天地同為一體。牛頓開始推想,宇宙萬物運作的背後,必然有某個共通的道理。
當牛頓還是個小男孩時,太陽、月球和星星都繞著地球轉的說法正要開始被推翻。在學校上課的日子以及週日上教堂,牛頓或許都曾聽說一種說法,上帝把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類安置在宇宙中心。然而,在離伍爾斯索普很遠的地方,有少數幾個人大膽質疑地心說這種核心信念。
等到牛頓上大學時,地心說已經站不住腳。但是,一如所有的大學生,牛頓還是要研讀古典學,尤其是古希臘文。希臘思想家很少質疑地心說。最重要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相信,宇宙像個一層套著一層的透明球,月球、太陽和星星在專屬層圈裡各安其位。根據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在月球層之外,一切是恆常不變的。此外,牛頓的教授也同意亞里斯多德的看法。
亞里斯多德不認為宇宙是一個整體,相反地,他認為宇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天上」和「人間」。「天上」是完美的,「人間」是混亂的。地球和蒼穹絕對不可能運行如一體。
然而當牛頓逐漸長大成人後,他敢於質疑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他鑽研希臘、伊斯蘭和中世紀思想家的著作;他思索哥白尼、克卜勒和伽利略等文藝復興時期天文學家所描述的天體模型。他問道,物體,如樹上的蘋果,為什麼一定會往下掉?
後來,牛頓從這個想法出發,建構出一個確切的模型,成為能夠通盤解釋這些現象的第一人。
牛頓是「自然哲學家」,也就是我們通稱的科學家或物理學家。牛頓研究的是世界的體系,他的物理學成為科學革命皇冠上的寶石。西元約一五○○年至一七○○年是個變動的年代,人們學習藉由觀察、實驗和建立形式化方法以驗證各種事物的本質。
牛頓發現了一套簡單俐落的法則連結「天上」與「人間」。他根據這項發現,寫出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簡稱《原理》。
沒錯,牛頓不但是個好奇的人,也是個讓別人覺得好奇的怪人。推崇敬佩他的人很多,不過討厭鄙夷他的人也很多。許多人就是不喜歡他。
確實,英格蘭最聰明的自然哲學家是個特異的怪人。牛頓具備高度的專注力,可以埋頭工作一連好幾個月,幾乎廢寢忘食。不過短短幾年,他在物理學、天文學、光學和數學都有驚人的發現,但卻不曾告訴過任何人。
牛頓的內在世界仍然令人費解,只有他自己真正知道有什麼在他的腦袋宇宙中運行。牛頓生性孤僻、傲慢而善妒,記仇可以記一輩子(有事實為證)。到了晚年,他沒有什麼朋友。有時他會怨恨母親、敵視繼父,甚至想著該如何毀掉他們的房子。
心性如此激烈尖刻的牛頓,做任何事應該都會搞砸,然而他的思想卻領先同時代的所有人。他問道:「我要如何解釋天與地的運作都是根據同一套簡明的計畫?」
牛頓提出重要的大哉問,而他也找到了解答。
製作你專屬的「雜記本」
牛頓一生保存了大量的筆記本,記錄了他對各種主題的研究歷程。從自然哲學到數學,從煉金術到上帝的本質,幾乎沒有他不曾接觸過的主題。牛頓有一冊知名的筆記本,其實是他繼父的遺物。由於牛頓從來不曾住進史密斯家,他似乎是在史密斯去世後才繼承了那本幾乎完全空白的筆記本。一六○○年代,這本筆記本是非常珍貴的物品,因為當時的紙張極為昂貴,人們根本捨不得丟棄。於是年輕的牛頓接手了筆記本,做為自己的實驗紀錄本。他特別把這本筆記稱為他的「雜記本」。你可以製作自己專屬的「雜記本」,用它記錄你實行本書活動時的觀察結果。
所需材料:
* 鉛筆
* 兩張厚紙板或薄磅卡紙,約22公分x 28公分
* 一把剪刀
* 尺
* 打孔器
* 二十張高品質紙張,如履歷專用紙
* 約90公分長的窄版緞帶或細繩
製作「雜記本」的封面,在兩張厚紙板上距離左緣約三公分處,用鉛筆輕輕畫一條線,尺對齊線,用剪刀順著尺「畫」線。在每張紙上順著線摺起來再打開,做出摺痕。這樣一來,封面就能俐落地翻開。
在兩張封面紙的內側,將尺對齊左緣,每二點五公分標示要打洞的位置,共十個。請注意,記號的間距要均等,與封面紙緣的距離也要一樣。
把兩張封面紙疊在一起,沿著左緣打孔。二十張高級紙也重複同樣的程序,做成你的「雜記本」內頁。依序把封面、內頁和封底疊攏整齊。
現在要來裝訂你的「雜記本」,把緞帶或細繩對摺後放平,對摺處與「雜記本」底部對齊。拿起緞帶或細繩的兩頭,由下而上依序編繩穿孔。編繩穿孔方向為由前而後。
最後,緞帶或細繩的兩頭會在筆記本上端,先打個死結,再打個漂亮的蝴蝶結。按照你的喜好裝飾你的「雜記本」……在你進行本書後續各項活動時,希望你用得開心!
製作水車
牛頓還是個小男孩時,曾觀察磨坊如何運用河流的水力,把麥子磨成麵粉。而後他自己製作小型水車,研究它們究竟是如何運作的。
你也可以像牛頓一樣製造水車,測試它能舉起多少重量。(不過,你不必像牛頓一樣抓一隻老鼠來做實驗!)
所需材料:
*塑膠杯
*麥克筆
*尺
*剪刀
*萬用膠帶
*硬質塑膠吸管
*空的捲線軸
*兩公升的汽水保特瓶
*粗縫線或牙線
*迴紋針或小型彈簧夾
*墊圈或有孔砝碼
要製作水車,先從做六扇葉片開始。用麥克筆在塑膠杯上畫出剪裁線,剪下長六公分、寛三公分的六個長方形。
剪下十二段萬用膠帶,每段長六公分、寬一公分。用膠帶把塑膠葉片的長邊黏在線軸上。每片葉片的間距要相等,角度要相同,並確定它們朝同一個方向彎曲。
吸管穿過捲線軸心,在線軸兩側的孔貼上膠帶加以固定。接下來的這個步驟你會需要大人幫忙,因為保特瓶比你想像中的還難切割!把兩公升保特瓶的上部切掉,取底部的圓筒。在圓筒上緣的兩個對稱處剪兩個V形切口。距離瓶底約二點五公分高的地方打幾個洞,做為排水孔。
把水車輪軸架在圓筒的兩個V形切口上。在吸管的一端,剪兩道二點五至五公分長的剪口。
剪一段長約四十公分的粗縫線或牙線。取一段細膠帶。將線的一端穿入剪口,用細膠帶貼好固定。迴紋針綁在線的另一端,在迴紋針掛上墊圈或砝碼。
把水車放入水槽,讓砝碼或墊圈自然垂放。現在,慢慢打開水龍頭,讓水流足夠推動水車。水車能拉起砝碼或墊圈嗎?需要多少水力?你的水車能拉得動兩、三個墊圈或砝碼嗎?
第一章
不凡的少年
1658年一個陰沉的九月天,當風開始拂掃整個英格蘭之際,十五歲的牛頓正坐在學校裡的他的座位上;幾個小時之內,一團巨大的風暴將肆虐這個小國。與牛頓同校的男孩們很快就會知道還有一場風暴正在倫敦展開,那是一場政治危機。英格蘭的護國公克倫威爾去世了。現在,誰來統治英格蘭呢?
但是,牛頓不擔心風雨,也沒把英格蘭的憂患放在心上。暴風雨帶來了其他東西,一個讓他能夠做實驗的好機會。他迫不及待地衝到戶外,置身在風中。一開始他迎著風跳,接著又背對著風跳,就這樣一次又一次,邊跳邊做記號,看自己跳了多遠。
後來,牛頓將這些紀錄和他在溫和天氣所完成的跳遠紀錄做比較,如此一來他更能理解風的性質和它強大的力量。牛頓的實驗顯示,暴風的力量讓他能比平常多跳約30公分。牛頓知道他的同學有可能會懷疑他的發現,因此他用他跳遠時標記、測量的距離當作證明。
牛頓出生時情況危急,他能夠活到在風裡做實驗的這一天根本就是奇蹟。1642年的耶誕節,牛頓在家裡出生,但幫他母親接生的助產士認為他一定會死掉。艾薩克小寶寶嬌小到甚至可以裝進約一公升的鍋子裡。出門跑腿張羅事物的家僕甚至不急著趕回來,因為他們確信寶寶在他們回到家之前就會斷氣。新生兒的脖子都沒有力氣,因此會搖頭晃腦的,但是這個小嬰兒實在太虛弱,照顧他的人還得特製一種領子以支撐他的頭。
牛頓熬過生命關鍵的頭幾天後,他的母親帶他到伍爾斯索普小村莊的一間小教堂受洗。教區記事錄也記錄了這次的受洗,就像記錄在伍爾斯索普舉行的每一次浸禮:
主後1642年
艾薩克,艾薩克與漢娜.牛頓之子
於1月1日受洗
不過牛頓受洗時,他的父親並沒有在場觀禮。牛頓的父親也叫作艾薩克,他在牛頓的母親懷胎六個月時去世。根據當時的稅務紀錄,牛頓的父親是自耕農,擁有土地,住在一個小莊園。在稅冊上,牛頓的父親用「X」代替簽名,因為他不識字,也不會寫字。牛頓的父親風評並不好,有個見過他的人說他「粗野、放縱又軟弱」。
但是,這個「壞男孩」吸引了漢娜.艾斯庫的目光。在那個時代,女生鮮少接受正式教育,但是漢娜的家人讓她學了點讀寫。漢娜可能是透過弟弟威廉.艾斯庫的介紹與艾薩克.牛頓交往,她的雙親也同意了這樁婚事,她的父親送給她一塊農地當嫁妝,農地一年產出的收入大約是五十英鎊,在這對年輕夫妻所處的時代,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一般家庭所得。牛頓的父親於三十六歲過世,死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依照倫敦的標準,牛頓家稱不上富裕,但一家人過得相當舒適。漢娜繼承了丈夫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財物,包括房舍、穀倉、羊隻、牛群和農具。漢娜學會如何管理農場以及在農場工作的工人。漢娜絕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生的寶寶長大以後會繼承農場,並像他的父親一樣經營農場。
牛頓家鄉的地名充分反映了當地人養羊維生的狀況(譯注:伍爾斯索普的原文為Woolsthrope,而wool意為羊毛)。伍爾斯索普位於林肯夏郡,距離通往倫敦的主幹道北邊只有大約1.6公里。即使如此,在牛頓的時代,大部分的人很少旅行。許多人一輩子待在家鄉,不曾去過連離家只有幾公里遠的地方。
艾薩克寶寶與母親漢娜、外祖父詹姆士.艾斯庫、外祖母(名字已不可考),同住在伍爾斯索普的莊園裡。但是牛頓在將近三歲、經過「幼兒禮」(即不再穿嬰兒服,開始做小男孩的打扮)後,他的人生出現了轉折。離伍爾斯索普幾公里遠的北威特姆,有位頗富聲望、名叫巴那巴斯.史密斯的教區牧師,他的妻子過世,正在物色續弦的對象。漢娜.牛頓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這名鰥夫派信使探問漢娜是否考慮嫁給他。
在那個時代,剛失去丈夫或妻子的人不會獨身守寡太久。在史密斯牧師眼中,漢娜是一個好對象,因為她有土地,顯然也能生育。對漢娜來說,嫁給收入穩定又有地位的神職人員,表示她可以結束守寡的生活,同時卸下獨力經營農場的重擔。於是她同意嫁給史密斯牧師。
但是,這樁婚事還有個阻礙。史密斯牧師不願意和三歲的艾薩克有任何瓜葛。因此,漢娜一人搬進牧師位於北威特姆的家,把牛頓留在伍爾斯索普,由外祖父母撫養。幸好漢娜有為牛頓設想,她在離開前已經為牛頓的財務經濟做好萬全的準備。根據她與史密斯牧師的婚約規定,他必須保證牛頓擁有「一塊土地」(也就是漢娜在第一段婚姻中作為嫁妝的那塊土地),同時擁有土地產出的年所得。
被母親留在伍爾斯索普,牛頓很可能有種被母親拋棄、忽視的感覺。青年時期的牛頓曾在一本筆記裡留下他對此感受的蛛絲馬跡。他在筆記本裡憶及,當他是個小男孩時,曾希望史密斯家的房子失火燒毀。儘管如此,在漢娜有生之年,直到1679年過世前,牛頓都對她盡心盡力,甚至在她生病時幫她調藥。但是牛頓對撫養他長大的外祖父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他離開伍爾斯索普後,未曾對外人提起過他們。
牛頓十歲時,漢娜回到了伍爾斯索普。年齡大到足以當牛頓的祖父的史密斯牧師於1653年去世了,留下了三個和漢娜生的孩子。漢娜帶著三個和牛頓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回到伍爾斯索普。現在,牛頓必須和兩個小孩,班哲明和瑪麗,以及也叫漢娜的嬰兒一起分享母親的關愛。
如同伍爾斯索普附近村莊的許多小男孩,牛頓在村裡的學校學習一些讀書和寫字的課程,女孩如果要學習讀書寫字就在家學。他同學的父母只希望兒子的程度足以閱讀《聖經》,過著虔誠的生活長大成人。牛頓同學的家裡即使有書,也沒有什麼值得閱讀的。
但是牛頓在伍爾斯索普的家裡有書可讀。漢娜回來時,馬車裡裝載著許多從死去的丈夫的書房帶來的書。牛頓一定注意到那一冊冊、原本屬於他那個陌生繼父的皮面精裝書。在1600年代,不要說小小的伍爾斯索普,即使是整個英格蘭及歐洲,書都是稀少而珍貴的。在那堆書中,有一本幾乎完全空白的筆記本,原是史密斯牧師用來記錄他對上帝的重要想法,那些空白頁都是珍貴的厚磅紙,丟棄實在太可惜了。牛頓日後在上頭寫滿了他精采絕倫的構想。
從敬陪末座到名列前茅
牛頓十二歲了,是時候就讀更大、更好的學校。這時的漢娜已經是個富婆,格蘭特罕的國王中學似乎適合她兒子。格蘭特罕是個較大的城鎮,距離伍爾斯索普約約九點六公里。由於距離遙遠,牛頓無法走路上學,所以他借住在克拉克先生位於格蘭特罕的家。克拉克先生是鎮上的藥劑師,擁有一間藥局,他在那裡為病人調製藥品。
克拉克先生與他的妻子和繼子女住在藥局樓上,牛頓也搬來與他們同住。牛頓和克拉克先生的繼女變成朋友,她的名字已不可考。反觀牛頓與克拉克的兩名繼子,艾德華和亞瑟,他們相處的情況就不同了。牛頓的個頭比同年齡的男孩小,加上他的怪異習慣,使得他成為這兩個男孩捉弄的對象。在學校也一樣。牛頓就是難以融入其他男孩。
牛頓大部分時間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喜歡獨來獨往,花很長的時間獨處。但他沒有虛度光陰。他喜歡運用雙手,是個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牛頓用怪誕的野獸畫、在英格蘭王最有知名度、受人民喜愛的查理一世的畫像,和學校老師亨利.史托克斯先生的肖像,來裝飾他在頂樓房間的牆面,對此,克拉克先生並不在意。
牛頓也喜歡製作複雜的機械模型,例如時鐘和水車。他設計並打造了一具水鐘,掛在克拉克先生的家裡。牛頓也在一樓的藥局裡觀察藥劑師如何混合化學物,創造新物質。
格蘭特罕架起第一座風車磨坊時,牛頓也製作了一個小型的複製品。他把設備套在一隻老鼠身上,把牠取名為「磨坊工」,看著牠讓磨坊輪子轉動。牛頓不只製作小模型,也自製小型工具,做為做手工的輔助用品。他喜歡克拉克先生的繼女和她的姊妹淘們,他「經常為她和她的玩伴做一些小桌子、櫥櫃和餐具,用以收藏她們心愛的物品和首飾」,有人這麼回憶道。有一次,牛頓打造出一輛車,他坐進去,轉動曲柄,車子也跟著前進,女孩們這時一定覺得牛頓真是個才華出眾的男孩。
雖然牛頓在製作東西方面顯得聰明又靈巧,可是他在學校課業上並沒有展現出什麼天賦。格蘭特罕的學校是按照成績為學生排隊伍的次序。牛頓幾乎排在最後面。然而有一次有個排在他前面的男孩重重地踢了他肚子一腳,讓他幾乎站不穩,在那之後,情況就改變了。牛頓決定以牙還牙,也是自此開始,報復成為他一生慣常的行為模式。他在操場對著攻擊者點名叫陣,痛打對方一頓,把對方摔到教堂牆上。艾薩克.牛頓絕對不准任何人把他當傻瓜。
接著,牛頓用另一種方式報復其他男孩。他認真地審視他的學校課業,認為自己的表現應該排在前面。成為國王中學的「第一名男孩」才是最痛快的報復,而牛頓也真的贏得這個夢寐以求的位置。現在,他想要盡他所能學習一切。他精通拉丁文,這是全歐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用來寫和說的語言。他研習希臘文,以求更了解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學者的思想和研究。
牛頓也學習基本的算術,可能還包括一點乘法和除法。代數和幾何學不在國王中學的課程裡。牛頓在那裡求學時,數學並不在重要學科之列,只有木匠和造船工人這一類的手藝人需要學習幾何學。然而,當史托克斯老師看出牛頓的天分,他可能已經將他所知的數學知識傾囊相授。
序言
牛頓看到事物的規則。他看到日常生活、日出到日落以及春夏秋冬的節奏。他從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天空的穩定運行看到了規則。儘管他觸摸不到「遠在天邊」的任何東西,他仍思索著天體的運行是否依循「近在眼前」的一切所遵照的同一套定律。
牛頓會製作小風車、水鐘、日晷和風箏,並從中看到風力、水力和日照如何使其作用。這個小男孩透過雙眼和手指的觸覺,感知到宇宙天地同為一體。牛頓開始推想,宇宙萬物運作的背後,必然有某個共通的道理。
當牛頓還是個小男孩時,太陽、月球和星星都繞著地球轉的說法正要開始被推翻。在學校上...
推薦序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總導讀
◎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選擇理科或文科,通常不是學生自己由衷的選擇,而是為了避免嘮叨跟麻煩,由環境因素與外人角力出的一條最小阻力路徑。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嚮往原本就跨界,哪管大人硬分出來的文科或理科?更何況,過往覺得有效率、犧牲程度可接受的集體教育方針,早被這個加速時代反噬。當人工智慧加上大數據,正在代理人類的記憶與決策,而手機以及各種物聯網裝置,正在成為我們肢體的延伸,「深度學習」怎麼會只是機器的事,我們人類更需要「深度的學習力」來應對更快速變化的未來。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台灣學生雖然數理學科知識排名前列,但卻缺乏敘理、論證、思辯能力,閱讀素養普遍不足。這樣的偏食發展,導致文科理科隔閡更遠,大大影響了跨領域合作能力。
文科理科繼續隔離的危害,全世界都看見了,課綱也才需要一改再改。但這樣就能解決開頭問的兩個問題嗎?我發現的確有解法,而且非常簡單,那就是「讀寫科學史」,先讓孩子進入故事脈落,體驗科學知識與關鍵人物開展時到底在想什麼,接著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果情況變了,你認為當時的XXX會怎麼做?」等問題,來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閱讀是 Input,寫作是 Output,孩子是否真的厲害,還得看他寫了什麼。炙手可熱的STEAM教育,如今也已經演變成了「STREAM」——其中的R指的就是閱讀與寫作能力(Reading & wRiting)。讓偏向文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追根溯源,才能真正體會其趣味,讓偏向理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更能加強閱讀與文字能力,不至於未來徒有專業而不曉溝通。
市面上科學家的故事版本眾多,各有優點。仔細閱讀過這系列,發現作者早就想到我尋覓許久才找到的解法。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導讀
◎張東君(科普作家)
對於很多事、很多人,我們總是「以為自己知道,但其實並不知道」。牛頓與伽利略,再加上愛迪生、達爾文,以及其他很多很多的科學家,我們也都只是知道他們的名字,也許再加上一兩個類似蘋果、鐘擺、電燈泡、演化論等關鍵字,就有著已經了解他們的錯覺。牛頓說:「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處在現今這樣科技進步的時代,都多虧了這些前人。那麼,從這兩本書中好好了解他們,再動手做做看他們曾經專注鑽研過的實驗,也是一種向他們致敬的方式。因為,科學史真的很重要(我說阿,跟隨著他們的思緒及研究過程,對考試一定很有幫助的啦)!
伽利略的鐘擺理論告訴我們:「擺錘的完整週期,會隨著擺線長度改變,但是與擺錘重量無關。」據說這個理論的初始,是伽利略看著教堂天花板垂掛的吊燈擺動,注意到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總是保持一致,聯想到時鐘下方的鐘擺與擺動週期規律……這個故事讓我們猜測,伽利略很可能覺得神職人員的演說太無聊了,才會放空又盯著天花板跟吊燈瞧,一邊數它來回擺動的次數,一直數、一直數。我想像他會如此數個不停,是因為我自己有類似的經驗──當我在走路時也會數自己的步伐;甚至在游泳、抬頭起來換氣的時候,我還會數著對面牆上的磁磚,五塊、十塊、十五塊……。不同的是,伽利略數吊燈擺動的故事以及背後的重要理論,將會流傳世世代代,而我一邊游泳一邊數磁磚,一邊走路還一邊數步伐,其實只是要讓我原本想要休息的腦袋,持續工作而已啊。
以往我們學(自然)科學時,因為缺乏系統的學習,往往不知其先後因果。而【跟大師學創造力】不但讓我們更深入認識伽利略、牛頓和其他科學家,同時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各國、各領域的科學家們做學問之際的往來互動與糾葛。看完書,我們會發現,不論是不是所謂的天才,科學家們真的都會為了做研究而廢寢忘食,也因為堅持自己的理念與想法而不顧一切。
現在,就讓我們一邊看科學家的八卦,一邊動手做這些有趣的小實驗吧!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總導讀
◎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選擇理科或文科,通常不是學生自己由衷的選擇,而是為了避免嘮叨跟麻煩,由環境因素與外人角力出的一條最小阻力路徑。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嚮往原本就跨界,哪管大人硬分出來的文科或理科?更何況,過往覺得有效率、犧牲程度可接受的集體...
目錄
重要事件紀年表
序言:絕頂聰明又特立獨行的牛頓
第一章
不凡的少年
製作你專屬的「雜記本」
製作水車
自己做寫字用的墨水
第二章
在劍橋求學的歲月
月的盈缺
觀察鐘擺運動
第三章
特立獨行的牛崸
水鐘好?還是燭鐘好?
眼睛會騙人
你的緯度有多高?
第四章
牛頓的大哉問
製作防疫面具
第五章
牛頓靈「光」乍現
自製稜鏡
牛頓環
用光驗證反平方定律
第六章
牛頓的祕密歲月
破解煉金詩密碼
水晶花園
第七章
科學世界最重要的一本書
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
第八章
尋求變化
拋物面的力量
勝算有多少?
用繩球進行力的遊戲
第九章
倫敦歲月
棺材板蘋果派
肖像畫裡的線索
第十章
獅吼聲漸歇
重要事件紀年表
序言:絕頂聰明又特立獨行的牛頓
第一章
不凡的少年
製作你專屬的「雜記本」
製作水車
自己做寫字用的墨水
第二章
在劍橋求學的歲月
月的盈缺
觀察鐘擺運動
第三章
特立獨行的牛崸
水鐘好?還是燭鐘好?
眼睛會騙人
你的緯度有多高?
第四章
牛頓的大哉問
製作防疫面具
第五章
牛頓靈「光」乍現
自製稜鏡
牛頓環
用光驗證反平方定律
第六章
牛頓的祕密歲月
破解煉金詩密碼
水晶花園
第七章
科學世界最重要的一本書
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
第八章
尋求...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