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本以「十二步驟」為核心的戒癮手冊問世!
•成癮復原自助團體的最佳選擇,適合自助與專業人員使用。
•本書的治療脈絡清晰,具極高的實作功能,有助了解與自身密切相關的「癮」。 國內第一本以「十二步驟」為核心的戒癮手冊問世!
十二步驟是在歐美已風行近一世紀的戒癮行為課程。最早使用此方法的是1935年成立於美國的戒酒匿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成功地協助無數人戒除酒癮、藥癮、煙癮等成癮行為,找回心靈的平靜,重拾安穩的生活。十二步驟利用團體分享的形式,引入靈性的力量,透過十二個固定的步驟,引導成員一步步察覺內在傷痛、激發持續改變的心志,相信人人都可以改變,人人有機會成為更棒的自己。
十二步驟所帶來的療癒力立基於靈性力量,但不受限於特定宗教,它可以來自各種信仰,甚至是成癮者理想中的自己。十二步驟讓人走出孤立、否認,邁向自我接納,並能獲得超越憤怒、罪惡、恐懼與絕望的能力。從放下過往迎接當下的這刻起,人們也開始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
成癮復原自助團體的最佳選擇,自助與專業人員皆可使用
適用對象 √成癮治療相關工作人員 √成癮者 √正在經歷復原過程的成癮者 √成癮者家屬本書特色★欲自我檢視的讀者,可透過本書檢視自己的特質,了解自我價值
★全書脈絡清晰,具極高的實作功能,有助了解與自身密切相關的「癮」
★每步驟皆包含「認識」、「執行步驟」、「為步驟做準備」的說明
★透過「禱文」、「個人省思」、「關鍵概念」與「團體活動」等單元,讓成員循序漸進,從內省與分享中激勵出實踐的意志與氣力
作者簡介:
康復之友(Friends in Recovery)
康復之友為一群匿名的康復者,本書也是由這群人共同參與及發展而成。康復之友相信十二步驟是重要的治療工具,並在生活中規律地運用這些工具實踐康復的歷程。他們同時深刻體認到誠實面對自己以及信任崇高力量的重要性,並透過本書將十二步驟的訊息帶給所有受傷的人。
譯者簡介:
審閱者簡介
李昭慧
臨床心理師。本書總策劃、總審閱、導讀撰寫人。參與國內「反毒新世代」成癮防治重點工作,如藥癮社區整合醫療,以及藥癮治療人員專業訓練與認證等。逾二十餘載國內外藥癮心理治療經驗,並積極推動在臺使用的治療模式,即階段式藥癮心理治療。多年來接觸不同年齡與族群的藥癮個案及家屬,同時投入教學和研究的探索,更堅持以「全人模式」作為照顧藥癮個案的方式。本書的十二步驟則是身體-心理-社會-靈性中,以「靈性」為訴求的成長方式之一。
譯者簡介
丁耕原(負責步驟十到步驟十二翻譯)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碩士、部定講師。從事成人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並持續接受精神分析取向的相關訓練。
張富美(負責步驟七到步驟九翻譯)
東吳大學心理系畢業,從事兒童心理衡鑑及治療臨床業務多年,並兼任兒童少年保護之專家證人、程序監理人等。
葉俞均(負責步驟四到步驟六翻譯)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臺灣臨床心理學會成癮治療推展委員會委員。
羅時揚(負責十二步驟歷史、目標、第一到第四週、參與同意書、步驟一到步驟三與附錄一、二翻譯)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畢,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成癮防治委員。
以上四位目前均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近幾年共同參與新北市自助團體規劃及督導試辦,推動Matrix在地化團體藥癮治療教材翻譯,專業人員訓練及團體試辦執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束連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兼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
•沈勝昂(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唐心北(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成癮醫療臨床與研究訓練計畫」執行委員)
•楊添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諶立中(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
專文導讀│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十二步驟的終極目的「在世界中普及:以我們已經被喚醒的靈性,試著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其他的成癮者,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步驟」已在我的心中深刻地烙印了。這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分享,希望藉由此中譯書的出版,也傳達至每位讀者的心中,裨益自我成長並促進復原生命品質,也提供專業治療人員另一種與成癮復原者一起工作的不同體驗。
專業推薦│
▎沈勝昂(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一反過去的心理治療模式,本書導入「造物者(如上帝或神)」對「人」的掌控「力量」,讓「物質使用成癮者」看見自己在酒精使用行為上的「無能」,承認有「神」的存在,藉此「覺察」不良過去對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在這個「覺察」過程中,透過與「造物者」的「醫治」關係,使得「人」與「神」在保護的關係裡,可以檢視自己的身心問題,特別是那些造成自己飲酒或物質使用的根源,將自己過去以來的傷害在這「人-神」的關係中,得以讓「自己」重新建造(或治療),成為一個健康的自己。直白地說,這是一個透過「神」來empower(交付能力給)「人」對「自我」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讓人重新成為新造的自己。
除了治療取向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外,本書在說明理念的同時,也對應著治療的理念提供了許多豐富的「治療實務」活動。這些操作活動都有詳細的引導與說明,具高度的實作功能,可以說是「理論」與「實務操作」兼具的專門好書,相當值得心理治療專業實務人士參考使用。
▎唐心北(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成癮醫療臨床與研究訓練計畫」執行委員)
長期以來,我們希望將自助團體模式引進國內,但礙於社會文化與法律上的偏見及阻力,雖有酒癮自助團體在各地低調的運作,藥物成癮者自助團體一直難以推動。此外,也缺乏適合成癮者使用的指引。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李昭慧心理師帶著一群有心的心理師,在前年與去年協助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成立戒毒無名團體和訓練;這群心理師也在李昭慧心理師的召集下,完成了《十二步驟的療癒力:擺脫成癮,啟動轉化》的翻譯。這是一本給成癮者自助的參考書,也是幫助成癮者在靈性和情緒上得到成長的指引,值得推薦給所有從事成癮治療的專業人士、成癮者,以及關心成癮者的親友閱讀與學習。
▎楊添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眼不見為淨」仍然是眾多社會處理成癮問題的想像與偏執,但卻忽視了隔離與監禁其實充滿著俯拾皆是的失敗例證。更有甚者,則是把許多人推向更嚴重犯罪的循環裡,讓他們無法再社會化。誠摯希望藉由《十二步驟的療癒力:擺脫成癮,啟動轉化》此類書籍的推廣,讓更多人接納成癮不是少數人的問題,它也很可能你、我的問題、家人的問題、朋友的問題,以及在此地生活共同體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除了互相理解,互相同理,更可以藉由各種方式互相幫助,讓成癮者藉由各種協助、互助,成為康復的社會成員、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諶立中(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
國外的藥癮自助團體多以十二步驟為執行主軸的各種團體為主;十二步驟的團體執行上除了有助提升自助團體帶領者的訓練品質外,更是藥癮治療專業人員的最佳指南。李昭慧臨床心理師在藥癮治療領域已有二十餘年的經驗,深知目前藥癮治療介入所需強化之處,因而召集臨床心理師團隊完成此書的翻譯。期許以十二步驟為主軸的團體介入方式也能開始於在地發展。
名人推薦:專文導讀│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束連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兼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
•沈勝昂(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唐心北(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成癮醫療臨床與研究訓練計畫」執行委員)
•楊添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諶立中(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
專文導讀│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十二步驟的終極目的「在世界中普及:以我們已經被喚醒的靈性,試著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其他的成癮者,並在日常生活中練...
章節試閱
十二步驟的歷史
戒酒匿名會起源於一九三五年六月十日,由威廉‧威爾森(William Griffith Wilson)和羅勃‧史密斯醫生(Dr. Robert Holbrook Smith)共同創立。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威爾森因飲酒過度被送去醫院治療,而醞釀出戒酒匿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的想法。在住院期間,一個靈性的經驗使威爾森去除了喝酒的想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他試著說服其他酒癮者能用和他一樣的方式停止喝酒。威爾森找到了第一個信服他想法的人:史密斯,史密斯願意遵照威爾森提出的方法,擺脫酗酒的束縛。四年後,威爾森和史密斯發表了《戒酒匿名會》一書,其中包含十二個步驟和以靈性為基礎的康復計畫。
牛津團體(The Oxford Group)
戒酒匿名會計畫在威爾森一路發展的紀錄中,受到許多不同的人事物影響,其中,發起於英國的牛津團體運動及其在美國的領導人山姆‧舒梅克(Samuel Moor Shoemaker, Jr.),對戒酒匿名會的基礎貢獻最著。威爾森和史密斯都參加了牛津團體的聚會,並以其架構做為戒酒匿名會的主要基礎。
一九二○年代與一九三○年代,牛津團體運動在一戰後的反宗教浪潮中成為宗教革新的解答。他們旨在促使因制度本位主義而萎靡的教會信仰重新振作,聲稱自己是個「有機體」而非一個「組織」。團體成員在家裡及旅館聚會,於用餐時間交流彼此的信仰。儘管不受制度的約束,這項運動無疑與基督教會有所聯結,並且以教會馬首是瞻。
布契曼醫生(Dr. Frank N. D. Buchman)公認是牛津運動的領導者。這個團體沒有組織儼然的官僚,取而代之的是依賴「臣服」於上帝旨意的男女來執行「上帝的管理」。布契曼強調需要臣服上帝以求得寬恕和引導,並向上帝及他人承認自己的罪過。為了協助他人改變,牛津團體的追隨者也要學習為犯下的過錯贖罪,並向他人傳揚自己生命的改變。
牛津團體的教誨建立在下列六個信念之上:
1. 人皆有罪。
2. 人可以被改變。
3. 坦承錯誤是改變的必要條件。
4. 改變後的靈魂可以直接觸及上帝。
5. 奇蹟的年代已復返。
6. 已然改變的人應該去改變其他人。
此外,威爾森還將牛津團體的五個步驟融入戒酒匿名會的理念中,五個步驟為:
1. 交給上帝。
2. 聆聽上帝的指示。
3. 遵循指引。
4. 補贖。
5. 分享懺悔及見證。
十二步驟的發展
一九三五至三七年間,為了幫助更多酒癮者回復清醒的神智,史密斯和威爾森在紐約參加了由舒梅克主持的牛津團體聚會,威爾森在日後回憶時表示:「大部分戒酒匿名會十二步驟的想法都是從山姆‧舒梅克身上吸收而來的,而這些步驟成為戒酒匿名會生活方式的核心。早期戒酒匿名會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包括自我檢討、承認性格中的缺陷、彌補過去造成的傷害,並且只與直接透過牛津團體以及他們在美國的前任領導者舒梅克所引介的人一同工作,沒有來自其他地方的人。」
戒酒匿名會的十二步驟
1.我們承認無力抵抗酒精,以致生活變得無法掌控。
2.開始相信有比我們自身更強大的力量,讓我們回復神智清醒。
3.做出決定,將我們的意志和生命託付給我們所認識的神來照看。(編註:此處的「神」(God),正如文中所說是「我們所認識的」(as we understood Him),不專指何種宗教的神明,任何宗教信仰的人皆可將自己的神代入。)
4.徹底而無懼地列出我們自己在道德上的優劣之處。
5.對神、自己及所有人坦承我們錯誤行為的真正底蘊。
6.做好萬全的準備,以便讓我們所認識的神清理性格中的缺陷。
7.謙卑地懇求我們所認識的神去除我們的缺點。
8.一一列出所有我們曾經傷害過的人,且願意彌補他們。
9.只要有可能,便直接彌補曾經傷害過的人,除非這樣做會對他們或其他人造成傷害。
10.繼續列出個人的道德優劣所在,且當我們犯錯的時候,馬上認錯。
11.透過禱告與沉思默想提升我們意向清明地與我們所認識的神接觸,只祈求祂賜予我們知曉祂的旨意的智慧及將之付諸實踐的能力。
12.貫徹這些步驟後,我們的靈性因而甦醒,接著我們要試著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其他酒癮者,並在日常生活一舉一動中皆實踐這些原則。
***
步驟一
我們承認無力抵抗成癮的影響,以致生活變得無法掌控
認識步驟一
小時候,其他較大的孩子有時會跟我們搔癢玩鬧。他們常常搔得很用力,又一直不停地搔,害我們笑到無法控制。我們會邊喘邊哭,求他們停止,還尖叫著說,「我不玩了,我投降,拜託停下來!」。有時候看我們哭了,他們會停下來,有時候卻非要等到某個更年長或力量更大的人來了,我們才能獲得解救。
步驟一就像上面那段童年的插曲。我們的生活和行為就像殘忍的搔癢者,造成我們痛苦跟不舒服。我們這是自作自受。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而加以掌控,但結果屢屢是一團混亂。而現在我們不想放棄掌控,想從折磨裡解脫。在步驟一我們承認無法再忍受了。我們懇求獲得解脫。我們哭喊著,「我不玩了!」。
執行步驟一
步驟一是個機會,讓我們面對現實,承認生活並沒有在我們的控制下好好進行。我們接受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停止假裝。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停止長久以來以自己想法操縱事物的行為。我們承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錯覺已經無法持續下去了。假如這代表著失敗,那就這樣吧。我們對於使盡渾身解數操縱一切的生活已經感到疲憊不堪,不管接著來的是什麼,我們都準備接受。
為步驟一做準備
我們管理自己生活的方式讓我們筋疲力竭,無以為繼。我們跌落到了谷底。我們的方式與努力完全沒用。在這個時候,步驟一為我們無法收拾的現狀提供了應和需求的方向。我們要做的準備,就是了解步驟一是通往圓滿旅程的第一步。這個步驟要求我們停止。停止努力,並允許自己放棄。
備忘:第五週到第二十九週聚會內容安排,請見附錄一。
步驟一的禱文
神啊,請聽我的真心話
說真的,我不確定我在向誰禱告。
或許我只是在對自己說,但……
說真的,我再也無法承受了。
我的生活失敗,我覺得像是……
說真的,我想死,我想要放棄,
我想要停止傷害自己,我想要停止傷害他人。
說真的,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真的感到迷失……
說真的,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在聽,
但假如有人在聽,請來找我。
(取自《十二步驟禱文》〔12 Step Prayers for A Way Out〕,5-6頁。)
步驟一的概念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巨大的衝擊,除非我們開始如實地觀看自己的生活。去設想我們根本是無能為力的、我們的生活可能根本無法掌控,會讓人覺得這是一種逼迫。生活經驗提醒我們,我們的行為並不總會帶來和平和寧靜。我們的養成如果受到酗酒或其他類型的家庭困擾所影響,就會逐漸破壞我們最好的計畫安排、希望和夢想。受到困擾影響的養成背景常常會讓我們失去與自己的連結,生活也會充滿令人不悅的行為和強烈的情緒。
我們生活在十分強調個人成就的文化裡。多數人從小就被灌輸要出人頭地。我們的社會裡,在學校、運動場和生意上競爭,也同樣重要。我們受到的教導是,如果競爭時夠努力就可以「贏」,而這樣就是好的人。然而假如我們沒有達到別人的期待,而且「輸」了,我們就是失敗者。因為童年缺乏好的學習模範,大多數人都感到無所適從。我們不知道我們適合什麼。我們持續用我們的作為和別人對我們的想法,來決定我們的價值和自尊。回首過去,我們可能一直將自己歸類為失敗者。我們的失敗可能是自己造成的。我們的低自尊讓自己無法成為贏家,並帶來極大的壓力和焦慮。
長大後事態變得更糟。充滿壓力的生活讓我們無法稱心如意,而壓力也加重我們的問題。害怕和不安愈來愈多,造成恐慌感。我們之中有些人便轉而濫用改變情緒的物質,像是藥物、酒精或食物來紓解緊張。比較隱微的方式則是,我們可能埋首於學校活動、工作、關係或其他成癮/強迫的行為中,來克服那些看起來會壓垮我們的焦慮。當我們開始看清自己的狀態,並了解生活像是乘坐在大型雲霄飛車上那樣不斷迅速變換方向之後,我們就已經準備好進入步驟一。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承認,我們根本無能為力,而且生活已經變得無法收拾。一旦明白這一點,重要的是我們要尋求幫助。
步驟一是執行其他步驟的基礎。在正面遭逢我們生活處境的重要時刻中,我們承認無能為力並接受生活是無法掌控的。屈服於這個概念並不是容易的事。雖然我們的行為只會造成壓力和痛苦,但要放手並相信事情會自己好轉仍然很困難。我們可能覺得無所適從、倦怠、悲傷、失眠或騷亂不安。這些都是內在嚴重掙扎時會經歷到的反應。重要的是要記得,屈服不僅需要強大的心智和情緒能量,也需要決心。不要放棄。嶄新的自由生活正等著我們。
個人省思
在步驟一中,我們開始認清生活的真相。或許這是我們第一次終於承認挫敗,並體認到我們需要幫助。步驟一由兩個不同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承認我們有強迫的特質。這些特質呈現在我們試著操弄生活事務,藉以減輕掙扎時造成的內在痛苦。我們陷在那個讓我們無力控制自己行為的成癮之中。第二部分是承認,如果我們堅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過活,生活就還是依然一團混亂,將來也一樣。
1. 是什麼讓你無法體認到你的無能為力以及生活是不能掌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活中哪一部分讓你感到最難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心中的驕傲呼喊著,要去對抗無能為力和放棄掌控的想法。我們習慣對自己以及他人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負起全部責任,這對於在問題環境中長大的我們是很自然的反應。我們之中有些人在其他人逃避或不負責任的狀況下,擔負了太多的責任。直到痛苦達到無法再忍受的程度,我們才會開始尋求解脫之道和復甦的力量。我們必須領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才能全然地屈服。
3. 什麼生活事件讓你了解到痛苦的極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痛苦是一種訊號,會引發你的成癮、強迫和衝動。哪一種特定的痛苦對你來說是最明顯的訊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們開始接受自身情況的真相,自然會想要向他人尋求解答。我們就像是膽小的靈性初學者,疑惑為何想追求的生活品質離我們遠去。朋友可能要我們去找治療師或和至親聊聊。但不論尋求多少外在資源,都無法帶來解脫,除非我們藉由自己,打從理智上和情感上,承認我們的確無能為力。然後,而且唯有此時,我們才會開始了解,步驟一是逃出天生的起點。
5. 我們會覺得,運用舊有的生存技巧,生活也過得下去。這種想法會如何阻礙你看清自己真正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最深的恐懼是什麼?是什麼讓你產生懷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一是持續的承諾。我們必須謹記,有害的特質、習慣和行為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它們是生活壓力所引起的潛意識反應。當我們注意到自我挫敗行為和反應浮現時,可以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並向崇高力量尋求協助。這個簡單的行動可以打開改變之門,讓我們尋獲帶來療癒的改變。
7. 在你的經驗中,生活裡最需要掌控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你的自我挫敗行為會造成什麼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一的第二部分是承認我們的生活不可掌控,這和承認無能為力一樣困難。我們要更加密切注意那些仍舊被我們用來隱藏今日真實處境的昔日想法和行為。我們需要完全誠實,丟掉偽裝,看到事物的真實面貌。當我們不再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就是培養謙卑的第一步,而我們需要謙卑才能接受靈性的指引。正是透過這靈性的指引,才能開始重建我們自己和生活。
9. 生活的哪些方面最讓你有無法掌控的感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描述你為自己行為找藉口的具體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我們承認自己身體生病了,治療才有可能開始進行。想要治癒心靈上的強迫/衝動行為也是如此,我們需要承認這些問題行為,治療才有可能展開。除非我們了解這項事實,否則康復的進展會受到阻斷。當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問題並採取必要的步驟予以解決,療癒才會開始。
11. 什麼行為讓你不想發生的問題發生了?或者,什麼行為是你的防衛或藉口?你怎麼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們照著步驟進行,會發現試圖改變生活現狀不會帶來真正且持久的改變。雖然這樣想很誘人,但調整外在環境並無法導正內在的問題。放棄我們可以藉由操縱環境來治癒自己的這個信念,才可能有顯著的療癒。自願去執行步驟,才能開始讓真正的療癒從內在萌生。
12. 以前你如何嘗試透過操縱環境改變生活狀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生活裡的哪個部分是你希望可以做好,但所作所為卻一直背離你所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團體分享
14. 這個步驟裡的哪三個問題是你想跟其他人分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步驟一的工作和康復歷程中,別人可以怎麼做來鼓勵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你可以為他人的康復做些什麼,特別是在給予幫助和鼓勵這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概念
無能為力:在步驟一裡我們發現,承認自己無能為力之後,康復才會開始。我們承認自己沒有可以掌控生活的力量,無法讓生命依循崇高力量的意旨進行。
無法掌控:我們曾試著掌控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然而,我們的掌控總是以失敗作收。在步驟一裡我們承認,自己已無法再控制或掌控生活。
團體活動
活動一:在黑暗之中
準備材料:紙和筆。
目標:透過在黑暗中書寫或繪畫,來體驗無能為力和無法掌控。
準備繪畫或書寫一些內容(例如:自畫像、喜愛的寵物或給自己的一封信)。
關上燈讓室內完全黑暗再開始。進行五分鐘。假使無法完全使室內黑暗,要求成員閉上眼睛──不能偷偷睜開。
時間到之後,讓成員輪流一一分享自己的作品。在輪到分享前先把自己的作品遮住,好製造懸疑、維持樂趣。
最後,討論在黑暗之中的活動與感到無能為力、無法掌控的相似處。
活動二:「無法掌控」的樣貌
準備材料:白紙、彩色筆或蠟筆、寫字夾板和想像力。
目標:運用想像力,透過繪畫將無法掌控的感覺表達出來。
用一幅畫表達生活中無法掌控的感覺(例如:火爐中焚燒著鈔票,表示生計上的無法掌控;或幾隻怪獸圍著你的頭,代表你的恐懼)。想像和創造是重點。
活動結束時,向團體展示並解釋你的畫作。
活動三:為步驟一禱告
準備材料:紙和筆。
目標:寫下步驟一的禱告文,並和團體分享。
寫下步驟一禱告文。這有助於回想本章中步驟一的內容。不要寫出跟後續步驟有關的內容或概念,例如只寫出跟無能為力有關的禱文,不要涉及如何補償。
每位成員念誦自己的禱文時,要帶著禱告的心情。營造一個柔和的氛圍,可以關掉燈光,然後發給每位成員一根蠟燭。
十二步驟的歷史
戒酒匿名會起源於一九三五年六月十日,由威廉‧威爾森(William Griffith Wilson)和羅勃‧史密斯醫生(Dr. Robert Holbrook Smith)共同創立。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威爾森因飲酒過度被送去醫院治療,而醞釀出戒酒匿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的想法。在住院期間,一個靈性的經驗使威爾森去除了喝酒的想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他試著說服其他酒癮者能用和他一樣的方式停止喝酒。威爾森找到了第一個信服他想法的人:史密斯,史密斯願意遵照威爾森提出的方法,擺脫酗酒的束縛。四年後,威爾森和史密斯發表了《戒酒匿名會》一...
推薦序
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十二步驟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自一九九六年開始,我便在美國一個州政府的藥癮治療中心以及醫院急性病房實習與工作,啟始了藥癮治療二十餘載的因緣。治療中心以十二步驟的原則以及認知行為治療作為療程的結構,內容涵括了早期復原與以預防復發為重點的焦點團體,藉以協助個案促進自我認識、人我關係,以及成癮是腦部疾病的認知。在此結構下浸泡學習,且參與個案評估收案、個別與團體及家庭治療、教育活動、AA/NA(戒酒/戒毒匿名會)、與法院及保險公司的互動、出院評估與安置,以及一個月二次的藥癮在職教育等,都不斷地塑造我形成以全人的方式協助藥癮個案的概念。
返台後,幸運地加入臺北市立療養院成癮防治科的工作行列,透過各項工作與會議的參與後,始對臺灣藥癮相關現況逐漸瞭解,其中包括透過春暉專案反毒列車及校園藥癮青少年的藥癮治療(將治療送進學校社區)、少年觀護所青少年有無繼續施用傾向評估與數年的監內團體治療,另加上本島與外島的法院藥癮少年心理治療等,更進一步地瞭解到孩子們在結構的會談與穩定的治療關係中,雖有了覺察與決定,但在其努力實踐改變的歷程中,仍欠缺支持,甚至仍生活在具有傷害性的家庭或支持資源與保護未能周全的社區環境中,這些因素都容易讓其在復原的路上因欠缺及時合宜的支持而頻頻踉蹌,也再一次地提醒著藥癮者復原庇護所/中途之家,以及社區自助團體的存在必要性。而自助團體進行的主軸則是十二步驟,國外並有以此為主要結構來進行治療的模式。十二步驟療程即以身體-心理-社會-靈性中的「靈性」成長步驟為主要核心,再結合其他三部分的探索與改變的進行,達到全人照顧的目標。
近幾年國內藥癮政策的推行積極朝向「社區整合醫療模式」,結構式的藥癮治療人員訓練越發積極地被進行著。具有結構的治療模式(例如:階段式藥癮心理治療模式與實證式的藥癮治療模式(Matrix Intensive Outpatient Treatment))更是受到關注。此外,社區中自助團體的建立亦越顯其需要性,而有關十二步驟療程或有結構的十二步驟藥癮自助團體書籍相對較少,因此這幾年在訓練藥癮自助團體帶領專業人員,以及實際帶領第一批以結構性的內容帶領的藥癮自助團體時,便試著將這本已用在臨床上多年的書進行中譯並做為教材,觀察到參加的專業人員與藥癮復原的成員反應極佳,因而希望藉此譯書的出版分享給對十二步驟療程有興趣的藥癮治療相關工作人員、成癮者、正在經歷復原過程的成癮者與家屬,以及期待透過自我瞭解與自我整理成長的朋友們,作為實踐的基礎結構。
對於欲提升自我成長的朋友而言,此書的結構可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式,藉由使用書中的練習讓我們檢視自己的特質,釐清自我價值,並在各步驟的練習中邁向目標特質中的自我,藉以提升生活與人際互動品質,例如:避免持續當成人孩童(Adult Children),或者共依存者(Co-dependents)等。對於藥癮復原者而言,此書是一個具體且系統化的工具書,可提供一個安全且容易上手的改變練習。對於藥癮醫療相關工作人員或監所等藥癮司法相關工作人員來說,此書亦可協助其帶領藥癮自助團體,同時培訓種籽帶領以十二步驟療程為基礎的藥癮治療團體。
本書的主要特色有:
書籍編排
內容條理清晰,容易閱讀。
步驟提示
每個步驟的第一頁提供協助瞭解、練習與步驟準備的訊息,方便讀者更容易上手。
團體互動的準備
提供具體且清楚的團體互動素材。
提供與每個步驟相應的提問,使團體在結構分明中進行。
關鍵概念
簡明地重述重要的主題以強化中心概念。
團體活動
提供包括藝術、角色扮演與遊戲的團體內容。
附錄
針對團體進行與成員間的互動,提供帶領者指南。
本書適合以十六週、三十週或一年的期間進行。在為期十六週的聚會中包含了準備週與常見行為特質各一週,步驟五後暫停一次(或者辦活動),最後一週是結束週;而三十週的聚會主要的不同是每個步驟執行二週,並於這段時間進行較多的討論;一年的聚會則有四週準備週、二週討論常見行為特質、每個步驟討論三週,步驟三、步驟五與步驟九後各休息一週或舉辦活動,最後二週做結尾,並預留五週的國定假日。在帶領團體前建議先行瞭解團體帶領者的角色定義與相關指引(例如:建立團體指引(安全的環境、基礎的發言規則如:不評判、不中斷、不追根究底等))、參與者指引等。團體結束時,每位完成週數的成員均由團體帶領者頒予參與證書。
使用此書時,建議依照章節閱讀與執行練習。在瞭解各角色的定義與方式後,最初的四週旨在為十二步驟的進行做行前的準備,內容包括十二步驟的背景、內容與每個步驟的宗旨、了解步驟進行中預計達到的「四種和平」目標,即「與上帝、與自己以及與他人間的和平」,和「持續維持這些和平」;其中還列舉了許多提問,讓參與者瞭解這旅程的方式,並為之做準備(第一週)。
本書的使用方式在第二週有具體的說明,包含了執行的步驟,與團體進行前需具備的「參與同意書」等。每一個執行步驟的開頭都是概述,包含:認識步驟、執行步驟、為步驟做準備以及禱文,之後是書寫作業。每週的聚會使用15~20分鐘的時間進行歡迎、禱告與閱讀,使用10分鐘的時間進行反映/自省與預備,35分鐘的時間進行小團體分享,30~35分鐘的時間進行大團體分享,10分鐘的時間進行結尾。本書的教材著重在個人,但最常透過六人為限的「小組團體」(family group)形式來進行,所以當人數較多時須將大團體拆成幾個小團體進行,待小團體分享時間結束後,全體回歸大團體,再進行大團體分享。小團體人數以不超過十人,互動品質較佳。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的是,分享時必須告訴小組成員我們在想什麼,回饋時則避免批判或為他人辯解。
在臨床的經驗上,較建議至少選擇三十週的版本進行,以透過穩定的方式協助團體成員有足夠時間熟悉每一個步驟與體會過程中的動力,並促進其在清晰具結構的帶領中,因持續薰陶而更能深刻體會自助團體的目的、方式,進而發展出互助的信任與自助的信心,裨益其復原的生命品質。
使用此書、翻譯此書、以之為訓練帶領者的教材以及審閱的過程中,我一遍遍地咀嚼、體會這群成癮復原者努力的歷程,並以其堅守「匿名者」度過復原生活的意志編撰此書的用心。十二步驟的終極目的「在世界中普及:以我們已經被喚醒的靈性,試著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其他的成癮者,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步驟」已在我的心中深刻地烙印了。這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分享,希望藉由此中譯書的出版,也傳達至每位讀者的心中,裨益自我成長並促進復原生命品質,也提供專業治療人員另一種與成癮復原者一起工作的不同體驗。
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十二步驟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自一九九六年開始,我便在美國一個州政府的藥癮治療中心以及醫院急性病房實習與工作,啟始了藥癮治療二十餘載的因緣。治療中心以十二步驟的原則以及認知行為治療作為療程的結構,內容涵括了早期復原與以預防復發為重點的焦點團體,藉以協助個案促進自我認識、人我關係,以及成癮是腦部疾病的認知。在此結構下浸泡學習,且參與個案評估收案、個別與團體及家庭治療、教育活動、AA/NA(戒酒/戒毒匿名會)、與法院及保險公司的互動、出院評估與安置,以及一個月二次的藥癮在職教育等,...
目錄
│推薦序1│傳統心理治療外的治療法─承認神的存在,覺察過去對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沈勝昂
│推薦序2│我們幫助自己/唐心北
│推薦序3│互助自助,邁向康復之路/楊添圍
│推薦序4│十二步驟,推動臺灣藥癮治療的助力/諶立中
│導 讀│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十二步驟/李昭慧
│認 識│十二步驟
十二步驟的歷史
十二步驟的目標
│第一週│十二步驟帶給創傷者的訊息
概要
旅程的介紹
│第二週│從現在開始獲得滋養身體、情緒及靈性福祉的康復
啟程
使用本書
執行步驟
參與同意書
│第三週│小組團體間良好的溝通與支持,是有效完成此計畫的基礎
支持與互助
與康復夥伴合作
選擇康復夥伴
復夥伴的好處與康復夥伴合作會帶來許多好處
相互協議
│第四週│辨認問題行為特質
常見行為特質
│第五到第三十週│進入十二步驟的核心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
步驟五
步驟六
步驟七
步驟八
步驟九
步驟十
步驟十一
步驟十二
│附錄一│協助者的說明
協助者的角色
協助者指引
團體參與者指引
建議的聚會模式
聚會聲明
三十週聚會時程表
第一週:概要與介紹
第二週:啟程
第三週:支持與互助
第四週:常見行為特質
第五到第二十九週:步驟一到步驟十二
第三十週:結業聚會
結業證書
│附錄二│常見行為特質
團體參與者指引
康復的里程碑
聖法蘭西斯祈禱文
十二步驟的允諾
寧靜禱文
十二步驟
│附錄三│衛生福利部指定藥癮戒治機構
│附錄四│延伸閱讀
│推薦序1│傳統心理治療外的治療法─承認神的存在,覺察過去對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沈勝昂
│推薦序2│我們幫助自己/唐心北
│推薦序3│互助自助,邁向康復之路/楊添圍
│推薦序4│十二步驟,推動臺灣藥癮治療的助力/諶立中
│導 讀│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十二步驟/李昭慧
│認 識│十二步驟
十二步驟的歷史
十二步驟的目標
│第一週│十二步驟帶給創傷者的訊息
概要
旅程的介紹
│第二週│從現在開始獲得滋養身體、情緒及靈性福祉的康復
啟程
使用本書
執行步驟
參與同意書
│第三週│小組團體間良好的溝...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