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轉」、「探究功課」(The Work)原來與東方智慧相契!
一場東方底蘊和西方剔透的心靈共舞。
你唯一需要的,只是一顆開放的心,
一顆願意去質疑內在升起任何有壓力念頭的心,
用一張紙、一支筆,一份探究功課,
透過四個提問及反轉的過程,
讓你的心,安住在家。
心靈大師拜倫凱蒂,從1986年覺醒於真相以來,已經幫助了世界各地數百萬人從焦慮、挫折、憤怒和哀傷中解脫。她確信,人們需要的,不是她個人的在場,而是一種讓他們可以自己發現她所領悟到的真相。這套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自我探究方法,她稱之為「探究功課」(The Work)。
本書圍繞著《金剛經》裡「無我」,也就是「慷慨無私」的概念,進行寬廣且深入的探討。當我們透過「探究功課」理解到我們真正是誰、那個隱藏在所有困惑想法背後的真實身分,我們將能在生命裡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像呼吸一樣自然地慷慨無私。
透過「探究功課」,我們不僅僅能對造成壓力的想法保持敏銳的注意力,還會進一步質疑它們。透過質疑的過程,這些想法將失去影響我們的力量。
從拜倫凱蒂這位已深深了解實相的人的眼睛來觀看這世界、她所看到的每個充滿光亮的時刻,以及沒有分離、內心滿溢著愛的恩典狀態,你將能找到直接通往覺醒心靈的入口。
好評推薦
拜倫凱蒂的功課是我們星球一個偉大的祝福。——艾克哈特.托勒,《當下的力量》作者
拜倫凱蒂比我認識的任何一位靈性老師,不管是活著或已逝去,都還要徹底地震撼了我的世界,撼動、鬆綁了我的心智。——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
一位古老靈性大師的話語,透過一位現今靈性導師闡述的光照下揭示給我們,超越痛苦的生命是可能的,而且能夠帶領每一位讀者的心回家,回到它獨一無二、無可比擬、無限珍貴的自我。——瑪莎・貝克,《找到自己的北極星》作者
深邃的洞見在書本每一頁裡閃爍著光輝,但它們將永遠像指路的明燈照耀著。——保羅・霍肯,《看不見的力量》作者
如果你願意擺脫自己的模式,這本書就是進入你真正是誰或能成為是誰的大門,走進去、再走進去,然後安住下來。安住在家中是深具感染力的。——喬・卡巴金,《正念療愈力》作者
作者簡介:
拜倫凱蒂Byron Katie
心靈工具「探究功課」創始人。43歲時「覺醒於真相」,並自1992年開始旅行世界各地,在免費的公眾講座、監獄、醫院、教會、企業、受虐婦女輔導機構、大學、中小學、週末培訓班、「功課九日學校」,以及她的「28天反轉之家」裡,親自向成千上萬的人傳授「探究功課」。
她是《一念之轉》、《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轉念瞬間,喜悅無處不在》等暢銷書的作者。另外著有:《質疑思想,改變世界》、《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友善的宇宙》,以及為孩子們寫的《沒有人喜歡我,那是真的嗎?》以及《四個問題》等書。可在網站找到許多免費可供下載的資料,以及影音資料、活動時間表和免費服務熱線。
官網:https://thework.com/
史蒂夫‧米切爾Stephen Mitchell
詩人、翻譯家、學者與文選編者,也是拜倫.凱蒂的夫婿及凱蒂部分作品的共同作者。編譯作品包括暢銷書《道德經》、《吉爾伽美什史詩》、《伊里亞德》、《奧德賽》、《里爾克詩選》與《道之第二部》。可在網站上閱讀他所有書籍的大量摘錄。
官站:stephenmitchellbooks.com
譯者簡介:
張嘉蘭
台大商學系學士、美國UCLA MBA,拜倫凱蒂功課國際認證協導師,國際功課華語協會執行長,美國加州太平洋學校諮詢董事。
80年代與一群懷抱理想的夥伴,催生了台灣今天的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AIESEC(世界上最大的培養青年領導力的非營利組織),讓台灣青年再度踏上世界舞台。基於對拜倫凱蒂功課的熱愛,再度將功課帶上國際華人舞台。並以「心安住在家」為名,在YouTube、喜瑪拉雅語音、微博等平台公益分享功課。
拜倫凱蒂功課國際華語協會https://www.chineseforthework.org
心安住在家網站https://www.nonabidingmind.com/
YouTube頻道:心安住在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譯者的話
兩個浩瀚無垠的心靈,在《金剛經》甚深真實義裡相遇。超越時空,一場東方底蘊和西方剔透的優雅共舞。宇宙沒有偶然,諸法無我,那說出來的正是說的本體,是你也是我,從深深的內在,顯化出來帶領迷惑的心,瞥見始終如如不動的真相,和愛。
書中的甚深智慧,留給讀者們自行慢慢品味。
我要分享的,是作為極少數在凱蒂身邊深入學習的華人之一,在她書中故事之外,我親身體驗到她和史蒂夫在日常中的慷慨無私,和不以大師自居的真實樣貌。他們真正在生活中演繹了《金剛經》裡「受持」和「為他人演說」。
凱蒂身邊從無學員簇擁,她以七十多歲高齡,自己開車往返上課場地。在工作坊內,她全神專注回答每位學員的問題,從不逗留閒談。她從早到晚精神奕奕,步伐輕快迅速。她主持工作人員會議,明快、精準、有效率。我也曾參與和目睹凱蒂在學員們完全不知附近山區起火的情況下,如何從容處理數百人的疏散運輸,並安頓這群人的身心,絕妙、細膩、清晰而全面。
我無意中發現,許多人是拿她提供的獎學金來參加工作坊的。更鮮為人知的是她長期默默教導受刑人這套直指人心的妙法,並建立支援團體,扶持這些受過囹圄痛苦的人們持續練習。親身參與其中的伙伴分享個中的震撼,目睹一個個深陷悔恨心靈的驟然醒悟,那種絕地逢生的寧靜力量,千金不換,《金剛經》裡的不可思議功德。
六年多前,我只是數萬名學員之一,凱蒂發郵件詢問大家對這本書名的建議。那時我寫信給史蒂夫,好奇他是怎麼翻譯《金剛經》的。他認真回答我的問題,並且分享他的翻譯稿。當我看到譯文裡只有無我、無他人,而沒有無眾生相和壽者相時,我自以為是地向他提出來。他迅速回應,並且仔細地把他參考過的所有譯本,包括從梵文的直接英譯,連同本書前三章的文稿,全部都分享給我,然後輕輕地帶一句,中文的《金剛經》也是翻譯的。
我如夢初醒,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和本位主義感到羞愧,再看到凱蒂的詮釋自然地包涵了破四相,沒有時間和空間,我啞然失笑。通透的心靈所見一致,何須文字呢!而自古以來,詮釋《金剛經》的大聖不計其數,豈有最準確一說呢!
他們的謙卑教導了我,他們無為而為的身教為成千上萬的人樹立了榜樣,而功課更成為全世界數百萬人離苦得樂的安心之道。然而,功課不止於此,它正是佛陀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最佳實踐,透過一次次地參悟,照見實相的本來面目,得大自在!
名人推薦:譯者的話
兩個浩瀚無垠的心靈,在《金剛經》甚深真實義裡相遇。超越時空,一場東方底蘊和西方剔透的優雅共舞。宇宙沒有偶然,諸法無我,那說出來的正是說的本體,是你也是我,從深深的內在,顯化出來帶領迷惑的心,瞥見始終如如不動的真相,和愛。
書中的甚深智慧,留給讀者們自行慢慢品味。
我要分享的,是作為極少數在凱蒂身邊深入學習的華人之一,在她書中故事之外,我親身體驗到她和史蒂夫在日常中的慷慨無私,和不以大師自居的真實樣貌。他們真正在生活中演繹了《金剛經》裡「受持」和「為他人演說」。
凱蒂身邊從無...
章節試閱
序言
1
這是一本關於慷慨無私(generosity)的書。我們要怎樣才能不只是偶爾慷慨一下,而是能夠在我們的生命裡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如此呢?這聽起來好像是不太可能達到的理想狀態,但是如果不是這樣呢?如果慷慨無私可以變得跟呼吸一樣自然呢?本書就在告訴你如何做到。其實我們唯一需要的,只是一顆開放的心,一顆願意去質疑內在升起任何有壓力念頭的心。當我們理解到我們真正是誰,那個藏在我們所有困惑想法背後的真實身分,我們將會發現輕鬆不費力的慷慨無私始終都在,而這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拜倫凱蒂.米切爾(大家都叫她凱蒂)從一個深刻了悟實相的深度裡娓娓道來,她提倡的自我探究方法,她稱之為「探究功課」(The Work)──可以視為一種比一般我們所認識的保持正念,來的更進一步的覺察與觀照。當我們在做探究功課時,我們不僅僅能對造成我們壓力的想法保持敏銳的注意力(那些引起所有世上憤怒、悲傷以及任何挫折的各種想法),我們還會進一步質疑它們,透過質疑的過程,這些想法將失去影響我們的力量。
凱蒂說:「所有偉大的靈修經典中,描述了自由解脫是『什麼』樣的境界,也就是英文裡的『WHAT』;而探究功課告訴你『如何』做到(HOW)。它告訴你如何確切地辨識,並且質疑那些讓你不能夠自由的想法,它給予你直接通往覺醒心靈的入口。」這本書讓你透過一位已經深深了解實相的人的眼睛來觀看這世界,她所看到的每個充滿光亮的時刻,以及沒有分離,內心滿溢著愛的恩典狀態。
2
對於尚未聽過拜倫凱蒂的讀者,以下是她的背景說明。拜倫凱蒂原本過著和一般美國人一樣的生活,經歷兩段婚姻,有三個孩子以及一份成功的事業。但她卻經歷了長達十年,每下愈況的憂鬱症,對公眾場合的恐懼、自我厭惡,甚至陷入自殺傾向的絕望深淵。她酗酒,吃著丈夫買給她的幾品脫的冰淇淋,像吃糖果一樣吃著可待因藥片,最終體重超過九十公斤。而且睡覺時,她的床底下一直擺著一隻點三五七麥格農左輪手槍。每一天她都祈禱自己第二天早上不要醒來。她沒有自殺,純粹只是因為她仍掛心著孩子。在這場磨難的最後兩年,她幾乎足不出戶,甚至經常一連數天待在在自己房間裡,甚至無法梳洗或刷牙。(「有什麼用呢?」她想:「無論如何,這一切都無濟於事。」)
最後,在一九八六年的二月,四十三歲那年,她安排自己住進了「中途之家」,這裡專門收容飲食失調的婦女們,也是她的醫療保險唯一願意給付的機構。那裡的人們對她心生畏懼,所以安排她住在閣樓上的房間,並且晚上還在樓梯上設置陷阱,生怕她會下來,對她們做出什麼可怕的事。住進中途之家差不多一個星期之後,一天早上,凱蒂有了一次徹底改變生命的經驗。當時她躺在地板上(她那時候認為自己沒資格睡在床上),一隻蟑螂爬過她的腳踝,並一直爬向她的腳背。她張開眼睛,在那一瞬間她所有的憂慮、恐懼,還有折磨她的種種念頭竟消失的無影無蹤。她說:「當我躺在地上時,我理解到,在我睡著的時候,在蟑螂或腳之前,在任何念頭之前,在任何世界之前,過去、現在沒有任何東西存在──什麼都沒有。在那個瞬間,功課裡的四句提問誕生了。」她陶醉在無比的喜悅中,這個喜悅持續了數個小時,又持續了許多天,甚至好幾個月、好多年。
當她回到家,過去活在害怕她情緒爆發的孩子幾乎認不得她了。她的眼神徹底改變。「那個藍色變得好清澈、好美。」她女兒羅珊說:「如果你直視她的眼睛,會看到她像嬰兒一般純真,她整天都快快樂樂,天天如此,而且她整個人似乎洋溢著愛。」大部分的時間她都沒有說話,她會靜靜地坐在窗邊好幾個鐘頭,或是去沙漠裡走走。她小兒子羅斯說:「在這個變化之前,我都不敢注視她的眼睛,改變發生後,我卻無法不直視她的眼睛。」
凱蒂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才學會如何表達她的存在狀態。關於她的覺知,她沒有外在的參考,她從未讀過任何靈性書籍,或聽過任何有關靈性修行的練習。她只能靠自身的經驗來引導自己,而她唯一需要的就是已經活在她內在的探究功課。
凱蒂的重生,比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宗教經驗之種種》(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一書中記載的那種轉變經驗,有更根本上的改變。事實上,根本到她必須重新學習(或從她自己的角度來說,只是學習)如何作為一個人的所有事情:如何在時間與空間中活動、如何把實相用名詞、動詞分隔出來以便和人們溝通、如何假裝過去和未來是真實存在的等等。而這個的結果跟一般轉化的經驗是完全相反的,她的經驗並沒有引導她接受新的宗教信仰。她的清明覺知並沒有,也無法允許抓取或執著任何信念。所有宗教的概念以及其他所有念頭都像被火燃燒一樣灰飛煙滅了。覺醒之後,她持續感受到,也一直保持她在覺醒時所成為的一個不間斷的愛的存在本身。「我感覺到,如果我的喜悅可以被說出來,」她說:「它將會把整個中途之家的屋頂給吹跑,甚至把整個世界的屋頂給吹跑。我現在仍然有這樣的感覺。」
在頭一年裡,雖然她沉浸在無比喜悅中,各種信念與概念還是會持續出現在她腦子裡。而她面對它們的方式就是透過功課的探究。她住在加州巴斯托小鎮,離她家幾個街口的地方就是沙漠的開端,她常常獨自去沙漠裡一一去探究這些念頭。
每當一種信念出現在我腦海裡(最大的就像是「我媽媽不愛我」),就像一顆原子彈在體內爆炸。我注意到身體的顫動、緊縮,還有表面上的平靜遭到毀滅。伴隨信念而來的有可能是眼淚或身體逐漸僵硬。在旁觀者眼裡,我似乎從頭到腳充滿了沮喪和悲傷,而事實上,我還是一直經驗到同樣的清明、平靜和喜悅,就像我當時在中途之家躺在地板上醒來時的感覺一樣。這當中沒有「我」、沒有世界,而笑聲不斷地從我的口中傾洩而出,這些升起的信念往往就這樣消失或者消融在真理的光芒中。震撼身體的只是殘餘的信念,以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出現。從這種不舒服,我自然知道這個故事不是真的,沒有什麼是真實的,而這樣的覺知被經驗到的是一種極其愉快的幽默,也是歡天喜地的喜悅。
探究的功課持續一年左右,一直到所有的信念和概念燃燒殆盡。這個方法在她自己的經驗實驗室裡接受檢驗,她對清醒的標準,比任何頭腦所能構想得最嚴謹的科學家要來得嚴格。任何讓凱蒂失去平衡的念頭或心理事件,或任何一點點可以引起她內在反應,影響到她原來的平靜或喜悅的事,她都以嚴謹的探究功課來面對,直到每個念頭都被理解為止。凱蒂說:「我是一個只要眼前如實現況的人。把每一個升起的念頭當成朋友來理解,成就了我的自由。那就是所有功課開始和結束的地方──就在我之內。探究功課讓你明白,你可以愛所有的一切,正如它呈現在你面前的樣子,而且它確切讓你知道該怎麼做。」在這段過程之後,也就是在她覺醒後的第二年,留下的只有清明的覺知。
凱蒂從中途之家回來之後,在巴斯托小鎮,人們開始傳說有這麼一位充滿光亮的女士。有些人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像磁鐵般,被她和她的自由特質吸引過去。當越來越多的人來拜訪她的時候,凱蒂開始確信,如果他們需要什麼,不會是她個人的在場,而是一種方法,可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她所領悟到的真相。探究功課正是一種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方法,把她當年從內在甦醒過來,一個沒有語言文字的質疑過程,具體呈現出來。她已經在實際生活裡活出來,而且不斷地試驗,現在她把它公式化,就好像用慢動作將腦袋裡的過程整理出來,方便人們應用。在過去三十一年裡,這個方法已經幫助世界各地數百萬的人們找到自己心靈的自由,讓他們從自己的挫折、壓力、痛苦、憤怒及悲傷中解放出來。
3
本書是根據《金剛經》的章節編排的。《金剛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靈性文獻之一,經典本身就是對無我(Selflessness)寬廣且深入的冥想。無我在一般的使用上與慷慨大度(generous)是同義詞。意思是說「為利益他人所做的事情,而不是為自己」。雖然它字面上的意義是「沒有自我」,可以同時表示「沒有一個自我」以及「理解到根本沒有自我這種東西的存在」。你可能會認為這第二層意思是一種靈修上的概念,因為試圖去掉自己,就好比要甩開你的影子一樣不可能。但是在你練習探究功課或靜心冥想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洞悉,實際上在這裡「自我」只是一個概念,而不是「沒有一個自我」。不管你多麼努力去嘗試,你不可能在現實中找到任何一個東西可以符合這個名詞。對清明的心智來說,沒有自我,也沒有他人,一如這部經典所說的,你一旦了解這個真相,所謂的自私很自然地從根本上消退了。你的自我感在覺知的光亮中消融越多,你自然會變得越來越慷慨無私。這正是這部經典透過種種變化的演繹,試圖讓我們醒悟的核心真理。
4
身為本書的共同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在以下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一個是內容對凱蒂來說是正確的;另一個就是內容對廣大的讀者來說是能夠理解的。這個過程的結果必然(無可避免的)是相對失敗的,雖然失敗這個字眼對凱蒂來說非常陌生的。凱蒂發電子郵件給我,此時從她坐的沙發到我的扶手椅不過一公尺遠:「《金剛經》,在於喚起無法用任何語言或事物來描述的覺知。這本經典知道呈現事實真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否定任何可以被描述或訴說的東西,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也是慷慨寬厚的。我會說出或寫下我的評論,請你把它們改造整理一番,讓它們盡可能接近我的生活經驗。雖然落入文字免不了成為一種謊言。你有一項很艱難的任務,我最親愛的。我是你必須想辦法搞定的難搞對象。」
我很享受搞定艱難任務的工作。在這本書裡那些我表達不到位的地方,凱蒂的話可能會看起來很嚴肅;那些我成功表達的地方,這些字句就會聽起來像凱蒂自己親身在說的一樣,清晰、充滿愛心、有趣、慷慨、貼心,同時也有助於人們的警醒。
我在這本書裡頭涵蓋了一些凱蒂覺醒後頭一兩年到現在的故事。這樣做的缺點是指向凱蒂稱為的「那個女人」,也就是拜倫凱蒂這個人,她通常覺得沒有理由需要這麼做。這些故事我經常需要以發自內心為之著迷的誠意,用甜言蜜語引誘她說出來。但是,把它們收納在這本書裡也有好處,可以讓《金剛經》裡的真理更加生動活潑,以及更貼近個人。這些故事可能會讓有些讀者感到不安,甚至有些害怕;他們可能會把凱蒂的經驗當成是一種精神崩潰,而忽略不理。但是,即使有些故事聽起來很離奇,本質上它們代表一位婦女如何透過一段在狂喜中反覆摸索,而逐漸安定在一種深刻與全然平衡的清明覺知的過程。
從一個人的內在來描述深度自我了悟經驗的文獻極為希少,我們只能仰賴古代大師的描述與代表性的關鍵話語:「當他看見桃樹開花」傳說是這樣的,或是「當門一甩,猛地將他的腿撞斷的那一瞬間」、「他突然醒悟了」而關於這位震驚的求道者,他的世界如何因此而粉碎並徹底改變,則沒有任何說明,而且這些經驗的後續情況如何,也幾乎沒有隻字片語。此外,沒有任何事先準備就自然醒悟的情況極為少見;據我所知,在二十世紀只有一個案例在深度上可以與凱蒂的例子相提並論,那就是印度聖人拉瑪那.馬哈希(Ramana Maharshi)的經歷。拉瑪那描述了他覺醒之後的情況,但由於他等同於一位僧人,並且生活在認可且敬重這種經驗的文化中,因此他完全沒有融合的問題。有些人會前來供應他食物和衣服,其他時間則不去干擾他,讓他持續停留在三摩地(Samadhi,或稱禪定、三昧)的狀態。他仍住在自己的山區,不需要回歸家庭或開車,或去超市購物。(凱蒂說:「『我』也不需要。」)
透過密集靜心練習而發生的覺醒經驗通常起伏不定:它會由閃電般的瞬間洞見,為你帶來莫大的鼓舞並清理你的生命到某個程度,在那之後,當洞見逐漸沉澱並轉化你時,修行路上你仍需大量的艱苦跋涉。「不是我不喜悅,」成為禪師前的洞山,在內在眼睛打開後對他的導師這麼說:「而是它就好像我在一堆糞便裡撈到一粒珍珠。」然後之後,可能還會有另一個或更多的洞見,以及更大程度的清明,同時由於業力殘餘的碎片,你需要下更多的功夫。這些著實都是特別難得的體驗,每一個洞見都是價值不菲的珍珠,你會非常樂意的為它拋售你擁有的一切,但這些經驗並非那麼不尋常。然而當發生的是完全徹底的突破,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呢?透過凱蒂的故事,我們得以看見。
凱蒂的評論帶來的好處是揭開「開悟」這個詞的神祕面紗。為什麼《金剛經》說沒有開悟這回事?為什麼黃檗禪師說「開悟就是了悟到開悟並不存在?」透過凱蒂清晰的話語,我們可以發現箇中原由。她說:
開悟(Enlightenment),在最簡單的一層意義上來說,代表著以一種更輕鬆自在的方式來經驗表象世界。比如說,如果你相信這個世界是不友善,然後經過探究功課,你發現它事實上是友善的,那你會變得更友善、更自由,不那麼沮喪、不那麼害怕了。我喜歡用開悟這個字眼,不是代表一種心靈上更崇高的層次,而是指一種以能夠做得到,很接地氣地去實際理解有壓力念頭的經驗。
比如說我以前相信「我母親不愛我」這個想法,質疑它之後,我明白它並不真實。一步步追溯相信這個念頭的結果(這個信念對我情緒及行動造成影響),看到我自己在沒有這個念頭時,我又會是如何,接著把這個念頭反轉到不同的相反面,找到活生生的例子來讓我看到每個反轉如何也可能是真實的,我就在這個念頭上開悟,它再也不造成我的困擾了。
了解這一點太重要了!人們認為開悟一定是某種充滿神祕性或者超越世俗的經驗,但事實上,它不是,它和讓你自己最困擾的念頭一樣地接近你。當你相信一個與事實爭辯的念頭時,你會感到困惑。當你去質疑這個念頭,然後發現它其實並不真實,你就在這個念頭上開悟,你不再執著它而解脫了。在那個當下,你跟佛陀一樣的自由。而當下一個令你感到壓力的念頭來臨時,你只能是去相信它或質疑它。它是讓你開悟的下一個機會,生命就是如此的簡單。
這些故事說的是一個沒有任何準備便體驗到覺醒於事實真相的人,她不曾嚮往這樣的經驗,沒有為覺醒去練習,甚至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經驗。她對發生的事情無法歸類,身邊也沒有人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她唯一知道的是,她的生命徹底改變了,從原來偏執、有著廣場恐懼症和自殺傾向的婦女,突然變得喜悅和安詳,而且還獲得一種方法,讓她能夠持續紮根在這樣的狀態裡,而不再回到那個妄想的世界。「我發現,當我相信我的想法,我就會感到很痛苦,」凱蒂說:「但是當我不相信它們的時候呢,我完全沒有痛苦。這對每個人來說也是如此,自由就是這麼的簡單。我發現受苦與否是可以選擇的。我找到內在喜悅,它從來沒有消失過,一刻都不曾。那份喜悅也永遠存在每個人的內在。」
她對自己的前半生毫無記憶,同時她以一種令人驚歎的勇氣走進家人的故事裡。她的先生跟孩子們,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突然出現在中途之家。「這位高大的陌生人是我先生嗎?這三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年輕人是我的孩子嗎?好吧。」一切重新來過,重新開始。當時,對於所發生的事,沒有任何老師或傳統可以幫助她或提供任何參考資訊,她必須獨自為自己釐清這一切,重新適應。她不知道我們社會的規範是什麼,所以當她在街上看到一名陌生人,她會走上前去注視著對方的眼睛,沉浸在愛裡;或隨意走進別人的房子,因為她明白所有的東西都屬於她,而她根本沒想到,人們有可能把她看成是瘋子。在最初的經驗之後,她並沒因此有任何的退縮,但是度過了一段逐漸調整的過程,她學會調節她對所有事物的熱情。她學會如何說「我」和「你」、「桌子」、「椅子」,即便她知道這些名詞都是謊言。
這些故事也顯示了《金剛經》的洞見是如何地徹底而深刻,且近乎激進。當經典的作者說無我、無他人時,他不是在瞎說胡扯。他也不僅僅只是說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連結的,他在說的,是真的沒有「自我」(self)這樣的實體,「自我」只不過是概念上的建構,如同一切存在於我們外在的表象現實(或說在我們之內,就這個情況而言)。凱蒂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有一個人從自己生命存在的核心,深刻了解到真相時,生命是什麼樣貌,是什麼樣的感覺。不管這份覺知展現出來的形相,從外在來看有多麼的古怪,從它的內在來看,它以完美的和諧行動著。這艘船持續輕輕地划行,和緩地順著溪流而下,愉快地、愉快地、愉快地、愉快地──沒有做夢的人,只有夢(甚至連那個也沒有)。
史蒂夫.米切爾
序言
1
這是一本關於慷慨無私(generosity)的書。我們要怎樣才能不只是偶爾慷慨一下,而是能夠在我們的生命裡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如此呢?這聽起來好像是不太可能達到的理想狀態,但是如果不是這樣呢?如果慷慨無私可以變得跟呼吸一樣自然呢?本書就在告訴你如何做到。其實我們唯一需要的,只是一顆開放的心,一顆願意去質疑內在升起任何有壓力念頭的心。當我們理解到我們真正是誰,那個藏在我們所有困惑想法背後的真實身分,我們將會發現輕鬆不費力的慷慨無私始終都在,而這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拜倫凱蒂.米切爾(大家都叫她凱...
目錄
序言
關於探究
關於《金剛經》
關於本書的《金剛經》版本
譯者的話
第一章宇宙的大玩笑
第二章向一粒沙致敬
第三章光芒四射的時刻
第四章給予就是接受
功課案例:大衛没和我打招呼
第五章日常生活中的佛
第六章心是一切,心是良善的
第七章安住在平凡裡
第八章最終的慷慨無私
第九章愛回歸自身
第十章活在探究中
第十一章批評的禮物
第十二章教貓兒學狗叫
功課案例:母親攻擊我
第十三章超越名相的世界
第十四章沒有東西屬於我們
第十五章回家
第十六章一切「為」你而發生,而非針對你
第十七章沒有分離的生命
第十八章自由是不相信你的念頭
功課案例:蘇菲亞不聽話
第十九章不可思議的財富
第二十章完美的身相
第二十一章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第二十二章撿起垃圾
第二十三章感恩不需要為什麼
第二十四章痛苦的起因
功課案例:丹尼爾說話不算數
第二十五章同等的智慧
第二十六章家中的佛
第二十七章念頭之間的空隙
第二十八章去刷牙
第二十九章清澈透明
第三十章完全友善的世界
功課實例:格倫又喝酒了
第三十一章一切事物的真實本質
第三十二章愛上這個夢
附錄:如何做探究功課
關於作者
序言
關於探究
關於《金剛經》
關於本書的《金剛經》版本
譯者的話
第一章宇宙的大玩笑
第二章向一粒沙致敬
第三章光芒四射的時刻
第四章給予就是接受
功課案例:大衛没和我打招呼
第五章日常生活中的佛
第六章心是一切,心是良善的
第七章安住在平凡裡
第八章最終的慷慨無私
第九章愛回歸自身
第十章活在探究中
第十一章批評的禮物
第十二章教貓兒學狗叫
功課案例:母親攻擊我
第十三章超越名相的世界
第十四章沒有東西屬於我們
第十五章回家
第十六章一切「為」你而發生,而非針對你
第十七章沒有分離的生命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