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2013年6月 主編的話 張鐵志
中環,海闊天空
我是先在「重慶森林」這部電影遇見中環自動扶手電梯的。要到十多年後,我才有機會真正站在那個扶梯,緩緩地往上穿越層層的香港:從地面上金融的中環,經過SOHO在路邊喝著酒的老外,穿越各種「以台之名」的高級住宅區;我們去七一喝酒,去士丹利街的大排檔吃飯,或者隨性漫步在小巷中。
香港沒有一個地方如中環包雜著如此多重的矛盾:這裡是政治與經濟權力的中心(在那些構築起天際線的建築中有多少我們不得其門而入的權力洞穴?),是波希米亞們的遊盪巷弄,是享樂者的蘭桂坊樂園,是反抗者的佔據基地,也是菲傭們在週日彼此溫暖的場所。
本期的封面人物是不同的「中環人」:是在這裡吸收養分的波希米亞楊陽,是週日佔領公共空間的外傭Michele Ann,是剛剛離開中環的碼頭工人陳家駒,是相信中環價值就是開放、公平等香港核心價值的商界人士蔡東豪,也是即將佔領中環的學者戴耀廷。
他們都在中環,也為香港開展了中環的不同可能性。
就在明年,成千上萬的人群可能用肉身佔領某條街道,在中環挑戰所謂的中環價值(經濟發展是硬道理)──或者,挑戰西環。在不久的未來,荷里活道已婚警察警察宿舍即將變身創意中心,附近會出現更多藝廊、設計品店,更士紳化(gentrified)。但此刻,做為本土文化人秘密基地的七一吧卻正面臨經營危機──從六四吧到七一吧,這個酒吧說盡了後九七的香港故事,而她的可能消逝難道代表香港的政治要進入下一階段?
專題內容有港大建築系教授王維仁書寫中環的建築如合體縣香港政治經濟權力的變遷,藝評人梁寶山寫從九零年代至今以及接下來中環作為一個藝術區域的希望與失落,年輕評論人黃宇軒寫不同反抗運動在中環不同場所的發生,剛得到年度作家的廖偉棠寫從六四吧到七一吧的動人故事,曾經住在中環的作家李照興述說他在中環的閒盪生活,還有夜晚變身的神祕爵士酒吧、在中環少見的大排檔,以及傾聽這個城市聲音的soundpocket ….
中環之外,港府正在積極推動「啟動九龍東」計畫,希望打造第二個CBD。但到底是誰在啟動?誰能啟動?而九龍東的歷史和未來可以被如此輕易地改造?有無可能讓更多民間力量介入去決定這個地區的生命?談到佔領中環,五月初的馬來西亞大選讓許多人見到了普選體制下民主運動的能量,但也展示了掌權者如何製造黑暗。從香港九龍東到馬來西亞的政治,都有一樣的關鍵詞:人民的力量。
本期的藝術與設計專題同樣精采:中國的先鋒攝影史,香港設計的歷史與未來、香港本地攝影家Almond Chu,以及介紹即將新開的Cafe and Meal Muji。
從1976年開始,《號外》就伴隨每一代香港知識與文藝青年一起成長。他們在這裡認識香港,也在這裡改變香港。本期開始,我們和四所香港大學合作舉辦「校園佔領號外」活動,試圖讓《號外》重新與年輕人連結起。因為一方面《號外》仍企圖成為一份先鋒的文化刊物,並且是臉書所不能取代的,另方面我們也相信九零後青年們有獨特的創意與思考,可以讓不同世代的「大人們」從他們的青春氣味上有所學習。
關於青春。月中,我在紅館看台灣樂隊五月天演出,當看到Beyond的黃家強出來和五月天合唱「海闊天空」時,我激動地高聲合唱,而身旁不認識的香港女孩早已淚留滿面──這是對於過去感懷的眼淚,還是對於此刻和未來不確定的感傷呢?(這個月你可能會在維園和萬人高唱這首歌。)我們的開卷opinion 作者阿果那晚也在,他說:「假如香港有數萬人因應感召,集體流汗,拋開枷鎖,努力追夢,抵抗制度…..這場面,那夜在紅館就預演了一次。」
是的,請從紅館走到中環,撥開權力高廈遮蔽人們的幢幢黑影,在街道上彼此握著雙手,映射出愛與和平的光亮。中環,不是只屬於他們的,而是可以被不同的佔據者去重新書寫其意義。重新想像中環其實就是要奪回對中環的想像權力。然後,我們可以看到海闊天空。
(此文經過作者修改,與印刷版稍有不同。)
優惠價: 9 折, NT$ 180 NT$ 200
本商品已絕版
《號外》2013年6月 主編的話 張鐵志
中環,海闊天空
我是先在「重慶森林」這部電影遇見中環自動扶手電梯的。要到十多年後,我才有機會真正站在那個扶梯,緩緩地往上穿越層層的香港:從地面上金融的中環,經過SOHO在路邊喝著酒的老外,穿越各種「以台之名」的高級住宅區;我們去七一喝酒,去士丹利街的大排檔吃飯,或者隨性漫步在小巷中。
香港沒有一個地方如中環包雜著如此多重的矛盾:這裡是政治與經濟權力的中心(在那些構築起天際線的建築中有多少我們不得其門而入的權力洞穴?),是波希米亞們的遊盪巷弄,是享樂者的蘭桂坊樂園,是反抗者的佔據基地,也是菲傭們在週日彼此溫暖的場所。
本期的封面人物是不同的「中環人」:是在這裡吸收養分的波希米亞楊陽,是週日佔領公共空間的外傭Michele Ann,是剛剛離開中環的碼頭工人陳家駒,是相信中環價值就是開放、公平等香港核心價值的商界人士蔡東豪,也是即將佔領中環的學者戴耀廷。
他們都在中環,也為香港開展了中環的不同可能性。
就在明年,成千上萬的人群可能用肉身佔領某條街道,在中環挑戰所謂的中環價值(經濟發展是硬道理)──或者,挑戰西環。在不久的未來,荷里活道已婚警察警察宿舍即將變身創意中心,附近會出現更多藝廊、設計品店,更士紳化(gentrified)。但此刻,做為本土文化人秘密基地的七一吧卻正面臨經營危機──從六四吧到七一吧,這個酒吧說盡了後九七的香港故事,而她的可能消逝難道代表香港的政治要進入下一階段?
專題內容有港大建築系教授王維仁書寫中環的建築如合體縣香港政治經濟權力的變遷,藝評人梁寶山寫從九零年代至今以及接下來中環作為一個藝術區域的希望與失落,年輕評論人黃宇軒寫不同反抗運動在中環不同場所的發生,剛得到年度作家的廖偉棠寫從六四吧到七一吧的動人故事,曾經住在中環的作家李照興述說他在中環的閒盪生活,還有夜晚變身的神祕爵士酒吧、在中環少見的大排檔,以及傾聽這個城市聲音的soundpocket ….
中環之外,港府正在積極推動「啟動九龍東」計畫,希望打造第二個CBD。但到底是誰在啟動?誰能啟動?而九龍東的歷史和未來可以被如此輕易地改造?有無可能讓更多民間力量介入去決定這個地區的生命?談到佔領中環,五月初的馬來西亞大選讓許多人見到了普選體制下民主運動的能量,但也展示了掌權者如何製造黑暗。從香港九龍東到馬來西亞的政治,都有一樣的關鍵詞:人民的力量。
本期的藝術與設計專題同樣精采:中國的先鋒攝影史,香港設計的歷史與未來、香港本地攝影家Almond Chu,以及介紹即將新開的Cafe and Meal Muji。
從1976年開始,《號外》就伴隨每一代香港知識與文藝青年一起成長。他們在這裡認識香港,也在這裡改變香港。本期開始,我們和四所香港大學合作舉辦「校園佔領號外」活動,試圖讓《號外》重新與年輕人連結起。因為一方面《號外》仍企圖成為一份先鋒的文化刊物,並且是臉書所不能取代的,另方面我們也相信九零後青年們有獨特的創意與思考,可以讓不同世代的「大人們」從他們的青春氣味上有所學習。
關於青春。月中,我在紅館看台灣樂隊五月天演出,當看到Beyond的黃家強出來和五月天合唱「海闊天空」時,我激動地高聲合唱,而身旁不認識的香港女孩早已淚留滿面──這是對於過去感懷的眼淚,還是對於此刻和未來不確定的感傷呢?(這個月你可能會在維園和萬人高唱這首歌。)我們的開卷opinion 作者阿果那晚也在,他說:「假如香港有數萬人因應感召,集體流汗,拋開枷鎖,努力追夢,抵抗制度…..這場面,那夜在紅館就預演了一次。」
是的,請從紅館走到中環,撥開權力高廈遮蔽人們的幢幢黑影,在街道上彼此握著雙手,映射出愛與和平的光亮。中環,不是只屬於他們的,而是可以被不同的佔據者去重新書寫其意義。重新想像中環其實就是要奪回對中環的想像權力。然後,我們可以看到海闊天空。
(此文經過作者修改,與印刷版稍有不同。)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