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文學里程碑 小說寫作技巧教科書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意識流文學代表作
「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 「世紀百大圖書」
美國南方康普生家族的榮耀與終結「沒什麼好失去了……」
梁實秋翻譯大師獎優選葉佳怡 全新譯本
台大翻譯碩士教程助理教授陳榮彬 專文導讀
當我們閱讀《聲音與憤怒》時,我們聽到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因為福克納為我們建構了一個不斷迴響的文學宇宙。
──哈洛.卜倫
「我深信人類不會只是逆來順受。人類會戰勝一切,成就不朽,不過這並非因為萬物中只有人類能為自己發聲不輟,而是因為人類有靈魂,有同情、犧牲與堅忍不拔的精神。而詩人與作家的責任就是把這一切寫下。」
──威廉.福克納
《聲音與憤怒》的書名來自莎士比亞《馬克白》一段著名的獨白──
「人生不過是一道行走的影子……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聲音與憤怒,毫無意義。」
福克納以四天的故事時間,透過三兄弟各自的視角,以及黑人女傭自始至終的旁觀,訴說了康普生家二十八年間如何喪失榮耀、走向沒落。
美國密西西比州約克納帕塔法郡傑佛遜鎮,康普生家族世代在此擁有一塊土地,曾經出過州長和將軍,儘管年代久遠,依然努力維繫南方傳統名門的榮耀。康普生家不惜賣掉最後一塊草地,供應大哥昆丁上哈佛以及籌辦凱蒂絲的婚禮……不料,連串的厄運接踵而至,二哥傑森成為一家之主,計劃終結令人惱怒、煩悶的康普生家一切,包含照料起居的黑人女傭笛爾西一家三代……。
結構上,《聲音與憤怒》分為四部(外加一篇附錄),每部的敘事時間均為一天,這四部各自獨立、各自補充,彼此互文。依照敘事者的回憶、獨白與經歷,一環一環地建構起康普生家族敘事。
第一部的敘事者是小弟班傑明,那天是他三十三歲的生日。
第二部的敘事者是大哥昆丁,即將完成大一學業的他在哈佛周遭準備度過人生最後一天。
第三部的敘事者是二哥傑森,這天他異常忙碌,一面在股票市場裡買空,一面周旋於母親、外甥女與公司老闆之間。
第四部的主角是笛爾西,她堅忍不拔地照料著康普生一家,在復活節帶著她的家人上有色人種教堂禮拜。她勉力維護康普生家的日常,也全程見證了兩代的紛亂。
附錄記載了康普生一家如何從蘇格蘭庫洛登荒原一路到密西西比傑佛遜的歷史和命運,並指出黑人家僕們刻苦地活著。
《聲音與憤怒》的主角是凱蒂絲和其私生女昆汀,「兩位迷途彷徨的女性」,每一部的敘事都圍繞著她們母女。在第一部中,凱蒂絲忘記了父親的警告爬上樹去,想看清楚屋子裡究竟發生什麼事,樹下的其他孩子們看見了她在溪溝玩耍時沾上汙泥的底褲。這一幕,福克納自承為故事創作的起點,是最先跳進腦海中的畫面,為了訴說這個故事,福克納進而創造了康普生一家。
福克納曾說,作家需要具備三個條件:觀察、想像、經驗。《聲音與憤怒》中呈現了美國南方沒落的莊園家庭,在傳統價值崩解的新時代立足時,所產生的衝突與矛盾──關於女性的貞潔、關於有色人種的地位、關於人如何獲得救贖。自幼熟讀《聖經》的福克納,在書中援引了許多宗教典故,甚至將敘事時間設定在復活節,在在顯示他所心繫的是人類的命運和未來。
◎康普生家族語錄──
「父親」杰森:「我把錶給你不是想要你記得時間,而是要你偶爾忘記一下時間,不要活著每分每秒都想征服時間。因為這種戰爭是不可能勝利的啊。」
「母親」卡洛琳:「你就連星期天都不讓我平靜點嗎?」
「大哥」昆丁:「要是人們可以永遠改變彼此就好了那樣就能彼此匯合如同火焰在一瞬間衝高然後和冰涼永恆的黑暗一起爆炸殆盡」。
「大姊」凱兒:「沒錯,沒什麼好失去了……」
「二哥」傑森:「我需要的不是可以治好頭痛的處方我需要的就只是一個不需要照顧所有人的公平機會。」
「小弟」小班:(那聲音絕望又拖沓。沒有任何意義。只是聲音而已。很可能原本一直存在只是在這瞬間所有的不公和悲苦都因為星球之間的交錯化為人聲。)
「孫女」昆汀:「我現在就後悔了,我真不明白為什麼我要出生。」
「僕人」笛爾西:「我感謝上主讓我比你好心,就算那是顆黑人的心。」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1949年為「表彰他對美國當代小說強大且獨特的藝術貢獻」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為《聲音與憤怒》、《我彌留之際》、《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等長篇小說。運用意識流技巧寫成的《聲音與憤怒》與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喬伊斯《尤里西斯》、吳爾芙《戴洛維夫人》同為意識流文學傑作,並且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
福克納虛構了一處位於美國南方的「約克納帕陶法」,以它為基地創作了系列作品,相同的人物名稱穿梭在多部作品裡,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學原鄉。透過寫作,福克納處理了美國南方傳統在邁入現代後所帶來的衝擊和矛盾,如何在文明和原始之間取得平衡,尋求認同。
福克納創作面向寬廣,類型多元,他的文學生涯以詩人開始,影響後世深遠的長篇、短篇小說之外,曾在好萊塢撰寫電影劇本,也寫戲劇。他以多變的形式,不斷挑戰自我、不自我重複的創作,將神話、宗教成功地融入作品之中,不僅是讀者眼中的偉大作家;更走出英語世界成為作家中的作家,包含賈西亞・馬奎斯、巴爾加斯・尤薩、托妮・莫里森、戈馬克.麥卡錫、聶華苓、陳列……等都受其影響。
以努力超越自己為目標,致力描寫人性內在衝突的福克納,留下了19部長篇、125則短篇小說;20部電影劇本;1部戲劇;6部詩集。福克納是率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失落的一代」作家,他並以《福克納短篇小說集》和《寓言》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兩次)和普立茲文學獎。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長篇小說《我彌留之際》、《激情》、《沼澤女孩》、《消失的他們》;短篇小說集《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人文社科作品《恐怖時代的哲學》、《憤怒的白人》、《絕望者之歌》;報導文學《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圖像小說《歡樂之家》。
章節試閱
四月
六日
一九二八
我走向客廳。我聽不見樓上有任何聲響。我打開報紙。一陣子後阿班和勒斯特進來了。阿班走向牆面原本掛過鏡子的暗色區塊,雙手在牆面搓揉,又是流口水又是哭哭唉唉。勒斯特開始生火。
「你在做什麼?」我說。「我們今晚不用火。」
「我想讓他安靜下來,」他說。「復活節總是很冷。」
「但今天還不是復活節,」我說。「別弄了。」
他把火鉗放回去拿起母親椅子上的靠枕給阿班,於是他在壁爐前蹲坐下來,安靜了。
我讀報紙。笛爾西進來要阿班和勒斯特去廚房因為晚餐已經準備好,此時樓上仍然沒有聲響。
「好的,」我說。她走了出來。我坐在那裡讀報紙。一陣子後我聽見笛爾西從門口探頭進來。
「你為什麼不來吃飯?」她說。
「我在等晚餐,」我說。
「晚餐在桌上啊,」她說。「我剛剛告訴你了。」
「是嗎?」我說。「不好意思。我沒聽見任何人下樓啊。」
「她們不下來吃了,」她說。「你先來吃吧,之後我才能準備些飯菜上去給她們。」
「她們病了嗎?」我說。「醫生怎麼說?不會是天花吧,拜託老天。」
「過來吧,傑森,」她說,「讓我把工作做完。」
「好吧,」我說話時再次舉起報紙。「我現在就在等晚餐。」
我可以感覺到她在門邊看我。我讀著報紙。
「你這是何必呢?」她說。「你明知道我有夠多其他事要忙了。」
「如果母親病得比平常厲害,無法下來吃飯,那沒問題,」我說。「但只要還是我養家,是我為家裡那些更年輕的傢伙買食物,他們就得下樓來餐桌上吃飯。晚餐準備好告訴我,」我說完再次讀起報紙。我聽見她在爬樓梯,一邊拖著腳步一邊抱怨呻吟就彷彿那是垂直的梯子而且每階都有三英尺高。我聽見她到了母親房門口,然後聽見她喊昆汀,應該是因為她的房門鎖上了,然後她走回母親房門口接著母親走去跟昆汀說話。然後她們一起下樓。我讀報紙。
笛爾西走到門口。「來吧,」她說,「看看你還能想出什麼壞主意吧。你今晚真是難搞。」
我走去餐廳。昆汀低頭坐著。她又往臉上化妝了。她的鼻子就像顆白瓷絕緣扣。
「很高興你身體好到可以下來了,」我對母親說。
「我能為你做的事很少,至少還能下樓來吃頓飯,」她說。「身體如何都無所謂。我明白男人整天工作之後會想跟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飯。我想讓你開心。我只希望你和昆汀能處得好一點。這樣我會好過一些。」
「我們處得不錯啊,」我說。「如果她願意的話我也不介意看她整天關在自己的臥房裡。可是我無法忍受那些公開亂搞還有吃飯時擺臭臉的行為。我知道要做好這些對她來說太難了,可是這是我家的規矩。你家啦,我的意思是你家。」
「確實是你家,」母親說,「你現在是家裡的家長了。」
昆汀還是沒有抬起眼來。我幫忙把菜餚分盤後她開始吃。
「你有吃到一塊好肉嗎?」我說。「如果沒有的話,我幫你找塊更好的。」
她什麼話都沒說。
「我說,你有吃到一塊好肉嗎?」我說。
「什麼?」她說。「有。這肉還可以。」
「要多吃一點飯嗎?」我說
「不用,」她說。
「讓我多給你一些吧,」我說。
「我不需要更多飯了,」她說。
「千萬別客氣,」我說,「儘量吃啊。」
「你的頭痛好了嗎?」母親說。
「頭痛?」我說。
「我本來擔心你頭痛要發作了,」她說,「就是你下午回家的時候。」
「喔,」我說。「後來沒發作。我們下午太忙了,忙到我都忘了這回事。」
「所以才比較晚回來嗎?」母親說。我可以看出昆汀在認真聽我們說話。我看著她。她還在動著刀叉,可是我逮到她在偷看我,然後她又望向自己的盤子。我說,
「不。我大概三點時把車子借給某個傢伙了,所以得等他還我才能回家。」我吃了一陣子。
「借誰?」母親說。
「就是一個來表演的人,」我說。「他妹的丈夫似乎跟鎮上某個女人跑去兜風了,他開車去追他們。」
坐在餐桌旁的昆汀沒有絲毫動靜,她的嘴巴咀嚼著。
「你不該把車借給那種人,」母親說。「你就是太大方了。就是因為這樣,我只有非不得已才會找你幫忙。」
「我也開始在想這個問題,想一陣子了,」我說。「可是他把車好好還回來了。他說他找到要找的人了。」
「那個女人是誰?」母親說。
「我晚點告訴你,」我說。「我可不想在昆汀面前說這種事。」
昆汀沒在吃了。每隔一陣子她會喝一口水,然後她坐在那裡撕一塊鬆餅,臉低到幾乎貼在盤子上。
「好,」母親說,「像我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婦女,鎮上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
「沒錯,」我說。「這樣的女人確實不會知道。」
「我的人生已經大不相同了,」母親說。「感謝上帝啊,我對這些邪惡的事蹟一無所知。我甚至也不想知道。我跟大多數人不一樣。」
我沒再說話。昆汀繼續坐著撕鬆餅,等我停止吃飯之後,她才開口,
「我可以走了嗎?」她說話時沒看任何人。
「什麼?」我說。「當然啊,可以走的。難道你在等我們吃完嗎?」
她看著我。她已經把整塊鬆餅都撕碎了,可是雙手還像是在撕一樣動作著眼神彷彿像是極度困窘然後她開始咬起嘴唇就彷彿咬了嘴唇本該讓她中毒而死,畢竟上面塗滿了紅鉛唇膏。
「外婆,」她說,「外婆──」
「你還想吃些什麼嗎?」我說。
「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外婆?」她說。「我又沒傷害過他。」
「我要你們所有人好好相處,」母親說,「家裡現在只剩你們了,我真希望你們能處得好一點。」
「都是他的錯,」她說,「他就是不能放過我,我是被逼的。如果他不想要我在這個家裡,為什麼不讓我回去──」
「夠了,」我說,「不准再說了。」
「那為什麼他不能放過我?」她說。「他──他就是──」
「他幾乎算是你的父親了,你唯一可能擁有的父親,」母親說。「我們的麵包都是靠他才有得吃。他期待你規矩聽話本來就是應該的事。」
「都是他的錯,」她說。她抓狂起來。「是他逼我的。要是他可以──」她看著我們,眼神極度困窘,身側的雙手幾乎在抽動。
「要是我可以怎樣?」我說。
「無論我做了什麼,總之都是你的錯,」她說。「如果我使壞,那也是因為我不得不壞。都是你逼我的。真希望我死掉。我希望我們全部死掉。」然後她跑走了。我們聽見她跑上樓梯。然後房門砰一聲甩上。
「這是她第一次說出這麼有道理的話,」我說。
「她今天沒去學校,」母親說。
「你怎麼知道?」我說。「你去鎮上了?」
「我就是知道,」她說。「真希望你能對她好一點。」
「如果要對她好一點,我每天得安排見她一次以上才有可能呢,」我說。「你們得讓她每次吃飯都到餐桌來吃。那我就能每餐多給她加塊肉了呢。」
「你有很多小事可以做,」她說。
「像是你叫我確保她去上學,但同時又要我假裝不知道她沒去?」我說。
「她今天沒去學校,」她說。「我就是知道她沒去。她說她和一個男孩子下午去兜風了,而你跟蹤了她。」
「我怎麼可能跟蹤她呢?」我說,「下午有人借走我的車啦。無論她今天有沒有上學反正都過去了,」我說,「如果你非得擔心這件事,不如擔心她下週一會不會去吧。」
「我要你和她兩人好好相處,」她說。「可是她繼承了那些頑固的性格。昆丁也是。我就是明白她遺傳到的特質,當時才給她也取了這個名字。有時我在想,她就是凱兒和昆丁給我的懲罰。」
「我的好上主啊,」我說,「你可真是聰慧過人,難怪一天到晚生病。」
「什麼?」她說。「我不明白。」
「不明白倒好,」我說。「要當好女人啊,不清楚自己錯過什麼會更好。」
「他們倆都一個樣,」她說,「每當我想糾正他們什麼,他們就會聯合父親來對抗我。他總說他們不需要管教,說他們很清楚什麼叫做清白正直,但所有人都希望能有誰來教教自己這種事吧。這下我希望他可滿意了。」
「你還有阿班可以指望啊,」我說,「開心點嘛。」
「他們就是不讓我參與他們的生活,」她說,「她和昆丁總是這樣。他們老是想辦法一起對抗我。還有你,不過你年紀太小沒意識到。他們一直把你和我當成局外人,對你的莫里舅舅也一樣。我一直跟你父親說他們太自由了,也太常膩在一起了。昆丁開始上學後我們還得讓她晚一年上學,這樣他們才能彼此作伴。只要你們能做的她也要能做,不然她無法接受。這是一種虛榮,一種虛榮跟錯誤的傲氣。然後等她惹上麻煩後,我知道昆丁覺得自己也必須做出差不多惡劣的事。但我不敢相信他會自私到──我從沒想過他會──」
「說不定他已經知道她會生一個女兒,」我說,「他知道這種人再來一個自己絕對受不了。」
「他本來可以好好管教她的,」她說。「他似乎是她唯一會在乎的人。不過那也是我應受的懲罰之一,我想。」
「對啦,」我說,「真可惜死的是他而不是我。死的要是我,你就輕鬆多了呢。」
「你說這種話只是想傷害我,」她說。「不過我活該。當他們為了把昆丁送去哈佛而賣地時我就跟你父親說過了,他也要留下相等的財產給你。然後赫伯特提議要帶你去銀行工作時我說,傑森這下未來穩當了,之後家裡開銷愈來愈大我被迫賣掉家具和剩下的草地時,我曾寫信給她一次因為我說她要明白她和昆丁已經拿走了他們應得的財產甚至包含了傑森的一部分而現在要靠她來彌補他了。我說她要出於對父親的敬重而這麼做。我當時是這麼相信的,真的。可是我只是個貧窮的老女人;我的教養告訴我要相信人們不會背棄自己的骨肉親人。是我的錯。你責備我是應該的。」
「你以為我需要別人幫忙才能成事嗎?」我說,「更別說還是個連孩子父親是誰都說不出來的女人。」
「傑森,」她說。
「好吧,」我說。「我不是那個意思。當然不是。」
「我都受了那麼多苦,實在不能再思考那種可能性了。」
「當然不是,」我說。「我不是那個意思。」
「我希望至少別讓我再碰上這種事了,」她說。
「那當然,」我說,「她跟他們兩人太像了,要懷疑都沒辦法。」
「我會承受不了,」她說。
「那就別想了,」我說。「她還有一直煩著要你讓她在晚上出門嗎?」
「沒有。我讓她明白我是為了她好,之後有天她會感謝我的。我把門鎖上後她就拿課本去用功了。有時候我還會看到她房間的燈亮到十一點呢。」
「你怎麼知道她有用功?」我說。
「我不知道她獨自待在裡面還能做什麼,」她說。「她從來也不會讀出聲音。」
「是沒辦法,」我說,「你沒辦法確定。你該感謝老天你什麼都不知道,」我說。不管什麼事真的說出來又有什麼用呢。反正說了她只會又哭倒在我身上。
我聽見她上樓。然後她叫了昆汀然後昆汀隔著門板說了什麼?然後我聽見鑰匙插進鎖孔的聲音,然後母親回到她自己的房間。
我抽完雪茄後上樓,燈光還亮著。鑰匙孔已經空了,但我聽不見任何動靜。她用功時很安靜。或許是在學校學到習慣。我跟母親道了晚安然後走到我的房間把盒子取出來再數了一遍。我可以聽見那頭「偉大的美國閹馬」 打呼的聲音就像來自一座刨木床工廠。我在某個地方讀過有些男人為了擁有女人的聲音會接受閹割。不過或許他並不知道那些人對自己做了什麼。我甚至不認為他知道自己一直想對那些女學生做什麼,他大概也不懂為何柏傑斯先生要拿籬笆樁柱把他打昏。要是他們願意把他迷昏後送去捷克森,他甚至不會知道自己換了地方。但這麼簡單的作法康普生家族是想不到的。相對於他們所追求的複雜可說一半都還不夠。就非得等到他在街上失控並嘗試在一個小女孩的父親面前撲倒小女孩之後他們才終於覺得應該做些什麼。哎呀,我總說他們決定要對他下刀時已經太晚了,之後又太快放棄這個做法。我知道至少還有兩個傢伙需要類似的手術,其中一個還沒有遠在天邊呢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那麼做了我也不覺得會有任何好處。我之前說過啦一日婊子終生婊子。啊就讓我清淨二十四小時別再有任何紐約猶太人來建議我該怎麼做了。我沒打算在市場贏個通殺;這種事留給他們去騙那些聰明絕頂的賭徒吧。我只希望能有個把錢拿回來的公平機會。一旦我把錢拿回來了他們大可把整條比爾街的妓女和療養院的瘋子都帶來這個家裡他們兩人還能睡在我的床上至於另一個人也能在餐桌上坐我的位子。
四月
六日
一九二八
我走向客廳。我聽不見樓上有任何聲響。我打開報紙。一陣子後阿班和勒斯特進來了。阿班走向牆面原本掛過鏡子的暗色區塊,雙手在牆面搓揉,又是流口水又是哭哭唉唉。勒斯特開始生火。
「你在做什麼?」我說。「我們今晚不用火。」
「我想讓他安靜下來,」他說。「復活節總是很冷。」
「但今天還不是復活節,」我說。「別弄了。」
他把火鉗放回去拿起母親椅子上的靠枕給阿班,於是他在壁爐前蹲坐下來,安靜了。
我讀報紙。笛爾西進來要阿班和勒斯特去廚房因為晚餐已經準備好,此時樓上仍然沒有聲響。
「好的,...
推薦序
一首充滿聲音與憤怒的福克納交響曲:《聲音與憤怒》新譯推薦序
◎陳榮彬 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文人一般都認為只要執筆寫作,就必須傳達某種訊息,或為某個高貴的理念服務,因此繚繞在這整本書裡的那些聲音與憤怒,對他們來講會是沒有意義的。福克納先生自甘將地獄的大門打開。他並未強迫任何人隨行,但信任他的人沒有理由感到遺憾。」——莫里斯—艾德加•寬德(Maurice-Edgar Coindreau,福克納的法文譯者)
「我深信人類不會只是逆來順受。人類會戰勝一切,成就不朽,不過這並非因為萬物中只有人類能為自己發聲不輟,而是因為人類有靈魂,有同情、犧牲與堅忍不拔的精神。而詩人與作家的責任就是把這一切寫下。」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引自他接受諾貝爾獎頒獎時的演講)
一、 描繪美國南方的現代主義大師
威廉•福克納於一八九七年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是美國現代主義公認的小說大師,在一九四九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福克納為美國南方文學的重要作家,他的寫作生涯始終同時帶有現代主義的「普世性」與南方文學的「地域性」:因此一方面他筆下人物的遭遇可說是人類生存的現實景況,都是舉世皆然的普遍問題;但更具體而言,他所關切的是美國南方的歷史文化、種族衝突、性別歧視、南方人的偏見等議題,因此每一本小說都為當時美國社會狀況留下了珍貴紀錄。在他筆下,高貴、繁榮、講究傳統的南方早已一去不返,或至少正在漸漸崩壞中,他作品中的南方人都是痛苦的、頹廢的、貧困的、處境艱難的。
不過,首先要釐清的是:何謂現代主義?簡單來講,現代主義是源自於西方世界的文藝思潮,在精神上與傳統絕裂,講求前衛性、實驗性、反叛性,反映與實踐在哲學、藝術、文學、文化、電影、建築等各個人類的創造領域。現代主義是一種跨國運動,曾在許多不同國家的不同時間點達到巔峰,但都與都市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歐洲的現代主義發展就聚集於巴黎、倫敦、柏林、維也納、布拉格、聖彼得堡等;美國則在紐約、芝加哥等城市。現代主義作家寫作時往往帶著清楚的時間意識,而且相較於寫實主義注重外在世界的描寫或者社會批判,現代主義更強調內心世界的探索,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
二十世紀城市文明與現代主義相伴相隨,一方面提供了讓現代主義蓬勃發展的文學環境,城市的疏離異化、人群的冷漠無情,也逼使現代主義小說家走入主角們的內心世界,喬伊斯(James Joyce)《都柏林人》(The Dubliners)與卡夫卡(Franz Kafka)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是這樣,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裡的紐約,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裡的倫敦。但在這方面福克納很不一樣,因為他把焦點擺在自己土生土長的美國南方鄉土(因此有許多人甚至習慣將福克納的美國南方與沈從文的湘西進行比較研究)。福克納的許多故事都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陶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據其所言,該郡「面積二四〇〇平方英里,居民一五六一一人」,白人與黑人的人口比例大約二比三,是融合想像與事實的創造物,不過大致上就是福克納故鄉拉法葉郡(Lafayette)的縮影,甚至他還親自為這虛構的南方小郡畫了一張有名的地圖,收錄在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押沙龍,押沙龍!》(Absalom, Absalom!)。《聲音與憤怒》(The Sound and the Fury)的故事就是發生在約克納帕陶法郡一個叫做傑佛遜的小鎮。
二、意識流技巧的傳承
在福克納超過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十九部長篇小說、一百二十五篇短篇小說、十七部電影劇本(其中只有九部登上了大銀幕)、一部戲劇,可見他雖然生活時有困頓(包括情感上的糾葛,還有經濟上的貧困),但創作能量相當豐富。福克納少時不學無術,只讀了一年密西西比大學,所幸十七歲結識了大他四歲的良師益友菲爾•史東(Phil Stone,後來當上了律師),因為史東在就讀耶魯大學法學院時讀到文學雜誌《小評論》(The Little Review)上連載的喬伊斯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就介紹給他。《尤利西斯》對於福克納的影響有多大,這當然是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一件小事顯示出英美現代主義在某個程度上的銜接,而且無論是一九二二年《尤利西斯》出版,或一九二九年《聲音與憤怒》出版,都是現代主義的大事──儘管《聲音與憤怒》剛出版時並未受到太多矚目,但最後終於成為討論度最高的福克納小說代表作。
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一層關係,許多人都曾指出福克納與喬伊斯的某些共同特色,例如大量使用內心獨白、意識流的技法,也都很喜歡自己造字。如果從《聲音與憤怒》這本小說看來,無論是在敘述上必須設法重現弱智者小班的心理狀態,或者昆丁在決定自殺前腦海中充滿衝突、狂亂的瘋狂意識,還有傑森充滿偏見、憎恨的不理智觀點,對於福克納來講想必都是嚴峻挑戰。這樣的文字風格造成福克納早期在美國不受讀者歡迎,因為他的作品向來以難懂著稱,甚至有人說,他的作品「不是用來閱讀的,而是用來重讀的」。莫里斯—艾德加•寬德甚至非常明白地表示:《聲音與憤怒》「會讓懶惰的讀者望而生畏」。但福克納並不在意,這就是他小說藝術的特色,也可以反映出他一貫的想法:就像他在接受《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雜誌專訪時所說的,「作家只需要對自己的藝術作品負責」。
三、時間結構就是故事結構
讀過王文興《家變》、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白先勇《孽子》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現代主義是一種關於敘事時間的藝術,時間往往會以多元軸線的方式出現在小說裡,而時間的結構就是故事的結構。《聲音與憤怒》所敘述的,是約克納帕陶法郡傑佛遜鎮望族康普生家(the Compsons)的興衰史,在這方面我們可以說這是中西文學史上非常普遍的主題,像是曹雪芹的《紅樓夢》、托馬斯•曼(Thomas Mann)的《布登布魯克家族》(Buddenbrooks),甚至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都屬於此類作品。不過,《聲音與憤怒》的特別之處在於把這種普遍的題材以(在當時)非常創新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它剛出版時不受矚目:因為太難以理解。
這本小說以四個組成部分當成最基本的結構,分別由小說的四個主角敘述(前三部是第一人稱,第四部是第三人稱),他們分別為康普生家的三子小班、長子昆丁、二子傑森、年長的黑人女僕笛爾西。小說另有一篇附錄是福克納應知名編輯馬爾孔•考利(Malcolm Cowley)於一九四五年為維京出版社(Viking Press)編選《福克納精選輯》(The Portable Faulkner)之邀所寫。邀稿的初衷只是請他以幾頁的篇幅介紹《聲音與憤怒》裡諸多角色之間的關係,沒想到卻收到一篇將近二十頁的〈附錄:康普生家族──一六九九到一九四五〉,所以等於讀者可以從五種不同角度去了解康普生家族的故事。綜合每一部的時間點,小說的故事始於一九一〇年六月二日,也就是哈佛大學學生昆丁決定去自殺那天,另外三部則只是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至八日,三天內發生的故事。但事實上在閱讀時會發現故事在一九〇〇年到一九二八年的十四個時間點之間跳來跳去。
如此硬生生將時間之流割裂,當然會對讀者造成不便,但卻無損於作品的完整與統一,甚至過往常有評論家認為這本小說就像一首交響樂,例如曾得過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的詩人、作家康拉德•艾肯(Conrad Aiken)就說這本小說有四個堅實樂章的交響曲結構,簡直像是一本完整的創作技巧教科書。莫里斯—艾德加•寬德的比喻更是精妙,他認為小班敘述的第一部像是中板(Moderato)、昆丁敘述的第二部像慢板(Adagio)、傑森的段落是快板(Allegro),第四部聚焦於笛爾西的第三人稱敘述則是穿插著狂暴的快板(Allegro furioso)、虔誠的行板(Andante religioso)、粗獷的快板(Allegro barbaro)與緩版(Lento),而小班的痴人狂喧在其中扮演打擊樂的角色。
四、《聲音與憤怒》的重譯
《聲音與憤怒》最早的完整譯本出自政治大學英文系黎登鑫教授之手,是遠景出版社「世界文學全集」的第四十九冊(一九七九年),這個版本的一個特色是把上述的「附錄」放到最前面,讓讀者對於康普生家族的歷史先有了個全貌,不過在昆丁敘述的第二部末尾原文完全沒有使用標點符號的部分,譯者為了可讀起見,還是用了標點符號。五年後,中國最重要的福克納譯者兼學者李文俊的譯本問世,但採用的書名是《喧嘩與騷動》(一九八四,上海譯文出版社)。後來他又翻譯了《押沙龍,押沙龍!》與《我彌留之際》(As I Lay Dying)等福克納的重要小說。李文俊的譯本在中國普遍獲得好評,一來譯文精確、二來往往能適時將譯文予以明晰化(explicitation),加強可讀性,再者能以不同字形表達原文以斜體呈現的段落,讓讀者注意到時空背景轉變了。在這些方面李文俊的譯本的確有優於黎登鑫譯本之處,甚至可以說是後來譯本不能忽略的參考指標。
後來問世的三個中國譯本在這些方面都是以李文俊版為典範,一來書名固定為《喧嘩與騷動》,二來內文有不同字體區別,三來也使用了大量譯注,只是數量不及李文俊(四百個注釋),藉此輔助讀者進行閱讀,包括方柏林(二〇一五,譯林出版社,七十條譯注)、何蕊(二〇一七,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三百條譯注)以及李繼宏(二〇一八,天津人民出版社,三五四條譯注)。其中李繼宏版最為別出心裁(參考二〇一二年英國Folio Society版本),除了以一張隨書附贈書卡指出全書不斷跳動的十四個時間點(年月),內文還用了十四種不同顏色的字體將這些時間點標注出來。
至於台灣,如今終於迎來了一九七九年以降的第一個譯本:這將近半世紀的等待是值得的。近年來,國內出版社對於福克納作品的翻譯雖不算多,但持續進行著。最主要的就是《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陳錦慧譯,二〇一五,聯合文學)與《我彌留之際》(葉佳怡譯,二〇二〇,麥田)[這兩本小說都是以約克納帕陶法郡為故事背景,分別出版於一九三二與一九三〇年,相當接近《聲音與憤怒》的出版]。其中,《我彌留之際》的譯者葉佳怡堪稱有能力詮釋《聲音與憤怒》一書的最佳人選。佳怡本身是位小說家,且她的翻譯策略強調細讀,遇到不明白之處往往力求深入研究,從可能的翻譯方式中仔細推敲,找出最恰當的選擇。翻譯可說是最細膩的閱讀,如果讀不懂文字是無法翻譯的。且看葉佳怡如何透過她的清新文風外加將近五百個譯注來重新詮釋福克納的約克納帕陶法郡經典之作。
一首充滿聲音與憤怒的福克納交響曲:《聲音與憤怒》新譯推薦序
◎陳榮彬 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文人一般都認為只要執筆寫作,就必須傳達某種訊息,或為某個高貴的理念服務,因此繚繞在這整本書裡的那些聲音與憤怒,對他們來講會是沒有意義的。福克納先生自甘將地獄的大門打開。他並未強迫任何人隨行,但信任他的人沒有理由感到遺憾。」——莫里斯—艾德加•寬德(Maurice-Edgar Coindreau,福克納的法文譯者)
「我深信人類不會只是逆來順受。人類會戰勝一切,成就不朽,不過這並非因為萬物中只有人類能為自己發聲不輟...
目錄
推薦序〈一首充滿聲音與憤怒的福克納交響曲〉──陳榮彬
四月七日,一九二八
六月二日,一九一〇
四月六日,一九二八
四月八日,一九二八
附錄 康普生家族:一六九九到一九四五
推薦序〈一首充滿聲音與憤怒的福克納交響曲〉──陳榮彬
四月七日,一九二八
六月二日,一九一〇
四月六日,一九二八
四月八日,一九二八
附錄 康普生家族:一六九九到一九四五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