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找出設計的藍海
跟風趕流行在任何產業都盛行,室內設計也是一樣的,而且從來沒停歇過,尤其是住宅的設計!
記得《漂亮家居》剛創刊時,住宅流行深色禪風,打開雜誌看到就是各式各樣的深色木皮,這並不是編輯的特別偏好,而是跟設計師邀稿,邀到的大都是這樣的案子;而設計師們也不是因為喜歡或是特別擅長,多是順應屋主的要求;而屋主為何又指名這樣的風格,是從雜誌看來的。按理說住宅應該是很個人的,要有自己的LifeStyle,但也許是華人從眾的習性及缺少美感自信,只要跟別人不一樣,總會覺得特別的沒安全感。時至20 年後的現在,隨著台灣住宅設計市場發展的成熟,雖然屋主不論在美學自信或是對於設計的接受度都愈來愈高,但打開雜誌、電腦看到及搜尋到的空間,彼此的差異依然不大。居家在流行怎麼的風格?什麼材質最火紅?多翻多爬幾個案子就知道,整體設計水準都較20 年前提升,卻反而走向均質化。先不談造成均質化原因,過於均質的結果,加上創業容易,已讓台灣室內設計市場走向過度競爭。
這現象讓我想起了10 幾年前讀過的一本書一《藍海策略》,由韓國學者金偉燦(W. Chan Kim)和法國學者勒妮 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共同著作,於2005 年出版的一本經濟學暢銷書。兩人研究了百年來三十家企業的一百五十個策略個案,在書中他們點出了大多數企業處於紅海,高度競爭之下只能被迫削價競爭;要勝出,就跳出紅海創造藍海-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而要成為藍海型的企業,不只要有持續的創新精神,更要有競爭力的成本概念。室內設計產業,既是文化創意產業,又屬營造產業,同時也是專門設計服務業,相較於其它製造或是服務產業,創新更是絕對的必要。室內設計的創新要落地,不只在於設計師的設計手法,包含廠商設備、材質及工班的工法都要與時俱進,尤其現代人裝修房子美感已是最基
本要求,愈來愈注重環保、省時、省工、省錢,還不能沒有設計感。
系統傢具在過去一直被視為木作櫃的替代品,規格化生產只要到現場組裝施工,省時又省工又環保(但不一定省錢,主要在於五金等的選擇),但也因此不像木作櫃的造型可變性高;而木作雖然可塑性高,既耗時、耗工又耗費,施工過程中易造成粉塵及噪音的污染,也困擾著設計師,因此「系統板材木工化」、「木工設計系統化」已成為創新的趨勢。其中「系統板材木工化」的研發,更讓系統傢具跳脫只在櫃體的應用,透過表面印刷的技術,系統板材已成為石材、金屬、塗料等等材質的替代,運用在立面、天花板,而客製化的規格,更讓其突破型式的限制。本期封面故事特別製作了「比系統傢具更厲害的系統板材」,不只整理出系統板材的五大特色與升級要點,也從提升設計、造型多樣、質感升級、機能整合四大角度,探討設計師是如何來運用系統板材,而通過4 個不同風格的案例,還可見識到系統板材多樣且豐富的設計。其實要開發出設計師喜歡也願意使用的系統板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伸保木業連續找了近境制作、繽紛設計、工一設計等具有行業品牌知名度的設計公司設計展間,藉由合作與設計師共同投入開發板材設計及運用,也讓其跳脫了系統板材的紅海,而這也是創新的一種方式。
近來對於地下樂團特別感到興趣,不只音樂,設計也是。對於台灣室內設計走向均質化很是擔憂,但最近突然發現室內設計圈竟然也出現了地下樂團(真是讓人興奮),他們不只在跳脫設計手法、風格型式,材質、工法也讓人感到好奇,其中位在高雄的硬是設計吳透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被國外旅遊網站「Big 7 Travel」選出了亞洲最佳五十家咖啡店第一名的Simple Kaffa 興波咖啡旗艦店便是出自於他的設計。
從法律系改行做設計,40 歲才成立設計公司,11 月18 日的設計師小聚邀來吳透來跟大家分享「從赫拉巴爾到閔考斯基聊聊設計怎麼被發生」。在完成了今年的室內設計公司經營課程中,也發現很多設計師其實並不懂得掌握報價的眉角。一張報價單,掌握了設計公司每個案子能否獲利的命脈,但在設計初期還有很多不確定的變因,該如何與業主溝通報價、向工班廠商詢價。11 月21 日也邀來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室內
設計相關進修課程講師林帟葇開了「室內設計師必學報價實務」,千萬別錯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