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解讀《倫理學》手稿的文集,彷彿在搭建一座橋,將潘霍華處身當年的歷史處境、其對應教會分裂及威權壓迫殘害下的神學思考及倫理擔待,關聯到當代的信仰反思與踐行,再用漢語思考的語境來表述、對話,誠為延續《倫理學》寫作精神的舉動。
在近二十年香港回歸、大國崛起、台灣學運及香港社運、政權對社會及宗教的管制日益全面收緊的種種歷史帷幕下,這本文集自有相當的信度與效度,而為適時之作。
「研究潘霍華的學者大都認同《倫理學》是他神學成熟之作,若忽略了這本著作,則在解讀其《獄中書簡》時會碰上不少困難。有見及此,編者特意召集一群研讀潘霍華的華人學者(他們分別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一起以不同方式解讀《倫理學》,好提供一本入門讀物給華人教會群體甚至漢語神學界,較易進入這本尚未完成的手稿文集之中,盼望起著打下基礎的作用,為後來者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方向。」──鄧紹光:〈主編序言〉
作者簡介:
吳國安,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神學博士,曾任教香港建道神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現任新加坡神學院華文神學系副教授,教授教會歷史、系統神學、教義史等科目。博士論文為 “The Concept of History in the Theology of Karl Barth”(2011)。著有《中國基督徒對時代的回應》(2000)。研究興趣為教會歷史、歷史神學、當代神學。
洪亮,畢業於德國圖賓根大學。現任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兼任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宗教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論文題目中譯為「面向終末的生命:卡爾巴特與愛德華圖愛森早期著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1915至1923)」,獲2015至2016學年最佳博士論文與博士考試獎、2017年度恩斯特伍爾夫雙年獎、2017年度曼弗雷德勞滕施萊格獎。研究興趣為莫特曼、巴特、實踐哲學,以及法律與宗教。
曾念粵,台灣衛理神學研究院專任老師,中原大學《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副主編,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曾翻譯莫特曼著作,如《來臨中的上帝》(2002)、《神學思想的經驗》(2004)、《盼望神學》(2007)等七本。研究興趣為莫特曼、潘霍華及魯益師。
羅永光,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哲學博士(系統神學)。現任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及教務長,Neue Zeitschrift für systematische Theologie und Religionsphilosophie 編委會委員。著有 “Lutheran Church, World Christianity” in Encyclopedia of Bible and its Reception (2018);〈宗教改革今釋與宗教改革今昔— 一個「元改革」問題〉(《山道期刊》總第39期〔2017〕);以及“Luther and Asia”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artin Luther’s Theology (2014)。研究興趣為路德神學及當代神學。
黄瑛,2018年畢業於海德堡大學,博士論文題為 “Von der religiösen Gemeinschaft zum Reich Gottes. Das Religionsverständnis in Bonhoeffers frühen Schriften 1924-1935”,即將出版面世。主要研究興趣為潘霍華、第三帝國的社會思潮,以及十九/二十世紀的宗教批判。
蔣文忠,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基督教宣道會錦繡堂義務傳道。多倫多大學聖米迦勒學院哲學博士,主修系統神學,論文題目中譯為:「巴特與巴爾塔薩對普世使命教會論的貢獻」。著有《我信讀經:讀經歷程中的神學導向》(2017)。研究興趣為跨宗派神學對話。
周學信,1988年起受聘為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迄今,主授神學與教會歷史,現為歷史與系統神學教授、教務長。主要研究早期教父神學,及政教關係。著有《無以名之的雲》(1999)、《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1999)、《可有一席為你?——後現代情境下的神學反省》(2001)、《不可討價還價的神?》(2002) 、《拉比傳奇》(2006) 、《踏不死的麥種:潘霍華在納粹鐵蹄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神學省思》(2006)及《行動的原點——公共參與的10堂靈修課》(2015)。近年致力鑽研靈修神學、當代神學,以及公共神學。
李文耀,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神學博士,現任香港建道神學院助理教授、副教務長(行政)。著有The Church as Person in the Theologies of Dietrich Bonhoeffer, John D. Zizioulas and Jürgen Moltmann (2013)、《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的教會—倫理觀》(2016)及《戰鬥與共融—當代神學家的教會論》(2017)。研究興趣包括潘霍華神學、當代教會論、聖禮與三一神學及神學詮釋學等。
鄧紹光,蘇格蘭聖安德烈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著有《界限與倫理:潘霍華的倫理神學》(2006)、《盼望.神學:莫特曼》(2014)及《牧者潘霍華》(2017)。研究方向除莫特曼及潘霍華神學之外,並涉及神學知識論,以及教會群體的本性與職事等。
瞿旭彤,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所長,北京師範大學求真學術與文化基金會負責人。德文專著《巴特與歌德》,曾於2017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Manfred Lautenschläger Award for Theological Promise,2015年獲德國福音神學協會Ernst Wolf Preis。主要研究興趣為現代基督教神學(巴特)、古希臘哲學(阿里士多德)及德國古典哲學(海德格)。
鄧瑞強,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論文題為「回應他者: 潘霍華倫理學在中國處境下的意義」。現為香港神學院副教授,主要教授教義神學及倫理學,同時亦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禮拜堂榮譽助理校牧。喜歡教學,志於傳 道;為學生作真理之思而雀躍,為會眾入信仰之域而歡欣。個人興趣為思考教義、倫理、哲學、文化、社會這些不同領域之間的互動。
歐力仁,英國聖安德烈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人文與教育學院副院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著有《信仰的類比》(2004)、《哪位基督?何種神學?》(2011)及《你的神祇,我的上帝?》(2014);譯著《耶穌的祈禱書——潘霍華談詩篇》(2014)及《信故我思——神學思考方法獻議》(與鄧紹光合譯,2015);編著《巴特與漢語神學II》(與鄧紹光合編,2008)。研究興趣與專長為系統神學、神學倫理學。
趙崇明,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著有《安息行旅》(2009)、《港式中產》(2011)、《有道有禮》(2012)、《佔領中環與教會政治》(2013)、《夾縫中的漂泊》(2015)等。研究興趣為靈修學、文化神學、教義神學、基督教與政治等。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作者:鄧紹光 主編
優惠價: 9 折, NT$ 605 NT$ 672
這本解讀《倫理學》手稿的文集,彷彿在搭建一座橋,將潘霍華處身當年的歷史處境、其對應教會分裂及威權壓迫殘害下的神學思考及倫理擔待,關聯到當代的信仰反思與踐行,再用漢語思考的語境來表述、對話,誠為延續《倫理學》寫作精神的舉動。
在近二十年香港回歸、大國崛起、台灣學運及香港社運、政權對社會及宗教的管制日益全面收緊的種種歷史帷幕下,這本文集自有相當的信度與效度,而為適時之作。
「研究潘霍華的學者大都認同《倫理學》是他神學成熟之作,若忽略了這本著作,則在解讀其《獄中書簡》時會碰上不少困難。有見及此,編者特意召集一群研讀潘霍華的華人學者(他們分別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一起以不同方式解讀《倫理學》,好提供一本入門讀物給華人教會群體甚至漢語神學界,較易進入這本尚未完成的手稿文集之中,盼望起著打下基礎的作用,為後來者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方向。」──鄧紹光:〈主編序言〉
作者簡介:
吳國安,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神學博士,曾任教香港建道神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現任新加坡神學院華文神學系副教授,教授教會歷史、系統神學、教義史等科目。博士論文為 “The Concept of History in the Theology of Karl Barth”(2011)。著有《中國基督徒對時代的回應》(2000)。研究興趣為教會歷史、歷史神學、當代神學。
洪亮,畢業於德國圖賓根大學。現任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兼任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宗教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論文題目中譯為「面向終末的生命:卡爾巴特與愛德華圖愛森早期著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1915至1923)」,獲2015至2016學年最佳博士論文與博士考試獎、2017年度恩斯特伍爾夫雙年獎、2017年度曼弗雷德勞滕施萊格獎。研究興趣為莫特曼、巴特、實踐哲學,以及法律與宗教。
曾念粵,台灣衛理神學研究院專任老師,中原大學《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副主編,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曾翻譯莫特曼著作,如《來臨中的上帝》(2002)、《神學思想的經驗》(2004)、《盼望神學》(2007)等七本。研究興趣為莫特曼、潘霍華及魯益師。
羅永光,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哲學博士(系統神學)。現任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及教務長,Neue Zeitschrift für systematische Theologie und Religionsphilosophie 編委會委員。著有 “Lutheran Church, World Christianity” in Encyclopedia of Bible and its Reception (2018);〈宗教改革今釋與宗教改革今昔— 一個「元改革」問題〉(《山道期刊》總第39期〔2017〕);以及“Luther and Asia”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artin Luther’s Theology (2014)。研究興趣為路德神學及當代神學。
黄瑛,2018年畢業於海德堡大學,博士論文題為 “Von der religiösen Gemeinschaft zum Reich Gottes. Das Religionsverständnis in Bonhoeffers frühen Schriften 1924-1935”,即將出版面世。主要研究興趣為潘霍華、第三帝國的社會思潮,以及十九/二十世紀的宗教批判。
蔣文忠,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基督教宣道會錦繡堂義務傳道。多倫多大學聖米迦勒學院哲學博士,主修系統神學,論文題目中譯為:「巴特與巴爾塔薩對普世使命教會論的貢獻」。著有《我信讀經:讀經歷程中的神學導向》(2017)。研究興趣為跨宗派神學對話。
周學信,1988年起受聘為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迄今,主授神學與教會歷史,現為歷史與系統神學教授、教務長。主要研究早期教父神學,及政教關係。著有《無以名之的雲》(1999)、《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1999)、《可有一席為你?——後現代情境下的神學反省》(2001)、《不可討價還價的神?》(2002) 、《拉比傳奇》(2006) 、《踏不死的麥種:潘霍華在納粹鐵蹄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神學省思》(2006)及《行動的原點——公共參與的10堂靈修課》(2015)。近年致力鑽研靈修神學、當代神學,以及公共神學。
李文耀,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神學博士,現任香港建道神學院助理教授、副教務長(行政)。著有The Church as Person in the Theologies of Dietrich Bonhoeffer, John D. Zizioulas and Jürgen Moltmann (2013)、《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的教會—倫理觀》(2016)及《戰鬥與共融—當代神學家的教會論》(2017)。研究興趣包括潘霍華神學、當代教會論、聖禮與三一神學及神學詮釋學等。
鄧紹光,蘇格蘭聖安德烈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著有《界限與倫理:潘霍華的倫理神學》(2006)、《盼望.神學:莫特曼》(2014)及《牧者潘霍華》(2017)。研究方向除莫特曼及潘霍華神學之外,並涉及神學知識論,以及教會群體的本性與職事等。
瞿旭彤,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所長,北京師範大學求真學術與文化基金會負責人。德文專著《巴特與歌德》,曾於2017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Manfred Lautenschläger Award for Theological Promise,2015年獲德國福音神學協會Ernst Wolf Preis。主要研究興趣為現代基督教神學(巴特)、古希臘哲學(阿里士多德)及德國古典哲學(海德格)。
鄧瑞強,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論文題為「回應他者: 潘霍華倫理學在中國處境下的意義」。現為香港神學院副教授,主要教授教義神學及倫理學,同時亦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禮拜堂榮譽助理校牧。喜歡教學,志於傳 道;為學生作真理之思而雀躍,為會眾入信仰之域而歡欣。個人興趣為思考教義、倫理、哲學、文化、社會這些不同領域之間的互動。
歐力仁,英國聖安德烈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人文與教育學院副院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著有《信仰的類比》(2004)、《哪位基督?何種神學?》(2011)及《你的神祇,我的上帝?》(2014);譯著《耶穌的祈禱書——潘霍華談詩篇》(2014)及《信故我思——神學思考方法獻議》(與鄧紹光合譯,2015);編著《巴特與漢語神學II》(與鄧紹光合編,2008)。研究興趣與專長為系統神學、神學倫理學。
趙崇明,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著有《安息行旅》(2009)、《港式中產》(2011)、《有道有禮》(2012)、《佔領中環與教會政治》(2013)、《夾縫中的漂泊》(2015)等。研究興趣為靈修學、文化神學、教義神學、基督教與政治等。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