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囡仔了解家鄉事的最佳讀本★
最完整的家鄉導覽手冊,
最系統的中小學社會自然領域知識,
認識與愛上養育我們的土地,只需這一本!
*系統性+批判思考:認識臺灣多樣生物與生態樣貌,理解整體脈絡!
*全方位+自我精進:文圖輕鬆詳實,好讀好記,孩子一步步獨立學習!
*跨領域+多元理解:從高山到離島,涵蓋森林、溼地等,不同角度認識臺灣!
*三步驟建立知識網:圖文對照 → 提問 → 找出關鍵點,這樣學,不會忘!
各界好評推薦!
吳鳳(金鐘獎主持人)/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敏迪(國際新聞 Podcaster)/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 Party 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魏德聖(導演)(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全方位X系統性X 跨領域
了解臺灣生態,最好的方法就是系統性理解
掌握地理、環境與生物的關係,探索臺灣多元精彩自然樣貌!
把地球陸地分一千份,臺灣占不到三份,但這裡植物超過四千種,野生動物超過兩萬五千種………
記了多名詞與數字,你知道小小的臺灣為什麼是地球生態寶庫嗎?本書帶你這樣思考:
*圖文一起看!生活在某地的生物,一定與該地理環境有關。看臺灣在世界的位置──北緯22到25度之間
*提問!地球上位在這範圍的陸地大部分都是沙漠,臺灣為何不是?原來臺灣位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 跟最大陸地(歐亞大陸)之間,有地球最明顯的季風現象,夏秋還有颱風,雨水充沛。
*找出關鍵點:別忘了臺灣是座高山島!臺灣地勢最低最高相差四千公尺,驚人的高度差,讓小小台灣構築了隨著高度變化地豐富的生物空間。這是臺灣生物豐富的原因之一。另外,四周的海洋也……
這樣認識臺灣生態,是不是清楚又輕鬆?
本書還要告訴你許多關於臺灣生物故事──
*大火後森林一片光禿禿,哪些植物不畏艱難,最先冒出頭?
*燕子為什麼選擇跟人類當鄰居?
*冬天時,一群群小鰻魚跟著洋流到臺灣做什麼?
帶著你的好奇,翻開《少年讀臺灣──臺灣生態》,跟著書中精采圖文認識臺灣!
作者簡介:
吳立萍/文
曾任職地誌類及兒童類雜誌、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著有深度旅遊相關書籍,並從事兒童書籍及期刊編撰。作品載於自由時報、世界地理雜誌等。著有《我的台灣小百科》、《My Taiwan Journal》、《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著作人獎入圍)等。
阿曼、張振松、李逸婷/繪
阿曼
喜歡聽故事、讀故事,有時也住在故事裡。有時間就到處走走,蒐集陽光、古老房舍、老得不能再老的樹、黑夜覆蓋的小山坡……將它們放在腦中保溫,孵化成美麗又奇幻的夢。
張振松
1965年生,專職插畫家,曾與多家出版社合作,作品有::
《八千歲亮島人》(金鼎獎優良圖書出版品推薦)、 《晒棉被的那一天》(時報開卷最佳童書)、《目連救母》、《老鼠捧茶請人客》(行政院新聞局年度少年最佳讀物)、《晃晃老師的禮物》、《石滬股份有限公司》(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回家‧回部落》、《阿金的菜刀》、《田都元帥》(好書大家讀最佳童書)等。
李憶婷 Yiting Lee
童書作者及插畫家。
出版繪本作品有《Mr White》、《Mr White in Love》、《再玩一下下嘛!》、《美好動物園》、《一封邀請函》及《美好食堂》。插畫作品散見於兒童刊物。
www.yitinglee.com
方力行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教授)/審定
章節試閱
美麗的生態樂園
不同的生物適合不同的環境,
有的喜歡高山,有的喜歡溪流,
有的喜歡大海……
臺灣豐富的環境,形成了一座生態樂園
在校園裡,經常可以看到正在訪花吸蜜、翩翩飛舞的蝴蝶;在海邊的沙灘上,會看到神氣活現、橫著走的螃蟹將軍。到郊外爬山時,看到的生物更多了,有各種植物、昆蟲和鳥兒,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發現樹上的松鼠大方現身呢!
為什麼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生物會不同呢?原來,每一種生物適合的生活環境都不一樣,有的喜歡高山,有的喜歡溪流,有的喜歡大海,還有的喜歡在介於水陸之間的地方生活。我們居住的地球就好像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裡,每個不同的環境與生活其中的生物,各自組成了很有秩序的體系,我們稱為「生態系」。
●生態系的秩序
生態系的組成包括各種生物,以及牠們所生存的環境。如果以吃與被吃的關係來劃分,可以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例如植物是生產者,吃果子的鳥和吃樹葉的蚱蜢是消費者,以動植物屍體為生長養分的蕈類則是分解者。生物之間這種環環相扣的關係稱為「食物鏈」,許多食物鏈會互相交錯而形成複雜的「食物網」,組成生態系的秩序。
每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而有不同,氣候就是其中一個,溫帶區、極地區、熱帶雨林區或沙漠區的生態差異極大,也因此能孕育出不同的生物。當然,地球的氣候區不只有這幾區而已,一般來說,一個地方的氣溫,和它在地球上的緯度高低
有關,緯度愈高的地方,氣溫就愈低;相反的,緯度愈低的地方,氣溫也就愈高。
另外,一年當中的雨下得多或少,也會影響生態,通常在年雨量少於250公釐的地方,會形成乾燥的沙漠;250到760公釐的是草原;超過760公釐、雨量充足的地方,則會形成植物種類眾多的森林。
此外,地形也會影響溫度。如果一個地方有高聳的山地,也有低矮的平原,那麼即使在相同緯度及降雨量的條件之下,氣溫也會隨地形高度而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爬高山的人,一定都要全副武裝,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受寒的原因。
●生物的棲地
不論是動物或植物,都會找尋適合生存與繁衍後代的環境,也就是「棲地」。小到一
棵倒木,大到一片森林,甚至整個地球生物圈都是生物的棲地。有的生物終其一生都在
同一個棲地生活;有的會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或季節,從一個棲地遷移到另一個棲地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臺灣本島位在北半球中低緯度的地方,中央還橫跨一條北回歸線,那是熱帶及副熱帶氣候區的分界。臺灣本島位在這兩個氣候區之間,氣候溫暖舒適,雨水充足,一年的雨量大約有2,400公釐,所以森林占了廣大的面積,適合許多生物生長。
本島是溫暖多雨的副熱帶島嶼,地形相當複雜多變,最大的高低差距約有4,000公尺,將近八座臺北101大樓的高度!也因此,本島內還可再分成好幾個不同的生態環境,包括陸域的森林和平原、淡水水域的河流和池塘、鹹水水域的海洋,以及海陸交界的海岸地區,這些生態環境各有不同的生物棲息其中。根據統計,臺灣本島光是植物的種類就超過4,000種,這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苔蘚、地衣、真菌以及藻類;野生動物的種類超過25,000種;海洋生物的種類也占了全球總數的10%。以臺灣本島占地球陸地不到千分之三的袖珍面積來說,能夠成為世界上生物種類最多的地方之一,真的很驚人!
臺灣在許多條件的配合之下,成為擁有各種生態環境的寶島。不過,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既然是座四面環海的島嶼,除了能夠隨水漂浮的植物種子,以及會游泳和會飛的動物之外,其他生物怎麼來到這裡呢?
在本島誕生的這段時間裡,地球曾經經歷過多次「冰河時期」。在冰河時期的階段,海平面降得很低,臺灣海峽甚至見了底,許多生物可以從歐亞大陸「走」到臺灣島上。
另外,還有許多生物是從寒冷的北方南下來避寒的。當冰河時期結束,全球氣溫逐漸升高以後,臺灣海峽的海水回來了,許多不會游泳、不會飛的生物,無法回到北方寒冷的故鄉。怎麼辦呢?還好本島是個高山島,高山上的溫度比較低,氣候條件和北方的家差不多,於是牠們紛紛往高山遷移,另覓新家。
●生物大舉來臺
在兩個冰河時期之間,全球氣溫比較溫暖的期間稱為「間冰期」。在冰河時期和間冰期互相交替之下,臺灣本島和歐亞大陸有時有「陸橋」相連,有時被海洋分開。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冰河時期,發生在大約一萬到十二萬年前,那時海平面降得比前幾次都還要低,由臺灣海峽海底所形成的陸橋非常廣闊,生物便藉著陸橋來到臺灣。
歐亞大陸面積非常大,年代比臺灣本島古老許多,一些生活在上面的動物,可以用走的跨過這座天然陸橋來到這裡。牠們身上或許還黏附著植物的種子,有的是排出來的糞便裡含有種子,那些植物就此落地生根,從此把臺灣當成家。
回不去的不只有北方的生物,許多歐亞大陸來的生物也得在這裡定居。從距今最近的第四紀冰河時期結束一直到現在,這些生物之中,有的為了適應這裡的環境,逐漸在身體構造或生態行為上產生變化,成為和家鄉同類不一樣的生物,這個改變的過程稱為「演化」。而這些別的地方沒有,臺灣才有的生物,包括美麗的臺灣藍鵲、活潑的臺灣獼猴、穿黑大衣的臺灣黑熊、身上有雪花斑點的臺灣梅花鹿等,都是臺灣特有的生物。
此外,由於正好位在候鳥南來北往遷徙路線的中間點,島上的生態又很豐富,食物的來源非常充足,因而吸引了大批外地的候鳥來作客。候鳥是會隨著季節變化遷徙的鳥兒,冬季天氣寒冷時,北方的候鳥會飛到溫暖的南方度冬;夏季時,有些南方的候鳥會前往北方
在臺灣,不但有冬季飛來的冬候鳥,也有夏季過來繁殖的夏候鳥;還有許多遷徙路線經過臺灣的過境鳥,牠們會停下來歇歇腳、養足精神,再繼續往目的地飛行。哇!不僅陸地上有各種生態環境,空中也很熱鬧,再加上四周汪洋大海裡的生物物種十分可觀。我們很幸運能和這麼多生物同住在一座島上,和牠們生活在一起。
…………………………………………………………………………………………………
森林之島
臺灣本島約60%的面積覆蓋著森林,
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分布著不同類型的森林,
可以說是副熱帶上的綠色奇蹟。
轉一轉地球儀,你會發現,好多陸地都黃黃的,那裡是沙漠地形,大約占地球陸地面積21%。那麼,為什麼地球上會有這麼多沙漠呢?因為地球受到太陽照射影響,熱帶
地區溫度高於南北極,熱空氣會上升往兩極流動,然後在南、北緯30度的地方下降,同時也將乾燥的空氣從高空帶往地表,幾乎沒有植物能夠生存,所以造成南、北緯15到35度之間的地區很容易出現沙漠。
臺灣本島大約位於北緯22到25度之間,正好是地球容易形成沙漠的地方,但這裡不但有海洋調節,帶來充足水氣;季風、颱風也會帶來豐沛的雨量,植物生長茂盛。所以臺灣沒有變成沙漠,而是一片綠意盎然,到處是森林。
再換個角度,從西部來看臺灣這座島嶼,可以發現臺灣本島中央的高山幾乎是從平地陡直向上拔起,光是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將近兩百七十座,像一連串橫亙南北的綠色屏風。
如果有機會從花蓮太魯閣,沿中橫公路坐車上合歡山,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將低海拔闊葉林、中海拔針闊葉林、高海拔針葉林到高山寒原全部看透透。這種垂直分布、什麼森林都有的地方,在世界上並不多見,因為針闊葉林通常都生長在中緯度地區,針葉林生長在高緯度,寒原則出現在極地。所以,臺灣本島可以說是涵蓋了北半球所有森林生態系的縮影,很像一座大型的天然植物園。
另外,臺灣本島還有海岸林和局部性的季風雨林。這些森林都是動物們的棲地,是牠們賴以為生的家園。
一起從下而上,認識臺灣森林的「垂直分布」吧!
*海拔0∼20公尺
海岸林:以熱帶海岸林植物最具特色,如棋盤腳、蓮葉桐等。它們會利用海水傳播種子,在海岸繁殖形成森林。另外,河口紅樹林也是一種海岸林。
*海拔1,500公尺以下
低海拔闊葉林:以樟科、楠木類和殼斗科等闊葉樹為主,生物種類豐富,但也是人類最主要的開發區域之一。
*海拔1,500∼2,500公尺
中海拔針闊葉林:由闊葉樹和針葉樹組成,常年雲霧繚繞的珍貴檜木林也在這個範圍。
*海拔2,500∼3,500公尺
高海拔針葉林:氣溫較低,以耐寒的針葉樹為主。
*海拔3,500公尺以上
高山寒原:終年低溫,冬季白雪覆蓋,能夠適應的動植物種類不多,也不見高大的樹木。
低海拔郊山是許多人休假時最喜歡去的地方。來到郊山,可以留意一下周圍的樹木,有沒有一種樹木的樹幹上有很深的縱紋,搓搓葉子還有樟腦香?這就是臺灣本島低海拔森林常見的樟樹。此外,生長在500公尺以下的楠木類、500到1,800公尺的殼斗科樹木,也都是主要的樹種。
不過,因為距離人類活動的範圍比較近,從一百多年前開始,樟樹被用來提煉樟腦油,楠木也被製成家具,在大量的砍伐之下,現在原始林相已經不容易看到了。
在北部比較潮溼的山漥,如果原始的樟楠林被砍伐,有可能長出筆筒樹―這是一種很像樹木的樹蕨類,直挺挺的莖部像樹幹,還有大型的羽毛狀葉片。
●戴帽子的果實
生長範圍從低海拔到中海拔的殼斗科樹木,包括青剛櫟、栓皮櫟、小西氏石櫟等,都是殼斗科家族的一員。
秋天時,它們會結出堅硬的果實,基部還有一個像帽子似的「殼斗」。儘管全副武裝,但門牙堅硬的松鼠,還是有辦法咬開,吃裡面的種子。
看過高大的檜木神木嗎?在宜蘭棲蘭、嘉義阿里山等中海拔山區,生長了許多巨大的檜木。在臺灣,檜木是紅檜和臺灣扁柏的統稱,它們可以長到好幾千歲,是森林裡長壽的樹種。站在這些巨木底下,會讓人覺得自己好渺小,對它們也就多生一分敬意!
檜木屬於針葉樹,在中海拔森林裡,還可以看到許多其他不同種類的針葉樹,以及殼斗科家族、秋天葉子會變紅的楓樹等闊葉樹。
針闊葉樹木混合的森林形態,代表中海拔的氣候介於低海拔和高海拔之間,沒有很冷,也不會很熱。針葉樹通常是適應寒冷乾燥氣候的樹木,葉子為針狀或呈狹長形,可以減少和空氣接觸的面積,避免水分散失;闊葉樹葉片寬闊,通常生長在溫暖潮溼的地方,但有些適應力強的樹種,也能在中海拔的氣候生長。
●雲霧繚繞的霧林帶
世界上只有1%的森林可以稱為霧林。臺灣本島雖然面積不大,卻擁有豐富的霧林分布,尤其是以檜木為主要樹種的霧林更是珍貴。由於高聳的山峰攔截了夏季的西南氣
流及冬季的東北季風,在中海拔山區形成了濃厚的雲霧帶。霧林的特色是森林樹冠層能攔截大量霧水,珍貴的檜木正好喜歡這樣的環境。
過去,檜木曾因為是製造家具的高級材料而被大量砍伐。現在,已經列為保育對象,不可再砍伐了。
高海拔氣溫低、溫差大,動植物不易生存合歡山是臺灣最平易近人的高山,到這裡不只有欣賞冬天的雪景,還可以看到類似北方國家的森林!
高海拔山區氣候乾冷,有些地方冬天會下雪,大部分闊葉樹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只有針葉樹能夠蓬勃生長。在這片針葉樹的王國裡,每個成員喜歡生長的海拔高度都不太一樣,比較低的地方是鐵杉,再高一點是冷杉。由冷杉所形成的森林,是臺灣海拔最高的原始針葉林,再往上去,大約超過3,500公尺以上的地方,就看不到森林了。
在沒有森林的高山頂上,日夜溫差大,風很強勁,空氣也很乾燥,而且地表幾乎都是碎石坡。放眼望去,成片的玉山箭竹像披在山頭上的青綠色絨毯,占了大片面積,其他只有苔蘚、地衣、長不高的高山杜鵑和矮小的草花點綴在其中。
高海拔山區的環境雖然很惡劣,但植物們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寶。有的植物葉子布滿
絨毛,有的又厚又亮,有的會反捲、下垂,這些都是為了減少和空氣接觸的面積,以減
少水分蒸發的妙招。它們矮小的身材,是為了不要和強風硬碰硬,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趴」著生長的玉山圓柏了,它原本可以長成高大挺拔的大樹,但在這裡卻彎腰匍匐。
為了把握住短暫的夏天,草本植物的生長週期很短,它們會在夏天趕緊開花、結果,冬天枯萎前完成生命大事;有的植物只有地上部分枯萎,地下根莖等到明年春天再萌芽;而動物們也很堅強,像臺灣長鬃山羊、水鹿、岩鷚鷚、雪山草蜥,以及山椒魚等動物,都能抵抗嚴峻的高山環境。
秋天的山林,可以看見成片金黃色的芒草原,再晚一些時候,又會由金黃轉成白茫茫的一片,十分美麗。其實,除了美麗,芒草在森林演替上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如果原本的原始森林曾經坍塌、發生森林大火,或是被砍伐、開墾,露出光禿禿的地面,喜歡陽光的芒草可能會率先落腳。它們繁殖得很快,沒多久就可以長成一大片,為土地帶來養分。大約三到五年以後,同樣喜歡陽光的一些樹木也會跟著落腳繁殖等到它們長得比芒草還高,晒不到太陽的芒草會因此枯萎,將地盤讓出。這些跑在第一線的植物,稱為「先驅植物」。
再過幾年,當這些樹木長得更高,並且張開枝枒,像一支支綠色的大傘時,底下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可以在樹蔭下發芽、成長的樹種。等到它們的高度超過先驅植物,也會像大傘一樣把陽光都遮蔽住,喜愛陽光的先驅植物就會慢慢消失,各式各樣耐陰的藤蔓、蕨類等進駐,成為一座成熟的森林。
美麗的生態樂園
不同的生物適合不同的環境,
有的喜歡高山,有的喜歡溪流,
有的喜歡大海……
臺灣豐富的環境,形成了一座生態樂園
在校園裡,經常可以看到正在訪花吸蜜、翩翩飛舞的蝴蝶;在海邊的沙灘上,會看到神氣活現、橫著走的螃蟹將軍。到郊外爬山時,看到的生物更多了,有各種植物、昆蟲和鳥兒,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發現樹上的松鼠大方現身呢!
為什麼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生物會不同呢?原來,每一種生物適合的生活環境都不一樣,有的喜歡高山,有的喜歡溪流,有的喜歡大海,還有的喜歡在介於水陸之間的地方生活。...
目錄
一 、美麗的生態樂園
二、森林之島
三、人類與平原
四、河流與湖泊
五、沿海地帶
六、海洋世界
七、離島天堂
八、認識國家公園
一 、美麗的生態樂園
二、森林之島
三、人類與平原
四、河流與湖泊
五、沿海地帶
六、海洋世界
七、離島天堂
八、認識國家公園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