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時代,看似越來越進步,然而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疏離,“孤單” “無助” 已經成為普遍的形容詞。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成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以及家庭和其他人際關係中的糾結,卻求助無門。有時累計小病到問題大的時候,又怯於看專業醫生。其實,神賜給我們基本的治癒能力,也給我們同伴,可以同行。只要我們願意嘗試,治癒情緒關係的過程,是一個重要的自我瞭解與轉變的美好過程。不但如此,當個人體驗了成長的喜悅之後,這些成長的故事將能夠在許多的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他人的祝福。
《朋友,我們來談談》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回應了以上的狀況,以聖經的角度出發,提供讀者一些具體的工具和管道,讓讀者先掌握工具來幫助自己,然後應用這些工具去幫助自己所關心的人。讓我們不再孤軍作戰,進而建立一個彼此扶持的文化。
本書幫助您瞭解個人問題的根源,以及個人成長的聖經基礎。這些聖經根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樣您就可以準備好體驗上帝的醫治。書中有實際的步驟和工具,引導您進入一些內在療愈的初步個人體驗。此外還提供一些基本陪伴人的技巧,當上帝開路時,您就預備好去應用個人的體驗,並使用所學習的基本技巧去陪伴他人。
作者簡介:
溫儀彬,馬來西亞沙巴人,育有兩男一女,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系,隨後在新加坡東亞神學院考取聖經科碩士。
1992年開始,在臺灣師範大學負責大學生、成人訓練督導及栽培的工作。回國後,投入於馬來西亞大學及各大專院校進行輔導及培訓工作,期間也在各個成人、夫妻小組裡分享 ‘親子教育’等主題。1998年開始與丈夫一起從事婚前輔導、婚姻輔導及帶領媽媽小組,開始了她在馬來西亞全國各個教會主領婚姻的家庭講座。2006年起,負責大使命雜誌的親子教育專欄,包括《親子教育》、《屋簷下的天空》等。2010年開始在職青專欄寫關於情緒調適的文章。2014年出版《媽媽,我們來談談》。2020年畢業於美國華信國際大學神學院教牧博士。作者與夫婿是認證的婚姻和家庭的導師(Certified Coach)。
目前的她更專注於個人生命進深的輔導工作,説明有需要的人處理生命中的傷害,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作者序
【序】
從事輔導的這些年裡,我看到一個很無奈的現象,就是當一個人遇到問題時,我們的一貫作風和想法就是認為,需要找牧師或專業輔導。這種觀念不只來自當事者,一般的大眾,包括當事者身邊的人或親友,也都有這種想法。這種現象反映出一些事實:第一,當事者可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事情還不是很嚴重時,不需要找人幫忙;一來怕麻煩別人,二來感覺很羞恥;等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逼不得已才去找專業人士。第二,當事者旁邊的人或許察覺到他的狀況,就感覺自己應該通知牧師,或建議對方去尋求幫助;或許他也想幫助當事者,但卻不知道需要付多少代價及時間,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因此就裹足不前。另一方面,專業輔導或牧師在面對這麼多需求時,常常感到自己力量有限,沒有辦法顧及而產生無力感。你也觀察到這種現象嗎?
其實在面對這種現象時,我們是有其他出路的。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八十年代的調查顯示,需要幫助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去尋找專業輔導,大部分的人都是找自己的親戚朋友。[1] 這項調查顯示,非專業人士在尋求幫助者的人身上,扮演重要的角色。[2] 二十世紀以後,整體的社會走向有了極大的改變,對於專業輔導的需求激增;但是在這些激增的數目中,大部分人還是情願找自己身邊可以幫助他的人。除此之外,調查也發現,許多患有情緒障礙的患者,似乎在沒有接受任何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康復了。[3] 這種「自我協助」的趨勢顯示,裝備一般人成為陪伴者是重要的。這事實對教會來說也是同等重要的。基督徒輔導除了裝備信徒參與關懷的服事,也應該裝備信徒如何以福音為出發點,以聖經為基礎,協助被幫助者達到信仰和靈命成熟的目標。
在我輔導人的生涯裡,有許多這類激勵人的事發生,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我幫助*明燕時,看到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果效。明燕失去未婚夫之後,來找我談話。她在未婚夫突然生病去世之後,就陷入深淵的幽谷裡。有好長一段時間,她無法用任何字眼形容自己的感受。每一次她跟我見面時,都只是流淚。直到有一次我抱著她,聖靈透過我的口在她的耳邊說「祂明白!」頓時我們兩人都感受到那是從神來的安慰。過後,我就建議她把這特別的經歷寫下來,以成為日後支持她的力量。在那漫長的煎熬中,明燕嘗試學習把失去愛人的心聲透過寫日誌整理出來。雖然一開始她的思緒好像一團漿糊,但漸漸地神一步一步幫助她,處理過去所壓抑的情緒。其中一個就是對未婚夫的憤怒,原來她一直在生氣未婚夫丟下她一人在世上受煎熬,自己卻在天堂享受。除了明白自己這些隱藏的感受,寫日誌也幫助她對神敞開。當她學習把生活中的細節記錄下來,她看見神透過小小的事情,向她表達愛;例如一首歌、一個擁抱、一張紙條、一句簡短鼓勵的話等等。當她被神的愛圍繞,她開始意識到,她需要學習原諒未婚夫。在第三個週年時,她開始寫一封道別信給未婚夫,表示願意原諒他,也願意把他釋放。寫日誌的過程幫助她從這漫長的三年走出來,當然也是神的愛完完全全地幫助她復原,並且站起來。
經過這個個人特殊的經歷,她體會到會有許多像她這樣的人需要被扶持。因此當有機會上「成為陪伴者」的課程,她就格外珍惜,她也預備好去使用從課程所學到的技巧,加上個人的經歷去陪伴他人。在上課期間,她開始幫助其他兩個姐妹*文凌和*彩霞,處理她們所面對的情緒問題。
明燕在陪伴文凌時,發現她和媽媽的關係不好。於是明燕就告訴對方,這些不良的關係,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情緒和影響,就建議她若心裡存有負面的情緒,就得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寫下來,好好地去整理;除了自己處理情緒,也可以嘗試坦誠地向媽媽說出自己的感受,若不能面對面說,或許可以學習寫一封不用寄出去的信給媽媽。文凌答應去做。當她開始寫日誌,並慢慢整理自己的情緒後,她的心慢慢地敞開,感覺自己可以坦然地面對和媽媽的關係。不但如此,她在寫信的時候,發現自己對媽媽有很多不合理的期待,原來在這段不良的關係當中也有自己該負責任的責任。因此就決定原諒媽媽,並請求媽媽的原諒。當然她也決定把寫好的信給媽媽看。透過這一個練習的過程,她和媽媽的關係就有很大的進展;不但如此,文凌還繼續把自己的見證和其他人分享,幫助同樣有破裂家庭關係的朋友,去面對問題,並與人和解。
除此之外,明燕也用課程中所學到的模式幫助彩霞。彩霞生長在一個不是很富庶的家庭,在面對家庭經濟窘困的狀況時,彩霞感覺神與她的距離很遙遠。她覺得上帝不但沒有幫助她,還讓她獨自面對可能要輟學的困境。為了避免他人的論斷,她將這個怨恨藏在心裡有好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她忍無可忍了,就向明燕求助。明燕以聖經的真理教導她,引導她好好處理這些扭曲的思想,並建議她在接下來的三天,每天睡覺前寫下一件感恩的事情。彩霞答應學習寫感恩的事件。第一件她寫下的感恩事件,就是當她在陪伴一位瞎眼的同學時才體會到的,原來能看見真的是恩典!因此,她特別感謝上帝,讓她有眼睛可以看見。第二件感恩的事情就是當她和同學去拜訪老人院時,她經歷更多神的恩典;一位奶奶跟她分享喪女之痛,並送給彩霞一本奶奶自己寫的小冊子。在小冊子裡奶奶分享,神如何在這過程中恩待她。當彩霞讀這本小冊子時,神很清楚地讓她看見,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是如此信實。從此以後,彩霞就建立寫日誌的習慣,提醒自己神的信實,並且也開始規律地閱讀神的話語。
從以上的實例可以看出,我們不但可以自助,也可以在自我成長時,使用個人的學習和經歷去鼓勵和支持有需要的人。
因此我特別想表達一個事實:我們不需要等到問題很嚴重時,才想到輔導這件事。如果我們都認同,每個人都可以是彼此扶持的一個個體,那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面對特殊狀況時,我們都可以主動尋找支援幫助自己,都可以隨時找到身邊的人談談自己的狀況,而不會覺得這是很羞恥或麻煩別人的事。而一般的人,也需要有這個認同:雖然我不是專業的輔導員,但是我可以成為陪伴者。這樣的文化將對我們今天的光景,帶來很大的轉變。這就是本書的目的。本書會分享生活的實際例子,也會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工具或管道,讓讀者學習更有效地在陪伴人的過程,設立一些目標和策略,提高陪伴人的果效。
本書的第一部分提供個人問題的根源,基督對於罪的救贖,以及個人成長和成聖的聖經基礎。這些聖經根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樣你就可以準備好體驗上帝的醫治。第二部分提供實際的步驟和工具,引導您進入一些內在療癒的初步個人體驗。第三部分提供一些基本陪伴人的技巧,當上帝開路時,你就預備好去應用個人的體驗,並使用所學習的基本技巧去陪伴他人。
如何有效地使用本書:
①應用當中所提供的步驟和工具,先幫助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有成長及突破。
②當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時,可以學習應用。(一對一,或以小組的方式進行)
【前言】
在2014年,我寫了一本書《媽媽,我們來談談》,這本書是希望透過個人與輔導個案,所面對的種種挫折和挑戰,激發讀者去正視自己的內在生命;[4] 引導讀者隨著書中的感動和引導,寫下個人的心得和成長記錄,給自己一個實際的評估和成長的機會。目的是讓讀者,在檢視個人內在生命的過程,從神那裡找到個人生命的意義、價值和盼望。
以下是一些讀者的響應:
讀者一:A媽媽在看了書後,找我談女兒憂鬱症並自殺的問題。這個媽媽在處理女兒的問題時總是束手無策,只能完全依靠醫生和藥物。每個月醫生與孩子約談時,只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因此診治的效果完全仰賴在家裡長時間與患者在一起的照顧者;而她,這位長時間照顧患者的媽媽,很無助,覺得快要崩潰了。她說自己需要一個實際的引導,讓她知道如何實際陪伴這個女兒成長。
讀者二:一位少女從小到大,不知道為什麼只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雖然自己喜歡明亮顏色的衣服,別人也常給她同樣的建議,但是她就是不敢嘗試。當她看了書之後,當天晚上就禱告問神,到底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神把她帶回小時候被傷害的情景。那天晚上,她把隱藏在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委屈,完全哭訴了出來,並且在神面前決定,原諒那個傷害她的人。這個女孩在誠心的禱告之後,內心所隱藏的捆綁就被神釋放了。
讀者三:B媽媽是憂鬱症患者,在家覺得生命沒有方向和意義。看了書以後,開始主動參加媽媽小組和查經班;後來,也接受挑戰去主動關心人和學習傳福音,並願意接受門徒造就的裝備。
我也輔導過一個自殺未逐的個案。當她來和我談話的時候,我幫助她從絕望當中漸漸站起來,並且看到希望。在和她接觸大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我嘗試幫助對方找到問題的根源,也幫助她從不同的角度來處理自己的問題。然而這一段互動的時間,讓我有很大的感慨:雖然在和我見面的時候她得到了幫助,但是當她回到自己的生活環境時,她還是孤單自己一個人!一個人住,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上班,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做家務,一個人度假,幾乎任何事都是一個人在進行,也難怪她常常處在企圖自殺的邊緣!
以上所提到的個案,讓我看到兩個很重要的事實。第一,上帝能夠透過書本或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支援來幫助一個人。第二,社群、朋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我改變自己以往輔導的作風。我的輔導方向不再是以單向的方式進行,乃是鼓勵當事人學習負起責任,善用身邊的支援,例如書本、課程等等來裝備自己。同時,也栽培一些人來做陪伴的服侍,用團隊輔助的方式進行。因為我認為人需要一個群體的支持,特別是當他面對一個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問題時,更是如此。聖經上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4:9-12)
《朋友,我們來談談》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回應了以上的需求,以聖經的角度出發,提供讀者一些具體的工具和管道,讓讀者先掌握工具來幫助自己,然後應用這些工具去幫助自己所關心的人。讓我們不再孤軍作戰,進而建立一個彼此扶持的文化。
【序】
從事輔導的這些年裡,我看到一個很無奈的現象,就是當一個人遇到問題時,我們的一貫作風和想法就是認為,需要找牧師或專業輔導。這種觀念不只來自當事者,一般的大眾,包括當事者身邊的人或親友,也都有這種想法。這種現象反映出一些事實:第一,當事者可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事情還不是很嚴重時,不需要找人幫忙;一來怕麻煩別人,二來感覺很羞恥;等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逼不得已才去找專業人士。第二,當事者旁邊的人或許察覺到他的狀況,就感覺自己應該通知牧師,或建議對方去尋求幫助;或許他也想幫助當事者,但卻不知...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部:全人發展的聖經根據
第一章:辨識問題的根源
第二章:全人發展的過程
第三章:全人發展的具體目標
第四章:採用SHALOM模式為促進全人發展的管道
第二部:全人發展的步驟——SHALOM模式的具體應用
第五章:辨別問題根源的工具和步驟
第六章:督責(Rebuking)
第七章:使人歸正(Correcting)
第八章:教導人學義(RighteousLiving)(一)
第九章:教導人學義(RighteousLiving)(二)
第三部:全人發展的果效——成為他人的祝福
第十章:成為陪伴者
第十一章:陪伴者需要知道的事
第十二章:陪伴過程需要知道的事
第十三章:陪伴過程的重要技巧——聆聽
註釋
序
前言
第一部:全人發展的聖經根據
第一章:辨識問題的根源
第二章:全人發展的過程
第三章:全人發展的具體目標
第四章:採用SHALOM模式為促進全人發展的管道
第二部:全人發展的步驟——SHALOM模式的具體應用
第五章:辨別問題根源的工具和步驟
第六章:督責(Rebuking)
第七章:使人歸正(Correcting)
第八章:教導人學義(RighteousLiving)(一)
第九章:教導人學義(RighteousLiving)(二)
第三部:全人發展的果效——成為他人的祝福
第十章:成為陪伴者
第十一章:陪伴者需要知道的事
第十二章:陪伴過...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