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30年,本書至今仍然有效!
有了這本書,終於可以停止和孩子之間的爭吵了!
◎波士頓環球報盛讚:「教養的聖經!」
◎紐約時報親子教養書暢銷第1名作者,聯手力作的長銷經典
◎出版30週年全新修訂版――新增收錄「跨世代的實際運用經驗分享」
◎影響全美超過400萬個家庭 授權全球30多種語言版本
◎美國亞馬遜暢銷榜長踞第一 讀者5顆星保證的經典教養必備
你與孩子之間,是否天天都在上演各種令人頭痛的狀況劇?
總是得大聲叫嚷或一再催促,孩子才苦著臉聽話照做,卻也不知是真聽還是假聽;每每想跟孩子好好談心,卻總是不知該如何拉近距離,也找不到他喜歡的話題;有著這些困擾的父母親們,一定也曾發生過跟孩子還沒講幾句話,就引發了一連串讓人措手不及的情緒反應的狀況,久而久之,親子關係彷彿落入了難以解凍的處境,而一些情緒性的表達方式,更只是使得彼此關係加速惡化,感情越來越疏遠。
其實,只要稍稍調整溝通模式,從此不再需要責罵和嘮叨,就能讓孩子願意聽話、主動學習,人格發展也會更加完整,而這些改變的關鍵就在於――你得換一套表達與傾聽的方法!
本書為暢銷全球的親子溝通工具書;只要掌握書中的六種溝通技巧,包含認同孩子的感受、用心聽孩子說話、合宜的鼓勵與讚美,以及讓孩子跟你合作等等,本書將幫助你學習與孩子快樂相處的對話訣竅,並運用簡單明瞭的範例及練習題,帶領所有父母逐步改變。
作者以實際且尊重孩子的方法,讓擁有各種不同年齡層小孩的父母,都能從此拋去教養的沉重壓力,藉由本書,享受更有價值的親子關係。
書中也利用插畫來立體呈現各種家庭情境,讓你快速理解親子溝通的關鍵重點!
而在出版30週年的全新修訂版中,兩位知名教養專家更追加了最新觀點,以及根據本書出版至今得到的家長回饋,加入更多寶貴建議。
透過本書,你將能學到:
如何調適孩子的負面情緒,譬如沮喪、失望、憤怒等等
如何適當表達你的生氣
如何讓孩子願意聽話
如何設定堅定的立場並保持和善
如何使用其它方式取代處罰
如何和平解決家庭衝突
※特別收錄:作者之一的女兒喬安娜.法伯(Joanna Faber),為30週年版撰寫了成長體驗&育兒分享,呈現新世代所面臨的教養問題,她的親身實踐更闡明了本書技巧不受時間影響,至今仍能有效運用於各種家庭!
作者簡介:
安戴爾.法伯(Adele Faber)
依蓮.馬茲麗許(Elaine Mazlish)
安戴爾.法伯和依蓮.馬茲麗許,兩位都是探討親子之間溝通技巧的國際知名專家,深獲許多父母的熱情支持,以及專業人士的肯定。
她們的多本著作如《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Siblings Without Rivalry》、《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等,除了曾分別獲得獎項肯定之外,亦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第一名,而本書更已銷售超過400萬本,並授權30多種語言版本。兩位作者所帶領的工作坊團體和相關影片,造福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家長及教師們,讓他們用來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兩位作者曾向已故的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博士學習,並曾擔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in New York)教師和長島大學家庭生活協會(Family Life Institute of Long Island University)的成員。除了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巡迴演講,也曾受邀至「歐普拉」(Oprah)和「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等知名電視節目上進行分享。目前皆定居於紐約長島,兩位都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
譯者簡介:
陳莉淋
台北人,兼職譯者。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學士,美國匹茲堡大學應用發展心理碩士。喜歡與兒童相處也樂於探討父母、家庭對兒童的影響,目前從事兒童發展與早期療育相關工作。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教養的聖經!――《波士頓環球報》(Huston Globe)
一本能適用於改善每一種關係的優良工具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這本書如此卓越,不僅僅又是一本告訴父母「如何做」的教養指南而已……所有家長都能運用書中方法,來改善日常生活中親子相處的品質。――《沃斯堡星報》(Fort Worth Star-Telegram)
所有的吼叫和央求方式,都比不上這本書更能得到孩子的合作。――《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法伯和馬茲麗許提出了實用、符合現實、簡單易懂的方法,加上條理分明的解說,讓人閱讀之後有如醍醐灌頂一般。――《家庭期刊》(Family Journal)
媒體推薦:教養的聖經!――《波士頓環球報》(Huston Globe)
一本能適用於改善每一種關係的優良工具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這本書如此卓越,不僅僅又是一本告訴父母「如何做」的教養指南而已……所有家長都能運用書中方法,來改善日常生活中親子相處的品質。――《沃斯堡星報》(Fort Worth Star-Telegram)
所有的吼叫和央求方式,都比不上這本書更能得到孩子的合作。――《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法伯和馬茲麗許提出了實用、符合現實、簡單易懂的方法,加上條理分明的解說,讓人閱...
章節試閱
◎全球讀者熱烈迴響
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我們六歲兒子的行為問題時,小學的輔導老師推薦我們讀妳們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後,再從家附近的密西根州立大學推廣部借了錄影帶,而自學親職技巧後,我的很多朋友都注意到我兒子有了滿大的改變,於是他們問我到底做了什麼,才能如此改善他的行為以及親子之間的關係。(他從說:「我恨你,我希望自己不是你的兒子」到說:「媽,妳是我的最佳夥伴!」)
我跟朋友們介紹這本書之後,她們要求我教大家。我已經教導這系列課程許多年了,而且也看到參與這些工作坊的爸媽們,他們的孩子在生活上有了奇妙的轉變。
至於我,當我回想起那時候面對憤怒又叛逆的兒子,直到找到妳們的教材、學習和應用書中的技巧,做了以後,真的徹徹底底挽救了我們的家庭生活和改善親子之間的關係。我堅信只要這些技巧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可以預防我兒子會因為憤怒與叛逆,而變成做出錯誤選擇、行為偏差的青少年。
感謝妳們用如此清楚易懂的方式表現出妳們學過的知識,使我透過自學就可以學會這些技巧。
✽✽✽
我從圖書館發現了妳們這本書,我敢說這是我看過最破舊的一本書。我確定這是因為它完善的內容才會變成如此。
在與我十歲女兒的相處上,這本書真的給了我很大幫助。我女兒最近發展出一種態度,我不知道是從哪裡學來的,可能是從朋友或電視,她會不斷地說:「你從來沒有買過任何好吃的東西」或「你怎麼可以買給我這麼爛的電玩遊戲?這是給小小孩玩的」之類的話。
感謝妳們,我不再自我辯護或試著去搞清楚。現在,當她開始「口不擇言」的時候,我會立即阻止她,我會告訴她:「麗莎,我不喜歡被指責,如果妳想要或不想要某些東西時,妳必須用其他的方式告訴我。」
我第一次這麼做時,看得出來她感到震驚,但是現在我發現,當她又開始這麼說話時,我甚至不需要再說什麼,有時候,我只要對她使個眼神,她就會停止並換成規矩的表達方式。
✽✽✽
妳們的書是在洗碗機和微波爐出現之後最偉大的發明!就在今天早上,我趕著要準備帶寶寶去托嬰所的東西,同時提醒茱麗(四歲)她要在換衣服和上學前先使用氣喘噴霧器。她沒有照我的話做,反而開始玩起芭比娃娃。通常,我會對她再尖聲說一次並把娃娃拿走,這會讓她開始發脾氣,而我也會與她僵持不下,最後導致我上班遲到。
但是這一次我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我看得出來妳現在好想玩芭比娃娃,我相信它也是,所以妳想自己打開氣喘噴霧器,還是妳覺得芭比會想幫忙?」她說:「芭比想要幫我打開。」這時候,她走到機器旁邊,讓娃娃打開電源,完成這次的療程,之後自己穿好衣服。
我打從心底感謝妳們。
◎作者後記:多年之後
親愛的讀者們:
當這本書在1980年首度出版時,我們的緊張心情是難以言喻的,因為我們無法預測讀者們會如何反應。現在的格式和第一本書也已有很大的不同。
在與爸媽們直接面對面時,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大家的反應。每當我們推出兩部分的課程計畫(晚間課程,外加隔日上午的工作坊),總會發現在上午工作坊開始之前,就已經有爸媽們在等待著我們,他們迫切地想要分享前一天晚上學到的新技巧有多麼管用,以及嘗試結果是多麼令他們感到欣慰。
但這一切是因為我們自己就在現場。和父母之間的角色扮演、回答他們的問題、說明每個原則的範例,和使用我們所有的精力來宣傳我們的信念。但是讀者們是否也可以從書中學到那些精華呢?
事實證明他們的確學到了。我們得知一個驚人的數據。出版社通知我們為了因應廣大的讀者需求,他們決定要再版!一篇在紐約時報刊登的文章,報導了成千上萬的教養書籍幾乎淹沒了市場,但我們這本書是名列前十名的最佳暢銷書。PBS頻道以每個章節為基礎,製作了六集電視節目。但最大的驚喜來自於那些塞爆我們信箱的郵件。
信件源源不斷地湧來,不僅是從美國和加拿大,更來自全球各地,有些甚至是來自我們必須查閱地圖才可以確定位置的國家。
大部分讀者寫信來表達他們的感激。其中也有很多讀者來信描述,這本書真的與他們的生活產生共鳴。他們希望讓我們明白知道現在和以前有何不同,哪些方法對他們的孩子有用,哪些則沒有。由此可見,不論爸媽們生長於哪種文化背景,都必須要面對相似的問題,以及尋求解答。
爸媽們自己組成團體,並訂購我們的工作坊教材,而且確實可以成功運用!但讓我們出乎意料的是,有許多專業人士詢問和使用這系列的計畫。這些專業人士包含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社工、教育者、牧師以及猶太教的祭司。
有不少機構亦使用了我們的教材,這點也令我們感到驚訝──家庭暴力危機中心、戒毒和戒酒單位、少年緩刑部門、男童軍團、州立監獄、聾啞學校、公立幼稚園、美國本土及國外的軍事基地。全世界至少有超過十五萬個團體,曾經或正在使用我們的影音教材。
今天也是我們多年前在不安的情緒下推出本書的紀念日,包含我們在內,沒有人可以預測得到,這本書能有這樣的持久力,或者是說,能讓讀者們有動力去重新創造出不同的樣貌和形式。
◎第一堂課: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感覺
{第一部分}
與真實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會讓人變得謙虛。每天早上,我都會激勵自己: 「今天會有所不同!」,而每天早上和前一天的情況,也真的都不一樣:「妳給她比較多!」、「這個是粉紅色的杯子,我要藍色的!」、「這碗燕麥看起來好噁心」、「他打我」、「我從來沒有碰過他」、「我不要回房間,妳沒權力管我!」
最後,他們使我感到精疲力竭,促使我做了一件我從來沒想過會去做的事──參加一個父母團體。這個團體是在一個兒童諮詢中心舉行,帶領者是一個年輕的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博士。
這個主題為「孩子的感覺」的團體很有趣也很特別。兩小時後,我的腦袋經歷了一場腦力激盪,充滿了許多新的想法,跟著我一起回家的還有一本寫滿未消化資訊的筆記本:
․孩子的感覺和他們表現出的行為是直接相關的。
․當孩子感覺「對」的時候,他們也會做出正確的行為。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讓他們感覺「對」?
․藉由接受他們的感覺!
․問題:爸媽通常沒有接受孩子的感覺,例如會說出:「你不是真的有這種感覺」、「你這樣說只是因為你累了」、「沒有理由需要這麼生氣」等等的話。
․當感覺持續被否定,會讓孩子困惑並被激怒,同時也會讓孩子認為,不了解他們的感覺就是不信任他們。
這一次的課程使我思考:「可能其他爸媽有做到這幾點,而我沒有。」之後我開始認真傾聽自己回應孩子的話。以下是我家裡一天當中的簡單對話。
孩子:「媽咪,我好累。」
我:「你才睡過午覺,不可能還會累。」
孩子:「但是我好累。」(更大聲地說)
我:「你不是累,只是有點想睡覺而已。我們來換衣服吧。」
孩子:「不要,我好累!」(嚎啕大哭)
孩子:「媽咪,這裡好熱。」
我:「現在很冷,毛衣要穿著。」
孩子:「我很熱。」
我:「我說『毛衣要穿著!』」
孩子:「不要,我好熱!」
孩子:「這個電視節目好無聊。」
我:「不會啊,這個節目非常有趣。」
孩子:「這個節目很笨。」
我:「它很有教育意義。」
孩子:「它很討厭又很無聊!」
我:「不准說這種話!」
你看出發生什麼事了嗎?不只是我們所有的對話最終都變成爭吵,我也一直不斷告訴我的孩子不要相信他們自己的感覺,相反的,我的感覺才是對的。
接下來幾個星期,我試著去想我的孩子可能體驗到的感覺,當我這麼做,似乎就可以自然地回應孩子。我不僅僅是使用了一種技巧,我回應的話也都是發自於內心:「喔!所以即使你剛剛睡了午覺,還是覺得累。」或者「我覺得冷,但是你在這裡卻覺得熱。」或者「我看得出來你不是很在乎這個節目。」畢竟,我們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可以有兩組不同的感覺。我們之間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我們都各別感覺到自己的感覺。
有段時間,這個新技巧幫助很大,我和孩子間爭吵的次數明顯減少。但是有一天,我的女兒在我面前說:「我討厭外婆」,聽到我的母親被這樣評論,使我沒有一絲猶豫就嚴厲地回應她:「這真的是一句很可怕的話,妳知道妳不是真心的。我不希望從妳的嘴巴再聽到這句話一次。」
這次的小摩擦讓我對自己更了解一些。我可以接受孩子大部分的感覺,但是他們表達的感覺中,只要讓我感到生氣或焦慮,我就會本能地使用舊有的方式去做回應。
我後來才知道,我當時的反應並不是那麼不尋常。接下來的內容中,你會看到一些孩子敘述出來的感覺範例,而這些範例通常會讓爸媽們不由自主地出現否定的回應。現在,請在閱讀完每個敘述後,寫下你認為爸媽會說出來否定孩子感覺的語句。
練習
1. 孩子:我不喜歡這個新的寶寶。
爸媽:(否定孩子的感覺)
2. 孩子:我的生日派對很爛。(在你盡全力讓這天盡可能地完美之後)
爸媽:(否定孩子的感覺)
3. 孩子:我再也不要戴這個愚蠢的牙齒維持器了,很痛!我才不管牙醫師怎麼說!
爸媽:(否定孩子的感覺)
4. 孩子:我討厭新教練!只因為我遲到一分鐘,他就把我踢出隊伍。
爸媽:(否定孩子的感覺)
是否發現自己寫下的句子如下:
「不是這樣的,我知道在你心裡,你是愛這個寶寶的。」
「你在說什麼?你今天的派對很棒,有冰淇淋、生日蛋糕、氣球。既然這樣,這會是你的最後一個生日派對!」
「戴維持器沒有那麼痛,我們在你的牙齒上花了那麼多錢,不管你喜不喜歡,都必須戴著!」
「你沒有氣教練的理由,這是你的錯,你應該要準時才對。」
不知道為什麼,這類的話語很容易就脫口而出。但是當孩子們聽到時,他們會有什麼感覺呢?為了讓大家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被接受時的感覺,請做做看下面的練習:
想像你正在上班,老闆要求你幫他做一件額外的工作,他希望你在今天下班前可以把這份工作完成。你本來打算馬上開始進行,但是因為一連串的突發事件,使你完全忘記老闆的交代。今天一切都這麼忙亂,你忙到幾乎沒有時間去吃午餐。
當你和同事準備下班時,老闆來詢問那件應該已經完成的工作,你馬上解釋你今天是如何的忙碌,但是他打斷你,大聲且生氣地說:「我對你的理由不感興趣!你想我為什麼花錢雇用你,難道是請你來公司坐一整天嗎?」你張開嘴巴想要解釋,他卻說:「不用說了。」接著離開,走入電梯。
你的同事們假裝沒有聽到老闆對你的訓話。你收拾好東西,離開公司。回家的路上,你遇到一位朋友。因為你仍然覺得很心煩,於是把剛剛下班時所發生的事情敘述給朋友聽。
你的朋友試著用八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你。當你閱讀以下朋友所給的回應後,將自己的直覺反應寫下來。(你的反應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不管你的感覺是什麼都可以。)
1. 否定你的感覺
「沒有理由要這麼心煩,這樣的感覺很不明智。你大概是太累了,所以把整件事講得太誇張。事情一定沒有你講得這麼糟。好了,笑一下……你笑的時候看起來那麼棒。」
你的反應:
2. 富有哲理的回應
「你聽我說,生活就是這樣。事情不可能都照我們希望的方式進行,你必須學習怎麼去從容應付。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你的反應:
3. 建議者
「你知道我認為你應該怎麼做嗎?明天早上直接到你老闆的辦公室,然後對他說:『昨天是我不對』,然後坐回位子並完成你今天忘記的那件工作。不要被其他不斷出現的緊急小事干擾。如果你夠聰明且希望保住你的工作,你必須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情。」
你的反應:
4. 提問者
「到底是什麼緊急事情會讓你忘了老闆特別託付給你的工作?」
「你難道不知道若你沒有立刻進行那件工作他會生氣嗎?」
「以前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嗎?」
「當他離開辦公室時,你為什麼不追上去並試著解釋呢?」
你的反應:
5. 為另一方辯護
「我可以理解你老闆的反應,他可能處於極大的壓力。你很幸運了,他沒有發更大的脾氣。」
你的反應:
6. 同情
「喔!你真可憐,實在是太糟糕了,我真同情你。」
你的反應:
7. 業餘心理師
「你是否想過你會如此心煩,是因為老闆對你來說就像是父親般的人物?童年時期,你可能很擔心惹你父親不高興,而且當老闆責備你時,那喚起了你曾被拒絕的回憶,難道不是這樣嗎?」
你的反應:
8. 具同理心的回應(試圖把這些感覺轉換成另一種感受)
「天啊,聽起來是個難受的經驗,在其他人面前被這樣責備,尤其是在承受了一天的壓力之後,你一定很難接受。」
你的反應:
你剛剛已經體會了當聽到一般人經常使用的說話方式後,自己會產生哪些反應。現在,我要與大家分享我個人的反應,當我感到心煩或難過時,我最不希望聽到的就是建議、人生觀、心理分析或他人的觀點,這類的回應只會讓我感覺更糟。他人的同情,讓我覺得自己更可憐;他人的提問使我產生防禦心態;而最令我生氣的,是聽到有人說我的感受是不合理的。針對這些回應,我最常產生的反應是「算了……繼續說下去也沒意義。」
但是,當有個人用心傾聽;當有個人了解我內在的傷痛,且給我機會去表達出困擾我的事情,我開始感覺心情舒暢多了、困惑減少了,且更有能力去調整自己的感覺和遇到的問題。
具同理心的語言不是我們天生具備的,它不是我們的「母語」。大部分人的成長過程中,感覺都是被否定的。要能流利地使用接納孩子感受的語言,我們必須學習和練習使用它的方式。接下來,將提供一些幫助孩子處理感覺的方法。
幫助處理感覺的技巧
1. 全神貫注並認真傾聽。
2. 使用一個字表示接收到他們的感覺,如:「喔」、「嗯」、「這樣啊!」等等。
3. 為孩子的感覺定義。
4. 利用想像的方式完成孩子的願望。
接下來的幾則漫畫裡,你會看到利用上述方法和利用常見方式來回應孩子難過感覺的對照和差異。
讀到這裡你已經學到了四種可能的方式去幫助難過的孩子,但是比起使用什麼話語來跟孩子溝通,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的態度是不具同情的,那麼就會讓孩子感覺大人在欺騙或操控他。只有當我們融合了具有同理心的真實感情,我們所說的話才能和孩子的心相通。
你從圖片裡所看到的四種技巧,最困難的可能是傾聽孩子的情感宣洩,並「為孩子的感覺定義」。這需要練習,以及必須專注分析孩子說了什麼,才能辨識孩子的可能感覺為何。我們替孩子說出他內在的真實感覺是很重要的,一旦他們知道自己經驗到的感覺是什麼,他們就可以開始幫助自己。
去克制你想要「事情變得更好」的衝動,與其給予建議,不如繼續接收和思考孩子的感覺。
舉個例子說明,有一位參加我們團體的父親,他說他的小兒子有一天激動地跑回家,一進家門就說了和第一題練習一模一樣的話:「我想揍麥克的鼻子一拳!」
這位父親說,按照以往情況,他們之間的對話會是:
兒子:「我想揍麥克的鼻子一拳!」
父親:「為什麼?發生什麼事了?」
兒子:「他把我的筆記本丟到泥巴裡!」
父親:「你有先對他做什麼嗎?」
兒子:「沒有!」
父親:「你確定?」
兒子:「我發誓,我根本沒有碰他。」
父親:「好吧,麥克是你的朋友。聽我的話,你要忘記整件事情。你知道自己也是會犯錯的。有時候麻煩是你引起的,但是卻責怪其他人,就像你對你哥哥做的一樣。」
兒子:「我沒有,是他先來惹我的……算了,我不想跟你說了。」
不過,這位父親才剛參加過「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感覺」工作坊,所以他們的真實對話如下:
兒子:「我想揍麥克的鼻子一拳!」
父親:「孩子,你感覺很生氣!」
兒子:「我想打爆他的胖臉!」
父親:「你真的很氣他!」
兒子:「你知道那個惡霸做了什麼嗎?他在校車上搶走我的筆記本,然後丟到泥巴裡。而且沒有任何理由。」
父親:「嗯!」
兒子:「我猜,他一定認為在美術教室把他醜不啦嘰的黏土作品弄壞的人是我。」
父親:「你認為是這樣。」
兒子:「對,他哭的時候一直看著我。」
父親:「噢。」
兒子:「但是我沒有弄壞它,我沒有!」
父親:「你知道你沒有。」
兒子:「我不是故意的!是因為戴比推我,害我撞到桌子。」
父親:「所以戴比推了你。」
兒子:「是啊,很多東西掉了下來,但是只有麥克做的鳥毀了。我不是故意弄壞的,他的鳥做得很好。」
父親:「你的確不是故意弄壞的。」
兒子:「對,但是他不相信我。」
父親:「如果你告訴他真相,他會不會相信你呢?」
兒子:「我不知道……但是,不管他相不相信我,我會告訴他的。而且我想他應該跟我道歉,因為他把我的筆記本丟進泥巴裡!」
這位父親很震驚,他沒有問任何問題,孩子就告訴他完整的事實;他沒有給予任何建議,孩子就自己想出解決辦法。對於他只需要認真傾聽和接受孩子的感覺,就可以提供孩子這麼大的幫助,讓他難以置信。
◎全球讀者熱烈迴響
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我們六歲兒子的行為問題時,小學的輔導老師推薦我們讀妳們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後,再從家附近的密西根州立大學推廣部借了錄影帶,而自學親職技巧後,我的很多朋友都注意到我兒子有了滿大的改變,於是他們問我到底做了什麼,才能如此改善他的行為以及親子之間的關係。(他從說:「我恨你,我希望自己不是你的兒子」到說:「媽,妳是我的最佳夥伴!」)
我跟朋友們介紹這本書之後,她們要求我教大家。我已經教導這系列課程許多年了,而且也看到參與這些工作坊的爸媽們,他們的孩子在生活...
作者序
{作者前言}
寫給讀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讀者們: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會寫出這本「如何溝通」的書給各位爸媽。每位爸媽以及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是非常個人、私密的議題,我們原本認為,如此親近的關係之間的溝通,是不應該被提供任何指導的。
在我們的第一本書《自由的父母,自由的孩子》(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當中,試著不要指導或嘮叨地勸告讀者,而是使用說故事的方法來讓讀者明白與了解。多年來,我們和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博士共同舉辦的工作坊,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確信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讀者們可以從中了解我們的新技巧,是如何改變了我們對待自己本身和我們的孩子,讀者們也能吸取這些技巧的精神,並得到啟發,進而引申出他們自己的策略。
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是可以達到改善的目的,許多爸媽驕傲地寫信告訴我們,他們只憑藉閱讀我們的經驗,就能在家中實現書裡所說的目標。但也有一些來函提出希望我們出版第二本書,一本包含了「課程」、「練習題」、「經驗法則」或「可撕下的提醒頁」的書,這種書可以幫助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學習新技巧。
我們曾認真思考過這個提議,但我們最初的考量阻止了我們,因此我們把這個想法拋到了腦後。此外,我們也實在太專注於演講和工作坊,以及準備我們的巡迴研討會。
接下來的幾年,我們巡迴了全美,舉辦了給家長、老師、校長、醫護人員、青少年和幼教人員的工作坊。不管我們到哪裡,人們都與我們分享他們使用這些新的溝通方法的個人經驗,也分享他們的懷疑、沮喪、和熱情。
我們很感激他們的開放態度,也讓我們從中學習了許多經驗。我們的檔案夾裡由於他們熱情的分享,而充滿了令人興奮的新題材。
同時,信件仍然源源不絕地湧入信箱,不只來自美國各地,甚至來自法國、加拿大、以色列、紐西蘭、菲律賓和印度。來自印度新德里的安娜哈.甘普里(Anagha Ganpule)女士寫到:
「我有許多疑問需要尋求您的協助與建議,請務必告知我是否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更深入研究這些問題。我幾乎快絕望了,舊式的方法完全不適用,而我也不知道有哪些新方法可用。懇求您協助我度過這個難關。」
這是其中一封信的內容。我們因此又重新開始思考,是否該寫一本工具書教各位讀者「如何做」。當我們越是談論這個想法,我們就越覺得這個想法是可行的。
為什麼不乾脆出一本書教大家「怎麼去做」,且附上練習題,讓家長可以自己學習那些他們渴望了解的技巧呢?
為什麼不出一本書給爸媽們一個機會,能用自己的步調與自身或朋友,一同練習學到的技巧?
為什麼不出一本有上百則實用的對話練習範例,讓爸媽用他們的個人風格去各自適應這種新語言?而且還能利用漫畫來展現新的技巧,讓那些苦惱的爸媽們藉由瀏覽圖片,自己快速地上一課。
我們讓這本書更加個人化。裡面會談論我們的個人經驗,回答那些時常被發問的問題,以及包含了過去六年來,工作坊裡的家長們所分享的故事與新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們永遠著眼於更大的目標──持續尋找新方法,來確保爸媽和孩童各自的尊嚴和人性。
突然之間,我們最初的擔心(出一本工具書教大家「怎麼去做」)消失了。每一種藝術或科學都有各自的工具書,所以為什麼不出一本書給渴望學習的爸媽們,告訴他們「怎麼說,孩子會聽;如何聽,孩子願意說」?
一旦我們下定了決心,我們便寫得飛快。我們希望可以在新德里的甘普里女士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前完成。
如何閱讀及使用這本書
以「指導讀者如何讀一本書」來表達,似乎有點冒昧(尤其我們知道有些人習慣從一本書的中間開始讀或甚至倒著讀)。但既然我們是這本書的作者,我們希望向各位說明如何正確使用這本書。若你只是很想快速瀏覽或翻閱書中的插圖,還是請從第一堂課開始閱讀吧。請確實一步一步的跟著書中練習,抵抗想要快速翻閱找出小撇步的誘惑。如果有合適的朋友一起進行練習,這是最好不過的了,我們期盼你們可以充分討論和辯論彼此的答案。
同時,也希望你們可以把答案直接寫在書上,這樣一來這本書就可以變成你的個人紀錄。不管字跡是整齊乾淨或凌亂難讀,或改變心意劃掉重寫,都請你寫下答案。
請緩慢仔細地閱讀這本書。我們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學會書中的那些方法,但我們也不建議讀者花費過長的時間來閱讀這本書;如果你認為這本書中的方法是有用的,你或許會想立刻實踐並做些改變,相較於一次全改,一次改變一點點是比較容易做到的。當你讀完了一個章節,在繼續下一個章節之前,先把書闔上擺在旁邊,並且給自己一個星期的時間去完成書中的練習題。(你可能正在想,「我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想要做練習題!」然而,經驗告訴我們:把書中技巧轉為實際行動的練習並記錄結果,可以將那些技巧植入你的腦中。)
最後,你可能會想,為什麼這本由兩個人撰寫的書,某些內容卻是由單人角度來說故事。
這是用來解決需要不斷辨別是誰正在述說本身經驗的麻煩。我們認為讀者似乎比較容易理解「我」,而不是「我,安戴爾.法伯……或我,依蓮.馬茲麗許……」如同我們這本書中強調的信念與價值,我們提倡一致與和諧。我們都已經見證過,這些溝通方法在我們自己的家庭和其它上千個家庭中,確實能發揮作用,因此現在,我們很榮幸可以與你分享這本書。
{作者前言}
寫給讀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讀者們: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會寫出這本「如何溝通」的書給各位爸媽。每位爸媽以及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是非常個人、私密的議題,我們原本認為,如此親近的關係之間的溝通,是不應該被提供任何指導的。
在我們的第一本書《自由的父母,自由的孩子》(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當中,試著不要指導或嘮叨地勸告讀者,而是使用說故事的方法來讓讀者明白與了解。多年來,我們和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博士共同舉辦的工作坊,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
目錄
作者與譯者簡介
寫給讀者的一封信
如何閱讀及使用這本書
第一堂課 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感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問與答、注意事項、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二堂課 讓孩子開始合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問與答、技巧說明、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三堂課 取代處罰的其他方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問與答、專家看法、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三部分 進一步說明解決問題的步驟
第四堂課 鼓勵自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技巧說明、常見問題、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五堂課 讚美孩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注意事項、問與答、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六堂課 解放被定型的孩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爸媽們的故事分享:過去和現在
結業式 融會貫通
學習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呢?
【後記】多年之後
【附錄一】全球讀者熱烈迴響
【附錄二】但是……如果……那麼……?
【附錄三】他們的母語
【出版三十週年特別收錄】下一個世代 文/喬安娜.法伯
作者與譯者簡介
寫給讀者的一封信
如何閱讀及使用這本書
第一堂課 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感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問與答、注意事項、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二堂課 讓孩子開始合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問與答、技巧說明、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三堂課 取代處罰的其他方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問與答、專家看法、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三部分 進一步說明解決問題的步驟
第四堂課 鼓勵自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技巧說明、常見問題、爸媽們的故事分享
第五堂課 讚美孩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注意事項、問與答、爸媽...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