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印度獨立運動再現高潮,1947年蒙巴頓繼魏菲爾出任印度總督,宣告印回分治,隨即通過「印度獨立法案」,同年8月英國將政權交還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政府,尼赫魯出任印度首任總理。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印度臨時政府成立之際,即率先將駐印專員公署升格為大使館,隔年初發布由學者羅家倫為首任駐印大使;原印度駐華專員梅農也升為大使,1948年由潘尼迦繼任,成為尼赫魯在中國的「耳目」,其於國共之觀點與評價尤具影響力。除官方檔案資料外,羅家倫、梅農、潘尼迦三位大使均留有豐富的文字記述供後人憑據考察。
隨著國共內戰加劇,政府情勢日益嚴峻,1949年4月首都南京淪陷,潘尼迦未隨行政院遷往廣州,7月政府駐藏辦事處被逐出藏,10月毛澤東於北京宣布成立新政權,尼赫魯政府電告周恩來將「謹慎考慮」局勢發展,12月30日即致函中共外長周恩來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隨之宣布與印度斷交,羅家倫降旗撤館。1950年元月印度結束自治領階段,共和國成立,同月印度投票贊成蘇聯提案將中華民國逐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4月中共與印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互派大使。
駐印大使館撤館前,吳俊才於新德里完成《印度獨立與中印關係》書稿,隔年於香港出版,羅家倫作序,感嘆國人對現代印度缺乏認識。有關印度獨立前後對華政策之演變,由於兩岸長期分治,長期不被學界所重視,直到近年來亞洲崛起、中印爭雄,中印關係研究才又受到注目。
本書廣泛蒐集取材中華民國政府因應印度獨立,於對印關係決策形成過程之原始檔案,分為「邊界問題」、「印巴僑務、商務、黨務」、「救濟新疆撤退入印巴人員」、「印度承認中共與國府後方布置」,四個大類。從宏觀視角及脈絡,研析印度獨立前後中印關係轉折及延續之核心議題、關鍵因素,及其於兩岸分治後中臺印關係發展與亞洲冷戰史的影響作用,特別是冷戰初期面臨美蘇在亞洲形成對峙、國共勢力消長,與中印之間的多邊應對與連動性,期能以史料為據、從史實出發,思考政府對印關係的承先啟後意義。
回顧冷戰初期的中印關係發展,政府從「聯印制蘇」、「先印後巴」到「聯巴制印」以維反蘇反共立場的外交策略轉換,其間各方民族主義思維所具國際主義與孤立主義的本質異同,泛亞洲主義訴求文化統合、亞洲一體的政治意識,去殖民與後殖民社會變遷過程中的斷裂與延續,亞洲反共聯盟與不結盟運動的萌發及對立等等,對於理解當今亞太國際政治現實、區域衝突與和平維繫,或仍有相當啟發性。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廖文碩,國史館協修,研究領域為對外關係史、文化交流史。近年因中日戰史與情報史編修計畫,投入中印關係研究,與國際學者合作成果已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作者:廖文碩編
優惠價: 85 折, NT$ 340 NT$ 400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印度獨立運動再現高潮,1947年蒙巴頓繼魏菲爾出任印度總督,宣告印回分治,隨即通過「印度獨立法案」,同年8月英國將政權交還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政府,尼赫魯出任印度首任總理。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印度臨時政府成立之際,即率先將駐印專員公署升格為大使館,隔年初發布由學者羅家倫為首任駐印大使;原印度駐華專員梅農也升為大使,1948年由潘尼迦繼任,成為尼赫魯在中國的「耳目」,其於國共之觀點與評價尤具影響力。除官方檔案資料外,羅家倫、梅農、潘尼迦三位大使均留有豐富的文字記述供後人憑據考察。
隨著國共內戰加劇,政府情勢日益嚴峻,1949年4月首都南京淪陷,潘尼迦未隨行政院遷往廣州,7月政府駐藏辦事處被逐出藏,10月毛澤東於北京宣布成立新政權,尼赫魯政府電告周恩來將「謹慎考慮」局勢發展,12月30日即致函中共外長周恩來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隨之宣布與印度斷交,羅家倫降旗撤館。1950年元月印度結束自治領階段,共和國成立,同月印度投票贊成蘇聯提案將中華民國逐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4月中共與印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互派大使。
駐印大使館撤館前,吳俊才於新德里完成《印度獨立與中印關係》書稿,隔年於香港出版,羅家倫作序,感嘆國人對現代印度缺乏認識。有關印度獨立前後對華政策之演變,由於兩岸長期分治,長期不被學界所重視,直到近年來亞洲崛起、中印爭雄,中印關係研究才又受到注目。
本書廣泛蒐集取材中華民國政府因應印度獨立,於對印關係決策形成過程之原始檔案,分為「邊界問題」、「印巴僑務、商務、黨務」、「救濟新疆撤退入印巴人員」、「印度承認中共與國府後方布置」,四個大類。從宏觀視角及脈絡,研析印度獨立前後中印關係轉折及延續之核心議題、關鍵因素,及其於兩岸分治後中臺印關係發展與亞洲冷戰史的影響作用,特別是冷戰初期面臨美蘇在亞洲形成對峙、國共勢力消長,與中印之間的多邊應對與連動性,期能以史料為據、從史實出發,思考政府對印關係的承先啟後意義。
回顧冷戰初期的中印關係發展,政府從「聯印制蘇」、「先印後巴」到「聯巴制印」以維反蘇反共立場的外交策略轉換,其間各方民族主義思維所具國際主義與孤立主義的本質異同,泛亞洲主義訴求文化統合、亞洲一體的政治意識,去殖民與後殖民社會變遷過程中的斷裂與延續,亞洲反共聯盟與不結盟運動的萌發及對立等等,對於理解當今亞太國際政治現實、區域衝突與和平維繫,或仍有相當啟發性。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廖文碩,國史館協修,研究領域為對外關係史、文化交流史。近年因中日戰史與情報史編修計畫,投入中印關係研究,與國際學者合作成果已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