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總書記 文/趙思樂、王劍
十八大即將召開的時候,我們想要提醒這個患有歷史健忘症的政黨,想一想它自己的首任總書記:陳獨秀。
那些失蹤的領導人 文/周克商
中共的歷史,就是一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歷史。中共的路線是不斷尋找敵人並戰勝之,由此確立自身的地位與權益。從內部看,也是同樣尋找「內部敵人」的發展歷程。
反對者反對了什麽? 文/張釗維
陳獨秀們的「獅子吼」意在掃除抗拒改革的文化與政治惰性,為現代政治領袖提供出頭機會。然而,70年過去,一切仍待努力。
從陳獨秀到今天的共產黨 文/唐寶林
1938年陳獨秀與中共決裂走向民主。而與他親如師生的毛澤東則由此開闢了通向權力頂峰的道路。
【台灣】
勞保破產引發台灣階級對立 文/康依倫
在職勞工加薪無望,勞保基金可能破產,公職人員退休後待遇豐厚,貧富差距的結構性內因正在撕裂台灣的社會階層。
當文化部長遇上文化部長 文/林怡廷
龍應台對賈克朗提出最真實的困惑:「當您要推動的政策理念,和密特朗總統所屬的社會黨相反時,您如何解決矛盾?」
【中國】
寧波鎮海PX風雲起 文/余聲
經過抗爭,一貫溫和的寧波人使政府叫停PX項目。然而民眾为何仍聚在街頭?
【香港】
香港警方激活惡法打壓示威 文/曠達
2011年香港共有444人在公眾集會或遊行中被捕,人數是2010年的八倍,更是2009年的十五倍。
北京控通脹防中港關係惡化 文/雨文
「高通脹、高樓價不但會影響民生,亦會影響中港關係。民心不穩就會遷怒於政府,進而遷怒於內地,這是中央最關注的。」
【國際】
劍指中國:美國大選終極PK 文/龔小夏
本屆美國大選最後階段予人的印象,似乎美國的外交政策只有中東與中國這兩個重點。為什麼中國會成為美國大選雙方如此集中的靶子?
中美經濟格局誰話事?文/溫克堅
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在經濟層面都是市場力量主導雙方的合作格局。美國政治體制的決策機制和透明度,是這一預判的基礎。
美國大選預測中的經濟因素 文/ 映見
美國政治學界公布了十三位頂級預測機構的大選模型和結果。其中有八組認為奧巴馬會在普選中贏得兩黨票數的50%以上。
作者簡介:
關於我們
《陽光時務》2011年8月由陽光衛視在香港創刊,秉持新聞專業、獨立報導,創刊半年即獲得亞洲出版協會四項新聞大獎,「卓越人權報導獎榮譽獎」、「卓越人權報導獎優異獎」、「卓越評論獎優異獎」、「卓越調查報導獎榮譽獎」等,也是華文世界唯一一本新媒體iPad/iPhone雙週刊時事刊物。創刊周年之際,陽光時務將改版發行紙版週刊。2012年10月起,全新的《陽光時務週刊》將在香港、台灣、海外上架發行。
雜誌定位
《陽光時務週刊》將在全球視野下,對轉型中的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進行更有力的觀察分析,提供對時局、大趨勢更專業的解讀。新聞專業、價值獨立、言論自由,是我們不變的立場。致力成為華文世界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中文時事新聞刊物。
編輯團隊
《陽光時務週刊》凝聚兩岸三地頂尖編輯記者團隊,前香港亞視副總裁程益中,前《南方都市報》副總編長平等。凝聚全球華人的智囊學者:許小年、丁學良、袁劍、夏業良、謝國忠;專欄作家:程翔、林沛理、吳志森等,提供對中國趨勢的理性分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媒體推薦:
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 黃哲斌 (獨立媒體工作者)
陽光時務iPad版上線之初,就讓人驚艷,我當時數度向網上朋友推薦,認為是「華文媒體最佳APP應用之一」,在豐富的影音圖文背後,能看出強大的編輯意念與執行能力。
如今,陽光時務紙本雜誌創刊,拿掉了多媒體的目眩神迷,更讓人看見這個媒體傑出之處,中國議題的深入考掘,圖文整合的專業細膩,寫作品質的深刻講究,對於公共利益與邊緣聲音的專注堅持。
有立場但力求真實,有觀點但不浮誇聳動,有創意但不迎合媚俗,在紙本媒體被視為老派過時之際,陽光時務仍舊樸實認真,維護著傳統媒體的古典理想,一種市場缺貨的價值想像。
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文 羅世宏 (倫敦政經學院媒體與傳播博士、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陽光時務週刊》從今年10月起在港台等地發行,誠屬兩岸三地新聞界的一大盛事。
身為《陽光時務》iPad版的忠實讀者,我幾乎不曾放過每期的絕大部分內容。而從《陽光時務週刊》以印刷版面世以來,我已仔細閱讀了三期的雜誌內容。
一如過往,《陽光時務週刊》提供了兩岸三地最重要的政經要聞,也以超越兩岸三地大多數新聞雜誌的深度和廣度繼續吸引著我的目光。
我以為,《陽光時務週刊》的每一篇報導和評論,都具備了開闊視野和深刻關懷,追根究底地挖掘事實和調查真相,成功地跨越了兩岸三地各自的思維限制,並且以宏大格局探索兩岸三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份刊物一貫嚴肅卻不失趣味,但也不刻意取悅或討好讀者。
這是我每週都期待一讀的刊物,也隨時伴我於案頭或床頭,每翻閱一次都有新的收穫。
在以中文出版的新聞時政雜誌中,我高度評價這份刊物,因為它一路來始終踐行著「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我期盼有更多人成為這份刊物的讀者,也希望台灣的讀者能夠支持《陽光時務週刊》這樣一份刊物,因為《陽光時務週刊》若能在台灣市場站穩腳跟,也等於是證明了台灣是一畸充滿民主自由和人文精神的沃土。《陽光時務週刊》加油!台灣加油!
名人推薦:
媒體推薦: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 黃哲斌 (獨立媒體工作者)
陽光時務iPad版上線之初,就讓人驚艷,我當時數度向網上朋友推薦,認為是「華文媒體最佳APP應用之一」,在豐富的影音圖文背後,能看出強大的編輯意念與執行能力。
如今,陽光時務紙本雜誌創刊,拿掉了多媒體的目眩神迷,更讓人看見這個媒體傑出之處,中國議題的深入考掘,圖文整合的專業細膩,寫作品質的深刻講究,對於公共利益與邊緣聲音的專注堅持。
有立場但力求真實,有觀點但不浮誇聳動,有創意但不迎合媚俗,在紙本媒體被視為老派過時之際...
章節試閱
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 黃哲斌 (獨立媒體工作者)
陽光時務iPad版上線之初,就讓人驚艷,我當時數度向網上朋友推薦,認為是「華文媒體最佳APP應用之一」,在豐富的影音圖文背後,能看出強大的編輯意念與執行能力。
如今,陽光時務紙本雜誌創刊,拿掉了多媒體的目眩神迷,更讓人看見這個媒體傑出之處,中國議題的深入考掘,圖文整合的專業細膩,寫作品質的深刻講究,對於公共利益與邊緣聲音的專注堅持。
有立場但力求真實,有觀點但不浮誇聳動,有創意但不迎合媚俗,在紙本媒體被視為老派過時之際,陽光時務仍舊樸實認真,維護著傳統媒體的古典理想,一種市場缺貨的價值想像。
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文 羅世宏 (倫敦政經學院媒體與傳播博士、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陽光時務週刊》從今年10月起在港台等地發行,誠屬兩岸三地新聞界的一大盛事。
身為《陽光時務》iPad版的忠實讀者,我幾乎不曾放過每期的絕大部分內容。而從《陽光時務週刊》以印刷版面世以來,我已仔細閱讀了三期的雜誌內容。
一如過往,《陽光時務週刊》提供了兩岸三地最重要的政經要聞,也以超越兩岸三地大多數新聞雜誌的深度和廣度繼續吸引著我的目光。
我以為,《陽光時務週刊》的每一篇報導和評論,都具備了開闊視野和深刻關懷,追根究底地挖掘事實和調查真相,成功地跨越了兩岸三地各自的思維限制,並且以宏大格局探索兩岸三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份刊物一貫嚴肅卻不失趣味,但也不刻意取悅或討好讀者。
這是我每週都期待一讀的刊物,也隨時伴我於案頭或床頭,每翻閱一次都有新的收穫。
在以中文出版的新聞時政雜誌中,我高度評價這份刊物,因為它一路來始終踐行著「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我期盼有更多人成為這份刊物的讀者,也希望台灣的讀者能夠支持《陽光時務週刊》這樣一份刊物,因為《陽光時務週刊》若能在台灣市場站穩腳跟,也等於是證明了台灣是一畸充滿民主自由和人文精神的沃土。《陽光時務週刊》加油!台灣加油!
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 黃哲斌 (獨立媒體工作者)
陽光時務iPad版上線之初,就讓人驚艷,我當時數度向網上朋友推薦,認為是「華文媒體最佳APP應用之一」,在豐富的影音圖文背後,能看出強大的編輯意念與執行能力。
如今,陽光時務紙本雜誌創刊,拿掉了多媒體的目眩神迷,更讓人看見這個媒體傑出之處,中國議題的深入考掘,圖文整合的專業細膩,寫作品質的深刻講究,對於公共利益與邊緣聲音的專注堅持。
有立場但力求真實,有觀點但不浮誇聳動,有創意但不迎合媚俗,在紙本媒體被視為老派過時之際,陽光時務仍舊樸實認真,維...
作者序
向反對者致敬 / 長平
還記得在中國的某個夜晚,我在《溫故》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寫一些當事人回憶陳獨秀在四川江津的晚年生活,感慨難眠。文章寫得零亂,一如揭開畫皮的歷史。那個偏僻小城裏窮困潦倒的教書匠,就是當年叱詫風雲的「五四」運動精神領袖、中共首任總書記嗎?
當時他在中共黨內的政敵王明已經失勢,周恩來有意請他出山,被他拒絕。以他晚年的民主憲政思想,想必他完全明白毛澤東延安政權的性質。當時中共已經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延安成為進步青年心中的聖地。1942年5月,就在他辭世的前夕,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開啟了延續至今的中國現代專制的思想控制。
有些人喜歡說,看看中共的發家史,領袖人物沒有幾個有好下場。雖然這種說法可以讓受壓迫者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但它把事實描述得相當混亂。事實上,在權力的叢林時代,真正有「好下場」的勝利者,不過是因為比別人更加心狠手辣而已。這個法則直到今天也沒有改變。像陳獨秀這樣不斷反省的思想者,在這樣的政治中註定是一個失敗者。
儘管擁有一個如今已發展成超級權力怪物的政黨的開創者的光環,但是他一生更多的姿態是政治上的反對者。他反對的目的不是為了攫取權力,而是為了尋找公義。
我們要向這樣的反對者致敬。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的時候,我們想要提醒這個患有歷史健忘症的政黨,想一想它自己的首任總書記。在建黨九十餘年、建政六十餘年,消滅了國內的一切政治反對勢力之後,卻要舉全國之警力、軍力、人力和物力來「保衛十八大」,恐懼支撐起的森然威儀中,讓人不能不看見晚年陳獨秀黯淡生活中思想的光芒。
今日之中共不僅不能容忍反對者,而且對諂媚頌歌的嗜好到了變態的地步。當此高層權力鬥爭刀光劍影、國民經濟風雨蒼茫、群體事件層出不窮之際,新華社竟然發表文章說,各地群眾歡天喜地,渴盼十八大勝利召開。各地小學生甚至幼稚園孩子都被綁架上陣,載歌載舞喜迎十八大。
另一方面,無數異見人士被嚴加看管,失去自由,或強迫離開京城、省城,去外地「旅遊」。傳統媒體萬馬齊喑,互聯網處處敏感,無辜的菜刀再被管制,公民社會組織舉步維艱,少數民族地區三崗五哨。
我們要向所有的反對者致敬,要向報紙上被刪掉的句子致敬,要向互聯網上的敏感詞致敬,要向被管制的刀具致敬。我們要向所有仍然堅持抗爭的公民社會與少數民族人士致敬。
大批體制內的知識分子,忙着獻計獻策。這本來無可厚非,甚至帶出不少真知灼見。但是他們喜歡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意見標榜為「建設性」,從而對反對力量暗含貶義。這就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識,甚至成為專制政權的合謀者了。
大多數人都不想像晚年陳獨秀那樣「獨秀」智慧的光焰,同時生活在冰冷而絕望的現實政治之中。人們總是在尋找着未來的希望,為此不惜在腐爛的權力之樹上發現新芽。我們對這種努力充滿敬意,但是也想要和他們一起重溫晚年陳獨秀的諄諄告誡:「特別重要的是反對黨派之自由,沒有這些,議會或蘇維埃同樣一文不值。」
是的,沒有反對者之自由,一切的一切都一文不值。
向反對者致敬 / 長平
還記得在中國的某個夜晚,我在《溫故》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寫一些當事人回憶陳獨秀在四川江津的晚年生活,感慨難眠。文章寫得零亂,一如揭開畫皮的歷史。那個偏僻小城裏窮困潦倒的教書匠,就是當年叱詫風雲的「五四」運動精神領袖、中共首任總書記嗎?
當時他在中共黨內的政敵王明已經失勢,周恩來有意請他出山,被他拒絕。以他晚年的民主憲政思想,想必他完全明白毛澤東延安政權的性質。當時中共已經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延安成為進步青年心中的聖地。1942年5月,就在他辭世的前夕,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
目錄
【人物】
駐港部隊護旗手:你的香港,我的部隊 文/詹青雲
很多年後,退役的駐港部隊護旗手蔡成文,仍會想起1997年6月30日的那個晚上,他作為駐港509名先頭部隊的一員,坐着大巴進入香港,夜雨滂沱。香港,從此只在玻璃窗外。
【特別報導】
四分五裂的中共沒有民主共識 文/袁載俊、詹青云
本刊獨家專訪當代中國研究巨匠麥克法夸爾。他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中譯本首度在港面市。
《倒薄風暴背後》與溫的家產:「出口轉內銷」的政治秘密 文/羅小朋
境外媒體的「謠言」往往被證明確為事實,中國人從這些出口轉內銷的「謠言」中也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的領袖們。這是一種進步,卻同時表明中國的政治文明距世界主流相距甚遠。
【文化•專題】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阿拉伯世界深處的聲音 文/黃麗萍
阿多尼斯,享譽國際詩壇的敘利亞詩人,生於中東戰爭不息、連年殺戮的土地上。他的詩,是了解中東這片土地的一扇窗,他以深沉的筆觸,哀嘆阿拉伯的一團亂局,為生於這片土地上水深火熱的靈魂呼喊。
【文化•閱讀】
專訪《鮑彤文集》出版人鮑樸:以父之名回看改革 文/熊威
前趙紫陽秘書鮑樸近十年在海外網站上發表的文章近日出版。在這本文集的內頁左上角,他的兒子、出版人鮑樸設計了一個淺得幾乎看不出來的瘦金體水印「80」——紀念父親的80歲生日。
【文化•廣場】
煙花
編者按:美與脆弱,恆久與荒謬……煙花從不向我們說更多,而它幻落。有什麼,比煙花幻落後的黑夜更寂滅?煙花也是過年過節,是政體的自我慶典,納稅人的錢銀,是坐船出海,人頭湧湧,或是自家院子呼燈籬落,今期來講煙花,我們有多少重被照亮的人間……
煙花 文/盧小狼
煙花和爆竹的喧鬧要到黎明才會安靜,煙花氾濫於每一個時刻,每一片天空,就在這十幾年間煙花不再是不期而遇的浪漫。
一樣的煙花 文/陳志華
看過同一朵煙花,有人回家費盡心機盤算如何投機炒賣賺得更盡,有人望着價格暴漲的迷你豪宅幻想置身歐陸古堡。更璀璨的煙花,都在更深的黑夜。
煙花 文/劉梓潔
時我不免回想,葉青如煙花般的生命,以及我們如煙花般的友誼。但大多時候,正常過日。如跨年夜後的冷清平淡,
【文化•現場】
讓Fanzine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文/楊銳
獨立創意+自由製作+紙媒雜誌會捲起怎樣的激情?這股激情由舊世紀到新世紀,在全球次文化青年中幾十年經久不息,巴黎獨立刊物節匯集了這一領域的最新「成果」。
【文化•詩歌】
奧斯維辛的房間 詩/杜慶春
平靜、平淡、平緩地敘說「人的建築」,卻蘊藏着巨大的質疑、憤怒與反思的力量。
【專欄】
轉型討論亟待公開化 文/張倫
經濟改革上「摸着石頭過河」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曾讓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有政治權力的屏障,還不至於全部失控,但如果政治改革也「摸着石頭過河」,其危險將是全盤皆輸。
「帶路黨」今昔談 文/章立凡
對新時代的帶路黨而言,切忌繼續忽悠,是保住帶路地位的第一要務。
給草泥馬發民國護照 文/艾未未
互聯網的發生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大變革,它重新定義了人和社會的關係。讓「思考」的人去思考,推特的人去推特吧。
美國出口原油的大格局 文/陳寧遠
中國追求高科技的風能設備和光伏產品,為什麼在歐洲和美國同時受到限制,這不是次貸和歐債危機的結果,而是世界能源結構變化的結果。
從釣島看台灣偏安思維 文//陳宜中
無論藍綠政客如何堅稱「釣魚台是我們的」,實情卻是:不太敢保釣,甚至不太想保釣。
超越國土的「生活圈」 文/羅永生
釣魚島的漁場世世代代屬於附近以海為生的漁民,他們當中包括來自台灣、大陸,以及日本和沖繩。可是,他們對釣魚島的實際想法和歷史記憶,卻又是今天很熱烈地討論保釣是是非非的香港人及中國人所無視的。
親歷美國政治「傳幫帶」 文/安替
在離開華府後,我坐火車在暴風雨來臨之前趕到紐約時代廣場,身處鮮豔的廣告顯示幕組成的視聽盛宴中,仿佛從鄉下來到城市。但真正長久驅動這浮華盛世的,還是在華府耐心向下一代傳授經驗的索托馬約爾們。
被逼眾生相:幫兇 文/陳希我
他為什麼不能假裝熄火,即使被罵成是窩囊廢?所有的人為什麼不能當一回窩囊廢?
新疆的「安全」之旅 文/林輝
不發表意見,不是因為滿意,而是因為不信任、不想惹麻煩。大概在一個被緊密監控的國度,將意見藏在心中,是最能保護自己的方法。
【人物】
駐港部隊護旗手:你的香港,我的部隊 文/詹青雲
很多年後,退役的駐港部隊護旗手蔡成文,仍會想起1997年6月30日的那個晚上,他作為駐港509名先頭部隊的一員,坐着大巴進入香港,夜雨滂沱。香港,從此只在玻璃窗外。
【特別報導】
四分五裂的中共沒有民主共識 文/袁載俊、詹青云
本刊獨家專訪當代中國研究巨匠麥克法夸爾。他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中譯本首度在港面市。
《倒薄風暴背後》與溫的家產:「出口轉內銷」的政治秘密 文/羅小朋
境外媒體的「謠言」往往被證明確為事實,中國人從這些出口轉內銷的「謠言」中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