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署與你
經過多任內政部長、營建署長的持續帶領之下,臺灣國家公園即將翻至下一個新的篇章。那麼,接下來臺灣的國家公園會有什麼不一樣嗎?對於致力於自然保育與人文史蹟保存的國家公園來說,表面上可能不會出現眾所矚目的華麗變身,但潛移默化般的影響將以十年乃至百年的尺度,形塑臺灣下一個世代的風貌。
濕地與海岸納入管理後,結合山林與海洋,面對氣候變遷步步進逼,以及淨零排放的願景,國家公園將更有機會成為帶領臺灣走在前線的先驅者,將國際脈動導入臺灣,與各機關緊密合作,回應當代環境、生態、人文甚至產業的議題與需求;而在資源更加充足後,國家公園內軟硬體的提升,將與時俱進地改變遊憩品質,不僅僅滿足國人期待,更能作為外國遊客認識臺灣品牌之窗。
然而,臺灣兩千三百萬人中仍有許多人未曾踏足國家公園,他們或許想知道,「國家公園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其實,「走進」國家公園的觀念早已悄悄改變中,國家公園正在慢慢地靠近民眾的生活。
各地國家公園不只將「夥伴」限縮於國家公園內的居民、社區和產業,而是積極與各方部落、團體、企業等對象共尋互助互利之道,共創資源運用的新價值。在國家公園署成立後,這個網絡將繼續牽繫起更多人,覆蓋臺灣更多地方。內政部營建署吳欣修署長在本期受訪時強調:「不能只跟別人說國家公園有多好,還要傾聽、溝通、做給大家看,當看到國家公園對他的生活有幫助,他就願意加入。我們要把餅做大,才能跟更多人分享。」
秋季號主題:從你們到我們
「你們只顧黑面仔ㄟ腹肚,誰顧阮ㄟ腹肚?」把這句話中的黑面琵鷺替換成歐亞水獺、臺灣黑熊等其他動物,就是各國家公園與在地居民溝通時的縮影。在居民眼中只重視生態與人文保護的「你們」,以及在國家公園人員眼中抗拒改變的「你們」,在一次次的互動中變得理解與包容,大家口中的「你們」也漸漸成為「我們」,一起為環境和生活奮鬥。
國家公園範圍內,有居民、農民、原住民等在地者,他們也是國家公園的一份子,國際上共管共榮的趨勢,已成為國家公園永續發展的基礎,我們將以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為起點,深入了解臺灣國家公園與在地者共構的生態願景,並串聯起周邊地區和國家,看國家公園如何突破邊界,透過合作產生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