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450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當海潮湧向礁岩
浪沫撫過了礫石灘
我們潛入太平洋
仰望海面穿透而下的光
這是一張關於海洋的專輯,延伸自2013年的《邊境消逝》,描繪的是台灣的東海岸,以及包圍著東部小島的太平洋。我們以音樂模擬海的各種樣態,包括了難以捉摸的海流、高高撐起的長浪、礁岩旁的碎浪、來回撫觸岸灘的浪沫……
為了這次的創作,我們來回數次東海岸,從花東交界的壯闊礁岩、阿朗壹古道、綠島的燕魚群、蘭嶼一望無際的清澈海底,找到了觸發靈感的泉源。這些以海為題的音樂起於花蓮的石梯坪,〈當海潮湧向礁岩〉用鋼琴的五拍節奏形容滾動的渦流,並由弦樂各自代表海流、潮汐、海流、海浪以及礁岩上濺起的浪花。〈浪沫撫過礫石灘〉的場景則來到阿朗壹古道,從圓滾滾的南田石反省台灣海岸的現狀。
首曲〈日出〉由A調出發,敘述在蘭嶼看日出的歡樂過程。也許因為A調的音樂經常是色彩斑斕的,也因為A這個音是弦樂調音的基準,我們直覺地將之比擬為海平面,象徵以海定位所有感知的島民生活。〈潛入太平洋〉用橫越四個八度的A音,從海面向下勾勒出海中深邃的空間,當海流從上下左右流竄而過,我們仍佇立於同一個深度。〈在無垠世界的海邊相聚〉也以A為主音,刻劃的是夜晚的海灘,曲名源於泰戈爾的〈海邊〉(On the Seashore)。
為了更了解海洋,我們開始學習潛水。永遠忘不了在蘭嶼的第一次,我們從海面下沉,清澈得能看見五十公尺遠。抬頭仰望,水面像是一片搖晃的鏡子,陽光穿透而下,宛如閃耀的簾幕。幾位潛伴懸在前方,被光包圍著;身旁的小魚貼著我們,在我們吐出的泡泡中一同前行。這個瞬間孕育了終曲〈仰望海平面〉。在我們以音樂分享這趟東海岸之旅後,也企圖透過此曲回歸到人的情感面。
生活於海島的我們,從小到大總有數不清的故事是在海的陪伴中發生的。我們必定在海邊度過許多快樂的時光,也一定曾經獨自悲傷地看海,與大海有關的記憶是五彩繽紛也深沉靜謐的。於是這張專輯便長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有陽光、有晚風,有青春熱鬧,也有探入內心的自省──大海映照出的就是這些說不完的故事。
推薦文
就如陸蟬般拉長身影,隱身於深藍一片,感受海的孕育、脈動、蛻變。經歷了美好、耳濡了衝擊。Cicada的內太空,帶來海面下的感動。
──拓荒者潛水教練/Ken
我喜歡這樣想,廣大的流行樂世界還有很多空間,還少了很多創造,而踩著新古典/獨立/跨界前進的他們,正捏著一個新角色要加入。
──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小樹
我總覺得,最好的音樂應該要是一扇任意之門。謝謝Cicada,帶我回到/去到家一般的遠方。
──作家/林達陽
有一些音樂,就是必須費神聆聽,沒得商量閃躲或只當背景。Cicada在旋律中披荊斬棘,挑戰悅耳之外的故事深度,器樂伸展自由如舞,值得聽者花不只一張專輯的時間探索。
──作家/陳玠安
心思滾在灘上,音符浮出海面,聲音漸層融入水裡,我們的視野得以攀上旋律飛向海天盡頭。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演出者簡介:
成軍於2009年,Cicada以鋼琴、木吉他、小提琴、大提琴四種樂器交織而成。之所以取名為Cicada(蟬)是因為,人們察覺到蟬的出現,往往是聽到牠們的聲音,而不是看見其形體。
2013年,Cicada開始為台灣的土地創作,《邊境消逝》的主題是西海岸,《仰望海平面》描繪的則是台灣的東海岸,以及包圍東部小島的太平洋,這兩張專輯皆用一種擬人化的方式,想像這片土地面對各種變遷時的心路歷程,並集結為《Ocean》,由日本廠牌Flau發行。
2016年,以「告別」為主題的合輯《Farewell》,從EP《Over the Sea/Under the Water》(2010)、專輯《散落的時光》(2011)與《一起走吧》(2012)自選十四首曲子,重新編寫與錄製。
2017年,Cicada試著描述人類與海洋的關係,以及動物們的處境,在專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中,不僅有來自海洋的鯨豚、珊瑚與海龜,也有居住在城市的貓與山林中的鳥。
在邁入成團第十年之際,Cicada從海洋走向高山,於2019年推出以台灣的山林為主題的《走入有霧的森林》。此專輯如同透過音樂撰寫的登山日記,試圖用更遼闊的視野,描繪他們的家園。
風潮音樂 WIND MUSIC
風潮音樂成立於1988年,是唯一五度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音樂品牌,入選為台灣十大文化創意產業的唯一音樂代表,由臺灣一群熱愛和關心中國音樂環境的音樂工作者所組成,以創作、出版精緻音樂自許。二十多年來,發展出傳統器樂、宗教音樂、健康音樂、世界音樂、心靈音樂、大自然音樂等各種音樂類型,舉凡土地上的聲音都在出版行列中,藉由音樂紀錄生活在不同土地上人民的喜怒哀樂。風潮更將觸角延展至海外,從事優美中國音樂之輸出和世界各國知名音樂廠牌的引進,跨越二十多個國家的音樂版圖,融合了文化、心靈、信仰、民族等元素。
當海潮湧向礁岩
浪沫撫過了礫石灘
我們潛入太平洋
仰望海面穿透而下的光
這是一張關於海洋的專輯,延伸自2013年的《邊境消逝》,描繪的是台灣的東海岸,以及包圍著東部小島的太平洋。我們以音樂模擬海的各種樣態,包括了難以捉摸的海流、高高撐起的長浪、礁岩旁的碎浪、來回撫觸岸灘的浪沫……
為了這次的創作,我們來回數次東海岸,從花東交界的壯闊礁岩、阿朗壹古道、綠島的燕魚群、蘭嶼一望無際的清澈海底,找到了觸發靈感的泉源。這些以海為題的音樂起於花蓮的石梯坪,〈當海潮湧向礁岩〉用鋼琴的五拍節奏形容滾動的渦流,並由弦樂各自代表海流、潮汐、海流、海浪以及礁岩上濺起的浪花。〈浪沫撫過礫石灘〉的場景則來到阿朗壹古道,從圓滾滾的南田石反省台灣海岸的現狀。
首曲〈日出〉由A調出發,敘述在蘭嶼看日出的歡樂過程。也許因為A調的音樂經常是色彩斑斕的,也因為A這個音是弦樂調音的基準,我們直覺地將之比擬為海平面,象徵以海定位所有感知的島民生活。〈潛入太平洋〉用橫越四個八度的A音,從海面向下勾勒出海中深邃的空間,當海流從上下左右流竄而過,我們仍佇立於同一個深度。〈在無垠世界的海邊相聚〉也以A為主音,刻劃的是夜晚的海灘,曲名源於泰戈爾的〈海邊〉(On the Seashore)。
為了更了解海洋,我們開始學習潛水。永遠忘不了在蘭嶼的第一次,我們從海面下沉,清澈得能看見五十公尺遠。抬頭仰望,水面像是一片搖晃的鏡子,陽光穿透而下,宛如閃耀的簾幕。幾位潛伴懸在前方,被光包圍著;身旁的小魚貼著我們,在我們吐出的泡泡中一同前行。這個瞬間孕育了終曲〈仰望海平面〉。在我們以音樂分享這趟東海岸之旅後,也企圖透過此曲回歸到人的情感面。
生活於海島的我們,從小到大總有數不清的故事是在海的陪伴中發生的。我們必定在海邊度過許多快樂的時光,也一定曾經獨自悲傷地看海,與大海有關的記憶是五彩繽紛也深沉靜謐的。於是這張專輯便長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有陽光、有晚風,有青春熱鬧,也有探入內心的自省──大海映照出的就是這些說不完的故事。
推薦文
就如陸蟬般拉長身影,隱身於深藍一片,感受海的孕育、脈動、蛻變。經歷了美好、耳濡了衝擊。Cicada的內太空,帶來海面下的感動。
──拓荒者潛水教練/Ken
我喜歡這樣想,廣大的流行樂世界還有很多空間,還少了很多創造,而踩著新古典/獨立/跨界前進的他們,正捏著一個新角色要加入。
──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小樹
我總覺得,最好的音樂應該要是一扇任意之門。謝謝Cicada,帶我回到/去到家一般的遠方。
──作家/林達陽
有一些音樂,就是必須費神聆聽,沒得商量閃躲或只當背景。Cicada在旋律中披荊斬棘,挑戰悅耳之外的故事深度,器樂伸展自由如舞,值得聽者花不只一張專輯的時間探索。
──作家/陳玠安
心思滾在灘上,音符浮出海面,聲音漸層融入水裡,我們的視野得以攀上旋律飛向海天盡頭。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演出者簡介:
成軍於2009年,Cicada以鋼琴、木吉他、小提琴、大提琴四種樂器交織而成。之所以取名為Cicada(蟬)是因為,人們察覺到蟬的出現,往往是聽到牠們的聲音,而不是看見其形體。
2013年,Cicada開始為台灣的土地創作,《邊境消逝》的主題是西海岸,《仰望海平面》描繪的則是台灣的東海岸,以及包圍東部小島的太平洋,這兩張專輯皆用一種擬人化的方式,想像這片土地面對各種變遷時的心路歷程,並集結為《Ocean》,由日本廠牌Flau發行。
2016年,以「告別」為主題的合輯《Farewell》,從EP《Over the Sea/Under the Water》(2010)、專輯《散落的時光》(2011)與《一起走吧》(2012)自選十四首曲子,重新編寫與錄製。
2017年,Cicada試著描述人類與海洋的關係,以及動物們的處境,在專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中,不僅有來自海洋的鯨豚、珊瑚與海龜,也有居住在城市的貓與山林中的鳥。
在邁入成團第十年之際,Cicada從海洋走向高山,於2019年推出以台灣的山林為主題的《走入有霧的森林》。此專輯如同透過音樂撰寫的登山日記,試圖用更遼闊的視野,描繪他們的家園。
風潮音樂 WIND MUSIC
風潮音樂成立於1988年,是唯一五度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音樂品牌,入選為台灣十大文化創意產業的唯一音樂代表,由臺灣一群熱愛和關心中國音樂環境的音樂工作者所組成,以創作、出版精緻音樂自許。二十多年來,發展出傳統器樂、宗教音樂、健康音樂、世界音樂、心靈音樂、大自然音樂等各種音樂類型,舉凡土地上的聲音都在出版行列中,藉由音樂紀錄生活在不同土地上人民的喜怒哀樂。風潮更將觸角延展至海外,從事優美中國音樂之輸出和世界各國知名音樂廠牌的引進,跨越二十多個國家的音樂版圖,融合了文化、心靈、信仰、民族等元素。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