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作品狂銷 400 萬冊,授權40國語文
哈佛法學院「禮讚領袖60獎」、LinkedIn「世紀之聲20人」獎得主
蘇珊.坎恩 Susan Cain
專注投入、深思謹言、善於傾聽、安於獨處,
是內向孩子的天生優勢
也是佼佼者的成功祕訣
也許我不想大聲說出內心的想法,但我希望你們知道:
老師,只要給我多一些時間思考,我可以講出條理清晰的見解
爸媽,別擔心,我只是需要空間獨處,充電後就能再面對人群
教練,相信我,冷靜專心的訓練,可以讓我做出更完美的表現
同學們,分組討論時觀察敏銳、思考謹慎的我,會是個好領袖
不要強迫安靜的我成為我不是的人,讓我活出自己獨屬的天賦!
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孩子若寧可安靜一人,也不想強出風頭,身旁的人總不免擔心,他們是否會遭到漠視,無法發光發熱。然而,科學家愛因斯坦、投資之神巴菲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哈利波特》作者J. K. 羅琳、流行天后碧昂絲的成功祕密,就是從小就善用自己天生的內向特質。
同為內向者的蘇珊‧坎恩曾經告訴我們:不必為了迎合世俗標準,勉強自己變成一個外向的人;只要認清自己的特質,找到合適的舞台,內向者其實比外向者更具潛力。現在,她透過安靜、甚至害羞的孩子如何在學校、社團、同儕間令人刮目相看的真實故事,從學校生活、課外活動、興趣嗜好、家庭時光四大面向,為內向的青少年提供具體實用的訣竅,讓他們找到最自在的生存之道。
這本書不僅為安靜的孩子量身打造,也為家長與老師提供指引,了解該如何與內向的孩子相處,不去扼殺他們特有的優勢,轉而打造一個能讓他們盡情揮灑的環境。
本書為《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改版
作者簡介:
蘇珊.坎恩Susan Cain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曾在華爾街擔任律師多年,創立「寧靜革命」公司,並擔任革命長。2012年她寫了《安靜,就是力量》,為內向者發聲。該書在全世界造成廣大迴響,獲獎無數,更被翻譯成40種以上的語言。各地的青少年及其家長、教師也深受該書啟發,於是她特別為他們寫下本書《安靜的孩子比你想的更優秀》,同樣備受歡迎。
為了宣揚內向者的力量,坎恩曾受邀至Microsoft、Google、美國財政部、美國海軍學院、哈佛大學等處進行上百場演講,比爾‧蓋茲更曾公開盛讚她在TED的演講,該演講影片創下了超過3000萬次的點閱數。坎恩並獲頒哈佛法學院「禮讚領袖60獎」、LinkedIn「世紀之聲20人」獎、美國國際演講協會金槌獎(Golden Gavel Award)、美國Inc. 雜誌票選全球前50大領導管理人士等榮譽。目前她與丈夫及兩個孩子居於哈德遜河谷。
想了解更多坎恩的經歷,請上「寧靜革命」公司網站:http://Quietrev.com
譯者簡介:
徐嘉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曾任翻譯公司編輯,現為金融公司譯者。譯有《種子哪裡來》、《神聖的平衡》(修訂版合譯)、《琥珀蜻蜓》下冊、《永續的一餐》。
同屬世界上那三分之一的內向人口,翻譯本書很高興發現會躲入廁所放鬆的同類。書中許多描寫都打入內向者的心坎,小技巧也有效實在,真正能喚醒內向者沉靜的力量。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安靜的跨界推薦
王文秀/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常務監事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伊能靜/歌手、演員、作家
光 禹/廣播主持人
李偉文/作家
李崇建/作家、千樹成林作文創辦人
幸佳慧/童書作家
姜秀瓊/導演
凌性傑/作家、教師
張曼娟/作家
爽爽貓SECOND/圖文創作者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陳毓文/臺大社工系教授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彭樹君/作家
焦糖 陳嘉行/主持人
番紅花/親職專欄作家
蔡康永/作家、節目主持人
蕭青陽/旅行藝術家
蕭美琴/臺灣駐美代表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鍾欣凌/主持人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安靜的推薦短語
這是一本讓我們學習認識並了解不同性格個體優勢的好書!在現今社會中,安靜、內向或害羞的人很容易被忽略,但透過本書,我們知道這些人仍然在參與活動及學習,只是用不一樣的方式而已!
——臺大社工系教授,陳毓文
本書所分享的許多故事,都能引起我們切身的共鳴。在作者精闢而務實的指引中,你會在書中找到與內向者的相處之道;身為一個內向者,你將會在書中得到療癒的力量。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每個人好好細讀的佳作之選。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從理解內向特質、善用內向特質,到有意識地超越自己的特質框架。本書除了強調對每個人個性差別的尊重之外,還提供了很多具體可行的祕訣與方法。是適合青少年、家長與老師閱讀的小小「安靜革命」的操作手冊。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如果安靜內斂能讓你舒服自在,就用這狀態展現自己。內向與外向的個性同樣優秀,別懷疑!這世界有太多成功的例子,而他們輝煌的成就,讓大家誤以為都是熱情奔放的性格才辦到的。
——主持人,焦糖 陳嘉行
名人推薦:安靜的跨界推薦
王文秀/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常務監事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伊能靜/歌手、演員、作家
光 禹/廣播主持人
李偉文/作家
李崇建/作家、千樹成林作文創辦人
幸佳慧/童書作家
姜秀瓊/導演
凌性傑/作家、教師
張曼娟/作家
爽爽貓SECOND/圖文創作者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陳毓文/臺大社工系教授
陳藹玲/...
章節試閱
內向者十大守則
文靜的個性具有看不見的神奇力量。
對「想得很多」的人,我們叫他「思想家」。
傑出的想法大多在獨處時誕生。
你的個性可以像橡皮筋一樣伸縮,外向者做得到的你也可以,成為眾人目光焦點也不例外。之後還是可以做回安靜的自己。
雖然偶爾要有彈性,但最後還是要做回原本的自己。
有兩三個知心之交,比有一百個點頭之交好(當然,認識些點頭之交也不錯)。
內向和外向就像「陰」與「陽」—─彼此相愛、彼此需要。
如果看到認識的人但不想閒聊,就過馬路躲開吧。
不是只有活潑外向的人才能領導,甘地就是內向領導人的好例子。
而甘地說過:用溫和的方式,你可以撼動全世界。
序言
「你怎麼都不講話呢?」
朋友、老師、熟人,甚至沒講過幾句話的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他們大部分都是關心我,想知道我還好嗎?有什麼特別原因所以沉默寡言?也有些人只要我一會兒沒有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就會覺得很奇怪。
我對這個問題總是沒有清楚的答案。不講話,有時候是因為我正在想事情,或觀察周遭人群環境;有時候是因為專心聽人說話,沒想到要開口;不過,大多數時候不講話是因為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我是個文靜的人。
以前在學校,給學生最好的稱讚似乎就是「活潑外向」;在課堂中,老師總是要我多開口。如果學校有舞會,我會和朋友結伴一起去,不過如果可以自己選要不要去,我和朋友都寧可到對方家裡玩。等上了大學,我可以一個人去嘈雜擁擠的派對,但總是忍不住想,要是可以和三兩好友一起吃頓飯、看場電影,感覺會更開心。不過,我對這些情況從來都沒有意見,覺得自己本來就該去派對,才算「正常」。
我逐漸長大,有了幾個要好的朋友、同事,人數不多但交情很深。我不在意朋友是不是廣受歡迎,所以有些朋友很「酷」,有些則一點也不酷。我喜歡和人聊心事,所以會跟互相信賴、相處愉快、能彼此欣賞的人往來,和對方屬於哪個小團體、是不是人氣王沒什麼關係。慢慢地,有人稱讚我的問題很有見地、說我懂得獨立思考,面對緊張的情勢也能沉著應付。他們稱讚我有深刻獨到的想法,也懂得聆聽。慢慢地,有些人會開始聽我說了什麼;他們發現,我會開口表達的意見,一定是經過縝密思考後的意見。等我出社會後,以前那些大膽坦率到讓我害怕的人,現在竟然請我去工作!
慢慢地我了解到,自己面對生活時的沉靜態度,一路走來都賦予我強大的力量。我只是需要學習怎麼運用「沉靜」這項工具。我研究了一下,發現許多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無論是創辦蘋果電腦的賈伯斯,或是寫出著名童書《魔法靈貓》(The Cat in the Hat)的蘇斯博士,無一不是個性內向的人;但他們把這種安靜的性格變成助力,而非阻力。我把自己的想法去蕪存菁,寫了《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這本書,書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盤踞多年不墜,並被譯成四十種語言出版。數十萬名讀者告訴我,書中這個簡單的想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沉靜的個性若能加以善用,就會發揮強大的力量。我從來沒想過,這個想法會如此觸動讀者。
沒多久,我就展開一連串的活動。我小時候想都沒想過自己會做這些事。我國中時很怕在大家面前演講,如果明天要上台報告讀書心得,前一晚就會睡不著覺。有一次我怕到僵在所有人面前,連嘴巴都打不開。如今,為了幫助性格內向的人,我到世界各地上節目,對幾千位觀眾公開演講;我在TED針對內向發表的演講,成為史上最多人觀賞的演講之一,有數百萬人次看過(TED是 Technology 〔科技〕、Entertainment〔娛樂〕、Design〔設計〕三個字的縮寫,TED組織舉辦大會,請講者分享出色的理念)。
這些經驗啟發了我。為了幫助個性內向的人,我和其他人共同籌組了「寧靜革命」這家公司,目標是讓各年齡的內向人士都能找到力量。我希望我們這些個性內向的人,不論在學校、職場或整個社會,都能做回自己。「寧靜革命」的目的是促進改變,讓更多人聽見內向者的聲音,不論你是文靜內向或活潑外向,都可以成為我們的一份子。歡迎上Quietrev.com 加入我們!
現在我能自在地公開演說,或在節目中做評論,所以常有人問我個性是不是變了,成了外向的人。其實這些年來我沒什麼變,有時候還是會害羞,而且我還是喜歡文靜、好深思的自己。我已經能擁抱安靜的力量──而你也做得到。
許多讀者告訴我,他們很希望自己在年紀還小,或在養育自己內向的孩子時,就知道這場「寧靜革命」。許多傑出的年輕孩子,也都希望能有本專為他們寫的《安靜,就是力量》。所以我寫了這本書。
「內向」到底是什麼?
對我這種個性的人,心理學上有一種稱呼,那就是「內向者」。內向者沒有一體適用的定義:我們喜歡和人相處,但也喜歡獨處;我們可以輕鬆和人往來,但同時也文靜內斂;我們的觀察力敏銳,通常多聽少說;我們有自己內在的世界,而且很看重這個內在世界。
如果說內向者注重內心,外向者就剛好相反,他們在人群中很自在,與人相處時特別有活力。
即使你不是內向者,在你的家人或朋友中,應該也有人是內向者。內向者占總人口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你認識的每二到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內向者。有時候內向者很容易辨認:別人呼朋引伴時,我們會自己一個人縮起腳窩在沙發上,腿上放本書或iPad ;在摩肩擦踵的派對裡,我們可能會和兩三個朋友聊天,但絕對不會爬到桌上跳舞;在課堂上,老師問有沒有人自願回答問題時,我們把視線移開,但這不表示我們沒在聽,只是想先安靜地聽聽別人怎麼說,等準備好了再回答。
然而有些時候,內向者很會隱藏自己的本性,在教室或學校餐廳可能沒人會發現我們其實生性內向;我們可能舉手投足都是眾人的焦點,但內心卻只想躲開人群,自己獨處。我出版了《安靜,就是力量》這本書後,許多演員、政治人物、企業家、運動員等等看起來個性外向的人,紛紛向我「坦白」,說自己其實也是內向者,讓我很驚訝。
內向的人不一定害羞,這兩者的區別很重要。當然,內向的人可能同時也很害羞,但有些外向的人其實也有害羞的個性。害羞的表現與內向類似,看起來都是沉默寡言、性格內斂,而且也像內向一樣有著複雜的原因和層次,可能是出自緊張、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拒絕,或害怕做錯事。在班上,害羞的學生可能因為怕答錯丟臉,所以不舉手回答問題;但內向的學生不舉手可能有別的原因,譬如不覺得自己該出聲回答問題,或忙著聽、忙著思考,而來不及講話。害羞就和內向一樣,有它的好處,研究顯示害羞的孩子往往有堅定的友誼,做事認真、有同理心、有創意。害羞的人和內向的人都很願意仔細聽人說話,並藉此觀察、學習,且從中成長。
這本書談內向、也談害羞,討論這兩種特質具有哪些優勢。我自己剛好既內向又害羞(雖然長大後漸漸沒那麼害羞了),不過你可能只有一項特質,可以只看與你特質相關的內容,其他就當作參考。
你是內向、外向,還是兩者兼具?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心智與心智功能的科學。每個人的心智組成當然都有獨特之處,但或多或少都根據相同的架構運作,彼此有共通之處。二十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首先提出「內向」與「外向」兩個詞,來描述不同的人格類型,像榮格自己就是個性內向的人。他表示,內向者會關注自己內在的想法與感覺,而外向者則追求外在的人群與活動。
不過,榮格也說沒有人是完全的內向或外向,這些內外向特質同時存在於一條「光譜」上,就像一把長尺;一端是極端的外向者,另一端是極端的內向者,有些人則在中央的位置,心理學家叫他們「兼融型」。不過,人的個性即使再怎麼接近某一端,仍然會帶有少許另外一端的特性。很多內向的人說,和好友在一起或討論有趣的話題時,他們的行為舉止會比較外向;而外向的人儘管喜歡和大夥混在一起,但大多數也同樣需要休息沉澱的時間。
在繼續討論之前,先來看看你落在內外向光譜的哪個位置吧!答案沒有對錯,只要考慮一般狀況,選擇「是」或「否」就好。
◎ 我比較喜歡和一兩個朋友相處,不喜歡和一群人相處。
◎ 我比較喜歡用寫的方式表達意見。
◎ 我喜歡一個人獨處。
◎ 我喜歡深入討論一個主題,不喜歡聊天。
◎ 朋友說我都會仔細聽別人說話。
◎ 我喜歡小班級,不喜歡大班級。
◎ 我不喜歡起爭執。
◎ 我會把作業做到盡善盡美,才願意給別人看。
◎ 我自己一個人工作時效率最好。
◎ 在班上我不喜歡被老師點到。
◎ 和朋友出去,即使玩得很開心,結束後我還是覺得筋疲力盡。
◎ 我喜歡和幾個親朋好友過生日,不喜歡開很大的慶生派對。
◎ 在學校,我不排斥從事個人的大型獨立作業計畫。
◎ 我常常待在自己的房間裡。
◎ 我通常不做太冒險的事。
◎ 寫作業、練習運動或樂器,或進行需要發揮創意的活動時,我一次可以做好幾個小時也不厭倦。
◎ 我說話前會先思考。
◎ 聯絡不熟的人,我比較想寫電子郵件或傳簡訊,比較不想打電話。
◎ 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會讓我不太自在。
◎ 我比較喜歡問問題,不喜歡回答問題。
◎ 常有人說我講話很小聲,或說我很害羞。
◎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我寧願整個週末沒事做,也不要塞滿活動。
* 這只是非正式的測驗,不是經科學驗證的人格測驗,而是根據目前多數研究人員都同意的內向特質來設計的問題。
如果你回答的「是」愈多,代表你可能愈內向。如果你回答的「否」比較多,代表你可能比較外向。如果「是」和「否」一樣多,則表示你可能個性內外兼具。
不論內向、外向都很好,重點是知道自己偏向哪一邊。有些人的確生來就很內向或外向,而且內外向的特質是會遺傳的。不過,基因不能決定一切;即使你覺得自己個性偏內向或外向,性格與態度也不會一成不變,你會隨著時間逐漸塑造、培養自己的性格。如果你天生就非常害羞,或個性非常文靜,長大後可能也沒辦法像鄉村小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一樣在滿場觀眾前表演,但大多數的我們都可以延展到某個程度,就和橡皮筋一樣非常有彈性(但也有極限)。
注意自己在什麼場合中最自信而自在,學到經驗後,就知道什麼樣的活動適合自己。你可以選擇讓自己舒適自在的活動,如果有值得付出的目標,也可以為了某個計畫或關心的人踏出舒適圈。這樣做可以賜與你很大的力量,這點非常重要,書中會一再重提。不論來自網路或身邊好友,獲得周遭人的肯定是很重要的。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你對自己的肯定。
外向也很好
這個社會往往忽視內向的人,我們把能言善道、喜歡爭取他人注意的人當偶像,彷彿他們是所有人都該效法的模範,我把這種現象叫做「外向好棒棒」,也就是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才思敏捷、充滿魅力、勇於冒險,而且行動應該勝過沉思。如果你面對一大群人會表現失常,「外向好棒棒」的概念會讓你懷疑自己有問題。這種想法在學校的影響特別大:學校裡聲音最響亮、最能言善道的孩子往往人緣最好,老師也會特別嘉獎那些踴躍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
這本書質疑外向好棒棒的看法,但不表示質疑外向這個特質。我最好的朋友茱蒂絲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從小學開始就是風雲人物,我先生肯恩同樣也瀟灑大方、行事果決,面對一大群人總是有趣事可以分享。我之所以喜歡茱蒂絲和肯恩,原因就是我們彼此相異、彼此互補。他們在我身上看到自己沒有的優點(或者雖然有,但覺得自己不夠多),我也對他們有著同樣的感覺。
內向與外向的「陰陽互補」說也說不完,內向外向彼此相輔相成,結合後創造出更好的自我。我先生和我喜歡用一句墨西哥話來形容:「juntos somos más」,意思是「一加一大於二」。
雖然我也喜歡外向的人,不過我想把重點放在個性文靜內向是什麼感覺,並且證明文靜內向也可以很有力量。史上許多了不起的藝術家、發明家、科學家、運動員、企業老闆都是內向的人,這並非巧合。甘地小時候個性害羞,幾乎什麼都害怕,而且特別怕人,他總是下課鐘一響就衝回家,免得要和同學來往;但長大後,他卻領導印度迎向自由,同時仍忠於自己的天性,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抗爭。
NBA頭號得分王賈霸(Kareem Abdul-Jabbar)可以每晚在上萬名觀眾前使出招牌天勾,但他其實不愛眾人吹捧,也不喜歡出鋒頭。他最喜歡閱讀和歷史有關的書,而且說自己是個怪胎,只是剛好很會打籃球。他也喜歡靜下來寫寫東西,還出版過小說和回憶錄。
還有美國流行樂壇天后碧昂絲(Beyoncé),她在全球巡迴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總是銷售一空,所有音樂錄影帶在 YouTube 上的總點閱數也破了十億。但即使她很小就開始在眾人面前演出,卻說自己小時候很內向。現在她演出時充滿自信,啟發了全球樂迷,但安靜穩重、觀察入微的內在依然不變。她說過:「我擅長聆聽,也喜歡觀察,有時候人家以為我很害羞。」
天賦洋溢的演員艾瑪‧ 華森(Emma Watson)也是內向害羞的人。她說:「其實我的個性害羞內向,也不擅長社交。人多熱鬧的派對……對我來說太刺激了,逼得我最後只好躲到廁所喘口氣。……我超不會閒聊……每次認識新的人都覺得有壓力,感覺得到他們對我的期待。如果人比較少或和好朋友在一起,我當然也會跳舞、表現得活潑外向。但在公眾場合,我就會非常不自在。」
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米斯蒂.柯普蘭(Misty Copeland),人稱「突破藩籬的芭蕾舞者」。許多芭蕾舞者從小就開始訓練,最早四歲就開始,但柯普蘭起步訓練的時間卻晚得多。她個性害羞,十三歲參加學校舞蹈隊的甄選時,還覺得自己搞砸了。儘管她個性安靜內向,但天賦依然沒被埋沒。她的動作充滿力量、表現才華洋溢,而且很擅長觀察複雜的舞蹈動作並致力重現,與她同齡的人幾乎看不到這種表現。甄選結果揭曉,她成為舞蹈隊的隊長,帶領六十名隊員,最後也帶領她走上芭蕾這條路。二○一五年,她成為美國芭蕾劇團第一位非裔的首席女舞者。
愛因斯坦是另一位著名的內向者。他小時候自學,而且沒讀所有學科,只念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十六歲時還因此沒通過入學考試。長大後,除了獨自埋首書堆,他也學會了偶爾參與一些社交活動。二十幾歲時他發起奧林匹克研究俱樂部,和幾個親近的朋友討論他長時間獨自思考而得出的概念。二十六歲時,愛因斯坦徹底改寫了物理學的定律。四十二歲時,他獲得諾貝爾獎。
本書稍後會介紹一些文靜的孩子,他們在寫作與藝術等傳統的內向型活動中表現得出類拔萃。也有些內向的孩子當上了班長、演講比賽冠軍、運動員、演員、歌手—─這些角色看起來似乎不適合文靜的孩子,而且這些孩子一開始也不太想擔任這些角色;然而他們出於對工作的熱情,推動自己向前邁進。許多內向者都對工作專心致志、充滿熱情,希望有一天(不一定要是現在),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
我會在書裡寫到一些像你一樣的年輕人,藉由他們的故事與經驗,說明內向者常有的疑問。個性內向的人該怎麼在世界上開拓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如何讓別人不要忽略你?如果沒辦法鼓起勇氣侃侃而談,要怎麼交新朋友?
書中會討論我們內向者如何與身邊朋友、家人、老師相處,我們追求興趣及嗜好的方式,也會討論我們如何自處。希望你看了這本書,能學習接受自己原本的模樣,並珍惜這樣的自己。這個世界不能少了你,有很多方法能讓你內向沉靜的行事風格發揮強大的力量。
這本書就像一冊指南,教的不是如何把自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如何運用你身上早就存在的美妙特質與技巧,在這個世界大放異彩。
內向者十大守則
文靜的個性具有看不見的神奇力量。
對「想得很多」的人,我們叫他「思想家」。
傑出的想法大多在獨處時誕生。
你的個性可以像橡皮筋一樣伸縮,外向者做得到的你也可以,成為眾人目光焦點也不例外。之後還是可以做回安靜的自己。
雖然偶爾要有彈性,但最後還是要做回原本的自己。
有兩三個知心之交,比有一百個點頭之交好(當然,認識些點頭之交也不錯)。
內向和外向就像「陰」與「陽」—─彼此相愛、彼此需要。
如果看到認識的人但不想閒聊,就過馬路躲開吧。
不是只有活潑外向的人才能領導,甘地就是內...
目錄
序言
第一部 安靜的學校生活
第一章 學生餐廳
第二章 教室
第三章 小組討論
第四章 當領袖
第二部 安靜的課外活動
第五章 交朋友
第六章 參加派對
第七章 #社群網路
第八章 內外拍檔
第三部 安靜的興趣嗜好
第九章 創作
第十章 運動訓練
第十一章 去探險
第十二章 改變世界
第十三章 上台表演
第四部 安靜的家庭生活
第十四章 療癒角落
第十五章 家人相處
結語
教室裡的寧靜革命:給老師的後話
給家長的指引
致謝
註解
序言
第一部 安靜的學校生活
第一章 學生餐廳
第二章 教室
第三章 小組討論
第四章 當領袖
第二部 安靜的課外活動
第五章 交朋友
第六章 參加派對
第七章 #社群網路
第八章 內外拍檔
第三部 安靜的興趣嗜好
第九章 創作
第十章 運動訓練
第十一章 去探險
第十二章 改變世界
第十三章 上台表演
第四部 安靜的家庭生活
第十四章 療癒角落
第十五章 家人相處
結語
教室裡的寧靜革命:給老師的後話
給家長的指引
致謝
註解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