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這社會不會只是你一個人,我們都需在大環境中生存。你需要別人,也要做一個別人需要的人。當你遇到困難時,需要他人的幫忙;當你寸步難行時,需要他人推你一把。這些都是在這個社會中生存需要懂得的規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社交。
要有好的社交 培養親和力十分重要,它會為你帶來好人緣。親和力,是指與人交往時,一個人所散發出的讓對方喜歡、讚賞的吸引力。親和力能凝聚交往雙方的力量,從而使你的溝通更有魅力,為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無論是在職場競爭中,還是在商業談判中,或是在與異性交往,具有親和力的人總是能佔據更大的優勢。 這就意味著在交談中你必須始終保持自信、積極的心態、真誠友善、態度謙恭、集體意識強、能與人同甘共苦等,都是親和力的體現。相反,一個人在與人交往時如果表現得傲慢、冷漠並充滿敵意,那麼就會使人感到不愉快,從而不願意與他交往。但是,一個人在交往中表現得羞澀、唯唯諾諾,這也不是親和力。因為,親和力不是退讓,而不斷地退讓並不能保證交際順利進行。
有了親和力的基本心態,要讓社交更有效,在《別讓無效的社交害了你》一書還中列出了七個效應得遵守。⑴ 關係效應:商場上要懂社交之道、人際交往。中國最複雜的一門學問莫過於「關係學」,因為我們辦事都要靠關係 很多人情和面子就隱藏在關係中,一旦操作不慎,便會滿盤皆輸。這更提醒我們在商場為人處世的時候要做好關係。
⑵ 平等效應:客戶不分貴賤,每一位都是「上帝」。 有些人比較勢利,看到衣著考究的對方就迫切地想上前攀交情,好把對方立即變成自己的凖客戶。而對那些穿著一般的人就愛理不理的,心想:「反正你也沒錢買我的產品,別害我白費口舌。」其實,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就算有的人確實不會帶給你利益,但忽略或者怠慢對方會顯得不禮貌。更何況,這年頭,衣著的樸素或豪華並不代表一個人有沒有實力。所以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客戶。
⑶ 人情效應:幫助別人等於積攢自己的人脈。一個人不去幫助別人,難以積攢下人情。如果你的「人情銀行」裡沒有儲蓄,那麼你很難取款救急。現在就不如提早做好打算,儲蓄人情 這就是說,幫助別人其實是在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也許你未必能夠及時得到對方的回報,至少當時你得到了他的那份感激。總之,我們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⑷ 近情效應:商場社交,跟誰都得多親近。 在商場社交中,人們往往抱著這樣一種心理,即對於與自己有相同之處的人,人們更樂於接近。所以,尋找並利用與對方的共同之處是拉近彼此距離的捷徑,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這是因為,這些共同之處會使我們與對方有共同話題,因此他就會更信賴你,更親近你。
⑸ 多看效應:沒事的時候多露臉。 在社交中,人們往往對熟悉的事物有偏向喜好的思維定勢,比如對自己特別熟悉的人容易產生好感。有人認為拉長談話時間,與對方達到深度交流會加深彼此的熟悉度。實際上,要想與對方彼此更加熟悉,增加見面的頻率要比拉長談話時間更有效。
⑹ 軟肋效應:循序漸進,一擊即中客戶弱點。對銷售人員來說,通常會針對什麼樣的客戶去賣什麼樣的產品。我們常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你千萬不要讓客戶一開始就對你產生警惕,否則你一張口,第一句話就決定了你失敗的命運。銷售人員要對受眾群體進行分析,抓住他們的弱點,比如有人喜歡便宜貨,有人則喜歡高檔貨,甚至與己方便就行。因此,你一定要用自己的優勢直擊對方的弱點,這樣成交的概率才會大。
⑺ 細節效應:名片雖小,裡面的學問可不少。很多人對名片有一種誤解,覺得談生意時才需要交換名片,
其實名片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社交工具 一張小小的名片可以將主人的個性風貌展現出來,甚至還可以從中看出一個人或一家企業的文化。
真正的社交是給予多過索取。所謂「人脈」不是指你認識多少人,而是能用得上且用得動幾個朋友。社會就像一個繽紛的萬花筒,你總會遇到不同的人,有的人鋒芒畢露,有的人靦腆內斂,不過沒關係,這並不影響你的交際 只要你找出人的共性,將感動送至每個人心底最柔軟而溫暖的角落,那麼,不管對方是誰,他都會對你產生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