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治到民國,縱貫百年,細密織就臺灣消費文化史
各時期百貨公司有著不同的樣貌,正是臺灣社會文化的縮影
在本書中,作者以符號學、象徵權力和文化資本的觀點,將百貨公司視為歷史文本,探究臺灣消費文化的演變。透過對百貨公司的內容、建構和權力解釋的分析,梳理不同時期百貨公司發生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商品的分類、定義和論述。
一開始作者從百貨公司在歐洲的源流開始追溯,在十九世紀近代化的脈絡下,人們觀看的方式改變、社會結構變動、生產技術革新。由新奇商店、博物館、博覽會等元素集結發展而成的,是世界最初的百貨公司──法國巴黎的篷瑪榭(Le Bon Marché),以身體的感覺與符號的累積,挑動消費者的購物慾。近代歐美百貨公司興起後,擴散到東亞,發生形式與內容的變化。
隨後,作者將視線轉往臺灣。在日本的統治下,殖民地臺灣也有了百貨公司。由於此時臺灣的消費文化尚在起步,因此保留了某些傳統商店的元素,如未公開定價、商品沒有公開展示等,也有某些特殊的形式,如移動的百貨公司──出張販賣。此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臺北的菊元百貨、臺南的林百貨以及高雄的吉井百貨,作者對此也有深入的分析。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得臺灣籠罩在戰雲之下,為了配合戰時體制的全國總動員與經濟統制,百貨公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與功能。甫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脫離的臺灣,旋即捲入另一場戰爭──國共內戰。作者探究此時期臺灣的百貨公司如何產生了與消費文化背道而馳的發展:戰時體制強調節約、集體一致性,與百貨公司所提倡的消費、個人差異性截然不同。為了迎合戰爭的需求,百貨公司販售的商品改以實用與需要為主。
作者認為臺灣受限於戰時經濟體制的時間,一直持續到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諸多關稅開放為止。期間百貨公司也慢慢地開始朝向堆疊意義與符號,以促進消費的方向發展。逛百貨公司也不再只有娛樂,同時也包含了文化與品味的面向,重層積累之下,百貨公司終於成為今日的樣貌。
書中強調臺灣百貨公司成立的文化背景,包括日治時期、戰後時期及解嚴後的文化變遷。作者以各時期的百貨公司為例,如日治時期的三越百貨、菊元百貨、林百貨,或戰後的中興百貨、上海百貨、今日百貨和SOGO百貨,深入探討這些百貨公司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和影響。作者指出,應將百貨公司在商品陳列與展示上的差異納入討論,並探索消費者對商品的「看見方式」如何影響商品的文化意義轉化。這涵蓋了商品的物理性質與象徵意義之間的連結,以及巨大華麗的空間對消費者所產生的影響。
本書以深入的研究和多元的視角,呈現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豐富面貌,以及臺灣消費文化的多次轉折與變化。作者透過少見的文獻資料,如每家百貨公司內部資料或留存活動紀念照,還原臺灣百貨公司的真實面貌,並展示百貨公司如何成為文化史的一部分,讓讀者了解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變遷。
作者簡介:
李衣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所畢業,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著有《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讀漫畫》、《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化、1945-2003:「哈日(ハーリ)現象」の展開について》等作品。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作者:李衣雲
優惠價: 7 折, NT$ 385 NT$ 550
從日治到民國,縱貫百年,細密織就臺灣消費文化史
各時期百貨公司有著不同的樣貌,正是臺灣社會文化的縮影
在本書中,作者以符號學、象徵權力和文化資本的觀點,將百貨公司視為歷史文本,探究臺灣消費文化的演變。透過對百貨公司的內容、建構和權力解釋的分析,梳理不同時期百貨公司發生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商品的分類、定義和論述。
一開始作者從百貨公司在歐洲的源流開始追溯,在十九世紀近代化的脈絡下,人們觀看的方式改變、社會結構變動、生產技術革新。由新奇商店、博物館、博覽會等元素集結發展而成的,是世界最初的百貨公司──法國巴黎的篷瑪榭(Le Bon Marché),以身體的感覺與符號的累積,挑動消費者的購物慾。近代歐美百貨公司興起後,擴散到東亞,發生形式與內容的變化。
隨後,作者將視線轉往臺灣。在日本的統治下,殖民地臺灣也有了百貨公司。由於此時臺灣的消費文化尚在起步,因此保留了某些傳統商店的元素,如未公開定價、商品沒有公開展示等,也有某些特殊的形式,如移動的百貨公司──出張販賣。此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臺北的菊元百貨、臺南的林百貨以及高雄的吉井百貨,作者對此也有深入的分析。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得臺灣籠罩在戰雲之下,為了配合戰時體制的全國總動員與經濟統制,百貨公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與功能。甫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脫離的臺灣,旋即捲入另一場戰爭──國共內戰。作者探究此時期臺灣的百貨公司如何產生了與消費文化背道而馳的發展:戰時體制強調節約、集體一致性,與百貨公司所提倡的消費、個人差異性截然不同。為了迎合戰爭的需求,百貨公司販售的商品改以實用與需要為主。
作者認為臺灣受限於戰時經濟體制的時間,一直持續到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諸多關稅開放為止。期間百貨公司也慢慢地開始朝向堆疊意義與符號,以促進消費的方向發展。逛百貨公司也不再只有娛樂,同時也包含了文化與品味的面向,重層積累之下,百貨公司終於成為今日的樣貌。
書中強調臺灣百貨公司成立的文化背景,包括日治時期、戰後時期及解嚴後的文化變遷。作者以各時期的百貨公司為例,如日治時期的三越百貨、菊元百貨、林百貨,或戰後的中興百貨、上海百貨、今日百貨和SOGO百貨,深入探討這些百貨公司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和影響。作者指出,應將百貨公司在商品陳列與展示上的差異納入討論,並探索消費者對商品的「看見方式」如何影響商品的文化意義轉化。這涵蓋了商品的物理性質與象徵意義之間的連結,以及巨大華麗的空間對消費者所產生的影響。
本書以深入的研究和多元的視角,呈現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豐富面貌,以及臺灣消費文化的多次轉折與變化。作者透過少見的文獻資料,如每家百貨公司內部資料或留存活動紀念照,還原臺灣百貨公司的真實面貌,並展示百貨公司如何成為文化史的一部分,讓讀者了解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變遷。
作者簡介:
李衣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所畢業,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著有《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讀漫畫》、《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化、1945-2003:「哈日(ハーリ)現象」の展開について》等作品。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