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金字塔頂端的家庭教育現場,
撼動人心的社會觀察!
歡迎來到紐約曼哈頓頂級富豪的教養世界,
在這裡,學術是一種痴迷;財富無助於緩解地位焦慮;
父母想盡一切辦法,只為讓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出類拔萃——
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我們看見的卻是扭曲失能的另一面。
這本細膩的記事,讓常以誇張手法呈現的世界充滿了人性。──《出版人週刊》
對為人父母者財富和權勢的近距離審視,發人深省。──《柯克斯書評》
布萊絲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靠著分析《大亨小傳》而成為曼哈頓的搶手家教!她原本可以樂在其中,但是當她深入豪門之家成為孩子們的家教之後,卻忍不住成為佛洛伊德的化身,也窺見了金字塔頂端家庭的另一面。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布萊絲幫助一位豪門富家千金的成績從B+進步到A,從此成為上流社會的熱門教師,也為她打開了上流教養世界的大門。這些家庭的孩子多半居住在第五大道中央公園附近,生活方式極盡奢華。家有變故就住五星級酒店;平日嗜好收集名流穿的天價品牌運動鞋;想逃避課業壓力就搭私人飛機去度假——她見到富豪家庭如何運用特權教養孩子,更窺見許多光怪陸離的景象。
這些孩子的富豪雙親已習於完全掌控孩子的生活行程。早晨把孩子送去學校後,就和其他父母在校旁咖啡館交流情報。他們以孩子的學習障礙為由讓老師允許孩子重考以提高成績。如果孩子的表現總是無法達到要求,他們也總有其他辦法:向校方施壓或是開出更多的支票。孩子放學後還有無止境的課程,除了基本的學業要求,還要學習樂器、參加各項運動培訓。這些父母將優秀的學歷當成上流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孩子的教養採取嚴苛高壓的方式,唯一的目標就是確保他們進入一流學府。
而在外界看來令人艷羨的物質生活之下,孩子的精神狀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們與家人的相處模式與時間,都與一般平凡家庭大相逕庭。這些孩子不僅價值觀、世界觀與他人不同,所感受到的孤寂、壓力、甚至種種心理上的症狀也超乎常人所能想像。坐享豪門家庭資源的同時,卻無法依隨己心選擇未來的道路,下場常是壓抑隱藏內心的空洞與缺陷。但這些面向往往也最常被掩飾在豪門家庭的亮麗表面下。布萊絲在其中看到的,正是孩子們在富豪家庭生活裡培養出的扭曲價值觀。
這些孩子為了應付家長們的高標準要求,學會的是逃避和謊言,長期生養在溫室裡也缺乏同情心及同理心。父母的安排讓他們飽受焦慮困擾,而父母操縱孩子的人生其實反映的更是自身焦慮。他們希望孩子能出類拔萃,卻忽略了孩子健全的身心發展。這些孩子看似擁有金字塔頂端的待遇,心裡的匱乏與焦慮卻與貧民區無異,憂鬱和染毒的比例更是遠高於貧民區。在光鮮華麗的豪門家庭表面背後,卻藏著孩子內心的複雜故事。
布萊絲在書中也以《大亨小傳》做為美國夢的呼應。在穿梭於紐約第五大道的歲月中,她不時身陷在盡責的豪門家教及窺奇似的佛洛伊德心理分析兩種狀態。書末她回顧近二十年的家教生活,表示自己在紐約街頭仍會偶爾與長大成人的孩子及家長們不期而遇,深深感到這些孩子已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最後她決定搬離紐約,也仍在思考美國夢的真實意義。
本書在抒情中帶著批判,質疑中亦有溫情。她如實道出在教育現場經歷的各種體制缺陷,也點出孩子面臨的超載壓力。孩子的教養與大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全書不僅如同紐約富人的浮世繪,也是飽受焦慮煎熬的豪門家庭縮影。當今的孩子正因承載大人的過度期望而邁向崩解。透過本書,布萊絲向我們展示了美國最富裕家庭的特權世界,以及造成他們足以保持巔峰狀態的制度缺陷。
書中記錄的故事皆為真實案例,作者為保護當事人皆以化名處理。身在教育第一線,全書呈現的美國當代教育資訊亦頗具參考價值,更可供所有家長及讀者們思考對照。
作者簡介:
布萊絲.葛羅斯伯格(Blythe Grossberg)
心理學博士,紐約市的學習專家,她幫助學習差異(learning differences)、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類群的孩子與成人,協助他們在學校和工作上更有效率且自在。對於那些有學習差異與其他類型差異的成人和孩子,她更注重的是他們的天分和洞見。
布萊絲自哈佛大學畢業後,在羅格斯大學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她在麻州鄉間長大,當時有著學習差異的孩子,天分不一定能得到認可;如今對於學習和思考方式不同的人,世界的看法正在轉變,她因為能夠參與其中而感到興奮。
譯者簡介:
謝靜雯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主修文學。譯作有《單親,我們可以的!》《給未來世代的人生備忘錄》《曾經絢爛的彩虹》等多冊。譯作集:miataiwan0815.blogspot.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身為女性知識工作者,「成為媽媽」是我豐富奇異的旅程。尤其是加入媽媽社團、創辦親子讀書會、加入LINE匿名教養群組的經驗,讓我眼界大開。生小孩不難,難的是「教」和「養」。教養的焦慮,中外皆然。基於「往上爬」的普遍人性,豪門祕辛總是比「關懷弱勢」更能吸引眼球。人類學幾年前興起「上流社會之都市民族誌」風潮,《上流教養》一方面呼應社會普遍存在的教養焦慮,一方面也滿足了大家對於紐約上流社會的好奇心。我們也曾考慮在美國生兒育女,因此打探過美國教養的種種細節,書中情節令我感到萬分熟悉。私立中小學一年五萬美元的學費只是基本門檻,真正的門檻是學費以外的競爭。幼兒園入學不但要面試,還得張羅諾貝爾獎得主具名的推薦函;入學後要面臨激烈的學業競爭,高一課程等同於大學程度,教師都是常春藤盟校博士,成績不好的學生只好晚上繼續找博士級的家教惡補到半夜。連體育也是競爭項目,體育的國手身分也是這些菁英必須增添的履歷。這本書其實也具有豐富資訊,不只是單純地販賣焦慮。書中如實呈現了美國社會的階級切面,有助於讀者了解美國收入前百分之一的族群。——劉玉皙(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上流教養》有如韓劇《天空之城》真人版,富豪父母將親職外包,在女兒哭泣時叫家教陪她;不擇手段追逐成就,只要名列前茅,兒子賣大麻,父親也無所謂;找一群頂尖家教,作弊把兒女送進名校……這群孤兒的精神處境,無異極權國家體育選手:吃禁藥求勝、瘋狂的練習量導致運動傷害,輸了回國全家都會被勞改。精彩刻畫出父母病態自戀對兒女的深沉傷害。——盧郁佳(作家)
葛羅斯伯格在這本生動有趣但充滿同情的敘事裡,揉合了回憶錄、心理學和真相的揭露……這本細膩的記事,讓常以誇張手法呈現的世界充滿了人性。──《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對為人父母者財富和權勢的近距離審視,發人深省。──《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葛羅斯伯格以慈悲和幽默的文筆,細數了菁英不計金錢(或情感)成本試圖將孩子送向頂端的種種激烈手段。儘管這種生活風格外表閃亮耀眼,但葛羅斯伯格探索到的卻是他們的不安全感、痛苦、家庭失能的弱點。──《城市與鄉村》雜誌(Town & Country Magazine)
葛羅斯伯格身為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描述自己面對掙扎時的心情,最為犀利動人……這層體驗讓她更能理解(不見得需要接受)——父母為了確保孩子能獲得保障與成功,願意付出多少代價。──《東漢普頓之星》週報(The East Hampton Star)
葛羅斯伯格這本迷人的作品,讓人難得一窺紐約富豪孩子在學校的掙扎,《大亨小傳》不僅僅是他們的讀物,同時他們也身在其中。──作者喬丹.艾倫伯格(Jordan Ellenberg),著有《數學教你不犯錯》(How Not to be Wrong )和《形狀》(Shape)
布萊絲.葛羅斯伯格這本啟迪人心的回憶錄,引人入勝,她打從肺腑的回顧了在紐約首富家庭擔任家教的時光。以清晰且慈悲的角度透過許多範例闡明,在這些家庭鍍金的社媒形象表面之下,實情複雜得多,往往牽涉到家庭失能、寂寞和心碎。就像所有最好的回憶錄作品,葛羅斯伯格扣人心弦的故事不僅獨特且個人,更包含能夠引起所有讀者共鳴的元素。高度推薦!──作家珍.希利(Jane Healey),著有《波士頓女孩》(The Beantown Girls,暫譯)
一本關於菁英學校和學生的迷人書籍──富人面對的競爭和壓力、過多財富和過少歡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透過年輕孩子的故事敘說,作品討喜迷人,才華洋溢、充滿同理心。結合了部分的回憶錄、部分對富人的社會學研究、部分美國教育的論文……百分百引人入勝。儘管學生有其獨特性,但本書提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多少才算「超過」?我們為什麼要求學生熟練他們年紀還無法做到的事?富人的教育如何加重階級、種族及平等問題,使其更難找到廣泛的解決方案?本書讓人不忍釋卷。──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艾倫.布拉頓博士(Ellen Braaten, PhD),著有《進度落後的聰明孩子》(Bright Kids Who Can't Keep Up,暫譯)
|讀者盛讚|
我買這本書是為了一窺探超級富豪的生活,這本書當然在這方面果然沒讓人失望,(看到這些紐約菁英的生活既有趣又令人驚奇!)但除此之外,本書也讓我們了解上流社會的真實情況,如專橫的父母、龐大的學業和社會壓力,青少年如何在這種處境中生活。她的書關注這些上流社會的年輕人,但許多同樣的問題也影響著當今所有的青少年。我認為這本書對於家中有即將上大學的孩子父母而言,能提供寶貴的見解和技巧。——亞馬遜讀者安妮
本書對於參與私立學校世界的父母以及任何對現實和細微差別感興趣的讀者來說,引人入勝。這部發自內心的回憶錄的獨特之處在於,作者從內部描述了私立學校的世界,同時對學生的家庭生活進行了敏銳的觀察。從作者的敘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她支持並同情她的學生。儘管教育很重要,但她懷念一兩代人以前的簡單日子,當時無論是在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對學生課業的焦慮與微觀管理都少了很多。我們在書中能讀到許多她的學生的故事,其中一些很深入。很明顯的,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一切,卻要求孩子參加苛刻的運動訓練,慫恿學校管理人員延長考試時間,並為孩子每個清醒的時刻聘請輔導老師——故事裡的多位學生交織出了感人的場景,足以拍出一部精彩的電影,更對高壓的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生活的影響進行了深思熟慮的反思。——亞馬遜讀者凱瑟琳.強森
我一直聽說紐約的私立學校競爭激烈,但書中呈現了另一個層面。讀來宛如十年後,現實生活中的《豪門保姆日記》。——亞馬遜讀者史黛西
名人推薦:|各界讚譽|
身為女性知識工作者,「成為媽媽」是我豐富奇異的旅程。尤其是加入媽媽社團、創辦親子讀書會、加入LINE匿名教養群組的經驗,讓我眼界大開。生小孩不難,難的是「教」和「養」。教養的焦慮,中外皆然。基於「往上爬」的普遍人性,豪門祕辛總是比「關懷弱勢」更能吸引眼球。人類學幾年前興起「上流社會之都市民族誌」風潮,《上流教養》一方面呼應社會普遍存在的教養焦慮,一方面也滿足了大家對於紐約上流社會的好奇心。我們也曾考慮在美國生兒育女,因此打探過美國教養的種種細節,書中情節令我感到萬分熟悉。私...
章節試閱
Chapter 1 第五大道的大門開了
我認識第一個家教學生蘇菲時──她才十五歲,正翩翩走下鋪著白地毯的氣派螺旋樓梯。她位於公園大道的雙層公寓採白色裝潢色調,從沙發到粗毛地毯,到在她腳邊狺狺狂吠的迷你貴賓狗。她撈起其中一條狗要牠安靜時,私立學校制服短裙隨之翻飛。她伸手扭了扭牠小小腦袋上的蝴蝶結。當我們上樓要進行寫作課時,她的兩位菲律賓裔女管家,還問我們要吃些什麼或喝些什麼。
她的房間裡,粉紅格子床罩呼應著她書桌椅子的布料,其他一切淨是雪白無瑕,完全沒有青少年房間慣有的雜亂。她將課本整齊有序疊好,而那是唯一可見的雜物。連她的平板電視都儲放在木頭落地櫃裡。唯一打亂她空間的白色和粉紅色系的事物,只有她蒐集的法國名瓷利摩日(Limoges)瓷盒,互以直角仔細排好。她跟父親在漢普頓高爾夫聯賽上的合照,裝在水晶相框裡。只有在她打開書桌上方的內建櫥櫃時,才看得到大多青少年房間會有的雜誌剪貼及朋友的照片──妝化得太濃,衣著講究,一身名牌洋裝搭高跟鞋。
她拿出自己那本《大亨小傳》,說起她的作業:撰寫一篇文章,談談蓋茲比是否實現了美國夢。她的兩條白狗又開始汪汪叫,最後,其中一個菲律賓女人過來要牠們安靜,並且抱牠們下樓。
她說:「我打算說蓋茲比沒有實現美國夢,因為我的老師就是那樣想。」她停頓片刻,緊張地舔舔嘴唇。「除非妳覺得我應該寫別的。」
我們來來回回思索各種構想,我可以察覺,我認為這個題目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這點讓她很緊張。反之,我請她在文本裡找東西支持自己的論點,證明蓋茲比並未實現美國夢。她機械式翻著書頁,指甲塗了亮片指甲油,有一半已經被她摳掉了。她讀了以下的段落,關於蓋茲比喧鬧奢華的派對:
「『每週五,紐約的水果商會送五箱柳橙和檸檬過來──每週一,同樣的那些柳橙和檸檬會變成無肉切半的果皮,高高地堆成金字塔,從他的後門離開,』」
她準備往前讀,最後我請她放慢速度,想想這個景象。她說:「我爸媽的廚房在派對後也是那個樣子,所有的檸檬皮都擺在吧台旁邊。在長長的夜晚過後,我媽自己看起來就像榨乾的檸檬。」她意識到派對客人蹂躪蓋茲比的房子,就像夏天派對賓客定期破壞她父母在漢普頓(Hampton)的家,結果是一種無力和失望的感受。她似乎能夠理解那個段落,並且跟個人經驗產生連結。
她按響書桌旁邊牆壁上的對講機,要女傭送些綠茶上來,幾分鐘之內,茶就送來了,以瓷杯和瓷盤盛裝,加上在杯緣搖晃的檸檬薄片。我們終於擬出了大綱,我想她表現得還不錯,提出了可論辯的命題,並且從文本裡整理出證據。我離開的時候,她勉強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還是說蓋茲比實現了夢想呢?」她大聲說出疑問。
我離開時興高采烈。這次的經驗令人陶醉──綠茶、白狗、拿錢討論蓋茲比。我作夢也想不到,累積多年的閱讀、在公立高中因為熱愛詩詞被人嘲笑,最後會帶來有利可圖又能實現抱負的工作機會。
我到蘇菲家的路線相當迂迴。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時,我遇到兩個重大問題。比較簡單的一個就是,在我認為佛洛伊德跟當代現實脫節以後,我摒棄佛洛伊德學派,偏好行為學派。比較困難的問題是要能夠買得起新鞋去取代原本那雙兩邊都有洞的平底鞋,或是請窩在我布魯克林公園坡的公寓大廳裡的流浪漢一杯冰咖啡。或者,甚至是買杯冰咖啡給自己。要付地鐵車費也很吃力,所以我才用走的,鞋底因此磨出了洞。基本上,我發現,我的哈佛學識教育讓我遍覽群書,但並不會主動替我掙來地鐵車費。不過,這是我的錯,因為我為了攻讀心理學,繞過有利可圖的金融工作,而我丈夫也是個長春藤盟校畢業生,成了雜誌編輯。我們簡陋的公寓裡塞滿了書本。不過,我依然相信心理學會解開人類心智的謎團,從利他主義到非理性——而單是探索這些謎團,對我來說,價值已經超過六或七位數的美金收入。
我踏著磨薄的鞋底,踩過紐約的街道時,想了不少事情。我無意間想到要寫一篇以ADHD為主題的論文,等於替自己鋪路,往後可以跟有學習差異和ADHD的學生共事。我在一所提供菁英教育的曼哈頓私立學校找到一份學習專家的工作,這樣的老師專門協助有這類學習差異的學生,年薪五萬四仟五佰元美金,長久以來,我頭一次覺得安心,即使家裡有個新生兒要照顧。經過數年僅供維持生活的收入之後,既然生了個孩子,我判定自己需要更穩定的東西。我在紐約住了十年,到目前為止勉強過活,不曾涉足零工經濟。但當我在上東城女子學校教書的朋友問我,能不能幫一個性格甜美但壓力過大的高二生上寫作課,我簡直喜出望外,這種工作要我免費做我都願意。而能夠拿到費用──加上原本的薪水──簡直是極樂世界,幾乎無法想像。在我成長的麻州鄉間,小孩常常要我無償幫忙。
進入那棟公園大道大樓靜謐安全的大廳,等於步入一個承諾著富人的自由、美術館般的超脫,以及讓緊張的十五歲孩子平靜下來的滿足感的世界。我萬萬沒想到,我在研究所如此任意排斥的佛洛伊德正在我心中蠢蠢欲動,在那些公園大道大樓裡,有著鮮花百合妝點的寂靜室內,各式各樣精神官能症正等著上演。
**
蘇菲在一篇報告拿到她的頭一個A之後,成績從她平日的B+神奇地扶搖直上,我在布魯克林和曼哈頓的雙層公寓和褐石宅邸裡也變得有點炙手可熱。就像突然風行起來卻還沒被列入Zagat美食評鑑裡的餐廳。後來,等我又接了更多家教學生,那些母親把我當成她們的祕密,有一位母親發現她女兒對手的母親也找上我時,她相當不悅。「可是,是我們發現妳的。」她哀號。
有個名叫麗莎的母親,她是銀行家,平日會到南塔克特(Nantucket)駕帆船,她說「我們現在有布萊絲,我知道我女兒可以平安度過中學了」時,讓我不禁畏縮。她這樣宣布之後,發了電報給女兒,親愛的,妳需要最好的人選來幫忙,就是有博士學位的家教。她也寄了以下訊息給女兒:在每個狀況裡,都有必要花錢購買正確的協助,就像你會買適合的Dooney& Bourke提包。這種心態在第五大道上相當普遍,有個學生曾經向我解釋化學考試為何沒過,「別擔心──我們要換家教了。」那個帆船手的女兒莉莉,是我所見過最甜美、脾氣最好的孩子之一。她天生就有副軟心腸,常在微積分先修測驗以及重大壁球錦標賽裡表現失常,任憑私立女校小圈圈的惡毒以及無情的壁球行程所擺佈。母親希望莉莉能以奧黛麗赫本般的優雅揮拍打出壁球的切球,但莉莉的能耐其實遠勝於此。她腦袋清楚,而在她世界的許多人並不,她成了某種青少年版的維吉爾(Virgil),在壓力爆表的公園大道煉獄裡擔任我的嚮導。當我碰到正在讀《神曲》的家教孩子,我常常想到莉莉,她引導我進入地獄的同心圓裡。我們坐下來上課的時候,她一點一滴透露出當日的艱辛,她跟我說起之前參加派對時,自己只有一半心神在場,另一半巴不得窩在自家床上看影集《辦公室風雲》(The Office)。
我驚奇地聽著她的故事,欣賞她衣櫥裡穿皺的金絲洋裝,那是她上個週末踩著細高跟鞋在曼哈頓四處趕場的結果,而我的週末時光最多就是耗在我們家轉角的刨冰攤子。我不工作的時候,通常就在家陪兒子,因為對我而言,工作的意義不只是專業的驕傲,也是為了能夠陪伴他和我丈夫。把閒暇時間拿來在紐約到處閒蕩,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作法,我總是迷失在研究所的研究或工作中。在奇怪的資本主義計算法裡,我工作是為了待在家裡。
**
莉莉告訴我,家長不在家的時候,就會有人舉行轟趴,而家長常常不在家。她有朋友甚至不知道爸媽晚上人在哪裡,也有家長會在晚上十點打電話給孩子,說目前在別的城市,那天晚上趕不回來。這使得第五大道成為舉辦派對的完美地點。即使管家在場,他們為了保住工作也要逗孩子開心,不會去跟家長打小報告,告訴他們不在家時發生了什麼事。莉莉學校的孩子會租用由行銷公關經營、名聲可疑的俱樂部,然後向同學收取入場費。這些俱樂部無人看管。在一次家教課上,莉莉告訴我,「我去一家俱樂部參加同學辦的派對,孩子都在屋頂上鬼混。」以她的行話來說,意思就是孩子在屋頂上做愛。莉莉說的是真是假,我無從證實,但不無可能。第五大道上的孩子會做所有孩子做的事,只是方式更為極端。
為了參加這類型的派對,莉莉和她朋友可能必須支付高昂的入場費。他們平日有不少錢可以自由運用。在我工作的私立學校,孩子會帶著一百美元的鈔票參加自製糕餅義賣會,會帶金卡去參加戶外教學。這種狀況曾經讓我的一個學生飽受嘲笑,因為他拿父親的美國運通金卡去布魯克林的街角雜貨店買貝果。其他客人似乎覺得饒有興味,後來卻覺得憤慨,我很高興我們最後平安脫險,順利走出了那家店(結果,那家店不接受以金卡消費兩塊錢的貝果)。
莉莉和蘇菲的父母會固定提供很多零用錢給孩子,或直接把信用卡交給孩子。上時髦私立學校的中學孩子通常可以出校吃中飯,而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某些區域並不便宜。他們不常在學校食堂用餐,而是在城裡到處遊蕩,買珍珠奶茶、壽司捲和十五塊美金的漢堡。對這些私校生來說,一週至少花個一百元美金的午餐餐費稀鬆平常,那還不包括他們在下課期間和放學之後買的七塊美金咖啡飲品。
這些孩子年紀輕輕就已是老饕。蘇菲解釋「我不能去上買不到好喝卡布其諾的大學。」。為了這個緣故,她沒辦法去上紐約市或洛杉磯之外的大學。這些孩子知道怎麼分辨沙拉葉。「噢,菊苣!」我工作的私立學校,有個五年級生走近沙拉吧的時候說。我從沒想過小孩子會這麼喜歡菊苣和布里乾酪。
當然,錢也會花在其他地方。幾年前流行的是香菸,近期則是調味電子菸。當地電子菸賣店會販售這些味道嗆鼻的油,裡面有神祕的成分會讓孩子很不舒服。電子菸最初上市時,少男少女推斷電子菸總比喝酒或一般香菸健康,但他們有所不知的是,電子菸會損害年輕的肺和腦,而且依然會造成尼古丁上癮。我另一個家教孩子崔佛在第三大道的一家店裡偷了水煙壺和電子菸筆,因為他說老闆賣了故障的菸筆給他,卻不肯接受退貨。
我告訴他,抽電子菸對孩子造成的危害,有些我們目前甚至還無法明白,他回答說:「對啊,布萊絲!我有個朋友吸了尼古丁電子菸以後,就痙攣發作了。」我問他,這個意外會不會讓他學校的孩子少碰電子菸,他說:「不會,只要走進學校廁所,就會聽到電子菸的噪音,後來我就不去注意了,就跟水聲一樣普通。」
就這點而言,第五大道的年輕孩子並不孤單。全美各地的孩子都在抽電子菸(一般認為高年級生有百分之三十七的人在抽,但實際上也許更多),但這些孩子也有錢做其他事情,比方說賭博。崔佛的同校朋友,高年級且超過十八歲,開始趕在關門前,到場外賭馬的昏暗店頭,在那裡,大家可以合法對賽馬下注,其中兩個孩子因為網路賭博,對莊家欠下債款。這當然無關痛癢。他們會苦惱一陣子,然後將價值八百塊的鞋子以四百塊削價售出,好付清凶惡莊家的欠款。對孩子來說,網路賭博是個愈來愈嚴重的夢魘,根據麥基爾大學的少年賭博問題&高風險行為國際中心估計,約有4%的孩童有賭博問題。網路賭博讓他們對虛擬世界的風險上了癮,而富家孩子手頭上有現金,可以讓他們陷入更深的債坑。
他們找到其他辦法可以在網路上燒錢。幾乎每次家教時段,莉莉都會收到高價衣物的包裹。她的管家露比來自巴貝多──個性正經八百,正在攻讀大學學位──忙著拖進J.Crew和Splendid服飾品牌寄來的包裹;在跟家教一起撰寫報告和準備數學測驗之間,這些東西為莉莉帶來一時的快樂,而她幾乎每個科目都有家教。莉莉是個身材微胖的金髮女孩,肌膚蒼白,一雙藍眸。母親嬌小削瘦,大聲說她希望「壁球可以讓莉莉擺脫嬰兒肥。」她母親在行事曆精確記錄,以便讓女兒的家教時段不會互相衝堂。
家教期間,莉莉會縱情撕開紙箱,揭露過於熱帶,不適合在二月紐約市穿的服飾。風格過於大膽,也不適合穿去上學──像是豹紋連身裝,腋下的洞大到會露出粉紅胸罩。她有自己的預算,可以挑自己的服飾。她偏好Comme des Garçons這個品牌,我有陣子也喜歡上那種高筒帆布運動鞋以及上頭印了心型的藍白條紋衫,最後發現那種鞋子價格高達135美金(很多都要幾百塊美金),而一件簡單的棉衫標價超過150美金,那就表示家教一個鐘頭也買不起那件稅後的棉衫。不久我就習慣自己身上的衣服比學校和家教的學生便宜。有個個性刻薄的七年級女生穿的衣服比我好很多,問我:「妳那件背心哪買的啊?」我想這件背心是我在二手店買的,肯定不是歌壇巨星王子(Prince)會去買覆盆子貝雷帽的地方,我灰頭土臉承認了這點,那件背心後來不曾再穿。
服飾通常是莉莉用來討價還價的籌碼。到了十六歲,她已經建立自己專屬的風格,而服飾通常被拿來當獎賞用。身為獨生孩子,她對父母經常出差並不高興,為了不讓莉莉太常抱怨,他們准許莉莉突襲母親的衣櫥。她父母也會從巴黎或東京帶回昂貴的服飾。她母親是忙碌的主管,休假日常常拿來跟女兒出門購物,因為那就是她母親放鬆的方式。莉莉和她母親會到麥迪遜大道,在紐約的米蘭糕餅分店Sant Ambroeus停下來買份義式冰淇淋或酥皮糕點(長島的南漢普頓也有夏季分店)。
莉莉的媽,麗莎,只跟她的閨蜜透露我的名字,那些女人跟她在皮拉提斯課上一起流汗,那些媽媽認為我是某種家教彌賽亞,這點令我受寵若驚。除了我祖母之外,沒人曾經賜予我這樣的力量。當然了,有個第五大道的母親在我問「你住第五大道的哪一側」時,差點拒絕雇用我。她停頓的時間久到給人脅迫感,然後語氣尖酸地回答:「那裡只有一側。」我忘記紐約上城的高級住宅區裡,第五大道的另一側是中央公園入口。為了這個城外人的失誤,我痛罵自己快一個月,但我最後還是接到那份差事了。
得到家教差事對我來說不只是好玩,不只關乎我的資歷或我可以閉著眼睛暢談大多小說和歷史年代。哪天被拖去住老人公寓以後很久,我都還會記得德國統一的年份。我的心思就是這樣運作的。不過,對我而言,家教表示能否付得起兒子的保母費,表示終於可以跨起雙腿而不會露出鞋底的洞。
Chapter 1 第五大道的大門開了
我認識第一個家教學生蘇菲時──她才十五歲,正翩翩走下鋪著白地毯的氣派螺旋樓梯。她位於公園大道的雙層公寓採白色裝潢色調,從沙發到粗毛地毯,到在她腳邊狺狺狂吠的迷你貴賓狗。她撈起其中一條狗要牠安靜時,私立學校制服短裙隨之翻飛。她伸手扭了扭牠小小腦袋上的蝴蝶結。當我們上樓要進行寫作課時,她的兩位菲律賓裔女管家,還問我們要吃些什麼或喝些什麼。
她的房間裡,粉紅格子床罩呼應著她書桌椅子的布料,其他一切淨是雪白無瑕,完全沒有青少年房間慣有的雜亂。她將課本整齊有序疊好,而那是...
推薦序
關於本書角色的小記:這些角色根據的是我將近二十年來在紐約市跟幾千名學生合作的經歷。為了保護書中人物的身分和隱私,我更動了姓名和可供辨識的細節,創造出拼貼合成的角色。這本書帶有回憶錄的元素,反映了我在當前對過去經驗的回顧。有些事件經過壓縮,有些對話經過重塑。我試圖精確呈現我所描繪的世界。人類記憶並不完美,但我意在對角色提出忠實且人性化的描繪,尤其是位居本書核心的孩子。
關於本書角色的小記:這些角色根據的是我將近二十年來在紐約市跟幾千名學生合作的經歷。為了保護書中人物的身分和隱私,我更動了姓名和可供辨識的細節,創造出拼貼合成的角色。這本書帶有回憶錄的元素,反映了我在當前對過去經驗的回顧。有些事件經過壓縮,有些對話經過重塑。我試圖精確呈現我所描繪的世界。人類記憶並不完美,但我意在對角色提出忠實且人性化的描繪,尤其是位居本書核心的孩子。
目錄
各界推薦
作者的話
Chatper 1第五大道的大門開了
Chatper 2圓餅圖
Chatper 3創造和諧
Chatper 4溫室裡的花朵
Chatper 5第五大道的佛洛伊德
Chatper 6遺失的報告
Chatper 7被偷走的時刻
Chatper 8新大學的嘗試
Chatper 9公民權
Chatper 10再會,親愛的
致謝
參考資料
各界推薦
作者的話
Chatper 1第五大道的大門開了
Chatper 2圓餅圖
Chatper 3創造和諧
Chatper 4溫室裡的花朵
Chatper 5第五大道的佛洛伊德
Chatper 6遺失的報告
Chatper 7被偷走的時刻
Chatper 8新大學的嘗試
Chatper 9公民權
Chatper 10再會,親愛的
致謝
參考資料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