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影評人生涯的開端,梁良回到了1972年2月,當他的第一篇電影文章在香港的《中國學生週報》電影版上刊登。由此起算,至今半個世紀,他持續看電影、寫電影,觀影紀錄早已超過一萬部,陸續出版的電影相關著作達二十多本,而曾經發表的長短影評更累積有兩、三千篇。在影評人生涯屆滿五十年的2022年,梁良整理、精選歷年的影評原稿,首度出版純粹「就片論片」的影評集《梁良影評50年精選》電子書,共分為華語電影(全集/分集3冊)、英語電影(全集/分集5冊)及其他語系電影(全集/分集2冊)。
作者簡介:
梁良
本名梁海強,50年資歷的影視文化工作者,長期從事影評、編劇、編輯、出版、教學等文創相關工作,並推動兩岸三地之影視發展,參加多種活動,歷年出書20餘種,發表之文字作品逾300萬字,曾編撰多本中文影視工具書。電影評論風格務實,著重大眾對影片的反應,對華語電影之研究著力甚深。曾任多屆電影金馬獎、電視金鐘獎、優良電影劇本徵選、及大陸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等評審委員。現為香港《亞洲週刊》之特約作者、中國影評人協會副祕書長、中華電影製片協會常務理事、中華編劇學會及台灣電影教育學會理事。
作者序
作者自序
1972年2月,我的第一篇電影文章《冬令大專青年「國片欣賞座談會」》在香港的「中國學生週報」電影版上刊登,雖然這只是一篇通訊稿,但我把它視為自己的影評人生涯的開端。之後這半個世紀,我一直看電影、寫電影、並在兩岸三地的報刊上發表文章和出書,至今未曾中斷,不經不覺已經50年了。到今年8月,我也滿70了。為了紀念這個比較值得紀念的日子,我決定要出版這套《梁良影評50年精選》。
粗略的回顧了一下,這些年來,我從電影院、電視機、錄影帶及影碟、網上串流平臺等看過的各類型電影早已超過一萬部,曾經發表過的長短影評起碼有兩千多篇,在兩岸三地陸續出版過的各類型電影著作加起來已有20多本,以「量」來說,算是筆耕得還算勤奮的「寫字一族」,但「質」方面卻著實差強人意,沒什麼值得誇耀的成績。
撫今追昔,我要特別感謝那些曾經給我提供園地發表影評文章的媒體,刊登數量比較多的報刊包括:香港的《中國學生週報》、《香港時報》、《中外影畫》、《電影雙週刊》、《亞洲週刊》;大陸的《大眾電影》、《中國新聞週刊》;以及台灣的《民族晚報》、《今日電影》、《世界電影》、《中國時報》等。其中,在香港出刊並發行至全球華人地區的《亞洲週刊》是我撰寫影評專欄時間最久的一本雜誌,自創刊不久後的1988年至今,一直以「特約作者」身份負責每周一篇的台灣影評,這套書中收集的近30多年出品的中外影片的影評大多來源於此。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純粹「就片論片」的影評集,本書還算是我出版過的第一冊,因過去的著作要不是專題性的電影論述結集,就是目的性明確的電影工具書,針對上映新片所寫的影評收進單行本中發表的很少。因此,我在整理歷年舊稿準備出版這套精選集時,就決定只挑選哪些從未收進個人其他著作的影評文章〈短評為主、長論為輔〉,而且都是採用未經報刊編輯刪節過的原稿以保持「原汁原味」,因這些從未面世過的原始稿件更能反映我的評論原意,但如此一來,我也無法在書中列出大部份文章的刊登日期,細心的讀者可以從每篇影評列出的電影出品年份以大致識別其發表時間。
本書雖然取名《梁良影評50年精選》,實際上並不是從我歷年寫過的所有影評中挑選出來的,因為很多早期的文章在發表後並無保留原稿,也沒有特意保存剪報,早已散佚四方,如今難以追尋。近二十多年因個人電腦普及,能保留到的原稿較多,但亦非全部,因此,如今發表的2000多頁內容,只能說是從我手頭擁有的影評中挑選出來的部份而已。
縱然如此,當我面對可以成書的90萬字內容時,自己也嚇了一跳,出版社的編輯更直呼以當前的出版業景氣,想把全部文字都印刷成紙本書是很不現實的。經討論後,決定從其中再作篩選,可分上下兩冊推出《梁良影評50年精選集(上)華語片》和《梁良影評50年精選集(下)外語片》的紙本書,於2022年8月10日先行問世。其後開始製作完整版內容的電子書,篇幅比紙本書多三倍,外語片部份再細分為「英語」及「其他語系」,並以全新的編輯框架來安排所有的影評,形成一套有別於紙本書的「三個系列共十冊」(華語電影3冊、英語電影5冊、其他語系電影2冊)的全文版電子書《梁良影評50年精選》,使讀者閱讀起來更方便,在書中搜尋資料也更容易。
身為筆耕了半個世紀的一位普通影評人,能夠看到自己大半生的寫作成果能夠以這種規模同時出版紙本書和電子書的精選集,真是老懷大慰,充滿感恩之情。希望這套書對有興趣研究中外影評文化、近半世紀主流電影發展歷史、兩岸三地以至星馬的華語片流變的專家學者,乃至一般喜歡電影的讀者,多少能發揮出一些微小的娛樂和學術價值。
最後特別感謝秀威出版社提供給我這個出書的機會,也感謝紙本書編輯尹懷君、電子書編輯張慧雯的大力協助!
梁良
謹識於2022年11月6日 新冠疫情已近尾聲的臺北市
作者自序
1972年2月,我的第一篇電影文章《冬令大專青年「國片欣賞座談會」》在香港的「中國學生週報」電影版上刊登,雖然這只是一篇通訊稿,但我把它視為自己的影評人生涯的開端。之後這半個世紀,我一直看電影、寫電影、並在兩岸三地的報刊上發表文章和出書,至今未曾中斷,不經不覺已經50年了。到今年8月,我也滿70了。為了紀念這個比較值得紀念的日子,我決定要出版這套《梁良影評50年精選》。
粗略的回顧了一下,這些年來,我從電影院、電視機、錄影帶及影碟、網上串流平臺等看過的各類型電影早已超過一萬部,曾經發表過的長短...
目錄
作者自序
焦點時代:1930年代中國電影
《人生》
《大路》
《小玩意》
《夜半歌聲》
《夜來香》
《姊妹花》
《桃李劫》
《浪淘沙》
《狼山喋血記》
《神女》
《新女性》
《漁光曲》
焦點類型:華語紀錄片
長文
《時代廢城》──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
從《城》到《換城》──李軍虎的農民工觀察
《翻滾吧!阿信》(Jump Ashin!)
《翻滾吧!男人》(Jump!Men)
《對岸》──兩岸人民無可奈何的糾纏
短評
《文林銀行》(Bank in School)
《四十年》(Ode to Time)
《征服北極》(Beyond the Arctic)
《阿罩霧風雲II-落子》(Attabu 2)
《青春啦啦隊》(Young at Heart: Grandma Cheerleaders)
《削瘦的靈魂》(A Lean Soul)
《星光傳奇》(Stars)
《看見台灣》(Beyond Beauty - Taiwan from Above)
《秋香》(Chiu-Hsiang)
《五月天追夢3DNA》(Mayday 3DNA)
《被遺忘的時光》(The Long Goodbye)
《街舞狂潮》(Hip-Hop Storm)
《費爾的旅程》(Phil's Journey)
《歌舞中國》(Burning Dreams)
《灣生回家》(Wansei Back Home)
《麵包情人》(Money and Honey)
焦點話題:金馬獎作品
評審角度
2007第四十四屆金馬獎的評審手記
2008華語電影三分天下的金馬獎
談談2009年金馬獎的兩名大陸代表──《鬥牛》和《瘋狂的賽車》
大熱勝出,爆冷依然此起彼落──第52屆金馬獎總評
金馬獎其實是「華語日舞影展」
最佳劇情片短評
第6屆 《路》(The Road)
第10屆 《秋決》(Execution in Autumn)
第16屆 《汪洋中的一條船》(He Never Gives Up)
第26屆 《三個女人的故事》(Full Moon in New York)
第28屆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第35屆 《天浴》(Xiu Xiu: The Sent-down Girl)
第40屆 《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
第46屆 《不能沒有你》(Cannot Live Without You)
第47屆 《當愛來的時候》(When Love Comes)
第51屆 《推拿》(Blind Massage)
第52屆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第53屆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第54屆 《血觀音》(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
第55屆 《大象席地而坐》(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第56屆 《陽光普照》(A Sun)
第57屆 《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e)
第58屆 《瀑布》(The Falls)
長文專論
《那些年》的新思維與市場效應
《賽德克.巴萊》的成功之「謎」
「台影」的劇情片
「後海角時代」的臺灣年輕導演創作
「第一屆電影欣賞獎」選後感言──並比較《海灘的一天》與《油麻菜籽》
大馬華語電影的贏的策略──談《大日子woohoo!》和《初戀紅豆冰》
香港回歸十年的十大經典港產片
兩對父子──從兩部電影談中美民族性
金馬熱季重溫邵氏得獎電影
從低幼邁向主流娛樂 ——近十多年的中國動畫
悼念臺灣編劇第一人──張永祥
歷史大片不會忘記丁善璽
1985年,鍾楚紅主演的五部電影之市場初探
短文評介
臺灣電影
焦點導演
白景瑞
《白屋之戀》(Love in a Cabin)
《再見阿郎》(Good-bye Darling)
宋存壽
《庭院深深》(You Can't Tell Him)
《破曉時分》(At Dawn)
《窗外》(Outside the Window)
李行
《風從哪裡來》(Feng Cong Na Li Lai)
李翰祥
《冬暖》(The Winter)
陳耀圻
《明月幾時圓》(Ming Yueh Chi Shih Yuen)
《晚春情事》(Spring Swallow)
《無情荒地有情天》(Untamed)
胡金銓、李行、白景瑞
《大輪迴》(The Wheel of Life)
李安
李安受到好萊塢歧視嗎?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冰風暴》(The Ice Storm)
《推手》(Pushing Hands)
《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
《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張作驥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The Beloved Stranger)
《黑暗之光》(Darkness and Light)
《醉.生夢死》(Thanatos, Drunk)
鍾孟宏
《一路順風》(Godspeed)
《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
《停車》(Parking)
《腿》(A Leg)
九把刀
《月老》(Till We Meet Again)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Mon Mon Mon Monsters)
《等一個人咖啡》(Café Waiting Love)
《樓下的房客》(The Tenants Downstairs)
程偉豪
《目擊者》(Who Killed Cock Robin)
《紅衣小女孩》(The Tag-Along)
《紅衣小女孩2》(Annabelle: Creation)
《當男人戀愛時》(Man in Love)
《緝魂》(The Soul)
臺灣新電影之中與之後
臺灣新電影之中
《七匹狼》(Seven Wolves)
《六朝怪談》(The Legend of the Six Dynasty)
《怨女》(Rouge of the North)
《桂花巷》(Osmanthus Alley)
《海上花》(Flowers of Shanghai)
《海水正藍》(When the Ocean Is Blue)
《國中女生》(Dangerous Choices)
《麻將》(Mahjong)
《超級大國民》(Super Citizen Ko)
《舊情綿綿》(Neverending Memory)
臺灣新電影之後
《天邊一朵雲》(The Wayward Cloud)
《西部來的人》(The Man from Island West)
《沙河悲歌》(Lament of the Sand River)
《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皇金稻田》(The Noblest Way to Die)
《國道封閉》(Wolves Cry under the Moon)
《異域》(A Home Too Far)
《異域2:孤軍》(A Home Too Far 2)
《黃袍加身》(Huang Pao Jia Shen)
《暗戀桃花源》(The Peach Blossom Land)
新世紀的臺灣電影
《BBS鄉民的正義》(Silent Code)
《KANO》
《一八九五》(又名《一八九五乙未》)(Blue Brave: The Legend of Formosa in 1895)
《一年之初》(Do Over)
《九降風》(Winds of September)
《下半場》(We Are Champions)
《大尾鱸鰻》(David Loman)
《大稻埕》(Twa-Tiu-Tiann)
《女朋友。男朋友》(GF。BF)
《幻術》(The Shooting of 319)
《引爆點》(High Flash)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More Than Blue)
《父後七日》(7 Days in Heaven)
《只有大海知道》(Long Time No Sea)
《白米炸彈客》(The Rice Bomber)
《白銀帝國》(Empire of Silver)
《白蟻:慾望謎網》(White Ant)
《共犯》(Partners in Crime)
《吃吃的愛》(DiDi's Dream)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My Best Friend’s Breakfirst)
《我的少女時代》(Our Times)
《灼人秘密》(Nina Wu)
《狂徒》(The Scoundrels)
《車拼》(It Takes Two to Tango)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
《孤味》(Little Big Women)
《幸福城市》(Cities of Last Things)
《念念》(Murmur of the Hearts)
《怪胎》(I Weirdo)
《林北小舞》(The Gangster's Daughter)
《歧路天堂》(Detours to Paradise)
《返校》(Detention)
《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
《阿嬤的夢中情人》(Forever Love)
《青田街一號》(The Laundryman)
《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
《軍中樂園》(Paradise in Service)
《修行》(Increasing Echo)
《候鳥來的季節》(Stilt)
《海角七號》(Cape No. 7)
《茱麗葉》(Juliets)
《陣頭》(Din Tao: Leader of the Parade)
《國士無雙》(Catch)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What on Earth Have I Done Wrong)
《盛夏光年》(Eternal Summer)
《寒蟬效應》(又名《不能說的夏天》)(Sex Appeal)
《最遙遠的距離》(The Most Distant Course)
《期末考》(Final Exam)
《無聲》(The Silent Forest)
《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Black & White Episode I)
《陽陽》(Yang Yang)
《黑狗來了》(Comes the Black Dog)
《愛的麵包魂》(The Soul of the Bread)
《愛情來了》(Love Go Go)
《詭扯》(Treat or Trick)
《詭絲》(Silk)
《該死的阿修羅》(Goddamned Asura)
《臺北星期天》(Pinoy Sunday)
《艋舺》(Monga)
《廢棄之城》(City of Lost Things)
《練習曲》(Island Etude)
《誰先愛上他的》(Dear EX)
《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
《霓虹心》(Miss Kicki)
《總舖師》(Zone Pro Site)
《藍色大門》(Blue Gate Crossing)
《雙瞳》(Double Vision)
《雞排英雄》(Night Market Hero)
《麵引子》(Four Hands)
《聽說》(Hear Me)
《鱷魚》(Grit)
香港電影
《少林三十六房》(The 36th Chamber of Shaolin)
《半斤八兩》(The Private Eyes)
《永久居留》(Permanent Residence)
《投奔怒海》(Boat People)
《阮玲玉》(Center Stage)
《客途秋恨》(Song of the Exile)
《洪拳與詠春》(Shaolin Martial Arts)
《英雄本色Ⅲ夕陽之歌》(A Better Tomorrow III)
《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The Eagle Shooting Heroes)
《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The Legend of the Swordsman)
從《同居蜜友》到《瘦身男女》
《同居蜜友》(Fighting for Love)
《瘦身男女》(Love on A Diet)
《淚王子:清泉一村的故事》(Prince of Tears)
《鹿鼎記》(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鹿鼎記Ⅱ──神龍教》(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2)
《絕代雙嬌》(Handsome Siblings)
《愛在他鄉的季節》(Farewell China)
《新少林寺》(Shaolin)
《蜀山傳》(The Legend of Zu)
《滾滾紅塵》(Red Dust)
《墮落天使》(Fallen Angels)
《醉拳》(Drunken Master)
《謎屍Missing》(原名《深海尋人》)
大陸電影
《大腕》(Big Shot's Funeral)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The Liquidator)
《失戀33天》(Love is Not Blind)
《老獸》(Old Beast)
《刮痧》(The Gua Sha Treatment)
《後來的我們》(Us and Them)
《活著》(To Live)
《風聲》(The Message)
《尋龍訣》(Mojin-The Lost Legend or the Ghouls)
《過年回家》(Seventeen Years)
星馬電影
《一路有你》(The Journey)
《夕霧花園》(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分貝人生》(Shuttle Life)
《甲洞》(Kepong Gangster)
《光》(Guang)
《你是豬》(BABI)
《初戀紅豆冰》(Ice Kacang Puppy Love)
《昭和感官物語》(Tatsumi)
《野蠻人入侵》(Barbarian Invasion)
《想入飛飛》(3688)
《熱帶雨》(Wet Season)
《輝煌年代》(Ola Bola)
《錢不夠用2》(Money Not Enough 2)
作者自序
焦點時代:1930年代中國電影
《人生》
《大路》
《小玩意》
《夜半歌聲》
《夜來香》
《姊妹花》
《桃李劫》
《浪淘沙》
《狼山喋血記》
《神女》
《新女性》
《漁光曲》
焦點類型:華語紀錄片
長文
《時代廢城》──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
從《城》到《換城》──李軍虎的農民工觀察
《翻滾吧!阿信》(Jump Ashin!)
《翻滾吧!男人》(Jump!Men)
《對岸》──兩岸人民無可奈何的糾纏
短評
《文林銀行》(Bank in School)
《四十年》(Ode to Time)
《征服北極》(Beyond the Ar...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new_include/images/ebook-iosDownload.png)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