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變成灰,毋忘沙場浴血戰。
十五位用青春、傷患、生命死戰日敵的老戰士,
一場捍衛中國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的戰役。
1942年至1945年,四十萬中國遠征軍在雲南、緬甸牽制日軍,
摧毀其妄圖在二次大戰中吞併中國,繼而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抗戰勝利七十年後,最後一批港、台老兵追憶當年戎馬生涯,
重現這場被歷史遺忘,但對戰爭成敗攸關重要的滇緬戰役。
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著名歷史學者胡春惠、台灣及大陸兩岸公共知識分子武之璋──誠意推薦!
「印緬戰役,是我一生最可貴的經歷。」
對八年抗戰歷史,我們未至於茫然不知,但肯定不夠重視,而且知之不詳。
一個中學教師,帶著一批學生尋訪十五位戰爭英雄,並在二戰結束七十五周年再版此書,帶給一生以參軍為榮的老戰士們最大的安慰:歷史沒有忘記你們!
2020全新版本全書分上下篇兩冊:上篇及下篇「老戰士訪談錄」。上篇全面記錄了戰前的國內外局勢、逾十場艱險戰役的實況、第一次遠征失敗及反攻獲勝的關鍵因素,為人物篇口述事跡提供了堅實的歷史背景和脈絡;下篇此版新增范孟襄老戰士的訪談,寫下總共十五位老戰士在沙場鏖戰的汗血傷患、在烽火硝煙下的人生軌跡,成了遠征軍歷史最人性化、最有血有肉的具體呈現,讓讀者更能體會戰爭的真貌。新版更是附錄老兵蔡炳堯的訪談,一位抗日期間保衛香港的華籍英兵,他的英雄事蹟,也是彌足珍貴的。
本書特色
二戰結束七十五周年,毋忘當年血淚史
202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七十五周年,在這個日子,除了感恩數十年來得享和平,我們更不應忘記這和平盛景背後血流成河的戰火歲月,以及這批當時為家國安定作出巨大犧牲的老戰士。
年近百歲老戰士,最後的戰爭親歷者
老兵凋零,這十五位年近百歲的老兵(尚有八位老彌而堅),是這段戰事碩果僅存的親歷者、見證者。沒有另一代人,能夠成為鮮活的歷史敘述者。儘管是耄耋的長者,他們依然頭腦清晰,記憶力強,談身世、講抗戰,絕不含糊。只有透過他們的生命,我們才能體會戰爭的真實。
第一手口述史料,保存珍貴相片檔案
歷史研究不能只看官方檔案,口述歷史也是珍貴的歷史素材。老戰士們親身敘述當年沙場戰事,是為史書中找不到的第一手資料。他們視參戰為一生的榮耀,細心保存了從軍證件、相片、檔案。藉著此書的出版刊印,這些無價史料將被永久收藏。
整全的歷史片段,填補教科史書不足
對結束逾半世紀的抗日戰爭,我們的感覺是遙遠的;至於甚少記載於課本上的滇緬戰爭,就更是陌生。然而,它的在整場抗日戰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編者師生參考了數十本與二戰相關的書籍,結合老戰士們的耳聞目見,將逾十場大大小小的戰役詳細記錄下來,補充了歷史中缺漏的一頁。
烽煙時代,亂世故事
這批老戰土來自不同背景:有菲律賓及緬甸的華僑子弟、有家境不俗的富家子弟,更多的是投筆從戎的大、中學生。當中有人為報日軍殺父之仇,與心愛情人不辭而別,七十多年來思之念之;有人在戰爭結束後背負著反革命的罪名,受盡批鬥,一生坎坷;也有人定居香港,晚年成為發明家。烽煙戰火下,亂世浮生,造就了一個個不一樣的大時代故事。
傳承歷史,延續宏志
這本口述歷史的特色在於,受訪者歷經滄桑,而採訪者只是中學生。老戰士們與廿一世紀伊始出生的學生,老少促膝而談,由後者承傳了滇緬戰爭和中國遠征軍的真人真事。他日學生成了長者,跟子孫轉述戰士們的事跡,他們就是橫跨逾一百五十年時空的抗日親歷者傳遞人。
榮譽
繁體字版 榮膺「2015年度第13屆公眾推薦好讀」(香港教育城主辦)
簡體字版 入選2016年「華文好書」榜(騰訊網及商報主辦)
作者簡介:
袁梅芳
曾任香港中學中國歷史科教師三十多年,獲2019年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辦的首屆「陳靜中國歷史教學獎」。自2011年始,與學生共同探索抗日戰爭時期滇緬戰場上的中國遠征軍歷史,以文字記錄和出版分佈於香港、內地、台灣及加拿大四地合計三十位抗戰老兵的口述訪談,圓滿完成「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承諾。本書上冊「歷史篇」記述滇緬戰爭歷程,下冊「人物篇」是其中十五位老戰士的紀實作品。
呂牧昀
23歲,以〈客至.赴南京夜訪抗戰老兵〉七言律詩一首榮獲2018年「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邀請賽冠軍。本書上篇「滇緬戰爭拼圖」主筆,撰時18歲,中五生。熱愛研讀中國歷史,敬仰知識分子孫立人將軍以軍事救國的抉擇,然孫將軍卻因誣害遭軟禁,有志難伸,遠征軍歷史亦因政治因素蒙塵。於是決心盡己之力,撰述史篇,弘揚戰士將領救國的高尚情操。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香港這塊原是英國殖民地的地區上,竟有中學老師及其愛徒,憑着自我的民族感情,以自己的財力和精力,搭飛機、坐火車僕僕風塵到處去走訪那些曾參與八年抗戰,年近古稀的老將士們。正所謂「不容青史變成灰」,這是你我當代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重要責任,而袁梅芳老師、尤麗萍老師等在忙碌工作之餘,竟起而率先來兌現此一義行,是十分令人感動的。
胡春惠
著名歷史學者香港珠海學院文學院院長、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韓國釜山大學客座教授
袁老師師生們的工作不但彌補一段歷史空白,而且是用一種宗教情懷,給予這些老英雄應有的尊敬與愛心。他們的努力必然會得到兩岸三地的迴響。「老戰士們的故事必然會傳唱千古!」
武之璋
台灣及大陸兩岸公共知識分子
老戰土們也對袁老師師生們遠赴台灣或在香港為他們進行訪談,以保存他們的歷史心存感激。在此,我要向袁梅芳老師及所有參與過此項目的同學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們已為國民教育作出了最好的示範。
丁新豹
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及名譽高級研究員
一位九十幾歲的老戰士可以把七十年前戰爭中的「時代精神」,經由口述,穿越時空,傳達給一群十幾歲的中學生。這回的口述採訪和編寫過程本身,就是成功的歷史教育,的確促成了時代精神穿越七十年。
周樑楷
台灣中興大學歷史系退休暨兼任教授
雖然我們無法親身經驗大時代的抉擇,但是藉着老兵的故事,我們不但能進入他們的人生片段,還可以呈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老兵娓娓道來的往事,師生默默的耕耘,增添了歷史的記載,加深了世界的認識,開啟了一次探索人性的精彩旅程。
楊秀珠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
名人推薦:香港這塊原是英國殖民地的地區上,竟有中學老師及其愛徒,憑着自我的民族感情,以自己的財力和精力,搭飛機、坐火車僕僕風塵到處去走訪那些曾參與八年抗戰,年近古稀的老將士們。正所謂「不容青史變成灰」,這是你我當代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重要責任,而袁梅芳老師、尤麗萍老師等在忙碌工作之餘,竟起而率先來兌現此一義行,是十分令人感動的。
胡春惠
著名歷史學者香港珠海學院文學院院長、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韓國釜山大學客座教授
袁老師師生們的工作不但彌補一段歷史空白,而且是用一...
目錄
可尊可敬老戰士——
華仁英才赴戎機,譯述襄助特遣隊 范孟襄
國難當前,投筆從戎駐滇緬邊界 袁學姜
政工隊宣傳抗日,改任無線電報務員 黃光漢
從流亡學生到入緬遠征軍、國軍傘兵團 胡建中
三次離隊隨心志,千言家書表心跡 陸嘉昌
緬甸華僑赴戰場,藏書檔案記歷史 曾子傑
儒將風範,負傷不退,衝鋒陷陣 萬劍舞
放棄菲僑身分,戰地醫院、印緬前線任譯員 王忠詩
西南聯大學子徵調參軍,隨軍擔任翻譯官 黎模慎
為報日軍殺父仇,遠征甘成負心漢 蘇漢武
槍林彈雨架線路,通訊兵險地執勤 黃樹開
防毒排前線勇殺敵,屢遭批鬥身心摧殘 蘇定遠
無緣入緬,防禦炮手中國戰區轟敵 黎 鋒
巾幗英雌後援宣傳,歷劫鴛鴦排萬險 吳 瑋
附錄1 保衞香港,華籍英兵
抗戰香港淪陷時,華籍英兵功勞顯 蔡炳堯
附錄2 師生研習緣起與冀盼
「趁他們未老」—高中中國歷史研習報告 袁梅芳
致謝
參考文獻
可尊可敬老戰士——
華仁英才赴戎機,譯述襄助特遣隊 范孟襄
國難當前,投筆從戎駐滇緬邊界 袁學姜
政工隊宣傳抗日,改任無線電報務員 黃光漢
從流亡學生到入緬遠征軍、國軍傘兵團 胡建中
三次離隊隨心志,千言家書表心跡 陸嘉昌
緬甸華僑赴戰場,藏書檔案記歷史 曾子傑
儒將風範,負傷不退,衝鋒陷陣 萬劍舞
放棄菲僑身分,戰地醫院、印緬前線任譯員 王忠詩
西南聯大...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new_include/images/ebook-iosDownload.png)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