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Gigs搖滾生活誌》創刊號 / 發行人語 / 詹偉雄
求索Lady Gaga
創刊號的封面人物選擇Lady Gaga,負責美編的年輕人有所怨言:那群在The Wall聽團的人,會笑我們是一群不懂音樂的人在編的不知什麼雜誌。
是啊,我想想也是,懂音樂的人有在辦雜誌的嗎?在辦雜誌的,不都是那些「愛」音樂,卻「不太懂」音樂的人嗎?懂音樂的人應該好好做音樂,所以Bob Dylan應該去作曲和表演,而讓Jann Wenner這個搖滾粉絲來辦《滾石》雜誌;辦雜誌永遠是一個「求索」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創作」的成品,不是嗎?
作Lady Gaga,是因為她就要來表演了,而台灣還不怎麼了解她──Gaga崛起得太快,動員的數量太多(臉書粉絲是台灣總人口2.5倍),快到我們必須趕緊做一些功課,才能掌握這場大秀的意義。
1993年,美國「瑪丹娜學」學者之一、Rochester大學藝術史教授Douglas Crimp在一篇〈No Sex in ‘Sex’〉的論文中,這麼自我反思:「當初我遲疑加入『瑪丹娜研究』的一個考量,在於我只思考、工作對我真正有意義的事,而瑪丹娜顯然對我並不太重要。但顯然──這麼說問題就大了,因為它聽起來要不是鴕鳥心態、假道學,要不就是太菁英主義。某種程度我必須自我詰問:那麼一個攫奪(captured)許多人想像力、生產了幾千萬美元產值的人,爲什麼吸引不了我的注意?」
這期大主題有Lady Gaga、萬能青年旅店、齊柏林飛船……,一切都在試驗和磨合,下一期的「Radiohead專號」應會更好,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