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開門見喜,馬年話吉祥
寒意未減,農曆新年卻已悄然來到。但聞互道恭喜、祝福的音聲不絕於耳,只盼新的一年裡求得平安順心。而家家戶戶門口不僅貼飾象徵吉祥富貴的各式春聯或年畫,屋內更隨處可見飾以魚、鹿、蝙蝠等動物,或如意、柏枝、柿子等物件的應景擺設,一派喜氣洋洋模樣。若問起這些圖像究竟寓意為何,外國人或許難以理解,不過對我們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畢竟這些吉祥話語或圖像在歷經數千年的傳承後,早已深植於漢文化圈,成為現實生活中追求幸福或財富的最佳良品。
新年伊始,本期《典藏.古美術》特別獻上「吉祥」專題,帶領讀者進入多彩多姿而又吉祥討喜的中國藝術世界。其中既有出現在年畫上,頭上綁著娃兒似的雙髻、手中拿著「一團和氣」卷軸的胖姥姥;也有清代皇帝為了記錄祥瑞之象或慶祝大婚而特製富有吉祥色彩的「吉言活計」和「大婚瓷」;尚有將立體、寫實、精準的「全形拓」與「歲朝清供圖」鎔於一爐、用以祈願長壽和榮華富貴的博古圖等。藉著這些作品,除了可以領略吉祥圖象背後深厚的文化意涵,也能從視覺上追索古代藝匠如何跨越媒材、將其轉化為不朽傑作的匠心與巧藝。
說起「吉祥」文物,擁有數千年歷史的青銅器自然也不能缺席。今日所見帶有暗綠色澤的青銅器,剛被製作出來時,其色澤可是如同黃金般閃亮奪目,同時具有不易毀壞的特性,因而多使用於祭祀吉禮等場合,被稱之為「吉金」,不僅古代文人或帝王為之風靡,亦是現代許多公、私收藏賞玩和研究的對象。在本期「焦點」單元中,讀者即可分別看到私人收藏家丹尼爾.夏普羅(Daniel Shapiro)如何與青銅器相遇,最終建立起傲人藝術收藏的歷程,以及20世紀安陽殷墟的考古成就如何見證商代青銅器的工藝水準與美學。而若想認識三千年前曾與商王朝交會、卻擁有自身獨特青銅文化的古老「巴國」文明,則可在「展覽」單元中一窺究竟。
新年新氣象,各博物館推動展覽的腳步亦未嘗稍歇。在北京,有首都博物館透過史前以迄清代的玉器、金銀器、陶瓷和佛像等文物,講述女真族的歷史文化。在南京,有南京博物院為紀念傅抱石逝世50週年,特別以繪畫、篆刻及相關學術成果彰顯其卓越成就。在日本關西,則有大和文華館、泉屋博古館、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攜手以「竹」為主題,藉相關繪畫及陶瓷、文房雜項,呈現竹子既為君子之友、又為吉祥主題的特質。除此之外,來到「鑑賞」單元,則能進一步探究唐代金銀器獅子紋樣的風格與其背後中西交流的歷史,以及瀋陽故宮珍藏之乾隆皇帝御筆書畫、官窯瓷器,以及清代至近現代大師精彩的鞍馬畫作。
今年適逢十二生肖走到了馬年。說起馬兒,牠既能下田耕作,又可供作戰競技之用,更不用說還能負載人車貨物、千里奔馳傳信。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願所有古美術的愛好者,都能踏著有如馬兒般的穩健步伐,繼續將傳承下來
的文化結晶交遞至未來,數千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