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200
優惠價: 9 折, NT$ 180
本商品已絕版
謬斯關鍵字
音樂會必備曲目TOP 50
如果在搜尋網站打入「古典樂入門曲」、「古典樂百大名曲」等關鍵字,跑出來的資料數以萬計,而以「你一定要認識的古典名曲○○首」為主題的坊間書籍,更是不勝枚舉。然而,若我們實際看一下這些名單,其實又大同小異,究竟是如何挑選的,也很難說出一個標準。
在「MUZIK 100」的「左翻時事」特刊企劃中,我們以長達三個月的時間,一筆一筆地整理,以《MUZIK》創刊號的二○○六年十月號為時間起點,至一百期前的二○一五年七月號止,在這陪伴《MUZIK》一百期的將近九年資料中,整理出在台灣國家音樂廳舞台上,所有演出樂曲的次數。透過此種「量化整理法」,歸納出一個「音樂會必備曲目TOP 50」的精準名單,與「右翻知識」的「百期唱片精選50」互相呼應,組合成「MUZIK 100」。
本期封面故事
讀《MUZIK》不可不聽的50張唱片
《MUZIK》走過一百期,歷經多次改版、內容方向的調整,版型也有多種變化,但唯一一個從第一期開始就不變的單元,就是「唱片評論」。以古典音樂雜誌自居的《MUZIK》,堅持不論當期有多少的內容,一定都要留給「唱片評論」一定的篇幅,由眾家主筆們,精心地為讀者先行提供他們對於本月最新唱片的所聽所感。
在「MUZIK 100」的時刻,「右翻知識」端出的特刊企劃,以「讀《MUZIK》不可不聽的50張唱片」為主題,從每一期的《MUZIK》唱片評論中,精選受到主筆們推崇的唱片,希望勾勒出這九年來,新世代的古典樂錄音輪廓。同時也希望與《MUZIK》第一期主題「一生中不可不聽的80張唱片」致敬,當年的推薦是對於歷史經典的溫故,百期的回顧則是對於往後世代的知新!
【MUZIK No. 100讀焦點】
1. 音樂會50選: 九年演出回顧
古典音樂中美麗的變化、生命力與浩瀚的深度,是其一直到今天仍讓許多人著迷而不停探索的原因;適逢《MUZIK》雜誌編撰的第一百期,我們開啟這個曲目統計的計畫,以二○○六年十月到二○一五年六月間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節目為樣本,透過大數據分析探討臺灣這九年來古典音樂的發展及變化,期能透過這些資料的分析,為讀者呈現出一些當前古典音樂演出的現況。
2. 歌劇何處尋?: 台灣近年歌劇演出淺談
比起歐美,台灣尚未具備一個正式的「歌劇院」,即便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在即,依照目前所展露的規劃,該場館似乎也會以「綜合型藝術演出」做為軟體訴求,而非是製作檔檔相連的專職歌劇院,讓歌劇愛好者往往只能望歐美劇院的安排而興嘆。
即便在硬體資源如此有限的情況下,台灣音樂團體推廣歌劇可說是不遺餘力,除了國家交響樂團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皆有每年端出歌劇製作的傳統外,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也在去年上任的藝術顧問簡文彬安排下,發揮其在歐洲歌劇院所長,引進許多音樂會形式的歌劇演出。另外,由「歌劇教父」曾道雄領軍的台北歌劇合唱團(舊名:台北歌劇劇場),以及隸屬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的台北愛樂歌劇坊,也每年皆會安排新檔歌劇,加上一些小型團體製作與外國引進劇院,每年在台灣能欣賞到的歌劇次數,雖不頻繁但也能令人接受。在「MUZIK 100」的當下,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九年來台灣歌劇演出發展吧!
3. 唱片50選: 經典永不磨滅 回憶那些年的歷史錄音
「逛唱片行」這個詞,在一九九○年代初是很有意義的,在台北從西門町到公館,可以畫出一趟充實的唱片之旅。唱片業在當時仍相當蓬勃發展,唱片公司趁著將自家錄音倉庫的類比檔案數位化之際,開始了超大全集的企劃。而這類龐大唱片企劃的濫觴,就是RCA/BMG推出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大全集。這套大全集共分七十一卷、八十二張CD,內容囊括五十八位作曲家的作品,錄音時間橫跨一九二○年到一九五四年,RCA/BMG先是發行單片,後來再集結成大套裝,我的印象中,位於西門町的淘兒唱片進了一套,裡面有一本解說書,八十二張唱片還以一個頗為精緻的木盒包裝起來,那個年代真是唱片的黃金年代。
編輯精選
‧從大眾到分眾: 獨立廠牌興起及大廠的壟斷與衰退(呂繼先)
‧黑膠文藝復興 (劉名振)
作者簡介:
《MUZIK》為華語世界少數,甚至是唯一的中文古典樂刊。2012年全面改版後,藉由深入淺出的專題、特別報導、音樂聆賞等專欄,佐以每月精選CD等豐富的加值內容,讓古典音樂不再是困難的門檻;未來我們更計畫發行音樂專門書籍,讓想要深入閱讀的讀者能有適當的管道循序漸進,培養出自己的音樂感知生活。
MUZIK官方網站 www.muzik.com.tw
MUZIK 粉絲頁 www.facebook.com/muzikcom
優惠價: 9 折, NT$ 180 NT$ 200
本商品已絕版
謬斯關鍵字
音樂會必備曲目TOP 50
如果在搜尋網站打入「古典樂入門曲」、「古典樂百大名曲」等關鍵字,跑出來的資料數以萬計,而以「你一定要認識的古典名曲○○首」為主題的坊間書籍,更是不勝枚舉。然而,若我們實際看一下這些名單,其實又大同小異,究竟是如何挑選的,也很難說出一個標準。
在「MUZIK 100」的「左翻時事」特刊企劃中,我們以長達三個月的時間,一筆一筆地整理,以《MUZIK》創刊號的二○○六年十月號為時間起點,至一百期前的二○一五年七月號止,在這陪伴《MUZIK》一百期的將近九年資料中,整理出在台灣國家音樂廳舞台上,所有演出樂曲的次數。透過此種「量化整理法」,歸納出一個「音樂會必備曲目TOP 50」的精準名單,與「右翻知識」的「百期唱片精選50」互相呼應,組合成「MUZIK 100」。
本期封面故事
讀《MUZIK》不可不聽的50張唱片
《MUZIK》走過一百期,歷經多次改版、內容方向的調整,版型也有多種變化,但唯一一個從第一期開始就不變的單元,就是「唱片評論」。以古典音樂雜誌自居的《MUZIK》,堅持不論當期有多少的內容,一定都要留給「唱片評論」一定的篇幅,由眾家主筆們,精心地為讀者先行提供他們對於本月最新唱片的所聽所感。
在「MUZIK 100」的時刻,「右翻知識」端出的特刊企劃,以「讀《MUZIK》不可不聽的50張唱片」為主題,從每一期的《MUZIK》唱片評論中,精選受到主筆們推崇的唱片,希望勾勒出這九年來,新世代的古典樂錄音輪廓。同時也希望與《MUZIK》第一期主題「一生中不可不聽的80張唱片」致敬,當年的推薦是對於歷史經典的溫故,百期的回顧則是對於往後世代的知新!
【MUZIK No. 100讀焦點】
1. 音樂會50選: 九年演出回顧
古典音樂中美麗的變化、生命力與浩瀚的深度,是其一直到今天仍讓許多人著迷而不停探索的原因;適逢《MUZIK》雜誌編撰的第一百期,我們開啟這個曲目統計的計畫,以二○○六年十月到二○一五年六月間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節目為樣本,透過大數據分析探討臺灣這九年來古典音樂的發展及變化,期能透過這些資料的分析,為讀者呈現出一些當前古典音樂演出的現況。
2. 歌劇何處尋?: 台灣近年歌劇演出淺談
比起歐美,台灣尚未具備一個正式的「歌劇院」,即便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在即,依照目前所展露的規劃,該場館似乎也會以「綜合型藝術演出」做為軟體訴求,而非是製作檔檔相連的專職歌劇院,讓歌劇愛好者往往只能望歐美劇院的安排而興嘆。
即便在硬體資源如此有限的情況下,台灣音樂團體推廣歌劇可說是不遺餘力,除了國家交響樂團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皆有每年端出歌劇製作的傳統外,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也在去年上任的藝術顧問簡文彬安排下,發揮其在歐洲歌劇院所長,引進許多音樂會形式的歌劇演出。另外,由「歌劇教父」曾道雄領軍的台北歌劇合唱團(舊名:台北歌劇劇場),以及隸屬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的台北愛樂歌劇坊,也每年皆會安排新檔歌劇,加上一些小型團體製作與外國引進劇院,每年在台灣能欣賞到的歌劇次數,雖不頻繁但也能令人接受。在「MUZIK 100」的當下,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九年來台灣歌劇演出發展吧!
3. 唱片50選: 經典永不磨滅 回憶那些年的歷史錄音
「逛唱片行」這個詞,在一九九○年代初是很有意義的,在台北從西門町到公館,可以畫出一趟充實的唱片之旅。唱片業在當時仍相當蓬勃發展,唱片公司趁著將自家錄音倉庫的類比檔案數位化之際,開始了超大全集的企劃。而這類龐大唱片企劃的濫觴,就是RCA/BMG推出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大全集。這套大全集共分七十一卷、八十二張CD,內容囊括五十八位作曲家的作品,錄音時間橫跨一九二○年到一九五四年,RCA/BMG先是發行單片,後來再集結成大套裝,我的印象中,位於西門町的淘兒唱片進了一套,裡面有一本解說書,八十二張唱片還以一個頗為精緻的木盒包裝起來,那個年代真是唱片的黃金年代。
編輯精選
‧從大眾到分眾: 獨立廠牌興起及大廠的壟斷與衰退(呂繼先)
‧黑膠文藝復興 (劉名振)
作者簡介:
《MUZIK》為華語世界少數,甚至是唯一的中文古典樂刊。2012年全面改版後,藉由深入淺出的專題、特別報導、音樂聆賞等專欄,佐以每月精選CD等豐富的加值內容,讓古典音樂不再是困難的門檻;未來我們更計畫發行音樂專門書籍,讓想要深入閱讀的讀者能有適當的管道循序漸進,培養出自己的音樂感知生活。
MUZIK官方網站 www.muzik.com.tw
MUZIK 粉絲頁 www.facebook.com/muzikcom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