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交融之美,美在哪裡?
歡快、熱鬧、熙攘,燦燦輝煌金屏風,真是炫目的綺麗啊!
嘈雜鼎沸的市集人聲、奇裝異服的歐羅巴人、鹹腥乾熱的海風空氣,編輯U:「這簡直就像是海岸邊的〈清明上河圖〉啊。」編輯W:「西洋風的日本畫。」編輯C:「我想到黑船來襲的大河劇。」不知為何,編輯L腦中響起了熟悉的音樂旋律,「かもめ、かもめ、かもめの唄∼」,「卡膜脈、卡膜脈、卡膜脈嘛飛來」,這日文歌曲《初めての出航(第一次的出航)》,後被改編為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快樂的出航》。日本到台灣,找一找這〈南蠻屏風〉裡有無海鷗(かもめ、卡膜脈)飛來。
狩野內膳〈南蠻屏風〉是日本重要文化財、神戶市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飄洋過海的來看你,快樂的出航到了臺灣的故宮南院。「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經歷兩年的籌備,展覽集結逾180件精品,其中神戶市立博物館占155件,故宮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荷蘭德夫特王子博物館等約25件,這是南院年度最大國際展,也是神戶市立博物館第一次這麼大規模的亞洲海外展。
神戶市立博物館的美術藏品,以出生於神戶的池長孟(1891∼1955)的收藏為主。他的收藏特色為「南蠻藝術」與「紅毛藝術」,其堂號即為「南蠻堂」。(「南蠻」簡言之是日人稱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南歐人之名,「紅毛」則指荷蘭人。)而,不論是歐亞交流或中日混血,日本與海外交流的近代美術品也在池長孟的收藏規模中,因此該館便形成以「國際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改變」為主題的館藏特色。展覽在日方導介說明清晰,「以受到16世紀起的南蠻交易以及17世紀起與荷蘭、中國的交易啟發的日本美術多樣性為主軸,顯現出日本、中國與西洋在情報、物品及視覺藝術上的『交融』。」
如何來思考「交融」這詞彙?用最符合編輯的直觀方式,鍵入「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查詢「交融」二字,竟馬上跳轉至「水乳交融」的頁面,釋義:「比喻彼此關係密切,感情融洽。」例句:「小張跟小王一見如故,沒幾天兩人就水乳交融了。」咳咳,這例句怎麼看起來很特殊,很有意思。撇開水乳問題,不要複雜化,我們就當是「交相融合」就可以了。
一見如故這命運的相逢太難得,沒說出的前提是雙方原先得是陌生關係,帶來新鮮感也帶來刺激衝擊,難免會對立隔閡,倘若不跨越界線進行對話交流,展開認識理解,也就難以有後續。「交融」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中遇合,揚帆啟程,定錨靠岸,這航程著實需要漫漫時間。展覽從臺、日雙方的視野出發,展現16世紀到19世紀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面貌,異世界的視覺新浪潮席捲,神戶市立博物館官方說明:「其內容可說是全球前所未見!」即刻啟程,航向偉大的航道,確定經緯度23.472778°N,120.292778°E,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交融之美」,美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