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力量
Youth Power
王俊雄 × 蘇雅玲
Chun-Hsiung Wang × Ya-Lin Su
王:本期叫做「青春的力量」,我想呼應了幾件事情。一是十九世紀末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對於建築史的重要含意,是我們擺脫了古典的束縛,但並沒有擺脫裝飾的束縛,也就是在新藝術運動時,建築還是得用很多的裝飾表達它的意義。所以有人會認為新藝術運動在建築史上是個過渡期,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的過渡期。它是否為過渡期,在建築史上尚有爭論,不過我個人不認為新藝術運動是個過渡期,若回頭看那段時期的建築,無論是維也納、布拉格、比利時或東歐的國家,都會感受到那邊的建築既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活力和生命力,不會覺得這些建築是現代建築可以比擬的,它有一個非常獨特且迷人的狀態,它不應該被視為過渡期,而是以一種很特殊的狀態停留在建築史上。而在法國被稱為「新藝術運動」的作品,在德國則被稱作「青年風格」(Jugendstil),顧名思義新藝術是一群年輕人創造出來的。
十九世紀末「新藝術」產生出可以抗拒已存在四百多年的古典主義,即能看出青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是建築史裡非常重要的一章,而當我們釐清它並非現代主義之前的過渡期,而是與現代主義截然不同的建築時,我們就可以在新藝術運動裡充分地看到「青春的力量」以及其建築的獨特。
蘇:本期刊登的八案由沈庭增「目目裏山」、「三和國小風雨活動場」;蔡嘉豪「菸.葉.廠」、「潮境智能海洋館」;呂兆民「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動物園分館」;力口建築「重造舊業:德旅店」;洪浩鈞「QUAN 泉.場」以及曾聖凱、曾成德老師帶著一群年輕學生創作的「台灣厝」。這些人的階段都已經進入了高峰期,對於設計的操作也已經產生出自身獨有的思考脈絡。透過作品,我認為他們的青春的力量,已經反映出其爆炸性的能量及未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