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出色的綜合體……常常讓我想起巴利.羅佩茲(Barry Lopez)的《北極之夢》(Arctic Dreams),將嚴謹的研究、緊湊的所見所聞,以及條理分明的倫理觀全結合在一起。」 ──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Underland: A Deep Time Journey)
「這是一本關於現代文明在海洋、陸地,以及最終在地下所造成破壞,深具詩意的沉思集。捕鯨人及牧鹿人、貪婪的資本家和烏托邦式的政策規劃者、滿懷希望的勘探者和渴求原物料的政府官僚等等,都出現在這本分析性強大的書中,這是民族及其土地的紀念碑,也是我們所創造世界的寓言。」 ──斯溫.貝克特(Sven Beckert),《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輝煌、迷人又瑰麗⋯⋯芭絲榭芭・德穆思以土地和海洋的詩意與智慧來書寫,把一個遙遠地方的人類歷史與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及未來緊緊聯繫在一起。」 ──傑克.戴維斯(Jack E. Davis),普立茲獎得主、《墨西哥灣:美國海洋的形成》(The Gulf: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Sea)
「芭絲榭芭・德穆思的歷史,宛如北極海域一樣豐盛且流暢。在德穆思追尋現代主義生態在白令海峽所形成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她同時也發明了一種新穎的歷史敘事形式。」 ──凱特.布朗(Kate Brown),《生存手冊》(Manual for Survival)、《鈽托邦》(Plutopia)
「在這樣一個『人類的欲望會使其所遇事物,都無比合乎其自身形象』的時代,這本芭絲榭芭・德穆思的處女作,確實鼓勵了我們去思考這種主張的實質極限。這是我多年來所讀到,最具創新性和詩意的自然史之一。」 ──伊莉莎白.拉許(Elizabeth Rush),《崛起:來自新美國海岸的快訊》(Rising: Dispatches from the New American Shore)
「芭絲榭芭・德穆思用她動人的散文、不懈的研究和深刻的地方意識,在界定白令地區現代史下的社會和環境革命,以及原住民族群和不同新移民、淘金熱和古拉格集中營、鯨魚和馴鹿等故事方面,書寫得既優雅又不失公允。」 ──約翰.麥克尼爾(John McNeill),《陽光下的新事物》(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許多事情,無論書中任何一段的主題……《漂浮的海岸》內容豐富、研究透徹,富有啟發性。這本書讓讀者感受到德穆思專業知識的博大精深,就像腳踏一座陸橋一樣堅實。她將了解白令地區作為自己一生的志業。在轉述她的知識時,德穆思不僅提供了一個關於我們在這片大陸上來自哪裡,以及我們將去哪裡的願景。我們研究白令海峽,是為了了解未來的前景。」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儘管《白令海峽的輓歌》被稱為環境史,但也可以被描述為一種對生物圈的沉思。德穆思對她在青少年時期第一次拜訪時,就一直欣賞的自然景觀進行了豐富描述……德穆思對她的主題的熱情,在每一頁閃耀著,她在白令地區的廣泛個人經驗,豐富了自身的敘述。她沒有把北極當作一個戶外博物館,而是展示了死亡和毀滅是如何成為生命的重要層面。」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英文原版Floating Coast的出版商W. W. Norton & Co.是與臺灣商務印書館類似,同時面向知識社群與普羅大眾的商業出版社。付梓問世之後,一如學者們所預期,本書屢獲殊榮。在獲得多座獎項的提名之後,於二○二一年摘下美國歷史學會(AHA)的年度大獎約翰‧鄧寧獎(The John H. Dunning Prize)。如此精彩又不失可讀性的大作,即使投向第一流的大學學術出版社也大有可為,作者卻早早決定與商業出版社洽談。我曾私下請問過作者,從而得知,美國環境史學界早年有許多學者,期許能以一己之研究推動社會公眾對於環境與公領域議題的重視,因而往往力求走出知識的象牙塔、鍾情於商業出版社。其中,像是作者的師輩──以《自然的大都會》(Nature’s Metropolis)一書享譽美國學界的威廉‧克羅農(William Cronon),重要的作品也幾乎都是由商業導向的出版社出版。當讀者們馳騁於本書勾勒的廣闊天地之時,一代又一代環境史學人在這些著作背後,對於當代社會熱切的關懷,也值得身處臺灣的我們多所留心。
「一本出色的綜合體……常常讓我想起巴利.羅佩茲(Barry Lopez)的《北極之夢》(Arctic Dreams),將嚴謹的研究、緊湊的所見所聞,以及條理分明的倫理觀全結合在一起。」 ──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Underland: A Deep Time Journey)
「這是一本關於現代文明在海洋、陸地,以及最終在地下所造成破壞,深具詩意的沉思集。捕鯨人及牧鹿人、貪婪的資本家和烏托邦式的政策規劃者、滿懷希望的勘探者和渴求原物料的政府官僚等等,都出現在這本分析性強大的書中,這是民族及其土地的紀念碑,也是我們所創造世界的寓言。」 ──斯溫.貝克特(Sven Beckert),《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輝煌、迷人又瑰麗⋯⋯芭絲榭芭・德穆思以土地和海洋的詩意與智慧來書寫,把一個遙遠地方的人類歷史與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及未來緊緊聯繫在一起。」 ──傑克.戴維斯(Jack E. Davis),普立茲獎得主、《墨西哥灣:美國海洋的形成》(The Gulf: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Sea)
「芭絲榭芭・德穆思的歷史,宛如北極海域一樣豐盛且流暢。在德穆思追尋現代主義生態在白令海峽所形成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她同時也發明了一種新穎的歷史敘事形式。」 ──凱特.布朗(Kate Brown),《生存手冊》(Manual for Survival)、《鈽托邦》(Plutopia)
「在這樣一個『人類的欲望會使其所遇事物,都無比合乎其自身形象』的時代,這本芭絲榭芭・德穆思的處女作,確實鼓勵了我們去思考這種主張的實質極限。這是我多年來所讀到,最具創新性和詩意的自然史之一。」 ──伊莉莎白.拉許(Elizabeth Rush),《崛起:來自新美國海岸的快訊》(Rising: Dispatches from the New American Shore)
「芭絲榭芭・德穆思用她動人的散文、不懈的研究和深刻的地方意識,在界定白令地區現代史下的社會和環境革命,以及原住民族群和不同新移民、淘金熱和古拉格集中營、鯨魚和馴鹿等故事方面,書寫得既優雅又不失公允。」 ──約翰.麥克尼爾(John McNeill),《陽光下的新事物》(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許多事情,無論書中任何一段的主題……《漂浮的海岸》內容豐富、研究透徹,富有啟發性。這本書讓讀者感受到德穆思專業知識的博大精深,就像腳踏一座陸橋一樣堅實。她將了解白令地區作為自己一生的志業。在轉述她的知識時,德穆思不僅提供了一個關於我們在這片大陸上來自哪裡,以及我們將去哪裡的願景。我們研究白令海峽,是為了了解未來的前景。」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儘管《白令海峽的輓歌》被稱為環境史,但也可以被描述為一種對生物圈的沉思。德穆思對她在青少年時期第一次拜訪時,就一直欣賞的自然景觀進行了豐富描述……德穆思對她的主題的熱情,在每一頁閃耀著,她在白令地區的廣泛個人經驗,豐富了自身的敘述。她沒有把北極當作一個戶外博物館,而是展示了死亡和毀滅是如何成為生命的重要層面。」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英文原版Floating Coast的出版商W. W. Norton & Co.是與臺灣商務印書館類似,同時面向知識社群與普羅大眾的商業出版社。付梓問世之後,一如學者們所預期,本書屢獲殊榮。在獲得多座獎項的提名之後,於二○二一年摘下美國歷史學會(AHA)的年度大獎約翰‧鄧寧獎(The John H. Dunning Prize)。如此精彩又不失可讀性的大作,即使投向第一流的大學學術出版社也大有可為,作者卻早早決定與商業出版社洽談。我曾私下請問過作者,從而得知,美國環境史學界早年有許多學者,期許能以一己之研究推動社會公眾對於環境與公領域議題的重視,因而往往力求走出知識的象牙塔、鍾情於商業出版社。其中,像是作者的師輩──以《自然的大都會》(Nature’s Metropolis)一書享譽美國學界的威廉‧克羅農(William Cronon),重要的作品也幾乎都是由商業導向的出版社出版。當讀者們馳騁於本書勾勒的廣闊天地之時,一代又一代環境史學人在這些著作背後,對於當代社會熱切的關懷,也值得身處臺灣的我們多所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