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道文山流/穿漢服上街!
文/方文山
十年前(二○○三年),河南鄭州的王樂天穿著漢服出現在鄭州市區,街上有人對他大喊:「快來看呀,日本人,穿著和服的日本人!」甚至有孩童瞧見他,也哄笑著說「八格牙路」。此則新聞當時被廣為流傳與報導,他後來被稱為「當代穿漢服上街的第一人」。這則新聞的重點在於,為何穿自己的傳統服裝上街會被大肆報導與關注!我們為何會對自己的傳統服裝陌生且誇張到誤以為是日本的和服呢?任何一個日本人穿和服走在京都街頭,恐怕沒有人會多看一眼,或任何一個蘇格蘭人穿著傳統的蘇格蘭裙出現在愛丁堡,也不會引人側目,甚至被媒體加以報導,因為傳統服裝對他們而言,就像我們端午划龍舟,中秋吃月餅一樣,太習以為常了。現今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會荒謬到將自身的傳統服裝誤以為是別的民族的衣服呢?
在此,需特別釐清的有五點:一、漢服非漢朝之服裝,是指漢民族近三千多年來的傳統服裝。二、長袍馬掛與旗袍並非漢服,其為滿民族之服裝。三、唐裝(即李小龍穿的功夫裝)是以滿族服裝為主所改良之服裝。四、推廣漢服是要漢族也擁有自己節慶慣穿之傳統服,而非要其他少數民族也穿漢服。五、復興漢服之意義在於凝聚漢族自身的文化歸屬感。
漢服因朝代更迭的歷史因素斷層了三百多年,接著清末民初國力衰微,積弱不振,自然也無暇顧及漢服文化的延續問題。直至近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國力增強,民生富裕,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許多傳統文化都一一得到復甦與重視,如漢字書法、各類傳統劇曲、中國武術,以及傳統節日等,唯獨漢服不被青睞,正所謂爹不疼、娘不愛。也因此,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大陸一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手持「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華夏有衣,襟帶天地」、「華夏復興,衣冠先行」的標題時,心中就感慨萬千,試問世界上有哪一個民族,在沒有被侵略與占領的壓迫下,居然還需要以憂國憂民的心態,深怕傳統中斷,然後大張旗鼓地去宣示與倡導自身的傳統服裝!
漢服不為現今社會大眾所熟知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三項:首先是民間對此種傳統服裝較無熟悉度及民族認同感,傳統節慶上不習慣穿著。畢竟漢服中斷至今也已三百六十幾年,社會大眾總覺得漢服像戲服(其實古裝戲劇服遠非傳統漢服),是古裝劇或傳統戲曲表演者演戲及上台時才穿的衣服。其二則是,中國大陸有關單位基於政策考量,在維護族群和諧的大方針下,不宜由官方主導與提倡漢服。此番考量雖立意良善,畢竟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的高度自然不同。但我疑惑的是,提倡漢服者並不是要把漢服定為國服,而只是希望在重要的民族祭祀與成年禮,及傳統節日上恢復漢服穿著,而且以漢族為主的傳統節日,諸如:中秋、端午、清明、春節等,都早已是國家法定假日的狀況下,對漢服採取不支持但也不限制的態度,難免令部分漢服愛好者難以理解。其三是,一般人對傳統漢服形式有所誤解,總覺得寬袍長袖的漢服,與當代生活格格不入,運用在日常生活上也極為不便,殊不知他們印象中的漢服是禮服與祭服,都是特定祭祀場合的穿著,漢服中也有常服與便服,就像你不會穿西方的禮服燕尾服去商店買東西一樣,而這部分需要的是再教育(或者國家教育體系內應有專章介紹各民族服之款式與沿革)。
熊喵大口吃垮全世界/俗擱大碗又暖胃 旺角迷你石頭火鍋
文、攝影:熊喵
又溼又冷的下雨天,熊喵就算有一身厚脂肪,依舊擋不住陣陣寒意,除了待在家裡包著棉被之外,最好的暖身方法就是吃火鍋。但火鍋百百種,到底吃甚麼最好呢?當然就是最流行的復古石頭火鍋啦!所以,本周熊跟喵要帶大家到三重的旺角迷你石頭火鍋,除了能吃到古早味,價位便宜又大碗,就算是大胃王也很划算。
旺角石頭火鍋是三重地區的人氣名店,熊跟喵早早就打電話訂位,卻總是沒人接電話(後來才知道是因為生意太好,沒空接電話),不過熊跟喵為了美食向來固執又勤快,喵棄而不捨地打了3天電話,直到用餐前2天才撥通,沒想到這裡的規矩只能前一天訂位,在不斷的努力之下終於達陣。
而消費方式,可以分成個人鍋跟4人鍋,4人鍋雖然可以提供6人一起吃,但因為最多只有4人位置,所以如果人比較多,就要稍微擠一下了。
因為喵跟友人都不吃牛,所以熊點菜就以豬肉跟海鮮為主,5個人用餐服務人員建議買3份主鍋即可,培根豬肉鍋(230元)加上五品海鮮鍋(290元),再補上一份海陸鍋(360元,海鮮加豬肉)就很豐富,而加點梅花豬每盤也只要80元,在這個不景氣時代更顯佛心啊!
以沙拉油先炒香洋蔥與蔥段,再加入梅花豬肉一同拌炒,光是香氣就已經讓熊喵食指大動,半熟之後再加入培根豬一起炒,炒到變色後即可起鍋,最後加入店家熬製的高湯,一口氣把菜盤與海鮮下鍋,沾著濃香花生味的沙茶醬,在寒冬裡格外暖胃。
以熊跟喵的經驗來說,平均每人只要300元,就能吃得飽足又豐富,雖然沒有超豪華食材,但以CP值來說絕對是值回票價,而且服務態度不錯又不收一成服務費,這樣的便宜好味道,絕對值得來試試看唷!
優惠價: 9 折, NT$ 68 NT$ 75
本商品已絕版
方道文山流/穿漢服上街!
文/方文山
十年前(二○○三年),河南鄭州的王樂天穿著漢服出現在鄭州市區,街上有人對他大喊:「快來看呀,日本人,穿著和服的日本人!」甚至有孩童瞧見他,也哄笑著說「八格牙路」。此則新聞當時被廣為流傳與報導,他後來被稱為「當代穿漢服上街的第一人」。這則新聞的重點在於,為何穿自己的傳統服裝上街會被大肆報導與關注!我們為何會對自己的傳統服裝陌生且誇張到誤以為是日本的和服呢?任何一個日本人穿和服走在京都街頭,恐怕沒有人會多看一眼,或任何一個蘇格蘭人穿著傳統的蘇格蘭裙出現在愛丁堡,也不會引人側目,甚至被媒體加以報導,因為傳統服裝對他們而言,就像我們端午划龍舟,中秋吃月餅一樣,太習以為常了。現今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會荒謬到將自身的傳統服裝誤以為是別的民族的衣服呢?
在此,需特別釐清的有五點:一、漢服非漢朝之服裝,是指漢民族近三千多年來的傳統服裝。二、長袍馬掛與旗袍並非漢服,其為滿民族之服裝。三、唐裝(即李小龍穿的功夫裝)是以滿族服裝為主所改良之服裝。四、推廣漢服是要漢族也擁有自己節慶慣穿之傳統服,而非要其他少數民族也穿漢服。五、復興漢服之意義在於凝聚漢族自身的文化歸屬感。
漢服因朝代更迭的歷史因素斷層了三百多年,接著清末民初國力衰微,積弱不振,自然也無暇顧及漢服文化的延續問題。直至近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國力增強,民生富裕,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許多傳統文化都一一得到復甦與重視,如漢字書法、各類傳統劇曲、中國武術,以及傳統節日等,唯獨漢服不被青睞,正所謂爹不疼、娘不愛。也因此,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大陸一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手持「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華夏有衣,襟帶天地」、「華夏復興,衣冠先行」的標題時,心中就感慨萬千,試問世界上有哪一個民族,在沒有被侵略與占領的壓迫下,居然還需要以憂國憂民的心態,深怕傳統中斷,然後大張旗鼓地去宣示與倡導自身的傳統服裝!
漢服不為現今社會大眾所熟知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三項:首先是民間對此種傳統服裝較無熟悉度及民族認同感,傳統節慶上不習慣穿著。畢竟漢服中斷至今也已三百六十幾年,社會大眾總覺得漢服像戲服(其實古裝戲劇服遠非傳統漢服),是古裝劇或傳統戲曲表演者演戲及上台時才穿的衣服。其二則是,中國大陸有關單位基於政策考量,在維護族群和諧的大方針下,不宜由官方主導與提倡漢服。此番考量雖立意良善,畢竟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的高度自然不同。但我疑惑的是,提倡漢服者並不是要把漢服定為國服,而只是希望在重要的民族祭祀與成年禮,及傳統節日上恢復漢服穿著,而且以漢族為主的傳統節日,諸如:中秋、端午、清明、春節等,都早已是國家法定假日的狀況下,對漢服採取不支持但也不限制的態度,難免令部分漢服愛好者難以理解。其三是,一般人對傳統漢服形式有所誤解,總覺得寬袍長袖的漢服,與當代生活格格不入,運用在日常生活上也極為不便,殊不知他們印象中的漢服是禮服與祭服,都是特定祭祀場合的穿著,漢服中也有常服與便服,就像你不會穿西方的禮服燕尾服去商店買東西一樣,而這部分需要的是再教育(或者國家教育體系內應有專章介紹各民族服之款式與沿革)。
熊喵大口吃垮全世界/俗擱大碗又暖胃 旺角迷你石頭火鍋
文、攝影:熊喵
又溼又冷的下雨天,熊喵就算有一身厚脂肪,依舊擋不住陣陣寒意,除了待在家裡包著棉被之外,最好的暖身方法就是吃火鍋。但火鍋百百種,到底吃甚麼最好呢?當然就是最流行的復古石頭火鍋啦!所以,本周熊跟喵要帶大家到三重的旺角迷你石頭火鍋,除了能吃到古早味,價位便宜又大碗,就算是大胃王也很划算。
旺角石頭火鍋是三重地區的人氣名店,熊跟喵早早就打電話訂位,卻總是沒人接電話(後來才知道是因為生意太好,沒空接電話),不過熊跟喵為了美食向來固執又勤快,喵棄而不捨地打了3天電話,直到用餐前2天才撥通,沒想到這裡的規矩只能前一天訂位,在不斷的努力之下終於達陣。
而消費方式,可以分成個人鍋跟4人鍋,4人鍋雖然可以提供6人一起吃,但因為最多只有4人位置,所以如果人比較多,就要稍微擠一下了。
因為喵跟友人都不吃牛,所以熊點菜就以豬肉跟海鮮為主,5個人用餐服務人員建議買3份主鍋即可,培根豬肉鍋(230元)加上五品海鮮鍋(290元),再補上一份海陸鍋(360元,海鮮加豬肉)就很豐富,而加點梅花豬每盤也只要80元,在這個不景氣時代更顯佛心啊!
以沙拉油先炒香洋蔥與蔥段,再加入梅花豬肉一同拌炒,光是香氣就已經讓熊喵食指大動,半熟之後再加入培根豬一起炒,炒到變色後即可起鍋,最後加入店家熬製的高湯,一口氣把菜盤與海鮮下鍋,沾著濃香花生味的沙茶醬,在寒冬裡格外暖胃。
以熊跟喵的經驗來說,平均每人只要300元,就能吃得飽足又豐富,雖然沒有超豪華食材,但以CP值來說絕對是值回票價,而且服務態度不錯又不收一成服務費,這樣的便宜好味道,絕對值得來試試看唷!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