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書獨家收錄時事專文:台灣的「口罩外交」與疫苗捐贈:Taiwan can help! ★
闢謠、解惑、釐清事實!
這才是真正的台美關係!
詳解:美國國會及外交政策圈如何運作、美國為何重要?
美國,很重要。
我們總是在談論美國,但真的了解美國嗎?
台灣的命運,又為何始終與美國息息相關?
•我們其實從來不了解台美關係?
台灣位於美國與中國兩股勢力推擠、碰撞的中間點,我們始終關注中美關係,尤其是美國動向、發言與政治人物的表態。到底我們為何要如此關注太平洋另一端的國家,又該如何解讀美國,已成為台灣大眾普遍的疑惑,而相關的謠言、陰謀論更是甚囂塵上,甚至連新聞媒體都有不少偏差誤解。
•解析真正的台美關係
長期關注美中台關係的「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在《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一書中,詳解美中台關係的演變,以及美國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對台灣來說至關重要。他們指出,現今諸多對台美關係的誤判,來自於對美國政治,甚至是國會架構的不解,而唯有先具備對美國政府運作的基本概念,才能真正明白台灣在美中關係、國際關係中的位置。本書分析許多永不退燒的熱門議題,包括討論熱烈的一中政策、戰略三角、《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軍購、美豬進口、科技產業鏈等,從制度、運作、政治與經濟考量,闡明台灣的現況以及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
•台灣是中美關係的重要槓桿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明白指出,台灣是中美關係的重要槓桿,不該小看自己。我們不像某些論點稱的那樣弱小、無力,無論是在戰略位置還是擁護民主、自由的價值上,都有自身獨特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是台灣人必須在這樣紛紛擾擾、凶險擺盪的處境中,尋得對自我的定義、確立自信。
作者簡介:
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
[簡介]
因深感一般大眾普遍欠缺取得美國政治即時訊息的管道,且因語言隔閡、資訊不對等問題而有諸多誤解,2017年由一群關心台美關係的留學生及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s)提出的關注台美議題、促進台美關係的公民外交專案發展而來,原名為「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於g0v「公民科技獎助金」提案並獲獎,發展至今成為非營利組織。美國台灣觀測站起先專門關注美國國會的台灣相關動態,後來持續擴展「守備範圍」,作為台美資訊的連結點、轉運站,以文字、影音、採訪等多媒體形式,生動地從台灣觀點出發分析美國政治,也從海外台美人草根觀點以及國際關係的角度推廣、促進一般大眾了解台美關係與美、中、台關係。除了建立正確、快速、方便了解美國動態的管道,也希望讓更多人理解,甚至參與美國的政策決策圈,連結台灣人、台美人、對台灣有興趣者,提高台灣在美政策決策圈的能見度。
FACEBOOK(最新文章、生猛新聞):https://www.facebook.com/ustaiwanwatch
TWITTER(英文新聞發送站):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PODCAST(「觀測站底加辣」):
Spotify-https://reurl.cc/0xDmWl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Rb6296
SoundOn-https://reurl.cc/95ZWWO
[團隊成員]
理事:廖英博(香菇,軟體工程師)、許亞傑、李大順(科技業)、孫英泰(律師)、陳方隅。
編輯團隊:楊光舜、陳方隅、許亞傑、李昱孝、李可心。
行銷與媒體總監:Harley Pan(哈利)。
社群媒體:John Avila、Daniel Cheng(鄭詠儒)、Jenny Li(李爰錚)、Jean Lin。
行政:林佳瑩(華府醫藥政策研究顧問)、黃名瑄(旅美南加會計從業人員)、李艾嶸(美國科技業產品經理)。
財務:林奕宏(前西雅圖台灣同鄉會會長)。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主筆簡介]
陳方隅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曾在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2019)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席格亞洲研究中心(2017)擔任訪問學者,對美國政治和外交政策圈有近距離的觀察。2014年與幾位政治學的研究者朋友們一起創立了政治學科普網站「菜市場政治學」並擔任共同編輯至今。
負責章節:2、3、4、6、12、13、14。
李可心
特愛看國際新聞的怪人,喜歡觀察不同的觀點、分析人事物。20歲時出了一本跟國際關係毫無關係的書《爸媽離婚再婚教我的事》,接著帶著對國際事務的熱忱,到紐約大學念國際關係碩士。幾年前毛遂自薦加入美國台灣觀測站,成為共同編輯兼 Podcast 主持人。目前在 IORG 研究團隊擔任研究員,也是《斐姨所思》主持群的一員,評論文章主要見於關鍵評論網。
負責章節:1、3、5、10、11、結語。
李昱孝
大學念經濟、研究所念外交。曾為AIT實習生,現為青平台諮詢委員、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助理以及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研究興趣為台美中關係與中國外交政策,相關中文評論多見於《上報》與《思想坦克》,另與他人著有《圖解簡明世界局勢2020年版:全球秩序進入洗牌格局,洞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思辨明斷大未來!》
負責章節:6、7、8、11。
許亞傑
被公眾事務耽誤的工程師,大學和研究所念資訊工程,但來到美國之後卻一頭栽進台美交流倡議的領域,對於如何在台、美兩地提升大眾關注雙方交流的重要性有興趣。「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發起人,白天用鍵盤寫code,晚上用鍵盤做外交。
負責章節:9。
────────────────────────────────
本書特別感謝:Taiwan Policy Initiative團隊(王宏恩、吳冠昇、葉耀元)。
────────────────────────────────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蕭美琴(台灣駐美國大使):「用心介紹各層面的台美關係,以及從美國觀點描繪對台灣的觀察,相信將能提供讀者更寬廣的視野。」
★范琪斐(資深媒體人):「我的心得只有四個字:寫得真棒!」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一本以台灣視角出發,觀察與詮釋美中台關係的書……整理了與台灣相關的各法案、台美外交大事記與遊說團體,以及美國考量台灣的各種方式,大大補充了現有教學內容與視角的不足之處。」
★趙怡翔(前台灣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美國安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美國台灣觀測站出版的《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仔細分析了台美歷史演變、美中關係轉折,以及台美的各項合作項目,是每位關心台灣外交、台美關係的人必看的一本書,也是必上的一堂政治、外交、國際、自我認知的課。」
▍絕讚推薦
百靈果News
沈伯洋(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
林昶佐 Freddy(立法委員/閃靈主唱)
許菁芳(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蕭新晟(國家寶藏發起人)
名人推薦:★蕭美琴(台灣駐美國大使):「用心介紹各層面的台美關係,以及從美國觀點描繪對台灣的觀察,相信將能提供讀者更寬廣的視野。」
★范琪斐(資深媒體人):「我的心得只有四個字:寫得真棒!」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一本以台灣視角出發,觀察與詮釋美中台關係的書……整理了與台灣相關的各法案、台美外交大事記與遊說團體,以及美國考量台灣的各種方式,大大補充了現有教學內容與視角的不足之處。」
★趙怡翔(前台灣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美國安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章節試閱
「一中」各表?—美國的「一中政策」
每當美國政黨輪替的時候,「一中政策」總是會成為新聞焦點,例如2016年底川普正要上台時,大家都在議論到底川普會不會改變一中政策,在2021年1月拜登政府上台之後,也有很多人說美國將「回復到」一中政策。而中國方面,官方媒體也不斷提及,希望美國「返回」一中政策,意即認為川普時期推翻了一中政策。
其實這樣的說法隱含了不少誤會,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使用將近四十年了,一直都是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最核心元素。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與中國的「一中原則」(One-China Principle)有全然不同的定義。要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之前,必須先從「一中原則」講起。「原則」跟「政策」很不一樣。
中國的「一中原則」vs.美國的「一中政策」
中共的「一中原則」是很明確的三段論:
(1)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
(3)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美國沒有一中原則,只有一中政策。在此一中政策下,首先便是處理如何看待「一中原則」的方式:
美國僅承認前兩點(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但是對於第三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只有說「認知到」(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但是並沒有「承認」(recognize)。甚至,中美建交後,當時的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還曾經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言:「美國認識到,但並沒有承認中國認為台灣屬於其領土的立場。」簡單來說,即為美國了解中國有這樣的立場,但對於這個立場並未表態支持或反對。中國方面則總將美方說的「認知到」翻譯成「承認」,實而不然。
至於台灣的法理地位,美國在與中國簽訂的公報中,立場皆是「要由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自己用和平方式解決」,始終沒把話說死。其實也是所謂「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一部分,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談。
美國一中政策的重要元素
美國的一中政策,除了上述針對一中原則,特別是針對台灣法理地位的看法之外,主要還闡述了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承諾,以及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大約從1980年代起,美國政府官員便開始用「一中政策」這個詞彙,來概括美方對於美中台三方關係之政策。之所以「概括」,是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刻意保持策略性模糊,讓行政部門得以視美國當下的國家利益,在解釋與操作上保有彈性。簡而言之,此「政策」涵蓋了一系列對台灣與中國的政策綱領、與中國簽訂的三份外交公報,還有國內法律;如台美關係最重要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一般而言,美方提到一中政策的時候,通常會提及《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六項保證等固定常見的元素,不過在用法上有些微差異。
除《台灣關係法》外,對台灣最重要的便是「六項保證」。美國與中國於1982年簽訂《八一七公報》,當中規定美方同意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但雷根總統同時亦向台灣提出「六項保證」,表達:
1. 未同意設定對台軍售的終止期限。
2. 未同意對台軍售前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徵詢意見。
3. 不會擔任兩岸之間的斡旋角色。
4. 未同意修改《台灣關係法》。
5. 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
6. 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跟中國談判。
這六項保證,於2016年5月17日我國總統蔡英文就職前夕,更以「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形式,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及眾議院兩議院通過。雖然決議案在性質上跟國內法的法案不同,沒有對行政部門的拘束力,然而這是國會以正式文字形式確立、表達美國將繼續對台軍售,且台灣不會淪為美中談判籌碼的立場。自從「六項保證」經國會透過此形式而「成文化」,被提及的頻率也愈來愈高。
「一中政策」並不限於上述元素。例如在2019年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離職之前,解密了一份雷根總統政策備忘錄,內容表示:「美方對台的軍售,其層級將要視中共解放軍的軍力發展而訂」,也就是說,要將保持台海軍力的平衡。此備忘錄補充了雷根六保證的內容,且裡面述及的原則就是三十年來美方對台軍售的考量重點。以上這些文件、法律、決議案等,都是美國一中政策的重要環節。
突破一中政策?
美國針對台灣的法律地位不明言其立場,這是一中政策的其中一項重點。
很多人會討論,到底美國對台灣的一中政策是否會隨著時間改變,甚至在台灣的法律地位認知上有所突破呢?針對這一點,先前美國官方從未談及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也未曾談過台灣與中國應該要是何種關係,大多僅表示要和平解決問題。不過川普在任時期有個特色是,多個行政部門的報告當中(例如:印太戰略報告)都曾明示與暗示地稱台灣是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並列一起談。由此來看,美方對台灣法律地位的看法的確是在緩步地前進。
過去四十年來,一中政策最大的突破點,莫過於前國務卿龐培歐2020年11月12日接受修《伊特秀》(The Hugh Hewitt Show)訪問時說道:
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亦承認這件事。美國對台的承諾跨越黨派,兩黨都認知台灣是民主典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務院和白宮的「正式聲明」當中,仍舊用字嚴謹小心。龐培歐本人亦曾親自回應過戰略模糊的辯論(2020年10月21日):「美國不會改變對台政策。」換言之,美國不明確表明承認台灣的獨立地位,也不明言若中共侵略台灣的時候,美國必定會出兵捍衛台海和平。戰略模糊政策仍會繼續維持。
川普執政時期的國務院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全面地談台美關係的一場演講,是在2020年8月31日,時任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言。他回顧了近期美國和台灣關係的升溫進展,表示這些皆和美國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政策立場一致,未逾越「一中政策」。另外,他特別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的「一中原則」不同,美國對台灣主權不持立場。
他說:
美國與台北保持廣泛、密切且友好的非正式關係,包括根據《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承諾。我方未對長期政策作出任何改變。目前在做的只是對我方與台灣的接觸做出重要的更新,以便更佳地反映此類政策,並因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前述調整雖然顯著,但仍於我方的「一中政策」範圍之內。
綜觀上述,美國的一中政策就像一個無形的大框架,但在這個大框架底下,行政部門隨時會調整與台灣的關係,而不影響到雙邊關係的進展。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後,出現一值得注意的發展方向:美國國防部在3月的時候發布一篇文章談「印太區域現況」,內容明確言及「台灣從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行政部門非常罕見的直接表態。而在8月時,拜登總統接受ABC新聞台訪問更語出驚人地表示:台灣和日本及韓國相同,都是美國以《北大西洋公約》做出集體防衛承諾的盟友。雖然行政部門仍然強調沒有要更動一中政策及戰略模糊的既有政策,但是整個氛圍的變化對台灣來說似乎出現不小的波動。
「一中」各表?—美國的「一中政策」
每當美國政黨輪替的時候,「一中政策」總是會成為新聞焦點,例如2016年底川普正要上台時,大家都在議論到底川普會不會改變一中政策,在2021年1月拜登政府上台之後,也有很多人說美國將「回復到」一中政策。而中國方面,官方媒體也不斷提及,希望美國「返回」一中政策,意即認為川普時期推翻了一中政策。
其實這樣的說法隱含了不少誤會,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使用將近四十年了,一直都是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最核心元素。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與中國的「一中原...
推薦序
推薦語(節錄)
了解台美關係,關心全球事務
蕭美琴(台灣駐美國大使)
……台美關係的良善循環將會為世界帶來正向力量。我也很高興「美國台灣觀測站」於此時出版本書,用心介紹各層面的台美關係,以及從美國觀點描繪對台灣的觀察,相信將能提供讀者更寬廣的視野,也誠盼此書讓更多年輕世代了解台美關係以及關心全球事務。我更期許未來能匯聚全民外交的力量,為台美在各領域的合作帶來加乘互惠的循環助力。
推薦序(節錄)
▍這本書,來得真是時候
范琪斐(資深媒體人)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可心說,美國台灣觀測站要出書了,書名叫做《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請我為他們寫個序。
觀測站在我們做「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之「2020美國總統大選特別報導」直播的時候,幫了很多忙,也是因為觀測站的加入,才能把節目的深度做出來,所以這次聽到他們要出書的消息,我馬上就答應了要寫推薦序。不過讀了書之後,我發現這個序,還真有點難寫。主要是編輯要求的篇幅要一千五百字,但我的心得只有四個字:寫得真棒!
我不是因為跟他們很熟才這樣講,是因為這本書來得真是時候。
非常跟得上時事
美、中、台關係是多麼龐大的議題,解釋起來談何容易,觀測站卻得以化繁為簡、從中梳理出簡明易懂的脈絡,正是因為平時經營社群,對台灣關切的眉眉角角跟得很緊。而且這本書挑選的角度,會讓大家看了很有感,不會覺得都在講些古時候的事。比如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引發台灣「疑美論」的爭辯。當時我看很多文章,都是直接就進入「美國到底能不能信任」的爭辯。但《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這本書不一樣,在2021年8月阿富汗相關新聞在台灣燒起來、許多人喊著「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之前,這本已完稿的書中就已經有一個篇章,把疑美論的定義脈絡跟爭論點講得很清楚。能如此切中國際局勢的要點,除了主筆們本身的學術訓練之外,平常在網上跟網友筆戰豐富的經驗更多有助益,所以結構嚴謹,筆觸又很犀利……
▍靈活的外交仰賴成熟的民意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了解自身,了解當下
在2021年夏秋之際,這本《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的出版,無疑扮演著帶台灣民意認真討論美、中、台關係的使命。
近年,中國對內打壓加劇、對外加速擴張,同時,2022年即將舉辦確認習近平是否會續第三任國家主席的二十大會議;美國拜登在2021年上任後,延續許多川普政府的對中政策,繼續維持關稅政策,同時透過動員亞洲與歐洲的夥伴而讓台海問題國際化;而台灣除了年底的美豬公投,也在五月底疫情爆發後收到了美國捐贈的疫苗,此外,拜登政府還通過了第一筆對台軍售案。在這幾年之間,美國、中國、台灣各自決定怎麼走,都將會改變過去四十年存在,卻愈來愈不可能維持的現狀。
過去,台灣民眾對於美中台關係乃至於對國際情勢,常常同時抱持著要嘛望自菲薄,要嘛妄自尊大的心理──要是沒有成為世界的中心,彷彿就只剩被丟到世界邊陲的命運。這點從中華民國敘事的歷史來說,倒是可以理解,畢竟中華民國一開始可是頂著二戰戰勝國、代表全中國的名號,到用美援麵粉袋做內褲、用美援金流與科技建構十大建設與產業轉型,走到忽然與美國斷交、退出聯合國、失去上百個邦交國。因為這樣的背景因素影響,每當聽到美中台關係,台灣民眾的反應常常是「美國都只為自己利益啦」、「沒有立刻宣布建交就是騙票啦」、「小國就是大國的棋子啦,認命吞下去」之類的哀嘆。但事實上,這世界上本來就有大國有小國,而且並不是大國崛起後小國就得被併吞,這樣的觀點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不流行了。其實不管就人口、經濟,還是表現來看,台灣都絕非小國,而無論是真心崇拜虛無主義或仍對美國的背叛懷恨在心,在2021年這個重要的時間點,台灣民眾更應該清楚的知道:我們該在當下做什麼決定?而這就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了解台美共享民主價值,實踐公民外交
趙怡翔
(前台灣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美國安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2021年8月26日,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公布了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自1982年以來,首次有過半數美國人願支持美國在中國侵台狀況下,派軍協防台灣。這份民調執行時間正是美國撤離阿富汗當下,彰顯台灣在美國人心中的相較地位,並意味著過去被視為僅在華府菁英圈所討論的台美關係,現已進入美國主流意識。
這份民調的結果代表什麼?它反映美國願無條件支持台灣採取國家正名等較積極的作為嗎?或是僅代表美國政府將延續數十年來的「一中政策」以及該政策所帶來的「現狀」?到底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如何制訂的、又將會如何影響台美關係呢?這些問題對所有台灣人都很重要,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這本書力圖回答的。
且讓我先簡短分享一下自己的觀察。我曾在2019年至2021年擔任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回顧這段日子,我與同事一同經歷了台美關係上的許多變化。我們看到自1979年以來最高層級的美國閣員及國務院官員訪台、「六項保證」解密,以及國務院放寬台美交往準則。在各方面,美方都更願以行動支持台灣的防衛及國際空間,不過其中也有挫折,尤其在我們未能於《台美自由貿易協定》上取得正面發展。
很多人好奇這些進程的背後動力為何?有些人揣測是因為美中競爭,甚至有政治人物認為美方將台灣視為談判籌碼,隨時可能犧牲台灣的利益。其實這些假設皆與事實差距甚遠。以我在華府的經驗來看,台美雙方關係進步的關鍵原因是:對美國來說,支持台灣愈來愈符合美國的價值與利益,以及雙方對區域環境擁有更清楚的共同認知……
推薦語(節錄)
了解台美關係,關心全球事務
蕭美琴(台灣駐美國大使)
……台美關係的良善循環將會為世界帶來正向力量。我也很高興「美國台灣觀測站」於此時出版本書,用心介紹各層面的台美關係,以及從美國觀點描繪對台灣的觀察,相信將能提供讀者更寬廣的視野,也誠盼此書讓更多年輕世代了解台美關係以及關心全球事務。我更期許未來能匯聚全民外交的力量,為台美在各領域的合作帶來加乘互惠的循環助力。
推薦序(節錄)
▍這本書,來得真是時候
范琪斐(資深媒體人)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可心說,美國台灣觀測站要出書...
作者序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宣言(節錄)
我們相信,在民主社會中,已經不是「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而是「Government With the People」,公共政策與外交不再是政府官員或外交官獨有的權利和工作,身為公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與能力搭建我們期望的未來。尤其,作為台灣的公民,在特殊的外交處境下,更需要我們一起為拓展國際空間努力。
對在美國的台灣人來說,我們一直希望藉由觀測站的經驗,鼓勵並讓你/妳們知道,政治、外交並不難,美國國會也沒有想像中的遙遠,只要一通電話、跨越一封 Email 的距離,就能將台灣的聲音帶進美國政治中心;對在台灣的公民,我們也想說,外交工作其實離你/妳不遠,在今天,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都已經是重要的外交場域,奶茶聯盟(#MilkTeaAlliance)透過鍵盤成立,進而影響印太戰略的深化與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觀察到有不少非常傷害台灣的聲音在蔓延。例如:有些人主張美國一直在利用台灣;有人一直製造「台灣會被賣掉」的恐懼心理;還有人則是過度解讀台美關係的進展、對美國投射不切實的要求。這樣的訊息之所以會被民眾接受,往往是因為台美新聞的資訊傳遞效率差,以及訊息經常是片段、過度簡化,甚至斷章取義的……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成立的目的,正是希望弭平資訊落差和受操弄訊息對台美關係以及台灣外交的傷害。從一開始成立時專注分享美國國會的最新消息,到後來漸漸擴展「守備範圍」,並於2019年末把原本名稱中的「國會」拿掉。如今我們盡可能即時地分享、分析台美關係與國際動態,再加上許多美國的社會議題,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透過促進大眾更深入了解台美關係及美國的政治與社會,以推動更好的公民外交。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宣言(節錄)
我們相信,在民主社會中,已經不是「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而是「Government With the People」,公共政策與外交不再是政府官員或外交官獨有的權利和工作,身為公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與能力搭建我們期望的未來。尤其,作為台灣的公民,在特殊的外交處境下,更需要我們一起為拓展國際空間努力。
對在美國的台灣人來說,我們一直希望藉由觀測站的經驗,鼓勵並讓你/妳們知道,政治、外交並不難,美國國會也沒有想像中的遙遠,只要一通電話、跨越一封 Email 的距離,就能將台灣的聲音帶進...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語——了解台美關係,關心全球事務/蕭美琴
推薦序(一)——這本書,來得真是時候/范琪斐
推薦序(二)——靈活的外交仰賴成熟的民意/王宏恩
推薦序(三)——了解台美共享民主價值,實踐公民外交/趙怡翔
台美關係歷年大事與法案年表
第一部 美國 vs. 台灣
第一章 眾所皆知卻罕為人知——台美外交簡史
雷根-老布希時期(1981-1993):以抑制蘇聯為第一優先
柯林頓-小布希(1993-2009):大起大落
歐巴馬-川普(2009至今):台美的峰迴路轉
從斷交走到今天,不簡單的台美關係
第二章 「一中」各表?——美國的「一中政策」
中國的「一中原則」vs.美國的「一中政策」
美國一中政策的重要元素
突破一中政策?
台灣怎麼看美國一中政策?
各國怎麼看「一中政策」?
思索台灣的「一中」立場
第三章 美國人在想什麼?
美國怎麼看中國
從一廂情願到幻想破滅
自由與保守:區分美國的兩大意識形態
華府政界人士看待中國的五種類型
認清利益所在,更能夠交朋友
美國「戰略模糊」的三個層次
美國「戰略模糊」到底模糊了什麼?
嚇阻中國
戰略模糊大辯論
戰略模糊往戰略清晰移動?
台灣人應該怎麼看?
第四章 中美關係大轉折
中美關係為何大轉變?
美中衝突的系統性原因
中美關係轉變的三條軸線
結構性問題讓雙方漸行漸遠
考量國家利益
美中關係轉變關鍵:中國崛起並挑戰美國
戰略三角是「等邊三角形」嗎?
談「戰略三角」理論如何(不)適用
認識戰略三角
中美等距、等邊交往?戰略三角的盲點
濫用戰略三角的疑美論者
美中等距論點的目的
第五章 了解全球最大的政府機構
美國各界如何看待台灣?
國會
行政單位
美國情報體系
民間團體
新聞媒體
台灣須密切關注
第二部 美國國會吹起一陣風,台灣就挫著等?
第六章 美國國會決策如何影響台灣?
迷思1:挺台法案沒有成效
迷思2:國會中願意連署者變少
迷思3:國會議員顧選票,不真心挺台
理解美國政治實務是重要功課
第七章 台美關係的基石:《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
《台灣關係法》
《台灣關係法》的再進化?
六項保證
第八章 重要的台美關係法案
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角色*
《台灣旅行法》
《台北法案》
《台灣保證法》
《國防授權法》
《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
法案的意義
第九章 不可不知的「台灣連線」
台灣在美國國會的好朋友
美國國會的「台灣連線」
「台灣連線」議員在國會的表現
無邦交下台美關係的持續進展
第三部 美國的風吹到台灣之後:美中台重大議題
第十章 美豬來不來與科技產業鏈
美豬來不來
美豬、美牛進口:台美FTA的疙瘩
需要FTA的台灣
萊豬公投案,台美關係的考驗?
滷肉飯裡的台灣外交戰略
科技產業鏈
牽動全球科技產業的台灣
「護國神山」、「矽盾」:守護台灣的金鐘罩
台灣科技對美國的區域戰略意涵
掌握戰略優勢成為重要槓桿
第十一章 南海爭議與美中角力
南海:經濟國貿、自然資源與戰略地位的必爭之地
多國聲索的南海諸島
中國南海九段線:都是U的問題
美國自由航行任務與國際秩序
台灣在南海爭端的角色
美中對抗下,台灣的南海論述
第十二章 軍購到底在購什麼?
關於軍購,我們最常聽見的謠言
謠言的目的:散播疑美論和失敗主義
第十三章 丞相,起風了:川普旋風之後美國的社會
經濟贏家與輸家
身分政治與白人的憂慮
2020年大選後的美國政治發展
第十四章 美國國內政治如何影響外交政策、台美關係
美國國內政治的雙層賽局、四種主張
勢力變化:共和黨、民主黨兩大黨主流重新合作?
氣候優先?中國優先?
關注美國是所有人的功課
白宮和國會中,誰與台灣有關?
結語 共同拓展國際空間:美國台灣觀測站行動宣言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故事與成員
電子書加值內容 台灣的「口罩外交」與疫苗捐贈:Taiwan can help!/作者群電子書獨家專文
作者簡介
推薦語——了解台美關係,關心全球事務/蕭美琴
推薦序(一)——這本書,來得真是時候/范琪斐
推薦序(二)——靈活的外交仰賴成熟的民意/王宏恩
推薦序(三)——了解台美共享民主價值,實踐公民外交/趙怡翔
台美關係歷年大事與法案年表
第一部 美國 vs. 台灣
第一章 眾所皆知卻罕為人知——台美外交簡史
雷根-老布希時期(1981-1993):以抑制蘇聯為第一優先
柯林頓-小布希(1993-2009):大起大落
歐巴馬-川普(2009至今):台美的峰迴路轉
從斷交走到今天,不簡單的台美關係
第二章 「一中」各表...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