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挫敗難免,我們不是教孩子避免失敗
而是在挫折中,找到繼續前進的方法
培養孩子耐挫力,協助他們培養應對逆境的力量!★一本引導孩子面對挫折感的書
★家長需留意孩子的八種警訊
★開導孩子三步驟:圍堵+解決+前進
你是容易憂慮子女失敗的父母嗎?
你是不斷提醒孩子過往挫敗經驗的家長嗎?
很多父母不忍心孩子受苦,急著代為解決問題或過度安撫,
使孩子失去了建立心理韌性的好機會。
其實,孩子對挫敗的反應,預示了未來的成功!
孩子有能力從挫折及傷痛中學到教訓,繼而找出克服之道。
家長對失敗的迷思
・以為控制就能避免失敗。
・認為失敗是可恥的,只許成功。
・認為孩子失敗了,人生就完蛋了。
・反覆嘮叨著事情可能出錯,不斷預言著災難。
家長需注意孩子的八種警訊
1.不懂得遵守規定:叛逆
2.不懂得照顧身體:蠻勇
3.沒能跟上課業:邊緣人
4.不懂得關心他人:自我中心
5.不懂得與同儕相處:孤狼
6.不懂得處理情緒:敏感
7.無法與家人相處:家中異類
8.無法相信自己:板凳球員
本書簡介
這是一本有關克服孩子挫折的書。身為親子專家的作者,在與青少年及其家長、師長共事逾二十年後,深深了解到以下幾點:
・每個孩子都會有挫折感。
・所有父母也都會有挫折感。
・挫折是鍛鍊品格的良方。
・有了適宜的指引,多數孩子挫敗後都能學會感受成功。
・青少年挫敗的復原,對孩子與家長都需要靠消除恥辱感。
本書前半部說明何以失敗是成長發展的關鍵,以及被漠視、羞辱或內化的失敗將如何阻礙成長,適當的言語、反應、指引及行為,又如何能協助孩子邁向成長。
本書後半部每章各談一種失敗經驗和指引,一步步教你指導孩子汲取教訓,彈性處理迎面而來的任何差錯。無論孩子出什麼紕漏,都可參考其中的實用清單和摘要。
作者簡介:
米雪兒・艾柯德(Michelle Icard)
全球知名親子作家及青少年教育推廣者,中學生領導力課程「雅典娜之道」(Athena’s Path)和「英雄的志業」(Hero’s Pursuit)創辦人,已在全美許多學校施行。曾是《今日秀》(Today)育兒團隊和NBC新聞學習平台的成員,發表文章遍佈CNN、《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時代》及《人物》雜誌等。
近年由於兩名子女多在外地,遂有大量時間練瑜伽、遛狗、追劇,跟老公練腦力填字、拼圖。現居住於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著有《幫助孩子成功的八種挫敗》、《中學改造計畫》(Middle School Makeover)、《14歲前該跟孩子聊的14件事》等書。
譯者簡介:
劉凡恩
曾任職Kantar Worldpanel、A.C. Nielsen市場行銷研究顧問公司。譯作有《或許,你該勇於讓人失望》、《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遠離能量吸血鬼》、《數位公民素養課》、《男孩情緒教養》、《樂齡族5分鐘核心運動》等書。
賜教信箱:veronicaliu@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小熊媽(張美蘭)/親職&繪本作家
王文仁/作家、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林怡辰/作家、閱讀推廣人
洛洛老師/國中教師、作家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推廣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對於淹沒在一波波專業建議裡的父母,米雪兒・艾柯德是個禮物。挫折就在眼前。緊接著是過度反應與後悔莫及。此書擺在手邊,不時拿來翻閱,與伴侶分享討論。這是海空一番動魄後,終於踏上的堅實陸地。」
--凱莉・科里根(Kelly Corrigan),《中間地帶》(The Middle Place)暢銷作家
「艾柯德寫出父母所需之腳本,得以將孩子成長不可免之挑戰,一一化為美好的成熟蛻變。這本睿智實用且風趣的指南,實為每個父母的必要讀物。」
--麗莎・達默(Lisa Damour),《青少年的情緒波濤》(The Emotional Lives of Teenagers)暢銷作家
「當今太多滿腔是愛的聰明家長,一邊擔心著孩子,卻又害怕著他們。艾柯德前來馳援了!坦率詼諧,於各種課題提出深刻與最新的建言。我格外欣賞她的『孩子的權利法案』,其中包括的犯錯之權,成長的契機就藏在裡面。」
--溫蒂・莫傑爾(Wendy Mogel),《跌撞之福》(The Blessing of Skinned Knee)作者
「如果你曾為孩子的犯錯煩惱不已,請放下一切,專心來讀(此書)。這本饒富智慧,安定人心,無比豐富的指南,能讓家長領略失敗的可貴,掌握面對之道。」
--梅琳達・溫納・梅約兒(Melinda Wenner Moyer), 《如何教養不讓孩子變混蛋》(How to Raise Kids who Aren’t Assholes)作者
「拿相關實例引領家長、照護者度過青少年試煉,艾柯德可謂此中翹楚。渾然天成,易於上手的各項建議;如珠妙語,化解每個試煉當下的緊繃,讓你升起信心、樂趣,及跟孩子的聯繫。」
--約翰・達菲(John Duffy),《青少年教養聖經》(Parenting the New Teen in the Age of Anxiety)作者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
小熊媽(張美蘭)/親職&繪本作家
王文仁/作家、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林怡辰/作家、閱讀推廣人
洛洛老師/國中教師、作家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推廣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對於淹沒在一波波專業建議裡的父母,米雪兒・艾柯德是個禮物。挫折就在眼前。緊接著是過度反應與後悔莫及。此書擺在手邊,不時拿來翻閱,與伴侶分享討論。這是海空一番動魄後,終於踏上的堅實陸地。」
--凱莉・科里根(Kelly Corrigan),《中間地帶》(The Middle Place)暢銷作家
「艾柯德...
章節試閱
第一部 坦然面對挫敗(節錄)
如何定義失敗
你知道當你不斷重複一個詞,大腦會突然脫軌嗎?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仍正確發音,更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或者有沒有這個詞。我不希望「失敗」對我們也變成這樣。
在接下去閱讀之前,我們先確定我們想的是同一件事,並且是以同樣的方式。我們很可能都以各自的方式看待挫敗,因此在我們確知彼此想的是一樣的之前,我們無法開始討論。我建議家長在跟青少年子女談話之際,要不時地澄清意義,部分原因是因為語彙對不同世代有著不同意義(見 catfish、lit、smash、dating、tag 等等),也因為有些字,例如「失敗」,其承載的情緒重量對每個人都不一樣。那麼我們就來探討一番。
「失敗」字義廣泛,本書的每位讀者必定都帶著對這一名詞的預設概念。以慢性缺乏組織(chronic disorganization)為例,這從幾方面看似乎像是失敗:
一、代表一種沒學會的技能。
二、可能造成機會的流失。
三、讓周遭的人感到困擾。
比方說,當你發現兒子只偶爾查看電子郵件,因而錯過了申請大學獎學金的期限,你可能會說他的缺乏組織是個重大的失敗。對另一個可能不考慮讀大學的家庭來說,某大學寄來的郵件頂多是諂媚的垃圾郵件。回到原先那個家庭,如果那個不檢查郵件的青少年還酷愛漫遊,渴望去流浪,總愛在日落時分奔向海邊,遠離家族企業的收銀機呢?好啦,這算失敗。第三個家庭的孩子成績全A,打工全勤,但因怕錯失大學的信件而恐慌發作,而當那個孩子出現消化性潰瘍,我們又有了不一樣的失敗。因此,要定義一個完全主觀的名詞是非常困難的。
基於這個緣故,我們且為這本書採取較寬廣的定義:青少年的挫敗是一種經歷,讓孩子感受到不確定、不快樂、不被接受或者質疑自我價值。
當孩子經歷這類失敗,你應馬上知道那跟你能否灌輸勇氣或信念給他們、予以有效督促或適當鼓舞沒什麼關係。沒人能教孩子躲開人生的失敗。老師當眾糾正他們,教練讓他們難堪,最好的朋友去加入另一群人,心儀的對象沒有回應,夢想的大學回絕申請,身為父母的我們對這些完全無能為力。我們不是超級英雄,無法將地球倒轉重設時間,阻止令人難受的事情發生。我們比較像是醫護人員,對世界如何對待孩子無計可施,只能準備提供一些優質的急救護理。
我也要聲明,有時看似失敗的事,其實並不然。我很想囊括許多情形於此書中,但那有時會對我形成道德挑戰,因為我不想把成長的正常部分、為人的正常部分貼上「失敗」的標籤。舉例來說,有些家長跟我提起孩子遇上難關,原因出在學習障礙,或焦慮來襲,或性別認同。我絕不會說有讀寫障礙、焦慮、非異性戀是「失敗」。但從這些處境中的家長看來,在沒釐清原因之前,情況很像是失敗。成績差,遠離家人和朋友,鬱鬱寡歡,健康亮起紅燈,喪失自我意識,這一切都使父母質疑孩子是否走向了失敗,並且理由何在。因此,你在書中將看到一些狀況,它們根本不是失敗,卻在過程中顯得如此雷同。
如何定義成功
要理解廣義的失敗,我們也要對成功建立共識。我想,最棒的定義可從二十世紀中葉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著作中找到。下列條目即是受到他的鼓舞,核心是自我實現,或是用比較現代的語彙來說:成為最好的自己。為了更適合現在的青少年,我稍為做了調整。
成功的標誌有:
•你安於做自己嗎?
•你安於和各種人打交道嗎?
•你能從經歷中學到教訓嗎?
•你對未來充滿希望嗎?
•你對所擁有的感恩,勝過對沒有的絕望嗎?
•你跟其他人有相互尊重的關係嗎?
•你具備幽默感嗎(特別是不會傷及他人)?
•你樂於幫助他人嗎?
•你樂於照顧好自己嗎?
作為想協助寶貝孩子塑造未來的大人,這份清單能讓我們正確地看待成功。
孩子也需要援手
何謂適當的教養,這當中有許多迷思,其一就是不放牛吃草,孩子便學不會獨立。在我到各校的一次會談中,一位憂心的母親問我她是否對女兒管太多。如果你讀過我的書就知道,我非常反對事事干涉。具體來說就是,她女兒被學校作業壓得喘不過氣,房間變得雜亂不堪,寸步難行。這位母親看到房間亂象加重了女兒的壓力,便試著教女兒騰出三十分鐘加以整理:「一個整齊乾淨的空間有助你獲得平靜。」但女兒就是辦不到。某天,女兒在學校,媽媽進了她的臥房著手整理。女兒回到家,感激不已。
「我這樣會讓她步向失敗嗎?」這位媽媽問我:「我不想讓她以為我會一直這樣做,我知道她得學會自己處理這些事。」
我的答覆很簡單:「我覺得提供溫情關懷很好。」我們偶爾都需要援手,也都知道快被淹沒的感受。偶爾互相幫忙助對方脫困,是讓對方感受到關懷及支持的慈悲之舉。
這位母親不希望女兒以為她會一直幫忙擦屁股,但我向她保證不會。實際上,她只要不每次都出手就好了。
痛苦難免,舒適和安心亦有其必要。成長中的青少年需要更大的責任和機會去學習,包括學會怎麼面對不安,而他們也需要同情與支持,就像我們一樣。
第6章 不懂得遵守規定:叛逆
成長中的孩子,其主要任務是獨立。意思是從你身旁獨立。我想那就像沒有繫繩般地漂浮在太空中。尋求同儕認同,是青少年脫離社群繫繩並證明自己雖然獨立了卻不孤單的途徑。大人應理解這份同儕認同的動力,因為那往往就是違規的催化劑,孩子因此上演叛逆。
大人常以為叛逆的孩子漫不經心、殘酷或膚淺、不守規矩好顯得自己很酷。平心而論,每個小孩(甚至你我的)都願為了受歡迎而冒險及違規,包括做出傷害他人或自己的事情。渴望受歡迎、討人喜歡並不像乍看那般膚淺。那常是年輕人邁向獨立的第一步。年近二十的青少年終於建立起較強的自我意識,不再那麼需要同儕的肯定。多數成年人已然腳踏實地,也有了重要的人際關係,對自己人氣不高幾乎毫不在意。你的孩子會到達那兒的,只是要先經過幾年的練習與培養。
人氣的誘惑
為此書進行研究時,我不僅遍訪全美各地的父母,除了談談他們孩子的挫敗,我也請大人告訴我他們個人的挫敗經歷,想知道這些挫敗是否多少促成了他們未來的成功。我的朋友吉娜,分享了有關人氣誘惑的個人故事,那使她違反一項不成文的社會原則,也擊碎了摯友的心。
小學起,吉娜和梅蘭妮就是最好的朋友。她真心喜愛梅蘭妮,十分珍惜兩人的友誼。而到了七年級,兩位人氣很高的女孩邀吉娜跟她們一起玩。陽光照在人氣頂峰白雪皚皚的山頭,在那美好前景的光芒中,吉娜患了頂峰熱。
只有一個障礙擋在吉娜冉冉上升之前:新的女孩們並不想納入梅蘭妮。
那個週末,吉娜提筆寫信,週一交給梅蘭妮。總而言之,她細說其他女生怎麼認為梅蘭妮還不夠酷(她的穿著及談吐,還有她看起來比她們小多了),最終告訴梅蘭妮,既然升上初中,兩人已不該繼續當朋友。
吉娜原本以為自己的血管裡流著聖母峰的冰,但當她目睹梅蘭妮讀信之後,出乎意料地感到羞愧不已。她做了什麼呀?我堅信那正是青少年失敗的主題曲。「我做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
接下來幾週,吉娜試著向梅蘭妮道歉。但吉娜已融入新團體,而此刻梅蘭妮孤單一人,震驚,悲傷,哀悼。吉娜的道歉全無回應。即便到了五十多歲的今天,吉娜說著說著便淚眼婆娑。成年後她曾試著聯繫梅蘭妮,說自己那樣待她實在錯得離譜,梅蘭妮那麼好、那麼無辜竟受此對待。梅蘭妮沒有回應。
這是吉娜心中無法癒合的傷。當我問起這個失敗可曾幫助她成長,她毫不遲疑。「那改變了我的一切。我再也不想感受那種傷了人的痛,決心要做真正的朋友。那改變了我此後所有的人際關係。」
我可以跟你說,身為吉娜的密友之一,得她喜愛絕對是一種殊榮。她慷慨、細心、充滿智慧。若非七年級的那場經歷,她現在可能不會是許多女子的超級好朋友。
失敗的好處之一是,這能讓人成為有天賦的老師。我最差勁的數學老師是個數學天才,他不明白我無法貫通的地方和原因,當我搞不懂時他覺得很迷惑。「你就照我教的那樣解題啊」,大概就是他能給的指點。我最好的數學老師,高中數學很爛,然而正當我要卡住時,他看得出來,他知道信號在哪兒會混亂,也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解釋過程,因為當年他自己得發展出這些本領才能搞懂數學。吉娜的經歷與這雷同。她在友情上重重摔過一跤,足以讓她領悟陷阱藏在何處,後來遂成為一位模範朋友。
孩子為何不遵守規定
有些規定很明確。我們很清楚得遵行法律、行為準則及家規(明講的、暗示的、寫出來的)。我們還有社會規則,雖不是那麼白紙黑字,但多數人都同意遵守,像是不能為了成為人氣幫的一員而拋棄摯友。而這一切規則,從明文規定到直覺感應的,都有灰色地帶。
舉例來說,不可作弊。人人都知道這會讓你惹上麻煩。作弊就是違規,但是……什麼叫作弊?偷看別人的考卷,然後抄下答案?對,這我們都同意。你解不出數學作業,問Siri答案,這是不是作弊?聽到別班同學討論前一節課已考過的公民申論題,你趁自己班小考前找出答案,這算不算作弊?拿哥哥姊姊有註釋的課本來讀,是作弊嗎?
處處是灰色。尤其在從具體思維轉向假設思維的青少年大腦中更是如此。小孩很懂是非,他們的想法非黑即白,完全絕對。青少年則不然。當他們假設思考的能力提高了,概念即變得可以伸縮。好消息是,這讓他們能思考社會正義與平等之類的微妙議題,讓他們進階到更需大腦的學業程度,超越五乘以四,進入解未知數X的代數方程式。對小小孩而言,數字不能是字母,那是錯的!對青少年來說,世界沒那麼絕對,假設成為了可能。對青少年大腦的這項理解,或許有助父母以幫助孩子界定灰色地帶為目標,展開違規的對談。對,X可以是數字,但不會是樂曲的音符。對,也許問Siri答案不算是作弊,但你仍不曉得怎麼解題,問題還是沒解決。
即便是在社交場合,青少年也常發現自己身處於假設性的灰色地帶,就如吉娜受到當紅女孩們的邀請,卻以梅蘭妮為代價。大人充分發展、饒富經驗的大腦看上去很明顯的事,對年輕人來說卻依然感到模糊混沌。
何時該擔心
我們都可預期看到青少年叛逆──破壞規則,無論大小。如果你的孩子從未打破過規則,我才要擔心他們何以這麼屈意奉承,或是他們在你背後會做些什麼。但如果違規如此稀鬆平常,那你可能要問,我為何要用這一章來討論沒能遵守規定這件事。問得好!
違規演變成失敗的兩種情況使我擔心。首先,它長期出現,孩子又不能好好討論其違規的理由,這可能意味著他對後果無感,而那可能是一種求救訊號。比起那種說「我不在乎」、毫無理由地打破規矩的孩子,老是唱反調、挑戰所有規定的孩子,我反而較不擔心。我希望前者的父母能深入探討是什麼驅動了孩子這種行徑。青少年(較青少女的比例高出許多)反覆表現出不顧一切、破壞規定的行為,有可能是有憂鬱症,應由諮商師診斷並加以協助。
違規演變成失敗的第二種情形,跟孩子的動機無關,而完全在於他們對後續的內化。這時,我們無法預測何種對違規的反應會使A小孩較B小孩感到失敗,但我們能學到怎樣回應最不會使孩子以為這回的搞砸說明了他們是或不是個好人。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Q:我跟我先生要出去吃晚餐,我要求十五歲的兒子待在家顧他十歲的妹妹。回家時,我發現女兒單獨在家看影片,哥哥完全不見人影!女兒說哥哥跟一些朋友出去吃點東西,大約一個鐘頭回來。我立刻打電話叫兒子回家,他防備地說:「你又沒說我不能外出。我只是去吃點東西。以前你自己也曾經留她一人在家一小時啊!」我相信他很明白我要他顧妹妹是什麼意思。我要怎樣讓他了解他的行為是不可接受、充滿心機的?
A:是的,我也會為此發火。是的,這種行為不可接受。而可能出現灰色地帶的則是他是否有心機。你兒子可能正在用他剛掌握的假設性思考能力,來合理化違規把妹妹單獨留在家之舉。我猜他的思考過程可能像這樣:首先,他看過你曾把妹妹一人留在家(我知道決定權在你、情況不同等等,但他可不那麼想)。第二,他把他的社交錯失恐懼(FOMO)置於在家顧妹妹的責任之上,反正妹妹只在看影片。第三,他猜也許他不會受到處分,單就這一點,恐怕就讓他覺得這個違規值得一試。
青少年很能絞盡腦汁讓破壞規定顯得合理。
孩子改變規則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與渴望時,你不見得都有發現,但如果發現了,就像你兒子是個差勁保母這回,你可以試試幾種回應方式。
你可以選擇自然後果,順其自然,你兒子必須自行承擔其錯誤決定所導致的任何後果,只是這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浮現。此外,自然後果會對妹妹造成附帶損害。兄妹關係可能變得令人憂心,哥哥怪妹妹害他惹父母生氣,妹妹怪哥哥讓她感到害怕或被忽視。我不會選這個途徑,讓妹妹付出代價。
許多父母會選擇一種不相關的、高強度的懲罰,希望孩子難過到下次想重蹈覆轍時能記起這個代價。其中最受歡迎的方式是,拿他的手機打他的痛處。這招是基於一個前提:藉由激發孩子對某種人為後果的恐懼,訓練他們循規蹈矩。這有時候有效,但比較可能的是,孩子對這種懲罰深感憤恨,只想著你是多麼不公平又多麼差勁,卻看不見自己做錯了什麼。這類處分並不會促使孩子反省。
你也可以採取邏輯後果,是你決定(而非自然發生)與孩子的錯誤直接相關的結果。你可以向兒子指出你相信他會照顧妹妹,而他看不見妹妹時根本辦不到;這受毀損的信任將使他這個週末必須留在家,不能跟朋友出去玩,因為現在你無法信任他的判斷能力。也許你可以跟他解釋,在你們討論過他如何利用了這個灰色地帶,然後他能跟你與妹妹證明他確實理解自己的作為之後,你將能找回對他的信任。
你與青春期的孩子將會碰到一堆這樣的灰色地帶需加以思考,所以好好想想,長此以往你會選用哪種方式,練習好用最佳的選擇來回應,而非當下最能出一口氣的方式。
Q:當我向孩子指出他們違反了家規,他們的反應出乎意料。「你又沒講過不可以!」我該如何回應?
A:試試這個:「我以為這是不用明講你就知道的事。但你說的沒錯,我從沒明確規定過。所以,今天沒事,就當它是贈品。現在你知道了,以後違反這個規定的後果會是……(插入合情合理的後果)。而就算你不曉得你破壞了規定,還是造成了我的麻煩,我得……(清理因為你沒遛狗而搞得一團亂的環境、趕著做一堆因為打電話四處找你而耽擱的家務事,諸如此類)。我知道這是你的無心之過,我希望你能幫忙收拾。我們能怎樣一起解決呢?」
叛逆孩子的一線希望
第一次逮到孩子違反重大規定時,你大概很驚嚇和心力交瘁。對於像卡琳這樣的孩子,他們會覺得難為情、內疚或慚愧,很快便學到越線並不值得。
老愛唱反調的孩子也令人疲憊不堪。叛逆孩子的一線希望是,這世界有太多規定需要改變。帶著叛逆的眼光看某些慣例、期望、甚至律法的年輕人,會在他們的小角落努力帶來改變。引導違規者把精力放對地方的關鍵是,教他們致力於有價值的課題,而那要經過認真的思索與研究。為你家年輕的革命家點出那個方向,去滿足他們不服從的天性。
第一部 坦然面對挫敗(節錄)
如何定義失敗
你知道當你不斷重複一個詞,大腦會突然脫軌嗎?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仍正確發音,更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或者有沒有這個詞。我不希望「失敗」對我們也變成這樣。
在接下去閱讀之前,我們先確定我們想的是同一件事,並且是以同樣的方式。我們很可能都以各自的方式看待挫敗,因此在我們確知彼此想的是一樣的之前,我們無法開始討論。我建議家長在跟青少年子女談話之際,要不時地澄清意義,部分原因是因為語彙對不同世代有著不同意義(見 catfish、lit、smash、dating、tag 等等),也因為有些字...
作者序
經歷挫敗是孩子的珍貴歷練(節錄)
多數人都拚命想獲得成功。做不到時,更拚命不讓別人發現。
我們都各有掩飾缺點的辦法。我自己最喜歡逃避。舉個例,這陣子朋友一直邀我參加她們每週日下午的心肺有氧舞蹈課,她們邀了四次,而我「一直很忙」。並不是我太不擅於安排時程(這堂課是每週固定時間上課),而是我的節奏凌亂笨拙、氣急敗壞,宛如高速公路上一輛快沒油的老車,而我的女性朋友們卻能像「維珍空姐」(Fly Girls)一樣,輕易跳出蜜西.艾莉特(Missy Elliott)的模樣。我不想被烘托得像個白痴,卻也不希望她們不再邀我,那樣的話,我真會覺得自己是魯蛇一枚。再者,我總以為下次自己終將能鼓起勇氣說「好」!或者,很難說,也許是下次的下次?
「逃避」是讓我們躲開痛苦或難堪的常見伎倆。「粉飾」則是另一種。粉飾的意思是你仍然現身,卻利用技巧來掩飾無能。就像把自己藏在舞蹈教室後面的一角(除了有時候教練要大家轉身面向後面。我就用過這招!),或是每當高難度段落來臨時就跑去裝水。有人為了維持顏面,甚至會「違規」或作弊。(有氧舞蹈要怎麼作弊?你知道的話請私訊我。)這也許不會發生在地區運動中心地下室,但在涉及名利的正規舞蹈大賽中確實不罕見。
逃避、粉飾和違規,儘管不是應付潛在難堪、羞辱的理想之舉,卻屬常見。若我們能抬頭正視自我懷疑,對錯誤一笑置之,旁若無人地舞動身軀(並始終跟不上節拍),其實都會更好。但我們偏偏沒法看透,於是用出各種招式(好的、壞的、醜惡的,甚至不道德的),以免經歷痛苦。
孩子們也不例外。
除了兩大方面。
首先,他們不像我們有那種不去做使我們難堪之事的自由。當然,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必須從事許多我不喜歡的事情,但我也能從多數讓自己尷尬或痛苦的場合中脫身。時至今日我仍不時做這種惡夢:整學期翹掉的數學課正在進行考試。但好在,當我滿身冷汗地醒來,能慢慢意識到自己已經一輩子不用再上數學課了。但我們的孩子是成天面對自己很不擅長的事,而且是每天。從午餐時與人交談,到在全班面前報告、在體育館長跑,他們的日子充滿了社交及情感挫敗的機會。
第二個不同在於,我們大人面對挫敗的經驗已有數十年,而孩子們可不。比賽中沒接到一個好球、一個自己甚至不喜歡的同學無視自己,孩子應該能不必在意這些。但因他們的歷練不足,不明白什麼才真會影響其社交安全和幸福,而什麼不過是短暫的失意,於是便把這些放大了。
感覺挫敗,不僅是成長過程中一個不愉快的面向,還是必要而珍貴的歷練。孩子從中學到了面對,拓寬視野,變得更有能力和充滿自信,躍升為自己的進階版本,更別說成為家中及社群裡更棒的成員。目睹挫敗並不會因此讓它變得容易,但知道該怎麼做、怎麼說,確實能讓事情容易些,這對你以及孩子都是。我們會一一談到這些,但首先我們得建立共識:孩子要能從挫敗中學到教訓,必須能充分信任大人,願意坦露自己。那樣的前提是,大人得先停止責怪孩子把事情搞砸,這包括一切事情,從小小的挫折到嚴重的犯錯皆是。我們必須全力壓制自己的逃避、粉飾和違規,保護孩子不受到錯誤的打擊,進而擁抱挫敗帶來的教訓。
呃……,莫名的一個頓悟:我得去參加那個心肺有氧舞蹈課,對吧?
對失敗的反應預示了未來的成長
我剛好知道我這一行的許多失敗。除了撰寫親子書籍和文章、到校園組織談撫育青少年和管理青少年領導課程之外,我還設有一個臉書教養群組:「初中家長放輕鬆」(Less Stressed Middle School Parents),父母、祖父母們齊聚在此,尋找養育青少年的支持、建議、同情和激勵。(該名稱已不合適,因為當中還包含了相當比例的高中家長,他們續留在這個園地,分享他們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的智慧。)基於它的安全與隱祕,成員來自世界各地,遂常成為大家尋求協助以應付孩子最近遇到的各種挫敗的場域,如友誼告吹、考試不順、違反規定等等。
舉例來說,一位姑且稱為愛倫的媽媽貼文分享,她十一歲的女兒近來在自我表達及解決問題上的嘗試。她的女兒,姑且稱為蘇菲,一直央求媽媽讓她把部分頭髮挑染成紫色。愛倫為了讓女兒高興,也為圖耳根清靜,便答應了(我覺得很好,反正這只是暫時的,而且染髮也很好玩)。不料母女倆都沒想到髮色掉得那麼快,從紫變藍再到若有似無的灰,前後不過六個星期。蘇菲抱怨自己的頭髮實在很難看,愛倫則安撫她要多點耐性,新頭髮會長出來的。蘇菲無法忍受那麼久,自己掌握了局勢,拿一把剪刀把一大片頭髮剪到接近髮根的位置。在我的想像中,這「之後」的模樣就像碧玉(Björk)遇上悲哀的雛鳥。
我們都有過類似體驗,不管是像這位拿起剪刀的勇敢青少女、反正「說真的,幫自己剪瀏海有什麼難的?」(非常難),或是像這位太慢驚見這拙劣成品的媽媽。群組的反應相當分歧。很多人稱這是自然後果、她得學著忍受恐怖髮型;另一派說,事實上她碰上問題並試著去解決,我們該為她喝采;還有很多人說:「給她戴帽子吧。」
但這家庭剪髮算失敗嗎?從沙龍級的標準來說,絕對是。對第二天得上學的蘇菲而言呢?噢,是的。而作為一個學習或解決問題的契機呢?那要看愛倫怎麼做了。
假如愛倫尖聲驚叫,因這件已多少處罰了蘇菲的事而處分她,這算失敗。
假如愛倫哈哈大笑,傷了蘇菲的感情:失敗。
但假如愛倫了解到當下自己的反應將幫助蘇菲度過眼前關卡並且成長,那就是成功。
你對孩子失敗的反應,將決定孩子是困在失敗裡,還是用這經驗邁向成功之路。
由於失敗這概念如此主觀,我們都曾輾轉難眠,不知是否需要憂慮。今天這場災難預示著未來更大的問題嗎?或者它只是曇花一現,最好忘掉?頭髮會長回來,但未成年飲酒、撒謊、失去友誼、成績難看……,這些也是我們能耐心等孩子過渡的事嗎?此書不僅教你在孩子失敗時該如何反應,也能教你評估哪些是在青少年搞砸事端的正常範圍內(大部分,我保證)。
與青少年、父母及師長共事二十餘年,我知道關於孩子與失敗的某些真理: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
•所有父母都會犯錯。
•你的孩子很棒。
•你的孩子也很煩人。
•青少年失敗的方式無奇不有。
•失敗是鍛鍊品格的良方。
•若有適宜的指引及耐性,多數孩子失敗後都能學會感受成功。
•青少年失敗的復原和未來的成功要靠消除恥辱感,這對孩子與家長來說皆然。
為了這本書,我訪問了許多孩子正面臨或走過失敗的家長,他們的故事交織在各個章節中,但因細節屬於當事人,一切可資辨識的資訊都已經過更動,以確保其隱私。
對我來說,要找到願意分享的家長完全不難,我談過的每一位也都告訴我同樣的事:他們做出最有用的一個決定就是,終於跟一些能信賴的人分享他們的故事。而當他們不再隱藏失敗,也正是他們終於能越過羞恥感及不確定感,重新感到樂觀、卸除部分壓力並開始尋覓所需的解決方式的時刻。我同意,這是關鍵。連我自己小孩的故事也散布於書中(同樣經過修飾),以證明我說的,每個孩子都經歷過失敗,即便有「專業家長」(就像以前我孩子的朋友稱呼我的那樣:「老兄,你媽是個專業家長耶,太太太太恐怖了吧。」)也一樣。
本書架構
關於用字:這是一本有關克服孩子挫折的書。事後看,這樣形容孩子大部分遇到的困難是合理的,但若置身崩潰中(因為溝通、友誼、信賴、自信),感覺上則絕對不只是挫折,而是挫敗。因此,你會注意到我在書中多半使用「挫敗」或「失敗」來形容種種經驗,因為在你走出崩潰之前,挫敗更能表達出家長與孩子所承受的害怕、沮喪、混亂的情緒強度。
本書前五章將說明何以挫敗是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其前提是,如果我們能讓孩子消化並從中學習。你會學到,被漠視、羞辱或內化的挫敗將如何阻礙成長,而適當的言語、反應、指引及行為則可協助孩子邁向成長。我也將介紹你認識「孩子的權利法案」,這是我撰寫的重要文件(雖說是奠基於約二十年的實際工作和研究),希望你能將它引進家中,持續支持孩子的成長與成功。我會讓你認識克服挫敗三步驟:圍堵、解決、前進,並提供許多例子來說明如何實際應用。
本書的第二部分包含八章,每章各談一種挫敗經驗和指引,教你指導孩子汲取教訓,不致進退維谷。當然,從此刻至其終生,孩子搞砸的狀況必不只這八種。如果我要納入各種情境,那麼不僅你得出動起重機把書帶回家,還得叫孩子搬出去,好騰出空間來擺放它們。
這本書把青少年的挫敗大致歸類,好讓你能彈性處理迎面而來的任何差錯,無論孩子出了什麼紕漏,都可參考其中的實用清單和摘要。這八章涵蓋所有青少年幾乎都免不了的挫敗:遵守規定,照顧身體,課業表現,關心他人,與同儕相處,處理情緒,與家人的關係,相信自己。在這些章節中,你會聽到處於類似情境的其他家長的心聲,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而且只因孩子倒栽蔥地摔倒或是老學不會而一直倒栽蔥,也不代表他們是超級失敗者。
你在本書第二部分會看到孩子遇上挫敗的八個家庭,也將看到我先前說明的「圍堵、解決、前進」策略如何在現實中運作。
那麼,這些失敗者是誰呢?我喜歡把他們視為八種青少年原型。你也許會看到孩子置身其一或好幾種,或是在不同時期來回跳躍,甚至你可能發現自己當初也曾走過其中。
全體人員
•叛逆(不懂得遵守規定)
•蠻勇(不懂得照顧身體)
•邊緣人(沒能跟上課業)
•自我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
•孤狼(不懂得與同儕相處)
•敏感(不懂得處理情緒)
•家中異類(無法與家人相處)
•板凳球員(無法相信自己)
即使無法感同身受,只要依著度過挫敗三步驟而行,不管孩子碰上何種困難,你都將愈來愈能從容應對。章節安排是從最具體也最好懂的開始,漸次進行到孩子感到社交和情感孤立、父母難以明白的層面。但就像我的其他著作,當你讀了作為基礎的開頭幾章,即可直接跳到最適合你當下所需的章節,或者你也可依序閱讀。一如既往,我喜歡讀者依自己的偏好展讀我的書。
經歷挫敗是孩子的珍貴歷練(節錄)
多數人都拚命想獲得成功。做不到時,更拚命不讓別人發現。
我們都各有掩飾缺點的辦法。我自己最喜歡逃避。舉個例,這陣子朋友一直邀我參加她們每週日下午的心肺有氧舞蹈課,她們邀了四次,而我「一直很忙」。並不是我太不擅於安排時程(這堂課是每週固定時間上課),而是我的節奏凌亂笨拙、氣急敗壞,宛如高速公路上一輛快沒油的老車,而我的女性朋友們卻能像「維珍空姐」(Fly Girls)一樣,輕易跳出蜜西.艾莉特(Missy Elliott)的模樣。我不想被烘托得像個白痴,卻也不希望她們不再邀我,那樣...
目錄
前言:經歷挫敗是孩子的珍貴歷練
第一部 坦然面對挫敗
第1章 認識挫敗與其作用
經歷挫敗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一些觀點或可成為推力
別把孩子養在溫室裡
如何定義失敗
如何定義成功
失敗的作用
不要為孩子示範無助
強烈的信念能讓孩子避開某些挫敗嗎?
當信念起了衝突
不讓孩子失敗的危險何在?
孩子也需要援手
第2章 讓孩子失敗,社群得以蒙利
火雞事件
從挫敗中學教訓
通過儀式理論
當理論遇上實際的人生
第3章 引領孩子安然穿越更多風險
避免落入失敗陷阱
犯錯的孩子也需保有其權利
一起當公民喲!公民喲!
孩子的權利法案
每個孩子都擁有同樣的權利
第4章 成為內心足夠強大的父母
評估自己的反應模式
當你只有鐵鎚,一切看起來都像釘子
平息壓力反應的技巧
馴服大腦
仔細觀察
用心留意
第5章 克服挫敗三步驟
圍堵:防止挫敗擴大的四件事
解決:處理挫敗的三件事
前進:放下挫敗、向前邁進的六件事
第二部 八種挫敗原型
第6章 不懂得遵守規定:叛逆
人氣的誘惑
孩子為何不遵守規定
何時該擔心
圍堵
解決
前進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叛逆孩子的一線希望
第7章 不懂得照顧身體:蠻勇
孩子為何魯莽冒失
圍堵
解決
前進
社群能幫什麼忙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蠻勇孩子的一線希望
第8章 沒能跟上課業:邊緣人
孩子為何學業表現不佳
圍堵
解決
前進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邊緣人的一線希望
第9章 不懂得關心他人:自我中心
青少年自我中心之必要
營造家庭的合作氛圍
不能逾越的尺度
圍堵
解決
前進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自我中心的一線希望
第10章 不懂得與同儕相處:孤狼
起伏不定的友誼
圍堵
解決
前進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孤狼的一線希望
第11章 不懂得處理情緒:敏感
處理孩子的情緒前先安頓好自己
是被吸引還是迷戀?
圍堵
解決
前進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敏感兒的一線希望
第12章 無法與家人相處:家中異類
常規不一定一體適用
圍堵
解決
前進
當「無法相處」永遠地裂解了一個家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家中異類的一線希望
第13章 無法相信自己:板凳球員
為孩子創造挑戰的機會
圍堵
解決
前進
相關常見問題之快問快答
板凳球員的一線希望
後記:走過挑戰,互相守護
附錄一:解決挫敗的可行之道
附錄二:孩子的權利法案
前言:經歷挫敗是孩子的珍貴歷練
第一部 坦然面對挫敗
第1章 認識挫敗與其作用
經歷挫敗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一些觀點或可成為推力
別把孩子養在溫室裡
如何定義失敗
如何定義成功
失敗的作用
不要為孩子示範無助
強烈的信念能讓孩子避開某些挫敗嗎?
當信念起了衝突
不讓孩子失敗的危險何在?
孩子也需要援手
第2章 讓孩子失敗,社群得以蒙利
火雞事件
從挫敗中學教訓
通過儀式理論
當理論遇上實際的人生
第3章 引領孩子安然穿越更多風險
避免落入失敗陷阱
犯錯的孩子也需保有其權利
一起當公民喲!公民喲!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