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新春伊始,四方來看職貢圖
2020新年伊始。一月的來臨,提醒著又過了一年,且將迎接新的一年,回顧過往歷史,再創未來新猷。講句老套的提醒,未來是當下的每一個決定所組成,掌握未來的決定權操之在己,主權在我。所以,新年的計畫是什麼?
讓我們且將眼光放在國立故宮博物院,這座古代中國藝術史最高的瑰寶殿堂,也是典藏古美術之友的重要焦點,2020年展覽計畫熱騰騰出爐,故宮北院第一檔特展即為「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自元旦1月1日展至3月23日。
「『職貢』是王朝時代的中國對外交往的體制,意指朝貢國向宗主國修職納貢,並接受朝覲、冊封與賞賜,以示臣服。⋯⋯『職貢圖』是描繪邦交國、藩屬國與邊地部族的圖像,不論是刻畫遠來朝覲的使節,或者以各地貢物象徵四方來朝,皆可視為廣義的『職貢圖』。職貢圖具有展示國力、象徵民族融合,展現大一統氣象的意義,因此備受統治者重視,經常由朝廷敕命繪製萬國來朝的盛況。」展覽導介上如此說明著。「嗯嗯」(筆者若有所思地點頭貌)「怎麼聽起來很像是在收保護費,然後記錄下來圖像化,宣傳我的國可厲害了。」(筆者太大聲的OS)。
陸續出場的異族邦國人物,在長卷,在冊頁,在立軸,總要有幾個經典類型角色登場,濃眉深目、高鼻闊嘴、蓄留鬍鬚的壯碩男子是每一朝代都會出現的人物,或躬身站立,或端捧持拿著珍奇瑰寶異獸等進獻之物,當然紀實與想像並不違悖,同時合理存在且呈現。但這不是交換禮物,不是互惠交流,不是什麼現在講求的多元國際觀,而是我巍巍蕩蕩大天朝的視角。皇權神武遠屆,大一統思維的具象延伸。
看著這些奇形怪狀、奇裝異服的外國人和奇珍異獸,這對異文化與他者世界的想像,總有一種獵奇心理,就是因為「奇」吧,歡迎來看「職貢圖特展」。那面對華夏天朝,會有臺灣嗎?我們是不是也是被獵奇的對象之一。在帝國裡這些朝覲的進貢的,「體制內」的不會是描繪對象,「體制外」才是需要被記錄收納。在清代謝遂的《職貢圖》裡,漢滿文記:「臺灣縣大傑等社熟番。臺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番民有生、熟二種,各社如內地之村落,不設土司,眾推一人約束⋯⋯」與自我相關的地理身份名詞內容,總是第一時間引起目光的搜尋,誘引去認識自身相關的歷史。大傑巔社大約在今高雄旗山、內門一帶,穿著繽紛色彩的婦女,手中拿著的是芋頭吧⋯⋯我們觀看著圖畫上的一切,正與當年的帝王視線一同。有幸的是,帝王威權者的思維定與我們公民觀者不同。新年新計畫,新年新希望,主權在我,操之在己。二個過年,元旦1月1日,舊曆年1月25日,一年四季春為頭,十二時辰鼠在首,祝福典藏古美術之友,春風如意,「鼠」來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