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爺猶未來,紅毛人還沒走,熱蘭遮城前帆影點點
台灣人四百年史的起點,一個野蠻勇敢的美麗新世界★台灣史權威翁佳音證言
若精讀,且妥當理解本書,那麼他對荷蘭時代的認識,級數與我同等。
◎本書特色
①由台灣宣道先驅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選取最重要的荷蘭文原檔直接英譯,透過本書即可毫無隔閡地閱讀第一手文獻,因此自1903年出版以來就廣受重視,不斷被後世學者引用。
②這次前衛漢譯本的修訂新版,由精通古荷蘭文獻的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教授校訂,除了修正少數甘為霖牧師誤譯段落,還盡可能考據出原書所載地名拼音的實際名稱,讓本書更貼近當前台灣現實。
③本書內容廣泛,不管是台灣原住民的風俗習慣,或是原住民與漢人、日本人、荷蘭人的互動歷史,或是荷蘭人在台灣所進行的各項殖民事務等,皆有相當深入詳細的記載,公認是台灣研究的第一級經典。
◎專家學者共同推薦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陳耀昌(醫師、作家)
黃震南(藏書家、作家)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
英譯自荷蘭史料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Formosa under the Dutch),是台灣宣教先驅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的代表作,自1903年出版以來,即廣受各界重視,至今依然是研究荷治時代台灣史的必讀經典。
英文版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選自Francois Valentyn的《新舊東印度誌》,這部權威著作中所有關於台灣的地理、貿易及宗教的記述,悉數翻譯收錄。另外,荷蘭首位駐台牧師干治士那篇極著名的台灣原住民報告,也收錄在此。第二部分選自J.A. Grothe的《早期荷蘭海外宣教檔案》,主要是當時荷蘭派駐在台灣的行政人員及教會人士的書信與決議,舉凡台灣原住民風俗、各地原住民間的歷史恩怨、漢人與原住民的敵友關係、日本人及西班牙人對台灣主權的爭奪,以及荷蘭殖民政權在台灣所推展的貿易、農業及傳教諸事務,皆有詳盡的第一手描述,相當珍貴。第三部分節譯自末代荷蘭長官揆一所寫的《被遺誤的台灣》,此書已於2011年由前衛出版完整漢譯版。
前衛版《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收錄甘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初版發行於2003年,頗受學界好評。隨著近年來早期台灣史研究的不斷深化,為謀精益求精,本社特地委請精通荷蘭治台文獻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翁佳音教授校訂,針對少數甘為霖誤譯的段落,直接由荷蘭原文譯出,並對原書中大量的地名拼音,盡可能考據出當前的實際名稱,讓這部百年經典更趨精確,也更貼近現實。
讓我們打開本書,隨著荷蘭人的足跡,航行在波光粼粼的台江內海,馳騁於群鹿徘徊的莽原曠野,一同探尋我們各族祖先當年的容貌吧!
作者簡介:
英譯者簡介
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蘇格蘭格拉斯哥人,隸屬於英國長老教會。甘牧師在台灣傳教長達46年(1871-1917年),是除了巴克禮牧師外,在台最久的傳教士。曾獲日本政府頒發「勳五等雙光旭章」、「勳四等瑞寶章」,以及加拿大多倫多納克斯(Knox)神學院授與名譽博士學位。
宣教之外,甘牧師也潛心著述,出版眾多以台灣為主題的作品。在早期台灣史方面,除了代表作《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外,還有重印荷治時期的《新港語馬太福音》、《虎尾壠基督教教導》,以及《台灣佈教之成功》。在教會羅馬字方面,有名著《廈門音新字典》(甘字典)、《聖詩歌》以及《治理教會》。在教會史料方面,則有經典的《台南教士會議事錄》。另有專著《中國的盲人》、《闢邪歸正》、《播道論》等。
漢譯者簡介
李雄揮,1950年生,台南縣學甲鎮人,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教授。主修台灣教育史、教育哲學、邏輯學、日本史。著有《重修台灣省通誌文教志》之學校教育篇及教育行政篇清以前部分、《台東縣史文教篇》、《哲學概論》、《教育哲學》、《思想方法》等書。
校訂者簡介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16至18世紀台灣史、東亞史,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
推薦序
漢譯者序
李雄揮
由於社會與政治環境的變遷,國人的殷切期待,台灣史的研究正加速前進中,即使因語言困難而一向乏人問津的荷據時代,也吸引不少甚有才華的學者投入荷語的學習。目前已有很多學者致力於荷據時代的研究或文獻的直接翻譯。
西元1977 年開始,荷蘭、日本與台灣等地學者組成小組,聯合整理現在仍保存於荷蘭國立檔案館的《熱蘭遮城日誌》古代手寫原稿,將之打字排印出來,分成四冊出版。江樹生教授譯註其第一、二冊,已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2000 年,程紹剛教授由聯經出版公司出版《荷蘭人在福爾摩莎》,摘取《東印度事務報告》中有關台灣的文獻翻譯而成。《東印度事務報告》為東印度公司定期向最高領導機構的十七董事會所呈報的文件。
上述兩文獻給荷據時代的研究提供了極重要的第一手寶貴資料,其內容特別著重貿易、內部統治及國際關係上,至於教育活動及教會推廣的資料則較欠缺。甘為霖牧師1903 年所英譯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彌補了這方面的遺憾。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許多內容是對當時原住民的直接描述,第二部分如甘為霖所說,譯自赫勞特(J. A. Grothe)先生當時新出版的《早期荷蘭海外宣教檔案》,是當時傳教情形的甚佳見證。第三部分譯自1675 年出版的《被遺誤的台灣》,此部分在1955 年已有中華書局的中譯本(編按:前衛出版社在2011 年有全新譯本)。最後還有五篇附錄和一個參考書目,五篇附錄皆已有中譯本。
譯者由於台灣教育史的教學與寫作的關係而閱讀此書,再於課餘時譯之。譯文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甘為霖在其英譯本後面(頁538-551)附有四十七個註解,本書亦將之譯出。
本書之譯恰於英譯本出版一世紀之後,謹向百年前英譯者甘為霖牧師對台灣的付出,表示敬意。
台東師院 李雄揮 謹誌
2003 年4 月
漢譯者序
李雄揮
由於社會與政治環境的變遷,國人的殷切期待,台灣史的研究正加速前進中,即使因語言困難而一向乏人問津的荷據時代,也吸引不少甚有才華的學者投入荷語的學習。目前已有很多學者致力於荷據時代的研究或文獻的直接翻譯。
西元1977 年開始,荷蘭、日本與台灣等地學者組成小組,聯合整理現在仍保存於荷蘭國立檔案館的《熱蘭遮城日誌》古代手寫原稿,將之打字排印出來,分成四冊出版。江樹生教授譯註其第一、二冊,已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2000 年,程紹剛教授由聯經出版公司出版《荷蘭人在福爾摩莎》,摘取《東印度...
作者序
英譯者前言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895 年福爾摩沙割讓給日本,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從那時起,新政府開始大刀闊斧開發島上資源。在當前遠東陸續浮現的嚴峻情勢下,任何稱職的觀察家均會承認該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
福爾摩沙早期的一切細節,我們幾乎都要歸功於荷蘭人的記載。在1624 至1661 年間,福爾摩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之一。那時,荷蘭人不僅在島上從事獲利甚豐的貿易,也成功教育當地土著,讓他們歸信基督教。單單一位傳教士,就在福爾摩沙建立許多間學校,並使超過五千位成人接受洗禮成為新教徒。
當時正值滿洲人入侵中國,漢人首領國姓爺(Koxinga)從反清勢力中脫穎而出,但他的武力在廈門被完全摧毀1,僅以身逃。國姓爺整合殘餘力量,編成龐大的帆船艦隊,越過海峽,將荷蘭人圍困在熱蘭遮城九個月後驅逐之,自稱是福爾摩沙的主人。
這些事件在目前具有特殊意涵。英國和加拿大的長老教會,現在正在福爾摩沙西部各地的漢人城鎮和村落工作著,日本人也即將開放福爾摩沙的東部山區,那裡的原住民自荷蘭人統治時期就保持著遺世孤立的狀態。因此,現在值得研究早期荷蘭殖民政府的管理狀況、有關的傳教工作,以及荷蘭人在台灣城堡內所遭遇的漫長圍攻情形。
為了讓大家能夠獲取這些知識,可以根據早期記錄為基礎來撰寫獨立報告,也可以透過純粹的翻譯,使英文讀者能自行閱讀第一手資料。本書所做的努力就是第二種,儘管這些資料有不少冗長和重複之處。
第一部分的資料,選自法蘭汀(Francois Valentyn)的《新舊東印度誌》(Oud en Nieuw Oost-Indien)。法蘭汀是這方面經常被引用的主要權威。他所有關於福爾摩沙的地理、貿易、宗教的摘記,都被翻譯並收錄進來。此外,還有一份有關當時原住民的最佳報告,根據van Rechteren 的說法,那是從1624 年起便成為宣教先鋒的干治士牧師(Rev. George Candidius)所寫的。
第二部分的資料有些龐大,但若要瞭解早先(遠在我們進入福爾摩沙傳教之前)基督教十字軍在異教徒間的傳教概況,就不能避免其冗長。為了蒐集這些資料,筆者親自到荷蘭兩次,訪問許多大學圖書館和政府機構,受到他們友善的接待。烏特勒支(Utrecht)已故的赫勞特(J. A.Grothe)先生特別慷慨,允許我自由使用他那時剛出版的《早期荷蘭海外宣教檔案》(Archief voor de Geschiedenis der Oude Hollandsche Zending)。他所收集的當時書信和教會、政府關於福爾摩沙傳教工作的決議,都被翻譯於此。尤羅伯牧師(Rev. R. Junius)所編著的教義問答及一篇講道,我也加以英譯,讓讀者能夠一窺當時改信基督教的原住民所接受的教育概況,本書收錄的幾封書信也對當中的部分內容有所爭議。有了這些資料,讀者就能夠對17 世紀基督教傳教事業的主要人物,就其傳教方法、傳教範圍,以及似乎在國姓爺出現之後便被完全消滅等等的情形,形成自己的公平、正確的評估。人們常評論說,沒有替福爾摩沙人民翻譯方言聖經,就足以解釋為什麼當時的傳教事業突然毀於一旦。但本書的資料顯示,這只不過是一小部分的理由,改信者僅僅擁有基督教書籍是不夠的,當初使徒不是就問過:「你所唸的,你明白嗎?」(Understandest thou what thou readest?)簡言之,這段福爾摩沙教會史告訴我們,一心只想積極開展傳教範圍,卻沒有提供適當措施來滿足那些棄絕偶像崇拜的改信者的精神需要,這種傳教政策的效果是極其可疑的。傳教工作只要和人有關,就沒有什麼方便、表面、迅速的方法,可以讓改信者經受不斷的誘惑和嚴厲的迫害而不動搖。
第三部分是描述國姓爺對熱蘭遮城九個月的圍攻,以及導致這場圍攻的前後始末。資料來源是1675 年所出版的《被遺誤的台灣》(’t Verwaerloosde Formosa),它是這方面唯一的專著。讀完這個故事,讀者很可能對揆一(Frederick Coyett)感到同情,這位福爾摩沙的末任荷蘭長官,是一位可敬、勇敢,但遭到不公對待的人物,他的人格尚待其博學的同胞來辯明申冤。
附錄中的幾篇文章也有助於瞭解福爾摩沙的早期歷史。第一篇與西班牙人有關,是從Juan Ferrando 神父的文章Historia de las PP. Dominicos en las Islas Philipinas y en sus Missiones del Japan, China, Tung-kin y Formosa 翻譯而來。關於英國早期在福爾摩沙貿易的紀錄,是在F. C. Danvers 先生的允許下抄錄自印度辦公室(India O¬ce)。馮秉正神父(Father de Mailla)有關福爾摩沙的報告,其英文版最早是刊登在上海的《華洋通聞》(Celestial Empire)。
出版的都還長,但我在提出時還是感到有些遲疑。這份書目並沒有含括所有資料,因為那是在我有很多其他任務在身的短期休假期間印刷的,筆者也不敢在沒有日人與漢人的協助下,貿然使用手頭上大量關於福爾摩沙的中、日文著作。書籍與文章的資料都只出現一次(以作者名字的字母順序來排列),但少數以粗筆長體鉛字表示的標題,底下會有更多說明,如英國領事報告、航海圖和地圖、中國海關報告(Chinese Custom’s Reports)、基督教信仰要項(Formulier des Christendoms)、醫學報告、國會文件(Parliamentary Papers)、京報(Peking Gazette Notices)等。我覺得不必要以交叉查詢或交代每一筆書目的再印及翻譯等出版經過來增加篇幅。就這樣,本書提供了一份相當完整的暫定書目,希望能比穆麟德(Mollendor )的《漢籍目錄便覽》(Manual)更有用,甚至超越高迪愛(Cordier)教授《西人漢學書目》(Bibliotheca Sinica)的福爾摩沙部分。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903 年9 月於海倫堡(Helensburgh)
英譯者前言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895 年福爾摩沙割讓給日本,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從那時起,新政府開始大刀闊斧開發島上資源。在當前遠東陸續浮現的嚴峻情勢下,任何稱職的觀察家均會承認該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
福爾摩沙早期的一切細節,我們幾乎都要歸功於荷蘭人的記載。在1624 至1661 年間,福爾摩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之一。那時,荷蘭人不僅在島上從事獲利甚豐的貿易,也成功教育當地土著,讓他們歸信基督教。單單一位傳教士,就在福爾摩沙建立許多間學校,並使超過五千位成人接受洗禮成為新教徒。
當時正值滿...
目錄
校訂者序 翁佳音
漢譯者序 李雄揮
英譯者前言 甘為霖
第一部分 福爾摩沙概述
一、福爾摩沙地誌(法蘭汀 原著)
1. 地名及位置
2. 福爾摩沙的地形
3. 福爾摩沙的區域劃分
4. 福爾摩沙的天候
5. 台灣島及澎湖群島
二、原住民概述(干治士 原著)
1. 福爾摩沙概述
2. 島上的居民
3. 農業
4. 男女分工
5. 戰鬥方式
6. 獵首文化
7. 政治
8. 法律
9. 婚禮
10. 建築
11. 葬禮
12. 宗教
三、荷蘭人貿易史(法蘭汀 原著)
1. 早期荷蘭人到中國
2. 雷爾生時代
3. 宋克長官時代
4. 魏斯長官時代
5. 努易茲長官時代
6. 長官被挾持日誌(濱田彌兵衛事件)
7. 努易茲的中國貿易簡述
8. 第四至第十任長官時期
9. 郭懷一事件
10. 凱撒長官時代
11. 揆一長官時代
四、福爾摩沙的宗教(法蘭汀 原著)
1. 原始宗教
2. 基督新教
第二部分 福爾摩沙教會工作摘記(荷文編者:赫勞特)
1. 干治士牧師給長官努易茲的備忘
2. 干治士牧師給總督庫恩的信(1628年8月20日,新港)
3. 干治士牧師致總督庫恩(1629年2月1日,新港)
4. 福爾摩沙評議會議事錄(1629年11月17日)
5.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庫恩 (1630年2月24日,在廈門外海Texel號船上)
6. 上席商務官庫庫巴卡致總督庫恩(1630年3月27日,台灣)
7. 福爾摩沙評議會議事錄(1630年7月10日)
8.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斯貝克 (1630年10月5日,在台灣北方三荷里Bommel號船上)
9.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斯貝克 (1631年2月22日,在廈門漳州江Wieringen號船上)
10.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斯貝克(1631年3月17日,台灣)
11. 總督斯貝克致長官普特曼斯(1631年7月31日,巴達維亞城)
12.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斯貝克(1631年10月11日,台灣商館)
13.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斯貝克(1633年1月18日,台灣)
14. 長官普特曼斯致來自巴達維亞的艦隊司令(1633年3月31日,熱蘭遮城)
15. 艦隊司令致總督布勞沃爾(1633年7月9日,在南澳島外Middelburg號船上)
16. 上席商務官布勞沃爾致迪門(1633年10月21日,台灣)
17. 上席商務官特勞德致總督布勞沃爾(1633年10月24日,台灣)
18. 長官普特曼斯致阿姆斯特丹商館 (1633年10月31日,在放索仔灣Catwijck號船上)
19.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布勞沃爾(1634年9月28日,熱蘭遮城)
20. 長官普特曼斯致阿姆斯特丹商館(1634年10月28日,熱蘭遮城)
21.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布勞沃爾(1635年3月9日,熱蘭遮城)
22.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布勞沃爾(1635年9月19日,熱蘭遮城)
23. 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布勞沃爾(1636年2月21日,熱蘭遮城)
24. 摘自台灣評議會日誌(1636年3月-5月)
25. 尤羅伯致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商館評議員(1636年9月5日)
26. 尤羅伯致巴達維亞評議會(沒記日期)
27. 新長官范得堡致總督及其評議會的首封信函之摘要 (1636年10月5日,台灣)
28. 前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及其評議會之摘要 (1636年10月7日,熱蘭遮城)
29. 尤羅伯、荷根斯坦致巴達維亞宗教議會(1636年10月27日)
30. 長官范得堡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36年11月14日,熱蘭遮城)
31. 摘錄自普特曼斯前往巴達維亞前交給范得堡長官的文件
32. 前長官普特曼斯致總督迪門及其評議會 (1637年1月6日,巴達維亞城)
33. 福爾摩沙日誌摘要(1636年11月1至1637年10月17日)
34. 前長官普特曼斯致阿姆斯特丹商館評議員(1637年8月2日,在班達號船上)
35. 長官范得堡致總督及評議員(1637年10月17日,台灣)
36. 台灣日誌摘錄(1637年10月18日-1638年12月14日)
37. 長官范得堡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37年12月12日,台灣)
38. 長官范得堡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38年10月17日,台灣)
39. 摘自台灣帳簿(1638年11月-1639年10月)
40. 尤羅伯賣狩獵執照的收入(1638年10月-1639年3月)
41. 摘自台灣日誌(1639年10月6-10日)
42. 長官范得堡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39年11月4日,台灣)
43. 特使庫庫巴卡考察東京和福爾摩沙報告摘錄(1639年12月8日,De Rijp號船上)
44. 特勞德議長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40年3月20日)
45. 尤羅伯致總督迪門(1640年10月23日,台灣)
46. 哈羅斯司令致長官特勞德(1642年9月4日,聖三位一體城)
47. 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42年10月5日,熱蘭遮城)
48. 長官及其評議會致阿姆斯特丹商館評議員(1642年11月3日,熱蘭遮城)
49. 長官特勞德對梅爾議長的指示(1643年2月25日,熱蘭遮城)
50. 熱蘭遮城評議會議事錄(1643年4-9月)
51. 福爾摩沙宗教議會致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1643年10月7日,台灣)
52. 凱撒、胡荷兩代表訪視諸村落的報告(1643年9-10月)
53. 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43年10月15日,熱蘭遮城)
54. 台灣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43年12月9日,熱蘭遮城)
55. 熱蘭遮城議事錄(1644年3月29日-11月14日)
56. 長官卡隆及其評議會致總督迪門(1644年10月25日,熱蘭遮城)
57.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迪門(1644年12月27日,熱蘭遮城)
58. 福爾摩沙彙報(1644年12月2日-1645年12月1日,巴達維亞城)
59. 台灣評議會致總督迪門(1645年2月15日,熱蘭遮城)
60. 熱蘭遮城決議錄(1645年3月24日-11月16日)
61. 摘自台灣日誌(1645年3月15日-10月18日)
62.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東印度評議會議長及評議員(1645年10月25日,熱蘭遮城)
63.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東印度評議會議長及評議 (1646年1月31日,熱蘭遮城)
64. 熱蘭遮城日誌(1646年2月27日- 11月10日)
65. 卡隆長官致總督及其評議會的報告(1646年12月,在Joncker號船上)
66. 台灣評議會及宗教議會議事錄(1646年8月16日,星期四,熱蘭遮城)
67. 卡隆長官給歐佛華德議長及福爾摩沙評議會的指示 (1646年11月5日,台灣)
68. 福爾摩沙議長及其評議會致東印度評議員(1647年1月18日,台灣)
69. 日誌記載的地方會議(1647年3月14日,台灣)
70. 福爾摩沙議長及其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47年9月24日,熱蘭遮城)
71. 台灣日誌摘要(1647年11月11日-1648年1月9日)
72. 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東印度事務委員會致福爾摩沙宗教議會(不記地點、日期)
73. 熱蘭遮城日誌摘要(1648年2-10月,台灣)
74. 歐佛華德議長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48年11月2日,熱蘭遮城)
75. 台灣宗教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48年11月3日,熱蘭遮城)
76. 福爾摩沙宗教議會致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1648年11月3日,台灣)
77. 台灣宗教議會致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東印度委員會(1648年11月3日,台灣)
78. 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議事錄
79. 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致台灣宗教議會(不記日期)
80. 熱蘭遮城決議錄(1650年4月6日,星期三)
81. 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致福爾摩沙宗教議會(1650年10月3日)
82.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評議員(1650年10月31日,熱蘭遮城)
83. 台灣宗教議會致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東印度委員會(1650年11月10日)
84.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0年11月15日,熱蘭遮城)
85. 熱蘭遮城決議錄(1651年6月5日)
86. 阿姆斯特丹教區議會致福爾摩沙宗教議會(1651年9月11日)
87. 特使維爾梯根和福爾摩沙評議員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1年10月24日,台灣)
88. 富爾堡長官致總督雷尼斯及其評議會(1651年10月25日,熱蘭遮城)
89. 富爾堡長官致十七董事會(1651年11月21日,熱蘭遮城)
90. 富爾堡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雷尼斯及其評議會(1651年11月21日,熱蘭遮城)
91. 富爾堡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雷尼斯及其評議會(1651年12月16日,熱蘭遮城)
92. 總督及其評議會致十七董事會(1651年12月19日,巴達維亞)
93. 巴達維亞評議會決議錄(1651年12月30日,星期六)
94. 巴達維亞評議會的決定(1652年1月13日,星期六)
95.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2年2月26日,熱蘭遮城)
96. 總督及其評議會致福爾摩沙長官富爾堡 (1652年5月21日,巴達維亞)
97.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2年10月30日,熱蘭遮城)
98. 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2年11月24日,熱蘭遮城)
99.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馬次科及其評議會 (1653年10月24日,台灣)
100.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4年2月26日,熱蘭遮城)
101. 前長官富爾堡關於福爾摩沙傳教工作的報告(1654年3月10日)
102. 福爾摩沙日誌摘錄(1654年2月27日-11月6日)
103. 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4年11月19日,熱蘭遮城)
104.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5年11月19日,熱蘭遮城)
105.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5年12月21日,熱蘭遮城)
106. 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馬次科及其評議會(1656年11月30日,福爾摩沙)
107. 台灣教會議事錄摘錄(1657年10月5日)
108. 長官及其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7年11月19日,熱蘭遮城)
109. 福爾摩沙評議會的決議(1657年11月24日,熱蘭遮城)
110.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8年3月2日,台灣)
111. 福爾摩沙評議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59年12月18日,福爾摩沙)
112. 十七董事會致總督及其評議會(1660年4月16日,阿姆斯特丹)
113. 福爾摩沙評議會的決議(1661年5月2日,星期一)
114. 熱蘭遮日誌摘要(1661年5-10月)
115. 總督及其評議會致長官及其評議會 (1661年6月21日,巴達維亞)
116. 卡烏指揮官日記摘錄(1661年10-11月,熱蘭遮城)
117. 克魯夫牧師致錫蘭巴達斯牧師的信(1662年10月13日,Negapatam)
118. 台灣教會圖書館藏書目錄
119. 餐前禱(尤羅伯著)
120. 詩篇第1章第15節的講道書(尤羅伯著)
121. 第一篇短教義問答(尤羅伯著)
122. 基督教短要理問答(尤羅伯編)
123. 大教義問答(尤羅伯著)
附錄
表1 福爾摩沙荷蘭長官表
表2 巴達維亞總督表
表3 福爾摩沙荷蘭牧師表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校訂者序 翁佳音
漢譯者序 李雄揮
英譯者前言 甘為霖
第一部分 福爾摩沙概述
一、福爾摩沙地誌(法蘭汀 原著)
1. 地名及位置
2. 福爾摩沙的地形
3. 福爾摩沙的區域劃分
4. 福爾摩沙的天候
5. 台灣島及澎湖群島
二、原住民概述(干治士 原著)
1. 福爾摩沙概述
2. 島上的居民
3. 農業
4. 男女分工
5. 戰鬥方式
6. 獵首文化
7. 政治
8. 法律
9. 婚禮
10. 建築
11. 葬禮
12. 宗教
三、荷蘭人貿易史(法蘭汀 原著)
1. 早期荷蘭人到中國
2. 雷爾生時代
3. 宋克長官時代
4. 魏斯長官時...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