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講座MOOK限時特價落九花東立全書系小開學楊双子枡野俊明python比爾蓋茲黃仁勳吉本芭娜娜獨裁者聯盟AI工作術張忠謀臺灣民族主義東京都同情塔手機成癮最透明的故事讀冊選讀讀書共和國7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建築的元素【暢銷全新增訂版】: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設計論(電子書)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From Form to Place + Tectonics

作者:皮耶.馮麥斯

評價
1收藏
1人次試讀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 NT$ 462 NT$ 660

適用裝置:
適用軟體:
購買新書
79 521
圖書館借閱
O'copy Image

Talk to the Books 

Beta 版 2.0

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逾35年歷久彌新 ▎經典導論
認識建築的必讀教科書
▎1986年首次出版,暢銷全新增訂版 ▎
康乃爾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
近40年教學經驗,致力發展基礎、實用的教學方法

學術論文引用專書
●全球建築院校指定教科書●

「數位時代的今天,書中談述的空間觀念正在全面流失中。」
──Kenneth Frampton

可信的基礎,啟發正確的建築觀
提供恆久的原理原則 VS 值得一學的設計理論
感知性┼觀念性的建築永恆之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曾成德──選書導讀


「馮麥斯希望為建築學習揭櫫的是『設計的理論』,也稱之為『方案的理論』。『設計』與『方案』不僅是學門之外的人所難以明白的名詞,也是建築人自己說不清楚的過程。……建築師手中拿著建築方案,這是他的設計,這是他的夢想。而我們知道:『方案的理論』才是建築之夢的基礎。」──曾成德

「教授建築近二十年來,這本最適合幫助同學進入建築領域。」──林昌修

「出版至今逾35年仍歷久彌新,是引導學生認識建築的一本經典教科書。」──施植明

▎大幅擴增與修訂的經典版本,認識建築的經典教科書
做為一本可供全世界建築系學生參考的教科書,使用不同文化的多元原始資料,是其成功關鍵之一。這不是一本歷史也不是理論,而是一本詳盡的導論,對建築界眾所接受的概念,做一番分類總覽,書中架構出的感知性和觀念性,性質接近「設計的理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設計的觀念,發現一些確實可信的基礎,學到一些方法。

增訂版做了大幅擴增與修訂,後半部5-10章,是當中最具新意的部分,收錄了許多全新素材,尤其是以空間為主題的第五章,令人耳目一新,當中詳述了各種範疇的空間觀念,在數位時代的今天,這些觀念正在全面流失中。另於附錄中,收錄半世紀以來討論建築組構、城市和地景的三篇重要文章。

▎30年教學經驗的建築老兵的思想精華
作者融合逾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以一位西歐建築師的角度書寫,深受「完形心理學」、「現象學」影響,結合理論與實務,特別強調「know-how」。從不同角度談論各種建築體驗,包括秩序vs.失序、場所vs.空間、光線vs.陰影、對稱vs.非對稱。

書中援引的例子,囊括國際大師,從艾森曼、李伯斯金到哈蒂,從黑茲貝赫、西薩到妹島,從蓋瑞、祖姆托到赫佐格與德穆隆,從安藤忠雄到伊東豊雄,並說明一系列最關鍵的空間觀念,包括深度、密度、相互穿透、組合、組構,連同某些現代主義的空間觀念,例如阿道夫‧魯斯的「空間體量設計」和柯比意的「自由平面」。

作者身為建築教育界的老兵,自身的經驗讓他強烈感覺到,傳統的建築修辭不該盲目繼承,但也不能以日益動盪的後現代情境為由,輕率否定,分析到最後,建築既非藝術也非科學,它依然是一門哲學技藝,少了傳統很難出現真正重大的創新,反之,少了創新也很難讓傳統存活延續,這種持續、吊詭的互惠,正是本書的終極主題。

原書名:建築的元素【全新增訂版】

作者簡介:

皮耶‧馮麥斯 Pierre von Meiss
最早於康乃爾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之後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擔任建築和都市設計與理論教授,長達三十餘年,對於教授建築基本原理興趣深濃,致力於發展適當的教學方法。

1973年,他在聯邦理工學院創立建築實驗研究室(LEA, Laboratory for Architectural Experimentation),除了研究外,也讓學生從做中自學,用一比一的模型輕鬆模擬教室、醫院或旅館房間、公寓和兩層樓以下住家的空間配置。

他所承接的建築設計案總是會對他的教學與研究提出質疑和滋養,反之亦然。在這個看似恆變的世界裡,他最關心的是,如何將建築、都市和地景設計中比較不受時間限制的原理原則展現出來。

他的思考和研究多發表於歐洲和海外的出版品上。本書的初版是法文,1986年上市,陸續翻譯成德文、英文、義大利文、韓文和中文。2012年推出增訂改寫的新版本(2013年出版英文版),並加上「構築」這個新主題。本書參考的資料和知識來源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英美。做為一本可供世界各地建築系學生參考的教科書,使用來自不同文化裡的多元原始資料,是其成功關鍵之一。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譯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包浩斯人》、《設計是什麼?》、《包浩斯關鍵故事100》、《建築的法則》、《好城市的空間法則》、《光與影》、《建築語言&法則》、《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譫狂紐約》等書。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