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在「2017年亞洲發展展望」中公布的預測,東南亞地區是新興經濟體中成長較為突出的,且東協國家蘊藏了豐富資源、充沛勞動力、與低廉的投資成本,因而吸引日本、韓國、我國與中國大陸等國的投資。而臺商在投資中國大陸之後,近年也逐步轉向東協國家投資,與中國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間,形成更強烈的競爭關係,未來的競合發展值得關注。
本書收錄八篇論文,依論文內容可分成兩部分,第一篇關注東協國家的內部貿易、內部整合、金融及國際投資參與議題,計有五篇論文;第二篇則著重臺灣、中國與東協經濟體的經貿投資關係及政策議題,包括三篇論文。全書從東協內部貿易投資關係,分析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模式,並分析日本的直接投資及貿易是帶動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及分析中國大陸與臺灣在東協十國(及印度)直接投資營運的競爭關係,討論如何強化臺商在東協十國的營運,金融支援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者簡介:
林惠玲(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
李顯峰(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Archanun Kohpaiboon(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經濟學系教授)
Juthathip Jongwanich(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經濟學系教授)
田中清泰(日本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Eric D. Ramstetter(日本亞洲成長研究院研究教授與九州大學研究教授)
Trung Nguyen(越南峴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熊谷聰(日本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劉美纓(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主任)
李曉雲(臺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組長)
楊志海(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吳佳勳(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劉孟俊(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副研究員兼所長)
譚瑾瑜(臺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林祈昱(臺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依篇名次序排列)
章節試閱
伍 臺資銀行在東協國家的分布(摘錄)
李顯峰、劉美纓
二、臺灣與東協共同體的貿易投資
東協經濟共同體係在現行東協貨品及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之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以單一市場為主的經濟共同體,預期在2025年前實現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五大自由流通的目標,在全球供應鏈中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臺灣與東協之間因地緣關係雙邊的經貿往來相當密切,是臺灣重要的貿易及投資對象之一。2015年臺灣與東協貿易金額達806億美元,占臺灣對外貿易總額的15.4%,為臺灣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二大出口市場。在直接投資方面,依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統計,1952至2015年,臺灣對東協投資累計達908.4億美元,臺灣的累積投資額145億美元是泰國第三大投資國,是馬來西亞的第四大投資國;對越南及柬埔寨累積投資金額分別為318.8億美元及11.8億美元,分別是越南的第三大投資國及柬埔寨的第七大投資國,另分別是至2016年6月止為越南及柬埔寨單年的第三大投資國。隨著東協經濟共同體的形成,有可能帶動區域內投資與貿易的成長,是否會影響到與臺灣貿易及投資的移轉,值得關注。臺灣與東協國家的雙邊貿易關係,參見表5-1、圖5-1及圖5-2。2015年臺灣與東協10國的雙邊貿易總額達806億美元,占臺灣貿易總額的15.4%;臺灣對東協國家出口516億美元(占臺灣總出口的18.1%),進口290億美元(占總進口的12.2%)。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新加坡,占貿易總額的4.7%,其次依序是馬來西亞(占2.7%)、越南(占2.3%)、泰國(占1.9%)、菲律賓(占1.8%)、印尼(占1.7%)。
東協市場存在許多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通關效率不彰、法規不透明、濫用貿易救濟措施、投資保障不足等問題。然而東協市場的勞動力充裕,人口結構年輕,民眾消費意願強,內需市場大。此外,各會員國勞動法規的差異也大,重視保障勞工的權益。東南亞的文化、宗教、傳統語言習慣、經濟結構及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頗大,不若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會員國間的文化、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程度較小。但東協經濟共同體對外關稅仍維持個別關稅,印尼、越南等國皆為保護消費市場而提高關稅與奢侈稅,不利於他國出口拓展市場。AEC的進展,主要在關稅減讓、貿易便捷化、投資自由化等方面(徐遵慈,2016)。
1. 關稅減讓方面
東協各國基於先前簽署的「共同有效優惠關稅機制」(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 CEPT),進一步調降會員國間關稅,有助於區域內貿易的成長。
2. 貿易便捷化方面
AEC調和境內海關程序及產品的標準等,有利降低廠商貿易活動的成本。積極實現2015年推動欲成立的「東協單一窗口」(ASEAN Single Window),成為全球第一個區域級的單一窗口,有助於貿易的便捷化。
3. 投資自由化方面
東協國家持續推動投資自由化,朝向外資持股不低於70%為目標,並在2012年實施「東協全面投資協定」(ASEAN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Agreement, ACIA),加強外資的保障及改善爭端解決機制。
4. 其他方面
其他例如推動「空運部門整合路徑圖」(Roadmap for Integration of Air Travel Sector, RIATS)、簽署五個「東協加一」FTA、簽署「清邁倡議」(Chiang Mai Initiative),以及其他在農業、競爭政策、智慧財產權等部門別區域合作(徐遵慈,2016)。
三、東協國家總體經濟
近年來多數東協國家呈現高度經濟成長態勢,表5-2列出2013至2016年間東協國家的總體經濟情勢。在2013至2015年間除了汶萊的經濟成長率為負值,泰國經濟成長率低於3%,以及新加坡經濟成長率低於3.3%且呈下降趨勢以外,其餘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大多高於5%以上,特別是近年來柬埔寨、寮國、緬甸、菲律賓、越南等國的經濟成長率幾乎都高達6%以上,印尼及馬來西亞的成長率約為5%(以上),雖然各國的國情有所差異,及基礎建設方面較為不足,顯然是一個具高度經濟成長趨勢的地區。
近年來東協國家經歷高速經濟成長,總需求不斷擴增,導致通貨膨脹率快速攀升,抵銷經濟成長的部分成果,實質經濟成長情勢仍待觀察。2013年以來,柬埔寨、印尼、寮國、緬甸、菲律賓、越南等維持高度經濟成長,新加坡及泰國的經濟體較為成熟,經濟成長率維持穩定較低的成長態樣,汶萊則逐漸脫離衰退情勢。比較越南曾經經歷高度通貨膨脹後,至2015年通膨率已降至0.6%,屬於溫和程度,印尼及緬甸的經濟成長率分別達到4.8%及7.3%,但通貨膨脹率都較經濟成長率為高,實質經濟成長率為負值,其中緬甸的通貨膨脹率甚至高達10.8%,仍存在著通膨的風險。
圖5-3列出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經常帳占GDP比率,顯示多數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經常帳順差或逆差占GDP比率這三者幾乎呈現同步變動的趨勢,維持穩定發展的現象。然而新加坡及柬埔寨的經濟成長率卻與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的大小呈現相反的現象,與其他東協會員國的趨勢不一致,似乎未呈現對外貿易引導經濟成長的現象。圖5-4至圖5-7分別陳列出2013至2015年汶萊、越南、柬埔寨的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經常帳順差或逆差占GDP比率的趨勢圖,汶萊的經濟成長率遲緩下跌,受到經常帳逆差的衝擊。柬埔寨面臨經常帳大幅逆差,逆差占GDP比率相當高,已逐漸縮小。
四、東協國家的銀行業
本節討論東協國家的銀行業現況及可能面臨的金融風險。
(一) 東協國家的銀行業現況
東協國家中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甚佳,基礎設施較完整,成為東南亞貿易中心,金融市場自由開放,金融業務相當多元。新加坡為全球僅次於紐約、倫敦及香港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全球第二大外匯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中心及人民幣離岸中心。為國際上多家石油及天然氣公司設立區域總部的首選,多家石化業者設有煉油廠及石化廠,為全球重要的出口煉油中心及石油及油品交易中心。對外資銀行最開放,銀行家數以外資銀行居最多數。馬來西亞境內各種族和平共存,較少發生種族衝突及排華事件;馬來西亞為伊斯蘭教國家,銀行類型有一般傳統銀行及伊斯蘭銀行,2006年8月成立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中心(MIFC),2007年准許外資成立獨資伊斯蘭銀行機構,扮演伊斯蘭金融領頭羊的地位。至於菲律賓央行自1998年起推動金融整併,全國銀行家數逐漸減少。2014年7月起允許外國銀行投資當地銀行,持股比率提高,投資農業銀行比率至60%,取消外國銀行數量的上限規定及提高外資銀行占當地銀行總資產的比重,逐漸整併較弱小型的當地銀行。泰國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後,金融開放程度趨於保守,銀行家數相對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較少。2008年8月後開放外資銀行辦事處申請升格為分行,門檻為200億泰銖。至於印尼前五大銀行資產規模占比四成以上,集中度高;對外資設立分行的規定是銀行母行信評A級以上、總資產全球200名以內、分行營業資金3.3億美元以上。另,柬埔寨在東協國家中對外資投資的管制最少,境內同時以美元及柬幣為流通貨幣,青年勞動力充沛,吸引外資進入。然而政府已經暫緩發放外資銀行執照,外資銀行除了申請設立分行外,也有設立微型財務公司(microfinance)營運。寮國經濟開放較晚,1988年公布實施外國投資法,核准私人企業設立。2004年起獲得美國正常貿易地位,改革經貿制度,銀行家數才大幅增加,對外資銀行友善及開放,以期能普及金融服務,多數銀行業規模較小。但因信用擴張過度等因素,2014至2016年寮國政府暫停對其境內銀行核發新執照。另,緬甸為東協十國中最晚開放者,2012年起朝向民主化發展,歐盟及美國逐漸消除對其經濟制裁,改革金融體系,放寬外國企業設立分行及代表處的限制。至於汶萊的國內市場狹小,因扶持本地銀行及主推伊斯蘭化金融政策,外資銀行相繼撤資或縮小營運規模,我國兆豐銀行於2016年宣布撤資。越南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國營企業,但因經營效率偏低,導致預期放款比率高,加上銀行業集中度頗高,銀行家數過多,競爭相當激烈2(參見表5-3)(何淑芬,2016;劉美纓,2015;東協各國央行,第一銀行徵信處)。
東協國家銀行業的營運發展,應用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veness)的概念──個人及企業能以合理代價(負責及永續方式)使用所需金融產品及服務的交易、支付、儲蓄、信用及保險等──來比較(World Bank, 2017)。可比較東協國家人民使用自動提款機(ATM)數量(單位為平均每十萬人)、銀行分行數量(單位為每十萬人)、銀行存款帳戶數(每千人)、銀行放款帳戶數(每千人)等指標觀察。表5-4列出東協國家內平均每十萬人平均使用ATM數量為43.77台,以在泰國的114.3台最高,部分原因可能與觀光業發展的需求有關;再依序是汶萊(78.64台)、新加坡(60.94台)、馬來西亞(52.10台)、印尼(49.48台),最少的是在緬甸只有1.93台,在柬埔寨及寮國的裝設也仍不普及。至於銀行分行數量(每十萬人平均使用的家數),東協國家內服務平均每十萬人的銀行數為8.94家。在經濟發展初期或網路交易尚未普及的階段,銀行分行是重要的營運通路,有其高度的經濟價值,馬來西亞、汶萊(最高,有20.68家)、泰國、印尼、新加坡、菲律賓等都高於東協國家平均,最少的是在寮國(2.90家)。比較銀行的存款及放款帳戶數,新加坡及越南暫無資料可參考,東協國家銀行的存款帳戶數都較放款帳戶數為多,銀行是重要的金融中介機構,提供最需要的資金融通工具及財源,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再比較觀察東協國家內所得水準及使用ATM的關聯程度,圖5-7顯示東協國家ATM數量(每十萬人)及平均每人GDP的相關分布圖,應用經濟購買力平價(PPP)平減後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與ATM 數量(每十萬人)配成迴歸線,似乎呈現正相關現象,汶萊及新加坡高所得國家位於右上方,緬甸、柬埔寨等所得較低國家則位於西南方,整體平均而言,東協境內金融的普惠性仍有所不足。
伍 臺資銀行在東協國家的分布(摘錄)
李顯峰、劉美纓
二、臺灣與東協共同體的貿易投資
東協經濟共同體係在現行東協貨品及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之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以單一市場為主的經濟共同體,預期在2025年前實現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五大自由流通的目標,在全球供應鏈中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臺灣與東協之間因地緣關係雙邊的經貿往來相當密切,是臺灣重要的貿易及投資對象之一。2015年臺灣與東協貿易金額達806億美元,占臺灣對外貿易總額的15.4%,為臺灣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二大出口市場。在直接投資方...
推薦序
叢書主編序
林惠玲(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早期我國為避免對外經濟關係過於集中於日本、美國等國家,也為了分散市場以及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於1993年、1997年推動南向政策,然因1990年,我國開放廠商赴大陸投資,因此南向政策的效果雖有些成效,但並不顯著。2002年我國第三度推動南向政策,以降低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但效果似乎也不很顯著。
雖然如此,但東南亞地區(簡稱東協)近幾年來有快速的經濟發展,與我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與重要。我國對東協的貿易總值從2006年的546億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784.4億美元。我國對東協的出口值2006年為311.9億美元,進口總值為234億美元,出超77.9億美元。2016年出口值為512.9億美元,進口總值為271.5億美元,出超241億美元。東協成為我國第二大出超地區。此外,就輸出入比重而言,2016年東協占我國出口比為15.4%,進口比18.8%。由上可知,東協對我國的重要性。
本次研討會邀請國外學者Archanun Kohpaiboon and JuthathipJongwanich、田中清泰、Eric D. Ramstetter and Trung Nguyen、熊谷聰教授,及國內學者李曉雲、林惠玲、楊志海,吳佳勳、劉孟俊,譚瑾瑜、林祈昱,李顯峰、劉美纓教授。總共發表八篇論文。
八篇論文依內容可分成兩部分,一為討論東協國家的內部貿易、內部整合、金融及國際投資參與議題,計有五篇論文;二為着重臺灣、中國與東協經濟體的經貿投資關係及政策議題,包括三篇論文。全書從東協內部貿易投資關係,分析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模式,並分析日本的直接投資及貿易是帶動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及分析中國大陸與臺灣在東協十國(及印度)直接投資營運的競爭關係,討論如何強化臺商在東協十國的營運,金融支援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鑑於東協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將本此研討會的論文,集結成書,希望提供政府及企業界以及有興趣的讀者,了解東協各國的經濟發展情形,以及與我國的經貿關係,作為政府決策及企業界及讀者參考。
叢書主編序
林惠玲(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早期我國為避免對外經濟關係過於集中於日本、美國等國家,也為了分散市場以及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於1993年、1997年推動南向政策,然因1990年,我國開放廠商赴大陸投資,因此南向政策的效果雖有些成效,但並不顯著。2002年我國第三度推動南向政策,以降低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但效果似乎也不很顯著。
雖然如此,但東南亞地區(簡稱東協)近幾年來有快速的經濟發展,與我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與重要。我國對東協的貿易總值從2006年的546億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784.4億美元。...
目錄
叢書主編序
導論╱林惠玲、李顯峰
第一篇 東協國家的貿易整合、金融及國際投資
壹 東協經濟共同體如何促進東協內部貿易──泰國的實證╱Archanun Kohpaiboon、Juthathip Jongwanich
貳 柬埔寨的貿易與投資╱田中清泰
參 跨國企業與越南的出口──總體經濟及廠商層面的實證比較╱Eric D. Ramstetter、Trung Nguyen
肆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及東協國家之工業化╱熊谷聰
伍 臺資銀行在東協國家的分布╱李顯峰、劉美纓
第二篇 臺灣與中國在東協的經貿及產業策略
陸 臺灣與中國對東協經貿投資之比較╱李曉雲、林惠玲、楊志海
柒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協的經貿布局與挑戰──兼論臺灣因應策略╱吳佳勳、劉孟俊
捌 我國新南向政策的經貿及產業策略╱譚瑾瑜、林祈昱
索引
叢書主編序
導論╱林惠玲、李顯峰
第一篇 東協國家的貿易整合、金融及國際投資
壹 東協經濟共同體如何促進東協內部貿易──泰國的實證╱Archanun Kohpaiboon、Juthathip Jongwanich
貳 柬埔寨的貿易與投資╱田中清泰
參 跨國企業與越南的出口──總體經濟及廠商層面的實證比較╱Eric D. Ramstetter、Trung Nguyen
肆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及東協國家之工業化╱熊谷聰
伍 臺資銀行在東協國家的分布╱李顯峰、劉美纓
第二篇 臺灣與中國在東協的經貿及產業策略
陸 臺灣與中國對東協經貿投資之比較╱李曉雲、林惠玲、楊志...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