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第一本寫給未來護理人的斜槓指南!
本書寫給正在考慮踏入護理職場、選擇護理系的你,
看見病房外的可能性,打破對護理的刻板印象。「唰!原地解散──」醫院之外,陽光普照,護理魂無所不在。
外國月亮比較圓? 出國不是為了打工度假,而是拓展更寬廣的護理藍圖。
除了醫院內的護理師,在醫院之外還有更多與護理相關的職業,你知道多少呢?
踏出白色巨塔的大門,還能去哪裡呢?
人生的路不會只有一條,不需要限縮眼界或低估自己的能耐,白色巨塔外的護理師們,一起熱血啟程,迎接斜槓人生!
☀原來護理師也可以當立委?
☀從護理師到OL,健康的人也需要被照顧嗎?
☀偏鄉地區怎麼看醫生?我們有遠距諮詢護理師!
☀防疫第一線,你知道機場檢疫護理師在做什麼嗎?
☀飛向國際!在國外當護理師,有這麼容易嗎?
☀研究護理師,到底是學者,還是護理師?
除了我們平時在醫院看見的護理師,
在同一片天空下,還有更多離我們很近,卻不常注意到的護理師們,
希望讓讀者可以對護理師這個職業多一點了解,多一點互相體諒的心。
也希望讓正在面臨職涯十字路口的護生、護理師們有更多的選擇,
記得,人生的道路永遠不會只有一條!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
我們以為的護理師是在醫院裡面,急忙奔走的人們,但你可知道其實護理無所不在!
在立法院裡可以看見護理立委;書店也可以兼居家護理所;公司行號裡的職業健康護理師;站在防疫第一線的機場檢疫護理師;就連藥廠PM都是跟護理系息息相關,這麼多陌生的職業名稱,工作內容到底在做什麼?
➤外國月亮比較大?
護理可以很廣,也可以很專業,護理有無限的可能,從第一線到遠距,從臺灣本土到一萬公里之外的外國,這些都是護理人可以揮灑的天空。
六個護理師紛紛因為不同原因飛向國際,你還在職涯的交叉口徘徊嗎?這裡提供你多一個選擇,讓他們跟你說說國外護理師的辛酸甘苦談!
➤護理師的好朋友!神隊友,缺一不可!
卡普蘭醫師是何杰金氏淋巴癌治療發展的靈魂人物,瑪琳是卡普蘭醫師最親密的護理同事,在他在過世的前幾週,肩負起照顧他的護理責任。
卡普蘭醫師對她說:「這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了解醫師與護理之間的差異。」
這些人都與護理師有著密切接觸,少了一個人,病患都會有損失。站在彼此的不同立場,該如何互相配合,才可以替病人多一點照護呢?不可或缺的神隊友,一起聽聽在他們的眼裡,護理師是什麼樣子的人!
白色巨塔內,我們走進生命,白色巨塔外,成為彼此內心掛念的人。
如同這本書的精神──無限可能,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怎樣的職位,在每個角落奮鬥的你,都是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重要的一份子。
▎本書特色✿全臺第一本寫給未來護理人的斜槓指南。
✿臺灣第一套集結40多位護理師在護理路上的生命故事。
✿提供護理系莘莘學子及正在護理交叉路口徘徊者的就業參考指引。
✿邀請國外護理師分享臺灣以外的護理職業環境,增長護理國際觀。
✿邀請護理好朋友,藉由其它醫療人員視角,鼓勵與反思護理的美好與多樣性。
作者簡介:
作者群
Daniel、史天音、吳佳玲、邱倫瑋、邱毓瑩、林奕圻、莎拉將、陳宥伶、
陳思柔、陳俞菁、高國雁、許雅婷、陳靜敏、許韞恩、梁秀眉、郭欣儒、
黃華英、張瓊尹、馮馨醇、褚士銘、蔡佩真、鄭雅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封面繪圖
陳昱卉
臺大護理師
靠護理維持生理,
用畫畫平衡心理。
與三貓同居中。
總策劃簡介
林怡芳Harper Lin
#人類圖1/3人 #和信疼痛管理App #貓奴 #咖啡成癮患者
不務正業的腫瘤科護理師、演說家
──學歷這件事──
1999年 清水完全中學高中部畢業
2003年 臺灣大學護理學系畢業
2015年 臺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畢業
2021年 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博士生
──資歷這件事──
2004~2005年 臺灣大學護理系胡文郁教授研究助理
2005~2018年 臺大醫院腫瘤科病房護理師
2018~2019年 臺大醫院急診護理師
2020年~迄今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研究護理師
──值得嘴的事──
2007年 通過美國加州NCLEX護理師執照考試
2009、2011、2014、2017年 當選優良護理人員
2013年 遠赴澳洲參與ICN國際研討會海報發表
2015年 赴日本參與Congress of Asian Society of Head and Neck Oncology 暨Annual Meeting of Japan Society of Head and Neck Oncology國際研討會海報發表
2016年 赴香港參與ICCN國際研討會海報發表
2017年 完成N4護理師進階
2017年 台灣大學教職員工羽球錦標賽女子組雙打冠軍
2017年 偽YouTuber「最重要小事—on cath」觀看人次達一萬次
2018年 出了一本書《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的一千零一夜》
──給讀者的話──
Love is all that matters!(愛是一切)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高國雁
獲得優良護理師殊榮
➤許雅婷
2009年 臺北市政府98年度優良護理人員
2019年 帶領林口仁愛公共托老中心榮獲國民健康署社區經營獎
2020年 帶領林口仁愛公共托老中心榮獲國民健康署永續發展獎
➤黃安嘉
2017年 受新加坡邱德拔醫院護理主任選中,成為第二屆臺灣RN在新加坡
(各作者獎項族繁不及備載)
名人推薦:
~覺醒力挺.專序推薦~
期待本書能提升社會大眾對於護理師的專業形象,並讓臺灣護理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周照芳
本書主角們帶著在醫院裡練就出來的好功夫,轉而投身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甚至遠赴海外。每篇除了各自帶出生命故事之外,也有個人於護理人生中的成長與省思。
──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臺大醫學院神經科及生理科兼任教授 陳榮基
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看到護理生涯的醫院病房以外,還有許多能夠發展的可能性,打破ㄧ般人對護理工作的刻板印象,讓正在護理職場中感到迷惘的同行們,燃起一絲希望。
──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張媚
(依姓名筆劃排序)
得獎紀錄:➤高國雁
獲得優良護理師殊榮
➤許雅婷
2009年 臺北市政府98年度優良護理人員
2019年 帶領林口仁愛公共托老中心榮獲國民健康署社區經營獎
2020年 帶領林口仁愛公共托老中心榮獲國民健康署永續發展獎
➤黃安嘉
2017年 受新加坡邱德拔醫院護理主任選中,成為第二屆臺灣RN在新加坡
(各作者獎項族繁不及備載)
名人推薦:~覺醒力挺.專序推薦~
期待本書能提升社會大眾對於護理師的專業形象,並讓臺灣護理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周照芳
本書主角們帶著在...
章節試閱
03 護理界的OL|職業健康護理師 高國雁
大四時,第一次聽到「職業健康護理師」這個名詞,老師邀請畢業學姐回系上分享,然而那時的「廠護」(當時無職業健康護理師正式名稱)這類職缺很少,覺得很新鮮。
雖然是另一種工作選項,但覺得不是我們這種菜鳥護理師可以勝任的工作,所以畢業後還是乖乖進入大醫院接受磨練。
▲是病人不是顧客,別再當醫院的「奧客」!
臨床的挑戰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只有比想像中多更多,但也別太過悲觀,能讓你受苦的事,不意外也會帶給你成長。無論是醫學專業知識、照顧技能、身心靈性照護和溝通技巧等,就算不想學,整個照護過程也會強迫讓你學習「泡」在臨床,不知不覺就擁有一身護理的好本領。
臺灣的健保制度讓許多重大傷病的病人受益,而國人的健康也因此有顯著進步,但不得不說也有許多人將每個月支付的健保費用當作免死金牌,認為自己是「顧客」而非「病人」,帶著消費者「顧客至上」的心態,消費我們公有的醫療系統,把醫護人員當服務生叫罵的奧客心態,這些即使在公立醫院的我們都司空見慣,更遑論是私立醫院的處境。
醫療不是消費品,而是珍貴的專業資源,但身處在臺灣的我們,有人甚至從小就享受這樣的社會福利,不自覺地把健保視為理所當然,在這樣消費者至上的醫療體系文化底下,我的熱血意志漸漸被消耗殆盡,在照顧這類的病人時,常常飽受冷言冷語:「妳們當護士的都想嫁醫生齁!」、「小姐可以趕快過來嗎?到底還要等多久?」、「妳以為臺大醫院就了不起喔?我上次去XX醫院,他們可不像你們這樣高傲,為什麼我不能轉床/出院/趕快做檢查?」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但真正壓倒我離開臨床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自己的年紀,輪班工作讓我的生理時鐘整個錯亂,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我只照顧過病人,健康的人如何照顧?
記得照顧過一位骨髓移植的護理前輩,她說生病後才體會到:「只有自己,才能照顧自己,沒有人會真正理解你的情況。」所以當發現自己的身體似乎開始抗議時,身為護理人員的我,當然得開始把照顧自己提上日程,選擇離開熟悉的專業領域。
因緣際會下,來到一家外商公司上班,工作內容主要是在藥物上市後,協助藥廠監測該藥物是否有出現不良反應的通報,當時比較類似現在研究護理師的角色。
雖然跟護理只有沾上一點點邊,不過想到可以朝九晚五、正常週休二日、免去社交隔離危機,又可以擺脫輪夜班、高風險的生活型態,更好的是終於可以不用穿總是被「愛情動作片」濫用的護士服,我可以穿著一般OL應有的裝扮,上點淡妝也不怕戴著口罩導致脫妝,其實挺不賴的!
後來經過朋友介紹,來到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擔任護理師,當時的職稱已正名為「職業健康護理師」(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之前俗稱「廠護」,以下簡稱「職護」)。但老實說,我有點心虛,因為自己並沒有受過相關訓練,過去的工作都是照顧病人,健康的人也需要照顧嗎?當然,讓我想起了大學所學的社區護理學,社區護理的重點項目之一,就是促進社區裡的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發生。
靠著Google 大神以及詢問從事相關工作的朋友,才知道原來︽職業安全衛生法︾,終於讓許多公司「願意」(主動/被動)開始招聘醫護人員納入正式員工編制,畢竟若沒有政府強制規定,在人事成本考量下,很少公司會願意主動聘請這類職缺。
我相當肯定這樣的政策,以前曾聽一位學姐說:「在醫院會經常看到很多病人,病情在到院治療時就已經很嚴重,如果可以在病情還很輕微時,就獲得控制,甚至還未發生時,就先預防,那該有多好啊!」也因為學姐的這番話,讓我決定踏入另一個護理領域角色。
在此提醒想要轉職的學弟妹們,擔任職護的一個必備條件是完成「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教育訓練」時數,目前總時數為五十二小時,可以儘早準備,畢竟機會是留給已經做好準備的人。
▲耐心、溝通、信任,活動順利的三種能力
剛開始遇到的挑戰是得瞭解整個公司龐大的組織架構、文化價值,以及大量的英文縮寫,乍看之下跟護理無關,不過後來發現這些大有用處,知道部門老闆是誰(有老闆支持非常重要,活動舉辦會順利很多)、部門做哪些生意(工作型態、客戶端工作環境),雖然只能知道概略無法精通,但這些卻對於跟員工溝通時相當有幫助,至少會認為這名護理師對於我的工作還有點瞭解。
再來,這個職位對於公司所有員工都是全新的概念,因此剛開始得利用各個管道增加曝光宣傳機會,同時製作各種宣傳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之外,熟悉各部門的秘書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為秘書們很瞭解部門內的大小事,對主管跟員工都有一定熟悉度及信任度。如果你建立起口碑,他們也會幫你宣傳跟介紹員工,有她們幫忙美言一句,比起很多方式都還有用。
所以,另一項擔任職業健康護理師的重要能力,我認為是「溝通」,不需要華麗的說話方式,但需碰觸到人心,讓他人感受到真誠,信任感應該是這個工作最重要的元素。由於這個職位會接觸到員工健康相關資訊,例如新人體格檢查、定期健康檢查報告、長期病假的診斷證明等,這些都屬於個人敏感隱私,剛開始員工會擔心檢查報告若有異常,公司是否會有些行動?是否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所以剛開始接觸他們時,經常遇到許多挫折。
職護會根據員工的健檢報告進行健康諮詢,提供一些專業建議,也會適時將他們轉介給職業醫學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與建議。
剛開始,員工接到我的諮詢電話時,會以為我是詐騙集團,因為以前沒接過公司這樣的電話和電子郵件,經過解釋之後,大部分的人表示可以理解,然而過程中多少還是會感到對方存有戒心。有些則依舊態度相當激動,覺得公司不應該碰觸他的健康檢查資料,即使說明是法律有規定的項目才看得到,他們還是會「氣噗噗」,但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耐心地盡到告知責任,希望他們可以儘早就醫或採取生活型態的調整。
有些則說他家人是醫生,不必我們介入,但每次收到報告卻還是滿江紅(數值超標)。當然身為公司的職護,還是得硬着頭皮想辦法讓他們知道這個數值可能存在的風險,希望他們可以儘快到醫院進一步追蹤;有些則是很難聯繫,信件已讀不回。但是當你不放棄,一次次傳達關心,並提醒應該要注意的事項後,他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回覆你的信件,同時願意參加幫忙安排的醫生諮詢,此時先前心中所留下的圈圈叉叉都瞬間消失。等到對方下次看到報告的數值有所改善,心中那種莫名的感動,足以產生讓我可以繼續努力的動力。
記得有位同仁跟我說過,因為派駐在客戶端,收到我的信件時,深受感動,覺得在外奮鬥時,公司還有人在遠端關心他們的健康,這也是讓人可以持續不斷的動力來源。
▲展現護理專業,讓主管成為代言者
當公司高層主管的健檢報告也需要積極關心時,我心裡的壓力也是挺大的!
記得第一次幫公司高層級的主管安排健康諮詢時,相當緊張,畢竟很難有機會進到主管的辦公室,而且還是談論比較敏感的健康資料,但我想過程中只需要展現護理專業的評估和建議,他們大部分都很樂意追蹤及配合,沒有想像中困難。不過也因為有了這樣的互動,讓高階主管更瞭解公司有這樣的專業人員及服務,後續主管對於我們所舉辦的健康促進活動也都很支持,甚至成為我們的代言人。
除了健康諮詢外,有時候需處理一些緊急突發狀況。還記得某天,突然接到同仁通報有位同事發燒,請我過去評估。當下先量測生命徵象,發現體溫確實超標且伴隨發冷和不斷顫抖,經過詢問後得知,他前幾天就有感冒症狀,已經看過醫生,目前也在服藥中,但依照我的專業知識,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突然想到和之前在醫院照顧骨髓移植的病人(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發燒的樣子很像,覺得不單純是感冒,所以請家屬先帶回家休息,並叮囑務必到大醫院檢查。
當天家屬就帶他到大醫院,經過一連串檢查,確診為罕見的血液腫瘤疾病,所幸經過一段時間住院治療,情況控制得當,同時我們也幫他安排定期與職醫做相關諮詢與評估,進行復工評估,進行復工評估,讓他能夠回到職場繼續工作,而我們也定期追蹤瞭解他的後續情況,適時給予建議。
▲舉辦活動,讓久坐族動起來!
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與課程,也是職護的重要任務,如何設計安排活動課程讓員工願意參與,同時又要把關課程內容,避免出現爭議。老實說要在有限資源下,設計活動內容的同時,還要有吸引人的禮品,具有一定的挑戰度。所以,很多時候自己要一條龍包山包海,把經費花在刀口(獎品)上,因為很多員工都是衝著獎品而來,或是努力尋找免費的課程資源,像是跟地區的健康服務中心(衛生所)或是一些機構合作。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總是會附上但書,例如要達到一定的人數要求,或是得小心有沒有賣產品的疑慮。
我曾經找過一家醫院來進行癌症相關的課程,事前溝通不能在課堂上有推銷行為,但是上課當天講師卻不受控制,在課程後段開始狂推他們醫院的健檢套餐,像是這樣的機構就不會再列入後續合作名單當中。
另外,員工作業環境是辦公室,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有久坐問題,因此,在設計活動關卡上,就要納入「動」和「分數」這些元素,才能增加刺激感,讓他們不自覺地為了爭取勝利而動得更多、更勤快。
在舉辦活動時,也會擔心同仁們會不會不想動?沒想到反應挺熱絡,同事間會互動討論,甚至還回饋我們說:「上班中有這樣的活動,能動一動,很棒!」透過健康檢查資料的統計,分析整體員工的健康狀況,發現到公司某些年齡層男性的肥胖率及血脂異常率高,唯有透過「動」,讓他們參與活動的同時,也學習到一些方法,可以在回家後或其他時間繼續可以利用,在當年的父親節設計活動,同時把活動時間延長並不僅限父親節當天,讓更多長時間駐外的人員也有機會參加,看到平時較少參與活動的他們,一張張帶著笑容的照片,覺得很值得。
雖然職護沒有辦法立即看見治療效果,但如果你看到同仁一點一滴的改變,公司漸漸地重視這部分的需求,因而減少傷害的發生甚至預防,那麼一切的努力就值得了。
03 護理界的OL|職業健康護理師 高國雁
大四時,第一次聽到「職業健康護理師」這個名詞,老師邀請畢業學姐回系上分享,然而那時的「廠護」(當時無職業健康護理師正式名稱)這類職缺很少,覺得很新鮮。
雖然是另一種工作選項,但覺得不是我們這種菜鳥護理師可以勝任的工作,所以畢業後還是乖乖進入大醫院接受磨練。
▲是病人不是顧客,別再當醫院的「奧客」!
臨床的挑戰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只有比想像中多更多,但也別太過悲觀,能讓你受苦的事,不意外也會帶給你成長。無論是醫學專業知識、照顧技能、身心靈性照護和溝通技巧等,就...
推薦序
【推薦序一】提升護理專業,與先進國家並駕其驅
文/臺大護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周照芳
很高興看到由護理師林怡芳策劃的《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很難得能夠邀集到這麼多關心自己專業的護理師,分享自身經驗及寫出個人對護理專業的獨特看法,執業範圍從醫院內到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甚至在本書中還有不少是介紹海外的護理經驗。
▲「以為她們很閒?」護理師檯面下的工作
以往市面上所出版的護理書籍,多以護理專科的教科書為主,而這兩本書最大的特色是要讓護理專業以外的社會人士,也能多瞭解護理工作真正是在做什麼事,和傳統刻板印象中有什麼不同。
我曾經問過病人家屬對於護理人員形象的看法,她說:「只看到護士有時候給病人打針而已,不曉得她們在做什麼?只看到她們在聊天,好像很空閒?」許多檯面下的護理工作,例如:優先執行醫師交代的醫囑處方、送檢查或開刀、準備藥物、查詢病人病歷資料等,一般民眾是看不見的,期待能透過這兩本書的內容,讓無論是檯面上或是檯面下的護理工作都能被看見、被理解。
臨床護理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提供不間斷的病人照護工作,就如你我想像中的那樣,非常忙碌。而且在忙亂之中又必須謹慎行事,三班間交接班的內容必須要聚焦、清楚且有效率,雖然忙中難免有錯,但錯誤往往會造成病人非預期的傷害。
過去就曾因為打錯針,而引起盤尼西林休克致死的醫療糾紛,其實白班護理同仁都知道,這位病人曾在其他醫院因做盤尼西林測試,而發生過敏性休克的病史,但這項重要資訊卻沒有交接到小夜班護理師的手中,而後者在當班內又打了盤尼西林,導致病人發生休克、死亡的不幸事件,可見護理工作肩負著每一條寶貴的生命,馬虎不得。
▲全責護理制度,緩解家屬照護壓力
但護理工作包羅萬象,延遲下班是護理界常見的現象,醫院管理者就常常需要考慮增加人力,以減少臨床負荷,但護理人員的招募並不容易。臺灣從日治時代開始,就因護理人力不足,常常把一些基本護理工作交由家屬來做,而絕大多數的照顧者(家屬),都非具有醫療護理相關背景,嚴格來說,並無法做好床邊照護的工作。
反觀國外,歐美紐澳等西方國家,自從南丁格爾開創現代護理志業,就要求病人照護一定得由接受過護理訓練的人來為之,或是經由醫院訓練的護理佐理員(護佐)才能在醫院裡提供病人照護,即使是最基本的照護工作,都不應該交給完全沒受過訓練的人來做,所以歐美紐澳等西方國家,以及曾由它們殖民過的國家(例如:新加坡、香港),都是實行所謂的「全責護理」(Total nursing care);而早期的日本、非洲、東南亞及臺灣,都沒有全責護理制度,護理師執行部分的護理工作,其餘全部交由家屬或是自聘的照顧服務員來做,但日本已於一九九○年左右已全國實施全責護理制度。
臺灣已漸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再加上少子化的衝擊,當病人住院後能二十四小時陪伴在側的家屬將會越來越少,可以預見未來的臨床護理勢必要進入轉型階段。最近幾年,衛福部照護司已經努力在推動「全責護理」制度,二○二一年即將要開始將全責護理納入醫院評鑑的標準內,馬上有九十三家醫院開始推動了!
希望在三、五年後,全國醫院都能確實施行全責護理,每個病房單位都有專屬的護理佐理員,在護理師的督導下,一起共同照護病人,免除住院病人家屬的照顧壓力,也提升社會大眾對於護理師的專業護理形象,臺灣護理也才能在國際上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推薦序二】走出醫院大門,護理的百百種可能
文/臺大醫學院神經科及生理科兼任教授 陳榮基
閱讀這本書的書稿之前,單看書名,以為這是一本述說離開護理,轉職到其它行業(如航空服務、藥廠業務代表、直銷商品推廣、保險金融等)之後,感受到海闊天空的經歷,閱讀完總序後,才發現我想錯了。
▲護理師們的復原力,非同小可
開始閱讀內文後,立刻被書中流暢的文字及生動的真實故事深深吸引,原來這是一本描述護理人員在護理職涯中,跌跌撞撞到成長茁壯的心路歷程,可以用「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
每個篇章出自不同的作者,述說各自的親身經驗,與許多轉行的護理人員類似,他們也曾在醫院護理工作環境中遭遇挫折,不同的是他們在尋尋覓覓中,發現了護理領域中鮮為人知的新角色及功能。
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看到護理生涯在醫院病房以外,還有許多可以發展的可能性,打破一般人對護理工作的刻板印象,更讓正在護理職場中感到迷惘的同行們燃起一絲希望。
看完書稿後,不禁想起最近很夯的一個名詞――「復原力」(resilience)。所謂的復原力,顧名思義就是從受傷/挫折/失敗中恢復或重新站起來的能力,更精準一點來說,復原力是一種個人的特質或能力,這個特質/能力可以讓他面對壓力或處於逆境時,發展出較正向的因應策略,最後終能適應環境。
如果您覺得這樣解釋還是太過抽象,那麼這本書正好提供了實例。我發現書中每位護理人員的親身經歷都透露滿滿的復原力,她們大多曾經在傳統的護理工作環境中受過傷害或遭遇挫折,或許是受責罵、輕蔑,甚至是被霸凌,他們也曾對護理心灰意冷,或對自己的專業能力喪失自信,只想離開護理職場。
然而,尋覓新的職涯時,充滿各種未知數,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是因緣際會或是內心深處對護理的情感,讓他們發現了新的護理職場,不過學習新的護理角色(例如臨床研究護理師)或適應不同國家(如荷蘭、瑞典)的護理方式,皆不乏各式挑戰。
書中每個故事的主角,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都呈現出不服輸的努力及毅力,那種對抗困境的韌性,不就是復原力嗎?也許是個人偏見,我覺得護理人員通常具備較好的復原力,可能與他們接受的教育訓練及工作特性有關。
▲護理發展不受限,這些都是新角色!
如果您正在考慮是否要選擇就讀護理科系,或未來從事護理工作,這本書可以告訴您,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以及醫療照護需求的變遷,護理已經因此發展出許多新的角色,如臨床研究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專科護理師等,護理工作角色將會更多元,工作也將更獨立。
如果您是正在考慮要不要離開護理職場的護理同道,這本書可以提供過來人職涯轉折的實際經驗,以及除了病房護理人員以外,還有許多有趣的護理職務,是您可以擔任的工作。
另外,由護理師的神隊友們(醫師、營養師、資訊工程師等)執筆的篇章,可能讓您驚覺原來護理人員在他們眼中,有這些功能及重要性,總算有人肯定。最後,希望本書作者們真誠無私的分享,可以激發您的復原力。
【推薦序一】提升護理專業,與先進國家並駕其驅
文/臺大護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周照芳
很高興看到由護理師林怡芳策劃的《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很難得能夠邀集到這麼多關心自己專業的護理師,分享自身經驗及寫出個人對護理專業的獨特看法,執業範圍從醫院內到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甚至在本書中還有不少是介紹海外的護理經驗。
▲「以為她們很閒?」護理師檯面下的工作
以往市面上所出版的護理書籍,多以護理專科的教科書為主,而這兩本書最大的特色是要讓護理專業以外的社會人士,也能多瞭解護理工作真正是在...
作者序
【總序】敬那些破釜沉舟的風和日麗!
文/總策劃 林怡芳護理師
直到改完最後一篇稿件,心中大石頭才算真正落下。
相信這樣的書,在臺灣,我敢說是第一本,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本!
因為要完成這樣的壯舉並不容易,從一開始邀請護理人寫作,還要有專人協助修改、校閱,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出版社願意埋單……,這一切都從作夢開始,到圓夢結束。
▲癡人只說夢,行動者踏實築夢
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可行,即使一開始聽起來如此癡人說夢,可能是過去在臨床上完成過更多不可能的任務,教會我一件事――「當你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忙!」
身邊總是有著一群跟我一樣,願意相信這是美好且良善的世界,跟我一樣願意為專業付出不求回報,我倒是希望這樣的「傻瓜」可以越來越多,或是看完這本書會驚覺原來同類人這麼多。
二○二○年,打亂了所有人的步調,包括我。因為COVID-19 把我從澳洲趕回了臺灣,我放棄公職護理師的資格、放棄百萬年薪,也花光了我的積蓄,最後又回到原點,更慘的是我已經四十歲了。
我不相信「人生七十才開始」的謊言,因為全國平均餘命女性也才八十多歲,七十歲以後能走、能跑就要偷笑了。但四十呢?已經從大學畢業快二十年,身邊的朋友有著家庭、事業,我居然還打算繼續念書,你是不是覺得我爸媽很偉大,或是猜想著我可能有著不錯的家世,讓我可以這樣不食人間煙火?
剛好相反,我的家境並不優渥,但我的家庭讓我看見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錢而是愛,這樣
的真理在臨床照護病人時也不停被驗證,錢夠用就好,所以工作的目的對我來說,除了賺夠用的錢之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價值。
▲人生最重要的事,一再挑戰極限
如果說護理工作的價值在於助人,太過矯情,包袱也過於沉重。
我不否認,在工作中我常常覺得「順便」做了一些好事,但也時不時會看到遊走在道德邊緣的事,一次又一次挑戰自己的極限。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被稱為「草莓族」,被譏笑我們這些年輕人動不動就離職、時不時就抱怨是顆「爛」草莓。難道真的是因為抗壓性太低,才會一直覺得忿忿不平?還是因為學校教會我們批判性思考,要有承擔及發聲的勇氣,「害」我們變成這樣?
我不否認,長久下來對於人性或是醫療工作會有失望,但也因為這些負面感受,讓我學會了省思的能力。社會上其實不是只有護理人,才受到這些灰色地帶所苦,我們要認清現實中就是有這些不完美,如何學習自處,卻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但自欺欺人或視而不見,永遠不是一個好的因應方式,唯有認清現實的模樣,找出問題或是嘗試解決,才會有進步。
▲Wake up!護理人的民主意識
改變並不會一蹴可幾,臺灣的政治已經讓我們看到民主演進的軌跡,那護理呢?我常常這麼想。
護理的問題很多、很廣、很繁雜,該從哪裡下手?我想就從喚醒護理人的民主意識開始,從瞭解現況開始,從看到一些前輩的典範故事開始,我想每個人都可以在每篇故事中,看到一些自己過去或是現在的身影,找到一些共鳴或是支持自己的力量。
希望看完這本《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的你,不要先急著離開原有的單位,我不是在幫護理部挽留你,而是要你想想自己準備好了嗎?
書中或許沒有過度強調這些在海外工作的人,其實都有著一些重要的特質――英文很好且個性獨立。但也不要因為看到這裡而卻步,「英文很好」的定義是他們通過了外國所要求的語言門檻,可想而知,他們下了不少功夫在準備英文考試,但由於此書並不是英文教學書籍,因此沒有容許他們花篇幅呈現。
至於「個性獨立」又更抽象,我在澳洲七個月的時間,可以感受到自己常常懷念起臺灣的人事物,在國外要用英文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對我來說還是很難,這件事讓我不免感到沮喪,因為「說英文的我」,跟「說中文的我」竟然有如此大的落差。
▲破釜沉舟的決心,風和日麗的遠景
要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或是為了什麼而努力著?回臺灣也未必不好,因為國外的生活,至少前幾年都是孤獨且不燦爛的。
臺灣雖然有著不完美的職場環境,但愛你的人、關心你的人都在身邊,有時難過、生氣,至少總是會有一雙耳朵願意聽。
我不敢說未來會更好,但我知道,如果有更多人跟我一樣這樣想,未來有可能會更好。
書籍出版最大的目的,就是進而影響更多的人,大家開始關心自己的職場環境、關心身邊的護理人,多一點耐心去教導後進,讓更多和我們一樣的人投身到護理職場,讓護理因我們而強大。
最後,感謝答應幫本書寫序的陳榮基教授、周照芳老師及張媚老師,有了他們的真情推薦,相信會讓本書增添不少光芒。也很感謝我的姊姊林于璿,空有會計師執照,卻選擇在國稅局擔任公僕,每一篇成稿後都協助我品讀,提供非醫療人員的視角建議。
當然,本書還有兩位非常重要的無償校稿人員,一位是我多年好友兼球友的李靖晴,有著英國里茲大學翻譯所的學歷卻在這裡幫我挑錯字,真是大材小用。另一位則是我重要的夥伴蔡佩真,我的第一本書就已經見識到她「挑錯」的好眼力,這一次當然也必須借重她的專長,更謝謝她在成書期間給我各方面的支持。
很多的感謝,說再多遍都不嫌甜膩,謝謝你們,真的謝謝!
【總序】敬那些破釜沉舟的風和日麗!
文/總策劃 林怡芳護理師
直到改完最後一篇稿件,心中大石頭才算真正落下。
相信這樣的書,在臺灣,我敢說是第一本,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本!
因為要完成這樣的壯舉並不容易,從一開始邀請護理人寫作,還要有專人協助修改、校閱,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出版社願意埋單……,這一切都從作夢開始,到圓夢結束。
▲癡人只說夢,行動者踏實築夢
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可行,即使一開始聽起來如此癡人說夢,可能是過去在臨床上完成過更多不可能的任務,教會我一件事――「當你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
目錄
▎推薦序一 提升護理專業,與先進國家並駕其驅 周照芳
▎推薦序二 走出醫院大門,護理的百百種可能 陳榮基
▎推薦序三 打破護理刻板印象,讓同行們燃起希望 張媚
▎總序 敬那些破釜沉舟的風和日麗! 林怡芳
書籍出版的最大目的,就是進而影響更多的人。
大家開始關心自己的職場環境、關心身邊的護理人,多一點耐心去教導後進,讓更多和我們一樣的人投身到護理裡面,讓護理因我們而強大。唯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才有風和日麗的遠景。
PART 1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斜槓人生,就此開演!
腫瘤護理/咖啡師/癌症病人/長照……,我的斜槓人生幾乎都是上天安排的,所有一切緣分都是從大學畢業後投入腫瘤科開始。人生的路不會只有一條,不需要限縮眼界或低估自己的能耐,白色巨塔外的護理師們,一起熱血啟程,迎接斜槓人生!
01 護理立委可能嗎?|前護理立委 陳靜敏
02 從工會到書店兼居家護理所,「無論如河」燃燒護理魂|「無論如河」書店兼居家護理所創辦人 梁秀眉
03 護理界的OL|職業健康護理師 高國雁
04 只有遠傳,沒有距離!|遠距/居家護理師 邱毓瑩
05 防疫沒有英雄──不當蠟燭,不做天使!|機場檢疫護理師 吳佳玲
06 怎麼逃都逃不出護理的手掌心──藥廠PM|台灣CRA 張瓊尹
07 原來遺傳諮詢也是護理延伸的觸角|遺傳諮詢師 史天音
08 臨床實習指導教師──護理之路初心領航者|護理講師 陳思柔
09 民眾的好厝邊──公共衛生護理師|社區護理師 莎拉將
10 我的斜槓護理人生|托老中心主任 許雅婷
PART 2 外國月亮比較大?|護理人,一起向宇宙下訂單吧!
護理可以很廣,也可以很專業,護理有無限的可能,從第一線到遠距,從臺灣本土到一萬公里之外的外國,都是護理人可以揮灑的天空。
01 向宇宙下訂單吧!來去澳洲不只是打工渡假|澳洲護理師 蔡佩真
02 來去IKEA故鄉Long Stay|瑞典護理師 鄭雅文
03 一段九五三六公里的護理旅程──從臺灣到荷蘭|荷蘭護理師 陳俞菁
04 漂洋過海去當護理師|新加坡護理師 Daniel
05 研究護理師,究竟為何物?|美國CRN郭欣儒
06 歐嗨唷!Japan|日本留學生 陳宥伶
PART 3 護理好朋友|神隊友,一個都不能少
醫院的工作中沒有人是英雄,大家運用各自專業,在不同面向上共同為病人付出。醫師仰賴護理師細心並且完整的評估、對於身邊家屬照護者壓力的探知、常常幫忙提醒一些潛在被遺漏的醫囑;而醫師分享自己專業上的判斷,與護理師共同學習成長。
01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主治醫師 邱倫瑋
02 營養師,我到底可以吃什麼?|營養師 馮馨醇
03 護理師的神隊友|資深照顧服務員 黃華英
04 宅男資訊工程師|資訊工程師 林奕圻
05 與護理師的革命情感|住院醫師 褚士銘
06 護理心理SALON|藝術治療師 許韞恩
▎推薦序一 提升護理專業,與先進國家並駕其驅 周照芳
▎推薦序二 走出醫院大門,護理的百百種可能 陳榮基
▎推薦序三 打破護理刻板印象,讓同行們燃起希望 張媚
▎總序 敬那些破釜沉舟的風和日麗! 林怡芳
書籍出版的最大目的,就是進而影響更多的人。
大家開始關心自己的職場環境、關心身邊的護理人,多一點耐心去教導後進,讓更多和我們一樣的人投身到護理裡面,讓護理因我們而強大。唯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才有風和日麗的遠景。
PART 1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斜槓人生,就此開演!
腫瘤護理/咖啡師/癌症病人/長照……,我...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