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版為二冊合為一冊閱讀』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段挑戰上帝的歷史。
✦授權全球14個國家✦
✦美國亞馬遜書店歷史類TOP.1暢銷書✦
✦《每日郵報》年度最重要選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泰唔士報》《科克斯書評》
《紐約客》《每日郵報》《今日基督教報》《教會時報》
一致高度好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西方世界越來越質疑宗教時,
為什麼人們的直覺思考仍受它的意涵所影響?
無論你相不相信耶穌死而復生,
你所處的文明世界,基督宗教的痕跡與影響都無處不在。
基督宗教文明是古代世界中最長久、最具影響力的精神遺產,它的出現是西方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發展。即使如今有愈來愈多人放棄信仰、把所有宗教視為毫無意義的迷信,在人們身上依然可以看出基督宗教思想的傳承痕跡。
正如湯姆.霍蘭的論證,現代人的道德倫理觀念,包括眾人平等、慈善濟貧、婚姻忠誠等,並非普世生成,而是被這個獨特文明持續影響的成果。許多被視為與基督宗教對立的概念,諸如科學、世俗主義,甚至無神論,都根植於基督文明的溫床。
本書回溯了基督宗教數千年來的軌跡,從西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臘到今日歐洲的移民危機、從古巴比倫王到披頭四樂團、從摩西到#MeToo反性騷擾運動,對這段歷史的文化、藝術、社會、政治等層面做了細膩而平衡的描述,深入探討到底是什麼使基督宗教文明具有如此強大的變革力量?以及西方世界對宗教產生越來越多疑慮時,為什麼人們的直覺反應仍然充滿基督宗教的意涵。
英國作家協會主席、獲獎無數的歷史學家──湯姆.霍蘭──說出了一個基督宗教如何改變世界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者、牧者、歷史愛好者共同推薦】
Seayu/即食歷史部落客
吳昶興/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柯睿信/歷史說書人主編
神奇海獅/歷史部落客
陳光中/輔大歷史系專任教授
張名揚/輔大宗教系助理教授
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
盧省言/師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盧啓明/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
作者簡介:
湯姆.霍蘭Tom Holland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得獎作家,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王后學院,曾任英國作家協會主席,特別擅長西方古代與中世紀歷史寫作,著有多部暢銷歷史作品。
他的代表作《盧比孔河》(Rubicon)與《波斯戰火》(Persian Fire)分別榮獲「赫塞爾-蒂爾特曼獎」(Hessell-Tiltman Prize for History)與「朗西曼獎」(Runciman Award),並且被《衛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獨立報》、《觀察家報》等多家媒體評選為「年度最佳圖書」。
他出版過十餘部作品,除了大眾歷史書,也寫過不少帶有歷史元素的奇幻小說。他也是廣播和電視節目製作人,製作類型從希臘羅馬、恐龍化石到伊斯蘭,可說是面向多元的作家。他曾為BBC改編荷馬、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和維吉爾的作品,2007年贏得「古典協會獎」(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 prize)。現為英國古典協會委員,與家人居於倫敦。
相關著作:《宗教統治(上):基督宗教如何塑造世界,一部橫跨兩千五百年的人類史》《宗教統治(下):基督宗教如何塑造世界,一部橫跨兩千五百年的人類史》
譯者簡介:
蔡怡佳
學生時代研讀心理學與宗教研究,目前任教於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開設宗教心理學與生態心理學課程,著有《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喜歡閱讀繪本、聽故事,希望透過宗教心理學理解人與宗教相會的種種可能。
陳正熙
曾經是熱愛小說與電影的文藝青年,目前專職為戲劇教育與劇場評論,評論文章散見於《PAR表演藝術》雜誌和表演藝術評論台,對當代政治與宗教相互穿透影響的現象,深感興趣,持續關注。
陳愷忻
熱愛街舞的地理系大學生,積極投入文化相關議題作品的翻譯引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湯姆霍蘭的著作讀起來很有趣,不可思議的博學多才,且奇妙地令人愉悅。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黑天鵝效應》作者
一覽過去兩千年基督宗教影響的一趟馳騁之旅,途中充滿幾個世紀以來的諸多生動插曲。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湯姆.霍蘭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說書人,對細節有著非凡的目光,充滿趣味!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一部對基督宗教歷史與其長久影響,充滿野心的論著。
——《每日郵報》(Daily Mail)年度最重要選書
這部敘事生動、範圍廣闊的基督宗教歷史,突顯出宗教如何持續鞏固著西方世界的自由主義價值觀。
——《紐約客》(New Yorker)
引人入勝的探索,充滿人物的生動描述、陰森的死亡場景和道德辯證……湯姆.霍蘭擁有一位成功作家所能擁有的全部才能。
──《衛報》(the Guardian)
一部動人而深刻的書。
——《泰唔士報》(The Times )
每一頁都充滿新鮮的想法與觀點。
——《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本書對西方文明的重大爭議,提出了深入而令人震撼的討論,戰爭、政治和文化共同構成了價值觀如何變化的背景。
——《科克斯書評》星標書評
對本書高度讚賞。讀者會發現自己更加認識基督宗教,但也會感到不安、受到刺激,因而重新思考要如何理解宗教與文化發展間的關聯。
——《今日基督教報》(Christianity Today)
這是可讀性高的大眾歷史著作,有著吸引人的文字與豐富的內容,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教會時報》(The Church Times)
名人推薦:湯姆霍蘭的著作讀起來很有趣,不可思議的博學多才,且奇妙地令人愉悅。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黑天鵝效應》作者
一覽過去兩千年基督宗教影響的一趟馳騁之旅,途中充滿幾個世紀以來的諸多生動插曲。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湯姆.霍蘭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說書人,對細節有著非凡的目光,充滿趣味!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一部對基督宗教歷史與其長久影響,充滿野心的論著。
——《每日郵報》(Daily Mail)年度最重要選書
這部敘事生動、範圍廣闊的基督宗教歷史,突顯出宗教...
章節試閱
前言
基督誕生前三、四十年左右,古羅馬的第一座溫水泳池在埃斯奎利諾山(Esquiline Hill)落成啟用。這個地點靠近古羅馬城牆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隨著時間過去,這個建物很快就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一群人展現自我的櫥窗,廣大區域裡滿布豪華別墅和園林。
然而,埃斯奎利諾城門以外的這一大片土地在此之前從未被開發,是有其原因的,從古羅馬建城以來的幾個世紀,這個地方是屬於死者的。當工人開始興建泳池的時候,空氣中仍然瀰漫著屍臭。過去曾是羅馬城防禦工事一部分的一條溝渠,堆滿了無法安葬於墳墓的窮人屍體。這裡就是那些死掉的奴隸「被從狹窄的房間裡丟出來」的地點。大群的禿鷹──數量多到有自己的專屬名稱「埃斯奎利諾的鳥群」──將屍體啄拾乾淨。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比這裡更強烈地表現出古羅馬城的仕紳化現象。大理石裝飾、叮咚作響的噴泉、芳香四溢的花圃,就蓋在這些死者的脊背上。
這個地方的開發確實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埃斯奎利諾城門外的地區剛開始開發的時候,還看得到禿鷹在皇家宮殿上空遨翔。這地方當時還是「專為處決奴隸的所在」。不同於處決犯人以取悅興奮群眾的競技場,這個地方並不光彩:作亂的奴隸被釘在十字架上,就像是市場攤位上掛著展示的肉塊一樣。即使在逐漸成形的埃斯奎利諾園林裡種下從遙遠國度進口的花草幼苗,這些光禿禿的樹還是象徵著不祥的過往。
沒有任何一種死法要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更痛苦可鄙。受刑者被全身扒光掛起來,「忍受漫長的痛苦,肩膀和胸口滿布鞭痕,腫脹醜惡」,又無法趕走喧鬧不休的猛禽。古羅馬的知識分子們都同意,這是最為悲慘的一種死法,因此也最適合用以懲罰奴隸。沒有這樣的措施,整個城市的秩序可能會因此崩毀。古羅馬帝國洋洋自得的奢華與輝煌,終究必須仰賴那些維持這種規模的人們各安其位。「畢竟我們家裡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奴隸,他們有奇怪的習俗,不同的信仰,或沒有任何信仰,因此只有依賴恐怖的手段,我們才能威嚇住這些人渣。」
即使將那些可能威脅國家秩序的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威嚇效果被視為理所當然,古羅馬人對這種刑罰的態度還是充滿矛盾。如果是為了威懾的效果,自然必須公開執行,因為沒有比成百上千的屍體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景象,要更能有力地表明失敗的叛變可能帶來的後果,無論這樣的景觀是沿著馬路兩側,還是堆積在造反的城市前,而環繞四周的山丘光禿禿一片。即使在承平時期,劊子手也會發明各種不同的懸吊方式,把他們的手下亡魂變成引人注目的景觀:「一個可能是上下顛倒、頭頂朝下,另一個以木樁穿刺生殖器,再一個的雙手被綁在枷鎖上。」
只是,將這些被釘上十字架的人暴露在大眾眼前,也隱含著某種矛盾。人們所受到的羞辱臭氣沖天,甚至會讓很多人光只是看到十字架釘刑,就會覺得受到玷汙。雖然古羅馬人將這樣的刑罰當作「最高級的懲罰」,卻拒絕承認這種刑罰可能是源自他們自己,因為只有野蠻殘暴的民族會想出這種折磨人的方法,可能是波斯人,或者亞述人,或者高盧人。將人釘在十字架上的做法,就是令人厭惡的。「哎呀,這個字眼本身就讓我們的耳朵不舒服。」這種因為十字架釘刑而特別引發的厭惡情緒,正可以說明為何當奴隸被處死刑的時候,要在城牆以外那片最糟糕、最淒慘的土地上執行,以及為何當古羅馬人突破了自古以來的自我設限,便只能選擇全世界最奇特、香氣最濃的植物來遮掩汙跡。這也是為什麼十字架釘刑在古羅馬世界裡四處可見,卻很少人會認真想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是神所喜愛(同時也受到地球上擁有無上權威者支持)的世界秩序,而不是消除試圖挑戰這個秩序的危害因子。罪犯在酷刑架上崩潰,因為他們不過是一群穢物,所以不會讓有高貴教養、文明進化的人們感興趣。這樣的死亡方式如此邪惡而卑劣,最好還是拉起紗幕,完全遮掩。
因此,會讓我們驚訝的,並不是在古典文學中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十字架釘刑實際狀況的細節描述, 而是竟然會有記載。那些受過釘刑的屍體,在飢餓的禽鳥啃食之後,通常會被丟進公共墓穴。在義大利,穿著紅色衣服的殯葬人員一面搖著鈴,一面將勾在鐵鉤上的屍體拉到墓穴。遺忘,就像隨意灑在他們受盡折磨的身軀上的泥土一樣,終究會將他們埋葬,而這就是他們的命運。儘管如此,在普遍的沉默中卻有一個例外:有四件詳細紀錄一個人如何被送上十字架忍受酷刑的資料,在古籍中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很不尋常的是,這些資料所描述的是同一件釘刑:發生在古羅馬第一座溫水泳池建成之後的六、七十年左右,但地點不在埃斯奎利諾山,而是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另一座山丘:各各
他(髑髏地),「其字面意義就是屍骨所在之處。」
死者是名叫耶穌的猶太人,他來自耶路撒冷北方,加利利(加里肋亞)地區一座無名小鎮拿撒勒(納匝肋),四處遊走傳道,因為違反古羅馬法律而被判死罪。最早有關他的處刑的四篇記載,都是在他死後多年之後寫成,具體說明了所謂的十字架釘刑如何執行。判刑確定之後,定罪的人被送交兵士施加鞭刑,因為他自稱「猶太人之王」,看守他的衛兵接著對他大加嘲弄、羞辱,將一頂棘冠戴在他的頭上,然後才帶著滿身是傷、血跡斑斑的他,踏上最後一段旅程。
他拖著十字架,蹣跚穿過耶路撒冷,走在往各各他的道路上。對旁觀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奇觀,也是一個警示。在各各他,他的手掌和腳背被樁釘穿過,他就此殉難。殉難之後,他的身體兩側還被長矛穿刺。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個敘述的可靠,就連最多疑的歷史學家都傾向於接受其為真。「拿撒勒的耶穌在十字架上殉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可以說是有關他的唯一事實。」他的苦難確實並非例外,在古羅馬歷史上,痛苦與羞辱,「最悲慘的死法」所帶來的長久恐懼,其實是一般大眾的普遍宿命。
耶穌基督的屍身之後的命運,絕對不同於一般大眾。他的屍身被從十字架上卸下之後,沒有送到公共墓穴,而是由一個富有的支持者所認領,恭謹地安葬於以巨石擋住入口的一個墓室。無論事實為何,這四篇有關耶穌殉難的記載都是如此寫的,而這些記載在古希臘文中被稱之為euangelia,也就是「好消息」的意思,之後更轉變為英文中的「福音」(gospel)之意。
這些記載並非那麼難以置信。因為依據考古學資料,我們確實知道十字架釘刑處死之後的屍體,偶爾會被適當安葬在耶路撒冷城外的納骨塔。接下來的故事更令人驚訝,卻又並非前所未見:一群女人來到墓室,發現入口處的石頭已被移開;耶穌在接下來的四十天裡,持續顯現在他的信徒眼前,但不是以鬼魂或屍身再現的樣子,而是以全新且更加莊嚴的肉身復活;然後升天,也必將再度降臨。隨著時間流逝,祂會被視為神而非人,接受眾人歡呼。祂經受了人類所能想像最痛苦的厄運,戰勝了死亡。「所以上帝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
對古羅馬世界的大多數人來說,這些事件不會因為凡人可以成神的想法而顯得怪異,因為他們普遍相信天界和凡間之間是可以相互穿越的。在最古老的埃及王朝,自遙不可測的遠古以來,國王就一直是被崇拜的對象;在古希臘時期,傳頌著「英雄神」海克力斯的故事:他是一個體魄強健的怪物殺手,一生戰功彪炳,死後從火葬的烈火中席捲而起,加入神明之列;古羅馬人則傳頌著類似的、有關建城者羅慕路斯的傳奇故事。
在耶穌殉難之前數十年,這種將凡人提升為神明的做法越來越頻繁。古羅馬帝國權威所及如此無遠弗屆,任何繼承帝位者就更似神明而非凡人,其中一位超凡入聖的尤利烏斯.凱撒將軍(Julius Caesar)在升天前,就有一道火焰如彗星一般飛過天際。第二個例子則是擁有「奧古斯都」帝號的凱撒養子渥大維,他和海克力斯一樣,從自己的火葬烈焰中升天成神。即使是對於「和自己一樣的凡人可能成神」這種想法嗤之以鼻的懷疑論者,也樂於接受這種想法的公共價值。「相信人性源自於神性的想法,會讓人因此更勇於承擔,更積極投入,並且因為心無罣礙,而更能成就偉業。」
因此,神性只被保留給最偉大的勝利者、英雄和國王,其標準則是如何能折磨敵人,而非自己受苦;如何能在征服世界之後,將敵人釘在山頭的巨石之上,將他們變成蜘蛛,或者將他們弄瞎,或釘上十字架。因此,一個人竟會讓自己被送上十字架,之後卻又被稱頌為神,這樣的想法不免會被古羅馬人視為讓人反感、令人震驚、荒謬可笑,而自覺最受冒犯的,竟然就是耶穌自己的族人。猶太人不同於他們的統治者,不相信人可以成神,他們相信只有一個萬能的、永恆存在的上帝。祂是天地的造物者,被崇拜為至高之神、萬軍之耶和華和大地之主。帝國由祂主宰,山丘也會像蠟一般地融化。這位萬神之神(God of the Gods)可能會有個命運和奴隸一樣悲慘、在十字架上被凌虐致死的兒子的說法,對大多數猶太人來說,不僅難以理解,甚至讓人反感。最讓他們震驚的是,他們最虔誠的信仰竟可以被如此翻轉,這不僅是對神明的褻瀆,更是瘋狂。
耶穌死後好幾個世紀,當時,連像凱撒一樣的帝國君主們,竟然也都能夠接受祂為基督,祂的殉難才終於被認可為藝術家的創作主題。西元四百年以前,十字架就不再被視為是可恥的,而在這之前數十年,第一位基督教E 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也廢止了十字架釘刑。對羅馬人來說,將人釘上十字架的儀式,成為一種戰勝罪惡與死亡的象徵。當時有一個藝術家用象牙雕出這個景觀,讓耶穌穿著衣不蔽體的獅皮,展現與古老眾神相比毫不遜色的軀體。即使帝國的西半部地區已逐漸脫離帝國君主的掌控而被蠻族侵佔,古羅馬的權威在東半部依然延續,十字架也能讓危機四伏的帝國子民安心,相信勝利終將屬於他們。耶穌基督的痛苦就是祂擊退罪惡的指標。即使被酷刑伺候,祂仍是意氣風發而從未表現出受苦的模樣。祂寧靜平和的表情,正表明祂就是全世界的主(Lord of the Universe)。
因此,在我們今天稱之為拜占庭、它卻始終堅持自稱為羅馬的帝國裡,一具屍身成為威嚴的象徵,然而,拜占庭帝國也不是唯一的基督宗教地區。在西方的拉丁語國度,在耶穌基督降生千年之後,一場全新的革命正在醞釀。漸漸地,有一些基督認為,與其選擇不看十字架釘刑的殘暴恐怖,不如專注渴望地盯視它:「我的靈魂啊,為何你不在那裡,不被一把悲痛欲絕的劍穿刺,不能忍受你的救主的身體被長矛穿刺?為何你不能忍受眼見釘子傷害造物主的手腳?」這篇大約寫於西元一○七○年左右的祈禱文,不只是獻給從高處榮耀統治的上帝,也是獻給曾經被當作罪犯處死的上帝。
祈禱文的作者是來自義大利北方的優秀神學家安瑟莫(Anselm)。他出身貴族,幫伯爵夫人們書寫信件,也與國王為伴,同時是基督徒聚會的教會領袖。安瑟莫一人綜合了出身、能力和名聲,但即使他努力嘗試影響基督宗教世界的命運,卻仍不免會在他自己的顯赫成就中發現讓人擔憂的部分。他在被任命為領導英國教會的總主教時,就因為太過焦慮,竟然當場鼻血狂流不止:「私有財產本身,對他就是件恐怖的事。」他見到被逼到絕境的野兔,會立刻痛哭流涕,並且懇求將這隻可憐的動物放生。無論在塵世當中攀到多高的地位,他永遠不會忘記救世主如何從卑微低下、赤身露體、備受迫害當中,將他救贖。在他獻給殉難的耶穌基督、在西方拉丁世界被不斷複寫閱讀的祝禱文中,安瑟莫清楚地闡述對基督宗教上帝一種全新而重要的理解角度:重點不在於祂的偉大勝
利,而在於祂承受苦難的人性。
因此,基督宗教與其誕生之世界的關係,充滿矛盾。信仰既是古典時期最悠久的遺緒,也是其本身經歷根本改變的指標。基督宗教融合了包括波斯與猶太、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多種不同傳統,又比它在其中孕生但已崩毀的帝國要存活更久,並且依據某位猶太學者的說法,變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文化霸權體系」。中世紀時,沒有任何一個歐亞地區的文明體系,能夠像基督宗教那樣,擁有服從唯一權威的完整信仰。無論在伊斯蘭地區、印度或中國,都有無數的各種組織負責定義對神的各種不同理解,但在奉教宗為至高無上權威的歐洲地區,只有少數猶太人社群會挑戰羅馬教廷對信仰的壟斷。
同時,這種權威的排他性也被堅定地護衛著,擾亂的人、拒絕悔改的人,不是被噤聲、驅逐,就是被處死。教會敬拜的是被無動於衷的威權所處死的上帝,卻統治著一個可以被恰如其分地稱作「迫害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人們堅信男男女女皆由其信仰所定義,這一點更可作為指標,印證基督宗教革命的變革性影響。對古羅馬帝國政府來說,基督徒願意如殉道者一樣以死見證其信仰,正凸顯了他們的邪惡異常。但這一點已經改變,時間見證了顛覆分子的勝利。在中世紀基督宗教王國裡,殉道者的骨骸被珍貴保藏,而教會看顧著人們的信仰。作為一個人的意義,在於身為基督徒,而作為一個基督徒,信仰就是一切。
羅馬教廷大可以宣稱自己的存在是「大公的」、「普世的」,因為凡人生命當中的種種,無一不由它所定義指導。從日出到日落,從仲夏到深冬,從出生的一刻到嚥下最後一口氣,中世紀的男男女女將教廷的信仰前提完全內化為本能反應。即使在卡拉瓦喬時代之前一個世紀,天主教世界開始分裂,新的基督宗教分支開始出現時,歐洲人仍然堅信他們的信仰是普世的。這樣的信念鼓舞他們去探索前人未能想像存在的大陸,征服他們所能掠奪的土地,並且將之重新神聖化為迦南應許之地,嘗試讓這些土地上的原住民改信基督宗教。無論是在朝鮮或火地島,阿拉斯加或紐西蘭,耶穌在其上被虐致死的十字架成為最廣為人知的符號,代表著他們曾經見過的神。「你斥責異族,消滅邪惡的人;你永遠塗抹他們的名字。」西元一九四五年,引用這段聖經經文讚美上帝、迎接日本投降消息的人,不是杜魯門、邱吉爾或戴高樂,而是中國領導人蔣介石。
即使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西方世界的優勢明顯消退,但源於歐洲古老信仰的基本前提,仍持續影響著這個世界的自我建構。無論在北韓或回教聖戰士恐怖組織的指揮體系裡,應該很少有人會因為強烈反對西方意識形態,而絕不使用國際通用的西元紀年。而他們一旦使用這樣的紀年方法,就會在潛意識中被提示基督宗教宣稱耶穌誕生的事實,因為,就連時間的概念本身都已經受到基督宗教文化的影響。
耶穌基督的潮汐漲退
為什麼在一個早已消逝的帝國裡,受到一個被處死的無名罪犯啟發而形成的宗教信仰,可以對整個世界發揮那麼徹底而持久的影響力?我將在這本書中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但不是要寫一部基督宗教史。我是要追溯在基督宗教思想中,傳播範圍最為廣泛、持續至今的影響是什麼,而非完整地檢視其發展歷程。這就是為什麼我雖然在其他地方寫過大量有關東正教的文章,其中充滿著讓人驚奇、迷戀的主題,我卻選擇不再追溯東正教在古典時期以後的發展。
將耶穌折磨致死,卻又見證祂被尊崇為上帝的帝國,和它所曾經歷在道德與想像的動盪不安,並沒有讓基督宗教失去在社會上引發巨大變革的動能。正好相反。早在安瑟莫於西元一一○九年過世之前,西方基督宗教世界已經踏上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以至於今天我們所稱的「西方世界」與其說是其繼承者,不如說是其延續。當然,夢想一個被改革、啟蒙、革命改變的世界,並不完全是當代才有的現象,而是如同中世紀那些看見異象的人一樣,以基督徒的方式夢想。
在地緣政治劇烈動盪重組的當下,我們的價值觀已被證實並非如某些人所認為的具有普世性,我們更迫切需要認清:這些價值觀的形成,其實是文化上的偶然。生活在西方世界,就是生活在一個完全被基督宗教的觀念與思維所滲透的社會。這一點對猶太人或穆斯林來說,並不會比對天主教徒或新教徒要更不真切。自耶穌基督降生兩千年以來,人們不需要相信祂死而復生,還是會被強大且無處不在的基督宗教所影響。不論是相信發揮良知就是決定良法的最重要標準、主張政教分離,或反對一夫多妻制,構成這些信念的微小因素遍存於西方世界。甚至是用來闡述這些信念的西方文字,也充滿了基督宗教意涵:「宗教」、「世俗」、「無神論」,這些都不是中性的詞彙。雖然它們源於古典時期,但都承載著基督宗教世界的遺緒。不瞭解這點,就有犯下時代錯誤的危險。雖
然教堂長椅上的人越來越少,但西方世界還是牢牢地與基督宗教的過往聯繫在一起。
有人會樂於接受這個看法,也有人會害怕這個論點。基督宗教文明或許是古代世界最悠久、最有影響力的遺緒,它的崛起可說是西方歷史上最為巨大的變革,卻也是對歷史學家最大的挑戰。在西方世界,特別是在美國,基督宗教無疑仍是最佔優勢的信仰。以全世界而言,它得到幾乎佔地球總人口三分之一、超過二十億人的認同。與歐西里斯、宙斯或奧丁不同,基督宗教的上帝仍然活躍如旨。
人們對過去的理解,就是藉由祂的指引,掌握一切事物在時間中的發展歷程,而這樣的傳統並未消逝。對那些將祂尊為上帝之子、天地造物主而崇拜的千百萬人來說,基督的殉難並不只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宇宙環繞運行的樞軸。然而,無論歷史學家對這個說法的影響力、對它如何影響全球事務走向有多清楚的認知,他們都無須爭論這個事件的真實性。他們研究基督宗教不是為了揭露有關上帝的種種,反而是為了理解人類事務。宗教信仰和人類文明的其他範疇一樣,也可以被推定為源起於凡人,並且經歷時間而逐漸成形。在超自然的現象中找尋解釋過去的線索,目的是為了護教,雖然確實值得追求,卻並非今日西方世界中一般人所認知的「歷史」。
只是,如果歷史學家必須處理信仰問題,就也要處理懷疑論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信徒對基督宗教歷史的詮釋很容易變成非常個人的信念,對懷疑論者來說也是如此。西元一八六○年,在最早針對達爾文(Charles Darwin)剛出版的《物種起源》的公開討論中,牛津大主教惡意嘲諷「人類是進化的產物」的理論;不過,彼一時,此一時,當代最知名的無神論者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則是宣稱:「事實是,因為我們都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因此對何為是非對錯有相當普遍的共識。」
在西方世界,認為「對何為是非對錯有相當普遍的共識」的主張,主要源於基督宗教的教誨和道理,在其他有不同信仰或甚至沒有信仰的社會中,卻可能會讓人感覺受到冒犯。即使在相較於歐洲、基督宗教仍然生氣蓬勃的美國,也有越來越多人認為西方的古老信仰來自過去一個比較迷信的時代,已經是不合時宜的遺物。就如同牛津大主教拒絕考慮他可能是由猿類演化而來的想法,當代的許多西方人士也不願意考慮他們的價值觀(甚至他們的沒有信仰)都源於基督宗教信仰的可能。
我對這樣的主張有相當的信心,因為直到最近,我都有著和他們一樣的遲疑。雖然在我還小的時候,每個禮拜天都會跟著母親上教堂,每天晚上虔誠禱告,但我還是感覺得到自己正處於某種信仰危機,幾乎和維多利亞時代一樣的信仰危機的早期階段。我還記得在某一次週日的主日學,當我打開兒童版聖經看到第一頁裡的亞當、夏娃和一隻腕龍時,所感受到的震憾。即使我對聖經充滿敬意,但很遺憾地,我也非常確定人類不曾見過恐龍。主日學老師毫不在意這個錯誤,讓我更加惱怒困惑。伊甸園裡有恐龍嗎?我的主日學老師不知道,也不在乎。我接受基督宗教信仰真理的教導而產生的信心,蒙上了一絲疑慮的陰影。
隨著時間過去,這個陰影越來越深。我對迷人、兇猛、但已經滅絕的恐龍的著迷,逐漸轉化為對古代帝國的高度興趣。當我閱讀聖經的時候,我關注的焦點不再是以色列的孩童或耶穌和他的使徒,而是他們的仇敵:埃及人、亞述人、古羅馬人。同樣地,雖然我還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卻發現祂對我的吸引力漸漸不如古希臘眾神:阿波羅、雅典娜、戴奧尼索斯,我喜歡他們不制定律法的作風,也傾心於他們如搖滾巨星般的個人魅力。因此,在我有機會讀到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以古羅馬帝國衰亡為題的歷史著作之前,我其實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對基督宗教興起的詮釋:基督宗教開啟了「一個迷信與輕信的時代」。
我小時候直覺地認為聖經裡一本正經的上帝是自由與歡愉的敵人,而這在之後也得到證實。多神異教的敗亡,帶來了擬人上帝(Nobodaddy)、追隨祂的十字軍、宗教裁判官、黑帽清教徒的各種統治。鮮豔色彩與興奮莫名都從這個世上消逝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阿爾加儂.查爾斯.斯溫伯恩(Algernon Charles Swinburne)寫道:「喔,祢已經征服了蒼白的加利利,這個世界因為祢的呼吸而變得灰暗。」這回應著古羅馬最後一位異教皇帝「叛教者」朱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似乎不足為信的哀歎,但直覺上,我卻有同感。
只是,在過去二十年裡,我的觀點也有所改變。當我開始寫第一本歷史著作時,選擇的主題是兩段在我小時候最能打動我的歷史時期:波斯人征服古希臘,和古羅馬共和的最後階段。在書寫這兩段古典時期歷史的那些年裡,我與列奧尼達一世(Leonidas)和凱撒為伴,與在溫泉關陣亡的古希臘兵士和穿越盧比孔河的古羅馬軍團為伴,更證實了我的迷戀之正當:即使經過最細緻的歷史考證,斯巴達王國和古羅馬帝國都還是保有最頂級掠食者的光彩魅力。他們和過去一樣,像大白鯊、老虎、或者霸王龍一樣地緊緊抓著我的想像不放。
但是,無論大型肉食動物多麼讓人驚艷,其本性就是使人害怕的。我越沉浸在古典時期的研究當中,就越感覺與它疏離。列奧尼達一世的族裔施行特別殘酷的優生計劃,訓練他的年輕士兵在夜裡殺害傲慢的劣等人種(untermenschen),因此,他的價值觀並非我所能認同。同樣地,據傳殺害百萬高盧人、奴役百萬高盧人的凱撒,其價值觀也非我所能認同。讓我不安的,不僅是他們極端的冷酷無情,而是他們完全不認為窮苦貧弱的人天生也有尊嚴的可能。我為什麼會對此感到不安?是因為依據我的道德倫理觀,我絕不是斯巴達人或古羅馬人。
雖然我對上帝的信仰從我年輕時候就開始慢慢消退,但這並不表示我已經不再是基督徒。因為我出生的世界,千年以來一直是個基督宗教世界。伴隨著我的成長過程,有關社會應該如何組織、應該遵循哪些原則的各種前提,並非源自於古典時期,更非「人性本能」,而是獨特地源自於西方文明中的基督宗教過往。基督宗教對西方文明發展的影響如此深刻,卻也因此被視而不見,被記住的是未完成的革命,而那些勝利者的命運卻被視為理所當然。
西元三世紀時,有一個基督徒寫下「耶穌基督的潮汐漲退」,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追溯這潮汐漲退的歷程,也就是對被虐死於十字架上的猶太上帝之子的信仰如何長久不墜,並且傳布廣垠,以至於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裡,大多數人都已經忘了它原本是多麼讓人厭惡。這本書也要探究是什麼樣的因素,讓基督宗教變得有顛覆性和破壞性,它又如何完完全全地滲入西方世界的思想觀念,以及為什麼在對所有宗教主張經常有所疑慮的西方世界,卻有那麼多無論好壞、完全源自基督宗教信仰的直覺意識。
套句俗話:這個故事,萬世傳頌。
前言
基督誕生前三、四十年左右,古羅馬的第一座溫水泳池在埃斯奎利諾山(Esquiline Hill)落成啟用。這個地點靠近古羅馬城牆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隨著時間過去,這個建物很快就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一群人展現自我的櫥窗,廣大區域裡滿布豪華別墅和園林。
然而,埃斯奎利諾城門以外的這一大片土地在此之前從未被開發,是有其原因的,從古羅馬建城以來的幾個世紀,這個地方是屬於死者的。當工人開始興建泳池的時候,空氣中仍然瀰漫著屍臭。過去曾是羅馬城防禦工事一部分的一條溝渠,堆滿了無法安葬於墳墓的窮人屍體。這裡就是那些死...
目錄
專文推薦 找出潛藏於歷史汪洋中的最終答案/柯睿信
專文推薦 原來基督宗教歷史可以這樣(好)看!/張名揚
專文推薦 帶著「陌生」的角度去閱讀「熟悉」的歷史/盧啓明
專文推薦 上帝的兩種臉孔/神奇海獅
專文推薦 基督教是一種情感、一種信念,更是一種思考/Seayu
前 言
第一部 古代
第1章 雅典✦西元前479 年,達達尼爾海峽
第2章 聖城✦西元63年,耶路撒冷
第3章 使命✦西元19年,加拉太
第4章 信仰✦西元177年,里昂
第5章 博愛✦西元362年,培希努
第6章 天堂✦西元492年,加爾加諾山
第7章 出埃及✦西元632年,迦太基
第二部 基督宗教世界
第8章 改宗✦西元754年,弗里西亞
第9章 革命✦西元1076年,康布雷
第10章 迫害✦西元1229年,馬爾堡
第11章 肉身✦西元1300年,米蘭
第12章 末日✦西元1420年,塔波爾
第13章 宗教改革✦西元1520年,威登堡
第14章 寰宇✦西元1620年,萊頓
第三部 現代
第15章 聖靈✦西元1649年,聖喬治山
第16章 啟蒙✦西元1762年,圖盧茲
第17章 宗教✦西元1825年,巴羅達
第18章 科學✦西元1876年,朱迪思河
第19章 陰影✦西元1916年,索姆河
第20章 愛✦西元1967年,艾比路
第21章 喚醒✦西元2015年,羅斯托克
致謝
註釋
參考書目
專文推薦 找出潛藏於歷史汪洋中的最終答案/柯睿信
專文推薦 原來基督宗教歷史可以這樣(好)看!/張名揚
專文推薦 帶著「陌生」的角度去閱讀「熟悉」的歷史/盧啓明
專文推薦 上帝的兩種臉孔/神奇海獅
專文推薦 基督教是一種情感、一種信念,更是一種思考/Seayu
前 言
第一部 古代
第1章 雅典✦西元前479 年,達達尼爾海峽
第2章 聖城✦西元63年,耶路撒冷
第3章 使命✦西元19年,加拉太
第4章 信仰✦西元177年,里昂
第5章 博愛✦西元362年,培希努
第6章 天堂✦西元492年,加爾加諾山
第7章 出埃及✦西元632年,迦太基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