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
牽手走遠路,共築文學夢
──作家結婚照的故事
《文訊》曾於1988年2月起開闢「結婚照」專欄,邀請作家、藝術家們提供結婚照並撰寫文章,與讀者分享婚姻故事的點滴及箇中甜蜜與辛酸,並於1991年和1992年分別結集為《結婚照》及《結婚照第二輯》。展讀這些動人的結婚照故事,既吐露夫妻牽手走遠路的心路歷程,也映照大時代的軌跡。
2010年11月及2013年3月,我們曾再度徵集作家結婚照,於齊東街日式宿舍、紀州庵文學森林分別展出,在一張張結婚照背後,訴說的不只是夫與妻的結合,還有一路相伴共築文學夢想的歡欣與淚水。
緣此,本刊再度策畫專題「牽手走遠路,共築文學夢──作家結婚照的故事」,邀請15位作家(及已逝作家之親人)撰文,並提供結婚照和全家福照,領引讀者一起走過美好記憶,慢嘗幸福滋味。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牽手走遠路,筆墨慰平生
◆封德屏
歲末年終,陸續收到朋友的喜帖,有娶媳婦的,有嫁女兒的。帖子上儷影雙雙,相偎相依,精心撰寫的文字,充滿對婚姻、未來幸福的憧憬期待。做長輩的,除了「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欣慰,也無不卯盡全力,幫助他們安排完美的婚禮,讓新人有一個幸福的開始。
是否每一場婚禮,都充滿鮮花與歡笑?
1946年,抗日戰火方歇,國共戰爭又起,23歲本名丁琛的芯心,在南京的湖畔,和她鍾情的軍官攜手唱著他倆的定情歌:「我高興地走上戰場,妳的歌聲在我耳旁,我快樂地流浪天涯,妳的微笑在我心上。先愛祖國再愛妳,先有綠葉後有花......」隔年,法院公證結婚,一桌喜宴,沒有雙方父母,沒典禮,沒樂曲,沒婚紗,沒捧花,簡單樸素的完成終身大事。
1947年,25歲的陳千武與許玉蘭在台中結婚。2014年11月,身為長子的陳明台,為了替父母寫結婚照的故事,父親已過世,就問詢母親。雖事隔多年,「母親仍然時時在懷念昔日青春與夢幻的表情裡,有些許的情緒起伏」,回憶兩人從最初點頭寒暄,不久後見面,父親就開始談現代詩、文學,母親則是靜靜聆聽。談戀愛,多在月光皎潔的夜晚。1946年12月提親,隔年1月18日結婚。席開十桌,新郎著深藍西裝,新娘因租不到結婚禮服,跟朋友借了一件粉紅色禮服,頭紗則是另外租來的,白色點綴著粉紅色花點。陳千武一生與文學結緣,但若沒有夫人大力支持,是無法成就他的文學創作的,陳明台記得母親對父親的「扶持」,一直也是他們婚姻生活中一個溫暖而永恆的模式。
作家王書川、王黛影的兒子王亞維,又是如何回看父母的婚姻呢?他的父親寫「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給母親時,已近人生的終點。他認為父親寫的不是誓言,而是回顧一路走來對母親真真實實的情愛與感謝。
李潼過世後這些年,夫人祝建太一直忙著為他整理結集出版作品,「過去的日子因為工作忙碌,就像是快轉影片,如今我才細細把過去又重活了一回。」
其他還有龔書綿、吳東權、梁秀中、朱學恕、蔡文甫、黃永武、方梓、楊錦郁、巴代、劉黎兒、宇文正,他們的婚姻故事呢?那些可歌可泣,笑中帶淚,有趣獨特的傳奇,本期專題為您一一展現。
「文書來生」是七十多年前一個相命師送給畢璞的一句話,那是母親找來為全家人算命的。從小就反對迷信的畢璞,怎會相信相士的話呢?但他說畢璞「文書來生」卻是貼切極了。果然,畢璞自小與書為伍,青年時開始走上爬格子之路,從此與筆墨結了不解之緣,如今高齡93,她仍「此志不渝,也還不想放棄。」
「淡泊名利,寧靜無為」是畢璞的人生觀;真摯與坦誠是畢璞作品的一貫風格。年過90後,儘管創作速度放緩,但不曾停筆。這位創作廣跨小說、散文、傳記、翻譯、兒童文學各領域,筆耕不輟七十餘年的資深作家,可能如她自己所言「個性沉默、內向,不擅交際」,多年來較少現身文壇活動。像她這樣一心執著於創作的人和其作品,在重視個人包裝、形象塑造,充斥各種行銷手法的出版紅海中,很容易會被凐沒遺忘。
冷月孤星,懸長空夜幕,環視今之文壇,已是鳳毛麟角。如今,她整理一生創作,委由秀威資訊科技公司編輯出版「畢璞作品全集」,計散文10冊,小說17冊,預計今年七月出版完畢。雖然她感嘆自謙七十餘年筆墨生涯如「長溝流月去無聲」,我卻驚歎她這般成果豐碩,如「老樹春深更著花」,令人欽羨,引人喝采!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牽手走遠路,筆墨慰平生
◆封德屏
歲末年終,陸續收到朋友的喜帖,有娶媳婦的,有嫁女兒的。帖子上儷影雙雙,相偎相依,精心撰寫的文字,充滿對婚姻、未來幸福的憧憬期待。做長輩的,除了「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欣慰,也無不卯盡全力,幫助他們安排完美的婚禮,讓新人有一個幸福的開始。
是否每一場婚禮,都充滿鮮花與歡笑?
1946年,抗日戰火方歇,國共戰爭又起,23歲本名丁琛的芯心,在南京的湖畔,和她鍾情的軍官攜手唱著他倆的定情歌:「我高興地走上戰場,妳的歌聲在我耳旁,我快樂地流浪天涯,妳的微笑在...
目錄
編輯室報告◎封德屏
吳晟第一本詩集:《吾鄉印象》◎應鳳凰
人文關懷
〈百草言〉
「昭和時代」:高倉健◎黃英哲
〈當代台灣人文精神〉1
緒論:什麼是人文精神?◎陳芳明
〈溪雲初起〉
藝文展演作「案」紀錄◎邱坤良
〈電影祕教〉
憶林黛◎黃建業
談文論藝
金庸印象記◎吳宏一
詩所為何事?──讀沈璧浩的詩◎李有成
馮傑散文:故鄉之故與泯然雅俗◎劉軍
人物春秋
〈作家行止〉
來徑如是,書寫如是──宋澤萊文學問答錄◎張俐璇‧宋澤萊
〈創作自述〉
長溝流月去無聲──70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追隨祖先的路◎丘秀芷
〈懷念學者〉
追懷漢寶德先生◎黃碧端
相送罷,背影歸不歸?◎姚仁祿
〈懷念學者〉
時空追思釋虛白──吾師王仁鈞◎葉樹奎
沽酒客來風亦醉 賣花人去路還香──追思王教授仁鈞先生◎曾守正
追憶王仁鈞先生兩三事◎陳宏勉
〈文壇瑣憶〉
扶孤──憶一代藝壇大師黃君璧◎徐賓遠
本期專題
牽手走遠路,共築文學夢--作家結婚照的故事
相簿的第一頁──記父親陳千武的婚照◎陳明台
半生緣◎芯心
憑一字結良緣◎龔書綿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回看父母親的結婚照◎王亞維
千里姻緣一線牽◎吳東權
女主外、男主內◎梁秀中
嫁海◎朱學恕
她像是我結婚的對象!◎蔡文甫口述,陳逸華整理
嫁給老國文◎黃永武
與李潼再續前緣路◎祝建太
預約一個詩人◎方梓
因緣和姻緣◎楊錦郁
請織起嫁衫,嫁給我吧!◎巴代
幸運的開始◎劉黎兒
我人生的環繞音效◎宇文正
我們的文學夢 特輯
詩,在路上◎陳義芝
紀州庵手記
Question to the Ultimate Answer◎吳正綱與紀州庵小精靈
書評書介
孤女的願望──讀田威寧《寧視》◎張瑞芬
政治的高度與寬度──讀藍博洲《台北戀人》◎黃錦珠
以一首長詩,舉隅──讀崔舜華《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蔡琳森
讓詩來說話──讀向明的新詩集《早起的頭髮》◎魯蛟
廚房裡的人間體驗──我讀幸田文的《廚房記》◎高大威
藝文史記
各地藝文採風◎編輯部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編輯部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朱雙一
文學記事──2014年11月~12月◎林妏霜
文學新書──2014年11月~12月◎詹宇霈
銀光副刊
〈詩〉
花海──2014年台中新社花海展觀賞◎岩上
說心◎丁潁
台灣的屋頂──夢登玉山◎藍雲
詩抄三首◎邵僴
期待◎鍾麗珠
高雄氣爆事件二首◎沙白
馬祖四帖◎葉日松
美食.美蝕◎楊震夷
尺之量度◎傅予
〈散文〉
人間好事◎郁思
深夜的「小七」◎樂茞軍
眼疾求醫◎黃信樵
田事◎胡坤仲
〈圖文創作〉
《光之道》第一道光:日光.金丸乍現◎李賢文
編輯室報告◎封德屏
吳晟第一本詩集:《吾鄉印象》◎應鳳凰
人文關懷
〈百草言〉
「昭和時代」:高倉健◎黃英哲
〈當代台灣人文精神〉1
緒論:什麼是人文精神?◎陳芳明
〈溪雲初起〉
藝文展演作「案」紀錄◎邱坤良
〈電影祕教〉
憶林黛◎黃建業
談文論藝
金庸印象記◎吳宏一
詩所為何事?──讀沈璧浩的詩◎李有成
馮傑散文:故鄉之故與泯然雅俗◎劉軍
人物春秋
〈作家行止〉
來徑如是,書寫如是──宋澤萊文學問答錄◎張俐璇‧宋澤萊
〈創作自述〉
長溝流月去無聲──70年筆墨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