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祈禱嗎?你的祈禱有效嗎?
真正的祈禱應是一種人類的存在狀態,而不是外在儀式。
如何不需透過語言,就能操控萬事萬物,讓願望毫不費力地實現?●繼心靈科學經典《無量之網》後,桂格.布萊登另一先驅代表作!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兩度榮獲美國身心靈圖書最高榮譽「鸚鵡螺獎」(Nautilus Book Awards),2016年甫獲跨精神及物質領域最高肯定「鄧普頓獎」(Templeton Prize)提名!
數千年來,人們都在用錯誤的方式許願祈禱,早已失落了最原始的祈禱語言。這使得我們說得愈多,卻離願望愈來愈遠。在我們日常世界的感知能力之外,現代科學證實了宇宙中確實存在著一個能量場,我們可以運用它來療癒身體,並達成願望。而這種請願的溝通方式,就是透過祈禱。
真正的祈禱模式既不形諸語言,也不用跪拜,雙手也不需合十或有特定的外在肢體表達,而是單純地以一股清晰、強烈的感覺來傳遞,彷彿我們的祈禱已經得到了回應。透過這種無形的「語言」力量,我們的請求祝願就能產生力量,獲得回應。
本書作者踏遍全世界尋找答案,在西藏偏遠的高山僧院裡獲得啟發,並從《死海古卷》、《納格哈瑪地藏書》等古籍,以及北美洲印第安古老傳承印證了共同的偉大祕密,彙整出五個失傳已久的正確祈禱要領,讓我們的內在意念得以直達宇宙,與「無量之網」連結,讓祈禱與宇宙同步感應。
●啟動祈禱神奇力量的五個要領: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
要領二: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
要領三:祝福是通關密碼
要領四:在不完美的生命中看見完美
要領五:創造自己的祈禱
作者簡介:
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曾任資深太空電腦系統設計師、電腦地質師及技術操作經理,近年來,經常出席國際研討會及接受媒體採訪,致力於連結古老智慧與未來科學的研究,探討靈性與新科技之間的關係。
過去二十多年來,他曾探訪許多高山村落、偏遠僧院、古老神廟,只為探索超越傳統科學與靈性追尋的疆界。著有《無量之網:連結宇宙萬物的母體》、《無量之網2:正確祈禱,連結萬物為你效力!》、《神之密碼》(The God Code)、《解讀末日預言》(The Isaiah Effect)、《信念的療癒力》(The Spontaneous Healing of Belief)、《心的韌性》(Resilience from the Heart)等書。
譯者簡介:
達娃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長期從事口譯及筆譯工作,譯有《我與我的守護天使》、《精微圈》、《薩滿與另一個世界的相遇》、《手斧男孩》、《松林少年的追尋》、《追蹤師的足跡》等書。目前與夫婿黃史邦在台灣共創「七世代自然生活學校」,盼能協助人們與大地重新連結。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節錄)
祈「雨」
我對祈禱的這個原理如何運作的所有不確定感,都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某一天消失了。那段時間,新墨西哥州的高原沙漠經歷了嚴重乾旱,我的原住民朋友大衛(非真名)邀請我一起到古老的石堆圓環中「祈雨」。一天早晨我們在約定地點碰面後,我跟著他走過覆蓋著十萬畝高原沙漠鼠尾草的河谷地。走了兩小時後,我們來到一處大衛在此之前造訪過多次且非常熟悉的地點。這是個由石頭排列成的圓,圓中還有用石頭排列成的完美直線和箭頭等幾何圖形,一切都還維持著很久以前建造者擺放的模樣。
「這是什麼地方?」我問他。
「這是我們來這裡的原因。」大衛笑著對我說。「這個石堆圓環是個藥輪(medicine wheel),從我族人有記憶以來它就一直在這裡。」他繼續說道,「藥輪本身並沒有力量。它只是負責為啟動祈禱的人提供一個專注的場所,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張地圖,是介於人類與世界原力之間的地圖。」大衛預期到我接下來要問的問題,便接著描述他從小時候就開始接受這個地圖語言的教育。他說:「今天,我要步上前往其他世界的古老路徑。我將從那些世界中執行我們今天來這裡的目的。今天,我們要祈雨。」
我接下來所目睹到的,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我仔細看著大衛脫下鞋子,光著腳ㄚ輕輕地踏入了圓環中,接著他先向四個方位及所有的祖先敬拜。然後慢慢地將雙手擺在面前,做出祈禱姿勢,閉上眼睛,動也不動。他完全無視於沙漠正午酷熱的陽光,他的呼吸緩慢到幾乎無法察覺。過了片刻後,他深呼吸了一口氣,睜開眼看著我說:「走吧。我們的任務完成了。」
我預期會看見某種舞蹈,至少也要來點唱誦,因此非常驚訝他的祈禱這麼快地展開又結束。「已經好了?」我問他,「我還以為你要祈雨呢!」
大衛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幫助許多人瞭解這種祈禱的關鍵。他坐在地上綁著鞋帶,同時面帶微笑抬頭看我。他答道:「我是說我要祈雨,但假使我是為了雨而祈禱,那絕對不會有用。」當天稍後,大衛解釋了他這句話的意思。
他開始解釋部落長老如何在他小時候教導他祈禱的祕密。他說,關鍵在於當我們請求某事將要發生時,我們就會賦予相反的力量。例如,為了療癒而祈求,就形同賦予疾病力量;為了雨而祈求,就是賦予乾旱力量。他說道:「持續為了這些事物請求,只會賦予我們想要改變的事物更多力量。」
我經常想起大衛的話,以及這對我們今日生活的意義。例如,假使我們為了世界和平而祈禱,同時對於導致戰爭的人,乃至戰爭本身充滿了憤怒,我們可能在不慎中為這些導致相反於和平的條件火上加油。如今世界上有半數國家處在武力衝突中,我經常好奇每天數百萬件為了和平而做的祈禱,到底產生了什麼作用,然而只要觀點稍微轉移,或許就能改變這個法則。
我回看著大衛問他:「如果你剛剛不是為了雨而祈禱,那麼你做了什麼?」
他回答:「很簡單,我開始去體驗我對雨的感受。我感覺到雨落在身體上,還體驗到下了許多雨後,雙腳陷在村中廣場泥巴裡的感受。我聞到雨落在村裡泥牆上的味道,也體驗到因為雨量豐沛而能走在及胸高的玉米田中的感受。」
大衛的解釋非常合理。他投入所有的感官感受,包括思緒、感覺及情緒等使我們與其他生物有所不同的隱藏力量,還有嗅覺、視覺、味覺及觸覺等使我們與世界產生連結的感官感受。在祈禱中,他運用了能向自然「表達」的強力古老語言。他接下來的解釋觸動了我的科學心智,讓我真正產生共鳴。
他解釋完雨的祈禱後,接著描述了感謝與感激等感覺能使祈禱得以圓滿,就像基督教的一句「阿門」一樣。大衛說他不是為自己所創造的表達謝意,而是為有機會參與創造過程而心懷感激。「我們透過感恩,尊重所有可能性,並於此同時將自己的選擇帶到世間。」
研究顯示,正是這種感恩與感激的特質,促使維護生命的強力荷爾蒙得以被釋放到體內,強化我們的免疫系統。經由連結所有造物的神祕物質管道,量子效應要傳送到人體之外的,正是我們體內的這些化學變化。在流傳已久、如此單純的知識中,大衛分享了這份精緻的內在科技,也就是失落的祈禱模式的智慧。
假使你還沒試過,此刻我邀請你親自嘗試這種祈禱模式。想著某種你希望能在生活中做到的事,任何事都行;可能是你或某人的身體需要得到療癒,或是家人的富足,或是找到完美伴侶共享生命。不論你想的是什麼,不要直接祈求讓所求出現在生命中,而是要把願望當成已經發生般地感受它。深呼吸,感受祈禱的圓滿性,在每個細節、每個方面都獲得滿足。
現在,為祈禱已得到回應心懷感激。注意到從感恩心情中所浮現的放鬆與解脫感,這與尋求協助時所出現的渴求與渴望不同!放鬆與渴求之間微妙的差異,正是讓請求不同於接受的力量。
第二章. 要領二: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節錄)
靈魂的暗夜:察覺觸動點
我遇見傑羅德時,他已經失去所愛的一切,而失去的原因是這個故事的關鍵。傑羅德放手離開舊有一切,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已經完整了,想繼續前進;相反的,他是在等到有更好的事物可取代現況時,才做出離開的決定。也就是說,他只想求穩當。由於他害怕自己可能無法找到更好的,就算對家人和婚姻已經沒有感情,也等到好一陣子才真正離開。因為感到完整圓滿才離開工作、朋友和愛情,與因為害怕沒有更好的選擇而留在原地,兩者間的差異微妙而重大。
在各式各樣的關係中,我們傾向抓住現況、騎驢找馬。之所以產生這種附著現象,可能是不自覺表現出來的行為,或者是因為不敢自找麻煩,不願面對未知的不確定性。這很可能代表了某種我們未察覺的模式。不論是工作、愛情或生活習慣,我們或許發現自己處在不愉快、但又緊握不放的模式中,從未與相關者坦誠溝通。所以儘管全世界認為一切正常,我們心中卻非常渴望改變,而且因為無法與親近的人分享這份需求而感到沮喪。
這種模式導致我們日漸消極、負面,將心中真正的感覺隱藏在壓力與敵意中,有時乾脆在關係中缺席。我們日復一日地照常工作,或與他人分享生活與家庭,情緒卻在遙遠的另一個世界裡。不論問題在於老闆、愛人或自己,我們都會辯解、妥協與等待。然後有一天,事情就這樣「砰」地一聲發生,我們等待與渴望一輩子的東西彷彿無中生有般突然出現。這時候,我們會像世界末日在即似地撲過去,從此緊握不放。
在傑羅德的案例中,他跟著新歡搬遷到新城市,留下尚未解決的缺塊,導致他的世界因而塌陷。如今傑羅德坐在我面前,因為失去所愛的一切,斗大的淚珠滑落臉頰。「要怎樣才能重新找回工作和家庭?告訴我該怎麼做!」
我把擺在一旁專為這種時刻準備的面紙盒遞給他,傑羅德完全沒有料到我接下來要說的話:「雖然事情確實發生了,但這一次,你的功課不是要回失去的一切。你為自己創造的情況,深度遠超過你的工作與家庭所及。你才剛喚醒一股內在的力量,它將成為你最有力的盟友,經過這次經驗,你將擁有堅毅不搖的全新自信。你已進入了古人所謂的靈魂暗夜的時期。」
傑羅德擦乾眼淚,坐回椅子中。「靈魂暗夜?什麼意思?我怎麼沒聽過?」
「靈魂的暗夜是你生命中的某一階段,在此期間,你將陷入到一個代表你最深恐懼的狀態中。」我回答。「這個階段往往發生在最始料不及的時候,而且毫無預警。事實上,只有在顯示你已做好準備要掌控自己的生命時,才會被吸引到此狀態!就在生活近乎完美的時候,你所到達的平衡狀態,就是你已準備好要進行改變的訊號。此外,創造改變所需要的誘惑,將是某種你所渴望且無法拒絕的事物,否則你永遠無法跨出那一步!」
「你是說像一段新關係之類的誘惑?」傑羅德問道。
「正如一段新關係。」我回答。「關係就像觸媒,引導我們朝新方向前進。」我繼續向他解釋,就算我們知道接下來不論有什麼衝擊,自己都能安然存活,但是我們的本能畢竟無法讓自己某天清晨醒來時,對自己說:「嗯,我想我今天要放棄所愛與珍惜的一切,走入靈魂的暗夜。」生命似乎無法這樣運作!暗夜最大的測試,似乎總出現在猝不及防的時候。
生命總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帶來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就像除非打開水龍頭,否則無法在杯中裝水一樣,滿載的情緒其實正是一項訊號,用以轉動生命的水龍頭,為生命帶來變化。在打開水之前,什麼也無法發生。反過來說,若察覺到自己處於靈魂的暗夜,可以確定的是,之所以會有此遭遇,完全是你自己啟動了開關。不論刻意與否,此時我們已準備好面對生命即將帶來的課題。
第一章.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節錄)
祈「雨」
我對祈禱的這個原理如何運作的所有不確定感,都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某一天消失了。那段時間,新墨西哥州的高原沙漠經歷了嚴重乾旱,我的原住民朋友大衛(非真名)邀請我一起到古老的石堆圓環中「祈雨」。一天早晨我們在約定地點碰面後,我跟著他走過覆蓋著十萬畝高原沙漠鼠尾草的河谷地。走了兩小時後,我們來到一處大衛在此之前造訪過多次且非常熟悉的地點。這是個由石頭排列成的圓,圓中還有用石頭排列成的完美直線和箭頭等幾何圖形,一切都還維持著很久以前建造者擺放...
作者序
在開始祈禱之前(節錄)
我們的內在擁有既美麗又狂野的力量。──聖方濟
聖方濟的這句話,描述了存在於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之內與生俱來的奧祕與力量。蘇菲教派詩人魯米更進一步將這股力量的強度比喻成大槳,讓我們得以在生命中推進。「如果你和我一起用靈魂來推動這支槳,」魯米說,「創造宇宙的力量將進入你力量的根源,而這股力量不是來自你的肢體之外,而是來自存在於我們內在的一個神聖境域。」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
透過詩篇,魯米與聖方濟都表達了某種超越日常平凡經驗的事物。他們用當代的語言,提醒我們古人稱之為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就是那股讓我們與宇宙結合的力量。今日,我們稱此力量為「祈禱」。聖方濟在闡釋祈禱時簡單表示:「生命是祈禱的結果。」他說祈禱為我們帶來生命,因為「它灌溉了大地和心靈」。
知識是橋樑,讓我們得以與每位先人連結。我們經過一個又一個的文明,從一人的一生到另一人的一生,各自貢獻出個人的故事,累積成為集體的歷史。然而,不論我們將過去的資訊保存得有多好,在我們為這些故事賦予意義之前,故事中的言語不過是「資料」而已。而為故事賦予意義,正是我們應用對過去的知識,使之轉化為今日智慧的方式。
譬如幾千年來,前人保留了祈禱、祈禱為何有用,以及我們可在生活中如何運用等知識。我們的祖先在無數的廟宇和隱藏的墳塚中,透過至少五千年來幾乎不變的語言和習俗,保存了祈禱的強大知識。然而,祈禱的祕密不在於禱詞本身。正如電腦程式的力量,不只存在於撰寫程式的語言一樣,我們必須更深入搜尋,才能找到祈禱時等待著我們的真正力量。
或許神祕主義者喬治.葛吉夫窮其一生追尋真理,找到的正是這股力量。他從寺廟到村莊,跟隨過一位又一位老師,追尋著古老線索多年後,來到深藏於中東山區一座祕密的僧院。僧院中一位大師給了他一段鼓勵的話,使他的追尋有了價值,大師說:「你已經找到了能使心的渴望成為你存在現實的條件。」我不得不相信祈禱是葛吉夫發現的條件之一。
要釋放出聖方濟所謂的內在「美麗又狂野的力量」,並找到能使心的渴望成為現實的條件,我們必須先瞭解我們與自己、世界和上帝的關係。透過來自過去的語言,我們已得到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知識。紀伯倫在《先知》(The Prophet)一書中提醒我們,他人無法教導我們自己已知的事物。我們的內在理所當然已潛藏著一股必要力量,以便與成就我們之所以存在的那股原力溝通。然而,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先認識自己實際上是誰。
世人共有的兩個疑問
人類學先驅路易士.李基有回被問及,為何尋找人類存在的古老證據對他來說如此重要。他回答:「缺乏對我們是誰、從何而來的瞭解,我不認為我們能真正地進步。」我相信李基所言不虛,而且真確到讓我把成年生活大都花在追尋我們是誰,以及瞭解過去的知識如何能幫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創造更好的世界。
我對人類過去奧祕的追尋,讓我的足跡遍布在地球的每一大洲,除了南極洲之外。我從開羅和曼谷這般龐大的城市,旅行到祕魯與玻利維亞的偏遠村落,從西藏喜馬拉雅山區的古老僧院走到尼泊爾的印度廟宇。在體驗各種文化的期間,我發現了一個主要訊息,那就是這個世界的人們已經受夠了以磨難和不確定性為主流的二十世紀生活。他們已準備好迎接和平及明天會更好的承諾。
儘管表面上,我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各自不同,但深入來說,我們都在追尋相同的事物,也就是一片可稱之為「家」的土地、能養活家庭的方式,以及對自己和子女更好的未來。在這同時,各個文化的人們一而再地直接或透過翻譯,追問著我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很簡單:「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改善現況?」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就藏在我們對今日的祈禱傳統以及過去最古老珍貴的精神傳承之中。
四百年前,在北美洲的西南部沙漠高原上,納瓦霍族的智慧守護者在面對來自地球、自然及周遭部落的考驗時,透過值得大家永久典藏與終身學習所經歷的乾旱、烈日及饑荒,理解到他們必須學會駕馭自己內在的痛苦,才能忍受外在世界的嚴酷環境。他們若要生存,就必須學會這麼做。
他們深刻經歷過最痛苦的磨難後,也發現到同樣的考驗也揭露了他們最大的力量。存活下來的關鍵在於:完全投入生命的挑戰,而且不在經歷中迷失自我。他們必須在內心找到一個「錨點」──能為內在帶來力量以承受考驗,以及對更好的日子終將來到的信念。他們從這個力量所在出發,帶著信心去冒險、改變生活,並試圖瞭解他們所在的世界。
我們今日的生活,或許與美國建國前幾世紀漫遊在北美西南部沙漠高原的勇者相去不遠。雖然物換星移,情勢有所改變,但我們仍處在各種使信念動搖的情境中,測試著我們情感的極限,挑戰我們要克服傷害我們的一切。在這個充斥著無意義的憎恨,以及不可勝計的失敗關係、破碎家庭與威脅整個社會存活條件的世界裡,在這個許多人描述為「幾近崩潰」的世界裡,我們的考驗是要在每一天找到能在和平、喜悅和秩序感中生活的方式。
納瓦霍族以古老智慧特有的說服力,描述了一種生命觀──勇於承受與擔當即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苦難或事物。這份禱詞稱為「美的祈禱」,確實用詞在每份紀錄、每個故事中各有不同版本,但我們可以透過三行簡短的詞句來分享祈禱的精神。納瓦霍族的長老透過短短不到二十個字,傳遞了他們精進的智慧,提醒我們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連結,而這是現代科學才剛開始認知到的。
禱詞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為我們改變身體的化學作用及影響世界量子可能性的力量,提出洞見。這份禱詞透過最簡約的形式,所要表達的已不言而喻。納瓦霍語說道:「Nizhonigoo bil iina.」粗略翻譯如下:
與之而生的美,依之而生的美,藉之而生的美。
雖然禱詞的作者早已不可考,但透過這些禱詞的單純性,似乎能讓人在一切幾盡無能為力時還擁有重生的希望。在除了文字、別無他物的禱詞中,藏著解決人類最大謎題的關鍵,而那謎題就是:我們該如何在生命的傷痛中存活下來?與其消極地躲開一切能為每天帶來意義的情境,美的力量與祈禱的力量讓我們能縱身投入所經驗的一切,明白我們可能承受的傷痛是暫時的。納瓦霍族透過「美的祈禱」,找到了面對世間苦難時需要的力量、慰藉與方法。
當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日漸偏離時,像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族、西藏僧侶等古老的傳統中究竟還保留了哪些讓我們得以保全的祕密?他們的時代具備了怎樣的智慧,可用來幫助我們在這個時代成為更好的人,創造出更好的世界?
在開始祈禱之前(節錄)
我們的內在擁有既美麗又狂野的力量。──聖方濟
聖方濟的這句話,描述了存在於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之內與生俱來的奧祕與力量。蘇菲教派詩人魯米更進一步將這股力量的強度比喻成大槳,讓我們得以在生命中推進。「如果你和我一起用靈魂來推動這支槳,」魯米說,「創造宇宙的力量將進入你力量的根源,而這股力量不是來自你的肢體之外,而是來自存在於我們內在的一個神聖境域。」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
透過詩篇,魯米與聖方濟都表達了某種超越日常平凡經驗的事物。他們用當代的語言,提醒我們古人稱之為...
目錄
前言 在開始祈禱之前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世人共有的兩個疑問/傷痛、祝福、美與祈禱/祝福是釋放,美是轉換器/找回與宇宙連結/行天使的作為
第一章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
失落的祈禱模式/感覺就是祈禱/來自過去的神聖教誨/祈雨/以神之心夢想/不說謊的鏡子/意識具有創造力!/運用我們所知/世界是一面鏡子
第二章 要領二: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
神哪兒去了?/我們能承受多少傷痛?/平衡:並非眾人稱頌的那樣/從高潮中的高潮到低潮中的低潮/靈魂的暗夜:察覺觸動點/最大的恐懼/我們為何死亡?/我們是永恆不朽的奇蹟/傷痛會致命?/第一個百年最艱難/我們必須感覺才能愛/將傷痛轉變成智慧
第三章 要領三:祝福是通關密碼
我們是地上的天使/空無空間的奧祕/祝福:情緒的潤滑劑/祝福的定義/在祝福之前……/一把古老的鑰匙/指引/不斷祝福!/在失去中祝福/轉身不看也沒用
第四章 要領四:在不完美的生命中看見完美
美的奧祕/美存在於你允許之處/選擇觀看的角度/一份奇特的美/美的力量/在他人遍尋不得之處找到美
第五章 要領五:創造自己的祈禱
每個片刻你都在祈禱/當祈禱不再有效時/憶起我們的力量/整合/創造自己的祈禱
前言 在開始祈禱之前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世人共有的兩個疑問/傷痛、祝福、美與祈禱/祝福是釋放,美是轉換器/找回與宇宙連結/行天使的作為
第一章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
失落的祈禱模式/感覺就是祈禱/來自過去的神聖教誨/祈雨/以神之心夢想/不說謊的鏡子/意識具有創造力!/運用我們所知/世界是一面鏡子
第二章 要領二: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
神哪兒去了?/我們能承受多少傷痛?/平衡:並非眾人稱頌的那樣/從高潮中的高潮到低潮中的低潮/靈魂的暗夜:察覺觸動點/最大的恐懼/我們為何死亡?/...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