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讓生活更有「彈性」
「彈性工時」是什麼呢?從字面上來看便是彈性的工作時間,實際上包括是否進辦公室、每週上班時數、每天幾點上班...等,都屬於彈性工時的範疇。可以不用天天早起,可以自己做時間規劃,聽起來很棒,對嗎?
在歐美採用彈性工時的公司較多,除了能帶來更多的利益外,員工也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時間,讓生活更有品質。美國越來越多的公司允許彈性工時,雖然雅虎、百思買兩家大型企業宣布取消彈性工時,但不可否認在美國這的確成為一股潮流。
在家上班生產力增加、到公司上班能獲得創新能力,根據不同產業、職位的需求,調整上班的型態,不管如何,總是期待創歐洲人因為對家庭概念的重視,固定工時讓他們失去陪伴家人的時光,但毅然辭職又會使家中少一份經濟收入,而彈性工時正好能彌補這一塊缺憾,適當分配且少而精的工時,使勞工更能全力投入工作。許多國家,如英國、比利時、荷蘭等都有針對彈性工時規劃政策。而德國作為彈性工時理念的起源,自1960年便開始推動,由威廉?哈勒所提出的概念,經過不斷的更新、修正,發展成現今的模樣,連部分政府機關也採行,德國更有80%企業施行彈性工時。
反觀台灣,由於勞資文化的不同,即便已在法律中提及了變形工時的概念,原本的一番好心好意,在經過老闆的扭曲實行、勞工資源不足無力抗拒的狀態下,且兩者間缺乏立場對等的溝通,遂成為政府默許下的暴政,令勞工聞之色變。
好好的「彈性工時」為何一到台灣就變了一個樣,在歐美卻是暢行無阻?除了勞資關係上的差異外,無法釐清彈性工時的正確用意,常常也讓美意大打折扣。能讓勞工與老闆達到雙贏,而非資方強制剝削、壓迫勞工,這才是彈性工時的真諦。(詳見42頁)
有時,創業的動機總是簡單而直接的,往往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就能開啟不一樣的人生。「m2 Labo」公司的創立者加藤女士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原先只是一名普通家庭主婦的她,成了小農與商家間的連結者,為小農開闢客源、為商家提供優質食材、為下一代的健康建立良性循環。縱使創業之路並不好走,但在堅持理念與親友支持下,相信很快就能看見雨後的彩虹。(詳見104頁)
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雖然外人看來錢大把大把的湧進,但商場上的規範卻顯有不足。反壟斷法行之有年,但卻從未祭出大刀,中看不中用的法律甚而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如今中國大陸翻轉,有了足夠技術、資金與人才力圖脫離過度依賴外來產業,就從反壟斷踏出建構商業秩序的堅定步伐,眾多企業被告發、重罰、調查,不論結果屬實又或者是競爭者的手段,各企業如何因應這股「腥」風氣,將成為未來如何在中國大陸立足發展的一大議題。(詳見16頁)
被戲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就連俄國大媽也是戰力十足!因為戰爭頻仍導致的男女比例失衡和性別觀念的不同,俄羅斯婦女既主內也主外,且因為退休金微薄,使得人生七十仍苦守職場的婦女比比皆是,她們從事的行業百百種,卻是維持俄羅斯正常運轉的螺絲釘。歷經歲月洗禮,縱然不再年輕美麗,但累積的經驗與打磨出的堅毅讓她們閃閃發光,即使面對年輕人也毫不遜色。(詳見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