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紀大疫下
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
以愛承擔搶救生命的希望工程
善的循環,讓愛延續愛
生命在病毒面前變得脆弱,人類在疫情底下顯得渺小,我們不禁要問,病毒如何形成?疫情如何致此?人類又應如何向大自然學習與萬物和諧共存?答案都值得我們捫心自問,深刻反省,惕勵戒慎。
──釋證嚴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在新冠疫情的大哉教育中,不知世人學到了多少教訓?又啟發了多少智慧?在我腦海中留下永遠的記憶,並不是抗疫期間我們投入了多少人力與物資,而是全院同仁及慈濟志工,用生命守護生命的當下,大家投入了多少真誠的「愛」!
──趙有誠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
用生命搶救生命,臺北慈濟醫院用愛守護
二○二一年五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臺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硬仗。臺北慈濟醫院傾全院之力挺在疫浪最前線,穿透隔離給予病人愛和關懷,膚慰無法與至親告別的哀慟,也在大疫下迎接新生命,用愛守護每一個病人。
除了在院內照顧確診病患,臺北慈濟醫院還肩扛守護社區安全之責:承接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照護輕症確診病患;開立社區篩檢站,攔截病毒,為社區築起防火牆;更在證嚴法師指示下以新北五處靜思堂辦理新冠疫苗接種作業,為個別民眾穿上一層保護衣。
二○二二年四月初夏,臺灣新一波疫情海嘯又起。二○二一年與病毒是快速激烈的短兵相接,二○二二年則是每天幾萬人確診,猶如打消耗戰、持久戰,但臺北慈濟醫院仍一往直前,再度勇赴前線,展現無畏大愛。
疫情有如延燒不止的森林大火,
我們像是把翅膀沾濕去救火的小鳥,
力量薄弱,但有心就有力。
當你覺得這是你可以盡的社會責任,
沒有任何事情是做不到的。
────趙有誠
▍臺北慈濟醫院,潤漬眾生的道場▍
*二○二一年五月至八月收治確診病患九百零六人,全國第一
*落實感控措施,締造連兩年院內零感染的可貴防疫成績
*衛福部COVID-19「關鍵『疫』戰,感謝有您」獲頒「貢獻卓越獎」,名列第一
*開設專責加護病房三十三床,比衛福部規定多十三床
*竭盡所能收治病患,沒有拒絕任何一個病人就醫,收治後也不曾轉出任何病患到其他醫院
*開立社區篩檢站、新北五處靜思堂做為社區疫苗施打站,為社區、民眾築起防火牆
*臺北慈濟醫院人員捐出防疫獎金或薪水,募得新臺幣七千多萬元,支持慈濟基金會購買五百萬劑BNT疫苗
*全國唯一全素食集檢所,為身心注滿抗疫能量
*證嚴法師指示慈濟醫療體系研發防疫中藥「淨斯本草飲」,證實有助於確診病人之病毒量與發炎指數下降,研究成果受國際重視
*慈濟基金會、無私奉獻的志工,是臺北慈濟醫院最強後盾
作者簡介:
趙有誠/作者
國防醫學院畢業,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曾任三軍總醫院健康檢查室主任、胃腸科主任、內科部主任、教學副院長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主任。二○○四年任醫療副院長執行官,二○○六年一月晉升軍醫少將,二○○七年十月調任國防部軍醫局醫管處處長。
二○○八年三月一日接任臺北慈濟醫院院長,次年皈依證嚴法師成為慈濟師兄,對「行醫」有不一樣的體悟,全心投入慈濟醫療志業,帶領臺北慈濟醫院全體同仁為實踐「全人醫療」努力不懈。
葉知秋/採訪整理
科班出身的新聞人,多年在第一線採寫磨出寫故事的筆, 現為自由撰稿人。
章節試閱
充氣人偶陪恐慌症阿嬤
七十歲的施阿嬤入住專責病房後,護理師透過監視器看到阿嬤神情緊張、躁動不安,在病室內走來走去、喃喃自語,只要見到護理師,就問什麼時候帶她回家。她不時咚咚咚敲門,想開門發現打不開,曾兩次拿湯匙破壞門鎖。原來阿嬤失智又有恐慌症,待在密閉空間會非常焦慮。無論醫護人員如何安撫,都無法讓阿嬤情緒穩定下來。
詢問家人後得知,阿嬤其實不難「哄」,只要有人陪,即使不說話,阿嬤也能安心。起先護理長陳美慧送一隻絨毛兔寶寶玩偶進去陪阿嬤,但收效甚微,後來陳美慧靈光一閃,做個假人陪阿嬤吧!
醫護人員用氣球、隔離衣做材料,先拿好多氣球充飽氣,一個當頭,其餘的塞進隔離衣當身體,做出充氣人偶。感染科主治醫師邱勝康在人偶的臉部畫上五官,大夥再為人偶戴上髮帽、口罩、手套、鞋套,外觀看起來跟平日全副武裝進病室的護理師無異。
「做出這個人偶,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邱勝康說:「喜的是問題好像解決了,憂的是怕送進去阿嬤會嚇到。」沒想到「人偶戰術」奏效,當醫護人員把人偶夾帶進入病室讓它坐在病床邊,阿嬤並未察覺有異,「可能因為每個醫護人員的裝扮都一樣,從護理站的監視器螢幕其實看不出來是假人,就覺得是一個比較胖的護理師坐在床邊。」
等到大夥離去,病室內只有阿嬤跟假人時,阿嬤看到房裡有其他「人」在,果然情緒維持穩定,也願意配合治療,直到順利出院。
「其實充氣人偶一、兩天就會消氣,必須重新打氣。」陳美慧說。後來阿嬤也知道那不是真人,但還是接受假人的陪伴。有時護理師為消氣的人偶充氣,阿嬤還會幫忙。
搶救?放手?
「今日凌晨三點鐘我又醒來,因為想起在我手中死去的一位病人而哭泣。」這是內科加護病房主任蘇文麟二○二一年五月底寫給院長趙有誠的訊息。到現在,想到這位鄭大哥,蘇文麟還是會忍不住紅了眼眶。
蘇文麟回憶,六十歲的鄭大哥在疫情爆發後,因感冒症狀持續近一週,看診後不見好轉,又出現呼吸急促、喘的症狀,與家人討論後決定到臺北慈濟醫院篩檢,採檢結果是陽性。當時他的血氧濃度不到百分之六十,與正常應高於百分之九十四相比,已屬於心肺極度缺氧的狀態,醫護人員立即展開搶救,插管送至加護病房。但他的血氧濃度一直拉不起來,新冠肺炎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病情極不樂觀。
「麻醉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乃至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都著裝進加護病房協助,隨時準備為大哥接上葉克膜。」蘇文麟緊急打電話詢問當時居家隔離的家人,是否同意為鄭大哥接上葉克膜維生,也說明根據歐美經驗,這種情況下使用葉克膜,存活機率大概只有一成,他們表示要與在美國當醫師的女兒討論。
幾分鐘後,蘇文麟接到回覆:全家討論後,決定不放置葉克膜急救,把醫療資源留給更有機會存活的病人。電話中,蘇文麟從哽咽到痛哭失聲,沒有辦法說出一言一語安慰家屬。身為醫師的他,想的是竭盡所能搶救垂危的生命,但家屬思考的卻是將有限資源留給其他更有機會存活的病人。
「鄭大哥處處為人著想。」蘇文麟回憶,就醫前鄭大哥因身體不舒服與太太分床睡,怕傳染給太太;決定到醫院採檢時,身體已經非常不舒服,但他不願麻煩家人載送,心想住家離醫院不遠,戴好口罩就自己走到醫院。那時因疫情大爆發,人心惶惶,醫院篩檢站擠滿等候篩檢的人潮,鄭大哥強撐病體安靜排隊,而生命垂危時,家人秉持鄭大哥為他人著想的個性,做出艱難的決定。
「搶救?放手?」即使已是資深醫師,蘇文麟仍然難以抉擇,對於逝去的生命無法釋懷。
喜迎十個新生兒
臺北慈濟醫院在二○二二年的疫情中,至六月上旬,已陸續為十個確診孕婦接生,如同前一年在疫情中為確診孕婦剖腹或接生一樣,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都令醫護團隊振奮不已。
其中有個孕婦在懷孕三十九週時,和兩個女兒同時確診,母女三人一起住進專責病房,只有爸爸陰性居家隔離。但媽媽在病室裡「一打二」太累,因此由爸爸來陪病照顧兩個女兒。原本媽媽心想,快解隔了,可以回家待產,沒想到羊水破了,護理長何佩柔立即打電話向產房求助,請產房派人來接走臨盆的孕婦。
已經有兩寶的爸爸還是很緊張,想陪太太生產,兩個女兒超齡的說:「你去幹嘛?生小孩而已,媽媽又不是沒經驗。」但拗不過爸爸,女兒們無奈擺手說:「好啦,讓他去、讓他去!」有趣的對話,讓一旁的護理師都忍不住笑出來。何佩柔拿一套隔離衣給爸爸,產房人員帶他走防疫通道、搭防疫電梯,再走產房的防疫通道到產房外,完成他陪產的心願。
「小寶寶出生後的狀況要第一時間掌握。」婦產部產科主任張銀洸說。生產前婦產科即先照會兒科醫師,在孕婦出現產兆轉至產房後,產科與兒科的醫護人員便會換上全套防護裝接生,寶寶出生後兒科馬上接手照護,「最棒的是新生兒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和四十八小時兩次採檢,都是陰性,排除被媽媽垂直傳染的可能。」張銀洸說。每一個寶寶都平安健康,就是接生團隊最好的禮物。
充氣人偶陪恐慌症阿嬤
七十歲的施阿嬤入住專責病房後,護理師透過監視器看到阿嬤神情緊張、躁動不安,在病室內走來走去、喃喃自語,只要見到護理師,就問什麼時候帶她回家。她不時咚咚咚敲門,想開門發現打不開,曾兩次拿湯匙破壞門鎖。原來阿嬤失智又有恐慌症,待在密閉空間會非常焦慮。無論醫護人員如何安撫,都無法讓阿嬤情緒穩定下來。
詢問家人後得知,阿嬤其實不難「哄」,只要有人陪,即使不說話,阿嬤也能安心。起先護理長陳美慧送一隻絨毛兔寶寶玩偶進去陪阿嬤,但收效甚微,後來陳美慧靈光一閃,做個假人陪阿嬤吧!
醫護人員...
作者序
【推薦序】
推薦序
是救命的醫院,也是潤漬眾生的道場
釋證嚴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超過兩年了,全球疫情仍然擋不住。臺灣疫情在去年一度嚴峻,身為新冠肺炎急救責任醫院的臺北慈濟醫院,在院長趙有誠的帶領下,全院上下一心投入這場抗疫救命的行動,二○二一年五月到八月,臺北慈濟醫院收治九百零六位新冠肺炎確診病患,同時創下院內零感染的紀錄。
到了下半年,臺灣疫情趨緩;未想今年年中,疫情又起。最新變種病毒以超強的感染力,使得這一波疫情來得又猛又急,自五月以來,突破了每日數萬人確診的數字,令人怵目驚心。臺北慈濟醫院以醫者治病救人的責任感,再次站上這一波疫浪的高處,繼續守護臺灣,守護每一位病人。
疫情底下,沒有哪一個人是局外人,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鄉,世界已成了生命共同體,彼此生死相依,禍福與共。病毒無眼,因此不分種族國家,不分宗教信仰,不分貧富貴賤,附形沾黏,借體擴散,威力難擋;唯有彼此互助,抗疫無間,才能遠離病毒的陰霾和災難的夢魘。
生命在病毒面前變得脆弱,人類在疫情底下顯得渺小,我們不禁要問,病毒如何形成?疫情如何致此?人類又應如何向大自然學習與萬物和諧共存?答案都值得我們捫心自問,深刻反省,惕勵戒慎。
人命關天,人人都是戰士,尤其醫護菩薩在第一線防疫為搶救生命、守護平安,把守前線,忘小我而顧大我,捨小家而護大家。
回望去年,疫情期間,臺北慈濟醫院的護理菩薩日日「穿著層層包覆,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帽,全身汗水濕透,除了餵飯、灌食、翻身、拍背、更換尿布、清理褥瘡、攙抱如廁、溫水清洗肛門,還主動為病人洗頭沐浴,傾聽撫慰,平復驚恐,處處展現出全人醫療的真諦。」這些工作,即便是至親子女也不一定能做得到如此輕柔、細膩而又周全;我們的護理菩薩真的是把每一位病患都當成自己的家人,那是怎樣的慈悲,怎樣的愛。
尤其在專責病房的護理人員,有好幾位都為人母親,還有的才剛剛育嬰假期滿,有的家人難免有顧慮,但她們卻都意志堅定:「我要回專責病房跟大家一起抗疫。」「去年我照顧過確診病人,今年也不能缺席。」「單位需要我,我就要回來。」而為了不要傳染給小朋友,有的一整個月都沒有見到自己的小孩,忍著思念,只為了照顧和救助一位又一位受新冠肺炎侵擾的病患;一有機會視訊幾分鐘,聽到小孩的聲音,就忍不住流淚。醫護們的用心用情,真的是令人感動。
面對今年這場疫情,雖然中重症的比例降低,但需要隔離的輕症確診者卻大幅增加,救護工作量也相對加重。醫護團隊犧牲與家人相聚的時光,不分晝夜,二十四小時接力,互信、互愛、互助,共同肩負起責任。總是叮嚀醫護菩薩,務必做好自身防護、照顧好自己,因為你們的平安就是給證嚴最大的禮物。真的很感恩各個醫護團隊,用實際行動,付出心中的愛,投入了這場抗疫弭災的壯舉,真的只能說感恩。
想想病毒怎麼來的呢?其實,災疫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的示警,地球受毀傷,災難時而頻傳,面對這一波的疫情,最好的靈方妙藥就是齋戒。期待人人抱持感恩心,感恩大地以各種青蔬、鮮果、穀類,提供我們完整的營養。我們不但不殺生,還要尊重生命,好好疼惜地球上跟我們一樣活著的所有生物。一起來倡導素食,一起來茹素,不僅人人能守護健康,也能清淨心念,長保平安。
感恩臺北慈濟醫院以「感恩、尊重、愛」落實全人醫療,以人為本、以愛膚慰、以生命搶救生命,更為求醫無門、內心無助的病患拔苦予樂,使他們身心安頓。對於臺北慈濟醫院趙院長、全體醫護人員、所有行政同仁,大家上下一心,堅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這個使命,千言萬語,只能化作千萬聲的感恩與祝福。
【自序】
自序
疫情海嘯中的醫護之愛
趙有誠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
二○二二年已是新冠病毒肆虐的第三年,全球確診病例超過五億,死亡人數超過六百萬,這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重大疫災,有如一九一八年流感大疫。雖然現今醫學進步,科學家們很快找出致病元凶冠狀病毒,也在短時間內研發出檢驗方法、疫苗、治療藥物,以及公共衛生上的防疫策略,但是這數年來的疫情對全球經濟、民生、教育、交通、醫療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臺灣四面環海,疫情之初尚能堅守,直到二○二一年五月雙北疫情大爆發,每日數百位確診病人,紛紛湧入各大醫院急診室,讓醫護措手不及。雖然各級政府設置篩檢站、大型檢疫所,也啟動「北病南送」等應變計畫,但那段期間一線醫護同仁面對的是排山倒海而來的重症病人,除了搶救因嚴重肺炎呼吸衰竭的病人,還要嚴陣以待「快樂缺氧」病情的瞬息萬變。
更令人難忘的是病人的恐懼、驚慌與悲傷。許多家庭成員染疫後,被拆散分送入不同醫院,也有人下了救護車,才知道已身在南部縣市,只能透過手機彼此關懷鼓勵。幾天後有人孤獨的死去,親人們除了隔著手機哭泣,二十四小時內需火化的政令,也沒法靠近為摯愛的家人道別。
全人醫療的真諦
在那樣的疫情爆發之初,臺北慈濟醫院因應大量的病人,立即開設五間專責病房,外加三十三張加護病床,努力搶救、收容每一個送來急診室的病人,以及在其他醫院求救無門的患者。面對突然的巨變,醫護同仁能在第一時間迅速而努力承擔起來,這就是「良知」吧!
住在臺北慈濟醫院的新冠肺炎病人,不論是來自安養中心的失能長者、精神疾病患者、失智老人、待產孕婦、兒童、洗腎病人、街友、毒癮者,都受到醫護同仁無微不至的呵護。這些醫護同仁都才剛接種完第一劑AZ疫苗,穿著層層包覆,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帽,全身汗水濕透,除了餵飯、灌食、更換尿布、清理褥瘡、攙抱如廁、溫水清洗肛門、還主動為病人洗頭沐浴,傾聽撫慰,平復驚恐,處處展現出「全人醫療」的真諦。
臺北慈濟醫院擁有一千零一十三床的醫護人力,但在這波疫情中,醫護同仁照顧了九百零六位確診病人,人數是全國第一。也許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在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言教身教之下,早已深植同仁心中。
更令人感動難忘的是,當證嚴法師宣布購買五百萬劑BNT疫苗為全民,特別是兒童防疫時,同仁們募心募愛,紛紛捐出防疫獎金或薪水,支持慈濟基金會龐大的負擔。臺北慈濟醫院共募得新臺幣七千多萬元!上下一心「甘願做,歡喜受」,院長真以身為團隊的一分子為榮,因為事情做出來,道理就已經完成了。
社區淪陷,急診超載
臺灣「全力圍堵,防疫清零」的政策,在二○二二年 Omicron 變異株病毒侵入後失守了。因為超強的傳染力讓確診人數暴增。雖然有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輕症比例較高,死亡率也由前一波的百分之四下降到今年的約千分之一,但因分母數太大,醫院的急診室、加護病房以及專責病房,再度面臨疫情海嘯的挑戰。我們雖然身經百戰,還擁有過去兩年「院內零感染」難能可貴的防疫成績,但是今年真的很不一樣,我們也因應大勢做了一些調整。
由於社區淪陷已無法清零,待床病人快速增加,我們改變策略,已住院的病人治療觀察三、五天後,確認無需插管,無惡化成重症的危險,就讓病人先出院空出床位,轉由「居家照護」團隊接手,後續再視訊診療追蹤。
這樣的策略維持幾天後,很快遇上另一個挑戰,安養中心紛紛送來染疫又失能的長輩,透析中心也轉來需要定期洗腎的確診腎友,這樣的病人一旦入住,短期都出不了院。加上今年特別多幼兒病童及八十歲以上的長輩,沒幾天專責病房就床位吃緊了。那時急診作業量增到平日的四倍,平均兩分鐘就來一位病人,除了發燒合併呼吸道症狀的新冠病人,還有其他心肌梗塞、腦出血、胃穿孔、急產、車禍外傷的一般急診病人,要搶救又要防疫保護他們彼此不互相感染,一線同仁真的忙壞了。院長能做的,就是提供足夠的空床讓急診不致癱瘓。
還記得五月一日星期一早上,我親自致電衛福部石崇良次長,建議安養中心、康復之家等長照機構,以及血液透析中心的確診病人,應以原地安置為原則。石次長過去是急診專科醫師,很快掌握住重點,明快做出決定,第二天就發出公文讓所有醫療院所及機構「有法可循」。但縱使如此,救護車還是不斷送來安養中心染疫的住民。
為了妥善照顧這些染疫的住民,也保有專責病房床位的能量,我開創了「主動前接式」服務:只要任一安養中心有確診病人送至本院,我立刻派具有社工及護理雙背景的林資菁專員,主動電話關懷他們的困難與需求,並為他們安排VIP視訊門診,由徐榮源副院長負責。安養中心的護理師第一次接到醫院主動關懷的電話都哭了。
在二○二二年這一波疫情,我們共協助了四十二家安養中心。每一位有醫療需求的住民,都能得到照顧,後來安養中心也願意提前接回一些症狀已緩解的住民。染疫洗腎病人的安置,也是醫院面對的難題,我們除了在專責病房內特別建置幾套血液透析的機組,護理師還必須善用大夜班的空檔,消化確診腎友洗腎的需求。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也主動與各洗腎中心聯絡,分享相關照顧資訊,並協助腎友轉回原院所。
(摘錄自〈自序 疫情海嘯中的醫護之愛〉)
【推薦序】
推薦序
是救命的醫院,也是潤漬眾生的道場
釋證嚴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超過兩年了,全球疫情仍然擋不住。臺灣疫情在去年一度嚴峻,身為新冠肺炎急救責任醫院的臺北慈濟醫院,在院長趙有誠的帶領下,全院上下一心投入這場抗疫救命的行動,二○二一年五月到八月,臺北慈濟醫院收治九百零六位新冠肺炎確診病患,同時創下院內零感染的紀錄。
到了下半年,臺灣疫情趨緩;未想今年年中,疫情又起。最新變種病毒以超強的感染力,使得這一波疫情來得又猛又急,自五月以來,突破了每日數萬人確診的數字...
目錄
推薦序 是救命的醫院,也是潤漬眾生的道場 釋證嚴
自序 疫情海嘯中的醫護之愛 趙有誠
第一部 迎戰世紀病毒
第一章 求救!需要重症病床
第二章 戰疫,「醫」不容辭
第三章 傾全院之力支援前線
第四章 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
第二部 穿透隔離的愛與關懷
第五章 別怕,我們陪著你
第六章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第七章 無法告別的哀慟
第八章 生之喜悅
第九章 疫情下的大愛
第三部 打造防疫金鐘罩
第十章 承擔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白金不怕火煉
第十一章 守衛社區,織起綿密保護網
第十二章 淨斯本草飲及茹素,抗疫兩大助力
第十三章 締造院內零感染紀錄
第四部 抗疫只有勇士,沒有英雄
第十四章 沒有承擔就沒有成長
第十五章 堅守前線,我戰疫我驕傲
第十六章 驚濤駭浪中安定的力量
第五部 再赴疫浪高頭迎戰
第十七章 智慧分流,有溫度的關懷
第十八章 爸媽別慌,每個孩子都是心肝寶貝
第十九章 不讓機構長者及洗腎病患成人球
第二十章 盔甲穿好,守護生命守護愛
推薦序 是救命的醫院,也是潤漬眾生的道場 釋證嚴
自序 疫情海嘯中的醫護之愛 趙有誠
第一部 迎戰世紀病毒
第一章 求救!需要重症病床
第二章 戰疫,「醫」不容辭
第三章 傾全院之力支援前線
第四章 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
第二部 穿透隔離的愛與關懷
第五章 別怕,我們陪著你
第六章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第七章 無法告別的哀慟
第八章 生之喜悅
第九章 疫情下的大愛
第三部 打造防疫金鐘罩
第十章 承擔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白金不怕火煉
第十一章 守衛社區,織起綿密保護網
第十二章 淨斯本草飲...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