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
減少核電、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是全球趨勢,但台灣要在7年後實現非核家園,代價是什麼?不但從現在起每4天要蓋1支離岸風機、找2座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小的土地種太陽能、還得讓施工期5年以上的天然氣接收站如期完工。否則就得拉高燃煤發電,空污陰霾大增?能源轉型無法一步登天,該如何務實思考能源政策,穩健實現非核、綠能、穩定發電的理想?
「我認為台灣終究要走向非核家園,但不該堅持非得在二○二五年就達到,」台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王明鉅穿著白袍受訪時,細訴自己對能源政策立場的轉變。七年前福島核災時,他跟著所有人一起反核。但去年八一五停電之後,他的立場逐漸鬆動。
「台灣身為孤島電網,我們不能沒有Plan B,」王明鉅說,愈來愈多的民眾和他一樣改變了想法,具體而微點出自二○一一年福島核災後,台灣對核電最明顯的風向轉變。
有一群人甚至正在推動公投連署,主張廢除電業法中「核電機組在二○二五年前須全數停止運轉」的條文,保留核電作為發電選項之一,以確保穩定供電。王明鉅立即表態支持。七月初連署後,還上臉書呼籲更多人響應。不過幾年前,這個訴求恐怕還難以想像。《蘋果日報》六月底一份民調指出,超過七成民眾擔心缺電,六成五民眾認為台灣目前不該放棄核電。今年三月的反核遊行,也是歷來人數最少,從一三年的八萬人,今年只剩兩千人,反映出反核議題的退燒。工商團體也表達憂心。六月的美國商會白皮書點出,台灣能源供應成本與可靠性出現不確定性,強調政府應確保「持續、充足、價格穩定且有競爭力」的電力供應。
八一五停電,凸顯缺電危機
怎會有如此變化?遠因是氣候變遷。五月底台灣用電量創史上新高。在氣候暖化,物聯網、AI、雲端等大量用電科技成為生活一部份,用電量恐將持續攀升。
近因,則是去年八月十五日的大潭電廠跳電,全台近七百萬戶受影響。儘管此事件是人為疏失,仍引起各界對供電系統強烈不信任感。那時開始「缺電」成為日常詞彙。過去四年,供電吃緊天數持續攀升(見80頁表4),打個比方,好像公司存款不足,每天為了跑三點半,得到處勻支借款才能不跳票,讓人擔憂是否有餘裕面對如八一五的突發狀況。
蔡英文政府極具野心的能源轉型計劃:二○二五年核一二三如期除役、核四不運轉、燃煤發電佔比降至三成、天然氣五成、再生能源兩成,在提出兩年後,遭遇到嚴峻而真實的挑戰。根據計劃,再生能源要在七年內從佔五%到二○%,燃氣要從四成達到五成,儘管中油已簽了採購長約,但新的第三接收站一年多來持續卡關,是真實的阻礙。(見92頁)
險阻重重的能源轉型,怎麼走下去?時間和污染的拉鋸,有四大困境
世界趨勢的確是走向廢核,但各國都給了符合實際現況的時間表。目前台灣訂二○二五非核家園,以現在的進度,幾乎是難以達成。「這是一場時間與污染的拉鋸戰,」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這樣評論台灣目前面臨的能源轉型挑戰。(見77頁)
二○二五年,台灣將面對哪些能源供應風險?
首先,再生能源建置進入深水區。根據能源局數據,目前太陽光電全台累計裝置容量不到二.二GW,要在未來七年內增為九倍(見80頁表3),需要兩萬五千公頃土地。但台灣地狹人稠。「容易做的地方都做了,接下來會愈來愈困難,」一位太陽能業界協理說。
第二,儲能技術雖持續進步,但價格仍高昂,無法迅速應用、補足再生能源間歇性。去年底,經濟部能源局宣布未來八年將投入十六億,推動二十五件區域性儲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計劃。五月在金門的微電網儲能計劃,十.八MW儲能系統,就要兩億元成本。
台達電能源基礎建設事業群解決方案處處長艾祖華指出,大規模儲能價格仍偏高,儘管電池成本持續緩步下降。目前美國儲能系統每度電建置成本仍高達三百八十美元以上。因此儘管整體儲能技術可望在五年內成熟與標準化,預計至二五年每度電儲能系統建置成本可降到兩百美元以下,但依然偏貴。
第三,佔五成的天然氣供應,因第三接收站持續卡關,有接不上的風險。
第四,若再生能源與燃氣無法順利補位,燃煤發電恐持續增加。從一五年起,燃煤發電佔比從三五%持續增加至目前近四成。
前經濟部長杜紫軍,六月與長風基金會發表建議能源配比報告,主張核電與再生能源應各佔一五%,天然氣維持四成。原因在於他們擔心,二○二五年在核電不延役、核四不運轉、第三接收站沒蓋好、天然氣上不來之下,只能夠燒更多煤,對健康有很大風險。
挑戰其實只有一個:時間。
國際大方向是廢核,但問題是台灣能在二○二五達標嗎?要花多少成本?阻礙怎麼克服?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問題不是非核,是如何達成?
文 / 吳琬瑜
815缺電滿週年之際,本期《天下》務實地討論台灣的能源困境。這從來不該只限於擁核、非核的二元對立,當距離「2025非核家園」只剩7年,我們該如何穩健地推動能源轉型?
在八一五停電滿一週年的今天,《天下》本期的封面故事是「來不及實現的非核家園」,讓我們務實地討論「二○二五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問題。
非核、發展再生能源,是全民的共識,但最嚴苛的變數是「時間」。
政府訂下的目標是七年後達成非核家園,策略方法是五成的天然氣、三成燃煤、兩成再生能源,完全取代核能。
因此從現在起,每四天要蓋一支離岸風機、找兩座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小的土地種太陽能、還得讓施工期五年以上的天然氣接收站如期完工,否則就得拉高燃煤發電。如今,燃煤成了增加碳排放及增加空氣污染、健康疑慮的辯論戰場。(見70頁)
一八年的今天,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地震後的核災,又添加了氣候變遷的嚴峻考驗。
地球正在悶燒。今年夏天,各地都創下了歷史新高的溫度,最主要的兇手就是化石燃料需求難以降低。
三年前,各國在巴黎承諾,將相較於前工業時代的全球氣溫升幅,維持在低於攝氏兩度的範圍之內。但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石油和天然氣投資,皆已再次上升。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亞洲是全球能源需求大增的地區,○六至一六年間,亞洲新興經濟體快速前行,能源消耗增加了四成。煤這種最骯髒的化石能源,使用量年增率為三.一%;天然氣年增率為五.二%,石油則為二.九%。(見126頁)
《天下》仔細分析了能源轉型最務實、也最值得台灣借鏡的日本。因為兩者都屬獨立電網與海島國家,同樣缺乏天然資源,同樣面臨颱風與地震挑戰。日本作為京都議定書簽署國,也於一五年簽署巴黎協定,宣示二○五○年溫室氣體要減量八成。
七月初,日本內閣通過二○五○能源轉型基本計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為避免能源來源過於集中,宣示二○三○年的核電佔比要從目前的二%提升到兩成以上,火力發電則要從目前的八三%降到五六%。
這樣的策略改變是重新衡量了全球與日本國內的情勢,以達成「減碳承諾、能源選擇多樣化、漸進實現能源自主」三大目標。天然氣、燃煤、核能與再生能源約各佔四分之一,努力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生質能、地熱,但因為仍要兼顧基載,而定位核能為「實用階段的減碳選擇」。(見88頁)
期盼今天台灣的能源辯論,能跳脫擁核、非核的零與一選擇,而是務實面對如何達成?要花多少時間、用什麼方式達成?才能穩健實現非核、綠能、穩定發電的理想。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問題不是非核,是如何達成?
文 / 吳琬瑜
815缺電滿週年之際,本期《天下》務實地討論台灣的能源困境。這從來不該只限於擁核、非核的二元對立,當距離「2025非核家園」只剩7年,我們該如何穩健地推動能源轉型?
在八一五停電滿一週年的今天,《天下》本期的封面故事是「來不及實現的非核家園」,讓我們務實地討論「二○二五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問題。
非核、發展再生能源,是全民的共識,但最嚴苛的變數是「時間」。
政府訂下的目標是七年後達成非核家園,策略方法是五成的天然氣、三成燃煤、兩...
目錄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高火力或供電不穩的未來?
2025非核家園的風險 文 / 劉光瑩
減少核電、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是全球趨勢,但台灣要在7年後實現非核家園,代價是什麼?
不但從現在起每4天要蓋1支離岸風機、找2座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小的土地種太陽能、還得讓施工期5年以上的天然氣接收站如期完工。否則就得拉高燃煤發電,空污陰霾大增?
能源轉型無法一步登天,該如何務實思考能源政策,穩健實現非核、綠能、穩定發電的理想?
專訪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苗豐強
我們要以核能養綠能,還是以空污養綠能? / 劉光瑩
專訪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 沈錦豐
電要從哪來?辯論比公投結果重要 / 劉光瑩
專訪 台大醫院麻醉主治醫師 王明鉅
台灣能源轉型,不能沒有B計劃 / 劉光瑩
專訪 經濟部長 沈榮津
以創意和配套,達成能源轉型 / 劉光瑩
數據看天下 台灣節電難題
工業用掉過半電量,電腦產業用電增加最多 / 林佳賢、劉光瑩
借鏡日本,核災小鎮如何靠地熱翻身
台灣腳底下的發電廠,把溫泉變綠金 / 呂國禎
海外援兵 氣電的兩大風險
靠天然氣減碳廢核,台灣賭很大?/ 劉光瑩
時事
百事公司首位女執行長努伊
女性能兼顧事業與家庭?她們只是假裝做得到 / 吳怡靜
企業
應用程式下載次、消費金額創新高
哪個能被留在手機裡?App發展關鍵字:懶 / 蔡紀眉
案例1 台灣大車隊
「副業」佔七成營收!串起司機乘客食衣住行 / 蔡紀眉
案例2 易遊網
靠雞毛小事勝出!「杯子少一個」也跨海處理 / 蔡紀眉
案例3 數字科技
做出591租屋龍頭後,再讓每天兩千人「結婚吧」/ 蔡紀眉
拿三星OLED技術,又搶三星單
京東方搶吃蘋果,最大輸家是台灣? / 黃亦筠、陳良榕
財經
台灣與全球景氣即將反轉?
三大航運聯盟撤線,揭露三大景氣真相 / 楊卓翰
專訪 Line台灣純網銀操盤手劉奕成
搶首家純網銀執照,Line要做台版微信?/ 盧沛樺
人物
桂冠老董為何要在颱風天作畫?
桂冠湯圓爆紅背後,王正明的創新日常 / 吳雨潔
政治社會
專訪 中國作家、導演徐星
用鏡頭揭國家謊言看誰在「胡說八道」/ 吳凱琳
要兩千多萬,給了逾四千萬
柯P的「學姊軍團」如何把人氣變現?/ 林倖妃
國際旅客最愛北市景點第三名
擠下北投溫泉區,大稻埕華麗變身記 / 伍芬婕
國際兩岸
中國供給側改革走兩步、退一步
兩大經濟引擎熄火,習近平走在鋼索上 / 辜樹仁
管理
台灣最大的企業接班人組織
黑手女兒也來接班,二代共學團誕生 / 呂國禎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全球熱浪、野火肆虐
地球抗暖化為何失敗?
陸股下挫,證明川普贏了?
全球稅制三大荒謬 還不修?
太長的暑假,窮孩子放不起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
OFF LIFE & STYLE
到哪裡吃飯 選擇台灣、選擇困難
手作豆製品,台味早餐也能小清新 / 周敏
風格與時尚 找回傳統的記憶與技藝
花蓮港口部落編織包,讓紐約驚豔的另類台灣之光 / 吳雨潔
幸福台灣味專欄 雞蛋
讓吃素的雞「偷腥」,新鮮好蛋,幸福回甘 / 徐仲
看什麼玩藝 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
穿脫之間,最赤裸裸的美 / 司徒嘉慧、黃?庭
專欄
好習慣有多威?幫你省一萬小時 / 洪蘭
中產階級為何變,不穩定無產者? / 朱雲漢
成功企業背後,關鍵第三人 / 鄭志凱
比起比特幣,更該關注以太坊 / 林之晨
地方創生須知:肥水不落外人田 / 徐重仁
要流量或形象?BuzzFeed兩難 / 黃哲斌
「果然是我生的」,失控的遙控爸媽 / 張家齊
從「一九四九」,思考故宮台灣化 / 野島剛
好書搶先讀《世界不平等報告2018》
世界不平等資料庫證實:「做功德」害窮人難翻身 / 陳顥仁
編者的話
問題不是非核,是如何達成?/ 吳琬瑜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高火力或供電不穩的未來?
2025非核家園的風險 文 / 劉光瑩
減少核電、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是全球趨勢,但台灣要在7年後實現非核家園,代價是什麼?
不但從現在起每4天要蓋1支離岸風機、找2座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小的土地種太陽能、還得讓施工期5年以上的天然氣接收站如期完工。否則就得拉高燃煤發電,空污陰霾大增?
能源轉型無法一步登天,該如何務實思考能源政策,穩健實現非核、綠能、穩定發電的理想?
專訪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苗豐強
我們要以核能養綠能,還是以空污養綠能? / 劉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