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結三十位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臺大教學傑出的教師們充滿熱情,教學與做研究一樣,要能勇敢挑戰未知、忍受挫折和與時俱進。每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曾遇到困難,特別是學習者樣貌日趨多元,大學也不再是獲得專業知識的唯一管道,如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且樂於學習?每位獲獎教師皆努力不懈尋找答案。教學傑出的背後,是老師們悉心體察學生需求,不斷優化課程與教學方法的良苦用心,以及因材施教、耐心陪伴學生尋找生涯方向的教育熱忱。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洪貞玲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採訪撰稿】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江翊柔、那滈、周家瑤、林綺薇、秦李欣、袁兆遠、張文弢、張家瑜、廖芷瑩、廖彥、劉聿庭、賴晁翔
章節試閱
吳旻旻 浸體會文學魅力 解讀真實人生(摘錄)
一襲長裙,過肩長髮梳成公主頭,距記者初次修課已五年過去,但吳旻旻還是和記憶裡一樣,採訪過程中說到有趣的地方,迸出的笑聲也一如當年《楚辭》課──她自陳,經常收到的教學意見之一便是「老師很愛笑」。
寄出約訪信時,記者並不期待吳旻旻會記得一名畢業數年、僅有課堂之緣的學生,她卻回信,想起了當時中文之夜的演出,「你們那一齣戲真精采!」
受卡爾維諾啟發 轉進探尋《楚辭》世界
有一次,吳旻旻請學生到貓空吃導生宴,回程下山的玻璃纜車中,她和三名學生聊起為什麼會讀中文系。結果四個人有一模一樣的路徑──都是從小喜歡看課外書,中學進入校刊社,到了大學就彷彿水到渠成,選擇中文系。
喜歡閱讀、從小把租書店的書都看了一輪,看小說對吳旻旻而言再熟悉不過,即便進入中文系,起初她也不太有研讀文學作品的意識,或是踏上文學研究的想法。直到讀到米蘭昆德拉和卡爾維諾的作品,就像當頭棒喝般,「那時候其實讀不懂,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看見了更高或者更深的什麼。」
吳旻旻舉例,比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作者在引人入勝後就中斷又重啟新故事的作法,啟發她研究文學的好奇心。而身處野百合運動後的時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更讓她感受到文學作品跨越時空直擊心靈的能量,並為此深深著迷:「它是一個精神實體,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我不懂,但是我想進入那個世界。」
轉換成吳旻旻的研究歷程,或許可以說在廣袤的中國文學範疇中,她所探尋的世界是《楚辭》。屈原將自己對楚國的情感,結合南方瀟湘景色、古老巫術信仰和戰國新興學術思想,寫就《楚辭》,成為傳統知識分子必讀經典。吳旻旻所關心的,正是每個朝代的讀者怎麼讀《楚辭》,「對我而言,研究楚辭學,彷彿在解開不同世代注釋者集體織構的密碼,看到文化記憶的遞衍。」
吳旻旻解釋,漢代宮廷中有專人用楚方言為貴族朗誦,魏晉名士一邊喝酒賞菊一邊讀離騷,種種行為往往涉及集體認同、文化權力,不僅是一時興起。尤其在五四的文化衝突時期,胡適批判《楚辭》是忠臣教科書,梁啟超用易卜生的話詮釋屈原,「正是把中西、新舊文化的折衝搬到《楚辭》解讀上。」
因材施教 不斷改良課程設計
那吳旻旻的課堂是什麼樣子呢?「中文系的課,跟非中文系的課,目標不太一樣。」在中文系,吳旻旻自認有必須完成的知識傳遞;非中文系的課,更多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針對這兩種學生族群,她設定了相應目標,也有不同的課程規劃。
吳旻旻開設的中文系必修課「中國文學史」,為了確保學生都緊跟著課堂進度,每週都有預習小考,連她自己都說「非常的重」。但課堂時間光是進度都教不完,所以她會在週末公布小考題目,學生有充裕時間,不限作答次數,甚至可以看完題目再開始預習,但需要用自己的話回應問答題。課程助教會點出答錯部分並加以解釋。
這個做法是經過逐年改良才定下來的。吳旻旻開授文學史的第二年就開始小考,當時一學期只抽考三次,雖然次數少,但不定時的小考造成學生壓力;調整成每週小考後,效果反倒提升,在討論文學史脈絡與實際作品時,學生都可以很快進入狀況。
相較中文系必修課,大學國文的授課就比較自由。吳旻旻以療癒讀寫為大主題,希望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可以準確描繪感受,透過大量的文本討論,學習把自己的感受說清楚,並且重新詮釋,嘗試突破既有的視野與思維。
大學國文隱然有負責推廣文學之意,如何設計課程活動,既引發學生興趣,又與文本有機結合,便是老師的重要課題。吳旻旻的課堂,每每都有充滿創意的課堂活動,不管是個人、小組,書寫或口說,常讓原本不喜歡文學的學生改觀。這學期一次課堂中,選用的小說是平路《暗香餘事》,故事中有一對情侶,其中對愛沒有安全感的女方經常對男方有各式各樣的要求,文本中有大量需要溝通的情節。吳旻旻先介紹了心理學的溝通原則,再將故事情節切成一段段,請學生分組表演溝通的好壞,比如在「對方好心買衣服並希望你穿(但你並不喜歡)」的情境下,溝通的不良示範如何,好好說話又是如何。學生們不但演出精采,也能互相觀摩學習「原來還能這樣說話」。
而療癒不只透過課堂讀寫。吳旻旻分享,過往大一國文同組學生經常變成跨系四年好友,因此大學國文課其實還有另一層意義──讓學生邁出相識的第一步,協助他們建立起大學生活的人際支持網絡,在心情不好時有訴說對象。「我現在若聽到學生說,他們在大學國文課結束後還約出去吃飯,我就很開心。」
吳旻旻 浸體會文學魅力 解讀真實人生(摘錄)
一襲長裙,過肩長髮梳成公主頭,距記者初次修課已五年過去,但吳旻旻還是和記憶裡一樣,採訪過程中說到有趣的地方,迸出的笑聲也一如當年《楚辭》課──她自陳,經常收到的教學意見之一便是「老師很愛笑」。
寄出約訪信時,記者並不期待吳旻旻會記得一名畢業數年、僅有課堂之緣的學生,她卻回信,想起了當時中文之夜的演出,「你們那一齣戲真精采!」
受卡爾維諾啟發 轉進探尋《楚辭》世界
有一次,吳旻旻請學生到貓空吃導生宴,回程下山的玻璃纜車中,她和三名學生聊起為什麼...
推薦序
校長序
陳文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二○二三年揮別了疫情的陰霾,校園生活、國際交流都恢復正常;然而,生成式AI席捲全球,對高等教育帶來不小的衝擊。在變化莫測的時代,「改變」已成為高等教育的新常態,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引領教學創新。
這是我就任校長後首次為《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撰寫序文,本次獲獎的三十位教師,橫跨各學科領域,包含專、兼任,臨床教師與業師,呼應臺大一貫開放、多元的精神;其中多位教師更多次榮獲教學獎與研究獎的肯定,證明臺大是致力教學的卓越研究型大學。
細讀這三十則精彩故事便會發現,教學與做研究一樣,要能勇敢挑戰未知、忍受挫折和與時俱進。每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曾遇到困難,特別是學習者樣貌日趨多元,大學也不再是獲得專業知識的唯一管道,如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且樂於學習?每位獲獎教師皆努力不懈尋找答案。教學傑出的背後,是老師們悉心體察學生需求,不斷優化課程與教學方法的良苦用心,以及因材施教、耐心陪伴學生尋找生涯方向的教育熱忱。
全球正面臨地緣政治經濟與氣候變遷等挑戰,臺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在動盪的時代,我相信挑戰即機會。我們將以教學傑出教師為榜樣,展現更強大的韌性,一起努力讓臺灣大學不斷成長與發展。《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第17輯出版,不僅是向所有獲獎教師致敬,也是對全體臺大師生的鼓勵。我們將共同譜寫更多教學傑出故事,讓教與學的正向循環,成為臺大回饋社會的源頭活水,實踐大學人才培育的使命。四年後,也就是二○二八年,將是臺大第一個百週年,期許臺大人攜手同行,共同創造下一個百年榮耀。
教務長序
王泓仁(國立臺灣大學教務長)
《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第17輯付梓,很開心能夠先睹為快,恭喜所有獲獎教師!臺大每年從四千多名教師中遴選教學傑出教師,並將獲獎教師的心路歷程撰寫成動人的故事;這不僅是對獲獎教師的肯定,更是對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鼓勵。
培育未來人才是大學的使命。臺大自二○一九年開始推動未來大學計畫,為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名校注入教學創新的DNA。壁壘分明的系所界線,已不足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全球挑戰;數位科技的日新月異,讓實體教室不再是唯一的學習管道;當學習被重新定義,學生渴望走入場域,以實踐應用翻轉記憶背誦;當終身學習成為「必須」,學生證不再是在學的唯一證明。我們必須打破系所邊界、打破教室邊界、打破產學邊界、打破在學與畢業邊界,建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培育能引領未來的領袖人才。
《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第17輯,記錄了三十則教學經歷、學術領域皆不同的故事。細細品讀將會發現,這三十位教師都是勇於跳出傳統教學模式,不斷精進並嘗試創新方法的教育實踐者。現代社會知識爆炸,大學教師的角色是將這股洪流轉化為清泉,使學生能夠喝到清新的水,而非被淹沒。「傳道」更像是以生命影響生命,透過嚴謹的治學與研究態度,帶領學生走入知識的殿堂,體會學者之道。「授業」已不再是單向的知識輸送,而是將知識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惑」更不是提供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走向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旅程;大學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與他們建立起平等、尊重的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在這個學習的旅程中並不孤單,有一位可以信賴的夥伴。
無論您是高教工作者或是即將成為高教的一分子,這三十則精彩故事將讓您看見,有一群充滿熱忱的先行者,點亮了高等教育的方向。
校長序
陳文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二○二三年揮別了疫情的陰霾,校園生活、國際交流都恢復正常;然而,生成式AI席捲全球,對高等教育帶來不小的衝擊。在變化莫測的時代,「改變」已成為高等教育的新常態,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引領教學創新。
這是我就任校長後首次為《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撰寫序文,本次獲獎的三十位教師,橫跨各學科領域,包含專、兼任,臨床教師與業師,呼應臺大一貫開放、多元的精神;其中多位教師更多次榮獲教學獎與研究獎的肯定,證明臺大是致力教學的卓越研究型大學。
細讀這三十則精...
目錄
校長序
教務長序
吳旻旻 沉浸體會文學魅力 解讀真實人生
林明照 走進學生脈絡:來一場哲學的生命冒險
沈俊嚴 門:通往數學的無限可能
溫在弘 研究的航道 好奇心驅動每一艘船前進
吳嘉苓 教學,是一種社會學實踐
蘇彩足 每一位學生 成為教學路上無可取代的風景
陳彥元 實踐理想 從醫師、教授到公僕
湯志永 和1048室一起變老,一直不變
許文明 當一位好的外科醫師 不要熱愛開刀
蘇剛毅 建構醫技世界的學習道路
徐冠倫 當研究的叛逆小子
王勝仕 教育 出於一顆關懷的心
郭錦龍 由時光淬鍊的謙虛與深邃
羅凱尹 當你下定決心 再大的困難都能撐下去
張芳嘉 人醫結合獸醫 激發學子慈悲心
朱文儀 「交給結果決定」的人生哲學 造福工管學生
張齡尹 公衛教學研究 要讓臺灣被看見
李建模 翻轉教室 師生角色對調學電機
顏佑紘 早四晚十二 謙遜自律的法律人
鄭石通 植物生命揭祕 為臺灣和世界開路
冀宏源 做學生研究賽道上的教練
陳賢明 學習植物智慧 自然開花結果
楊植勝 哲學即生活 象牙塔外的引路人
李貞德 探詢未知人生 選擇歷史來解答
鍾幸玲 「你今天戲曲了嗎?」戲曲脈絡下的生命關懷課
辛坤鎰 「學生就是我的同事 他們是有趣的動物」
湯明哲 教書生涯二十五年 好像從未離開臺大
詹珮君 溫柔防疫者 堅定同理的教育者
王帛霞 電機女業師的校園職場學
李秀敏 嚴師出高徒 植物實驗室有「優良」傳統
校長序
教務長序
吳旻旻 沉浸體會文學魅力 解讀真實人生
林明照 走進學生脈絡:來一場哲學的生命冒險
沈俊嚴 門:通往數學的無限可能
溫在弘 研究的航道 好奇心驅動每一艘船前進
吳嘉苓 教學,是一種社會學實踐
蘇彩足 每一位學生 成為教學路上無可取代的風景
陳彥元 實踐理想 從醫師、教授到公僕
湯志永 和1048室一起變老,一直不變
許文明 當一位好的外科醫師 不要熱愛開刀
蘇剛毅 建構醫技世界的學習道路
徐冠倫 當研究的叛逆小子
王勝仕 教育 出於一顆關懷的心
郭錦龍 由時光淬鍊的謙虛與深邃
羅...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